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汉语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问题
从语义角度看现代汉语“自己”所指
从语义角度看现代汉语“自己”所指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被认为是适用于解释任何语言中的指称现象,具有普遍性,但其第一条原则却不能很好地确定现代汉语“自己”和其先行语的约束关系。
本文就这一问题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阐释,选取两篇文章代表两种不同观点,从语义的角度论述词语语义与外部客观世界的联系对“自己”所指的影响,得出在确定“自己”所指问题时有必要考虑相关词语语义特征的结论。
标签:英汉反身代词“自己” 语义特征一、引言根据Bussmann(2000)的解释,反身代词是与它所在的小句中的主语同指的代词。
劳允栋(2005)对反身代词的定义,是能够说明直接宾语与间接宾语与句子主语有同指关系的代词。
罗邦柱(1988)认为在古汉语中反身代词亦称“重指代字”“复称”或“己身称”,表示“自己”意义的代词。
常见的有“自”“己”“身”等。
董希谦和王松茂(1984)将“自”和“己”定性为人称代词。
周秉钧(1981)指出,“自”是复称,是表己身的代词,也叫反身代词。
根据胡壮麟(2002:117)的介绍,乔姆斯基提出的约束理论认为反身代词在管辖语域内与成份统制(C-COMMAND)短语同指。
但作为与英语反身代词“self”意义对等的现代汉语“自己”的所指似乎并不遵循这样的规律。
如:(1)小张i 认为小李j太狂妄,总是瞧不起自己i。
(2)小张i 认为小李j太自卑,总是瞧不起自己j。
(转引自胡壮麟,2002:117)。
在这两个句子中,它们的表层结构相似,但两个“自己”所指代的人是不一样的。
例(1)中的“自己”指“小张”,而例(2)中的“自己”指“小李”。
这样看来,现代汉语中的“自己”的约束似乎不象英语中的反身代词“self”一样遵循管辖语域内同指这样的规律。
其实,这一现象早已被人发现,并且有不少的研究。
这些研究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将现代汉语中的“自己”定位为反身代词。
另一类则强调“自己”具有指代等不同于其他语言中的反身代词的用法,认为将其定位为反身代词是不科学的。
约束理论下汉语反身代词的歧义浅析
约束理论下汉语反身代词的歧义浅析作者:黄春丽曹祯昊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8年第01期摘要:在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中,歧义是一种十分普遍且因注意规避的语言现象。
为了探究如何在汉语语境下有效规避因反身代词而出现的歧义问题,本文在乔姆斯基约束理论的框架下,详细分析汉语反身代词在管辖语域中的受制约情况,并提出提供充分语境、解构复合句等解决办法。
关键词:约束理论反身代词消除中图分类号:H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1-0005-021 引言在语言学习和日常交流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么一个现象:很多字、词、句在语法上毫无错误,但却在意义上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可能解读,由此给听者造成理解上的困扰与不便。
歧义(ambiguity)是指有些听起来相同或看起来相同的话语,在字面上可以有不止一种解释(王安石,1994:130)。
随着语言的不断精简化,越来越多的歧义出现在日常口头表达中,甚至在书面语篇中也屡见不鲜。
阅读中,汉语反身代词的歧义主要是由于反身代词本身与管辖语域外的约束关系而造成的。
本文以由乔姆斯基(Chomsky)提出的约束理论(Binding Theory)为出发点,探寻汉语反身代词的歧义类型和表现,对约束理论对汉语反身代词的约束关系做了详尽的分析,并试图提出规避因汉语反身代词引起歧义的解决方案。
2 约束理论约束理论是乔姆斯基1981年出版的代表作《管辖与约束讲演集》的一个重要部分。
该书将约束理论视为是普遍语法理论的一个模块(module),旨在探究语句中名词短语(NP)的句法关系(徐烈炯,1998:307~311)。
乔姆斯基在约束理论中将名词词组(NP)分为三类:照应语(anaphor)、代名词(pronominal)和指称语(referential expression)。
照应语细分为两小类,一类为反身代词(reflexive pronoun),如“自己”、“他自己”等,另一类为相互代词(reciprocal pronoun),如“各个”、“彼此”等。
反身代词用法的深入研究
反身代词用法的深入研究
引言
反身代词是一类特殊的代词,用于指代和强调动作的执行者与承受者是同一人。
本文将对反身代词的用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语法特点和常见用法。
语法特点
1. 反身代词的形式:汉语中的反身代词主要有“自己”和“身”,如“我自己”、“他自己”、“身体”等。
2. 反身代词的位置:反身代词通常位于动词前或动词后,用于强调动作的主体与宾语为同一人。
3. 反身代词的变化:一般情况下,反身代词不进行格的变化,如“我自己”、“他自己”,但在特定语境中也可能发生变化。
常见用法
1. 强调自我动作:通过使用反身代词,可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是自己,如“我亲自去办理手续”、“他亲自制作了这个蛋糕”。
2. 表示自我反省:反身代词还可以用于表示自我反省或自我评价,如“我反省了自己的错误”、“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
3. 表示自我保护:在需要强调保护自己的情境中,反身代词可以发挥作用,如“她护着自己的孩子”、“他照顾好自己的健康”。
结论
反身代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语法特点和多样的用法。
通过深入研究反身代词的用法,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它们,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
动词的指向对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的制约本文以动词的指向为切入点,研究现代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句内回指问题。
基本思路是:从最小的聚合关系与组合关系开始考察,逐步增加参数,不断替换参数,根据新增参数在动态的组合中对代词回指产生的影响的不同,对参数进行次范畴化,各类参数的次范畴化完成了,制约代词回指的因素也就揭示出来了。
