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的爱情悲剧诗
爱情诗100首
![爱情诗100首](https://img.taocdn.com/s3/m/80358006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4.png)
1、《诗经•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简评:古代进行采集植物的劳作基本属于女人干的,比如采莲、采卷耳、采薇、采蘩、采芣苢、采卷耳、采桑、采蒿、采菰等等,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为男性,思念者为女性。
语句虽然运用了夸张手法,却并不突兀与做作,而是很真实地反映出思念一个人时,那种度日如年的心理状态。
经典指数:★★★★☆经典理由:它直接演化成一个现代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2、《诗经·邶风·简兮》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
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简评:“美人”并不是指美女哦,而是指舞师。
这是一位贵族女性爱慕一位男性舞师的诗歌。
这首诗是以女性的视角,她对强健威武的舞师一见钟情,而暗生情愫。
她爱慕他,所以热烈赞美他,然而歌舞终会休,宴会终会散场。
舞师离去,他们之间可能就再也没有相见之期。
因此诗的主旨,是悲伤的。
“云谁思之,西方美人”,这首诗,就好在结尾,在结构音韵上回环往复,朦胧淡微,情深意远。
经典指数:★★★☆经典理由:最古老的婉约派。
3、《诗经·郑风·有女同车》有女同车,颜如蕣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有女同行,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
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简评:通篇赞美之词,却又不让人觉得艳俗。
音节清朗,悠扬婉转,言词柔美而丽。
形容女子貌美,不说她容颜如花,而说她颜如舜华。
说她步履身姿轻盈,就将翱将翔来形容,仿佛女子优游自适的画面已跃入脑海。
经典指数:★★★★经典理由:教会我们如何从相貌、举止、穿戴、内在品质等多方面去赞美一个人。
4、《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国风·卫风·氓》原文译文赏析
![《国风·卫风·氓》原文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bc004a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7.png)
《国风·卫风·氓》原文|译文|赏析《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国风·卫风·氓》原文先秦:佚名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译文及注释译文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
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文化分析及原文赏析
![《诗经郑风将仲子》的文化分析及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733e2a5fbfc77da369b18e.png)
《・郑风・将仲子》是古代一首著名爱,也是最早涉及父母干涉儿女婚姻,导致爱情悲剧主题的作品。
《诗经・郑风・将仲子》原文: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中女主人公本来深爱着叫仲子的男子,但因父母和兄弟的阻挠干涉和舆论压力,而欲爱不敢、欲罢不忍,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不得不婉拒男方的追求。
《毛诗序》认为此诗是“刺庄公”之作,郑樵《诗辨妄》认为此诗是“淫奔之诗”,现在人们都不认同这样的说法。
实际上这首诗以委婉的语言,真实细腻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境,她一方面在父母、兄长、外人等各种势力的干涉下,不敢同情人接近,另一方面又确实想念情人,欲拒心不忍,最后只得向对方说明自己的苦衷。
“将”在古代汉语里有“请求”的意思,“仲子”是诗中女主人公的男朋友,中国古代的排行都说伯仲叔季:老大、老二、老三、老四。
所以仲子就是排行第二的人。
然后她就说“无逾我里”,“逾”就是跳过去,“里”就是院墙。
这个仲子呢,常常跳墙,翻进去跟这个女子幽会。
所以这个女子就说“仲子哥你不要老跳我们家那个墙啊,不要把我们墙旁边那个杞树的树枝都折断了”,这是一个拒绝,可是拒绝是很伤感情的,所以诗中由此跳出了一句绝妙的内心表白:“岂敢爱之?”这一句反问显出了女主人公的细心,她唯恐自己的求告,会被心上人误会,所以又赶紧声明:“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意思是说“我不是爱那棵树,我难道爱树甚于爱你吗?只因为害怕我父母啊!”我虽然爱着你,却不能让你翻墙折杞前来,这实在是迫不得已啊。
一个“畏”字,既吐露了她对父母的斥责,也表现了她的胆战心惊!为了进一步抚慰心上人那颗受伤的心,可怜的女主人公又给了心上人以温言软语的安慰:“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氓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氓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54cb7e0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08.png)
氓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文言文阅读
氓,出自《诗经·国风·卫风》,是一首描绘男女爱情悲剧的诗歌。
诗中以女子的口吻,叙述了她与男子相识、相爱,最终被抛弃的全过程。
下面是这首诗的全文以及对其中文言文的简要解读: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这里的“氓”指的是男子,而“蚩蚩”形容其
憨厚的样子。
男子抱着布匹来交换丝线,但实则是来向女子求婚。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说明男子的真正目的是来求婚,并非真的来
