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要点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流程预案与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流程预案与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流程预案与流程
【应急预案】
1.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病房安静,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材。

2.给氧及监测:持续低流量给氧;行心电监护,持续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急查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记物。

4.迅速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合理用药。

5.镇静、止痛:对持续性、剧烈胸痛的病人,可根据医嘱肌内注射杜冷丁或静脉注射吗啡针。

6.再灌注治疗的护理
(1)若为溶栓治疗,及时准确执行溶栓治疗给药方案,用药前后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2)若为介入手术治疗,按医嘱充分落实术前准备,如碘过敏试验、静脉留置针穿刺、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3)再灌注治疗后的观察:严密观察再通指标,定期复查心电图及心肌坏死标记物,观察其动态变化。

7.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早期发现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休克,防止病情恶化。

发生心脏骤停时,按心肺复苏处理。

8.做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9.做好抢救后物品的清理、消毒、补充,急救药品及设备还原成备用状态。

【流程】。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急性心梗是指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的疾病。

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往往会出现胸痛、气促、出冷汗、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急性心梗患者来说,院前急救的关键性护理至关重要,它可以有效减少心肌梗死面积,挽救患者的生命。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一、保持患者平静急性心梗发作时,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恐慌和不安。

这会使心脏负荷增加,加重病情。

急救人员在发现患者出现心绞痛症状时,应该耐心劝慰患者,帮助其保持平静,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二、确保患者舒适心绞痛患者需要保持体位,可供应氧气,避免活动。

患者应该脱下领口、腰带等紧身衣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果患者有胸部不适,可让患者用放松自如的姿势坐着或者卧着。

患者若服用硝酸甘油后,没有减轻胸痛,可让患者坐着休息,每隔5分钟给患者一颗硝酸甘油含化片, 直至3次若效果不明显可继续给药,直到急救车到来。

三、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急性心梗突发时,家属或周围人员首先要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急救人员患者的情况和地址。

尽快将患者送往最近的医院急救中心,并告知医院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以便对心梗患者进行及时救治。

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疼痛剧烈或处于无意识状态,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家属或旁人应该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

四、进行心肺复苏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疼痛剧烈或处于无意识状态,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急救人员应该将患者平放在坚硬表面上,清除口腔内的分泌物;然后进行人工呼吸,每次呼吸1秒钟,每个周期呼吸15次 - 20次。

同时进行胸外按压,每分钟100-120次,压迫1.5-2英寸,每按压后松开,但不要断续的或急促的进行胸部按压。

五、监测生命体征在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急救人员应该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意识等。

随时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恶化,必要时调整急救措施,确保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六、避免让患者吞服口服药物在院前急救过程中,患者由于疼痛难忍,有时会吞服过多药物,这样反而会加重患者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常规1 、按危重症护理常规进行护理,遵守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2、除颤器、抢救车预先放置床旁;立即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解除焦虑,必要时给与镇静剂.3、立即给氧气吸入3-5L/min,24h持续吸入。

4、立即给与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神志、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变化。

5、立即建立留置针静脉通路并同时抽血送检。

6、遵嘱给与扩冠、抗凝、镇痛、镇静、溶栓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必要时做好急症冠脉介入前准备工作.7、密切观察神志、生命体征变化及尿量情况,观察皮肤粘膜牙龈及尿便颜色有无出血倾向。

8、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症:(1)心律失常(1室颤的立即电除颤;(2快速室速的遵嘱应用利多卡因或可达龙;(3房室传导阻滞的尤其前壁心梗合并Ⅲ度A VB做好立即行人工起搏器治疗的准备。

