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必背歌赋之胜玉歌(1)
针灸大成歌赋
针灸大成歌赋手之太阴经属肺,尺泽肘中约纹是,列缺侧腕寸有半,经渠寸口陷脉记,太渊掌后横纹头,鱼际节后散脉里,少商大指内侧寻,爪甲如韭此为的。
手阳明经属大肠,食指内侧号商阳,本节前取二间定,本节后勿三间忘,歧骨陷中寻合谷,阳溪腕中上侧详,三里曲池下二寸,曲池曲肘外辅当,肩髃肩端两骨觅,五分侠孔取迎香。
足阳明兮胃之经,头维本神寸五分,颊车耳下八分是,地仓侠吻四分临,伏兔阴市上三寸,阴市膝上三寸针,三里膝下三寸取,上廉里下三寸主,下廉上廉下三寸,解溪腕上系鞋处,冲阳陷谷上二寸,陷谷庭后二寸举,内庭次指外间求,厉兑如韭足次指。
足之太阴经属脾,隐白大指内侧宜,大都节后白肉际,太白核骨下陷为,公孙节后一寸得,商丘踝下前取之,内踝三寸阴交穴,阴陵膝内辅下施。
手少阴兮心之经,少海肘内节后明,通里掌后才一寸,神门掌后锐骨精。
手太阳兮小肠索,小指之端取少泽,前谷外侧本节前,后溪节后仍外侧,腕骨腕前起骨下,阳谷锐下腕中得,小海肘端去五分,听宫耳珠如菽侧。
太阳膀胱何处看,睛明目眦内角畔,攒竹两眉头陷中,络却后发四寸半,肺俞三椎膈俞七,肝俞九椎之下按,肾俞十四椎下旁,膏肓四五三分算,委中膝腘约纹中,承山腨下分肉断,昆仑踝下后五分,金门踝下陷中撰,申脉踝下筋骨间,可容爪甲慎勿乱。
少阴肾兮安所觅? 然骨踝前骨下识,太溪内踝后五分,照海踝下四分的,复溜内踝上三寸,向后五分太溪直。
手厥阴兮心包络,曲泽肘内横纹作,间使掌后三寸求,内关二寸始无错,大陵掌后两筋间,中冲中指之端度。
手少阳兮三焦论,小次指间名液门,中渚次指本指后,阳池表腕有穴存,腕后二寸外关络,支沟腕后三寸间,天井肘上一寸许,角孙耳廓开口分,丝竹眉后陷中按,耳门耳缺非虚文。
足少阳胆取听会,耳前陷中分明揣,目上入发际五分,临泣之穴于斯在,目窗泣上寸半存,风池发后际中论,肩井骨前看寸半,带脉肘下寸八分,环跳髀枢寻宛宛,风市髀外两筋显,阳陵膝下一寸求,阳辅踝上四寸远,绝骨踝上三寸从,丘墟踝前有陷中,临泣侠溪后半寸,侠溪小次歧骨间。
499首针灸歌诀整理
499首针灸歌诀整理2020-04-15 峨眉佛光展开全文来源:《499首针灸歌诀》学习中医者,历来都有诵读中医歌诀的习惯,盖因医学知识枯燥乏味,强记诚难若融书本内容于韵律优美之歌诀中,则韵味顿生而脍炙人口一经熟读.历久而不忘有时思路不通,往往于吟哦声中,句诀一泻而下,记忆的窍门豁然开朗,故歌诀之功用,妙不胜言。
皮肤外科病症针灸歌诀实用整理!赶紧收藏学习吧~皮肤外科病症——(一)风疹凤疹疏风与和营,曲池合谷委中行;阴交血海能和血,天井膈俞合用灵。
主症:皮肤出现成块、成片的风团,此起彼伏,瘙痒异常。
慢性者风团时隐时现,缠绵难愈。
用法:疏风清热,凉血和营。
处方:曲池、合谷、委中、三阴交、血海、天井、膈俞。
方义:曲池、合谷疏风清热;血海、三阴交调营活血;委中为血郄,膈俞为血会,能清血分之热;天井属少阳,能调三焦经气。
随症选穴:呼吸困难配天突,呕吐配内关,胃肠不适配天枢。
灸法:曲池、合谷、风市、三阴交行艾炷无瘢痕灸。
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行艾卷温和灸。
慢性者行神阙温和灸或拔火罐。
(二)痤疮肺经血热痤疮成,化湿还将血热清;阳白太阳还四白,曲池合谷内庭宁。
主症:颜面,胸背部出现粉刺、结节、囊肿、脓疱等皮肤病变。
治法:宣肺清热,化湿活血。
处方:阳白、太阳、四白、曲池、合谷、内庭。
方义:合谷、曲池清泻阳明之热;四白、阳白疏通面部气血;内庭清泄阳明经气,肺与大肠相表里,阳明经疏通则肺经之热可清,肺热清则痤疮愈。
随症选穴:肺经风热配少商,脾胃湿热配阴陵泉,冲任不调配血海。
(三)疔疮郁于热毒发疔疮,身柱灵台合谷扛;刺血委中能泻热,毒随热泄治能康。
主症:疔疮红、肿、热、痛,发病迅速,数日内脓肿形成。
治法:清热解毒,行气和血。
处方:身柱、灵台、合谷、委中。
方义:身柱、灵台疏泄阳邪火毒,两穴为治疗疔疮的经验效穴;合谷清泄阳明火毒;委中为“血郄”,刺血可清泄血热之邪。
阳邪火毒与血热皆清则疔疮可愈(四)乳痈土壅木郁乳生痈,理气疏肝治有功;三里期门和少泽,梁丘肩井内关同。
针灸经典穴位速记歌诀
针灸经典穴位速记歌诀中医之声公众号1、精【梦遗泄精】心俞、白环俞、膏肓俞、肾俞、中极、关元、三阴交,或针或灸。
【无梦泄精】肾俞、关元、中极,灸之。
【精溢失精】中极、大赫、然谷、太冲,针之。
【精浊自流】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灸之。
【虚劳失精】大赫、中封,灸之。
2、气【一切气疾】必取气海、或针或,灸之。
【气逆】尺泽、商丘、太白、三阴交,针之。
【噫气上逆】太渊、神门,针之。
【短气】大陵、尺泽、,针之(属气实者);大椎、肺俞、神阙、肝俞、鱼际,灸之(属气虚者)。
【少气】间使、神门、大陵、少冲、足三里、下廉、行间、然谷、至阴、肝俞、气海,或针或灸之。
【上气】太冲,灸之。
【欠气】通里、内庭,针之。
【气急食不消】太仓,灸之。
【冷气脐下痛】关元,灸百壮。
3、神【精神萎靡】关元、膏肓,灸之。
【善恐心惕惕】然谷、内关、阴陵泉、侠溪、行间针灸之。
【心憺憺大动】大陵、三里,针之。
【失志痴呆】神门、中冲、鬼眼、鸠尾、百会、后溪、大钟,灸之。
【妄言妄笑】神门、内关、鸠尾、丰隆,针之。
4、血【衄血吐血下血】隐白、大陵、神门、太溪,针之。
【衄血不止】囟门、上星、大椎、哑门,俱灸之;或以三棱针于气冲出血之,再针合谷、内庭、三里、照海。
【吐血】针风府、大椎、膻中、上脘、中脘、气海、关元、三里;或灸大陵。
【呕血】上脘、大陵、曲泽、神门、鱼际,针之。
【大便血】关脉芤。
大便出血数斗者,膈俞伤者灸膈俞。
【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肺俞,针之【虚劳吐血】中脘、肺俞、三里,灸之【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之【下血不止】脐心对过脊骨上灸七壮5、梦【惊悸不眠】阴交,针之【烦不得卧】浮郗,针之【沉困睡多】无名指第三节尖,屈指取之,灸一壮【胆寒不得睡】窍阴,,针灸之【多梦善惊】神门、心俞、内庭,针之6、声音【卒然无音】天突,针之【厥气走喉不能言】照海,针之【喉痹卒喑】丰隆,针之【暴喑】合谷,针之;天鼎、间使,亦针之7、言语【喑不能言】合谷、涌泉、阳交、通谷、大椎、支沟,针之【舌强难言】通里,针之【舌缓不能言】哑门,针之【舌下肿难言】廉泉刺之8、津液【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盗汗】阴郗、五里、间使、中极、气海,针之【盗汗不止】阴郗泻之【虚损盗汗】百劳、肺俞,灸之【伤寒汗不出】合谷、复溜、俱针泻之9、痰饮【痰饮】诸凡