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M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图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PM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图培训课

图2.3 业务流程图
2 数据流程图(DFD图)
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它可以用少数几种符号综合的反映出信息在系统中的流动、处理、和存储情况。

这个模型不涉及硬件、软件、数据结构与文件组织,它与对系统的物理描述无关,只是用一种图形及与此相关的注释来表示系统的逻辑功能,即所开发的系统在管理信息处理方面要做什么。

因此,数据流程图是系统分析人员与用户进行交流的有效手段,也是所有后续工作,如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

数据流程图由四种基本成分组成:
①外部项:指本系统之外的人或单位,它们和本系统有信息传递关系。

②加工:描述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逻辑功能。

③数据存储:逻辑意义上的数据存储环节。

即系统信息处理功能需要的,不考虑存储
物理介质和技术手段的数据存储环节。

④数据流:表示流动着的数据,可以是一个数据,也可以是一组数据。

它们的符号表示如下:
图3.1 数据流程图图例
此外,为了规范化系统开发流程,有必要给数据流程图上的每个元素编上相应的编号,并在编号之前冠以大写字母,以此来区分不同的元素。

F……数据流D……数据存储P……加工S……外部项
根据上一章对学生宿舍管理的业务流程图的描述,从系统的科学性、管理的合理性、实际营运的可行性角度出发,采用结构化的分析方法,自顶向下对系统进行分解,导出了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系统关联图、系统顶层图和系统一层图。

3.1.1 系统关联图
本系统管理的核心模块是水电费管理和房间管理,在此基础上,所涉及到的外部实体有三个:学生、管理员;涉及到的数据流有六个:住宿协议、个人交费单、水电费单、发票、退房单、结余清单。

确定了整个系统的外部实体和数据流后,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由此绘制出学生宿舍管理系统的关联图。

如下页图3.2所示:
F3:
为了确定系统主要信息的
处理功能,还要将系统进一步分解成:登记、交费、水电费管理、房间管理、退房。

再确定每个加工的输入和输出的数据流以及与这些加工的有关的数据存储。

根据各加工和数据存储环节的输入与输出数据流的关系,将外部项、各加工环节以及数据存储环节用数据流连接起来,为各个数据流、加工环节命名、编码,从而得出宿舍管理系统顶层图。

如下页图3.3所示。

D1 学生详细资料
D2 住宿费用总账
D3 水电费账目
D4 房间信息
图3.3学生宿舍管理系统顶层图
3.1.3 系统一层图
顶层图可以进一步分解,其中某些或所有的数据加工项可分解为数个数据加工项,这样
就形成第一层数据流图。

依次逐层向下扩展,直到最底层的数据流图表示了所有具体的数据
加工功能和输入输出关系。

在宿舍管理信息系统中,登记、交费、水电费管理、房间管理和退房都可以继续进行分
图3.6 水电费管理模块一层数据流程图
D4.1 房间类

D2 住宿费用总帐
D4 房间信息
图3.7房间管理模块一层数据流程图
D2 住宿费用总帐
D1 学生详细资料
F31:房型变动数据 F7:人员变动数据
图3.8 退房模块一层数据流程图
3.2数据字典(DD)
数据字典是数据流程图上所有成分的定义和解释的文字集合,在结构化系统分析中,既用于描述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详细逻辑内容,也用于描述外部项和处理逻辑的某些数据特性。

数据词典把数据的最小组成单位看做数据元素,若干个数据元素可以组成一个数据结构,它通过对数据元素和数据结构的定义,来描述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的逻辑内容。

此外,数据词典还要对系统分析中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进行定义和说明。

3.2.1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流的基本成分,也是最小的和不可分割的数据单位。

(表3.1)
3.2.2 数据流
数据流是数据结构在系统内传输的路径,主要包括来源、去向、组成、流通量等。

(表3.2)
3.2.3 数据存储
数据存储是数据结构停留的地方,也是数据流的来源或去处之一,它不考虑具体的物理存储介质和技术手段。

(表3.3)
3.2.4 外部项
外部项在数据流程图中表示所描述系统的数据来源和去处的各种实体或工作环节。

(表3.4)
3.2.5 加工
数据加工又称处理逻辑,描述系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逻辑功能,如加工逻辑表3.5
加工逻辑表
第四章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管理信息系统设计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所提出的,反映了本系统使用情况的信息需要的逻辑方案,转化成可以实施的,基于计算机以及通信信息的物理方案,并考虑到企业的经济、技术和运行环境等方面的因素,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和系统各组成部分的
技术方案,合理的选择计算机的各项软硬件配置,提出系统的实施计划,确保总体目标的实现。