交换丝线。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女子请求男子不要生气,约定秋天为婚期,显示出女子对这段关系的期待和认真。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女子再次呼唤男子,表达了对这次意外
的相遇感到惊讶和不解。
“邂逅”在这里指的是不期而遇。
这首诗通过女子的口吻,展现了一段由爱生恨的悲剧。
在古代,婚姻
往往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而这首诗中的女子却因爱情而与男
子私定终身,最终却遭到背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和
束缚。
在学习这首诗时,除了要理解其字面意思,更要深入体会诗中所蕴含
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它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代文学的特点和魅力。
《诗经·邶风·谷风》赏析
![《诗经·邶风·谷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72751f76c66137ee061994.png)
译文
• 过河遇到水深处, 乘坐竹筏和木舟。 过河遇到 水浅处, 下水游泳把河渡。
• 家中东西有与无, 尽心尽力去谋求。 亲朋邻里 有危难, 全力以赴去救助。
• 你已不会再爱我, 反而把我当敌仇。 你已拒绝 我善意, 就如货物卖不出。
注释3
• 贾(gu):卖。不售: 卖不 掉.育恐:生活在恐惧中。育鞠: 生活在贫穷中。颠覆:艰 难, 患难。毒;害人之物。旨蓄: 储藏的美味蔬菜。洸(guang): 粗暴。溃:发怒。
• 既:尽诒:遗留,留下。肄 (yi):辛劳。
译文
• 和熙东风轻轻吹, 阴云到来雨凄凄。 同心协力 苦相,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全诗共分六章,每章都有含蓄不尽的妙喻。如第一章入手 便以大风和阴雨,来表现丈夫的经常无故发怒;以采来蔓 菁萝卜的根茎被弃,来暗示他丢了根本,视宝为废。这主 要用于言事。第二章则转用食荼如荠、以苦为甜,来反衬 人物在见了丈夫新婚时内心的苦涩程度,远在荼菜的苦味 之上。这又是主要用于表情。另如第三章的“泾以渭浊, 湜湜其浊”,是用泾水因渭水流入表面变浊、其底仍清, 来比喻自己尽管被丈夫指责却依然不改初衷的清白;第四 章以河深舟渡、水浅泳渡,喻写以往生活不论有何困难, 都能想方设法予以解决;第五章用“贾用不售”比丈夫的 嫌弃、“比予于毒”喻对己的憎恶;第六章又把自己往日 的辛劳比作御冬的“旨蓄”,将丈夫的虐待喻为湍急咆哮 的水流。这些比喻取喻浅近,无不切合被喻情事的特征, 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 从前惊恐又贫困, 与你共同渡艰难。 如今丰衣 又足食, 你却把我当害虫。
• 我处存有美菜肴, 留到天寒好过冬。 你们新婚 乐融融, 却让我去挡贫穷。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https://img.taocdn.com/s3/m/33d0b62df46527d3240ce090.png)
论文提纲论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点: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的分析,论述其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婚恋风俗。
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那种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干涉婚姻的反抗。
论证过程:一、论述《诗经》的价值与地位;二、简介《诗经.国风》;三、分析《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婚恋风俗,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附参考书目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
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
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
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
”(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
首先,描写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诗经·卫风·氓》翻译鉴赏
![《诗经·卫风·氓》翻译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7e15d0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3.png)
《诗经·卫风·氓》翻译鉴赏《诗经·卫风·氓》翻译鉴赏《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卫风·氓》翻译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经·卫风·氓》翻译鉴赏【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一靡一室劳矣;夙兴夜寐,一靡一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注释】氓:据马瑞臣《一毛一诗传笺通释》观点,此为古时候女子对男人的称谓。
古时女子对男人相识之初称氓,约与婚姻称子,婚嫁之后称士。
此处指弃妇的丈夫。
蚩蚩(chīchī):犹言笑嘻嘻,即忠厚老实的样子。
抱布贸丝:布是成品,丝是原料,用成品交换原料。
贸,交换。
匪:同“非”,不是。
来即我谋:来找我商量(结婚的事)。
即,就。
送子涉淇:我徒步送你渡过淇水。
淇,水名,古为黄河支流,南流至今河南汲县东北淇门镇入黄河。
东汉后改道,为卫河支流。
顿丘:本为高堆的通称,后转为地名。
在淇水南。
在今河南浚县西,淇水南岸。
愆(qiān)期:失期,约期而失信。
愆,过。
将(qiānɡ):愿、请。
无:同“毋”,不要。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期,婚期。