痰饮,必取丰隆、中脘【胸中痰饮不食】巨阙、足三里,灸之【溢饮】中脘,灸之【痰饮久患不愈】膏肓,灸之,愈多愈妙10、胞宫【月经不调】中极、三阴交、肾俞,针之【月经断绝】中极、三阴交、肾俞、合谷、四满、三里,针灸之【崩漏不止】血海、阴谷、三阴交、行间、太冲、中极,针灸之【赤白带下】中极、肾俞、三阴交、章门、行间,针灸之【白带】中极、气海、委中,针之【白带】曲骨、承灵、中极,针灸之11、虫【劳瘵】膏肓、鬼眼、四花穴,灸之12、小便【癃闭】照海、大敦、委阳大钟、行间、委中、阴陵、石门,针之【小便淋闭】关元、三阴交、阴谷、阴陵、气海、太溪,针之【石淋】关元、气海、大敦,针之【气淋】气海、关元,针之【血淋】阴陵、关元、气冲,针之【小便滑数】中极灸、肾俞、阴陵、气海、阴谷、三阴交,针之【遗尿不禁】阴陵、阳陵、大敦、曲骨,针灸之【茎中痛】行间,灸之,中极、太溪、三阴交、复溜,针之【白浊】肾俞,灸之;章门、曲泉、关元、三阴交,针之【妇人阴中痛】阴陵泉,针灸之【妇人转脬不得尿】曲骨、关元,针灸之13、大便【渴饮欲泻】大椎灸三五壮【泄泻久年不愈】百会灸五七壮【久泄痢】天枢、气海,灸之【泄痢不止】神阙灸七壮;关元灸三十壮【溏泄】脐中、三阴交,灸之,以多为妙【飧泄】阴陵、巨虚、上廉、太冲,灸之【泄泻如水,肢冷脉绝,腹痛短气】气海灸百壮【下痢血脓腹痛】丹田、复溜、小肠俞、天枢、腹哀,灸之【冷痢】关元灸五十壮【里急后重】合谷、外关,针之【痢不止】合谷、三里、阴陵泉、中脘、天枢、关元、神阙、中极,针灸之【一切下痢】凡诸下痢,皆可灸大都五壮、商丘、阴陵各三壮。
针灸人的“葵花宝典”——《玉龙歌》解读(1)
针灸人的“葵花宝典”——《玉龙歌》解读(1)《玉龙歌》又名《一百二十穴玉龙歌》,始载于元代王国瑞撰写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歌诀包含76种病症的针灸治疗方法,并对透穴针法、补泻手法、奇穴的运用等有独到的记载,是开启了治疗类针灸歌赋的先河。
许多医家多以玉龙歌为医学启蒙读物,甚至以玉龙一首歌诀就可养家糊口,由此可见其效。
正所谓: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金华佗从本月起,结合古今文献,为朋友们连载解读、分析玉龙歌,希望能为朋友们在《玉龙歌》的理解、运用上提供一些参考。
玉龙歌前12句前文已表,这里先从第一个病症开始: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即时苏醒免灾危。
对这4句话,金华佗是这样理解的:中风不语这一难治病,可采用顶门穴治疗,如果配合百会穴同用,施以正确补泻手法,亦有醒神开窍之功,可治疗中风昏迷。
从选穴角度而言,玉龙歌说的比较清楚了,其特色在于选脑部局部腧穴(中风病位在脑),以头顶督脉取穴为主。
但除了选穴外,针刺操作也是针灸治疗的一部分,这一块则依赖于后世医家的补充。
这里需要明确几个问题:1.顶门(囟门)可以针刺吗?杨氏在《针灸大成》注解道“顶门即顖会也,禁针,灸五壮。
”顶门穴即顖会穴,也就是今天所说的囟会一穴,这一观点得到一致认可,但是“禁针”一说,不够准确。
目前一般认为,小儿不宜针刺,因囟会位于目前西医解剖的“囟门”之处,而囟门需要在1岁半左右才完全闭合。
那具体什么年龄可以针刺囟门呢?《医经理解》曰:“顖会,在上星后一寸骨陷中,小儿八岁以下,禁针,其顖门未合也。
”所以目前从比较稳妥的角度而言,8岁以下的儿童不宜针刺囟门,8岁以上则无禁忌。
对于顶门,目前一般以平刺0.3~0.5寸为主,可依据证候虚实行迎随、捻转等补泻手法;或以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针灸背诵歌诀(个人整理)
针灸背诵歌诀(个人整理)井荥输原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历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太白脾,商丘阴陵泉要知。
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
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经传。
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支沟天井言。
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十二经子母穴补泻歌肺泻尺泽补太渊,大肠二间曲池间;胃泻厉兑解溪补,脾在商丘大都边;心先神门后少冲,小肠小海后溪连;膀胱束骨补至阴,肾泻涌泉复溜焉;包络大陵中冲补,三焦天井中渚痊;胆泻阳辅补侠溪,肝泻行间补曲泉。
五输五行相配合,实泻其子大病安;井荥输经合五穴,虚补其母顺势间。
三:背部俞穴歌:背部俞穴要记牢,肺三厥四心五找,九肝十胆十一脾,十二胃俞下三焦。
十四肾俞膈大肠,十八十九肠膀交。
注:五脏六腑的背俞穴部位在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1.5寸。
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骨汇大杼膈俞血,脉在太渊气在膻。
其二:脏会章门腑中脘,气会膻中血膈俞;筋会陵泉髓绝骨,脉聚太渊骨大杼。
3、八脉交会八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锐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十二经募穴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心主包括厥阴也)十五络脉歌手太阴列缺,少阴通里穴;厥阴为内关,太阳支正别。
手阳明偏历,少阳外关觅;足太阳飞扬,阳明丰隆强。
少阳络光明,太阴公孙将;少阴络大钟,厥阴蠡沟同。
督脉络长强,任脉鸠尾详;脾大络大包,十五络记牢。
郄穴歌诀(十六郄穴歌诀)郄犹孔隙义,本是气血聚,病证反应点,临床能救急。
肺向孔最取,大肠温溜医。
胃经是梁丘,脾应地机宜。
针灸歌赋 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
针灸歌赋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针灸歌赋针灸治证大全歌赋,学针灸必收藏背诵遇秋按:这个歌赋是集中国历代有名针灸歌赋而成的,所以只需要记住这个歌赋,针灸学用起来就能得心应手~如果你想下载这个歌赋到自己手机或电脑上方便查看,可回复“下载”自行下载~先贤秘传针灸经,妙用通玄法最灵。
字字言词多妙典,万两黄金学也轻。
每每不忘多效验,治疗如神记在心。