系统设计是基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系统实现的内外环境和主客观条件。

通常,这一阶段工作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系统分析的成果。

系统设计,从工作流程的角度来看,是系统分析工作的继续,因此,系统设计人员必须严格按照系统分析阶段的成果-------“系统说明书”,所规
定的目标、任务和逻辑功能开展设计工作。

2)现行技术。

主要指可供选用的计算机硬件技术、软件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以及数据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

3)现行信息管理和信息技术的标准、规范和相关的法律制度。

4)用户需求。

系统的直接使用者是用户,进行系统设计时应充分尊重和理解用户的要求,特别是用户在操作使用方面的要求,应尽可能使用户感到满意。

5)系统运行环境。

新系统的目标应与现行的管理方法相匹配,与组织机构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

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1)系统性;
2)可扩展性;
3)可靠性;
4)经济性。

系统设计阶段的活动主要包括:⑴系统总体布局方案的确定;⑵软件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⑶计算机硬件方案的选择和设计;⑷数据存储的总体设计。

4.1 软件模块结构设计
在系统需求分析阶段,已经弄清了系统的各种需求,解决了要让所开发的系统“做什么”的问题,并已在系统需求说明书中详尽地阐明了需求,在系统设计阶段,要着手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现有的系统设计的方法和工具有如下几种:
l、结构化设计方法:规定了一系列模块的分解协调原则和技术,结构化设计的基础是模块化,即将整个系统分解成相对独立的若干模块,通过对模块的设计和模块之间
关系的协调实现整个软件系统的功能。

2、系统流程图:是系统的描述工具。

它用图形符号描述了所有的输入/输出和与之有
关的处理,同时,也包括了对所有文件的建立过程。

3、HIPO(分层和输入一处理一输出)技术:采用图形方法表达一个系统的输入和输
出功能,以及模块的层次。

4、控制结构图:用于描述模块的层次结构和模块之间的控制通讯联系的工具。

鉴于应用HIPO技术可以进行系统设计和评价。

在系统实施之前对已设计的系统进行加工和修改:以及HIPO图清晰易懂,可以使用户、管理人员和其他系统建设者很方便地理解系统
的程序结构:同时也有利于程序的编写和系统的维护。

所以,我们在对宿舍管理系统进行总体结构设计时,选用了HIPO技术。

4.1.1 HIPO技术
HIPO(Hierarchy plus Input/Process/Output)技术:用图形的方法表达一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功能以及模块层次。

HIPO技术包括两个方面:
1)HIPO分层图:表示自顶向下分解所得的模块层次;
2)IPO图(输入-处理-输出图):此图描述分层图中一个模块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内容。

4.1.2 HIPO分层图
HIPO分层图用一个长方形代表一个模块,方块内可写上标识此模块的处理功能名或模块名。

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用两模块间的联结线表示。

采用自顶向下扩展的方法先画综合性强、层次较少的模块结构,然后再根据需要一步一步扩充,直到每个模块的处理功能和规模符合系统分解的原则。

所示)。

4.1.3 IPO图
IPO图实际上是一种图纸化的表格,它描述分层图中每一个模块的输入输出关系、处理内容、该模块的内部数据和模块间的调用关系,是系统设计的重要成果,是系统实施阶段编制程序设计任务书和进行程序设计的出发点和依据。

在系统设计中每一个模块必须有相应的IPO图作为设计结果的描述。

本系统部分IPO图如下表所示:
1、树根模块
此图描述了输入、处理和输出内容,如主界面模块,详见下图所示:
2
3
联系;应该简洁、明晰、独立于机器,容易理解,方便数据库设计人员和应用人员进行交流;应该易于变动,便于修改;应该很容易向关系、层次或网状等各种数据模型转变,方便地导出与DBMS有关的逻辑模型。

从而使概念模型成为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过渡的中间层次。

概念模型有很多模型,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实体—联系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即使用E-R图来描述某一组织的概念模型。

一、系统实体的联系和属性
E-R模型(entity relationship model)是P.P.CHEN于1976年提出的。

这个模型是直接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实体类型及实体间联系,即是一种用于描述静态数据结构的概念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抽象。

它的主要成分是实体、联系和属性。

因此可利用E-R模型进行数据库概念设计。

逻辑设计的目的是把概念设计阶段的基本E-R图转换为与选用的机器上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合的逻辑结构。

