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气旋和反气旋一、教学目标:1. 理解和认识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2. 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3. 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影响;4. 能够通过图表和实例分辨气旋和反气旋。

二、教学内容:1. 气旋的定义和形成原因;2. 气旋的特点和影响;3. 反气旋的定义和形成原因;4. 反气旋的特点和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特点和影响;2.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和实例分辨气旋和反气旋。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节课学到的有关天气系统的知识,与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进行关联,并激发学生对气旋和反气旋的兴趣。

第二步:讲解气旋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气旋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强调热空气的上升和冷空气的下沉,导致气旋的形成。

2. 教师利用图片和实例向学生展示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气旋有更直观的理解。

第三步:讲解气旋的特点和影响(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气旋的特点,如气旋的转向、气压分布、风向等。

2. 教师向学生介绍气旋的影响,如带来降水、风暴等。

第四步:讲解反气旋的定义和形成原因(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反气旋的定义和形成原因,强调冷空气的上升和热空气的下沉,导致反气旋的形成。

2. 教师利用图片和实例向学生展示反气旋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反气旋有更直观的理解。

第五步:讲解反气旋的特点和影响(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讲解反气旋的特点,如反气旋的转向、气压分布、风向等。

2. 教师向学生介绍反气旋的影响,如天气晴朗、气温升高等。

第六步:巩固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巩固对气旋和反气旋的理解。

2. 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天气预报图、观察实际天气情况等方式,能够分辨气旋和反气旋。

第七步: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结和归纳,帮助学生整理知识框架。

五、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实时观察,评估学生对气旋和反气旋的理解程度;2. 给学生出一份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气旋和反气旋的掌握程度。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

气旋与反气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和过程;3.能够分析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变化。

二、教学内容1. 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和特征气旋和反气旋是大气环流中的两种基本运动形式。

气旋是指向中心低气压区域旋转的风系统,反气旋则是指向中心高气压区域旋转的风系统。

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如下:•气旋:风向逆时针旋转,中心气压低,风速较大,天气多云或阴雨天气;•反气旋:风向顺时针旋转,中心气压高,风速较小,天气晴朗或少云。

2.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和过程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是大气环流的不稳定性。

当大气环流受到外力扰动或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时,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形成气旋和反气旋。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如下:•气旋:当暖空气和冷空气相遇时,由于暖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形成低气压区域,周围的空气会向低气压区域流动,形成气旋;•反气旋:当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由于冷空气比暖空气重,会下沉形成高气压区域,周围的空气会从高气压区域流向周围,形成反气旋。

3. 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是显著的。

气旋会带来阴雨天气和风暴,而反气旋则会带来晴朗和温暖的天气。

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气温:气旋会带来冷空气和降温,反气旋则会带来暖空气和升温;•降水:气旋会带来阴雨天气和风暴,反气旋则会带来晴朗和少云;•风力:气旋的风速较大,反气旋的风速较小;•湿度:气旋会带来湿润的空气,反气旋则会带来干燥的空气。

4.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预测天气变化是本教案的重点。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天空、测量气温、测量湿度等方式,分析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趋势,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如下:•观察天空:如果天空阴沉,云层低压,可能会有降雨;•测量气温:如果气温下降,可能会有冷空气来袭;•测量湿度:如果湿度较大,可能会有降雨。

《气旋和反气旋》优秀教学案例

《气旋和反气旋》优秀教学案例
2.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意识。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台风来临、沙尘暴等与气旋和反气旋相关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原因吗?”引导学生思考气旋和反气旋与天气现象的关系。
《气旋和反气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高中地理学科中的《气旋和反气旋》一课为例,该课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第三节。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气候系统的组成等相关知识,对天气系统的认识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气旋和反气旋这两个重要的天气系统,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天气变化的原理和过程。
2.培养学生运用气象学原理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机制,提高学生的气象学素养。
3.使学生能够运用气旋和反气旋的知识解释实际天气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机制和影响。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技能。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分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强调气旋和反气旋在气象学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气象学的兴趣。

高中地理_《气旋和反气旋》教学设计_中图版必修1

高中地理_《气旋和反气旋》教学设计_中图版必修1

《气旋和反气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3)能判断具体天气现象所属的天气系统。

(4)认识台风、寒潮及其危害,知道如何去防御它们。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绘制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推断垂直运动方向和天气的过程,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2)联系实际,弄请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寒潮就是冬季发源于大陆内部地反气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气旋、气流与天气的关系,使学生懂得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的绘制、垂直气流的方向的推导和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的绘制。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
四、教学工具:以导学案为主,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气旋反气旋教案