这是写男一女约定婚期。
乘:登上。
垝(ɡuǐ)垣(yuán):倒塌的墙。
复关:为此男子所居之地。
诗经螽斯全文解释
![诗经螽斯全文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37b6478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86.png)
诗经螽斯全文解释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螽斯》是《诗经》中的一篇,是一首表现爱情悲剧的古代诗歌。
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全文解释。
我们来看一下《螽斯》全文:螽斯(yì)鸣螽(zhōng)斯,栖厕之间(glún),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随时斯逝(kèe)。
斯为螽兮,趣(qū)于怀(bì)兮。
王事靡盬,不能奋飞。
靡盬= 模糢= 拗膺= 抵屈,不能。
接下来,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的含义:1. 螽斯鸣螽斯:螽斯是一种昆虫,古代常用它来象征爱情。
在这里,“螽斯”可能代表着男性主体。
2. 栖厕之间,离离原上草:栖身于草地间,离离原上草。
整个描述表达着螽斯的孤独和无助。
3. 一岁一枯荣,随时斯逝:这句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转瞬即逝。
4. 斯为螽兮,趣于怀兮:这句强调螽斯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5. 王事靡盬,不能奋飞:王事可能指的是社会、家庭的职责和义务。
这里表达了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受到了外部因素的阻碍。
《螽斯》这首古代诗歌描绘了一个爱情悲剧的故事,通过螽斯这种象征形象,表达了爱情的苦涩和无法得到满足的痛苦。
这首诗在古代诗歌中具有独特的意境和情感表达,令人深思。
第二篇示例:《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中的《螽斯》也是其中的一篇。
《螽斯》通过描写螽斯的虫鸣,表达了对鸟兽自然规律的敬畏和人类生活的哲理思考。
本文将从全文解析《螽斯》,从字面和背后涵义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螽斯》全文如下:螽斯哇哇,战战兢兢,如惧如恐,如临于谷,如履薄冰。
视尔如荛,避彼垣墙,螽斯戾戾。
解释如下:螽斯哇哇:螽斯的虫鸣声。
螽斯是一种蝗虫,其鸣声哇哇,形容螽斯的声音。
战战兢兢:形容螽斯的战兢之态,兢兢是恐惧的样子。
如惧如恐:形容螽斯的恐惧。
如临于谷:像临近峡谷一样处境危险。
如履薄冰:形容螽斯的小心谨慎,像在薄冰上行走。
视尔如荛:看见了你,就像看见高大的人参一样,表示对人的恐惧。
避彼垣墙:避开那些围墙。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https://img.taocdn.com/s3/m/d0a97f4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e8.png)
《诗经·卫风·氓》中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观《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形象是我国古代传统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在诗篇中,她的形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人生境况的不同,表现出了不同的形象特征。
《诗经·卫风·氓》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篇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文学中极为出色的篇章之一。
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
它不仅将叙事、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具有诗的特征,而且如小说一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展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百姓生活情状。
更出色的是它塑造了一个形象丰满的不朽的艺术典型,为我国古代艺术形象的画廊里增添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奇葩。
同时,这个人物形象不是固定不变的,她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了一种迥乎不同的思想性格,具有鲜明的阶段性。
大致来讲,是三个阶段,三种形象。
一、爱情中的纯粹痴情也许没有经过社会风浪的淘洗,也许没有见过尔虞我诈的明争暗斗,也许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氓》中的女主人公在恋爱时期犹如大多数少女一般,显得单纯而痴情。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那个男子一开始便表现得极为虚伪做作。
他装着笑脸,以交易为借口,别有用心地骗取了女子纯真的爱情。
可惜,这个温婉美丽的少女太过单纯,看不透他的本质。
男子软硬兼施,偶尔也发发脾气,使女子很快便允诺了他的求婚。
很快,这位女主人公便陷入了爱情的泥淖不能自拔。
“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的他们也像是世间绝大多数痴情男女一样嬉戏说道苦笑、海誓山盟,享用天下爱情的浪漫与唯美。
他们偶尔也存有小小的分别,这时女主人公就坐卧不宁,如痴如狂。
她“乘坐彼垝垣,冀望复关。
不见踪影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整体表现出来猛烈的对恋人的“不见踪影则弊,既见则晴”的痴情。
连她自己在后来的回忆起中,也指出自己曾经太过痴情,她说道:“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并无与士耽!”她总结了爱情时期自己乃至绝大多数女子的沉迷于与痴情。
《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