采用的方法是次范畴化、格式法、替换法。
动词的指向是指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或关系及于个体或个体的领域。
在认知语法所谓的能性过程中,能量从施事发出,最终到达受事,从施事到受事,是能性的指向;在非能性过程中,虽然没有具体的能量流,但仍有抽象的关系,它反映了实体间的一种不对称,在观察、认识过程中,从感事到对象,这是观察的指向;在影响过程中,从致事到受事,这是因果的指向;在有方向的动作中,从动作者到朝向目标,这是动作方向的指向。
动词的指向投射于句法,往往形成主谓宾结构。
动词所代表的动作或关系由主语所代表的主体发出,及于宾语所代表的个体或个体的领域。
动词的“指向”实际上反映了动词与其它句子主干的组配矩阵。
在主谓宾句中,动词一般指向宾语。
如果宾语是[+独存]性NP,动词的指向往往表示主体所发出的动作作用于个体;如果宾语是[-独存]性NP/AP/VP,甚至是小句S,动词的指向往往表示主体所发出的动作作用于个体的领域。
其中,个体可能就是主体自身,这时个体往往用反身代词指代;个体也可能不是主体自身,而是客体他身,这时个体往往直接用普通名词指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代词指代。
以[±指向自身][±指向他身]、[±指向自身的领域][±指向他身的领域]、[±指向自身的非领域][±指向他身的非领域]6对语义特征为标准对动词进行次范畴化,可以形成动词的指向的分类系统。
动词的“指向”包括内容与方向两个维度。
动词指向不同的内容在句法上表现为动词带不同的宾语,形成不同的格式,我们因此分出直接指向、间接指向和关涉指向三大类;动词指向不同的方向反映动作主体与动作所及客体之间的同指或异指关系,因此把动词的指向分为外向、内向、双向三大类。
基于范畴类型逻辑的汉语反身代词指代歧义的消解
据笔者所知ꎬ仅仅在自然语言逻辑领域ꎬ能够进行英语进行指代消解的自然语言逻辑理论就有十多
种 ꎬ比如:动态谓词逻辑(Dynamic Predicate Logicꎬ简称 DPL) ④ 、动态蒙太格语法(Dynamic Montague Gram ̄
③
marꎬ简称 DMG) ⑤ 、话语表现理论(Discourse Representation Theoryꎬ简称 DRT) ⑥ 、范畴类型逻辑( Categorical
③张晓君:« 指代消解的主要方法及其机制» ꎮ
④J.GroenendijkꎬM.Stokhofꎬ“ Dynamic Predicate Logic” ꎬLinguistics and PhilosophyꎬVol.14ꎬ1991ꎬpp.39-100.
⑤J.GroenendijkꎬM.Stokhofꎬ“ Dynamic Montague Grammar” ꎬin L.KlmnꎬL.Pólosꎬeds.ꎬPapers from the Second Symposium on Logic and Lan ̄
的ꎮ 实例(2) “ 赵强气愤地看着李东摔打自己的狗” ꎬ它的第一种歧义解读是“ 赵强气愤地看着李东摔打
赵强的狗” ꎬ第二种歧义解读是“ 赵强气愤地看着李东摔打李东的狗” ꎬ这两种歧义也是由于其中的反身代
词“ 自己” 指代不明而产生的ꎮ
二、常见的指代消解理论及其消解机制
语篇理解和指代消解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⑥ꎬ而经典的一阶和高阶逻辑无法进行指代消解ꎬ导
中图分类号: B8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4799(2020)03-0086-07
一、引言
指代是常见的自然语言现象ꎬ它具有简化表述、衔接上下文、连贯意义的作用 ① ꎮ 在自然语言中ꎬ指代
反身代词的使用与位置
反身代词的使用与位置一、引言反身代词是指在动词出现的谓语中,与主语指代同一人或物的代词。
反身代词的使用与位置对于句子的意义和表达准确性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反身代词的使用方法、位置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二、反身代词的使用方法1. 反身代词的基本使用方法反身代词主要用于强调动作的执行者同时也是承受者,表示主动参与或自我作用的动作。
例如:- He cut himself with a knife.(他用刀割伤了自己。
)- I taught myself how to play the piano.(我自学会了弹钢琴。
)2. 反身代词用于强调句式反身代词可以用于强调句式中,突出动作的主体。
例如:- I myself will take care of the matter.(我自己会处理这个问题。
)- They themselves chose to leave.(他们自己选择离开。
)3. 反身代词用于互相指代反身代词还可以用于互相指代,表示双方的动作相互影响或互相作用。
例如:- They blamed themselves for the failure.(他们将失败归咎于自己。
)- The two friends hugged each other tightly.(两位朋友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三、反身代词的位置1. 反身代词在动词后通常情况下,反身代词紧跟动词,放在动词的后面。
例如:- He enjoyed himself at the party.(他在派对上玩得很开心。
)- She found herself in a difficult situation.(她发现自己陷入了困境。
)2. 反身代词在介词后当介词与反身代词连用时,反身代词应紧跟介词,放在介词的后面。
例如:- He cooked dinner for himself.(他给自己做了晚餐。
)- They talked to each other about their plans.(他们互相谈论了计划。
中的反身代词
中的反身代词在中文语法中,反身代词是一类独特的代词,它们用来表示动作的施事和承受者是同一个人或物。
本文将介绍中文中常见的反身代词,讨论它们的用法和特点。
一、反身代词的概念和分类反身代词是指在动词或介词后使用的特殊代词,用来强调动作的施事和承受者是同一个人或物。
在中文中,常见的反身代词有“自己”、“身体部位+自己”等形式。
1. “自己”:作为最常见的反身代词,它可以指代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单数或复数形式,例如:“我自己”、“你自己”、“他自己”、“我们自己”、“你们自己”、“他们自己”。
2. “身体部位+自己”:在特定语境中,我们还可以使用某个身体部位加上“自己”的形式来表示反身意义。
比如,“眼睛自己”、“脑子自己”、“心脏自己”等等。
二、反身代词的用法反身代词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1. 用于动词前,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施事和承受者。
