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植被自然地理区系划分

合集下载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回复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回复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回复《中国植被志》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写的一本关于中国植被资源的权威性科学著作,被誉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南。

它不仅对中国的植被资源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类,还提出了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以《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为主题的文章。

第一步:介绍《中国植被志》首先,我们应该对《中国植被志》进行基本的介绍。

《中国植被志》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编写的一本科学著作,旨在系统记录并描述中国各地的植被资源。

该志分为多个卷,包含了中国各地不同地理区域的植被类型和植物资源。

第二步:植被分类系统《中国植被志》所采用的植被分类系统是基于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特点进行划分的。

该系统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类型、亚型、群系、植被次序和植被协同。

首先是类型,它是最大的分类单位,代表了一类特定的植被类型。

例如,高山草甸、针叶林和草原等。

其次是亚型,它是对类型的进一步细分,代表了在某一类型下具有相似特征的植被类型。

例如,在针叶林类型下可以有亚型如落叶松林和红松林等。

接下来是群系,它是对亚型进行细分,在同一亚型下群系代表了更细粒度的植被类型。

例如,在落叶松林亚型下可以有群系如红松-柳杉-云杉林等。

之后是植被次序,它是对群系的进一步划分,代表了植被类型的垂直分布顺序。

例如,在红松-柳杉-云杉林群系下可以有不同的植被次序如山毛榉次序和槲栎次序等。

最后是植被协同,它是对植被次序的进一步划分,代表了特定生境下不同植被类型的共同特征。

例如,在山毛榉次序下可以有植被协同如亚高山红松次序协同等。

经过这样的分类系统,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不同植被类型之间的关系,并更好地进行植被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第三步:植被类型划分植被类型划分是《中国植被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根据中国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土壤和植物组成等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划分。

《中国植被志》将中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森林、草本、灌丛和水生等几大类。

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分类

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分类

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分类森林是地球上最具生态意义和经济价值的自然资源之一。

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森林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净化空气和水源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森林的立地类型对于森林植被的生长和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森林立地类型种类繁多,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森林立地类型及其分类。

根据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中国的森林立地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低山丘陵区、中山区、高山区、沿海平原区和内陆盆地区。

每种类型的立地条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对森林植被生长发育的影响。

1. 低山丘陵区低山丘陵区是中国最常见的地形类型之一,也是最适合森林生长的立地条件之一。

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通常为小丘陵地形或者浅谷地带,土壤肥沃且排水良好。

在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下,生长的植被种类丰富,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

2. 中山区高山区一般指海拔较高的地带,大部分地区气温低,降水量较大。

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对于植被的生长有着一定的限制,一般只能生长一些耐寒、对湿度要求不高的植被,比如高山针叶林、高山阔叶林等。

4. 沿海平原区沿海平原区是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也是中国森林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通常为平坦的地势,土壤肥沃但可能存在盐碱化的问题。

在这种类型的立地条件下,一般会生长一些适应盐碱化条件的植被,比如沼泽植被、适应海风的植被等。

5. 内陆盆地区1. 多样性中国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差异较大,导致中国的森林立地类型种类繁多。

不同类型的森林立地条件适应不同的植被生长需求,使得中国的森林资源在种类和数量上都非常丰富。

2. 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由于中国是人口大国,土地利用压力较大,森林资源面临着砍伐、火灾等威胁。

特别是沿海平原区和内陆盆地区的森林资源更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生态保护意识增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的生态保护工作也越来越重视。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高寒草原
分布区域
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区,包括西藏、青海、四 川西部等地区。
植被特点
高寒草原由适应高寒环境的草本植物组成,以高山草甸和草甸草原 为主,植物群落的生长和演替受气温和降水的影响较大。
生态功能
高寒草原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水源、防止水土流 失、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
热带荒漠
01
分布区域
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华南和西南地区,如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份的热带沙漠和戈壁地带。
02
植被特点
热带荒漠的植被以热带旱生植物为主,如仙人掌、霸王鞭等。这些植物
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和储水能力,能够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中生存。
03
生态环境
热带荒漠的生态环境同样十分恶劣,降雨量极少,气候炎热干燥,地表
生态环境
生长在亚热带气候区,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
03
草原植被类型
温带草原
分布区域
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包括内蒙古、 新疆、青海、甘肃等省份。
植被特点
温带草原由耐寒的草本植物组成,通常以针茅、羊茅、碱草等草种 为主,草原植物群落的生长和演替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
生态功能
温带草原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提供生态服务等多种功能。
中国植被类型及分布
目录
• 中国植被概述 • 森林植被类型 • 草原植被类型 • 荒漠植被类型 • 水生植被类型
01
中国植被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植被是指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 群落的统称,是自然地理环境的 重要组成部分。
分类
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和地理分布 ,可以将植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