(4心率<50次/分,遵嘱给与阿托品静推,654-2或异丙肾上腺素泵入。

(2)急性左心衰氧气调制4-6 L/min,面罩加压给氧或简易麻醉机给氧;遵嘱给与利尿剂、吗啡药物治疗。

(3)纠正休克遵嘱调整前后负荷,适当补充碱液。

9。

被动或主动活动下肢,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注意观察有无栓塞表现。

10、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做好饮食指导和健康教育。

(1)第一周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

(2)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不宜过快、过饱。

第一周流食,第二周半流食,第三周软食,第四周恢复普通饮食。

(3)保持排便通畅,多食富含粗纤维食物,必要时给予缓泻剂.11。

健康指导(1)合理饮食(2)防治冠心病易患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高血脂。

(3)调整生活方式,保持乐观情绪,减轻工作压力。

(4)如没并发症,6周后科逐渐增加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适度。

(5)随身携带急救药物,以备急用。

(6)教育家属配合并支持患者改变生活方式,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修养环境.。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作者:罗莉来源:《维吾尔医药》2013年第01期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急症,死亡率较高,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本文从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护理减少心肌梗死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病之一,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起病快且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心律失常、甚至休克,如发病初期不能得到救治,就会使病情恶化,作为护理人员,应及早发现,及时处理,配合医生积极抢救,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梗的死亡率。

现就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病情观察1.1 血压监测因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之一,而血压的变化可提示休克的发生,所以为了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护理人员应每15分钟监测一次,如患者血压下降,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阙冷、口唇发绀等症状,则可判断患者处于休克状态,应立刻进行抗休克治疗。

待血压保持平稳时,可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

1.2 心电监测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因此患者入院后,必须应用心电监护仪对其进行连续的心电、呼吸、血压、体温和生化等监测,在监测过程中,要保持高度警觉,一旦发现心律的变化,记录下心电图和时间,及时予以纠正,并在床边备齐呼吸机、除颤仪、等抢救仪器与药品,同时保证抢救仪器的功能完好,以便及时抢救。

2 基础护理2.1 早期吸氧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的重要措施,它可使心肌的缺血缺氧得到改善,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避免栓塞面积的扩大。

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天,流量3-5L/min,待病情稳定后改为间歇吸氧,流量为1-2 L/min.吸氧期间,及时期间保持导管通畅,并根据病情调节吸氧流量,要确保患者吸氧及时、有效、通畅。

2.2 饮食护理由于患者心肌供血不足,心排出量减少,长时间卧床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因此应给予患者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量多餐,忌食刺激性的食物,随病情好转逐渐改为流质、半流质饮食,以免增加心脏的负荷【1】。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4篇)第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主要临床表现有急性心力衰竭、剧烈胸痛、意识障碍、休克以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极大。

我院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措施,选择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急诊护理与常规护理,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

观察组患者男30例,女25例,平均年龄(58±4)岁;对照组患者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58±5)岁。

所有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均为(5±3)h。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经皮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给予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实行溶栓治疗。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患者基本病情的观察与评估、测量各项生命体征等,根据医嘱实施具体护理工作。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急诊护理措施干预,具体如下。

1.2.1院前急救护理医护人员应即时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并详细记录数据,为医生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严禁患者自主翻身加重病情。

对于有呼吸困难症状者需协助其取半卧体位,并根据患者病情,即时给予扩张血管、缓解疼痛等对症治疗。

1.2.2心理护理因为该疾病发病急且病死率高,患者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护理人员应主动与之交流,即时给予心理疏导,缓解不良情绪,提升治疗依从性,保证治疗效果。

1.2.3疼痛护理可根据患者具体疼痛情况给予适量镇痛药物,缓解患者因疼痛引起的不适感。

护理人员应掌握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定时测量患者血压、脉搏等,若患者发生严重传导防碍情况,需即时向医生报告,并给予对症治疗等。

1.3观察指标4患者出院前1d,采用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实行评价,该量表主要包括护理人员的基础护理、服务态度、护理质量、病情观察以及交流沟通等内容。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分析【摘要】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及时的急诊护理对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本文从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入手,探讨了急诊护理的重要性。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遵循正确的原则和要点至关重要,同时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强调了及时的干预和细致的护理对患者康复的重要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质量。

未来的研究将继续探索更加全面和有效的护理方法,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重要性、原则、评估、护理措施、概述、研究意义、总结、展望1. 引言1.1 概述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及时、正确的急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早期诊断、疼痛缓解、抢救措施等。

正确的护理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病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急性心肌梗死的定义和病因入手,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重要性,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原则和要点,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评估方法,最后介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

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能够加深我们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理解,提高护理质量,为患者的康复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研究意义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心脏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都增加了患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护理的开展,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减轻心脏的负担,减少心脏受损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心脏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坏死的病变,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急症。

当病人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时,应该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同时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护理。