例如:“我自己做饭”、“你自己打扫房间”。
2. 用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本身。
例如:“他写信给自己”、“他们对自己很满意”。
3. 用于动词后,表示强调动作的施事是主语本身,与主语的其他称谓词相对应。
例如:“他自己知道自己的情况”、“我自己承担责任”。
4. 用于句子中的宾语位置,表示动作的承受者是主语本身。
例如:“他们争论了很久,最后说服了自己”。
5. 用于介词后,表示介词所指示的对象是主语本身。
例如:“他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
三、反身代词的注意事项使用反身代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反身代词的使用要符合主谓一致的原则,即与主语的人称和数要保持一致。
2. 当主语是复数形式时,要使用相应的复数反身代词“自己”或“身体部位+自己”,表示所有成员都参与了动作。
3. 在表示强调时,反身代词常常与“才”、“只有”、“就”等副词连用,用来突出主语本身的特殊地位或能力。
4. 在使用“自己”时,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确保句子的逻辑和表达的准确性。
四、反身代词的例句以下是一些使用反身代词的例句,以帮助读者更好理解其用法:1. 我自己决定了这个问题。
精通反身代词:用法的全面指南
精通反身代词:用法的全面指南什么是反身代词反身代词是指在句子中所指代的人或物同时也是动作的承受者。
它们用于强调或指示动作的主体与宾语是同一个人或物。
反身代词的用法1. 强调自己的动作:使用反身代词可以强调动作的主体是自己。
- 例如:我亲自制作了这个蛋糕。
(亲自强调了动作的主体是我)2. 强调动作的主体与宾语是同一个人或物:使用反身代词可以强调动作的主体与宾语是同一个人或物。
- 例如:他给自己买了一件礼物。
(强调了动作的主体是他,同时也是买礼物的对象)3. 替代宾语的重复:使用反身代词可以避免重复使用宾语。
- 例如:她洗了自己的衣服,然后又熨了自己的衣服。
(可以简化为:她洗了自己的衣服,然后又熨了它们)反身代词的形式反身代词的形式与人称代词一致,只是在词尾加上"-self"(单数)或"-selves"(复数)。
- 单数:myself, yourself, himself, herself, itself- 复数:ourselves, yourselves, themselves注意事项- 反身代词不能用作主语,只能用作宾语或强调的对象。
- 反身代词通常与动词、介词或形容词连用。
- 反身代词在句子中位置通常紧跟在动词、介词或形容词之后。
示例用法以下是一些示例,展示了反身代词的用法:- I hurt myself while playing basketball.- She loves herself more than anyone else.- We should take care of ourselves.- They blame themselves for the failure.以上就是反身代词的全面指南,希望对您的有所帮助!。
1分钟搞懂“反身代词”语法解密
1分钟搞懂“反身代词”语法解密- 第29期 -(每周六、日推送)有学生问我一个问题,到底是take myself for example 还是take me for example?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反身代词(reflexive pronoun),比如上一句中的 myself。
记住反身代词的使用方法:①再一次提到某个主语时使用。
②绝对不可以当主语。
根据第一条原则,take myself for example 很明显是错的,因为这里不是“再一次提到某个主语”的情况,第一次出现这个人称,所以要用 take me for example。
另外,再看第二条原则,不可以当主语,看一个错误的案例:Myself is going to buy a new pair of shoes.(✘)我打算去买一双新鞋。
但你可以说:I am going to buy myself a new pair of shoes. (✔)我打算给我自己买一双新鞋。
注意:myself 在这里是再一次提及了主语“I”,而且作为buy 的宾语,此处用反身代词 myself 是合适的。
但是 myself 这里不能替换为 me(宾格代词),因为再一次提到某主语的时候,只能用反身代词,不能用宾格代词,我们再举一个例子:He told himself to hold on.他告诉自己要坚持住。
told 后面的只能用 himself,不能用 him。
反身代词除了做宾语之外,还可以当主语或宾语人称的同位语,比如:I went to the cinema myself.我自己去的电影院。
I wish he could hear this himself.我真希望他能自己听到这些。
反身代词除了跟在动词后面做宾语,还可以跟在介词后做宾语,比如:She learns English by herself.她自学英语。
最后,反身代词还可以做表语,这种用法比较特殊,比如:I’m not myself today.我今天心情不好。
反身代词讲解
反身代词讲解
反身代词是一种特殊的代词,用来指示动作的执行者和承受者是同一个人或事物。
在中文中,反身代词通常由“自己”、“亲自”等词语表示,它们可以起到强调、省略主语等作用。
当我们使用反身代词时,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例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迷路了。
我不得不依靠自己的方向感来找到回家的路。
虽然我曾经迷失方向,但我最终靠着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回家的路。
有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反身代词来强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比如,当我面临困难时,我会告诉自己:“我自己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除了强调和省略主语,反身代词还可以用来表示自己亲自参与某个行动或活动。
比如,我亲自去参加了一次会议,我亲自完成了一项任务。
这样的表达方式能够让对方感受到我的积极参与和负责任的态度。
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使用反身代词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
比如,当我对某件事情持有不同的看法时,我会说:“我自己认为……”这样可以使对方更好地理解我的立场和观点。
