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创新”树行业标杆,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合集下载

智能传感器产业 政策

智能传感器产业 政策

智能传感器产业政策
智能传感器产业是指利用各种智能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如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对环境、人体、设备等进行感知、采集、处理和传输数据的产业。

智能传感器的应用非常广泛,涵盖了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工业自动化等多个领域。

政策层面,各国对于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都给予了重视和支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智能传感器产业政策措施:
1. 产业政策支持:政府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出台扶持政策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促进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

2. 资金支持: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向智能传感器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包括科研经费、项目资助等,帮助企业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

3. 产业园建设:政府在重点区域建设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提供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支持,吸引企业落户并促进集聚效应。

4. 标准体系建设:政府加强智能传感器标准的制定和推广,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5. 市场推广:政府通过组织展览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宣传智能传感器的应用场景和优势,推动市场需求的形成和扩大。

6. 人才培养:政府加大对智能传感器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设立培训基地、奖学金等,吸引更多的人才从事智能传感器相关研发和应用工作。

这些政策旨在加快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智能化、数字化进程,在经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智能传感器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智能传感器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智能传感器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传感器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设备,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革,并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趋势。

它们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从工业生产到智能家居,从医疗健康到交通运输,都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智能传感器之所以被称为“智能”,是因为它们不仅能够感知和测量物理量,还具备数据处理、分析和通信的能力。

传统的传感器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物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而智能传感器则能够对这些信号进行复杂的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并通过网络将其传输到其他设备或系统中。

这种智能化的特点使得智能传感器能够更好地适应各种复杂的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加准确、可靠和实时的信息。

在创新方面,智能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升。

首先,它们的精度和灵敏度得到了显著提高。

通过采用新的材料和制造工艺,以及优化传感器的结构和算法,智能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更加微小的物理量变化,从而为各种精密测量和控制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高精度的智能传感器对于飞机发动机的监测和故障诊断至关重要;在医疗领域,高灵敏度的智能传感器可以更准确地检测人体生理指标的变化,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其次,智能传感器的多功能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创新方向。

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传感器能够同时测量多种物理量,如温度、湿度、压力、加速度等。

这种多功能集成不仅减少了设备的体积和成本,还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例如,一款集成了多种环境参数测量功能的智能传感器,可以广泛应用于智能农业领域,实现对农田环境的全面监测和精准调控。

此外,智能传感器的低功耗设计也是创新的重点之一。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智能传感器需要长时间运行在电池供电的环境中。

因此,降低传感器的功耗,延长电池寿命,成为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通过采用先进的低功耗芯片技术、优化传感器的工作模式和算法,以及采用能量收集技术等手段,智能传感器的功耗得到了有效控制,为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奠定了基础。

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

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

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年)为贯彻落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大数据等国家战略,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调整战略机遇期,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核心竞争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按照《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要求,结合《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制订本行动指南。

一、行动背景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全球信息技术发展正处于跨界融合、加速创新、深度调整的历史时期,呈现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新特征。

智能传感器作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是指具有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交换、信息存储功能的多元件集成电路,是集成传感芯片、通信芯片、微处理器、驱动程序、软件算法等于一体的系统级产品,市场应用正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已成为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之一。

同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的兴起,推动传感技术由单点突破向系统化、体系化的协同创新转变,大平台、大生态主导核心技术走向态势明显,并成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布局的战略高地。

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智能传感器技术与产业具备了加快突破的基础,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仍面临产品有效供给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生态不健全、科研生产与应用不协同等问题,由此带来的产业安全、信息安全挑战不容忽视。

二、总体要求(一)发展思路紧抓智能传感器市场需求爆发增长、技术创新高度活跃的战略机遇期,聚焦移动终端、智能硬件、物联网、智能制造、汽车电子等重点应用领域,突出“后摩尔”时代融合创新发展主线,紧紧围绕产业链协同升级和产业生态完善,补齐以特色半导体工艺为代表的基础技术、通用技术短板,布局基于新原理、新结构、新材料等的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做大做强一批深耕智能传感器设计、制造、封测和系统方案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检测认证和创新服务的机构,建成核心共性技术协同创新平台,有效提升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我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支撑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