【头面五官喉舌病】【治则一首】头面之疾针至阴,曲池合谷法可循。
【头痛十首】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差。
列缺头痛及偏正,重泻太渊无不应。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
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
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
身热头疼攒竹穴,大陵神门与少泽。
合谷鱼际中诸间,液门委中与太白。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
若是眼花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攒竹丝竹主头疼,偏正皆宜向此针,更去大都徐泻动,风池针刺三分深。
曲池合谷先浅泻,祛疼除疴自安神。
头风头痛与牙疼,合谷三间两穴寻。
更向大都针眼痛,太渊穴内用针行。
牙疼三分针吕细,齿疼依前指上面,更推大都左之右,交互相迎仔细迎。
【眼病九首】两眼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肝家血少眼昏花,宜补肝俞力便加,更把三里同泻动,还光益血自无差。
睛明治眼未效时,合谷光明安可缺。
翳障先针小骨空,睛明合谷太阳中,后溪主穴休忘却,攒竹风池尽可通。
目生翳者治肝俞,命门瞳子髎穴宜,外眦五分得气泻,再兼合谷商阳医。
凡人目赤目窗针,大陵合谷液门临。
上星丝竹空攒竹,七穴治之病根绝。
眼睑瞤动治头维,再兼一穴攒竹医。
眼痒眼疼光明泻,兼治五会痛痒休。
小儿雀目不见物,手拇指甲后一寸,穴在内廉横纹头,白肉际各一壮稳。
【耳病九首】听会兼之与听宫,七分针泻耳中聋,耳门又泻三分许,更加七壮灸听宫。
针灸必背歌赋之通玄指要赋(1)
针灸必背歌赋之通玄指要赋(1)【题解】通玄指要赋又名流注指要赋,为金元时代针灸学家窦汉卿所著,首刊于《针经指南》。
明代高武的《针灸聚英》及杨继洲的《针灸大成》中均收录了此赋。
针灸内容博大精深,文字深奥,难于理解记忆,本文用赋的体例将针灸的理论及临床应用加以阐述,易于理解,方便记忆,指导临床应用,可举一反三,言简而意赅,故命名为'通玄指要'。
窦汉卿的另一篇名著《标幽赋》偏重于针灸理论的阐明,本赋偏重于临床治疗取穴的论述,包括50余种疾病的取穴处方,确有'除疼痛于目前,愈瘵疾于指下'的功效,对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原文】必欲治病,莫如用针。
巧运神机[1]之妙,工开圣理之深[2]。
外取砭针[3],能蠲邪而扶正;中含水火[4],善回阳而倒阴[5]。
原夫络别支殊,经交错综[6],或沟池溪谷以歧异[7],或山海丘陵而隙共[8]。
斯流派以难揆[9],在条纲而有统[10]。
理繁而昧[11],纵补泻以何功[12],法捷而明[13],曰迎随而得用[14]。
【注释发挥】[1]巧用神机:神机,指患者的体质、气血盛衰及精神状态等。
指应善于观察患者的身体状态。
[2]工开圣理之深:工,指医生。
开,指开展,发扬。
圣理,指古代高明的针灸医学理论。
即优秀的医生能发扬博大精深的针灸理论。
[3]砭针:意为针刺治病。
砭即砭石,为古代针具的雏形。
[4]中含水火:水火,指寒热。
在此指补热泻凉的针刺手法。
[5]善回阳而倒阴:回阳,指用退热的针术,泻除亢进的阳邪。
倒阴,指用温补的针术,使阴邪过盛导致的阴寒恢复温暖。
[6]经交错综:十二经脉阴经交于阳经,阳经交于阴经,或数经相交,通达全身的上下表里,构成错综的循行通路。
[7]或沟池溪谷以歧异:或,有的。
歧,为路,岔路,指经穴的位置大小深浅不同,以沟、池、溪、谷命名加以区别。
狭窄的称沟,如水沟、蠡沟、支沟等;较深的称池,如曲池、阳池;肉之小会称溪,如解溪、阳溪;肉之大会称谷,如合谷、前谷。
针灸必背歌诀
针灸必背歌诀针灸这门学问啊,可真是博大精深!要学好针灸,那些必背的歌诀可少不了。
记得我刚开始接触针灸的时候,有一次跟着老师去义诊。
那是个偏远的小村子,一位大爷因为常年劳作,腰疼得厉害,连走路都有些困难。
老师仔细地给他诊断后,决定用针灸来缓解他的疼痛。
只见老师熟练地拿出针具,嘴里还轻轻念叨着一些歌诀,像是“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老师一边念,一边准确地在相应的穴位下针。
我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暗暗想着,这些歌诀可真是神奇!咱先来说说“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这几句简单的歌诀,可是涵盖了好多常见病症的穴位治疗呢!比如说“肚腹三里留”,意思就是肚子和腹部有毛病,找足三里穴准没错。
足三里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肚子的“保护神”。
曾经有个朋友,吃坏了肚子,疼得直打滚。
我就想到了这个歌诀,给他按摩了足三里穴,没过多久,他的疼痛就缓解了不少,那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了针灸歌诀的厉害之处。
再说说“八会穴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骨筋阳陵,血会膈俞骨大杼,脉会太渊气膻中”。
这八会穴,可都是人体中的重要穴位。
就像有一次,遇到一位阿姨,总是感觉气短乏力。
我就想到了气会膻中,试着给她轻轻按揉这个穴位,她当时就觉得呼吸顺畅了许多。
还有“井荥输经合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
每个穴位都有它独特的作用。
我曾经自己练习针灸的时候,不小心扎错了穴位,疼得我直咧嘴,从那以后,我对这些穴位歌诀更是牢记在心,不敢有丝毫马虎。
“十二经脉气血多少歌”也是很重要的,“多气多血经须记,手经大肠足经胃。
少血多气有六经,三焦胆肾心脾肺。
多血少气心包络,膀胱小肠肝所异”。
了解了经脉气血的多少,在针灸治疗的时候就能更加精准地把握。
总之啊,这些针灸必背歌诀就像是一把把打开针灸世界大门的钥匙。
只有把它们牢记在心,并且多多实践,才能真正掌握针灸的奥秘,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
就像那次义诊中的大爷,经过老师的针灸治疗,他的腰慢慢不疼了,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些中医针灸必背的歌赋,堪称中医入门枕边书,果断收藏!