反身代词在表达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愿,强调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亲自参与某个行动
或活动。
因此,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应该灵活运用反身代词,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和生动。
浅谈汉语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问题
浅谈汉语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问题本文从生成语法角度探讨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语义所指问题,对汉语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进行了分析。
此外,还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总结了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对汉语解释的局限性,并且为汉语的反身代词提出了一些调整方案。
标签:约束理论C统制反身代词管辖领域语义所指一、引言照应词、代名词、指称词这三类名词性成分进入句子成为句法成分时,会受到句法制约,即受到论元结构、C统制原则以及约束理论的制约。
从以下例句可以看出汉语的反身代词“自己”受到动词论元结构的影响:(1)a.*自己的书,张三都睡着了。
b.自己的书,张三都没看。
根据约束理论A,反身代词“自己”应在管辖领域(governing category)内受约束。
例(1)a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反身代词“自己”没能在域内受到约束。
例(1)b之所以成立,是因为“重构效应(reconstruction effect)”(Huang,1993)。
虽然“自己”不被“张三”C统制,但是这反身代词可以回到语迹(gap)并予以解释。
包含在话题结构里的“自己”通过与受“张三”C统制的语迹形成链条(chain)。
即使不移回原来宾语的位置,也照样能受到“张三”的约束。
例(1)a和例(1)b 之间的这一切差异其实就是由动词“睡”和“看”的论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
动词“睡”是一元动词,“NP+睡”则是它的基本格式;而动词“看”是二元动词,“NP1+看+NP2”则是它的基本格式。
例(1)b之所以能产生重构效应,是因为有宾语NP2的位置所在。
本文将针对汉语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在汉语中的运用范围以及现象解释的局限性,对此试图提出一些修改方案。
二、约束理论与汉语的照应词在说明约束原则之前,我们首先给“约束”这一术语下个定义。
所谓的“约束(binding)”,简单地说,意味着两个名词性成分所指称的事物相同。
换言之,若一个名词短语受另一个名词短语的约束,则两个名词同标,并意味着所指相同。
浅谈最简方案背景下的汉语反身代词及其在《围城》中的翻译研究
浅谈最简方案背景下的汉语反身代词及其在《围城》中的翻译研究摘要:Chomsky的约束理论被认为是普遍语法拟构的一个模块。
反身代词是生成语法约束理论的研究对象,汉语反身代词更受关注,主要是因为汉语反身代词呈现出一幅与执行约束理论的反身代词所不同的句法和语用现象。
本文运用约束理论和最简方案中的相关理论,以《围城》中反身代词的翻译为例,对汉语反身代词进行解释和研究,旨在揭示它在约束、分布和用法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性。
关键词:汉语反身代词;最简方案;约束理论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05-0-02一、引言英语中只有一类反身代词,即pronoun + self,如:“myself, himself, ourselves”等;而汉语反身代词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复合反身代词,即代词+自己,如“我自己,他自己,我们自己”等,另一类是简单反身代词“自己"。
一般认为汉语的复合反身代词对应着英语反身代词,这可由Chomsky的约束理论来解释。
当前争论的焦点主要在对简单反身代词“自己”的理解上。
汉语“自己”在约束、分布和用法上与英语等西方语言中的反身代词有很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运用Chomsky的约束理论,对汉语反身代词在约束、分布和用法方面进行分析。
二、理论依据按照Chomsky的约束理论,语言里显性的名词性成分可以按照应性和代词性两组特征分成照应语、代词和指称语三类。
照应语包括反身代词和相互代词,代词就是传统语法中的普通代词,指称语包括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
它们受以下三条原则的约束:一是照应语必须在本管辖语域内受到约束;二是代词必须在本管辖语域内自由;三是指称语是自由的。
所谓“约束”是指受主宾语这样的主目(argument)成分统治并与之有相同的指称,这样的约束是主目约束(A-binding),起约束某个词语作用的成分叫“先行词”。
“自由”是指不同的指称。
三条约束原则的表述用到生成语法中常用的两个结构关系,即地位高低和区域内外。
反身代词的常见错误用法
词的反身指代义名词解释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反身指代义”解释如下:指人的动作(或事物)与其自身相关联。
比喻利害一致,一方受损失,另一方也受牵连。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此类试题难度较小,所涉及的知识面较窄,一般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述,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说明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含义。
1。
注意题干的要求,读懂句子。
这道题目的意思很清楚,只需根据选项,通过自己的想象说出大意即可。
一般要求选择三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三个答案。
但是,为了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还是建议选择两个答案。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对题目的误解降到最低。