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

论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

中国植被分区分为八个县区,植被覆盖率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21.2%,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地理区域。

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是划分的根据植物物种、生态环境、植物群落类型和地形特征,综合考虑在不同地点的植物序列、种植盖度和分布区域。

一、植物物种。

中国植物物种是独特的,且物种数量非常大,使得分
区更容易。

这需要根据植物物种的分布、交流状况、生长环境信息和植物
群落特性,对其进行有效的植物分区。

二、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物种划分的重要依据,其丰富的自然条件
使得中国的植物地理区域分为不同的区域。

因此,根据植物的生境关系、
易更新、抗逆性、适应性、演化历史等特点,进行有效的植物分区。

三、植物群落类型。

植物群落的类型是植物分区的第三个原则,有许
多植物群落,即珊瑚礁、苔藓礁、湿地、草原、森林和荒漠。

植物群落类
型依赖于气候因子,变幻莫测,根据不同的植物群落及其生态类型进行植
物分区。

四、地形特征。

根据不同地形特征进行分区,它代表着地势、地貌等特征,用大块区域来解释植物生活、空间分布和分布规律等。

通过比较和检查,用分形技术和高精度的空间数据分析,以保证植物分区的准确性。

总之,中国植被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系统单位是根据植物物种、生态环境、植物群落类型和地形特征进行有效的植物分区。

通过分析植物群落和生态环境,分类不同的植物单位,以准确确定植物分区。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

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自然地理区划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中国的地理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而进行的划分工作。

中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涵盖了广袤的土地、山脉、河流和海洋等多种自然资源。

在地理学家和学者们的努力下,中国的自然地理区划被划分为七个主要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和台湾地区。

下面将对这些区域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

东北地区位于中国的东北部,以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煤炭、铁矿石等矿产资源而闻名。

这个区域的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候较为干燥,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的北部,包括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等地。

这个地区地势平坦,气候季节分明,年降水量相对较少,以河北平原为主要特点。

同时,华北地区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华东地区位于中国的东部,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等省市。

这个地区是我国发达的沿海经济带,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之一。

中南地区位于中国的中部和南部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和广西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貌起伏,山脉、湖泊众多,气候湿润,物产丰富。

中南地区也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

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南部,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份。

这个地区地貌多样,有大片的高山、深谷和河流,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

西南地区以世界闻名的喀斯特地貌和种类多样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

西北地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横跨新疆、青海、甘肃、陕西等省区。

这个地区地势高原,气候干燥寒冷,草原和沙漠较为常见。

西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和煤炭资源产地。

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岛屿地区,位于中国东南海域。

该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多样。

此外,台湾还拥有丰富的农业、旅游和信息技术等产业,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对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简要介绍。

这些区域的划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为地理研究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通过对中国自然地理区划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状况。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

植物区系特征及植被地理一、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我国现代植物区系的形成和特点是在特定自然地理条件,特别是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和植物界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

其特征主要可归纳以下五方面。

1.植物种类丰富据统计,我国现有维管束植物有353科,3184属,27150种,在世界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表7-1)。

按我国植物区系所包含种的数目,与世界植物区系丰富的国家相比较,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万种)和巴西(约4万种),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植物种类丰富,还表现在一些大科,特大科含有大量种类。