![《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89ad17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4.png)
《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诗经》中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位女子从青梅竹马、求婚恋爱、两心相许、结婚度日,到男子变心、一刀两断的全过程,把弃妇的悲愤一泻无余地抒写了出来。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了《诗经氓》诗婚姻悲剧原因,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卫风氓》是《诗经》中弃妇诗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弃妇自述深刻地反映了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受压迫、被损害的社会现象。
对于诗中女性的婚姻悲剧,许多人把责任归咎于两性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等原因。
一、私定终身违背礼制导致婚礼缺失周代婚礼包含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其中纳采(男方请媒人向女方家送礼提亲)是婚礼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它是婚姻合礼合法的前提。
《卫风氓》中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从诗中“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等诗句可以看出,诗中男主人公并没有通过媒人而是自己前来向女方提亲,而且女主人公在纳采之前已经擅自与男子约定了婚期,这些都是不符合礼法的。
上古婚姻非媒不娶,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媒人的婚姻不被礼法所承认,也不具备法律效力,因而也就不受礼法、道德所保护。
而对于男女双方在纳采之前私自交往,人们也持反对意见,强调男女之别。
《礼记坊记》曰:“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
”《诗经》国风中的郑风诗歌是最具有浪漫气息的爱情诗歌代表,但即使在郑风中我们也能看到周礼对男女交往的限制。
如《将仲子》一诗中,女子便对男女的私下交往充满了担忧:“将仲子兮,无我里,无折我树杞……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因此男女私下违礼交往必定要受到礼法的谴责,《孟子滕文公下》云:“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
诗经讲述爱情的篇目
![诗经讲述爱情的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126bb17b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fd.png)
诗经讲述爱情的篇目【诗经讲述爱情的篇目】在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诗经》中,爱情题材的篇目繁多,它们展现了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爱情风貌。
在这里,我们挑选了几篇具有代表性的篇目进行解读,以期领略诗经中的爱情魅力。
一、诗经中爱情的概述诗经中的爱情,既有甜蜜的浪漫,也有苦涩的离别,更有坚定的承诺。
在这些篇目中,我们可以看到先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忠诚和执着。
诗经爱情诗歌的内容丰富多样,有描述初恋的懵懂、热恋的激情,也有婚姻生活中的平凡与温馨。
二、诗经中描绘爱情的篇目介绍1.《关雎》《关雎》是诗经中最早的一篇爱情诗,描述了一名青年男子对心仪女子的痴迷。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展现了爱情的美好与真挚。
2.《蒹葭》《蒹葭》是一首充满神秘色彩的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在蒹葭苍苍的河边寻找心仪的女子,表达了爱情中的渴望与焦急。
同时,这首诗还体现了诗经中爱情诗歌的一种朦胧美。
3.《鹊桥仙》《鹊桥仙》是一首浪漫的爱情神话诗。
它讲述了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的传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鹊桥仙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传说中的一个象征,代表着坚贞不渝的爱情。
4.《击鼓》《击鼓》是一首描绘战争背景下爱情悲剧的诗歌。
诗中,战士在战场上思念远方的爱人,表达了战争中爱情的无奈与牺牲。
5.《静女》《静女》是一首描绘青年男女间纯真爱情的小令。
诗中,男子赞美女友的美丽和善良,表达了自己对这段感情的珍视。
三、诗经爱情篇目的现代启示诗经中的爱情篇目为我们展示了古人对爱情的独特理解。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这些诗歌中汲取营养,学会珍惜爱情、尊重伴侣。
同时,诗经爱情诗歌的美学价值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学素养,使我们的心灵更加丰满。
【总结】《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爱情诗歌篇目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阅读这些诗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古人对爱情的真挚与执着,还能体会到爱情在各个时期的演变。
诗经经典十篇
![诗经经典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e9f62a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48.png)
《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此诗描写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