2。
根据词语的表面意思推测出其内涵,然后加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的意思,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语句加以对照,仔细推敲,排除干扰项。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只能从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找出。
因为选项中都有错误选项,且错误选项是不可能构成正确答案的。
3。
将四个选项与原文逐一对照,找出错误,去伪存真。
一般来说,正确答案就是在原文中的,即正确答案就是与原文的意思一致的。
4。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主观臆断。
此题属于非概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表层意义的理解。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本题,考生应该仔细审读每个选项,将它们与原文语句进行仔细的对照,找出错误。
但是要注意,每个选项的表达意思,必须要符合原文,如果有一处表达与原文的意思不一致,就应该排除。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原文表达的意思,选项并没有完全说出来,这时考生就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补充、发挥原文的内容,写出正确的答案。
这道题目虽然是非概括题,但是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明白其他选项的具体内容,否则,极有可能会错选。
5。
若有迷惑不能确定的地方,最好请教老师和同学,做出正确选择。
浅谈汉语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问题
浅谈汉语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问题作者:林素廷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2年第10期摘要:本文从生成语法角度探讨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语义所指问题,对汉语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进行了分析。
此外,还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总结了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对汉语解释的局限性,并且为汉语的反身代词提出了一些调整方案。
关键词:约束理论 C统制反身代词管辖领域语义所指一、引言照应词、代名词、指称词这三类名词性成分进入句子成为句法成分时,会受到句法制约,即受到论元结构、C统制原则以及约束理论的制约。
从以下例句可以看出汉语的反身代词“自己”受到动词论元结构的影响:(1)a.*自己的书,张三都睡着了。
b.自己的书,张三都没看。
根据约束理论A,反身代词“自己”应在管辖领域(governing category)内受约束。
例(1)a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反身代词“自己”没能在域内受到约束。
例(1)b之所以成立,是因为“重构效应(reconstruction effect)”(Huang,1993)。
虽然“自己”不被“张三”C统制,但是这反身代词可以回到语迹(gap)并予以解释。
包含在话题结构里的“自己”通过与受“张三”C统制的语迹形成链条(chain)。
即使不移回原来宾语的位置,也照样能受到“张三”的约束。
例(1)a和例(1)b之间的这一切差异其实就是由动词“睡”和“看”的论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
动词“睡”是一元动词,“NP+睡”则是它的基本格式;而动词“看”是二元动词,“NP1+看+NP2”则是它的基本格式。
例(1)b之所以能产生重构效应,是因为有宾语NP2的位置所在。
本文将针对汉语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在汉语中的运用范围以及现象解释的局限性,对此试图提出一些修改方案。
二、约束理论与汉语的照应词在说明约束原则之前,我们首先给“约束”这一术语下个定义。
所谓的“约束(binding)”,简单地说,意味着两个名词性成分所指称的事物相同。
对反身代词使用方法的整理
对反身代词使用方法的整理引言反身代词是现代汉语中一个重要的语法成分,它用于强调动作或状态的执行者,并强调动作的承受者与执行者是同一个人。
本文档将对反身代词的使用方法进行详细整理,以帮助大家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这一语法成分。
反身代词的定义与特点定义反身代词是一种特殊的人称代词,它用来指代主语,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执行者和承受者是同一个人。
特点1. 反身代词与主语在意义上是相同的,但在句子中,它用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2. 反身代词在句子中作宾语,不能作主语。
3. 反身代词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避免重复。
反身代词的使用方法1. 简单句中的使用在简单句中,反身代词通常放在动词后面,用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例1:他(强调动作执行者)切(动词)了自己(反身代词)的手。
例2:她(强调动作执行者)画(动词)了自己(反身代词)的画像。
2. 复合句中的使用在复合句中,反身代词可以用来强调主句中的动作执行者。
例3:他(主句主语)吃(主句动词)了一顿丰盛的晚餐,(从句)自己(反身代词)做的。
例4:她(主句主语)去(主句动词)了一趟巴黎,(从句)自己(反身代词)计划的。
3. 疑问句中的使用在疑问句中,反身代词通常放在动词后面,用来强调动作的执行者。
例5:你能(动词)自己(反身代词)解决这个问题吗?例6:他是不是(动词)自己(反身代词)把书借给了你?结论反身代词在现代汉语中具有重要的语法功能,通过强调动作的执行者,可以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正确理解和运用反身代词,对于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档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反身代词的意义