世界种子植物中4个含万种或万种以上的特大科,在我国都含千种以上,即兰科1040种、菊科2170种、豆科1080种、禾本科1160种。

另外还有50个大科,在我国各含有100—1000种,如蔷薇科(912种)、唇形科(793种),杜鹃花科(792种),毛茛科(687种);玄参科(687种)等。

这54个科我国共含有19700多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种数的80%,广布全国,是我国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2.起源古老根据古地理研究,我国白垩纪至第三纪时期,大部地区气候暖热。

第四纪冰期,也仅受到寒冷气候影响或一些地方受到山地冰川影响。

由于我国地处中低纬度,加之地形复杂,便成为许多古老植物的避难所或新生孤立类群的发源地。

因此,我国具有许多古老的孑遗植物及系统演化上原始或孤立的科属。

我国现有种子植物2980属中,单型属(只含1种)422属、少型属(含2—6种)713属,合计占全国属数的38%。

我国特有的190多属中,单型属和少数型属的比例更高达97%。

只含1属1种的科也有16个之多。

这些种类多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孑遗或更古老的成分。

如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杏(Ginkgo biloba)、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等号称活化石。

此外还有银杉(Cathaya argyrophylia)、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白豆杉(Pseudotaxuschienii)、柳杉(Cryptomeria,2种)、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台湾杉(Taiwania,2种)等古老的裸子植物,以及被子植物中钟萼树(Brctuhneidera,1-2种)、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青钱柳(Cyclocarya paliurus)、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金钱槭(Dipteronia2种)、杜仲(Eucommia ulmoides)、马尾树(Rhoiptelea chiliantha)、水青树(Tetracentron siense),等等。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划分依据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划分依据

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划分依据中国自然地理区划划分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自然地理区划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地貌复杂多样,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等不同类型的地貌区,每种地貌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

2. 气候条件:气候是影响自然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气候多样,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的气候区,每种气候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

3. 植被分布:植被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的影响和调节作用非常重要,中国植被分布广泛,包括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针叶林等不同类型的植被区,每种植被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

4. 水系分布:水系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影响着自然生态的分布和发展,中国水系分布广泛,包括黄河、长江、珠江等不同类型的河流和湖泊,每种水系类型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环境条件。

5.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自然地理区划划分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地理位置广泛,包括东部、中部、西部、南部和北部等不同地域,每个地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

中国八大植被区域划分

中国八大植被区域划分

常用园林植物 乔木:雪松、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华 山松、刺柏、圆柏、云杉、银杏、毛白杨、 悬铃木、垂柳、紫叶李、国槐、栾树、榆 树 灌木:大叶女贞、沙地柏、黄杨、紫叶小 檗、金银木、月季、连翘、黄刺玫、榆叶 梅、紫荆、紫薇、棣棠 花卉地被:麦冬、二月兰、野牛草、鸡冠 花、玉簪、鸢尾、三色堇、美女樱、葱兰
乔木
油松 悬铃木
银杏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华中、西南常绿阔叶林区域 本区域包括淮河、秦 岭到南岭之间的广大亚热带地区,向西直到青藏 高原边缘的山地。我国亚热带是世界上南北两半 球同纬度地区,唯一的面积最广大的湿润亚热带, 这是我国的宝贵财富。 这里气候温热多雨。无霜期长达240——300天, 7110℃年积温为4500——7500℃,年平均气温 为14——21℃,最热月七月均温为28——29℃, 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集中在5——9月, 但不像华北地区那样特别集中。 主要城市:四川(除西北角)、湖北、湖南、浙 江、福建、江苏南京、上海、江西、广州、广西 桂林、贵州、重庆、云南的昆明、大理、丽江
该区域植被特点: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常绿针叶林 和竹林,在山地上部和石灰岩山地为落叶阔叶-常绿 阔叶混交林。
乔木:壳斗科、樟科、金缕梅科、山茶科为 主;还有藤黄科、蕃荔枝科、桃金娘科、大 戟科、桑科、橄榄科、棕榈科、红树科等。 次生植被,东部以马尾松为主;西部以云南 松、思茅松为主。
马尾松
摈 榔
棕榈
6.温带草原区域
包括东北平原、内蒙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一 部分。年降水量为300——500毫米,属于 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 主要城市: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市、大庆 市、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呼伦贝 尔市、吉林省松原市、宁夏、甘肃兰州