气旋反气旋教案

气旋反气旋教案教案标题:气旋与反气旋教学目标:1. 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3. 能够分析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科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 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和概念。

2. 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

3. 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4. 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视频或实物等引入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

探究活动:2.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观察天气图、气象数据等,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推理过程。

知识讲解:3. 教师通过讲解,介绍气旋和反气旋的定义、特征和表现形式,并与学生分享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案例分析:4.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几个具体的气旋和反气旋案例,了解它们对天气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气旋和反气旋的作用机制。

讨论与总结:5. 学生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分析结果,并总结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规律。

拓展活动:6. 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等资源,进一步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相关知识,扩展自己的学习内容。

巩固练习:7. 针对气旋和反气旋的特征和表现形式,设计一些观察和分析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评价与反思:8.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并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实物等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概念。

2. 天气图、气象数据等供学生观察和分析。

3. 相关图书、互联网资源等用于拓展学习。

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能力。

3. 拓展学习:通过互联网等资源的利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记录。

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

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

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和形成原理。

2. 能够区分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

3. 掌握气旋与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旋(低气压)与反气旋(高气压)的概念和形成原理。

2. 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

3. 气旋与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原理及对天气的影响。

重点: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及PPT课件。

2. 动态模型展示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

3. 实例图片或视频展示气旋与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授气旋与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形成原理和特征。

2. 直观演示法: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和天气影响。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天气现象,加深对气旋与反气旋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气旋与反气旋在实际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导入,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台风”、“飓风”等天气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天气现象背后的形成原因,从而引出气旋与反气旋的概念。

2. 讲授新课:首先讲授气旋(低气压)的形成原理、气压和气流状况以及天气影响;其次讲授反气旋(高气压)的形成原理、气压和气流状况以及天气影响;最后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确二者的异同点。

3. 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某些天气现象属于哪种天气系统(气旋或反气旋),例如:龙卷风、副热带高压等。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旋与反气旋在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

5.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气旋与反气旋的实例,并撰写一篇关于天气系统的短文。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优秀教学案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配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案例,讨论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实际应用。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不同小组的问题,提供针对性的帮助,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思与评价
1.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2.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
4.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实现教学相长。
5.教学反思与评价:课堂结束前,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能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实现教学相长。
2.梳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强调气旋和反气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环境、关注社会发展的意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分析近期发生的气象灾害,提出应对措施。
2.对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3.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如“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它们对我国有哪些影响?”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2《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案

《气旋、反气旋和天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课标要求本节课标的要求是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2、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中的第二部分内容,主要内容是气旋、反气旋和天气,主要分析了气旋和反气旋这一天气系统的示意图和特点,并且结合实例,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说明了气旋和反气旋所造成的天气,以及其对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3、课时安排本节课是一个课时,主要解释了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其作用下形成的天气,并以台风和寒潮为例讲解了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危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指出他们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能够在图中找出高压和低压,并能画出高压脊和低压槽;3、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并能够画出示意图,判断出气旋和反气旋;4、明确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和原因;5、描述台风和寒潮对我国天气和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能够画出气旋和反气旋的示意图,并能够运用左右手法则判断气旋和反气旋;2、从运动的角度出发,根据气流的运动状况,分析气旋和反气旋控制条件下的天气状况;3、通过案例分析,自主探究,了解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4、通过表格,对比分析气旋和反气旋之间的差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正确理解天气现象的发生、变化,树立物质世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点,明确科学监测预报的重要性。

.三、重点、难点重点1、区分低压高压和气旋反气旋的概念,确定其描述天气系统的角度;2、绘制简易的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难点1、理解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2、探究台风和寒潮对我国的影响和危害。