国家正式启动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推动传感器产业快速发展

国家正式启动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推动传感器产业快速发展

国家正式启动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推动传感器产业
快速发展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浪潮中,在以物联网、5G通讯、工业4.0、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产业为代表的发展趋势中,以MEMS及先进传感器为核心的智能传感器技术是未来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

智能传感器技术基于成熟的半导体工艺,在物联网时代应用广阔,发展智能传感器技术在我国推进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中显得至关重要。

 2018年7月3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的见证下,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这标志着承载着解决我国智能传感器“关键和共性技术协同研发,实现首次商业化”战略任务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全面转入实质性运营阶段,我国智能传感器领域的强“芯”之旅正式起航。

 图: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罗文、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波为创新中心揭牌
 作为落户于上海的首批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将致力于先进传感器技术创新,以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中试为目标,专注传感器设计集成技术、先进制造及封测工艺,布局传感器新材料、新工艺、新器件。

河南省印发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8个发展行动方案 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河南省印发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8个发展行动方案 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河南省印发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8个发展行动方案
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日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等8个发展行动方案,包括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现代生物和生命健康、环
保装备和服务、尼龙新材料、汽车电子、智能传感器、5G、新一代人工智能
等8大产业,为上述产业的发展指出了目标和方向。

 其中,《河南省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发展目标:经过3-5
年努力,智能传感器产业成为全省新兴领域标志性产业。

具体包括:
1.产业规模快速壮大,建成较完善的智能传感器产业体系,提升重点领域
应用水平,智能传感器及关联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

2.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组建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联盟河南分联盟,建成省
级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争创国家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建设MEMS(微机
电系统)研发中试平台、智能传感器检测检验平台、专用集成电路芯片检测。

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

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

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1. 前言智能传感器技术是智能制造的核心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交通、环保等领域。

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和丰富的人工智能人才,具备发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条件。

本文档为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旨在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与创新。

2. 发展现状2.1 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在快速扩大,预计2025年全球智能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510亿美元。

中国制造企业在智能传感器领域的运用逐渐增加,国内市场有望在未来几年快速增长。

2.2 技术水平智能传感器技术是智能制造的要素之一,国内已有部分企业在相关领域实现了突破和创新,但还需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推动产业升级。

2.3 产业生态当前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生态不够完善,还存在知识产权不够规范、市场需求不够理性、企业合作不够紧密等问题,需要进行政策补充和市场调节,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

3. 未来趋势3.1 产品多样化和功能提升智能传感器的发展将趋势于产品多样化和功能提升,从单一的监测、检测功能向控制、调节、优化等多维度转变,为一系列领域提供全面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

3.2 创新业务模式针对不同行业需求,智能传感器企业将探索更为灵活多样的商业模式,包括提供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以及开展物联网服务等创新业务。

3.3 加强国际合作智能传感器产业将向着全球化发展。

中国智能传感器企业将更加注重国际合作,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智能传感器企业走向世界。

4. 发展目标4.1 产值达到1万亿元到2023年,中国智能传感器产业年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0%以上。

4.2 创新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3年,全球领先的智能传感器企业至少有两家来自中国,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3 建立健全的生态系统到2023年,智能传感器生态系统建立更加完善,企业合作更为紧密,知识产权保护更为规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1.06.30•【字号】京经信发〔2021〕68〔〕号•【施行日期】2021.06.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2021年6月30日附件: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关于推动北京市传感器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方案传感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数据感知核心产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重要支撑,是在“万物互联”时代从源头保障数据安全的关键所在,是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领域之一。

为进一步激发我市在传感器技术研发、设计与制造、应用、成果转化及知识产权运营等领域的创新活力,突破一系列高端仪器和传感器产品,构建完备的产业生态体系,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充分发挥首都科技和人才优势,以怀柔科学城建设为重要契机,以“瞄准高端、先做能力”为主线,建立技术实现支撑体系和企业培育服务体系,聚焦科学仪器和智慧城市感知体系两个重点领域,加快突破一批重点产品,加强攻关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建设传感器创新应用场景,引导科学仪器和传感器产业领域技术、人才、资本、服务等创新要素聚集,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发展生态,将怀柔打造成高端仪器和传感器硬科技产业基地,为加快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注重原始创新。