中国植被

中国植被

(一)《中国植被》分类系统吴征镒教授主编的《中国植被》一书(科学出版社,1980年),采用的分类单位有三级,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

每一级分类单位之上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即植被型组,群系组与群丛组。

此外,在某些主要分类单位之下设亚级,如植被亚型,亚群系等。

各级分类单位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植被型组:凡是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并且群落的形态外貌相似的群落联合为植被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荒漠、沼泽等,全国共划分出10个植被型组。

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近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

全国共分出29个植被型,其中地带性植被型26个,它们各自反映了一定的生物气候带,例如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区域的代表等,其余3个植被型为隐域性植被,即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植被亚型: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亚型。

如落叶阔叶林分三个亚型,一是典型落叶阔叶林,以温带落叶阔叶乔木层片占绝对优势,为温带湿润地区地带性植被的代表类型;二是山地杨桦林,以杨柳科与桦木科的小叶树种占优势,常见于温带山地,多具次生性质。

三是河岸落叶阔叶林,以耐湿的或耐盐湿的乔木树种占优势,与特殊的地下水条件相联系。

群系组: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划分群系组,如温性常绿针叶林可分出温性松林、侧柏林等群系组,典型草原可分出丛生禾草草原、根茎禾草草原、小半灌木草原等群系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如辽东栎林、大针茅草原、红砂荒漠、芨芨草草甸,等等。

(二)《中国植被地理》一书的分类系统侯学煜教授主编的《中国植被地理》(《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下册),科学出版社,1988年)一书之主要分类单位为群系纲和群系,另以植被型和群系组做为辅助单位。

中国植被-类型和区划

中国植被-类型和区划

• • • • •
V. 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
VA 东部偏湿性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域 VAi 北热带半常绿季雨林、湿润雨林地带 VAi 南热带季雨林、湿润雨林地带 VB 西部偏干性热带季雨林、雨林亚区域 VBi 北热带季节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地带 VC 南海珊瑚岛植被亚区域 VCi 季风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 VCii 赤道热带珊瑚岛植被地带

• •
IV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
IV A 东部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IV Ai 北亚热带常绿、落叶混交林地带 IV Ai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Aiii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 西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亚区域 IV Bi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ii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 IV Biii 亚热带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地带
中国植被的分类单位
植被型组(针叶林,11个) 植被型( Vegetation type,如:寒温性针叶林,53个) 植被亚型(2个) 群系组(7个) 群系( Formation, 如:兴安落叶松林,960个 群系和亚群系) 亚群系(兴安落叶松-白桦林)
中国植被区划的等级
植被区域(Region, 如: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8个):为区划的最高级单位。 由具有一定性地带性的热量-水分综合因素所决定的一个或数个植被型占优势 的区域,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占优势的植物区系成分。 植被亚区域 (Subregion):是植被区划的高级单位。在植被区域内,根据水分 条件及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不同而引起的地区性差异。 植被地带( Zone, 如:暖温带北部落叶栎林地带,28个):为中级植被区划单 位。在植被区内,由于水平或垂直变化所造成的水热变异而表现出植被型或 植被亚型的差异。 植被亚地带 (Subzone): 在植被地带内,根据伴生植物的差异进行划分。 植被区(Area 或 Province, 如:辽河平原栽培植被区,116个): 是区划的低级 单位。在植被地带内,由于局部的水热状况,尤其是中等地貌单元所造成的 差异,可根据占优势的中级植被分类单位(群系、群系组或其组合)划分出 若干个植被区。 植被小区(District 或 Area,464个): 是植被区划的最低级单位。它反映了植 被区内局部地貌结构部分的分异引起的植被差异和植被利用与经营方向的不 同。

[指南]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指南]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我国生态学家在《中国植被》一书中,参照了国外一些植物生态学派的分类原则和方法,采用了不重叠的等级分类法,贯穿了“群落生态”原则,即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拄为分类依据,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和结构、地理分布、动态演替、生态环境等特征在不同的分类等级中均作了相应的反映。

