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1. 作者简介。
2. 文体知识。
-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既有诗的意境美、节奏感,又有散文的自由灵活。
3. 诗歌内容。
- 情节梳理。
- 开篇写“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一个“假如”为下文的想象奠定了基础。
- 接着写“我”变成金色花后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第一次,“我”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这体现了孩子的调皮与对母亲的爱,想给母亲一个惊喜。
- 第三次,“我”在母亲到牛棚时,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恢复原形,求母亲讲故事。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依恋,也从侧面反映了母爱的伟大。
- 艺术特色。
- 富有童趣的想象:孩子想象自己变成金色花,这种想象奇特而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朵,美丽而圣洁,用它来象征孩子与母亲之间圣洁美好的关系。
- 细腻的心理描写:诗中虽然没有直接描写孩子的心理活动,但通过孩子的行为,如“匿笑”“暗暗地”等词,细腻地表现了孩子对母亲的爱以及在与母亲嬉戏时那种既想亲近又想调皮一下的心理。
- 清新的语言风格:语言简洁明快,充满诗意。
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样的句子,以孩子的口吻,清新自然地表达了孩子的想法。
1. 作者简介。
2. 诗歌内容。
- 情节梳理。
- 文章开篇描绘了父亲的朋友送“我”莲花的场景,引出下文对莲花的描写。
- 接着写“我”在园中看到红莲在雨中的遭遇:- 先是红莲被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这一描写为后文荷叶的庇护做铺垫,衬托出红莲的娇弱。
- 然后写荷叶倾侧过来覆盖在红莲上面,“我”被这一画面所感动,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
- 主题思想。
- 这首诗借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的情景,歌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笔记一、导入新课(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郑振铎,笔名西谛,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文学家、学者和翻译家。
在文学、考古学、目录学、译著等多方面都有较深的造诣和贡献。
2.了解时代背景:1921年五四运动之后,郑振铎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上海、福建等地任教,并编辑《小说月报》等杂志。
1927年春,他前往欧洲游学。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全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务。
(二)积累字词1.正字音:(1)矗立(chù)(2)荡漾(yàng)(3)沐浴(mù yù)(4)不啻(chì)(5)咆哮(páo xiào)(6)恬静(tián jìng)(7)滑稽(huá jī)(8)参差(cēn cī)(9)滑稽(huá jī)2.辨字形:(1)深邃(suì)(2)诞生(dàn)(3)晨曦(xī)3.词释义:(1)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2)深邃:深远。
(3)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二、整体感知1.听课文录音,思考两首散文诗的主题是什么?它们分别通过哪些意象来表达主题?第一首散文诗《金色花》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开出黄色花朵,散发清香,象征着高洁、典雅和美丽。
通过描绘孩子变成金色花后的调皮和自得其乐,以及妈妈嗅到花香、看到花影、做祷告时见到花树等情景,表达了孩子对妈妈的深深的爱和依赖。
第二首散文诗《荷叶·母亲》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
荷叶在风雨中护持红莲,象征着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关爱和庇护。
作者通过荷叶与红莲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希望。
2.再读课文,画出文中表现主题的句子。
第一首散文诗中,“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散文诗二首课文笔记
散文诗二首课文笔记(一)作者简介。
(二)字词积累。
1. 匿笑(nì xiào):偷偷地笑。
2. 祷告(dǎo gào):向神祈求保佑。
3. 嗅(xiù):闻(气味)。
(三)诗歌内容。
1. 整体感知。
- 这是一首表现母子之情的散文诗。
诗中的“我”变成一朵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玩耍,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以及母亲对孩子的爱。
- 全诗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 - 2段):写“我”变成金色花的缘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里以孩子特有的调皮和想象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 第二部分(3 - 8段):写“我”与母亲的三次嬉戏。
- 第一次(3 - 4段):母亲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孩子通过散发香气让母亲感受自己的存在,充满了童真和神秘。
- 第二次(5 - 6段):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孩子以这种独特的方式陪伴母亲读书,表现出对母亲的依恋。
- 第三次(7 - 8段):母亲去牛棚时,“我”恢复原形求母亲讲故事。
“我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这里的对话生动地展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关系。
- 第三部分(9段):写“我”与母亲之间深厚的爱。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这种问答既体现了母亲的嗔怪,又体现了孩子的调皮,背后是深深的母子情。
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嘿,你知道吗?在那小小的课堂里,记笔记可是一场特别的旅行。
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我在下面奋笔疾书。
那笔尖在本子上“唰唰”地滑动,就像在跳着欢快的舞蹈。
“这个知识点很重要啊,大家快记下来!”老师大声说道。
我赶紧加快速度,生怕错过了什么。
同桌小李凑过来,小声说:“嘿,你写快点,我都跟不上了。
”我白了他一眼,说:“你自己不会写啊!”