这些中医针灸必背的歌赋,堪称中医⼊门枕边书,果断收藏!四总⽳歌肚腹三⾥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合⾕收。
⼼胸取内关,⼩腹三阴谋;酸痛阿是⽳,急救刺⽔沟。
⼗六郄⽳歌郗义即孔隙,本属⽓⾎集。
肺向孔最取,⼤肠温溜别;胃经是梁丘,脾属地机⽳。
⼼则取阴郗,⼩肠养⽼列;膀胱⾦门守,肾向⽔泉施。
⼼包郄门刺,三焦会宗持;胆郗在外丘,肝经中都是。
阳跷跗阳⾛,阴跷交信期;阳维阳交⽳,阴维筑宾知。
下合⽳歌胃经下合三⾥乡,上下巨虚⼤⼩肠。
膀胱当合委中⽳,三焦下合属委阳。
胆经之合阳陵泉,腑病⽤之效必彰。
经⽳个数⼿太阴肺个⼗⼀,⼤肠⼆⼗脾⼆⼀,胃经四五肾⼆七,三焦⼆三胆⼆四。
⼩肠⼀九膀六七,⼼包与⼼个数九,任⼆⼗四督⼆⼋。
⼗五络⽳歌列缺偏历肺⼤肠,通⾥⽀正⼼⼩肠;⼼包内关三焦外,公孙丰隆脾胃详。
胆络光明肝蠡沟,⼤钟络肾膀飞扬。
脾之⼤络名⼤包,任络尾翳督长强。
⼗⼆背俞⽳歌胸三肺俞厥阴四,⼼五肝九⼗胆俞;⼗⼀脾俞⼗⼆胃,⼗三三焦⼗四肾。
⼗六⼤肠⼩⼗七,膀胱俞与⼗九平。
⼋脉交会⽳公孙冲脉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锐外关逢。
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原⽳歌肺渊包陵⼼神门,⼤肠合⾕焦阳池;⼩肠之原腕⾻⽳,⾜之三阴三原太。
胃原冲阳胆丘墟,膀胱之原京⾻寻。
⼗⼆募⽳歌天枢⼤肠肺中府,关元⼩肠巨阙⼼;中极膀胱京门肾,胆⽇⽉肝期门寻。
脾募章门胃中脘,⽓化三焦⽯门针;⼼包募⽳何处取?胸中膻中觅浅深。
⼋会⽳歌腑会中脘脏章门,髓会绝⾻筋阳陵;⾎会膈腧⾻⼤杼,脉太渊⽓膻中寻。
六⼗六⽳歌少商鱼际与太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三间合⾕,阳溪曲池⼤肠牵。
厉兑内庭陷⾕胃,冲阳解溪三⾥连;隐⽩⼤都⾜太阴,太⽩商丘并阴陵。
少冲少府属于⼼,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后溪腕,阳⾕⼩海⼩肠经。
⾄阴通⾕束京⾻,昆仑委中膀胱焉;涌泉然⾕与太溪,复溜阴⾕肾经传。
中冲劳宫⼼包络,⼤陵间使曲泽连;关冲液门中渚焦,阳池⽀沟天井⾔。
百家针灸歌赋
百家针灸歌赋1. 百症赋2. 标幽赋3. 灵光赋4. 玉龙歌(杨氏载)5. 席弘赋——徐氏《针灸大全》6.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7. 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徐氏《针灸大全》8. 流注通玄指要赋——《针经指南》9. 千金十一穴歌——徐氏《针灸大全》10. 胜玉歌——杨氏《针灸大成》11. 四总穴歌——徐氏《针灸大全》12. 杂病穴法歌——《针灸大成》引《医学入门》13. 《肘后歌》14. 回阳九针歌——《聚英》15. 兰江赋——杨氏集16. 流注指微赋17. 孙思邈先生针十三鬼穴歌——《针灸大全》18. 宋徐秋夫鬼病十三穴歌——《聚英》19. 天星十一穴歌诀——《扁鹊玉龙经》20. 行针指要歌——《聚英》21. 玉龙赋——《聚英》22. 杂治病十一穴歌——《针灸大全》23. 针灸歌——《扁鹊玉龙经》百症赋《大成》引《聚英》百症俞穴,再三用心。
囱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原夫面肿虚浮,须仗水沟、前顶;耳聋气闭,全凭听会、翳风。
面上虫行有验,迎香可取;耳中蝉噪有声,听会堪攻。
目眩兮,支正、飞扬;目黄兮,阳纲、胆俞。
攀睛攻少泽、肝俞之所,泪出刺临泣、头维之处。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目觉目荒目荒,急取养老、天柱。
观其雀目肝气,睛明、行间而细推;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廉泉、中冲,舌下肿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直追。
耳门、丝竹空,住牙疼于顷刻;颊车、地仓穴,正口喎于片时。
喉痛兮,液门、鱼际去疗,转筋兮,金门、丘墟来医。
阳谷、侠溪、颔肿口噤并治;少商、曲泽,血虚口渴同施。
通天去鼻内无闻之苦,复溜祛舌干口燥之悲。
哑门、关冲,舌缓不语而要紧;天鼎、间使,失音嗫嚅而休迟。
太冲泻唇喎以速愈,承浆泻牙疼而即移。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热病汗不出,大都更接于经渠。
且如两臂顽麻,少海就傍于三里;半身不遂,阳陵远达于曲池。
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听宫、脾俞,祛残心下之悲凄。
针灸必背歌诀大全详解
针灸必背歌诀大全详解针灸歌诀一、五输穴歌少商鱼际与大渊,经渠尺泽肺相连,商阳二三间合谷,阳溪曲池大肠牵,厉兑内庭陷谷胃,冲阳解溪三里随,隐白大都足太阴,太白商丘并阴陵,少冲少府属于心,神门灵道少海寻,少泽前谷后溪腕,阳谷小海小肠经,至阴通谷束京骨,昆仑委中膀胱属,涌泉然谷与太溪,复溜阴谷肾所宜,中冲劳宫心包络,大陵间使传曲泽,关冲液门中诸焦,阳池支沟天井找,窍阴侠溪临泣胆,丘墟阳辅阳陵泉,大敦行间太冲看,中封曲泉属于肝。
二、十二原穴歌肺原太渊肾太溪,心包大陵太白脾,心原神门肝太冲,小肠腕骨焦阳池,膀腕京骨冲阳胃,大肠合谷胆丘墟,三、十五络穴歌肺络列缺偏大肠,脾络公孙胃丰隆,小肠支正心通里,膀胱飞扬肾大钟,心包内关三焦外,肝络蠢沟胆光明,脾之大络是大包,任络鸠尾督长强。
四、十二募穴歌大肠天枢肺中府,小肠关元心巨阙,膀胱中极肾京门,肝募期门胆日月,胃募中脘脾章门,三焦募在石门穴,膻中穴是包络募,从阴引阳是妙诀。
五、下合穴歌胃经下合三里乡,上下巨虚大小肠,膀胱委中胆阳陵,三焦下合属委阳。
六、八会穴歌脏会章门腑中脘,髓筋绝骨阳陵泉,骨会大杼脉太渊,血会膈俞气膻中。
七、八脉交会穴歌公孙冲脉胃心胸,内关阴维下总同,临泣胆经连带脉,阳维目税外关逢,后溪督脉内眦颈,申脉阳跷络亦通,列缺任脉行肺系,阴跷照海膈喉咙。
八.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炔,面口合谷收后人更增: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酸病取阿是,急救刺水沟。
九、十二经营气流注顺序歌: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焦胆肝续,手阴脏手阳手头,足阴足腹阳头足。
十、十二经背腧穴歌胸三肺俞四厥阴,心五肝九胆十临,十一脾俞十二胃,腰一三焦腰二肾,腰四骶一大小肠,膀胱骶二椎外寻。