诗从体现战争气氛的鼓声写起,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怨怼而又无奈的心情。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以往事与现实进行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在叙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形成波澜,手法独到。
《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邶风·凯风》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
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
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诗中虽然没有实写母亲如何辛劳,但母亲的形象还是生动地展现出来。
《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https://img.taocdn.com/s3/m/16239d2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2b.png)
《诗经·氓》:恋爱和婚姻的真相,早被这首古老的诗歌说透了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氓》在《诗经》中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一直以来被定义为“弃妇诗”,整首诗就是一个女子在絮絮叨叨地倾诉她怎样被男人引诱许婚、怎样结婚、男人变心、怎样离婚的过程。
因为被主流释义先入为主,每次读都对女主人公惨遭抛弃产生深深地同情,最近读了蒋勋老师的《从〈诗经〉到陶渊明》中对《氓》的解读,我恍然大悟,原来这首诗写的并不单纯是女子被始乱终弃的故事,而是恋爱和婚姻的真相。
这首诗是以一个女子自述的形式写的,可以分为三部分,正好对应了一段感情的三个阶段:恋爱,婚后,离婚。
恋爱是忧伤诱人的蜜果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氓》的前两节讲的是初遇、恋爱、结婚。
氓,是流民的意思,先秦时代,有些地方农耕制度尚不完善,很多人的生活居所还是流动的。
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这个小伙子是外乡来的。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蚩,形容那个“氓”的神情,呆呆的,很老实。
那个外乡来的小伙子站在不远处笑嘻嘻地望着我发呆,他是抱着布来换我的丝的。
《诗经》中的婚恋诗
![《诗经》中的婚恋诗](https://img.taocdn.com/s3/m/20c9875b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2.png)
《诗经》中的婚恋诗《诗经》中有许多反映婚恋风俗的诗,它们是《诗经》中晶莹的明珠瑰宝。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中的婚恋诗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诗经》中的婚恋诗一、《诗经》中的《邶风·静女》、《郑风·野有蔓草》、《豳风·伐柯》、《郑风·将仲子》、《卫风·氓》等都属于婚恋诗。
二、比如《邶风·静女》、《郑风·野有蔓草》,表现出了青年男女还有自由择偶的自由;比如《豳风·伐柯》等诗则反映出平民的婚姻已受到“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婚礼的约束。
三、《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
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
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中的婚恋诗的现代意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的三百零五篇中有很多是反映社会风俗的诗,其中关于婚恋方面的尤多,几乎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婚恋”指以恋爱、婚姻为主题的诗篇。
特点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
这些诗对于我们了解、研究当时人们的婚恋生活,是极为珍贵的史料。
爱情是诗歌的主体,而在《诗经》中婚恋诗是其精华所在,婚恋诗中反映出周代婚姻缔结虽然受社会的种种制约,但男女交往仍有很大自由。
中学诗经篇目
![中学诗经篇目](https://img.taocdn.com/s3/m/be943fb1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f7.png)
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的《诗经》篇目主要有以下几首:一、《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爱情的诗歌。
以雎鸠的和鸣起兴,引出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
通过对君子追求淑女的过程描写,展现了古代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二、《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朦胧、空灵的意境。
通过对深秋景色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对心中“伊人” 的执着追寻。
“伊人” 的形象模糊而神秘,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理想或追求,引发读者无尽的遐想。
三、《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叙述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婚姻中所处的不平等地位。
诗中既有对甜蜜爱情的回忆,又有对不幸遭遇的控诉,情感真挚而强烈。
《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