所采用的主要分类单位分3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

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

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

其系统如下:植被型:凡建群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

如寒温性针叶林、夏绿阔叶林、温带草原、热带荒漠等。

建群种生活型相近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被型联合为植被型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草地、荒漠等。

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可划分植被亚型。

这种层片结构的差异一般是由于气候亚带的差异或一定的地貌、基质条件的差异而引起。

例如,温带草原可分为3个亚型:草甸草原(半湿润)、典型草原(半干旱)和荒漠草原(干旱)。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

例如,凡是以大针茅为建群种的任何群落都可归为大针茅群系。

以此类推,如兴安落叶松群系,羊草群系、红沙群系等。

如果群落具共建种,则称共建种群系,如落叶松、白桦(Betulaplatyphylla)混交林。

将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三级和四级)近似或生境相近的群系可连合为群系组。

例如,落叶栎林;丛生禾草草原;根茎禾草草原等。

在生态幅度比较宽的群系内,根据次优势层片及其反映的生境条件的差异而划分亚群系。

如羊草草原群系可划出:羊草+中生杂类草草原(也叫羊草草甸草原),生长于森林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或典型草原带的沟谷黑钙土和暗栗钙土;羊草+旱生丛生禾草草原(也叫羊草典型草原),生于典型草原带的显域生境栗钙土;羊草+盐中生杂类草草原(或称羊草盐湿草原),生于轻度盐渍化湿地,碱化栗钙土、碱化草甸土、柱状碱土。

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

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

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中国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非常丰富,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从而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植物群落。

以下是对中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详细介绍:1. 北方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北方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包括寒温带和温带区域。

* 主要特点:寒温带的北方植物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如红松、云杉等;温带地区则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如榆树、槐树等。

2. 南方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南方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南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区域。

* 主要特点:南方植物以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如南方红豆、榕树、杜英等。

3. 西部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西部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新疆、青海等地,以高寒、高海拔地区为主。

* 主要特点:西部植物区系以高寒植被为主,包括高山草甸、高山沙漠等,植物适应严寒、高原等极端环境,如高山旗杆、冷杉等。

4. 草原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草原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内蒙古、新疆等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域。

* 主要特点:草原植物以禾草、灌木为主,适应干旱和寒冷的气候,如羊草、刺槐等。

5. 水域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水域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江河湖泊、海岸线等水域。

* 主要特点:水域植物包括水生植物和湿地植物,如芦苇、荷花、莲花等,适应水中生长的特殊环境。

6. 喜马拉雅植物区系:* 地理分布: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藏、四川等喜马拉雅山脉地区。

* 主要特点:喜马拉雅植物区系以高山植被为主,包括高山草甸、高山灌丛等,植物种类多样,如红景天、岩蕨等。

中国植物区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得益于其广泛的地理分布和复杂的生态系统。

各个区系之间形成了独特的植被景观,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国的植物区系

中国的植物区系

中国的植物区系中国的植物区系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世界上拥有种类最多的植物之一。

其植物资源和植物区系极其丰富和多样,与其广阔的地理区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各种类型的气候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国的植物区系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布范围分别是华北区、东北区、黄河麦秸区、长江流域区、盆地区、亚洲热带区和高山区。

华北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植物区域之一,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山东、河北等省份,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区域。

这个区域的植被主要由草原、林带和草甸组成,有着丰富的草本和灌木。

东北区由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组成,主要为森林和草原,与俄罗斯的远东地区的植被类型相似。

东北区以樟子松、阔叶林为主,也有少量的针叶林。

黄河麦秸区包括河南、陕西、山西、河北等省,主要是由草原、农田以及灌木丛组成,不适合树木生长。

该地区还有广大的荒漠和沙漠,其中以塔里木盆地的库木塔格沙漠和中国最大的千里荒漠——鄂尔多斯沙漠最著名。

长江流域区是分布于中国南部的大型植物区域,主要是由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森林和草原组成。