十一、难经五腧穴主治歌难经详论五腧穴,井穴专主心下满,荥穴泻火主身热,俞治体重与节痛,经主喘咳并寒热,合当逆气而下泄。
经穴歌手太阴(肺)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列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少商甲角如韭叶。
针灸歌赋(一)
玉龙赋《聚英》夫参博以为要,辑简而舍烦,总《玉龙》以成赋,信金针以获安。
原夫卒暴中风,顶门、百会;脚气连延,里、绝、三交。
头风鼻渊,上星可用;耳聋腮肿,听会偏高。
攒竹、头维,治目疼头痛;乳根、俞府,疗嗽气痰哮。
风市、阴市,驱腿脚之乏力;阴陵、阳陵,除膝肿之难熬。
二白医痔漏,间使剿疟疾;大敦去疝气,膏育补虚劳。
天井治瘰疬瘾诊,神门治呆痴笑咷。
咳嗽风痰,太渊、列缺直刺;尫赢喘促,璇玑、气海当知。
期门、大敦,能治坚痃庙气;劳宫、大陵,可疗心闷疮痍。
心悸虚烦刺三里,时疫痎疟寻后溪。
绝骨、三里、阴交,脚气宜此;睛明、太阳、鱼尾,目症凭兹。
老者便多,命门兼肾俞而着艾;妇人乳肿,少泽与太阳之可推。
身柱蠲嗽,能除膂痛;至阳却疸,善治神疲。
长强、承山,灸痔最妙;丰隆、肺俞,痰嗽称奇。
风门主伤冒寒邪之嗽,天枢理感患脾泄之危。
风池、绝骨,而疗乎伛偻;人中、曲池,可治其痿伛。
期门刺伤寒未解,经不再传;鸠尾针癫痫已发,慎其妄施。
阴交、水分、三里,蛊胀直刺;商丘、解溪、丘墟,脚痛堪追。
尺泽理筋急之不辛,腕骨疗手腕之难移。
肩脊痛兮,五枢兼于背缝;肘挛痛兮,尺泽合于曲池。
风湿传于两肩,肩髃可疗;壅热盛乎三焦,关冲最直。
手臂红肿,中渚、液门要辨;脾虚黄疸,腕骨、中脘何疑。
伤寒无汗,攻复溜宜泻;伤寒有汗,取合谷当随。
欲调饱满之气逆,三里可胜;要起六脉之沉匿,复溜称神。
照海、支沟,通大便之秘;内庭、临泣,理小腹之脂。
天突、膻中医喘嗽,地仓、颊车疗口喎。
迎香攻鼻窒为最,肩并除臂痛如拿。
二间治牙疼,中魁理翻胃而即愈;百劳止虚汗,通里疗心惊而即瘥。
大小骨空,治眼烂能止冷泪;左右太阳,医目疼善除血翳。
心俞、肾俞,治腰肾虚乏之梦遗;人中、委中,除腰脊痛闪之难制。
太溪、昆仑、申脉,最疗足肿之迍;涌泉、关元、丰隆,为治尸劳之例。
印堂治其惊搐,神庭理乎头风。
大陵、人中频泻,口气全除;带脉、关元多灸,肾败堪攻。
腿脚重疼渐筋骨、膝关、膝眼;行步艰楚,刺三里、中封、太冲。
针灸歌谣汇总(一)
针灸歌谣汇总(一)长桑君天星秘诀歌徐氏《针灸大全》天星秘诀少人知,此法专分前后施。
若是胃中停宿食,后寻三里起璇玑。
脾病血气先合谷,后刺三阴交莫迟。
如中鬼邪先间使,手臂挛痹取肩髃。
脚若转筋并眼花,先针承山次内踝。
脚气酸疼肩井先,次寻三里阳陵泉。
如是小肠连脐痛,先刺阴陵后涌泉。
耳鸣腰痛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
小肠气痛先长强,后刺大敦不要忙。
足缓难行先绝骨,次寻条口及冲阳。
牙疼头痛兼喉痹,先刺二间后三里。
胸膈痞满先阴交。
针到承山饮食喜。
肚腹浮肿胀膨膨,先针水分泻建里。
伤寒过经不出汗,期门三里先后看。
寒疟面肿及肠鸣,先取合谷后内庭。
冷风湿痹针何处,先取环跳次阳陵。
指痛挛急少商好,依法施之无不灵。
此是桑君真口诀,时医莫作等闲轻。
梓岐风谷飞经走,气撮要金针赋徐氏《针灸大全》百家针灸歌赋———《排寒针歌赋》乾道天行健离火日为天寒症身冷寒神清排溏便面白溺清长痰白脉迟殃肝木能生火君火心中强大敦春木发曲泉清利功少冲把师班少海得胜还此针胜黄金针下通古今医者有仁心慈悲济世人《针灸补泄歌赋》行针补泻分寒热,泻寒补热须分别。
拈指向外泻之方,拈指向内补之诀。
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当后曳。
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往上曳。
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
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
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
男女经脉一般生,昼夜循环无暂歇。
两手阳经上走头,阴经胸走手指辍。
两足阳经头走足,阴经上走腹中结。
随则针头随经行,迎则针头迎经夺。
更为补泻定吸呼,吸泻呼补真奇绝。
补则呼出却入针,要知针用三飞法。
气至出针吸气入,疾而一退急扪穴。
泻则吸气方入针,要知阻气通身达。
气至出针呼气出,徐而三退穴开禁。
此诀出自梓桑君,我今授汝心已雪。
正是补泻玄中玄,莫向人前轻易说《针灸歌赋》合谷曲池大椎———感冒歌发热恶寒头项痛,合谷曲池大椎能。
清热解表散风邪,寒邪暑邪并湿邪。
头项强痛中风邪,风府风池并列缺。
喷嚏鼻寒前额痛,上星迎香耳穴通。
呼吸道炎咳嗽喘,列缺鱼际少商穴。
古代的针灸秘籍,玉龙歌(背诵版)
古代的针灸秘籍,玉龙歌(背诵版)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
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凡患伛者,补曲池,泻人中;患偻者,补风池,泻绝骨。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顖会也,禁针,灸五壮。
百会先补后泻,灸七壮,艾如麦大。
鼻流清涕名鼻渊,先泻后补疾可痊,若是头风并眼痛,上星穴内刺无偏。
上星穴流涕并不闻香臭者,泻俱得气补。
头风呕吐眼昏花,穴取神庭始不瘥,孩子慢惊何可治,印堂刺入艾还加。
神庭入三分,先补后泻。
印堂入一分,沿皮透左右攒竹,大哭效,不哭难。
急惊泻,慢惊补。
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疼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实时安。
承浆宜泻,风府针不可深。
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稀。
偏正头风有两般,有无痰饮细推观,若然痰饮风池刺,倘无痰饮合谷安。
风池刺一寸半,透风府穴,此必横刺方透也,宜先补后泻,灸十一壮。
合谷穴针至劳宫,灸二七壮。
口眼喎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喎左泻右依师正,喎右泻左莫令斜。
灸地仓之艾,如绿豆,针向颊车,颊车之针,向透地仓。
不闻香臭从何治?迎香两穴可堪攻,先补后泻分明效,一针未出气先通。
耳聋气闭痛难言,须刺翳风穴始痊,亦治项上生瘰疬,下针泻动即安然。
耳聋之症不闻声,痛痒蝉鸣不快情,红肿生疮须用泻,宜从听会用针行。
偶尔失音言语难,哑门一穴两筋间,若知浅针莫深刺,言语音和照旧安。