老师又开始讲新的内容了,我一边听一边写,手都快酸了。
“哎呀,这个字写错了!”我懊恼地拍了下脑袋,赶紧改正。
后面的小王戳了戳我,说:“借我支笔呗,我的没水了。
”我无奈地从笔袋里拿出一支笔递给他。
“大家注意啦,这个地方容易出错!”老师提高了音量。
我赶紧集中精神,把重点记下来。
一堂课下来,我的笔记记得密密麻麻的,就像一幅神秘的地图。
看着这满满的笔记,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这可不只是一些文字,而是我在知识海洋里的宝藏啊!
等到复习的时候,再翻开这些笔记,就好像又回到了那热闹的课堂,听到了老师的声音,看到了同学们认真的模样。
这就是我的课堂笔记之旅,有趣又充实!。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一、课文导入1.散文诗介绍: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特点的文学形式,既有散文的叙述性和描述性,又有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性。
2.作家作品介绍:本课所选的两首散文诗分别出自XXX和XXX 之手,两位作家都是著名的散文诗作家,他们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思想价值。
二、文本解读1.第一首散文诗:《XXX》(1)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XXX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2)艺术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相互映衬,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重点语句分析:选取诗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读,如“XXX”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的意境。
1.第二首散文诗:《XXX》(1)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XXX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生命和爱情的独到见解。
(2)艺术手法:诗中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哲理,将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展现了散文诗的魅力。
(3)重点语句分析:选取诗中的重点语句进行解读,如“XXX”等,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诗歌的内涵。
三、课堂互动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两首散文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重点语句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分享交流:每组选派代表上台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或提问,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朗读体验:邀请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语句,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音乐性和抒情性,加深对散文诗的理解和感受。
4.创作尝试: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短的散文诗,以身边的事物或场景为题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课堂小结本课通过学习《散文诗二首》,使我们了解了散文诗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欣赏了两位作家的优美诗篇,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和哲理。
同时,我们也通过课堂互动环节,增强了自己的参与感和表达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多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一、重点字词1. 飘荡:随风飘动,摇曳不定。
2. 荫蔽:遮蔽,隐蔽。
3. 妄弃:随便丢弃。
4. 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5. 风姿:风度、仪态。
6. 眷恋:爱慕并依恋着。
7. 绚丽:耀眼而华丽。
8. 倘若:如果,假如。
9. 沐浴:洗澡,泛指受日光照射或水的洗礼。
10.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11. 倘若:如果,假如。
12. 眷恋:爱慕并依恋着。
二、文学常识《金色花》是印度作家泰戈尔所写,诗歌想象丰富,篇幅短小,语言活泼,生动有趣,意蕴深长。
《荷叶·母亲》是冰心所作,作者借荷叶比喻母亲,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两篇诗都是现代散文诗中的经典之作。
三、主旨和结构《金色花》通过想象将儿童与母亲变成了一朵朵金色花,表达了母子情深和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之情。
文章结构为总分总,开头结尾呼应,中间三段描写想象的情景。
《荷叶·母亲》通过观察荷叶与莲花的生长和形象比喻母亲对儿女的照顾和庇护,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文章结构为总-分-总,开头结尾呼应,中间三段分别描写荷叶与莲花、风雨中荷叶庇护莲花、母亲照顾儿女的情景。
四、问题解疑1. 《金色花》中为什么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答:孩子想变成一朵金色花,是因为金色花在印度圣树上象征着高洁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之情。
孩子希望自己能够像金色花一样为母亲带来幸福和快乐。
