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操纵利润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操纵利润案例
篇一: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成因及治理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成因及治理
【摘要】本文列举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深入剖析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内外成因,并有针对性
地提出了其治理建议。
【关键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资产减值准备;利润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实施现状
新《企业会计准则》相对于旧准则的确有很大改进,但其中仍然存在
许多的不足,资产组划分标准不明晰,资产减值确认和计量难度大,资产
减值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外部监管难度大等,导致可操作性不强。又加
之上市公司自身的动机,导致上市公司乘机可行,利用资产减值准备中存
在的这些漏洞,滥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
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表现形式
由于与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会计准则界定模糊,并具较大灵活性,所
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转回等在一些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挑起了制造利润
的大梁,成为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法宝。具体表现如下:
(一)少提资产减值准备,增加企业利润
按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全面检查各项
资产,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其本意是促使上市
公司遵循谨慎性原则,纠正过去或有损失计提不足导致的“利润泡沫”,
夯实期末资产的真实价值和盈利能力,降低财务风险。但该项规定对“微
利”特别是“避亏”类上市公司,则生死攸关。该类公司濒临亏损的边缘,财务状况持续恶化,期间费用大幅增加,若再据实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其结果肯定会造成当期的全面亏损。只有该提的减值准备不提或少提,才
能避免当期的净亏损而逃过“生死大劫”。
(二)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企业利润
多提资产减值准备,“大洗澡”,即集中在其中一年度巨额计提利润,造成当年巨亏,来年可轻装上阵,不提或少提减值准备,为来年扭亏做准备,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三)当期计提减值准备后,以后期间少确认成本费用以增加利润
当期利润稳健了,以后期间利润却并不稳健。比如存货,计提存货跌
价准备使得当期利润计算偏低,期末存货成本减少,会导致以后期间销售
成本偏低,从而使利润反弹。比如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账面价值减少,在折旧率、折旧
篇二: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策略
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策略【关键词】操纵利润;资产减
值准备;上市公司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上市公司利用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及
存货跌价准备等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几种方法,找出产生利润操纵的原因,最后提出防范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利润的策略。新资产减值准则在
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
遏止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但实施中仍然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
计信息的质量。
2006年初,我国正式公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并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正式实施。资产减值问题首次以专门准则的形式出现,其计提范围和确认计量方法均发生重大变化。表现在:一是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准则规定,会计期末企业是否必须计提资产减值准备,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只有在存在减值迹象的情况下,才要求估计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二是为加强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可操作性。准则规定,资产可收回金额应当根据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两者之间较高者确定。
我国企业会计中关于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是为了避免企业资产的虚增导致利润的虚增,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一些上市公司却将资产减值准备演化为操纵利润、实施盈余管理的手段。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利润操纵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成为《新会计准则》颁布后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的方式
1、利用坏账操纵利润
根据证券时报信息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末,全部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总额为1909。11亿元。其中,坏账准备为943、56亿元,占49。42%;存货跌价准备为185、56亿元,占9。72%,两者合计占计提近六成。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占15、85%。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三项的计提占13、79%。但是《新会计准则》在有关流动性资产的计提转回方面与现行规定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新会计准则》并不能完全堵住上市公司利用流动资产的计提转回操纵利润的漏洞。
应收账款计提坏账的会计政策可选择性太强。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且提取比例也由企业自行估计,这给企业调节利润留下巨大的操作空间。企业如认为应收款项收不回来全额提取坏账准备也未违反会计制度,这使得审计人员有时明知企业在造假也无法予以纠正。对于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数额巨大的企业,坏账准备金一个百分点的变化都可能造成净利润的急剧变化。利用坏账准备金做假账有两种手段,一种是多计,一种是少计。少计坏账准备金很容易理解,这样可以增加利润,提高股价;多计坏账准备金则一般发生在经营情况恶劣的年份或者更换CEO的年份,新任CEO往往倾向于把第一年的业绩搞得特别差,把大量资金划入坏账准备金,由于第一年多计了坏账准备金,以后几年就可以少计甚至不计,利润当然会大大提高。
2、利用短期投资减值准备操纵利润
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企业可据其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按投资类别或按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若项短期投资总体比重较大(如占整个短期投资10%以上),则应以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确定计提的跌价准备。制度的这种规定在给企业提供了更大选择空间的同时,也给企业提供了操作利润的空间。在业绩不佳的年度,企业可能将按照单项计提跌价准备改为按投资总体或按投资类别计提,因为在后两种计提方式下,总体或类别内部各项短期投资相互之间会先抵消一部分跌价损失,从而使计提的跌价准备减少,增加利润。分别采用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或单项投资计提跌价准备,给了一些企业灵活选择的空间,使部分企业通过对计提方法的选择,达到左右会计利润的目的。
3、利用存货跌价准备操纵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