高中地理_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绘制示意图(强调风向的变化)b. 进一步分析气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补充降雨方面的知识)(2)反气旋a.反气旋的形成过程,逐步讲解,并逐步绘制示意图(强调注意风向的变化)b. 进一步分析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现象(3)放映关于气旋和反气旋形成过程的动画展示思考不同气旋和反气旋控制下形成的天气状况观看动画展示进一步加深对气旋和反气旋的理解4、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气流的变化a.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北半球,来分析南半球的气旋和反气旋的变化b. 进行南北半球的对比分析学生在图上绘制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的变化特征,独立完成表格内容比较分析法对比分析,有助于对不同半球的气四、课堂总结(结合板书)对于本节知识点进行一个简单地回顾低压、高压气旋、反气旋以及形成的天气主要知识总结依据板书积极配合老师回顾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帮助学生对于本节课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五、课堂检测见附页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五、课堂检测1.下列各组排序与图中排序相符的是( C )A.①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北半球的气旋③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B.①北半球的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C.①北半球的反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旋④南半球的反气旋D.①南半球的反气旋②南半球的气旋③北半球的气球④北半球的反气旋2. 能正确表示我国长江流域伏旱天气成因的是(B)A.副极地低压B.反气旋C.气旋D.赤道低压3. 下图示意海平面两条闭合等压线若M点吹东南风,则该天气系统所处的位置和性质分别为( A )A.北半球、气旋 B.北半球、反气旋C.南半球、气旋 D.南半球、反气旋4. 当广州东部洋面上形成一比较稳定的气旋时,广州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C )A.盛行下沉气流,寒冷干燥 B.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多雨C.吹西北风,湿热多雨 D.吹东南风,湿热多雨附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对比表气压状况低气压高气压水平气流北半球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逆时针向四周辐散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示意图空间示意图平面示意图(北半球)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长江流域七、八月份的伏旱,冬季寒潮,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气旋与反气旋(一)气旋(二)反气旋1、中心气压 1、中心气压2、四周气流 2、四周气流3、中心气流 3、中心气流4、天气特点:阴雨 4、天气特点:晴朗5、举例 5、举例:台风学情分析1、学生学习本节之前已具备一定的天气系统的知识。

(完整)《气旋和反气旋》教案

(完整)《气旋和反气旋》教案

《气旋和反气旋》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区别2。

让学生理解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重点难点锋面气旋对天气的影响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高考地理试题中,关于锋面气旋的比较多。

今天咱们来详细剖析锋面气旋的判读技巧。

一、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天气系统(北半球)气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由中心流向四周(低空)垂直气流上升下沉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晴朗天气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台风长江流域7、8月份的“伏旱”;冬季的寒潮天气;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规律总结: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左右手定则)由图可以判断出气旋、反气旋的低空水平气流的运动方向。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山脊,叫做高压脊,在此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好比地形上的峡谷,叫做低压槽,在此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

对比记忆——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的特征比较内容气旋反气旋气压状况低气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高气压(中心气压高,四周气压低)水平气流平面示意图(北半球)风北逆时针向中心辐合顺时针向四周辐散二、锋面气旋与天气(1)概念:锋面与气旋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系统. (2)锋面位置:气旋在等压线向外弯曲处形成锋面,其中甲处形成冷锋,乙处形成暖锋。

(3)天气:两个锋面附近气流上升强烈,往往产生云、雨、雪,甚至造成雷雨、暴雨、暴雪、大风降温等天气。

甲锋面附近的降雨主要在A 处,而乙锋面附近的降水主要在D 处。

(4)常见地区:中纬度地区. 难点突破与风向向 半球南半球顺时针向中心辐合 逆时针向四周辐散垂直剖面图过境前后气压变化 曲线我国典型的天气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气旋、反气旋中风向的判断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右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45°,即为风向。

3.1《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3.1《气旋(低压)与反气旋(高压)》优秀教学案例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
(二)讲授新知
1.通过多媒体展示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过程,讲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2.结合实例,分析气旋和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如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现象。
3.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如高气压、低气压等,使学生理解气旋和反气旋的成因。
4.设置探究性问题,如“气旋和反气旋是如何影响我国天气的?它们在实际应用中有何重要性?”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实际案例,如某地区的台风、暴雨等天气现象,分析其与气旋和反气旋的关系。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讨论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汇报小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和分析气旋和反气旋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实际应用。
4.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时,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实践中,我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共同分析某个地区的天气变化,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旋和反气旋的知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对气旋和反气旋的理解。
2.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地理_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气旋与反气旋》教学设计一、课前学习共同体的条件准备在中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是学习共同体的两个主要角色。