在该地区,森林类型包括花岗材林、板栗林、柿子树林等等。

而草地类型,则包括草丛草甸、芦苇草丛、浅水湖泊等。

这里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也是经济作物和药用植物集中的地区。

盆地区由新疆、东北和青海省等省份组成,包含沙漠、半沙漠和草原。

这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天山山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喀纳斯河谷等地区。

亚洲热带区分布在中国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是中国最重要和最广泛的热带区域,包含雨林、低地森林、河流和沼泽。

高山区是中国最美丽和最独特的植被区域之一。

这个区域遍布于中国的西藏、云南、四川、青海等省份,主要由高山草甸、高山草原和森林组成。

其中森林类型主要有针阔混交林和云杉林等。

这里的植被都经过了严格的自然环境考验,使其达成了自然选择的最高境界。

总之,在这些不同的植被区域内,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植物物种繁盛生长,奇景纷呈,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物质条件。

中国植被的类型与区划

中国植被的类型与区划
地理分布的特征等划分出高、中、低各级植 被组合单位。
影响中国植被类型和分布的条件
• 气候条件 • 土壤条件 • 地貌条件 • 主要建群植物的区系
特征和地理分布 • 青藏高原的隆起 • 人类活动
中国的气候特征
气候带:
• 寒温带:大兴安岭区域。 • 温带:北纬34-50º之间,分为暖温带和温带。 • 亚热带:秦岭--淮河至南岭南侧。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被图(1:1 000 000)》 及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中国植被图图件由以下6个组成部分: 1)中国植被图(1∶1 000 000)60幅,表示了全国868个基本植 被分类单位,绘制图斑75785个,详细显示了我国植被的分布状况和 地理格局,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及其与气候因子和地面环 境因子的关系。 2)中国植被区划图(1∶6 000 000)1幅,表示了我国8大植被 区域的460个基本植被区划单位的区域性分布和地带性分异规律,详 细表示了我国植被的局地分异和组合情况。 3)《中国植被及其地理格局》——中国植被图(1∶100万)说 明书(上、下卷),共1270页、230万字,并附彩版168页,含867 幅植被照片,叙述了我国植被研究的基本理论、各级植被分类单位和 区划单位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4)中国植被图及说明书的电子版(DVD)光盘1个。 5)中国植被图(1∶100万)电子数据库一份。 6)中国植被信息管理系统(VIS)一套。
Forest Region Forest Region III. Warm Temperate Deciduous Broadleaf Forest Region IV. Subtropical Broadleaf Evergreen Forest Region V. Tropical Monsoon Rain Forest and Rain Forest Region VI. Temperate Steppe Region VII. Temperate Desert Region VIII. Qinghai-Xizang (Tibetan) Plateau Alpine Vegetation

关于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的中国植被区划图

关于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的中国植被区划图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6)523~537Acta Ph ytoecologica Sinica 关于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的中国植被区划图孙世洲(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a摘 要 本文将中国植被区划的原则、依据、指标和标志作了明确说明和区分。

将中国植被区划系统分为4级:超级单位为植被带,全国分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

第一级单位为14个植被区域,第二级单位为植被地带,第三级单位为植被区。

对这些区划单位的划分,充分吸取了以往历次中国植被区划方案的成果,并对很多区域单位的界线,依照新资料作了改动。

关键词 中国植被区划 植被区划标准 植被区划系统C ONC ERNING THE VEGETATION C HINESE REGIONALIZATIONMAP AS A PART OF IN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ATLAS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un Shizhou(I nstitu te of Botan y,the Chinese A cad emy o f Sciences,Beij in g 100093)Abstract T his paper explicitly defines t he principles,bases,indices and marks of Chinese vegetation regionalizat ion.Chinese vegetation regionalizat ion syst em was classif ied int o4lev-els.T he super level unit is vegetat ion biome.T he whole country can be subdivided int o forest biome,g rasslands biome,and desert biome.T he primary unit is veget at ion region,having14 ones in China.T he secondary unit is vegetat ion zone and t he t ert iary unit is vegetation area. T he above division scheme has f ully absorbed t he achievement s of previous Chinese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schemes.T he borders of many regionalizat ion unit s,w ere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updated mat erials.Key words Chinese veget ation regionalizat ion,Standards of vegetat ion regionalization,Vege-tation regionalizat ion syst em中国植被区划始自黄秉维(1944)发表的中国植物区域图。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摘要:植被类型的出现,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由于我国陆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生态地理条件,与此相应,也有不同的植被类型。