![《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f06e1e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0e.png)
《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氓》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卫风·氓》原文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诗经·氓》翻译无知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此借口谈婚事。
送你渡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要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
希望你不要生气,我们以秋天为期。
登上那堵破土墙,面朝复关凝神望。
复关遥远不得见,心里忧伤泪千行。
情郎忽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问吉祥,卦象吉祥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把我财礼往上装。
桑树叶子未落时,挂满枝头绿萋萋。
唉呀那些斑鸠呀,别把桑叶急着吃。
唉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太痴。
男人要是迷恋你,要说放弃也容易。
女子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不好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又枯又黄任飘零。
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挨饿受清贫。
淇水滔滔送我归,车帷溅湿水淋淋。
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奸刁缺德行。
做人标准你全无,三心二意耍花招。
关雎的现实启示意义
![关雎的现实启示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d9d0c8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cb.png)
关雎的现实启示意义1. 引言《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其中的《关雎》一诗是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名篇。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诗歌内容和现实启示三个方面来探讨《关雎》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 历史背景《关雎》是《诗经》中的一篇民歌,据考证约成于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之间。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周朝由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3. 诗歌内容3.1 描述爱情悲剧《关雎》以描写一个女子对失去爱人的哀思为主题。
诗中描绘了女子倾国倾城、热情奔放,却因爱人离去而陷入深深的思念和悲伤之中。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无尽的思念使得该诗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和感染力的爱情诗之一。
3.2 表达社会变迁《关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诗中通过描述女子的命运,反映了当时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对爱情的渴望。
这种渴望不仅代表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整个社会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 现实启示意义4.1 珍惜爱情和亲情《关雎》通过描写女子对爱人的思念,表达了珍惜爱情的重要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珍惜身边人的爱和陪伴,不要轻易放弃或忽视他们。
同时,《关雎》也提醒我们要珍惜亲情,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纽带。
4.2 追求真挚而持久的感情《关雎》中女子对失去爱人的思念深入人心,表达了追求真挚而持久感情的愿望。
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坚守承诺、忠诚于爱人,并努力经营好自己与他人之间的感情。
4.3 勇敢面对生活的变迁《关雎》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也给现实生活带来了启示。
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生活的变迁,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需求。
同时,我们也应该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为之努力奋斗。
5. 总结《关雎》作为一篇古代民歌,通过描绘女子对爱情失去之后的思念和悲伤,反映了当时社会变迁和个人情感。
在现实生活中,《关雎》给我们带来了珍惜爱情和亲情、追求真挚感情以及勇敢面对生活变迁等方面的启示。
诗经描写爱情作品
![诗经描写爱情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a20efa45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d9.png)
诗经描写爱情作品诗经描写爱情作品篇1: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
子不我思,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
子不我思,岂无他士?
狂童之狂也且!