2. 《荷叶·母亲》中作者为什么把荷叶比喻成母亲?答:作者把荷叶比喻成母亲,是因为荷叶在荷塘中起到了庇护的作用,就像母亲在家庭中保护儿女一样。
同时荷叶的形象也与母亲的形象相似,都是让人感到亲切和温暖的存在。
3. 《金色花》中“我”与“妈妈”的关系是如何体现的?答:《金色花》中通过描写“我”变成金色花与妈妈玩乐的情景,表达了母子情深和对母亲的爱和感恩之情。
文章中“我”与“妈妈”的关系是紧密而和谐的。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第七课散文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融合了散文和诗歌的特点,具有自由流畅的散文语言和诗歌的韵律美感。
在这堂课上,我们学习了两首散文诗,并做了相应的课堂笔记。
以下是对这两首散文诗的课堂笔记的全面回答。
第一首散文诗是《静夜思》,是唐代李白的作品。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述了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情景。
诗中的描写细腻而生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诗:1. 语言表达,诗中运用了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景物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感受到夜晚的宁静和诗人的思念之情。
2. 感情表达,诗中表达了诗人在夜晚思念远方的情感。
通过对床前明月光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渴望。
3. 自然描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明月、霜等,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并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呼应,增强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第二首散文诗是《登鹳雀楼》,是唐代王之涣的作品。
这首诗以壮丽的景色和高远的境界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和追求。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这首诗:1. 描写景色,诗中通过对登高望远的景色描写,如烟波江上使人愁、千里江山如画等,展示了壮丽的自然景色,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2. 表达情感,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对追求高远境界的向往之情。
诗人通过对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对未来的期许。
3. 豪情壮志,诗中透露出诗人的豪情和追求。
他希望自己能够登上鹳雀楼,俯瞰江山,超越凡俗,追求卓越。
通过对这两首散文诗的课堂笔记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散文诗的特点和魅力。
散文诗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同时,通过对诗歌中的语言、感情和景色的描写,我们也可以更好地领略到诗人的情感和追求,从而启发我们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
语文散文诗二首笔记
语文散文诗二首笔记1. 作者简介。
2. 诗歌内容与赏析。
- 内容。
- 这首诗写了一个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场景。
孩子想为母亲做些事,如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开放花瓣散发香气;在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当母亲拿了灯到牛棚时,突然出现在母亲面前,求她讲故事。
- 赏析。
- 童真童趣:孩子的行为充满了童真,他以一种调皮又可爱的方式与母亲互动。
变成金色花这种奇妙的想象,是孩子天真烂漫思维的体现。
例如“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这里孩子想象自己变成金色花后的快乐模样,语言活泼。
- 母子深情:通过孩子的种种举动,表现出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和依恋。
同时,母亲找不到孩子时的焦急,也从侧面反映出母亲对孩子的爱。
像“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句话中“坏孩子”的称呼,看似责备,实则饱含着母亲找到孩子后的惊喜与疼爱。
- 意象之美:金色花这一意象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金色花在印度文化中是神圣的,它美丽、圣洁,象征着孩子的美好品质,也暗示着孩子对母亲的爱如同这金色花一样纯净、美好。
1. 作者简介。
2. 诗歌内容与赏析。
- 内容。
- 文章以雨中荷叶护红莲为线索。
作者先描绘了自家院子里两缸莲花,然后写在风雨中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而荷叶倾侧过来覆盖在红莲上,为红莲遮风挡雨。
- 赏析。
- 借物抒情:作者借荷叶护红莲这一景象,抒发了对母爱的赞美之情。
荷叶就像母亲,红莲就像孩子,在风雨中荷叶对红莲的保护,象征着母亲对孩子的呵护。
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直接点明了这种象征关系,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依赖。
- 情景交融:诗中的风雨描写起到了烘托作用。
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红莲在风雨中的遭遇和荷叶的保护,营造出一种充满情感的氛围。
在描写中,“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写出了红莲的美丽与娇弱,与后面风雨中的遭遇形成对比,更突出了荷叶保护的重要性。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包括以下内容:
1.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诗歌主题:描绘秋江傍晚的绚丽景色,表达诗人喜悦之情。
-诗歌结构:共两节,第一节描述归鸟斜阳的晚归图,第二节描述鸟翻翅、斜阳掉落的动感画面。
-修辞手法:运用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画面充满生动感和想象力。
-作者介绍:刘大白(1880-1932),原名金庆棪,是中国新诗最早的积极倡导者之一。
2. 《荷塘月色》朱自清
-诗歌主题:描绘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表达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诗歌结构:全文分为三部分,分别描绘了月色下的荷叶、荷花和荷塘周围的景色。
-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画面形象生动、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
在课堂笔记中,可以记录下诗歌的主题、结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介绍等关键信息,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内容。
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7散文诗二首笔记一、课文概述《散文诗二首》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包括两首散文诗:《金色花》和《荷叶·母亲》。
这两首散文诗都以自然景物作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写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重点词汇和短语1. 匿笑:偷偷地笑。
2. 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 并蒂:两朵花并生一蒂。
4. 花瑞: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5. 菡萏:荷花的别称,这里指含苞未放。
6. 攲斜:倾斜,不正。
7. 慈怜:慈爱怜惜。
8. 荫蔽:树木遮蔽。
“荫”,树荫。
读yìn。
三、课文分析(一)《金色花》1. 主题思想《金色花》是一首充满童真童趣的散文诗。
它以“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开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童形象。
诗中的儿童与母亲嬉戏玩耍,天真可爱,富有情趣。
这首诗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同时也体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包容。
2. 艺术特色(1)丰富的想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以儿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例如,“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2)生动的描写: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和母亲的慈爱温柔。
例如,“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3)语言优美:诗中的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例如,“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二)《荷叶·母亲》1. 主题思想《荷叶·母亲》是一首借景抒情的散文诗。
它以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为背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与关爱。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2. 艺术特色(1)借景抒情:诗中通过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场景来抒发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之情。
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散文二首课堂笔记
散文二首课堂笔记1. 作者简介。
-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和世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影响,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 文体知识。
- 这是一首散文诗,既有诗歌的抒情性,又有散文的叙述性。
3. 内容解读。
- 情节。
- 文章写了“我”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过程。
“我”先是变成金色花,在高高的枝头上,看着母亲工作;当母亲寻找“我”时,“我”又悄悄散发香气,让母亲闻到花香;母亲去牛棚时,“我”又恢复原形,求母亲讲故事。
- 主题。
- 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亲昵,孩子想回报母亲的爱却又不想让母亲知道的调皮心理,同时也从侧面表现了母爱的伟大。
- 人物形象。
- “我”(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对母亲充满了深深的爱。
通过变成金色花这一神奇的举动,来与母亲互动,展现出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和对母亲独特的爱的表达方式。
- 母亲:勤劳、慈爱。
从母亲在做祷告、读书、去牛棚等日常活动中可以看出她的勤劳,而她对孩子的寻找和关心则体现出她的慈爱。
4. 艺术特色。
- 富有童趣的想象。