师生需要借助一定的软硬件条件,完成各自在学习过程中所担当角色的任务。

具体来说,除教育云平台和教师所配备的个人电脑用以备课和上传学习资源外,师生每人均需配备有支持无线网络传输技术的智能终端设备(如pad),教室需配备可以连接网络的电脑和电子屏幕(或触屏一体机)设备。

二、学习共同体的角色任务学习共同体的主要角色——师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各自不同的任务分工,而这些任务均是基于时间轴,在参与学习过程(如下图所示)中产生的。

基于互联网的学习过程分为两大阶段:自主学习阶段与课堂学习阶段。

1.自主学习阶段教师以“学习任务单”来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以“互动答疑”来反驱动教师备课。

具体可分为四个环节:第一步,教师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建议的学习时间、学生自主学习需掌握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学生自测题通过清单的形式列出,并将学习内容媒体化(如录制集PPT、文字、影像、图片、声音讲解等为一体教学微视频),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主要的学习资源。

教师将“学习任务单”和媒体化的学习资源通过教育云平台推送给学生端设备;第二步,学生接收教师发送的任务和资源后,以“学习任务单”为依据进行自主的、个体的、分散的学习。

在该部分,学生的主要任务,除基本掌握学习内容外,还应通过自测找出自己的不足或提出疑问;第三步,学生进入教育云平台“互动答疑区”通过文字进行生生交流,将讨论、交流后提出的共同问题以及交流过程中激发生成的新问题反馈给教师;第四步,教师浏览“互动答疑区”学生的交流过程,推荐“最优解答”方案,或给予更专业解答,同时,筛选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作为备课内容以备课堂进一步探讨,在课堂学习阶段之前,提前将上课用到的课件、视频、图文资料等导入资料库中以备课堂使用。

基于互联网的课堂教学将传统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在自主学习阶段,通过“自主学习任务单”的问题驱动学生的自主完成。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2.各小组展开讨论,互相交流分析方法和结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教师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涵盖气旋、反气旋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对天气的影响等方面。
2.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查找并整理有关气旋、反气旋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实例,分析其成因及影响程度,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
3.设计一份气象科普宣传海报,以气旋、反气旋为主题,内容包括概念、形成原因、分布特点、对天气的影响等,要求图文并茂,具有吸引力。
4.结合所学知识,与同学合作开展一次气象观测实践活动,观察并记录本地区一段时间内的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分析气旋、反气旋在本地区的活动规律。
3.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但独立分析、评价天气现象的能力有待提高。
4.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关注度存在差异,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5.部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变化较为敏感,有利于培养他们关注天气变化的习惯,但对于气旋、反气旋等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鼓励。
-利用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气旋、反气旋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直观认识。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气压分布图、风向图等工具分析气旋、反气旋,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分组合作,促进交流与思考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常见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低气压(气旋)与高气压(反气旋)-常见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的教学设计

常见的天气系统——气旋与反气旋课程目标:运用示意图,分析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

教学目标:1.综合思维: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判断影响某地天气的天气系统,分析天气变化特点。

2.区域认知:结合材料,掌握天气系统对不同地区天气产生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绘制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生活能力,了解日常生活中天气现象,如刮风、下雨、降温等等,并且在前一节内容中学习了锋面与天气的关系。

但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等压线的判断不够准确,不能从等压线中正确识别高压中心、低压中心、高压脊线及低压槽线,也不能正确判断等压线图中的天气状况。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请观看台风“圆规”视频。

作为南部沿海城市——深圳,每年都会有台风过境,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台风形成的过程及带来的天气影响。

【讲授过程】学生回顾风向的原理,完成知识填空及南北半球的低压中心风力绘制。

一、知识回顾:风向:_______指向______;地转偏向力: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

【画一画】【对比分析】对比低气压中心,画出高气压中心的空气运动(水平和垂直);【设计思路】应用已有知识,进行新知识的探索。

在必修一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风向的判读,因此在闭合的等压线中绘制风向并不困难。

二、知识小结:学生通过绘制高压中心、低压中心的空气运动方向,分析两者差异,判断天气状况。

10301020 10101010 1020 1030101010201030 低压高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天气状况高压中心低压中心【设计思路】将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放在一张图中,有利于学生直观对比;同时,引导学生降水形成的原理,比较高低压中心的天气差异。