E-R模型的“联系”用于刻画实体之间的联系。

一种完整的方式是对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依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考察局部结构中任意两个实体类型间是否存在联系。

若有联系,进一步确定是1:N,M:N,还是1:1等。

还要考察一个实体类型内部是否存在联系,两个实体之间是否存在联系,多个实体之间是否存在联系等等。

在联系类型确定后,除了注意防止出现冗余的联系之外,还需要命名和确定键。

学生宿舍管理信息系统中所涉及的主要实体(共五个)及属性如下(下划线代表的是主键):
类型:(类型号,额定人数,有无空调,有无卫生间)
房间:(房间号,住宿性别,应住人数,现住人数)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年龄,入住时间,电话,家庭住址,专业)水电费:(房间号,月份,水费,电费,操作员姓名)
房租:(房间号,月份,住宿费)
本系统有两个联系,其中1:N联系两个,M:N联系两个,以下为联系的关系:
分摊1(月份,水费,电费)
分摊2(月份,房租费)。

1)房间信息:类型和房间是1:N的关系,因为一个类型可以对应于多个房间,而一个房间只有一个唯一的类型。

2) 水电费:房间和每月的水电费是1:N的关系,因为一个房间可以有多个月的水电费,而一个月的水电费则对应唯一一个房间。

3) 房间管理:房租和房间是1:N的关系,因为一个房间可以有多个月的房租费,而一个月的房租费则对应唯一一个房间。

4)学生:房间和学生是1:N的关系,因为一个房间可以有多个学生住宿,而每学生则对应唯一一个房间。

5)交费:房租费和学生是M:N的关系,因为一个房间的房租可以对应若干学生,而学生又可以有多个月份的房租费。

6)交费:水电费和学生是M:N的关系,因为一个房间的水电费可以对应若干学生,而每个学生又可以有多个月份的水电费。

二、E-R图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各种机器上的DBMS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

但在数据库设计中,如果直接将现实中的客观对象直接转换为机器世界中的对象常常比较困难,因此往往将现实世界中的客观对象首先抽象为不依赖任何具体机器的信息结构,这种信息结构不是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而是概念及模型,于是就需要E-R图的出现。

E-R图是直观表示概念模型的工具,在图中有四个基本成分:
1)矩形框:表示实体类型;
2)菱形框:表示联系类型;
3)椭圆形框:表示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4)直线:图中涉及到的实体类型之间以直线连接,并在直线部标上联系的种类。

(1:1,1:N,M:N)
注:因为某些实体属性较多,在图上不便一一标出,故在E-R图上一律不标属性。

具体图示如下:
图4.3 学生宿舍管理系统E-R图
4.2.2 逻辑设计
逻辑结构设计的任务是把概念结构设计阶段设计完毕的基本E—R图转化为与选用的具体机器上的DBMS产品所支持的数据模型相符的逻辑结构(包括数据库模式和外模式)。

这些模式在功能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约束及数据库的可扩充性等方面应满足用户的各种要求。

E—R图向关系模型的转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实体和实体间的关系转化为关系模式,如何确定这些关系模式的属性和代码。

一、转换规则
E—R模型中的主要成分是实体类型和联系类型,它向关系模式转化的规则是:
对于实体模型,将每个实体类型转换成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即为关系模式的属性,实体标识符即为关系模式的健。

对于联系类型,要视1:1,1:N,M:N以及1:M:N等多种情况做不同处理:
1) 若两个实体间的联系是1:1,可以在两个实体类型转换成的两个关系模式中任意一个关系模式的属性中加入另一个关系模式的健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2) 若两个实体间的联系是1:N,则在N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中加入1端实体类型转换成的关系模式的键和联系类型的属性。

3) 若两个实体间的联系是M:N,则将联系类型也转换成关系模式,其属性为两端实体的键加上联系类型的属性,而键为两端实体间的组合。

4) 若三个实体间的联系是1:M:N,则将联系类型也转换成关系模式,其中包括有三个
M N 实体属性联系联系的种类
参加的实体集及这个联系的所有属性。

二、关系模式
本系统共有实体五个,1个M:N的联系,按上述方法将E—R 图转换为如下的七个关系模式如下:(主键用下划线表示,外键在前面用“#”表示)。

类型:(类型号,额定人数,有无空调,有无卫生间)
房间:(房间号,#类型号,住宿性别,应住人数,现住人数)
学生:(学号,#房间号,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年龄,入住时间,电话,家庭住址,专业)
水电费:(月份,#房间号,水费,电费,操作员姓名)
房租:(#月份,房间号,住宿费)
分摊1:(月份,#房间号,#学号,水费,电费)
分摊2:(月份,#房间号,#学号,房租费)。

