第二单元:民族关系发展与社会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概述】

本阶段时间界限为960年到1368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宋代经济的发展、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元朝的政治、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以及科技与中外交通。

政治上:中国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以汉族为主的两宋政权和蒙古族建立的元朝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战争一度频繁,但各民族交往交流密切,进一步走向融合;同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相互交织。

经济上:这一时期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均超过了前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南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的经济

中心。

文化上:达到高度繁荣,以宋词元曲为代表,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推广均出现在这一时期。

【时空纵横】

【阶段特征】

辽宋夏金元是我国从多民族政权并立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时期。

政治方面: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采取重文轻武的治国政策。行省制度是元朝巩固统一的一大创举。

经济方面:两宋时期ꎬ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经济重心南移于唐朝中期开始,于南宋时最后完成。

思想文化方面:宋元时期文化继续领先世界,宋词、元曲等新的文学艺术形式繁荣。

【知识建构】

【专题线索】

阶段特征: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是民族政权并立,民族交融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这一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江南经济发展起来,赶上并超过北方。

(1)政治:

①从民族政权并立(辽、北宋、南宋、西夏、金)走向国家统一(元)。

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重文轻武政策、行省制度)(2)经济:①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②商业活动突破坊市界限。

③“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空前水平(3)民族关系:民族政权并立,是我国古代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点记背)

1、建立:(时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为东京,作为都城,称北宋。

2、统一: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

(1)军事上:解除,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收兵权)

(2)政治上:

①在中央,采取的办法,削弱相权。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以分知州的权力。(削实权)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在地方设置,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制钱谷)

4.影响:宋朝把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大加强。(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

(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

的政策,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改革和发展。

①表现:大幅度增加,提高,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

②意义: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也促进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的情况发生,有利于及经济的发展。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

(三)4.王安石变法

1)背景: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中屡战屡败;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2)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

3)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4)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5)结果:新法触犯了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活学巧记】北宋的政治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辽: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2.西夏:11世纪前期,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辽与北宋的和战: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打退辽军。澶州之战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史称“”。

※澶渊之盟评价:

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4.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宋夏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5、关于宋与辽、西夏关系的认识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辽宋、夏宋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和是长久的,是历史的主流。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了民族间的交融,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明。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1、生活概况:居住在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的生活。

2、统一:11 世纪末,完颜部首领统一了女真各部。

3、建国:1115 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权,国号,都城会宁。

4、措施: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势力迅速壮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

1、灭辽:年,辽被金灭亡。

2、灭宋: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三)南宋的偏安

1、建立:1127 年,赵构(宋高宗)称帝,后来定都,史称南宋。

2、抗金:等抗金将领从金军手中收复了许多失地,“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迫使金军后撤。

3、议和:

(1)原因:宋高宗和秦桧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便向金求和,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2)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划定分界线。

(3)影响: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活学巧记】金与南宋的对峙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1、原因: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①南方战乱较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统治者的措施;

⑤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2、区域拓展: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江西、福建和两广地区也得到很大开发。

3、表现:,,,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水稻:①品种:由越南传入的,北宋时推广到。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大大提高了。②区域:由于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推广。③结果:跃居粮食作物首位,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的谚语。

(2)经济作物: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②,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

(1)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 ,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河北、河南、浙江哥窑等地的瓷器,给人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南宋时,已成为我国制瓷业的中心。

3、造船业:、、的造船业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制造的海船,配备了。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

(1)城市:

①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商业城市,最大的城市是,人口多达百万,

②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商业日益繁盛,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街道以及宅巷到处可以开设店铺;

③经商的时间也不再受限制,出现了。

(2)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叫作

;城乡之间的市镇也发展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