- 孩子变成金色花这一想象十分奇特。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美丽而圣洁,孩子变成金色花可以更亲近母亲,这种想象既符合儿童的心理,又富有诗意。
- 细腻的情感描写。
- 通过描写孩子的行动,如“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细腻地表现出孩子对母亲的爱以及那种调皮的心理。
1. 作者简介。
- 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她的作品充满了对母爱、童真和自然的赞美。
2. 文体知识。
- 这也是一篇散文诗。
3. 内容解读。
- 情节。
- 文章以雨打红莲、荷叶护莲为主要情节。
写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在雨中的遭遇,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欹斜,而荷叶倾侧过来覆盖在红莲上,为红莲遮风挡雨。
- 主题。
- 借荷叶护红莲的情景,赞颂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依恋之情。
- 象征意义。
- 红莲:象征着孩子,在风雨中面临困难和危险。
- 荷叶:象征着母亲,用自己的身躯为孩子遮风挡雨,保护孩子。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七年级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第7课《散文诗二首》一、简介泰戈尔,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
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
1884至1911年担任梵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二、写作背景《金色花》是泰戈尔散文集《新月集》的代表作,是他的早期作品。
这一时期泰戈尔的创作往往"梦幻多于现实"。
他本人幻想通过温和的宗教、哲学、教育和道德等手段来改造国民性、改造社会,从而实现民族自治。
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想到母亲与儿女之间的亲情,所以就用荷叶来赞美母爱。
三、字词1、匿(nì)笑:偷偷地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2、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
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散文诗二首七年级上册课堂笔记一、《小蝌蚪找妈妈》1. 概括这首散文诗描述了一只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断地遇到各种困难,但是它始终不放弃,最终找到了妈妈的故事。
2. 内容①小蝌蚪孤零零地游泳,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妈妈。
它看到了各种动物,问过了许多动物,但是没有一个能提供有效的信息。
②小蝌蚪因为饥饿而感到疲惫,它打算先休息一下再继续寻找。
就在这时,它看到了一个影子,于是追随着这个影子,最终它找到了妈妈。
③故事讲到,小蝌蚪是如何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如何在困难面前不气馁,而是一路坚持下来,最终实现自己的梦想。
3. 感悟这首散文诗通俗易懂,描写了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也展现了一个人或动物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毅力与勇气。
二、《星星》1. 概括这首散文诗是以星星为主题,描述了星星的生命历程、它的短暂而珍贵的一生和它光芒闪烁的美丽形象。
2. 内容①诗中首先讲到了星星出生的那一刻,当它开始闪烁时,它的光芒就会渐渐地透出来,那些光芒就像是安静地,努力地一步步走向前出发。
②随着星星的成长,它身体上的颜色也逐渐变化和演化。
而每颗星星的颜色、光芒和形状都各不相同,使得它们更显出独特的个性。
③诗中讲到,每一个星星的生命都是短暂的,它们最终会坠落,但是在它们瞬间的闪耀中,它们已经展示出了生命的价值和美丽,这便是它们的光芒所代表的真正意义。
3. 感悟这首诗感性地描述了星星的美丽形象和短暂而珍贵的一生。
不管是人还是星星,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渺小的一员,但是只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就可以闪耀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光芒闪闪地去迎接未来。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
第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在学习第七课的时候,那可真是一段让我印象深刻的经历。
这两首散文诗,一首是泰戈尔的,另一首是冰心的。
先来说说吧,读着这首诗,我仿佛能看到一个调皮可爱的孩子,悄悄地变成了一朵金色花,跟妈妈玩起了捉迷藏。
诗中的孩子,为了让妈妈在做祷告、读书的时候能嗅到花香,就偷偷变成花,静静地陪伴着妈妈。
这孩子的心思可真细腻呀!我就在想,要是我也能有这样神奇的能力,能变成个啥来陪伴我妈妈,那该多有意思。
记得有一次,我妈在厨房做饭,那油烟呛得她直咳嗽。
我当时就想,要是我能变成一阵风,把那油烟都给吹跑就好了。
或者变成一台超级厉害的抽油烟机,把所有的油烟都吸得干干净净,让妈妈能舒舒服服地做饭。
再看,冰心把母亲比作荷叶,自己是那红莲。
当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攲斜时,荷叶勇敢地护在红莲上头。
这画面感简直太强了,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自己的妈妈。
有一回,我在外面跟小伙伴玩,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破了皮,疼得我直掉眼泪。
回到家,妈妈看到我这副惨样,那心疼的眼神,我到现在都忘不了。
她一边轻轻吹着我的伤口,一边小心翼翼地给我消毒、包扎,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哟!”那一刻,我觉得妈妈就像那片荷叶,而我就是她要保护的红莲。
在学习这两首散文诗的过程中,我还特别注意到了泰戈尔和冰心的写作手法。