眉间疼痛苦难当,攒竹沿皮刺不妨,若是眼昏皆可治,更针头维即安康。
攒竹宜泻,头维入一分,沿皮透两额角,疼泻,眩晕补。
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睛明针五分,后略向鼻中,鱼尾针透鱼腰。
太阳即童子髎,俱禁灸。
如虚肿不宜去血。
眼痛忽然血贯睛,羞明更涩最难睁,须得太阳针血出,不用金刀疾自平。
自学针灸必背歌诀(比来比去比基础)
一、基础知识1.《十二经循行主病歌》(1)手太阴肺经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中脘),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中府),下循臑(nao4)内,行(手)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尺泽),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太渊),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少商);(1)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商阳)。
肺手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肺胀满(mèn),膨膨(péng)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交瞀(mào),此为臂厥。
是主肺所主病者,咳,上气喘喝(yè),烦心胸懑(mèn),臑(nào)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shuò)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niào)色变。
注:【溺】通“尿”。
文中带“【】”为通假字。
手太阴肺经主病歌(改)肺经多气而少血,是动则为喘懑咳,膨膨肺胀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肺所主病咳上气,喘喝烦心胸懑结,臑臂之内前廉痛,为厥或为掌中热,肩背痛是气有余,小便数欠汗出多,气虚亦痛溺色变,少气不足以息也。
膨膨:气郁不畅瞀:烦乱,视物模糊不清,精神昏乱。
(2)手阳明大肠经大肠手阳明之脉,起于大指(侧)次指之端(商阳),循指上廉,出合谷两骨之间,上入两筋之中(阳溪),循臂上廉,入肘外廉(曲池),上臑外前廉,上肩,出髃(yu2)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大椎穴),下入缺盆,络肺,下膈,属大肠;(1)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还出挟(jia1)口,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上挟鼻孔(迎香)。
大肠手阳明之脉……是动则病齿痛、颈肿。
是主津所生病者,目黄,口干,鼽(qiú)衄(n ǜ),喉痹,肩前臑(nào),痛,大指、次指痛、不用。
气有余则当脉所过者热肿,虚则寒【栗】((lì))不复。
手阳明大肠经主病歌(改)大肠血盛气亦盛,是动齿痛颈亦肿,是主津液病所生,目黄、口干、鼽(qiu4)衄(nv4)动,喉痹痛在肩前臑,大指、次指痛不用,所过热肿气有余,虚则恶寒战栗中。
针灸(歌赋)
标幽赋拯救之法,妙用者针。
察岁时于天道,定形气于予心,春夏瘦而刺浅,秋冬肥而刺深,不穷经络阴阳,多逢刺禁;既论脏腑虚实,须向经寻。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正经十二,别络走三百余支;正侧仰伏,气血有六百余候。
手足三阳,手走头而头走足;手足三阴,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识迎随,须明逆顺。
况夫阴阳气血,多少为最;厥阴太阳,少气多血;太阴少阴,少血多气;而又气多血少者,少阳之分;气盛血多者,阳明之位。
先详多少之宜,次察应至之气。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既至也,量寒热而留疾;未至也,据虚实而候气。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
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
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长水也,有决凝开滞之机。
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进阳补赢。
循机扪而可塞以象土,实应五行而可知。
然是三寸六分,包含妙理;虽细桢于毫发,同贯多歧。
可平五脏之寒热,能调六腑之虚实。
拘挛闭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热痹痛,开四关而已之。
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
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脚处,取气血为主意;下手处,认水木是根基。
天地人三才也,涌泉同璇玑、百会;上中下三部也,大包与天枢、地机。
阳跻、阳维并督带,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阴跻、阴维、任、冲脉,去心腹胁肋在里之疑。
二陵、二跻、二交,似续而交五大;两间、两商、两井,相依而别两支。
大抵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审自意,次观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
在阳部筋骨之侧,陷下为真;在阴分郄腘之间,动脉相应。
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取三经用一经而可正。
头部与肩部详分,督脉与任脉易定。
明标与本,论刺深刺浅之经;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贯之迳。
岂不闻脏腑病,而求门、海、俞、募之微;经络滞,而求原、别、交、会之道。
更穷四根三结,依标本而刺无不痊;但用八法、五门,分主客而针无不效。
【《针灸心悟》孙震寰高立山:十大针灸歌诀配方集锦】