三、实践分析:学生观看台风“圆规”移动视频及路径,思考如下问题:1、台风属于气旋和反气旋中的哪一种?2、根据台风移动路径,寻找台风的发源地。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气旋反气旋》教学设计课程模块及章节: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相关课标: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课标理解:知识与能力:明确高压和低压、气旋与反气旋是分别从气压和气流状态描述同一个天气系统。

要能在简易图上分析低压、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对这些系统的结构和运动特征以及天气现象作列表分析。

过程方法:通过观察示意图和分析对比,结合天气变化现象,归纳低压与高压天气系统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天气现象,树立认真把握自然规律,提高观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本章节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知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由于各种天气现象的产生与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有密切的联系,所以,本课是在综合前两课内容的基础上,阐述常见的天气现象的成因。

在实际生活中,天气系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本课所讲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天气变化的最基本因素,普及天气预报知识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于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本课采用对比和图示的方法,介绍了它们不同的天气特点。

低气压和高气压系统的气压和气流状况,本单元第1课中已经讲过,教师可以稍作复习,重点是它们各自的天气特点。

讲天气状况,离不开分析气流运动的特征,而气流运动的表现形式是气旋和反气旋。

理解气旋与反气旋天气特点的关键,是气流的垂直运动与气温的关系:空气上升,温度降低,水汽容易凝结,成云致雨;空气下沉,温度增高,水汽不易凝结。

由此可知,不论是热力原因,还是动力原因,只要气流上升,大气就不稳定,会出现云雨天气。

(三)学情分析:收听天气预报是学生在日常生产中了解天气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于天气的成因很感兴趣,有较强的求知欲;本节知识与生活联系密切,因而可以充分利用之一现象,设计一些学生活动。

同时,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推理能力较差,对复杂问题,认识上还存在着局限性,还不能从整体上认识事物。

《气旋和反气旋》教学设计

《气旋和反气旋》教学设计

气旋和反气旋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略的气旋、反气旋表示图。

(2)能依照表示图,概括气旋和反气旋运动特点和天气特点。

(3)能判断详细天气现象所属的天气系统。

2过程与方法:经过绘制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表示图,推测垂直运动方向和天气的过程,获得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术。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有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因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广泛联系的看法对待问题,注意做到详细问题详细剖析。

教课要点和难点1要点: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的绘制、垂直气流的方向的推导和对天气的影响。

2难点: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表示图的绘制。

教课方法启迪式、研究式教课工具:多媒体课件协助教课教课过程教课教课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环节创建用幻灯片展现近来天气预告创建情形,激发情形的卫星云图学习兴趣用幻灯片展现课时学习目标(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展现课时学习目简略的气旋、反气旋表示图。

阅读领会让学生明确本节目标标(2)能依照表示图,概括气课的学习任务旋和反气旋运动特点和天气特点。

(3)能判断详细天气现象所复习属的天气系统。

在教案上所给的为新内容的学习导入温故知新出示甲图等压线图上画甲做准备,解决学复习在水平解说绘图要领并板图地气压梯度力的生绘图过程中常等压线图上方向微风向犯的错误教课教课内容 环节画气压梯度 力微风向的方法教师活动1010甲10051000出示乙图解说绘图要领并 板图学生活动 设计企图在教案上所给的 层层深入,由易等压线图上画乙 到难,为试尝试地气压梯度力的 究新内容打好基方向微风向 础解说 出示闭合等压线图新课突出要点、打破小组合作试试画难点,将学生熟巡视指导,发现问题,以北京北京、天津、迁安、悉的地名引入新为例解说画气压梯度力方向课学习,利于激承德四地水平气 试尝试究压梯度力的方向发学生学习的兴北半球气旋承德微风向趣,用详细的地图北京995 迁安名标明气旋中心1000不一样部位的点,天津倾听教师解说、思利于学生理解处微风向的方法考后作改正 在台风中心不一样部位风向的差气旋:水平气流(北半球)异。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一第二章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教案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一第二章 第三节 常见天气系统——气旋和反气旋  教案
结论:气旋过境时,云量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
学生观看,增加感性认识。
学生在老师讲解并绘制示意图的过程中理解其选的形成过程及对天气的影响。
分组讨论
阅读教材案例“台风及其危害”,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台风?
(2)台风与飓风的关系是什么?
(3)台风的主要分布地区?
(4)台风带来什么灾害?
小结转承
台风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往往形成狂风、暴雨和风暴潮,带来巨大灾害,但是也应该辩证地看到,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也提供了淡水资源。
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落实基本知识
2.气旋(低气压)
(1)中心气压低──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
a.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b.南半球顺时针辐合。
(2)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如:我国夏秋季节的台风。
学生落实,记笔记
3.高压与反气旋
转承提问:如果中心为高气压,思考气流运动的特点又会是怎样的呢?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绘制示意图。
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
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
学生学习、演示
4.锋面气旋(北半球为例)
由于地面气旋往往和锋面联系在一起,所以称为锋面气旋。
利用多媒体ppt逐步讲解锋面气旋的形成过程
学生思考、学习
练习巩固
练习1.读图回答问题
(1)该天气系统位于半球。
(2)该天气系统位于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观看反气旋示意图,了解反气旋的形成过程。
学生思考回答
落实基本知识
3.反气旋(高气压)
(1)中心气压高──气流由中心向外流出
a.北半球顺时针辐散
b.南半球逆时针辐散