2023年“树标杆、找差距、促发展”讨论活动总结

2023年“树标杆、找差距、促发展”讨论活动总结

2023年“树标杆、找差距、促发展”讨论活动总结2023年的“树标杆、找差距、促发展”讨论活动是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这一活动主要从树立标杆、找出差距和推动发展三个方面进行总结,以下将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总结和分析。

首先,树立标杆是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这一方面,我们国家通过选择一批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或地区作为标杆,并向全国推广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激发全国各地的发展动力。

例如,广东省的深圳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通过树立深圳的标杆地位,可以激励全国其他地区争取更好的发展。

树立标杆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深入研究标杆的成功因素,对其进行分析和总结,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方法。

其次,找出差距是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讨论活动中,我们深入调研各地的发展状况,发现了一些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能力不足等。

通过找出差距,我们可以引导各地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推动发展进步。

在找差距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各方共同努力可以形成合力,促使各地尽快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发展。

最后,促进发展是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树立标杆和找出差距,我们为各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接下来就是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地问题的解决和发展的进一步推进。

这需要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投入,引导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的力度,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到发展中来。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不断提升全国发展的整体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总而言之,“树标杆、找差距、促发展”讨论活动是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通过树立标杆地位,我们可以激励全国其他地区追赶超越,实现共同发展。

通过找出差距,我们可以引导各地关注自身的发展问题,及时制定解决方案,推动发展进步。

通过促进发展,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各地问题的解决和发展的进一步推进。

这一系列的举措将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促进国产传感器智能发展

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促进国产传感器智能发展

推动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促进国产传感器智能发展作者:周书婷来源:《产城》2021年第11期作为工业技术软件化的产物,工业软件与芯片一样,是制约我国制造业高质发展的重要因素。

其中,以传感器为代表的关键部件,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对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聚焦传感器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基础算法、装备材料等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在政策的积极引导下,我国近年在传感器领域产出了大批科技创新成果,但这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往往需要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中物院成都科学技术发展中心(以下简称:成科中心)表示,这些科技成果尚处于小试阶段,距离市场产业化应用,除要解决需求对接、金融服务等普遍矛盾外,还需解决该领域本身在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工艺装备投入、工艺定型、测试验证等特殊问题。

这对很多普通研究机构和中小企业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为有效降低创新成果产业化成本和风险,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速度,今年3月,由成科中心牵头组成联合体申请的“2020年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面向关键器件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启动。

适时正逢成渝地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制造业等产业亟需加快转型升级,而关键材料、关键工艺、关键器件的创新发展,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因此,在成渝地区布局建设区域性的面向高端传感器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显得尤为必要。

构建创新成果产业化协同创新生态当前,我国传感器领域正处于从传统传感器向智能传感器发展的过程中,相关核心技术和基础能力尚未成熟。

而先进智能传感器是高端制造业发展的基础,影响涉及先进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多个重点产业领域。

瞄准国家制造业领域、四川现代化产业和成都软件产业发展的需求,成科中心将创新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的切入点,落在了推动先进智能传感器相关的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增强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产业创新、持续、协调发展,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实施期为2013-2025年。

一、战略意义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源头,对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现代国防建设、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国防设施、重大工程和重要工业装备中,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及其所构成的测控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技术和装备核心,直接影响国防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安全。

发达工业国家都把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技术列为国家发展战略。

目前产业发展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创新驱动发展,随着传感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机理、新技术的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实现了高灵敏度、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二是企业形态呈集团化垄断和精细化分工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垄断地位,既占据高端市场又加速向中低端市场扩张,掌控技术标准和专利,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小企业则向“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方向发展,技术和产品专一,独占细分市场,服务面向世界。

我国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一批重要科技成果,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