诗经描写爱情作品篇2: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描写爱情作品篇3:郑风·风雨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描写爱情作品篇4: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诗经描写爱情作品篇5: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
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关于诗经最著名的十大篇目的文章
![关于诗经最著名的十大篇目的文章](https://img.taocdn.com/s3/m/b6a4eaf9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f.png)
关于诗经最著名的十大篇目的文章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记录了周朝早期至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思想观念,是研究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在众多篇目中,有十首诗歌因其深刻的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诗经中最著名的篇目。
第一篇是《关雎》,这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诗歌。
它以细腻动人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女子对失去爱人的痛苦和无奈,表达了对爱情的深情追忆。
第二篇是《蒹葭》,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它通过描绘蒹葭悠悠、白露未晞等自然景物,表达了对逝去亲人永远怀念之情。
第三篇是《桃夭》,这首诗以桃花为象征,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情。
通过对桃花的描绘,表达了对爱人的深情和对爱情的渴望。
第四篇是《采薇》,这首诗以采薇为主题,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采薇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
第五篇是《卫风·木瓜》,这首诗以木瓜为象征,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木瓜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
第六篇是《卫风·硕人》,这首诗以硕果为象征,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硕果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思念和怀念。
第七篇是《卫风·氓》,这首诗以氓为主题,描绘了一个男子在异乡流浪时的孤独和无助。
通过对氓的描绘,表达了男子内心深处的苦闷和无奈。
第八篇是《卫风·相鼠》,这首诗以相鼠为象征,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相鼠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
第九篇是《卫风·淇奥》,这首诗以淇奥为主题,描绘了一个男子对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淇奥的描绘,表达了男子内心深处对爱人的思念和渴望。
第十篇是《卫风·硕人》,这首诗以硕果为象征,描绘了一个女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通过对硕果的描绘,表达了女子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思念和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中的爱情悲剧诗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诗经中的爱情悲剧诗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诗经中的爱情悲剧诗一、《诗经·王风·黍黎》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简评:这首诗衍生出一个典故“黍黎”,成为后人感慨亡国、触景生情时常用的典故。
又衍生出一个学术词“黍离之悲”,何谓也?大悲。
二.诗经中最伤感的句子爱情离思五首——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释义编辑“见过汹涌的大海,他方的水不值一提;除却巫山彩云,别处的云就相形失色。
顺次经过花丛,懒得回头一看,半是由于修道,半是由于想你。
” 其中:“海水”、“巫山云”指代自己的爱妻韦丛,其他的“水”和“云”指代世间其他的女子,即:自从我遇见了我的爱妻,觉得其他的女子都算不得女子。
文中句句体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后人引用这两句诗,多喻指对爱情的忠诚,说明非伊莫属、爱不另与。
“曾经沧海难为水”可以简缩为成语“曾经沧海”,比方曾经经受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对比较平常的事物不放在眼里。
全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后人用以表达对生命里最美妙事物的怀念及表示对后来事物的黯然失色感。
常表示事业下滑或后续感情生活的悲伤三.诗经中的婚恋诗《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宏大的作品。
《诗经》韵律和谐,美丽质朴,内容丰富多采,对于当时社会的各方面都有非常深刻的反映。
譬如社会的不合理,民间普遍的疾苦,人民对于虐政的讽刺等等。
其中婚恋诗占有肯定的比例。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1/3。
”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由于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特别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倚靠夫妻来战胜灾难,盼望家庭和谐。
娶妻是头等大事,妻子的内在素养打算了家庭的将来。
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其风格简明而朴实,大都描写男女从喜爱始终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
这时的感情是纯净的,布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以及人们朴实的爱情观。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它描绘的是一个漂亮和善的姑娘在河边采择药菜,引起了一个男子的深深喜爱。
采纳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发现水鸟雌雄依偎,盼望有佳偶。
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
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实行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
乃是实行诗意化的情景,作为思乡感情的媒界,由此产生联想,与主题合拍,使之典型化。
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抱负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欢乐。
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