气旋和反气旋教案

气旋和反气旋教案

常见天气系统——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内坑中学曾清清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运动的基本表现形式--气旋与反气旋。

2、掌握气旋与反气旋的形成、特点和天气状况。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教学以识图、辨图、启发诱导、精讲多练为主, 学会阅读和绘制气旋和反气旋示意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使学生懂得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性、用科学的知识与方法解释自然天气现象, 树立献身科学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气旋与反气旋的特点, 天气状况。

三、教学方法图示法、对比法(课内探究式整合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导入课题]观看天气预报, 从生活中的地理理解其中所说的天气现象, 联系所学的知识。

过渡:(天气预报中提到的降温、下雪、阴雨、雾主要是由冷锋造成的)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冷锋和暖锋, 除了这两种天气系统还有哪些天气系统会造成天气变化的呢?气旋与反气旋,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

[讲述新课](阅读并思考)什么是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系统?低压或气旋, 高压或反气旋, 都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A低压、高压指气压分布状况低压气压值由中心向四周增加高压气压值由中心向四周减少B.气旋、反气旋指气流状况气旋总是伴随低压出现, 形成低压(气旋)系统反气旋总是伴随高压出现, 形成高压(反气旋)系统因为他们指的是同一个天气系统, 所以气旋就是指低压系统, 反气旋就是高压系统。

过渡:由于气旋与反气旋的气压和气流状况的不相同, 其天气状况也不相同, 现在我们先来学习气旋。

一、气旋(低气压)与天气【学生活动】: 用图示回答以下问题:近地面气旋的气压是如何分布的?水平方向的气流如何运动?垂直方向上呢?【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画图的技巧A: 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 再画出风向(北半球右偏,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气旋:逆时针方向辐合, 南半球顺时针方向辐合B: 接着再画出垂直方向的气流运动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旋与反气旋
【课标分析】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从生活实际出发,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过渡与衔接,同时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本节课的知识以图形形式表达更为清晰,教学过程中除注重示意图、动态图片的应用外,还强调学生亲自动手画示意图,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南北半球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垂直气流方向相同,天气特征相同,通过举一反三、列表总结,学生能清晰的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探究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在简单的等压线图上画风向的知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学生自己能绘制出简易的气旋示意图,也能推断出垂直气流和天气,所以多数同学通过自主探究能完成本节课核心内容的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优生”带“慢生”)和举一反三、多次训练,最终使绝大多数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学生的兴奋点往往集中在动态多媒体课件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能用静止图片解决问题,我不选择动态演示,防止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同时,学生对熟悉的事物和身边的案例更感兴趣,用学生熟悉的、身边的事例能解决的问题,我尽最大可能选择,让他们明确地理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以激起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气旋和反气旋的水平气流的绘制、垂直气流的方向的推导和对天气的影响。

教学难点:
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的绘制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和反气旋运动特征和天气特征。

(3)观察天气图,判断具体天气现象所属的天气系统。

过程与方法:
绘制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推断垂直运动方向和天气的过程,获取气旋、反气旋的基础知识,掌握绘图的基本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气旋和反气旋等常见的天气系统的学习,认识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学会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注意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景
展示目标
用幻灯片展示最近天气预报的
卫星云图。