2011年仪器仪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152亿元,进口各类仪器仪表产品362亿美元,国内仪器仪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7000亿元。

但产业整体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关键共性技术缺乏,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致使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应用问题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未来5-15年,是我国传感器及智能化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智能传感器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传感器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分析

智能传感器的创新与发展趋势分析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智能传感器作为关键的感知元件,正经历着深刻的创新变革,并呈现出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发展趋势。

这些变革和趋势不仅在推动着各个领域的技术进步,也在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模式。

智能传感器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其性能的显著提升上。

以往的传感器在精度、灵敏度和响应速度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如今的新型智能传感器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和制造工艺,有效地克服了这些问题。

例如,基于纳米技术的传感器能够实现对微小物理量的高精度检测,为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数据支持。

在功能方面,智能传感器也实现了从单一检测到多功能集成的跨越。

传统传感器通常只能检测一种物理量或化学量,而现代智能传感器可以同时监测多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并将这些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这种多功能集成的特点使得智能传感器在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领域的应用更加广泛和便捷。

智能传感器的创新还体现在其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通过内置的微处理器和智能算法,传感器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及时发出警报。

同时,智能传感器还具备自校准、自诊断和自补偿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了维护成本和停机时间。

除了创新,智能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也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微型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随着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技术的不断成熟,传感器的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这使得它们能够更容易地集成到各种小型化的设备和系统中,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为这些设备提供更加丰富和精准的感知功能。

其次,无线化也是智能传感器发展的一大趋势。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的出现使得传感器摆脱了有线连接的束缚,能够更加灵活地部署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

通过蓝牙、Zigbee、WiFi 等无线通信技术,传感器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到远程的监控中心或终端设备上,实现对目标对象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工信部传感器政策

工信部传感器政策

工信部传感器政策:推动行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传感器行业在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社会效益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中国工信部制定了一系列传感器政策,以促进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这些政策不仅为传感器产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更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等多个方面提供了支持措施。

一、政策背景及目的工信部传感器政策的出台,旨在适应传感器行业的快速发展需求,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在全球传感器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满足工业4.0、智能制造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需求。

二、政策概述工信部近年来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传感器产业及相关技术方面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关于促进传感器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政策强调了传感器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如智能传感器、微型化等,并从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产业链构建等多个方面提供了支持措施。

三、政策支持措施及企业应对策略产业规划引导:工信部通过制定《传感器产业发展规划》等文件,明确了传感器产业的发展重点和方向。

企业应关注政策导向,根据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合理布局和调整业务方向。

技术研发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传感器技术创新。

企业应积极参与相关科研项目,与高校、科研机构等进行合作,提高自身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标准制定参与:工信部鼓励企业参与传感器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以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企业应积极参与到标准制定工作中,为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财政资金支持:政府通过专项资金等方式支持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企业应积极申请相关资金支持,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

市场推广支持:政策鼓励传感器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推广活动,提供一定的宣传和推广支持。

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四、企业角色与责任在贯彻执行工信部传感器政策过程中,企业需承担以下角色和责任:关注政策动向:企业应密切关注工信部发布的传感器政策动态,以便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和策略。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公布日期】2024.04.23•【字号】深工信规〔2024〕7号•【施行日期】2024.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实施细则》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落实《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本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快速积聚,支持智能传感器企业发展,我局制定了《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实施细则》。

现予印发实施,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4月23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实施细则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扶持项目内容、申报条件和资助标准第三章申报和审核程序第四章绩效管理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落实《深圳市关于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本市智能传感器产业快速集聚,支持智能传感器企业发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适用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智能传感器专项扶持计划中一次性工程费补贴项目、国家资助配套支持项目、标准体系认证补贴项目和应用企业与研发企业联合攻关奖励项目的申报、资助以及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扶持计划财政资金的使用坚持公开透明、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科学管理原则,实行总额控制、自愿申报、专家评审、专项审计、现场考查、社会公示、政府决策、绩效评价、加强监督的管理模式。

第二章扶持项目内容、申报条件和资助标准第四条智能传感器产业专项扶持计划下设四个扶持方向:(一)一次性工程费补贴项目:对在深圳智能传感MEMS中试线开放平台等我市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新产品研发活动所产生的一次性工程费予以支持。