以下是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的详细介绍:一、急救措施:2.确定患者的意识和呼吸状况:如果患者昏迷或呼吸困难,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按压胸骨进行心肺复苏和进行人工呼吸。

3.让患者保持安静:尽量保持患者的安静,防止剧烈运动或激动的情绪。

4.放松患者的症状:根据需要给予硝酸甘油含片、咀嚼阿司匹林等,以舒缓患者的症状。

5.维持通气道通畅: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如有需要可以进行吸痰、气管插管等操作。

6.给予氧气:如有条件,给予纯氧气吸入,以增加心肌梗死区域的氧供。

7.尽快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在急救措施实施的同时,应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二、护理要点:1.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如给药、手术等,确保治疗效果。

3.心理护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护士需与患者进行沟通、安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供安全感。

4.饮食护理:患者需要适当的饮食,建议采取低脂、低盐、低胆固醇的饮食,避免高脂、高盐、高糖等不健康食物。

5.动态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6.密切监测药物治疗:护士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药物治疗情况,包括药物的剂量、频率等,及时记录并向医生报告。

7.床旁紧急设备准备:在护理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保持床旁有必要的急救设备,如除颤仪、氧气等。

8.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护士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疼痛的变化,及时给予合适的止痛药物。

9.定期检查患者的体温: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如发热,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与护理在开始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和护理内容之前,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一下什么是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就是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或者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后,使相应心肌发生的持久性且严重的缺血情况,最终导致心肌坏死的形成。

而对于这一急性病症来讲,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并且以中老年群体增多,其主要表现在:阵发性的心绞痛,或者是原有心绞痛频繁发作的人群呈现出程度加重的情况,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使用硝酸甘油效果差,同时伴有恶心、大汗、心律失常、心悸、胸闷以及乏力等情况。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除了疼痛外,还会诱发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严重情况。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讲,我们临床干预的原则主要是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面积扩大和缩小缺血范围,保护心脏功能,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预防猝死为主,对患者实施临床干预。

就治疗干预手段来讲,主要以达到医院内的30分钟实施溶栓或者90分钟实施PCI为主,并辅以吸氧、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补液、抗心律失常等方式,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而在此期间,护理的流程包括:到达急诊科(0-30分钟)(1)询问患者的病史,尽快完成患者的心电图(2)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置心电监护,测量其生命体征(4)对患者进行体格以及辅助检查(3)评估患者溶栓治疗和PCI治疗的适宜证和禁忌症(5)明确诊断后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常规和急救处理(6)确定再灌注治疗方案(7)对直接进行PCI的患者,需要尽早的实施治疗前的准备,并告知患者家属,做好家属同意书,再做安全转送工作,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待治疗完成后,则需要转送患者,实施重症监护和常规的治疗。

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做到的工作包括:保证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停止活动,遵照医嘱对患者实施吸氧处理,包含智能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上,并实施心电监护等,同时做好除颤的准备,此外,还需要遵照医嘱配合相关的急救药物治疗,完善相关的检查工作。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及护理
2.2.4.5溶栓疗法静脉内溶栓是急性心肌梗死时的首选疗法,使用溶栓疗法要掌握好适应症和禁忌症,常用尿激酶100-150万u,加入5%的葡萄糖液30分钟内滴完。
3护理体会
3.1卧床休息患者急性期须绝对卧床休息,翻身进食均有护理人员完成,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在床上活动四肢,无并发症者第二周帮助患者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第二至第三周逐步从室内到室外走廊慢步行走,自理大小便,活动后如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
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坏死,是常见的急症之一,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其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因此,争分夺秒全力抢救很重要。为此,我院为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有效的急救措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下面将抢救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本地居民,男8例,女4例,年龄47-76岁之间,其中,心前区疼痛、胸闷、压迫窒息感伴冷汗者7例、上腹痛伴憋气2例、左胸痛并向左肩放射3例;就诊与发病时间间隔3小时至2天,其中,6例有高血压病史,急诊入院心电图异常7例,12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
3.2吸氧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入院后均应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一般持续吸氧2-3天,以后逐渐改为间歇吸氧,若疼痛剧烈心律失常,心衰或心源性休克应加大吸氧,可采用高流量面罩吸入,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持续低流量吸氧,及时吸氧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疼痛,早期吸氧有助于缩小心肌梗塞的范围,应由护士每天更换氧气导管一次。
2抢救措施
2.1院前处理如心脏病患者急性发病,拨打急诊电话,立即告知患者及家属含服硝酸甘油1片,每隔五分含服一片,连服3片,无好转,紧急送入医院,立即抢救,可予止痛、镇静、口服或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3毫克,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100毫克。