本文主要从我国的气候条件来阐述我国的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关键词: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植物群落中国陆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气候,而中纬度气候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角逐的地带。

影响此地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

因此我国一年中辐射能收支差额的变化较大,四季分明。

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18℃以下,有4~12个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

全年可能蒸散能量在130~52.5cm之间。

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显著。

再加上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大陆面积较大,受海陆热力对比和高耸庞大地形的影响,因此我国气候更加错综复杂。

一、中国主要气候类型:1、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

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

中国植被分类恩格勒系统

中国植被分类恩格勒系统

中国植被分类恩格勒系统植被是指地表覆盖的植物总体,是地球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植被的分类是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群落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恩格勒系统是国际上通用的植被分类系统之一,它以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为基础,将植被分为不同的类型。

根据恩格勒系统,中国的植被可以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和高山植被。

森林是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之一,包括常绿阔叶林、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等。

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气候湿润,植被繁茂,树木高大。

针叶林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气候寒冷,植被适应寒冷条件,树木多为针叶类。

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四季分明,树木在秋季会落叶。

这些森林类型在中国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丰富的植被资源为中国的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草原是中国植被的另一重要类型,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北地区。

中国的草原类型有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寒草原等。

草甸草原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覆盖度高,适合牧畜业发展。

荒漠草原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疏,但适应沙漠环境。

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气候寒冷,植被矮小,适应高原环境。

草原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也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沙漠是中国植被的特殊类型,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中国的沙漠类型有荒漠、半荒漠和沙漠草原等。

荒漠主要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库鲁克塔戈沙漠等地,植被稀疏,多为低矮的沙漠植物。

半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甘肃等地,植被较荒漠更加丰富,但仍然适应干旱环境。

沙漠草原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地,植被相对丰富,适合草原生态系统的发展。

中国的沙漠地区是干旱区域,植被稀疏,但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湿地是中国植被的重要类型之一,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地区。

中国的湿地类型有沼泽湿地、湖泊湿地和河流湿地等。

沼泽湿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气候湿润,土壤湿度高,植被丰富多样。

湖泊湿地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植被生长茂盛。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回复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回复

《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回复中国植被是世界上最丰富多样的植被之一,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和独特的景观。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保护中国的植被资源,科学家们根据各地的植被类型和特征,编制了《中国植被志》,其中包括了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和编排体系等内容。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植被志》中的植被分类系统、植被类型划分及编排体系。

一、植被分类系统《中国植被志》的植被分类系统是基于传统的分类方法和中国的植被类型特征,将中国的植被划分为四个主要类群:森林植被、草原植被、沙地植被和戈壁植被。

1. 森林植被:包括森林和乔木草原两类。

其中森林包括常绿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等。

乔木草原主要指的是植被以乔木为主,并伴生有草本植物的草原。

2. 草原植被:包括高寒草甸、高山草甸、高山草原、荒漠草原等。

这些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等地。

3. 沙地植被:沙地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半沙漠和沙地。

其中包括沙生草原、沙生灌丛、沙生林带等。

4. 戈壁植被:戈壁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戈壁地带。

包括戈壁草原、戈壁灌丛、戈壁树带等。

二、植被类型划分《中国植被志》将中国的植被类型划分为九个大类,分别是高山脊植被、高山峡谷植被、山地草本植被、山地针叶林草本植被、山地落叶阔叶林草本植被、平原森林植被、盆地灌丛植被、湿地植被和特殊生境植被。

1. 高山脊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高山地区,包括高山草甸、高山岩石草甸、高山砾石草甸等。

2. 高山峡谷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高山峡谷地带,包括高山峡谷灌丛、高山峡谷针叶林草本植被等。