另外一首《邶风·静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共三章,每章四句,用“直陈其事”的写法,描写一对青年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
全篇都出自男子的口吻。
描写了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诗。
第一章写小伙子赴约等待对方时的急迫心情。
其次章写情人相见后馈赠信物,以加深感情。
第三写静女赠送嫩草和男青年内心的喜悦。
《静女》诗虽短,但格调明朗欢快,静女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他对静女所持的酷热情感,在这首美丽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首《秦风·蒹葭》也是一首男慕于女的情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这首诗与上两首在内容上有所不同。
前两首诗中男女仆人公感情是热忱奔放的。
而在这首却给我们呈现出一对多情、矜持的情人形象。
“以手去接之,以身融之,”“惆怅距离”,营造了一个可望而不行及却又心往驰之的精神境界,令诗意境明丽清幽,具有朦胧美,充满着淡淡的怅惘。
可设想伊人所在地方是一条清亮的河流。
另一边,一名男子“溯洄从之”,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去追寻,期盼可以到达其身边。
可是道路太长,三面环水,伊人宛在水中心,隔水相望,不能促膝谈心。
从而产生了幻像,一幅水面美人图。
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美人在思恋者幻觉中,好象披上了一层镜花水月的轻纱,又仿佛一亭亭玉立的新荷含苞欲放。
面对这样一幅图,你别无他想,只为诗中那位多情而又矜持,执着坚贞的爱情观所感动,发出由衷的欣赏之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道:“在水之湄”,此一句已重扣“溯游从之”。
于是,在前加一“宛”字,遂觉点睛入神之笔,可以说,此篇最得风人深致。
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写道:“其实首章巳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从,佳者多有余音。
”当然,古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在婚姻道德等方面),直接产生的流弊就是大量弃妇诗的消失。
如《邺风·柏舟》,《邺风·日月》,《邺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小雅·白华》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
我们来瞧一瞧《氓》这首诗: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乘彼危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行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这是一篇布满悲愤控诉的弃妇自白的叙事诗。
四.诗经中爱情的诗有哪些《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美。
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邶风·静女》更是把当时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相互逗趣的情景写得活龙活现。
一个有意逗惹,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开心的心情,跃然纸上。
《卫风·木瓜》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颜色,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喜爱,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周南·关雎》就是一首酷热感人的情歌。
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姑娘,醒时梦中不能忘记,而又无法追求到。
面对悠悠的河水,目迎水流中浮动的荇菜,姑娘漂亮的身影时时出现在眼前,这更增加了他的苦痛,以致消失了幻觉,仿佛和那个姑娘结成了情侣,共同享受着协谐欢快的婚后生活。
《召南·摽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唱歌,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郑风·褰裳》则是一首以性占有为唯一目的的情诗,女仆人带着满意自己性欲的公开企图,简洁而直接地要求心爱的男子和自己幽会。
《周南·汝坟》第一章代借枝来表示自己的性饥渴,公开表达“我要找寻配偶”的意图,表现的是《诗经》独有的高度人文关怀,率直大胆的内涵实则是对自己生命要求的敬重,是在追求自己生命性灵的完整。
《郑风·野有蔓草》叙写一对男女不期而遇的欢快:原本是两个互不相识的人,只因气质和形象的吸引,自然地走到了一起。
促成他们结合的因素单纯而直接,激励他们生命叠合的仅仅是对“有美”之“美”的情感直觉,一许“清扬婉兮”的惊心动魄的感觉,将对异性的渴望确证为生命对人性真谛的追求,在瓦解和荡散了一切世俗杂念的同时,也使此处的“邂逅”两性血肉关系化生为性灵的合一。
《卫风淇奥》这首诗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绵喜爱与不尽幽怀。
《邶风静女》描写男女幽会:“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个男子在城之一隅等待情人,心情竟至急躁而搔首徘徊。
情人既来,并以彤管、茅荑相赠,他珍惜玩摩,爱不释手,并不是这礼物有什么特殊,而是由于美人所赠,仆人公的感情表现得细腻真挚。
虽然都是通过男子表现对于爱情的甜美与酸涩,但是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当时女子对于爱情同样是有着美妙期盼的。
自由恋爱慢慢受到家庭等各方面的束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迫使很多人不能与心上人结为爱侣,其中失落与心酸,谁能道尽说完!《郑风将仲子》里的这位女仆人公可怕的也正是这些礼教。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对于仲子的爱和父母、诸兄及国人之言成为少女心中纠缠不清的冲突,一边是自己所爱的人,另一边是自己的父母兄弟,怎么办呢?几多愁苦,几多冲突,少女的心事又怎能说清呢?《鄘风柏舟》,“髧彼两髦,实维我仪。
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这个女子如此坚韧地追求婚姻爱情自由,宁肯以死殉情,呼母喊天的激烈情感,表现出她在爱情受到阻挠时的极端苦痛和要求自主婚姻的剧烈愿望。
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女性追求恋爱自由、自由婚姻的迫切愿望。
又许多诗细腻地描写出思念情人的愁闷苦闷心理。
如《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诗中女子怀念远方的爱人,在采卷耳时心里想的都是他,以致采了许久那个箩筐都没填满。
又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里面就含有对情人的埋怨与不满。
还有《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
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情人不理睬她,使她寝食难安。
《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写的则是见到情人时的欣喜心情,可见思念之深之切!《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