(二)国家资助配套支持项目:对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传感器领域相关扶持的项目予以配套支持。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一、背景
智能传感器技术是21世纪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
推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

国家制定了《智能传感技术发展
规划》,在智能传感技术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我国智能传
感技术发展迅猛,产业动力强劲,产业布局合理,但现有的发展基础仍然
薄弱,在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保障措施完善等方面面临很多挑战。

为解决这些挑战,国家开展了一系列促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的行动
计划,旨在加快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步伐,推动社会信息化和经济发展。

本行动计划旨在积极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通过技术改造、标准制定、产业政策落实等措施,提高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水平。

二、行动计划
1.技术改造
(1)技术创新:改进智能传感器技术,将智能传感技术向大规模化、模块化、集成化和服务化演进;
(2)技术基础:加强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的研发,聚焦核心组成部分,提高核心技术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配套技术:改进智能传感器的辅助处理技术,形成完整的技术
体系,为智能传感器应用提供。

山东省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山东省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

山东省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传感器技术是决定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之一,与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并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经到来,作为与外界环境交互的重要手段和感知信息的主要来源,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迎来巨大的历史机遇。

为全面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发展,保障信息安全,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从全球看,当前智能传感技术创新势头迅猛,基于新材料、新原理、新工艺、新应用的产品不断涌现,全球产品化的传感器大约有2.6万种。

敏感材料、MEMS 芯片、驱动程序和应用软件等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促进了智能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和应用。

世界主要工业强国均已在智能传感领域谋篇布局,欧洲、美国、日本等已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产业上下游配套成熟,几乎垄断了“高、精、尖”智能传感器市场,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从全国看,我国智能传感器市场空间广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涵盖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软件与数据处理算法、应用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中西部重点城市集聚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产品有效供给、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生态等将进一步实现突破,向着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加速发展。

从省内看,我省传感器产业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极具发展潜力,拥有智能传感器企业70余家,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9.1亿元,在声学、压力和非制冷红外传感器等领域具有比较突出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

声学传感器出货量居全球第一位,市场占有率超过40%,压力传感器在消费类领域市场占有率居全球第三位,高端非制冷红外成像核心芯片填补国内空白。

但是,由于我省智能传感器产业起步较晚,和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目前正处于由传统型向智能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在部分领域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着顶层规划缺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市场竞争力不足、产业生态不健全等问题。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最新)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最新)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能传感器产业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对于传统工业智能化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为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作为我市“565”现代产业体系中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高速增长、高位运行的良好势头。

特别是对于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传感器产业,我市高度重视、积极发展。

现有X环测有限公司、X探伤技术有限公司、X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拥有X所、X院、X所、X院、X所、X所等部属军工科研单位,以及高校、企业技术中心(技术部门)等一大批涉及智能传感器开发应用的研发机构,通过“X英才计划”引进了X团队建设无线智能传感器项目,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智能传感器研究开发体系。

X年,该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0万元。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X>的通知》(国发〔X〕2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X—X年)>的通知》(工信部电子〔X〕288号)为指导,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应用领域,大力开展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融合化、智能化发展,为壮大“565”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X年底,智能传感器产品和技术服务对全市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亿元。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基本形成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研发+制造+应用”发展格局,将我市打造成为在智能传感器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造基地。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最新)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最新)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能传感器产业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对于传统工业智能化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为抢抓发展机遇,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作为我市“565”现代产业体系中五大主导产业之一的电子信息产业呈现高速增长、高位运行的良好势头。

特别是对于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传感器产业,我市高度重视、积极发展。

现有X环测有限公司、X探伤技术有限公司、X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重点企业,拥有X所、X院、X所、X院、X所、X所等部属军工科研单位,以及高校、企业技术中心(技术部门)等一大批涉及智能传感器开发应用的研发机构,通过“X英才计划”引进了X团队建设无线智能传感器项目,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智能传感器研究开发体系。