【《针灸心悟》孙震寰高立山:十大针灸歌诀配方集锦】以歌赋形式记载、传授,流传针灸的理论和实践,实为针灸之一发明,它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易读易记,不少用之临床效如桴鼓。
如《玉龙歌》中“头项强痛难回顾,牙痛并作一般看,先向承浆明补泻,后针风府即时安”以这种先针承浆,后针风府的方法,用于落枕项强,风火牙痛,屡用屡效。
故今将:《百症赋》(简称“百”)、《标幽赋》(简称“标”)、《席弘赋》(简称“席”)、《玉龙赋》(简称“玉赋”)、《通玄指要赋》(简称“通”)、《灵光赋》(简称“灵”)、《兰江赋》(简称“兰”)、《玉龙歌》(简称“玉歌”)、《胜玉歌》(简称“胜”)、《杂病穴法歌》(简称“杂”)等十首中有关临床治疗用穴,按人身部位分类、汇集。
先列症状、穴位,后列出处,便于临床查阅。
1、头部头风——囟会、玉枕。
囟会连于玉枕,头风疗以金针。
(百)偏头痛——悬颅、颔厌。
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
(百)头痛——强间、丰隆。
强间、丰隆之际,头痛难禁。
(百)项强恶风——束骨、天柱。
项强多恶风,束骨相连于天柱。
(百)项强伤寒——温溜、期门。
审他项强伤寒,温溜期门而主之。
(百)瘿气——浮白。
瘿气须求浮白。
(百)疬疮——五里、臂臑。
五里臂臑,生疬疮而能治。
(百)头风头痛——申脉、金门。
头风头痛,刺申脉与金门。
(标)偏正头痛——列缺、太渊。
列缺头痛以偏正,重泻太渊无法应。
(席)头风——神庭。
神庭理乎头风。
(玉赋)项急——风府。
风伤项急,始求于风府。
(通)头晕目眩——风池。
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通)脑晕目赤——攒竹。
脑晕目赤,泻攒竹以便宜。
(通)头项强——承浆。
头项强,承浆可保。
(通)头痛难忍——丝竹空。
丝竹空疗头痛不忍。
(通)头项痛——后溪。
头痛,拟后溪以安然。
(通)偏正头痛——列缺。
偏正头痛泻列缺。
(灵)头部痛——列缺。
头部还须寻列缺,痰涎壅塞及咽干。
(兰)伤寒头痛——外关。
伤寒在表并头痛,外关动泻自安然。
(兰)头风——神庭。
针灸歌诀—胜玉歌
胜玉歌胜玉歌兮不虚言,此是杨家真秘传,或针或灸依法语,补泻迎随随手捻。
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立便痊。
髀疼要针肩井穴,耳闭听会莫迟延。
胃冷下脘却为良,眼痛须觅清冷渊。
霍乱心疼吐痰涎,巨阙着艾便安然。
脾疼背痛中渚泻,头风眼痛上星专。
头项强急承浆保,牙腮疼紧大迎全。
行间可治膝肿病,尺泽能医筋拘挛。
若人行步苦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
脚背痛时商丘刺,瘰疬少海天井边。
筋疼闭结支沟穴,颔肿喉闭少商前。
脾心痛急寻公孙,委中驱疗脚风缠。
泻却人中及颊车,治疗中风口吐沫。
五疟寒多热更多,间使大杼真妙穴。
经年或变劳怯者,痞满脐旁章门决。
噎气吞酸食不投,膻中七壮除膈热。
目内红痛苦皱眉,丝竹攒竹亦堪医。
若是痰涎并咳嗽,治却须当灸肺俞。
更有天突与筋缩,小儿吼闭自然疏。
两手酸疼难执物,曲池合谷共肩髃。
臂疼背痛针三里,头风头痛灸风池。
肠鸣大便时泄泻,脐旁两寸灸天枢。
诸般气症从何治,气海针之灸亦宜。
小肠气痛归来治,腰痛中空穴最奇。
腿股转酸难移步,妙穴说与后人知。
环跳风市及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
热疮臁内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
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
两股转筋承山刺,脚气复溜不须疑。
踝跟骨痛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
灸罢大敦除疝气,阴交针入下胎衣。
遗精白浊心俞治,心热口臭大陵驱。
腹胀水分多得力,黄疸至阳便能离。
肝血盛兮肝俞泻,痔疾肠风长强欺。
肾败腰疼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
六十六穴施应验,故成歌诀显针奇。
针灸必背歌赋之胜玉歌(3)
针灸必背歌赋之胜玉歌(3)【原文】腿股转酸难移步[44],妙穴说与后人知,环跳风市及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45]。
(原注:阴市虽云禁灸,家传亦灸七壮)热疮臁内[46]年年发,血海寻来可治之[47],两膝无端肿如斗,膝眼三里艾当施。
两股转筋承山刺[48],脚气[49]复溜不须疑,踝跟骨痛[50]灸昆仑,更有绝骨共丘墟[51];灸罢大敦除疝气[52],阴交针入下胎衣[53]。
遗精白浊[54]心俞治,心热口臭大陵驱[55];腹胀水分多得力,黄疸至阳便能离[56]。
肝血盛兮肝俞泻[57],痔疾肠风长强欺[58];肾败腰疼小便频,督脉两旁肾俞除[59]。
六十六穴施应验,故成歌诀显针奇。
【注释发挥】44.腿股转酸难移步:形容大腿难以转侧,酸重麻木,不能屈伸,步行困难,属下肢麻痹的症状。
45.环跳风市及阴市,泻却金针病自除:泻却,指消除病邪,不是指泻法。
意为可取大腿部的环跳、风市及阴市穴,用针刺或灸治。
46.热疮臁内:一种小腿慢性溃疡,是外科中最缠绵的臁疮,又名裙边疮、伤守疮,俗称烂腿。
臁,指小腿两侧。
生于小腿骨(胫骨)外侧的叫'外臁疮',内侧的叫'内臁疮'。
初发先痒后痛,红肿成片,日久溃烂,流出臭秽脓血污水,疮口低陷,肉色暗红或紫黑。
四周皮肤僵硬,形如缸口,收口极慢,患肢常伴有青筋暴露(静脉曲张),愈后每易复发,由湿热下注、气滞血凝而成。
《外科大成》认为外臁易治,内臁难治。
47.血海寻来可治之:血海,具有活血、凉血,清热利湿的功效,可治疗因血虚、血燥、热耗阴血导致的如皮肤瘙痒、湿疹、荨麻疹等病症,亦可治疗'内臁疮'。
48.两股转筋承山刺:两股转筋,指腓肠肌挛急。
承山,位于腓肠肌肌腱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功可疏通筋脉、缓急止痛,常与承筋相配治疗小腿转筋(腓肠肌痉挛)。
严重的转筋也可配伍人中穴。
49.脚气:浮肿者为湿脚气,不肿者为干脚气。
由于血虚气弱,水寒或湿热之邪侵袭下肢,使经络气血壅滞不通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灸必背歌赋之胜玉歌(1)
胜玉歌选自杨继洲的《针灸大成》,当时王国端(元代)编撰的《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比较流行,但是由于篇幅较长,不易记诵,杨继洲便将自己家传的经验编撰成歌,取名“胜玉歌”,因其内容珍贵犹如宝玉,值得后人学习继承。
【原文】