反身代词的意义反身代词是指用来指代与句子的主语是同一个人或物的代词。
它们在句子中起到指代和强调的作用,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表达和强调所指代的主体。
本文将探讨反身代词的意义以及其在语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一、反身代词的定义和分类反身代词通常指代句子的主语,并以“-self”或“-selves”作为词尾。
在英语中,反身代词分为第一人称(单数):myself,第二人称(单数):yourself,第三人称(单数):himself/herself/itself,以及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复数):ourselves/yourselves/themselves。
二、反身代词的使用情境与意义1. 强调主语:反身代词常用于句子中,以强调主语的重要性或者对主语的强烈情感。
例如:“I myself will take care of the matter.”(我自己会处理这件事。
)2. 指代同一人或物:反身代词用于指代与句子主语为同一人或物的名词。
例如:“He hurt himself while playing football.”(他在踢足球时受伤了。
)3. 反身关系:反身代词有时也用于表达一种内在或身体上的关系。
例如:“She looked at herself in the mirror.”(她照着镜子看了看自己。
)4. 反身代词作为宾语:反身代词在某些动词后作为宾语,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是主语自己。
例如:“He taught hims elf how to play the guitar.”(他教会了自己弹吉他。
)5. 避免指代的不明确性:当存在多个可能的名词作为指代对象时,使用反身代词可以避免指代的不明确性。
例如:“Each student should mark themselves present.”(每个学生应该把自己标记为出席。
)三、反身代词的重要性1. 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反身代词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主语的意思,避免歧义和混淆。
汉语反身代词的最简方案解析的开题报告
汉语反身代词的最简方案解析的开题报告课题背景与意义:反身代词在汉语中是一类比较特殊的代词,与英语的反身代词相比较不同。
汉语中的反身代词较少被研究,目前关于汉语反身代词的研究较为零散,缺少系统性和全面性。
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语反身代词的语用功能、形式特点及其语法作用,为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主要探究汉语反身代词的最简方案,旨在解析汉语反身代词的形式、语用功能和语法作用。
具体分析标准、对象和结果如下:1.研究标准本研究将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所有反身代词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其中最常用的反身代词,以此为基础,研究其最简方案。
2.研究对象本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的反身代词为研究对象,并针对不同语境、上下文、语用功能等对其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本研究旨在解析汉语反身代词的最简方案,包括其语用功能、形式特点和语法作用等,为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研究方法和过程: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
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收集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汉语语法学相关研究论文、书籍、学术期刊等,明确汉语反身代词研究的历史、现状和理论体系。
2. 数据采集采集汉语反身代词最常用的例句,对其进行整理、筛选和分类,以了解汉语反身代词的形式和语用功能。
3. 实证研究选择汉语反身代词最常用的例句,了解反身代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语用功能和语法作用,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
4. 对比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汉语反身代词的最简方案,进一步明确其语用功能、形式特点及其语法作用。
预期目标和成果:本研究旨在解析汉语反身代词的最简方案,探究其语用功能、形式特点及其语法作用,以期为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具体预期目标和成果如下:1.明确汉语反身代词的最简方案;2.解析汉语反身代词的语用功能和语法作用;3.提出反身代词的一些新的研究观点和思路。
词的反身指代义名词解释现代汉语
词的反身指代义名词解释现代汉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反身指代义”解释如下:指人的动作(或事物)与其自身相关联。
比喻利害一致,一方受损失,另一方也受牵连。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此类试题难度较小,所涉及的知识面较窄,一般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述,结合自己的体验来说明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含义。
1。
注意题干的要求,读懂句子。
这道题目的意思很清楚,只需根据选项,通过自己的想象说出大意即可。
一般要求选择三个,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任意选择三个答案。
但是,为了提高做题的准确率,还是建议选择两个答案。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对题目的误解降到最低。
2。