心梗急救与护理

心梗急救与护理

心梗急救与护理心梗是指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被堵塞,导致心肌组织缺氧和坏死的疾病。

心梗的急救和护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挽救患者的生命。

以下是心梗急救与护理的几点关键:1. 急救措施:- 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告知急救人员病情。

- 患者应立即休息,保持安静。

不要让患者活动剧烈或用力搬动。

- 如果患者意识清醒,可以咀嚼一颗阿司匹林,有助于减少血小板凝聚,防止血栓形成。

- 如果患者心跳停止,开始心肺复苏术(CPR)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2. 医院护理:- 患者到达医院后,将会接受一系列急诊检查,包括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等,以确定诊断和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 如果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医生可能会建议给予血栓溶解剂或进行介入手术(如冠脉支架植入术)来恢复冠状动脉的通畅。

- 在医院护理期间,患者应保持卧床休息,遵循医生和护士的指导。

通常会开始使用药物,如抗凝血剂、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心绞痛药物等,以控制病情并预防再次发作。

- 护士会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医生。

3. 术后护理和教育:- 医院出院后,患者需要继续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并按照医嘱进行进一步的康复和恢复锻炼。

- 定期复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以监测心脏功能和药物疗效。

- 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和应对压力等。

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和过度劳累。

- 接受定期的心脏康复计划,包括参加心脏康复课程和咨询,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身体功能和减少再次发作的风险。

- 定期随访医生,及时报告任何不适或症状的变化。

重要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请遵循医生和护士的具体指导和建议。

必要时,随时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

心肌梗死急救措施

心肌梗死急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救措施1 院外急救到达现场后,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明确诊断,立即施救。

告知患者停止一切活动,平卧休息,就地抢救,减少不必要的搬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或消心痛,5分钟后不缓解可追加一次;给与吸氧,每分钟3—5升;迅速建立留置针静脉通道;用吗啡或杜冷丁止痛,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发现心跳骤停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救治。

2 院内急救患者来诊,分诊护士引导其入抢救室,护士协助医生快速确诊,尽量取得再灌注治疗机会,嘱患者绝对卧床,安静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避免梗塞范围扩大;给予氧气吸入,应用鼻塞法给氧,以增加心肌血氧.利于改善心肌缺氧,减少疼痛,且有助于缩小心肌坏死范围,严重时每分钟3—5升,缓解后每分钟2—3升,以保护心肌;迅速建立留置针静脉双通道,一路输硝酸酯类药物,用输液泵控制滴速,每分钟10—15滴,一路输扩血管药物,注意观察血压变化;给予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心电图变化,及早发现心律失常类型,以便争取抢救时间;给予镇静止痛治疗,可用吗啡或杜冷丁,以减轻患者疼痛,稳定情绪,烦躁不安病人可适当给予地西泮10 mg。

以免烦躁、焦虑和恐惧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发病6小时内根据病情给予溶栓治疗,同时观察有无过敏反应,出血倾向,血压变化;如心跳呼吸停止,立即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室颤时给予电击除颤;根据病情给予对症处理。

3.护理措施3. 1 一般护理疼痛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禁止翻身,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疼痛不能缓解时用止痛药,缓解患者情绪,减轻心机耗氧;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防止过饱,加重心脏负荷;指导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给予腹部按摩或开塞露,每天排便,防止便秘,嘱患者排便时避免屏气和过度用力,以免导致心律失常,休克,甚至猝死;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渣屑,防压疮;注意保暖,保持病室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清洁,安静。