泰戈尔用那充满童趣的想象,把孩子变成金色花的情节描绘得栩栩如生,让我读着读着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而冰心呢,则是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老师在课堂上讲这两首诗的时候,那叫一个激情澎湃。
他的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就像在给我们演奏一首动听的乐曲。
我呢,眼睛紧紧盯着课本,耳朵竖得直直的,生怕错过一个字。
课后,我还专门找了一些泰戈尔和冰心的其他作品来读。
越读越觉得,他们的文字就像是有一种魔力,能把我带进一个又一个奇妙的世界。
通过这第七课的学习,我明白了,散文诗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情感的寄托。
七上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七上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篇七上散文诗二首的课堂笔记:
一、导入
(一)知人论世
作者冰心,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背景介绍(略)
(二)整体感知
听课文录音,正音正字,然后自由朗读,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何作用?
(2)两首散文诗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品读课文,小组讨论。
(1)《金色花》写了哪些事?表现了什么情感?
(2)《荷叶·母亲》中诗人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情感?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
(1)《金色花》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孩子的调皮机灵?哪些词语写出了妈妈的慈祥和孩子调皮机灵有关?
(2)《荷叶·母亲》中哪些词语写出了诗人对母亲的依恋?哪些词语写出了诗人对家庭的爱?
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金色花》中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荷叶·母亲》中诗人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美读课文,体会情感。
(1)《金色花》中诗人想象多么奇特!诗人把孩子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这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想象出来的?
(2)《荷叶·母亲》中诗人把一池荷比作一叶扁舟,又把一塘比作汪洋。
这是什么样的人才能想象出来的?
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金色花》中妈妈去捉“我”,我却又变成金色花飘到她身边缠着她。
这是不是前后矛盾了呢?为什么?。
七年级上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散文诗二首课堂笔记1. 作者简介。
2. 字词积累。
- 匿笑(nì xiào):偷偷地笑。
- 祷告(dǎo gào):向神祈求保佑。
- 并蒂(bìng dì):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 花瑞(huāruì):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或花带来的好预兆。
- 菡萏(hàn dàn):荷花的别称,这里指未开的荷花。
- 攲斜(qīxié):倾斜,歪斜。
3. 诗歌内容。
- 主题。
-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过程,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亲昵,展现了母爱的光辉以及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 结构分析。
- 第一部分(第1 - 3节):写“我”变成金色花的缘由。
孩子想为妈妈做点事,他想变成一朵金色花,看着妈妈工作。
这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爱和亲昵,他希望能以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方式陪伴妈妈。
- 第二部分(第4 - 7节):写“我”与妈妈的三次嬉戏。
- 第一次嬉戏:当妈妈做祷告时,“我”散发香气,让妈妈嗅到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这体现了孩子的调皮与对妈妈的爱,他在默默为妈妈增添生活的美好。
- 第二次嬉戏:当妈妈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妈妈所读的书页上,干扰了妈妈的阅读。
这里的“我”像一个天真的孩子,想要引起妈妈的注意,与妈妈互动。
- 第三次嬉戏:当妈妈拿了灯到牛棚去时,“我”突然出现在妈妈面前,求她讲故事。
这一情节表现出孩子对妈妈的依赖,他在一天的嬉戏后,最终还是想要回到妈妈身边,享受妈妈的爱。
- 第三部分(第8 - 9节):写“我”与妈妈的对话,点明主题。
孩子恢复原形后,妈妈问“你到哪里去了”,孩子回答“我不告诉你”,这充满了孩子式的调皮和对妈妈的亲昵,同时也表达出这种爱不需要言说的情感。
4. 写作手法。
- 象征手法。
- 诗中的“金色花”象征着孩子的天真、纯洁和对母亲的爱。
金色花是印度圣树上的花,美丽而圣洁,用它来象征孩子,既表现出孩子在母亲心中的美好形象,也体现了孩子对母亲那种圣洁、无私的爱。
散文诗二首笔记
散文诗二首笔记摘要:一、散文诗的概述1.散文诗的定义2.散文诗的特点3.散文诗的历史发展二、散文诗二首的具体内容1.《春》1.1 作品背景及创作时间1.2 主要内容与主题1.3 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2.《夜》2.1 作品背景及创作时间2.2 主要内容与主题2.3 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三、散文诗二首的赏析1.《春》的赏析1.1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1.2 思想感情与价值观念1.3 艺术价值与影响2.《夜》的赏析2.1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2.2 思想感情与价值观念2.3 艺术价值与影响正文:一、散文诗的概述散文诗是一种融合了散文与诗歌的独特文学体裁,它既有散文的自由、随意,又有诗歌的韵律、意象和抒情性。