根据词语的表面意思推测出其内涵,然后加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首先要认真分析每个选项的意思,然后将选项与原文语句加以对照,仔细推敲,排除干扰项。
这道题目的正确答案,只能从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找出。
因为选项中都有错误选项,且错误选项是不可能构成正确答案的。
3。
将四个选项与原文逐一对照,找出错误,去伪存真。
一般来说,正确答案就是在原文中的,即正确答案就是与原文的意思一致的。
4。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可主观臆断。
此题属于非概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表层意义的理解。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本题,考生应该仔细审读每个选项,将它们与原文语句进行仔细的对照,找出错误。
但是要注意,每个选项的表达意思,必须要符合原文,如果有一处表达与原文的意思不一致,就应该排除。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原文表达的意思,选项并没有完全说出来,这时考生就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补充、发挥原文的内容,写出正确的答案。
这道题目虽然是非概括题,但是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明白其他选项的具体内容,否则,极有可能会错选。
5。
若有迷惑不能确定的地方,最好请教老师和同学,做出正确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汉语反身代词的语义所指问题本文从生成语法角度探讨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语义所指问题,对汉语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进行了分析。
此外,还通过跨语言的比较,总结了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对汉语解释的局限性,并且为汉语的反身代词提出了一些调整方案。
标签:约束理论C统制反身代词管辖领域语义所指一、引言照应词、代名词、指称词这三类名词性成分进入句子成为句法成分时,会受到句法制约,即受到论元结构、C统制原则以及约束理论的制约。
从以下例句可以看出汉语的反身代词“自己”受到动词论元结构的影响:(1)a.*自己的书,张三都睡着了。
b.自己的书,张三都没看。
根据约束理论A,反身代词“自己”应在管辖领域(governing category)内受约束。
例(1)a之所以不成立,是因为反身代词“自己”没能在域内受到约束。
例(1)b之所以成立,是因为“重构效应(reconstruction effect)”(Huang,1993)。
虽然“自己”不被“张三”C统制,但是这反身代词可以回到语迹(gap)并予以解释。
包含在话题结构里的“自己”通过与受“张三”C统制的语迹形成链条(chain)。
即使不移回原来宾语的位置,也照样能受到“张三”的约束。
例(1)a和例(1)b 之间的这一切差异其实就是由动词“睡”和“看”的论元结构的不同而引起的。
动词“睡”是一元动词,“NP+睡”则是它的基本格式;而动词“看”是二元动词,“NP1+看+NP2”则是它的基本格式。
例(1)b之所以能产生重构效应,是因为有宾语NP2的位置所在。
本文将针对汉语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进行分析,并且探讨乔姆斯基的约束原则在汉语中的运用范围以及现象解释的局限性,对此试图提出一些修改方案。
二、约束理论与汉语的照应词在说明约束原则之前,我们首先给“约束”这一术语下个定义。
所谓的“约束(binding)”,简单地说,意味着两个名词性成分所指称的事物相同。
换言之,若一个名词短语受另一个名词短语的约束,则两个名词同标,并意味着所指相同。
跟照应词同标的,给它赋予意义的另外名词短语叫先行词(antecedent)。
照应词(Anaphor)是要在域内被约束(bound)。
它和它的先行词之间的距离要近,同属于一个域内,从而能产生约束,即照应词受局域限制(locality constraint)。
其中,对于“local”分界的定义议论纷纷,但通过名词性词语的约束情况,给“governing category(管辖领域)”定下了界线。
(2)a.Heidii believes any description of herselfi.b.*Heidii believes Marthaj’s description of herselfi.c.Heidii believes Marthaj’s description of herselfj.“Any”和“Martha’s”看上去虽然都是占有同一个位置,但是照应词在领属格出现的时候似乎不能被主句主语“Heidi”所约束。
一旦有领属格出现需要更进一步的理论来解释局域限制原则。
通过一系列这样的类似分析过程,管辖领域最终被界定为包含有两个指人名词的最小结构,所谓的最小结构即是句子(IP)或名词短语(NP/DP)。
从生成语法理论角度而论,照应词和代名词的所指范围呈现互补性分布(complementary distribution)。
基于此语言事实,乔姆斯基提出了三条约束原则:约束原则A:照应词(Anaphor)在管辖域内受约束(binding)约束原则B:代名词(Pronoun)在域内自由(free)约束原则C:指称词(R-expression)在任何范围内都自由照应词在特定范围之内必须有一个先行词C统制自己,而代名词恰恰不能在特定范围内拥有那种先行词。
这项原则对每个语言都一样,只不过它们具有不同形式的照应词、代名词而已。
例如:(3)a.张三i爱自己i/他自己i。
b.*张三i爱他i。
(4)a.Johni criticized himselfi.b.*Johni criticized himi.(5)a.??I? ????I? ????.Mary-nun cakicasin -ul sarang-han-taMary-Top pro-self -Acc love –pres-DecMary loves herself.b.*??I? ??I ? ????.Mary-nun kenye -lul sarang-han-taMary-Top her -Acc love–pres-Dec*Maryi loves heri.从以上例句得知,汉语、英语、韩语的照应词“自己、他自己”“himself”和“????”在它们的管辖领域内分别受“张三”“John”“??”的约束;而汉语、英语、韩语的代名词“他”“him”“??”则在它们的管辖领域内不受约束。
但汉语的反身代词的功能与英语、韩语的反身代词不完全相同。
如:(6)a.张三i说[小李喜欢自己i/j]。
b.张三i说[小李j喜欢他自己*i/j]。