3.2 用药护理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受体拮抗剂时,易出现皮疹,体位性低血压,干咳,头晕疲乏,胃肠道反应,应注意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有无吸烟饮酒,服药时有不明原因的干咳时,应立即停用,每天测血压,体重,记入出入量;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头晕,水肿,心衰,低血糖,胃肠道反应,支气管哮喘,应先了解病史,用药前测体重,糖尿病患者在服用降糖药时因它会隐藏低血压的反映,每天监测血压以防低血压;使用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易出现肝肾损害,出血,胃肠道反应,应明确病史和用药史,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慎用,观察用药部位有无血肿,红痛或感染,对于皮下注射患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并避免按摩,应持续按压3—5分钟。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进行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如何进行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十分突然和危险,主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或出现压迫感、憋闷感,如患者24小时内没有受到急救措施,那么危险系数会很高,所以,我们生活中需多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急救护理知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急救护理措施1.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第一时间拨打120,同时让患者保持平躺或者半平躺的姿势,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尽量不要移动患者,防止由于移动而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急性心肌梗死一般情况都是比较危急的,大多数患者随身会携带相关的治疗药物,急救人员可搜索患者身上的药物,如发现硝酸甘油等药物,可以按照药物说明给患者服药,以此缓解患者发病的症状。

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大多数是因为心肌缺血造成的,发病后可能导致冠状动脉堵塞,出现胸闷气短、胸痛等症状,由于患者呼吸不畅,心脏供血不足,心脏可能会逐渐停止跳动,危及患者生命。

因此,急救人员需用双手将患者的口腔掰开,帮助其进行呼吸,但如果患者已经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则需对患者进行人工呼吸,避免患者由于缺氧造成体内器官损伤或衰竭,人工呼吸之前需将患者气道中的异物进行排除。

与此同时,还需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脏突然停搏和呼吸停止的医学手段,主要的作用是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后的急救护理措施1.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送往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由专业的医生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效治疗。

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第一时间需要被安排在急诊室进行卧床休息,保持平躺的姿势,并为患者开放静脉通路,时刻监护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重要生命体征,密切关注患者病情改变情况。

3.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前区疼痛,并且伴随着压迫感和憋闷感,可以在医生的允许下选择使用硝酸甘油、吗啡以及哌替啶等药物进行止痛处理。

4.医院立即安排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电图、心肌损伤标志物等检查,为后续的治疗和恢复提供数据依据,帮助医生及时准确了解患者的真实状况,制定合理、安全的治疗方案。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做好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做好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如何做好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病率在百分之四十左右。

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阻塞,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打个通俗的比方就是将身体比作一辆小汽车,心脏就是发动机,冠状动脉就是为发动机输送汽油的管道,冠状动脉这个管道一旦被堵住,心脏就没有供给能量的来源,会出现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

而且在临床上患者多表现剧烈且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和服用硝酸酯类的药物都不能有效缓解,同时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的增高以及进行性的心电图变化,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休克或是心力衰竭,严重者会危及个人的生命。

由此可知,急性心肌梗死起病很急并且抢救不及时,很可能就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若是在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时候,相关人员就做好急救护理,能很大程度上为患者争取救治的时机,存活的几率也能大大增加。

接下来我们就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急救护理方法来帮助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一、吸氧当患者存在低氧血症或是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冠状动脉会出现阻塞,心肌会缺氧,会影响到全身功能的正常运行。

这种情况下需要给患者吸氧,通常会借助鼻导管来进行吸氧,每分钟会给1-5升的氧气,若情况较为严重的话,可以使用氧气面罩进行吸氧,伴有一型呼吸衰竭的话,可以使用无创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

给患者吸氧主要目的是能有效提升患者身体内的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减少心律失常,减轻心脏的负荷,确保心脏和重要器官的需氧量。

二、保持患者的体位当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时,一定要保持患者最舒服的体位,不要随意去触碰患者。

通常可以采取仰卧位的姿势,这样可以使心脏得到休息,尽可能减少心肌的耗氧量,慢慢恢复对大脑的血液供应。

旁人在搬运患者的时候不可随意的拉拽,应当借助担架去搬运患者,使患者在被搬运的过程中保持一个舒适的平抬状态,以防止病情的恶化。

三、服用药物突发急性心肌梗死且疼痛难忍时,可以通过口服硝酸甘油或是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来缓解不适的症状。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