X年,该产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0万元。

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X>的通知》(国发〔X〕28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X—X年)>的通知》(工信部电子〔X〕288号)为指导,聚焦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应用领域,大力开展智能传感器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合作,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带动先进装备制造业融合化、智能化发展,为壮大“565”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X年底,智能传感器产品和技术服务对全市重点产业领域企业的覆盖率达到50%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全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3亿元。

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基本形成以市场需求为牵引的“研发+制造+应用”发展格局,将我市打造成为在智能传感器产业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制造基地。

河南省印发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8个发展行动方案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河南省印发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8个发展行动方案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河南省印发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8个发展行动方案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近年来,智能传感器产业在河南省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河南省政府日前印发了关于智能传感器产业的8个发展行动方案,力争将其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以下是该方案的主要内容。

首先,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技术创新。

河南省将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合作,集中力量解决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核心技术问题,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其次,加大智能传感器产品的研发投入。

河南省政府将提供支持和保障,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三,加强智能传感器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河南省将加大对智能传感器产业园区建设的投入,提供充足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第四,加强智能传感器产业的人才培养。

河南省将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开展智能传感器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到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中来。

第五,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河南省将鼓励智能传感器产业与汽车、家电、物流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整体产业价值链的竞争力。

第六,加强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市场开拓。

河南省将加大对智能传感器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推动其在国内外市场的推广和应用,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第七,加强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标准化建设。

河南省将加强对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推动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管理,提高整体产业的规范化水平。

最后,加强智能传感器产业的政策支持。

河南省将印发相关政策,如税收优惠、财政支持等,为智能传感器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支持。

通过上述8个发展行动方案,河南省将全力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力争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

这将不仅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智能传感器产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为河南省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能传感器是指内置处理器、存储设备和通信功能的传感器,具备自主感知、数据处理和通信能力,能够实现智能化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

它在各种领域都具有广泛应用的潜力,包括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

因此,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是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加快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应制定行动计划,确保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首先,需要加强智能传感器的研究和开发。

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智能传感器的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

同时,加强研究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和信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其次,应加大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化力度。

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的产业链,从传感器设计、生产、封装到应用系统开发,形成一体化的产业发展体系。

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专利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

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国内智能传感器的国际竞争能力。

第三,推动智能传感器的示范应用。

通过鼓励企业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进行示范应用,推动智能传感器的市场普及和大规模应用。

同时,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销售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为了加速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应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建立和完善智能传感器相关专业的教育培训体系,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创新人才。

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开展智能传感器技术研究和创新项目,促进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通过制定行动计划,加强研发、产业化、示范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加快智能传感器产业的发展,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创新”树行业标杆,推动智能传
感器产业高质量发展
传感器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是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
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1世纪以来,受物联网、5G、人工智能等
技术的推动,传感器逐渐由传统型向智能型、网络化、集成化的方向加速发展。

同时,下游需求也促使智能传感器的技术升级,向应用场景多元化、多功能融合、尺寸微型化的趋势发展。

目前,中国智能传感器的产品品类主要包括MEMS传感器、CIS图像传感器、
雷达传感器、射频传感器、指纹传感器等,从产品占比情况来看,MEMS传感器和CIS传感器的占比较大,两者分别占比29.7%和26.5%,合计占比56.2%。

尤其MEMS惯性传感器的研发对于人才要求很高,不仅需要有长期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还需要对于工艺和行业的准确把握。

在推动智能传感器技术创新和产业快速发展
的先锋人物中,不得不提及杭州麦新敏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徐宝。

传感器行业领域纵深
初见徐宝,沉稳干练,说话格外谦和。

他2004年从美国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分校毕业后,一直从事物流和供应链相关的科技项目管理和创业工作。

在世界
500强马士基航运公司(Maersk)负责了很多利用高科技物流传感器设备来提高
公司运作效率的项目,包括仓储AGV车辆、自动货架项目、自动传输带项目、海
洋高精度导航传感器项目等等。

他谈到,这些经验为他创办自己的传感器公司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1年,他创办了中山市隆达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主营国内外传感器
产品采购和销售。