散文诗在20 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出现,经过几代作家的探索与创新,已经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散文诗传统。
二、散文诗二首的具体内容1.《春》《春》是作者在1928 年创作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散文诗。
作品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作品具有鲜明的色彩感和生动的画面感。
2.《夜》《夜》是作者在1932 年创作的一首描绘夜晚景色的散文诗。
作品通过对夜晚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运用了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描绘,使作品具有深沉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三、散文诗二首的赏析1.《春》的赏析《春》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春天的美好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思想感情方面,作品传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2.《夜》的赏析《夜》的语言深沉、内涵丰富,作者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寓言式地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第七课课堂笔记以下是一篇关于七年级上册第七课《散文诗两首》的课堂笔记:一、重点词语解释:宽恕:宽容饶恕。
寂静:没有声音;安静。
困倦:疲乏。
愚蠢:愚笨。
藤蔓:蔓生植物的枝茎。
笑柄:可以用来取笑的资料。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聊以自慰:姑且用来安慰自己。
惊惶:惊恐。
姊妹:姐姐和妹妹的合称。
瀑布:从山间急流中泻出的水。
参天:高入天空。
横生:侧生,旁生。
千峰万仞:形容山峰高大。
仞,古代长度单位,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收敛:收拢,合拢。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姿柔美、姿态动人。
二、问题研究1、《金色花》结尾,“妈妈,你做祷告时,是不是说:‘我的孩子啊,你在哪里呀?’”这句话有何作用?答:这句话点明了孩子顽皮的特点,并照应了前文“你会嗅到这花香”的描述,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同时,也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爱和担心,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2、《荷叶·母亲》中,“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这句话有何作用?答:这句话通过比喻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荷叶在风雨中保护红莲的情景,表现了荷叶的勇敢和慈怜。
同时,也通过“雨点不住地打着”和“流转无力的水珠”的对比,突出了雨势之大,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自然界的残酷和生命的脆弱。
3、《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诗都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举例说明。
答:《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两篇散文诗都运用了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其中,《金色花》通过描绘金色花的形象,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而《荷叶·母亲》则通过描绘荷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此外,两篇散文诗都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感人。
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
七课散文诗二首笔记1. 作者简介。
2. 整体感知。
- 主题:通过描写孩子变成金色花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之情,同时也展现了母爱的光辉。
- 结构。
- 开篇描绘孩子变成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与母亲捉迷藏。
- 中间部分写孩子在不同场景下与母亲的互动,如母亲做祷告时,他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他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 结尾母亲呼唤孩子,孩子突然现身,与母亲亲昵。
3. 重点语句赏析。
-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好玩,长在那棵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赏析:这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孩子想象自己变成金色花后的自由与快乐,“笑嘻嘻”“跳舞”等词语生动地表现出孩子的天真活泼。
同时,通过提问“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也表现出孩子对母亲的好奇和期待,希望母亲能发现自己的存在。