实用文档.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措施及护理要点1.立即绝对卧床休息2.mg ,胸痛未缓解,遵医嘱及早使用杜冷丁或吗啡2)烦躁者适当给予安定10mg静注或肌注3.吸氧3~6L/min4.建立静脉通道滴速< 40 滴/分5.心电监测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神志和周身情况6.抗凝治疗首选肝素,维持凝血时间在正常的2倍左右,并注意出血倾向7.溶栓治疗使用于发病几小时以内的患者,要求在入院30~60min内进行常用药物:尿激酶、链激酶8.常用药物1。

β受体阻滞药以减慢心率,减少心肌耗氧2.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减低心脏前后负荷3.硝酸盐类硝酸甘油硝心痛硝普钠9.常见并发症 1。

心律失常 2。

心力衰竭 3。

心源性休克10.经皮肤内冠状动脉成型术〔PTCA〕11.急诊冠状动脉搭桥术护理要点1.一般护理:1〕单人房间,保持环境安静2〕做好心理护理,防止情绪冲动。

预防并消除紧张情绪3〕绝对卧床休息一周,一周后假设病情稳定可在床上活动肢体,2周后可坐起,3周后可下床活动,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过饱、油腻,忌烟酒。

5〕保持大便通畅,防止排便过度用力或屏气,便秘可用导泻剂。

2、临床观察:1〕严密观察并记录动态心电图监测变化。

2〕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记录24小时出入量。

3〕观察胸痛的缓解情况及胸痛的性质。

4〕观察动态心肌酶情况。

3、药物观察内容:1〕吗啡或杜冷丁有呼吸抑制作用,吗啡同时有降压作用,应严密观察呼吸、血压。

2〕应用抗凝或溶栓药物时,要随时观察出血病症和体征。

3〕使用血管扩张药时应注意疗效和副作用,如硝酸甘油可引起头痛,并根据血压调节药物浓度。

4〕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用药过量可发生嗜睡、定向力障碍和肌肉抽搐。

4.预见性观察:注意及早发现并发症1〕心律失常:各种逸博,室早,心室颤抖,AVB,并作好除颤准备。

2〕心力衰竭的早期表现:病人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或突发性气促,发绀,心尖部奔马律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由于心急持久严重全血、缺氧而引起的部分心急坏死,绝大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逐渐加剧,冠脉由狭窄到闭塞,合并血栓形成,使管腔发生急性梗死。

其病情危重、变化快、猝死率高、并发症多、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及时正确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2010年1月~2012年3月收治ami患者106例,经过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急救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收治ami患者106例,男72例,女34例,年龄38~74岁,平均56岁,治愈或好转出院101例(95.3%),死亡5例(4.7%),平均住院天数32天,治愈好转患者无并发症发生。

急救护理要点急性期的护理:①备齐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当患者入院时,将患者迅速送入icu监护室进行连续心电图监护,观察血压、心率、呼吸、体温以及血液动力学的监护。

注意保护电复律监护仪和临时起搏器,抢救药品和器械等随时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平时加强护理人员急救技术的训练,在思想上和技术上都做好充分准备,随时进入急救状态。

②早期足量氧疗:本组ami患者均早期足量给予氧气吸入,一般采取鼻导管或鼻饲法吸氧,氧流量均根据医嘱和病情调节[1]。

第1周给予高流量持续氧气吸入以4~6l/分为宜,症状缓解后改为低流量持续或间断吸氧,氧流量1~2l/分,尤其注意患者在排便时或进餐后的氧气吸入,如患者因进食后引起胸闷和心前区疼痛加重,由于医护人员注意了此时的给氧,使不适症状及时得到了控制,患者恢复也较快。

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准确控制液体量和速度:接诊后尽快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

以利于中心静脉压监测,心肺复苏及溶栓治疗,并维持血压,补充血容量、调节电解质,随时静脉治疗给药,一般24小时内输入液体不应该超过500~1500ml,同时严防止空气栓塞,严格掌握输液速度,不超过15~20滴/分,本组患者全部使用静脉输液泵输液,为减少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连续输液患者全部使用静脉留置针,一般保留3~7天,输液管道每天更换,为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尽量避免下肢静脉输液,本组治愈病例无并发症发生。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的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的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的措施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4-0-01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约2/3在被送到医院之前已经死亡,因此,缩短起病至住院间的一段时间,并在这期间进行积极的治疗,对挽救这部分病人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对病情严重的病人,发病后宜就地进行抢救,待病人情况稳定容许转送时,才转送医院继续治疗。