c.Johni said that[IPJessj loved himself*i/j].例(6)b和例(6)c中,“他自己”和“himself”只能在管辖范围内受约束。
从例(6)a可以看出“自己”不仅受管辖领域里的“小李”的约束,而且还能受管辖范畴之外的“张三”的约束。
可见,汉语中的“自己”与英语里的“himself”性质不完全相同。
严格地说,汉语中“他自己”更接近于英语的反身代词。
“自己”和“他自己”当中到底哪个才相当于英语的反身代词,对此问题语法学界争论不休。
本文暂且不细谈,姑且把“自己”看作是汉语的典型照应词及反身代词来展开讨论。
从上述例句可知,有关汉语反身代词“自己”的有些现象是无法通过约束原则A获得解释的。
因此一些学者把约束分成局域约束(local binding)和长距离约束(long-distance binding)来分别称呼例(6)b~c和例(6)a的现象。
其中一种说法是,汉语的反身代词“自己”之所以受长距离约束,是因为它倾向于跟句子的大主语同指。
反之,有些学者则支持从内到外进行判断的“阻断效应说”。
当“自己”受外层大主语的约束时,必须符合“句子中各级主语的人称、数、性特征要保持一致”这一条件。
他们将以下例句用“阻断效应”来解释“自己”为什么只能和内层主语同指:(7)老王让我i对自己i好一点。
有些学者认为这里的“自己”之所以只跟“你”同指,是因为受到“某个人对自己”这个特殊格式的限制。
不过看下面的例子就能知道“自己”在域内同指并不完全因为是这个格式:(8)老王i对我j说要对自己i/j好一点。
这句话有歧义。
“自己”有可能是跟“我”同指,也有可能跟“老王”同指。
如果例(7)是因为”某个人对自己”的格式而引起域内同指,例(8)中的“自己”也应该跟“老王”同指。
例(8)虽然第2个“对”前面的“我”字被省略了,但照样可以看作包含有“某个人对自己”这一格式。
例(8)中的大主语“老王”甚至比例(7)还要离“自己”远,但是“自己”走出了域外并与“老王”产生同指。
显然,例(7)中的“自己”只能被“我”所约束这一现象,不一定是由某个特定格式而引起的。
三、约束原则对汉语解释的局限性约束原则确实能说明诸多人称代词语义所指的现象,但汉语中仍有一部分是用约束原则难以解释的。
长距离的照应词与代名词,怎么跟先行词相联系?以上现象不能通过约束原则A得到解释。
在此,为了解释汉语的反身代词的一系列特殊现象,有几个方法可以考虑:第一,可以重新定义管辖领域,也就是扩大原先的管辖领域,这样就能既满足约束条件A,又不用格外再引入局部约束和长距离约束等概念来解释了。
不过,把约束原则的管辖领域扩大,还需要给整个约束原理加以全面性的、系统性的调整。
第二,如果把汉语中的“自己”看成是特殊的反身代词,不把它归类于照应词,就给汉语的反身代词设立了一条规则:“自己”应遵循C统制原则,而不必满足约束原则A。
反身代词“自己”在域内约束时被域内的先行词C统制,而在长距离约束时由长距离先行词C统制。
域内约束和长距离约束都与C统制有关。
这能体现约束是基于C统制建立的概念。
换言之,这个方法不会完全脱离一般照应词所遵循的约束原则,只是少了一个管辖领域的限制,其他C统制和同指原理照样保持下去。
概括的说,汉语的反身代词跟它的先行词产生的约束如下:Binds:A binds B if and only if A C-commands B and A and B are coindexed.(约束:A约束B,当且仅当A、C统制B,且A和B同标。
)第三,可以从句法、语义及语用平面来综合性地考虑汉语反身代词的特征。
虽然用C统制原则能解释不少汉语反身代词的一系列现象,但是发现有些时候反身代词“自己”不遵循C统制原则。
如:(9)[IP妈妈i表扬了自己i/j]使李四j很高兴。
(10)[IP自己i的小孩没得奖]的消息是李四i很难过。
上述例句分别包含着“高兴”和“难过”等心理动词。
“自己”能在管辖领域IP 内受约束,也能把IP外且位于“自己”后面的NP作为自己的先行词。
“自己”如此把后置的NP作为先行词明明是违背C统制条件的。
违反C统制条件的不仅于此:(11)[张三i的怪脾气]j害了自己i。
例(11)中的“自己”选领属主语NP的领属者作为其先行词。
名词性主语短语里的修饰性成分通常不能与宾语同指。
例句中的主语是无生命体,既然“自己”一般都是针对有生命体而言的,它的先行词也就倾向于有生名词。
Huang&Tang (1991)指出,C统制的[+animate]主语NP或sub-command的有生主语NP可以成为“自己”的潜在约束语。
可见,像判断某词语是否具有[+animate]特征等都已经不再是纯句法上的考虑了。
既然谈到了词的语义特征,也就涉及到了语义问题。
总而言之,单看“自己”违反C统制条件并且发现有主语倾向性的一些例子,当我们看待汉语的反身代词“自己”违反约束条件A和长距离约束现象的时候,汉语的反身代词也许不能仅限于句法层面考虑,而应该涉及到语义、语用层面共同分析。
四、结语本文首先梳理了乔姆斯基约束理论的几个概念之后,主要针对汉语的反身代词与其先行词的约束关系进行了探讨。
汉语的反身代词往往无法通过约束原则A 得到解释。
对此,本文提出了三条调整方案:第一,重新定义管辖领域;第二,不把“自己”归类于照应词,给汉语的反身代词设立一条新规则;第三,从句法、语义及语用等多角度考虑汉语的反身代词。
?参考文献:[1]金钟镐.略谈动词对“自己”长距离约束的制约作用[J].汉语学习,2003,(4).[2]陆剑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沈阳.语义所指理论与汉语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研究[A].沈阳,冯胜利.当代语言学理论和汉语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4]沈阳,董红源.“直接统制”与“他”的句内所指规则[J].中国语文,2004,(1).[5][英]戴维·克里斯特尔.现代语言学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韩]李昌镐.反身代词的分布和约束[J].中国语文学论集,2005,(3).[7][美]Andrew Carnie. Syntax:A Generative Introduction[M].Oxford,UK:Blackwell Publishing,2002.[8]C.-T.J.Huang. Reconstruction and the structure of VP:Sometheoretical consequences[J].Linguistic Inquiry,1993,(24).[9]C.-T.J.Huang&C.-C.J Tang. The Local Nature of the Long-distance Reflexive in Chinese[A].In J. Koster & E.Reuland Eds.Long-distance Anaphora[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1.?(林素廷北京大学中文系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