-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 赏析:母亲的话中“坏孩子”是嗔怪,实则体现出母亲对孩子的爱与牵挂。
孩子的回答则充满了调皮与神秘,展现出孩子与母亲之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4. 写作手法。
- 想象奇特:将孩子想象成金色花,这种奇特的想象为诗歌增添了奇幻色彩,让平凡的母子之情在超现实的情境中得到升华。
- 以物喻人:金色花美丽、圣洁,用它来比喻孩子,象征着孩子的纯真美好,也暗示了孩子对母亲的爱如同金色花散发的香气一样,自然而美好。
1. 作者简介。
2. 整体感知。
- 主题:以荷叶护红莲为喻,赞颂伟大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 结构。
- 文章开篇描绘自家院子里莲花的盛开景象,引出回忆。
- 中间叙述雨中红莲在荷叶保护下安然无恙的情景。
- 结尾由荷叶护红莲联想到母亲对自己的呵护,点明主旨。
3. 重点语句赏析。
-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母亲比作荷叶,将自己比作红莲,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保护作用。
散文诗二首笔记
散文诗二首笔记摘要:1.散文诗的概念与特点2.两首散文诗的作者及背景3.两首散文诗的主题与情感表达4.散文诗的艺术手法及表现形式5.对散文诗的思考与感悟正文:一、散文诗的概念与特点散文诗,作为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融合了散文与诗歌的特点。
它既有散文的自由、随意和亲切感,又有诗歌的抒情、凝练和意象美。
这种文学形式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著名作家都曾创作过优美的散文诗。
二、两首散文诗的作者及背景在此,我们选取了两首脍炙人口的散文诗进行分析。
一首是鲁迅的《野草》,另一首是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
这两位作者分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们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三、两首散文诗的主题与情感表达1.《野草》以自然界中的野草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通过描绘野草的顽强生命力,鲁迅向我们传递了一种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
2.《天上的街市》则以星空为背景,通过对天上街市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同时,作品也透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变革的渴望。
四、散文诗的艺术手法及表现形式1.在艺术手法上,两首散文诗都运用了丰富的象征、隐喻和意象,使作品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表现力。
2.在表现形式上,散文诗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束缚,更加注重情感的自由表达和思想的深入挖掘。
这使得散文诗在表达主题和情感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
五、对散文诗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分析这两首散文诗,我们可以看到散文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和价值。
作为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文学形式,散文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诗两首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散文诗两首课堂笔记
《金色花》课堂笔记
《金色花》是印度诗人泰戈尔的一首散文诗,它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母亲的爱的伟大和无私。
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母亲的爱比作金色的花,表现了母亲的爱像花一样美丽、芬芳、持久。
本文采用了叙事、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展现了一个孩子对母亲深深的爱和感激之情。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对母亲的神态、动作、语言等方面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
《荷叶·母亲》课堂笔记
《荷叶·母亲》是冰心的一首散文诗,通过对荷叶和红莲的描写,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文章中的情感描写也是一大亮点,通过对荷叶和红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同时,文章中还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情感变化。
在写作技巧方面,文章采用了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等手法,使得文章更加深刻、
富有哲理。
此外,文章还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和叠句,使得文章更加优美、富有韵律感。
总之,《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篇散文诗都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在写作技巧方面,两篇文章都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学习这两篇文章时,我们应该认真领悟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要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