转送病人的救护车上,宜配备监护设备,以便在转送途中亦能继续监护病情的变化,及时予以处理。

1 入院前的处理急性心梗死死亡率以发病后24小时内最高(尤其是前几个小时),死亡原因大多由于心律失常。

病人急性心肌梗死在家发病时,不要马上移动病人,以免增加患者心脏负担,加重心肌缺氧。

让病人卧床休息、吸氧、口含硝酸甘油,待病情稳定后,用车急送医院治疗。

在医院监护下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

因此,病人发病后,周围的人要及时与医院联系,出诊抢救。

勿耽误时机,自作主张延误诊治。

2 一般治疗和监护2.1 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在“冠心病监护室”,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防止不良刺激。

2.2 吸氧最初2~3天内,间断或持续地通过鼻管或面罩吸氧。

2.3 监测措施进行心电图、血压和呼吸的监测,必要时还监测血流动力变化5~7天。

密切观察病情,为适时作出治疗措施提供客观的依据。

监测人员必须以极端负责的精神进行工作,既不放过任何有意义的变化,又要保证病人安静和休息。

2.4 护理措施第一周完全卧床休息,加强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不厌其烦地帮助病人吃饭、洗脸、翻身、使用便器。

病人进食不宜过饱,食物以易消化、含较少脂肪而少产气者为宜,限制钠的摄入量,要给予必需的热量和营养。

保持大便通畅,但大便时不宜用力,如便秘可给予缓泻剂。

第二周可在床上起坐,逐步离床,在床旁站立和在室内缓步走动。

近年来有人主张病人早期(在第一周)即开始下床活动,但病重或有并发症的病人,卧床时间不宜太短。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

急性心梗的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冠状动脉持续痉挛,导致冠状动脉或分枝闭塞,导致心肌因持久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

下面就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急性心梗时候的急救护理,供大家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流程及护理1、迅速安置患者,取平卧位,同时通知医生。

2、吸氧(流量4-5升/分)。

3、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

4、心电监护,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情况。

5、建立双管静脉通道,先留血标本再输液。

6、按医嘱用药:溶栓药、抗心律失常药、扩张血管药、止痛药等。

7、遵医嘱进行溶栓,溶栓程序为:1)口服阿司匹林0.3g;2)用注射器抽利多卡因1支备用3)配好溶栓药:NS20ml+尿激酶25u静脉推注;NS100ml+尿激酶75u静脉点滴(30分钟内滴完)。

急性心肌梗死的注意事项1、观察并记录是否出现溶栓后的并发症,如有出血(大小便颜色变化,口腔、牙龈出血),心律失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停止用溶栓药。

2、病人绝对卧床,不能用力排便。

由护士实施生活护理。

3、定时抽血验心肌酶及行心电图检查。

4、谢绝探访,避免不良刺激。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约半数以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起病前1~2天或1~2周有前驱症状,最常见的是原有的心绞痛加重,发作时间延长,或对硝酸甘油效果变差;或继往无心绞痛者,突然出现长时间心绞痛。

典型的心肌梗死症状包括: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濒死感。

2.少数患者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

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可能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少数患者表现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易误诊。

4.神志障碍可见于高龄患者。

5.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6.胃肠道症状表现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更常见。

7.心律失常见于75%~95%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紧急操作和技巧

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紧急操作和技巧

药物输注
建立静脉通道后,应尽快输注急 救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和溶栓
药。
药物的正确使用
熟悉药物性质
护士应熟悉各种急救药物的性质、作用和副作用 。
药物选择
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并确保药物剂 量准确。
药物输注速度
掌握药物输注速度,确保药物能够快速起效,同 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04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技巧
特点
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需要 及时有效的抢救措施。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症状
胸痛
典型表现为胸骨后压榨 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 区、左上肢、下颌等部
位。
呼吸困难
心肌缺血导致心功能下 降,引起呼吸困难。
恶心、呕吐
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产 生的代谢产物刺激胃肠 道,引起恶心、呕吐。
心悸、出汗
心肌缺血导致心律失常 ,同时身体应激反应导
助于制定更准确的救治方案。
03
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紧急操 作
心肺复苏术
胸外按压
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护 士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以维持血液循环。
人工呼吸
在胸外按压的同时,护士 应进行人工呼吸,确保患 者呼吸道通畅并获得氧气 。
持续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应持续进行,直 到患者恢复自主心跳和呼 吸,或专业急救人员到达 。
致出汗。
急性心肌梗死的危害
01
02
03
心力衰竭
心肌梗死导致心肌收缩力 下降,引起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电生理 紊乱,引起各种心律失常 。
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导致心 脏骤停,危及生命。
02
护士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 角色与职责
护士的紧急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要点
摘要:常规急诊护理流程存在缺陷,全面急诊护理措施融入后能够提高AMI 患者的急救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患者的并发症风险,为其成功抢救和获得理想的预后效果提供了更大可能性。

