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总体规划地方志基础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县域基础资料

一、地理区位

(一)自然地理区位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居北纬33.33`至34.23`,东经100.35`至111.22`之间,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山、伏牛3山,北邻灵宝,东连洛宁、栾川,南接西峡,西和西南与陕西省的洛南、丹凤、商南3县接壤,东西宽约72公里,南北长约92公里,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折合600.6万亩,近似菱形。境内千山起伏,万壑纵横,河流遍布,为深山区县,共有大小山峰4037座,河流涧溪2400多条,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地貌。境内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475米。

秦岭自西向东延伸至卢氏县境,分为三条支脉,呈扇形展开,北有崤山,中为熊耳山,南为伏牛山,三山绵延境内,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海拔475米,山大林深,沟壑纵横。古称:“卢芭四塞之地,严险甲于诸邑”。

县境内主要河流有三条洛河由洛南县东流入境,呈西南——东北走向,贯穿全县,流程113公里,最大流量1300m3/秒,最小流量1.02 m3/秒,历史上特大洪峰达4000 m3/秒,河床最宽处2.5公里,最窄处仅40-50米,老灌河、淇河为县西南部深山区的两条主要河流,流量相对稳定,流域内水力资源丰富。

县城处于洛河上游河谷盆地,地势西高、东低,地势平坦,地面高一般在海拔560-550米之间。

(二)交通区位

卢氏县地处两省八县结合部,地域辽阔,人口分散,平均海拔高,资源丰富,是河南省的西部屋脊和比较重要的工业原料与土特产基地。古来为东南地区通往西安的要道之一,境内有四条公路直达洛阳、三门峡、栾川和西峡,呼(和浩物)北(海)公路纵贯南北,并与陇海铁路沟通,是历代的军事战略重地。

县城对外交通主要是依靠公路运输,客货量主要是从209国道北上至陇海铁路的灵宝站及连云港至乌鲁木齐的公路干线流向东西各方。其次是卢洛、卢森、卢氏至西峡、卢氏至陕西的公路运输。

二、自然条件

(一)气象条件

卢氏县气象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兼有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气候特征。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春秋较短,冬夏较长。

1、日照

卢氏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18小时,平均日照率为47.7%,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15.88千卡/cm2,其中光合有效辐射量为56.78千卡/cm2,占年辐射总量的49%。

2、气温

历年平均气温12.6℃,最冷为元月,平均气温-1.5℃,极端最低

为-19.1℃(1995年1月10日);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为40.7℃,而

极端最高则出现在1966年6月21日,为42.1℃。

各月平均气温及月变差气温见下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平均-1.5 1.4 7.2 13.5 18.4 23.6 25.6 24.3 18.9 13.2 6.5 0.5 月变差-2.0 2.9 5.8 6.3 4.9 5.2 2.0 -163 -5.6 -5.5 -6.7 -6.0

3、无霜期

洛河川地区无霜期平均为184天,最长为219天(1964年),最

短为141天(1972年),平均终霜期在4月13日,初霜期在10月18

日,终霜期最晚出现在5月15日(1956、1972年),初霜期早出现在

9月26日(1957年),北部无霜期较短,南部较长。

4、降水

卢氏县各季月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是大陆性季风气候的显著特

征之一,降水量夏季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见下表:

季节春夏秋冬

月份3、4、5 6、7、8 9、10、11 12、1、2

平均降水量

138.6 305.3 167.7 21.2 (毫米)

占年平均% 21.9 48.2 26.5 3.4

据1950—1980年31年统计,年平均为647.8毫米,年际差异较大,最多年降水量1011.7毫米(1958年),最少年降水量447.7毫米(1969年),相差564.0毫米。雨量一般集中在7、8、9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一半以上,年平均降水日数109天,日最大降水量为79.6毫米(1954年8月6日)。

5、气候

卢氏县跨亚热带、暖温带两个气候带,均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总的情况是季节性变化鲜明,温度低、日照时数少,无霜期短,气候因素垂直变化大,全县地形复杂,海拔高差大,气候要素随之改变。

6、自然性灾害

对卢氏农业和人民财产危害最大的是霪雨低温,它导致小麦面积减产、生芽、霉烂,影响晚秋作物的成熟和冬小麦的及时播种,并伴随发生滑坡、大水等灾害,其次是暴雨冰雹发生频繁,成灾严重,但范围较小,再其次是干旱,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减产和局部绝收。

(二)工程地质

1、地形地貌

卢氏县版图形状近似菱形。县境内系秦岭山脉的东延部分。秦岭入境后,山脉分支解体,支脉呈扇形向东北及东南展开,伏牛山、熊耳山两大支脉集结于县城南部,崤山座跨县北,从而形成了全境由东北向西南依次升高的地势。总的趋势是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由西南

向东北倾斜,全县有大小山峰4037座,其中山头主峰1116座,二次峰和多次峰2921座。最高海拔2057.9米,最低海拔475.0米,垂直高差1582.9米,全县地貌复杂多姿,按照不同的地质成因,全县地貌大体可分为三大类型:中山地貌,低山丘陵地貌,沿河川塬地貌。

2、工程地质

卢氏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昆仑——秦岭向系北部,太行山新华重隆起带南端,祁吕贺山字型前弧东南部,东南紧邻淮阳山字型西翼反射弧,该地区地层出露较全,包括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本区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以酸性岩为主,次有中性岩,碱性岩,基性及超基性岩。岩浆岩的地质特征如下:

①分布于北中部的岩浆均属于酸性小岩体;

②分布在中区的岩体都是花岗岩,主要有蟒岭岩体,熊耳岭岩体和羊角山岩体;

③分布于中南区的岩体有两类:

一类是石英长岩,有大河面岩体和汤河岩体,岩性特征相同,均呈长条状分布。

另一类是伏牛山花岗岩,分部于朱阳关北部衙玉沟一带,大部在西峡县内,为粗中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

④南区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次有伟晶岩、角闪橄榄岩等。

3、构造的组合形式

其组合形式,是以近东西走向的潘河——马朝营(栾川县内)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