用幻灯片展示课时学习目标。

用幻灯片展示课时学习目标 (1)能利用已有知识,绘制简易的气旋、反气旋示意图。

(2)能依据示意图,归纳气旋
和反气旋运动特征和天气特
征。

(3)能判断具体天气现象所属的天气系统。

阅读体会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复习导入
出示甲图
讲授画图要领并且板图
出示乙图
讲授画图要领并板图 出示闭合等压线图
在学案上所给的等压线图上画甲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在学案上所给的等压线图上画乙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为新内容的学习做准备,解决学生画图过程中常犯的错误
层层深入,由易到难,为尝试探究新内容打好基础
讲授新课
巡视指导以北京为例子。

组合作尝试画北京、天津、迁安、承德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学
生熟悉的地名引入新课学
1005 1000

1010
板书、板图
气旋:水平气流(北半球) 讲授:中心为低气压的空气漩 涡就是气旋。

提问:大量空气源源不断由外围向中心辐合,中心气流会怎样运动?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汽会怎样变化,天气会怎样变化? 板书、板图 垂直气流 上升 天气 阴雨
出示等压线图
引导学生观察此图与原图的差别,画北半球反气旋水平气流并巡视指导
地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聆听教师讲解、思考
后作修
思考回答
观察思考
认真观察,找出差别,在学案图上画北京、天津、迁安、承德四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习,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具体的地名标注气旋中心不同部位的点,利于学生理解处在台风中心不同部位风向的差异。

明确气旋的定义
让学生明确,水平气流决定垂直气流,大气的垂直运动直接影响天气
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自主推导新知识,既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也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1000 1005 迁安 北京
承德
天津
1000 995 迁安 北京
承德
天津
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推测垂直气流的方向
和天气。

板书、板图
反气旋:水
平气流(北
半球)
顺时针辐散
垂直气
流: 下沉
天气:
晴朗
引导学生
画南半球
气旋、反气旋水平气流图并巡
视指导
展示不规则的等压线图和南半
球气旋、反气旋气流方向。

提醒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影
响,真正的等压线不是标准的
同心圆,可能十分不规则。

画南半球气旋、反气
旋水平气流图
加深学生对新
学知识的理解
幻灯片展示
判断下列天气现象属于哪种天
气系统
(1)2009年10月13日,受
台风“芭玛”影响,广东西南
部、广西南部沿海、海南大部
有大雨或暴雨,局部地区有大
暴雨。

(2)我国北方地区秋季“秋高
气爽”的天气
(3)7、8月份长江流域的伏

(4)一场秋雨一场寒
(5)一场春风一场暖
(6)本月初,热带风暴“银河”
思考判断

当堂
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延伸 袭击印度,造成洪灾。

展示气旋和反气旋基础知识比较表
引导学生在学案上填写气旋反气旋基础知识比较表(见附件1:学案)并巡视指导 幻灯片展示小测试题 展示评讲练习
留课后思考作业(见附件)
思考填表
思考并解答
帮助学生学会用列表比较的方法进行知识总结,培养课后进行知识总结的习惯
检验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 让学生的思考由课堂延伸到
课外
板书设计
副板书:
附件一:学案 【温故知新】
画出北半球甲、乙两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1010
1005 1000

气旋
气旋和反气旋
中心气压:低 水平气流:逆、合 (北半球)
垂直气流:上升 天气:阴雨 低
反气旋
中心气压:高 水平气流:顺、散 (北半球)
垂直气流:下沉 天气:晴朗

图例: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尝试探究】
尝试在甲图中画出北京、天津、迁安、承德四地
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和风向
在乙图中画出四地气压梯度力的方 向和风向
【举一反三】 画南半球的气旋与反气旋水平气流示意图
【列表总结】 气旋和反气旋基础知识比较表
比较项目 气旋 反气旋 中心气压
水平气流
(顺逆)时针 辐合辐散 南半球 北半球
南半球 北半球 示意图
垂直气流 天气 举例
附件二:练习 1、读上面水平等压线图回答 (1)判断A 、B 分别为什么天气系统?
(2)以A 为中心大气在水平方上的运动方向如何? (3)B 地垂直气流运动方向如何,一般会形成怎样的天气? 2.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它属于( ) A .北半球,高气压 B .北半球,低气压 C .南半球,高气压 D .南半球,低气压 3.当“海棠”台风中心在温州正南时,受其影响温州吹: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1010
1005
1000

1005
1000
995
迁安
北京
承德 天津
995
1000
1005
迁安
北京
承德
天津
单位:百帕
甲 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