3. 山地草本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山地草甸、山地石砾草甸、山地河谷草甸等。

4. 山地针叶林草本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山地草原、山地草甸和山地灌丛。

5. 山地落叶阔叶林草本植被:这些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山地地区,包括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次生林和山地灌丛。

植物地理群落分类

植物地理群落分类

一、小乔木荒漠
二、灌木荒漠 荒漠 ⅩⅫ 荒漠 三、半灌木、小半灌 木荒漠 (二)草原化灌木荒漠 (三)沙生灌木荒漠 (一)盐柴类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 (二)多汁盐柴类半灌木、小半灌木荒漠 (三)蒿类荒漠
植被型组 荒漠
植被型 ⅩⅫ 荒漠 ⅩⅩⅢ 肉质刺灌丛
植被亚型 四、垫状小半灌木荒漠 一、肉质刺灌丛 一、小灌木藓类高山冻原 二、草本藓类高山冻原 三、藓类地衣高山冻原
群系
亚群系
群丛组
群丛
羊草 + 大针茅 + 柴胡草原
羊草+大针茅草原 羊草+中生杂类草草原 羊草+丛生小禾草草原 羊草草原 羊草+丛生禾草草原 羊草+盐中生杂类草草原 大针茅草原 芨芨草草甸 兴安落叶松林 红沙荒漠 羊草 + 大针茅 + 寸草苔草草原
5、群系组 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可以根据 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生活型(三或四 级)近似或生境相近而划分群系组。 6、植被亚型 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 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亚型。
ⅩⅣ 竹林
二、暖性竹林 三、热性竹林
ⅩⅤ 常绿针叶灌丛
ⅩⅥ 常绿革叶灌丛 灌丛和灌 草丛 ⅩⅦ 落叶阔叶灌丛
——
—— 一、高寒落叶灌丛 二、温性落叶灌丛
——
—— —— (一)山地旱生落叶阔叶灌丛 (二)山地中生落叶阔叶灌丛 (三)河谷落叶阔叶灌丛
植被型组
植被型
植被亚型 二、温性落叶灌丛
群系组 (四)沙地灌丛及半灌丛 (五)盐生灌丛 (一)低山丘陵落叶阔叶灌丛 (二)石灰岩山地落叶阔叶灌丛
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
2、群丛组
凡是层片结构相似,而且优势层片 与次优势层片的优势种或共优种(标志 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丛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植被自然地理区系划分
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植被。

根据植被的分布特点和生态环境条件,中国的植被可以划分为六个自然地理区系:北方针叶林区、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和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

一、北方针叶林区
北方针叶林区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

这个区域的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这里的植被以针叶树为主,如松树、落叶松和云杉等。

这些针叶树适应了北方严寒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好的抗寒性能。

二、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
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落叶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华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中下游地区。

这个区域的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植被以落叶阔叶树为主,如梧桐树、榆树和枫树等。

这些落叶阔叶树在秋季会落叶,为地面提供了丰富的落叶层,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和保护地下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
岭南亚热带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等地。

这个区域的气候炎热湿润,四季如春。

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如
南洋杉、榕树和竹子等。

这些常绿阔叶树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能够保持长时间的绿叶,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

四、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
西南季风常绿阔叶林区分布在中国的云南、贵州、广西和四川等地。

这个区域的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植被以常绿阔叶树为主,如柚木、铁皮石斛和荔枝树等。

这些常绿阔叶树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迅速,形成了茂密的森林,为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提供了生存的环境。

五、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
青藏高原高山嵩草草甸区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地区。

这个区域的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

植被以高山嵩草和其他草本植物为主,如藏蓝、藏羚羊茶和灌木等。

这些植物能够适应高寒的气候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草甸生态系统。

六、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
西北干旱荒漠草原区分布在中国的新疆、甘肃和宁夏等地。

这个区域的气候干燥,降水稀少。

植被以草原和荒漠植物为主,如狼尾草、蒺藜和沙漠柠条等。

这些植物能够适应干旱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强的抗旱能力。

通过对中国植被的自然地理区系划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植
被的分布特点和生态环境条件。

这对于保护和合理利用中国的植被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中国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