在这段时间里,也积累了很多行业人脉和资源,包括核心技术
员工、供应链和客户。

2018年他创办了广东小老虎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专注于
MEMS惯性传感器自主研发和销售,随后又成立杭州麦新敏微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并在北京、合肥等城市发展,使公司逐步成为了一家多地布局的集团化公司。

杭州麦新敏微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MEMS惯性传感器设计制造的国家级
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以工业产品和应用为切入点,以市场驱动和技术驱动为源动力,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和制造基于MEMS工艺的高精
度工业级惯性传感器芯片和惯性传感器系列模组产品。

以专业和创新对标国际技术
鉴于徐宝在传感器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他结合市场上对于微机电惯性传感
器技术的需求,率先提出了一种新型的MEMS器件及其形成方法,获得了国家知
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

该技术发明能够在一个工艺流程中同时生产出陀螺仪
和加速度计两个传感器元件,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算
法和结构优化算法来提高产品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该技术发明利用现有的MEMS制造工艺和设备就可以实现,无需更改设计工艺流程。

同时与同类产品相比,它的尺寸更小,更易于系统集成。

基于微系统技术的
智能传感器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商业价值,除了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等重大工
程领域之外,在医疗健康、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物联网等社会经济发展及民
生领域等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在徐宝的带领下,公司的产品覆盖了MEMS工业级惯性芯片,以及MEMS高精
度惯导模组,包括陀螺仪、加速度计、IMU、磁力计、以及相关的全系列产品。

主要应用于无人系统的自动驾驶仪(自动驾驶、无人机、无人船)、卫星跟踪、机
器人、工业制造、高铁、桥梁、大坝测绘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徐宝带领团队
所研发的基于MEMS的高精度惯性导航模组产品和工业级惯导芯片项目,荣获很
多创业大赛大奖,包括2022国家工信部全国集成电路“创业之芯”天使组三等奖、2021创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北斗+全国总决赛企业组二等奖、2019年杭州市创客天下总决赛三等奖等多项荣誉。

聚焦产业链技术提升和行业应用
此外,徐宝还将MEMS应用在惯性导航领域,开发了“无人驾驶飞机(UAV)
的自主导航和定向系统”。

该技术与其他定位技术不同的是,它既不依赖外界信息,也不向外界辐射能量,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解决了传统导航需要卫星定位或
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是目前实现无人系统自主导航的一种最强有力的技术
手段。

还有,“船舶航行期间的姿态稳定性监控报警系统”、基于MEMS惯导底
层技术的“船舶实时动态监测传感器”等技术,与国外同类技术相比,解决各类
运动体对位置、姿态和导航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实时性,提升了国内相关领域的技
术水平,价格便宜,具有很高的市场竞争力,可应用于石油钻井平台、海洋船舶
等领域。

目前国际市场上可以做到对船舶姿态实时动态监测的,只有挪威Kongsberg和麦新敏微。

而挪威公司每个产品单价为5万欧元,麦新敏微的售价
只有1.5万美元。

与此同时,公司的高精度工业级MEMS产品(包括A5000、I6000、M2000、
U3000等)的性能指标已达到或部分超过了对标的国际同类产品,并和多个客户
签订了订单或框架销售协议。

例如:“高精度动态位移参考单元传感器”,可以
潜入水下600-1000米的海底进行作业,用于海洋水下航行器、海洋测绘、石油
钻井平台等场景,获得了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订单。

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麦新敏微的MEMS惯性传感器(包括芯片和模组)研发和市场应用,对工业、汽车和消费级产品在姿态解算、距离定位等多场景的产品发挥重要作用。

徐宝表示,未来他将带领团队在设计、制造、测试等共性基础技术方面进行发力,在
感知、处理、通讯、执行、供能等重要关键技术方面进行突破;具体重点以高精
度IMU自校准和标定、分布式芯片布局的创新算法、微型集成存储能力、多传感
器融合等技术升级和传感器精度提升为主,以提高系统的冗余度、容错性,以及
实现应用场景扩展至高性能领域,同时开展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使客
户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价值主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