4.2.3 数据库的实现
通过对E-R图转换的关系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宿舍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要求和开发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对系统的数据库做如下设计,限于篇幅,仅举两例(*代表主键,#代表外键):
1、czyb
2、room_month
4.3 计算机系统配置方案的选择和设计
一、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配置方案
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配置方案的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系统吞吐量、系统响应时间、系统可靠性、数据管理的方式、地域范围、单机系统还是多机系统、集中式还是分布式等。

根据系统调查和系统分析的结果来考虑系统的物理结构和硬件配置,并结合学生宿舍的实际情况和所选用的软件开发工具及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来综合进行物理配置方案的设计。

目标系统的硬件环境:CPU赛扬700,128M内存,20G硬盘,同时配备打印机一个。

二、计算机系统软件配置方案
目标系统软件环境:Windows98 中文版,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8.0。

三、开发工具
软件开发环境:Windows2000+sp4,PowerBuilder 9.0。

4.4 系统总体安全性、可靠性方案与措施
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信息系统质量的两个最重要的性能要求,两者既有区别,又是密切联系的。

可靠性是系统为了避免来自系统内部的差错、故障需采取的保护措施;而安全性是系统为了防止来自系统外部的对系统资源特别是信息的非法使用和访问有意或无意的破坏而采取的安全和保密手段,二者由于面向的目标不同,在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上也有所不同,但从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上又是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

4.4.1 系统安全性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防止意外或人为地破坏信息系统的运行,或非法使用信息资源,而对信息系统采取的安全保护措施。

与信息系统安全性相关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⑴自然及不可抗拒的因素;⑵硬件及物理因素;⑶电磁波因素;⑷软件因素;⑸数据因素;⑹人为及管理因素。

由此产生的安全保护措施可分为:技术性和非技术性二大类,非技术性措施指行政管理、法律制度和其它物理措施;在本系统中,最主要的是技术性措施。

所谓技术安全性即在系统内部采用技术手段,防止对系统资源的非法使用和对信息资源的非法存取操作。

本系统中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是:
1、设置用户和口令:非授权用户不能进入系统。

2、设置用户权限:特定用户只能各负其责,使用与自己业务有关的特定功能模块,非法用户是不能使用系统的任何资源的。

例如:管理员具有最高权限,除了具有其他用户的所有权限以外,还可以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添加删除系统用户,改变他们的权限,以及对本系统数据库进行维护;而数据录入人员除了查询以外,还可以对涉及到数据录入的功能,如资料登记、交费等具有使用权限;访客对系统只有查询权限。

4.4.2 系统可靠性
系统的可靠性是指,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应用环境中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能力。

由于错误不可避免,因此提高可靠性的主要途径是使系统具有容错能力,使信息系统在产生错误、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仍然具有继续运行的能力,信息系统就应该具备以下功能:⑴故障约束功能;⑵故障检测功能;⑶故障恢复功能。

对于本系统而言,采用的措施主要有:
1、防止程序重复启动,造成系统错误;
2、对输入数据的类型进行审查,防止数据库未知错误;
3、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

第五章系统详细设计
5.1 代码设计
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基本前提条件是把管理对象数字化或字符化,因此,代码就是用来表征客观事物的实体类别,以及属性的一个或一组易于计算机识别和处理的特定符号或记号,它可以是字符、数字或某些特殊符号的组合。

一个设计优良的代码,具有以下作用:⑴标示作用;⑵统计和检索作用;⑶对象状态的描述作用。

代码的种类有以下几种:层次码、复合码、特征组合码、顺序码等等。

通过对数据库及彼此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对所有数据库文件中的主码构成进行设计。

本系统中代码设计采用顺序码、层次码和复合码三类。

举例如下:
1) “类型”:采用顺序码,如A、B、C等,因为类型较少,所以采用此代码,简短,易于管理,且易于添加。

2)“学号”:采用层次码,如
6023 ××××表示意义为住在602室3号铺的学生
↓↓
房间号铺位号
使用层次码能明确表示分类对象的类别,有严格的隶属关系,代码结构简单,容量大,正适用于对学生进行编码。