胜玉歌兮不虚言[1],此是杨家真秘传[2]。
或针或灸依法语[3],补泻迎随随手捻[4]。
头痛眩晕百会好,心疼脾痛上脘先[5]。
后溪鸠尾及神门,治疗五痫[6]立便痊。
(原注:鸠尾穴禁灸,针三分,家传灸七壮)
髀[7]疼要针肩井穴,耳闭[8]听会莫迟延。
(原注:针一寸半,不宜停,经言禁灸,家传灸七壮)
胃冷下脘却为良[9],眼痛须觅清冷渊[10]。
霍乱心疼吐痰涎[11],巨阙着艾便安然[12]。
脾疼背痛中渚泻[13],头风眼痛上星专[14]。
头项强急承浆保[15],牙腮疼紧大迎全[16]。
行间可治膝肿痛[17],尺泽能医筋拘挛[18]。
若人行步苦艰难,中封太冲针便痊。
脚背痛时商丘针[19],瘰疬少海天井边[20]。
筋疼闭结支沟穴[21],颔肿喉闭少商前[22]。
脾心痛急寻公孙[23],委中驱疗脚风缠[24]。
【注释发挥】
[1]虚言:不真实、不实际的话,假话。
[2]秘传:没有公开的家传秘方。
[3]或针或灸依法语:有的病适宜针刺,有的病适宜艾灸,都要按照歌中所说的法则来治疗。
[4]补泻迎随随手捻:补法或泻法,可随心所欲,运用自如。
《标幽赋》云:“补泻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
”针灸临床主要靠两手的密切配合,实现补泻方法的具体操作。
[5]心疼脾痛上脘先:胸膈及腹部疼痛时,首先选任脉的上脘穴。
[6]五痫:即马、羊、鸡、猪、牛5种痫病,本病的特征是发作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手足搐搦,两目上视,喉内发出五畜叫声,在将醒时,口吐涎沫,醒后如常人。
[7]髀:大腿的上部。
[8]耳闭:耳窍闭塞,气机阻滞,轻则重听,重则耳聋,属于听觉障碍。
[9]胃冷下脘却为良:脾胃虚寒导致的胃痛,首选下脘穴即有良好的效果。
却,副词,可译为“即”。
[10]眼痛须觅清冷渊:清冷渊为手少阳三焦经腧穴,具有清宣少阳热邪的功效,治疗风热上扰或三焦热盛所致的眼痛、眩晕、胁痛、耳鸣等症。
[11]霍乱心疼吐痰涎:霍乱是上吐下泻同时并作。
《症因脉治·卷四》记载:“秦子曰:霍乱之症,心腹绞痛,上吐下泻,燥乱烦闷,甚者转筋。
以经络而论,主于阳明肠胃,若但吐利而无腹痛烦乱之类,乃吐利,非霍乱也。
”包括烈性传染病“霍乱”,也包括一般夏秋间常见的急性胃肠炎。
心疼吐痰涎,为胃脘部疼痛,俗称心口疼,因邪蕴于里,脾胃功能失常,吐出痰涎和食物,是霍乱发作时的症候之一。
[12]巨阙着艾便安然:《内经》云:“太阴所至,土郁之发,民病霍乱,呕吐注下。
”中医认为霍乱病机多属湿浊之邪干忤肠胃所致。
艾火擅于温阳化湿。
巨阙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6寸。
此穴为心的募穴,能清心化痰,治疗神志异常及胃肠疾病很有疗效。
主治病症有胸痛、心痛、心烦、惊悸、尸厥、癫狂、痫证、健忘、胸满气短、咳逆上气、腹胀暴痛、呕吐、呃逆、噎膈、吞酸、黄疸、腹泻。
故艾灸巨阙穴能清心化痰降浊以治疗霍乱。
[13]脾疼背痛中渚泻:脾疼是中焦部位疼痛。
背痛指脾疼牵引的心背彻痛、胸满气喘的症候。
中渚为三焦经输穴,具有清宣少阳之邪,缓急止痛的功效。
[14]头风眼痛上星专:上星为督脉穴,位于头部,具有通窍醒脑的功效,用于治疗前头痛、目赤肿痛等病症。
专,指独特的功效。
[15]头项强急承浆保:头项强急,指由风寒引起的头项强直、筋脉拘急,不能前后俯仰或左右回顾等难以活动的症状。
承浆,是任脉穴,位于颏唇沟中。
具有疏风通络的作用。
保,保护。
[16]牙腮疼紧大迎全:牙腮疼紧,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口噤不开、牙关紧闭、牙痛、颊肿、不能咀嚼等症。
大迎,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位于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缘,具有散风清热、通利牙关的功效。
全,指安全无恙。
[17]膝肿痛:指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包括腿肿连膝的膝肿。
[18]筋拘挛:此处主要指上肢的筋脉拘挛,不能自由伸屈。
[19]脚背痛时商丘针:商丘,为足太阴脾经经穴,位于足部,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针刺该穴可疏通足部气血以止痛。
[20]瘰疬少海天井边:瘰疬,语出《灵枢·寒热篇》,又名疬子颈、颈疬或鼠疮。
小者为“瘰”,大者为“疬”。
以其形状累累如珠,粒粒可数而得名,即项部淋巴结结核。
少海、天井分别为手少阴心经及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其中天井为治疗瘰疬的特效穴。
[21]筋疼闭结支沟穴:筋疼,指胁肋疼痛。
闭结,指大便不通。
支沟,为手少阳三焦经经穴,具有调畅少阳经气的作用,是治疗胁肋疼痛的特效穴,对情志失调、脉络闭阻、气滞血瘀及气郁化火者均可应用。
此外,支沟穴可通调三焦之气,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血虚津亏(虚秘)、阳明热盛、燥热内结(热秘)及情志不畅、气机阻滞(气秘)诸型均可应用,尤对气机阻滞型疗效更佳,临床常配伍照海或左腹结。
治疗胁痛一般配伍阳陵泉。
[22]颔肿喉闭少商前:颈的前上方为颔,相当于颏部下方,喉结
上方软肉处。
喉闭,指咽喉部突然肿痛,呼吸困难,吞咽不适,并伴有痰涎壅盛、牙关拘急、神志不清等症。
少商前,指在治疗此类病变时应首先考虑取少商穴。
[23]脾心痛急寻公孙:脾心痛急,泛指心胸胃腹部急性发作性疼痛。
寻,指选用。
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脾经络脉进入腹内,入络胃肠,公孙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
“冲脉为病,逆气而里急”。
冲脉病症多为气机不利,以实证为主,表现为气逆上冲心、胃、胸膈之呕吐、呃逆、反胃及奔豚。
可取公孙穴治疗,如配伍内关效果更佳。
[24]委中驱疗脚风缠:驱疗,即驱赶、驱逐,引申为消除、去掉、治愈的意思。
脚风,属腿游风之类足病。
缠,为搅扰,指病邪缠扰。
委中具有通经活血,理气止痛的作用,可治疗此病症。
三才中药牙粉
成分:丁香、花椒、当归,补骨脂、防风等
适用人群:口腔溃疡、口臭、牙周炎、牙龈出血、牙龈萎缩、口疮、龋齿、牙痛、牙釉质过敏等口腔问题。
用法:每次取05~1.5克,放在牙刷上刷牙2~5分钟。
每日1~2次,或每次2~3克,沸水冲泡,待温后漱口,每日2~3次。
注:纯中药制剂,可代替牙膏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