3) “交费单号”:采用复合码,由层次码+顺序码,如:
FH20050001 ××××××××××
↓↓↓
标识时间顺序号
表示意义为2005年的第0001号收费单
由于每学期入学时都有大量交费单生成,因此采用复合吗,可以做到一单一码,起到唯一标识作用,而且也不会造成码位过长。

5.2 人机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已成为评价软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人机界面指软件系统与用户交互的接口,通常包括输入、输出、人机对话界面与方式。

本系统中用户界面的设计以简单、易用为目标,以符合Windows用户是使用习惯为原则。

具体原则如下:
1) 要有错误捕获以及异常处理功能,对于错误的命令、输入或者发生的里外提供中文
反馈信息,并给出正确用法;
2) 使用菜单和采用快捷图标相结合的设计,便于用户操作;
3)为避免应用程序的背景单调,在特定应用程序的窗口中增加背景图片和使用不同的背
景颜色,如操作员登陆窗口等。

本系统的最终用户是宿舍管理员,由于他们对电脑的熟悉程度并不高,所以从他们的需要出发,系统应该提供友好的操作界面和完善的帮助文件。

1、登录界面
为了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进入系统之前必须经过必要的安全性,简洁、清晰、友好是此设计的风格,如图5.1所示:
图5.1 系统的登录界面
如果输入的用户名或者密码错误,就会弹出下面的窗口,见图5.2所示:
图5.2 密码错误界面
如果3次输入的账号或口令不正确将会自动退出系统,这样做是为了权限控制,对于不同的用户只能使用自己的账号和口令进入系统,这样就只能使用与自己职位相关的权限。

2、系统主界面
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后,即进入系统。

系统的基本操作界面如下页图5.3所示:系统的主界面主要包括系统、登记交费、房间管理、查询统计、水电费管理、退房、系统设置和帮助,既有菜单,也有工具栏,放置了大部分常用的功能模块的快捷图标,这充分考虑了用户的使用需求,使系统界面既灵活又不臃肿;少数不常用的功能,被放置在二级菜单里,用户也可以较为方便的找到。

图5.3 系统主界面
3、输入界面
图5.4 资料输入界面
4、综合查询界面
图5.5 综合查询界面
如上图所示,可以选择要查询的列,在查询条件中输入关键字,并选择适当的查询方式,即可得到相应的结果,同时可以打印输出。

5、综合统计界面
图5.6 综合统计界面
如上页图所示,可将要统计的内容在下拉框中选择,并通过圆点按钮单选框选择相应的范围,点击“统计”按钮,即会有符合条件统计图表出现,同时可以打印输出。

6、输出界面设计
图5.7 打印界面
由于本系统主要的输出工作由打印机来完成,因此一个符合windows标准的打印界面是十分必要的。

5.3 程序流程图
程序流程图又称为程序框图,表示方法简单直观,是最早使用的一种模念模式,是用来描述处理执行的逻辑过程的,它把程序的基本步骤归纳为:处理、判断、输入输出、起始和终结等几个基本功能,并用不同的记号加以表示,从而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

在绘制程序流程图时使用的符号说明如下:
5.8
图5.8
2、登记子模块,如图5.9
图5.9
第六章系统实施
在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中,经过了系统分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以后,便开始了系统实施阶段。

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系统开发工作主要集中在逻辑、功能和技术设计上,工作成果是以各种系统分析与设计文档来实现的。

系统实施阶段要继承此前各阶段的工作成果,将技术设计转化为物理实现,因此系统实施的成果是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的结晶。

同时,系统实施作为系统生命周期中的后期阶段,是把系统设计转化为可以实际运行的物理系统的必然步骤,再好的系统设计,不通过实际实施也只能带来现实效益的空中楼阁。

系统实施作为系统最后物理实现阶段,对于系统的质量、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由编码、系统测试、系统安装和新旧系统转换等活动构成。

6.1 系统开发工具的比较和选择
本系统使用Adaptive Server Anywhere 8.0作为数据库平台,采用PowerBuilder 9.0 作为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平台。

ASA 8.0 是由PB自带的一个功能强大的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其特点为:⑴可伸缩的商业解决方案;⑵强大的数据仓库;⑶与PowerBuilder 系列产品紧密结合,为开发提供强大便利。

由于本系统规模较小,故采用系统自带的DBMS已经足够,且与PB开发的前端应用程序兼容性最佳,所以就不采用ORACLE、SQL Server等DBMS了。

目前在Windows下开发应用程序的工具虽然很多,但是PowerBuilder作为一种非常
输入输出起始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