关键词:急救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患者持续性的心肌缺血造成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一旦发病患者可能病情迅速恶化,病死率极高,常见临床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衰、休克等,是造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AMI患者的急诊救治过程中抓住急救时机、提升急救效率是关键。

但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确实在护理干预效率、全面护理、细节护理等方面都有不足,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机体状态,基于新时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标准,我们必须构建更加全面的护理干预模式。

1护理方案
患者在溶栓与抗凝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1)准备急救物品:建立急救物品管理的常态化机制,日常做好急救物品准备工作,包括常用药物以及急救器械设备等,如止痛药、强心剂、抗凝剂、吸引器、氧气仪、心电监护仪等。

(2)监护护理:持续给氧,实施心电监护,检测和护理重要指标,预防患者出现心力衰竭、休克、心室颤动以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危急症状,如有预兆及时告知医生,对症处理。

(3)心理护理:常规急诊救治流程中,对AMI患者的心理状态关注不足,医护人员的主要注意力都集中在对患者的病情救治上,但患者确实会受到诸多负
面情绪影响,增加了并发症发生风险,基于此,要求急诊护理中强化护患沟通,安抚患者情绪,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救治过程。

(4)饮食护理:AMI患者肠胃机能、消化状态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急救后
24h内进食流质饮食,24-72h可以进食半流质食物,3-7天可进食易消化的普食,饮食干预中注意补充营养和热量,控制脂肪和盐分的摄入,饮食量不易多大,减轻心脏负担。

(5)排便护理:急救之后绝对卧床,但多数AMI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会出现便秘问题,过度用力排便会引发心律失常、心衰等高危并发症,因此指导患者合理排便非常重要。

建议给患者进行腹部按摩,指导患者使用正确的排便姿势,必要时候服用果导或泡番泻叶等润肠剂或缓泻剂。

随着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可以逐渐尝试改变排便体位。

(6)溶栓护理:溶栓操作之前和患者及其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告知溶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症状,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完成溶栓准备工作,指导患者接受相关检查,确定符合溶栓指标标准。

一侧肢体使用留置针建立2条静脉输液通路,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械[1]。

溶栓治疗中实施心电监护,完成溶栓治疗后,6h 内每隔30min打印一次全导心电图,评价溶栓效果。

每隔2h抽取静脉血查心肌酶谱,连续12次。

倾听患者主诉,监测重要指标。

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关注出血问题,最高危的是颅内出血,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皮肤、黏膜状态和意志状态、瞳孔反应。

基于心电图检测结果警惕发生早、室速、室颤、房室传导阻滞,预防恶性心律失常。

2结果
依据临床急救护理结果来看,通常使用全面护理方案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效率上更高,和常规急救护理的患者比较,能够节省抢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以及病情评估时间,且患者出现心理衰竭、心律失常、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相对低一些。

3讨论
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因素比较复杂,包括过大的情绪波动、过度疲劳、
饮食习惯不当、不良的吸烟和饮酒习惯等都是常见的高危因素,急诊接收的急性
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危急、进展迅速,需要及时对症治疗,明确急救护理要点可以
提升急诊救治效果,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手段能够改善患者
病情[2],但是患者在预后阶段仍然面临巨大生存风险,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急
救护理措施的有效应用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

急救护理要点:基于患者病情的特殊性和急诊特性,要求急诊护理人员能够
提升护理过程的实效性,联合应用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等人性化护理措施,减轻
患者心理压力,纠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误区,积极践行“生理——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主动倾听患者主诉,提高患者的配合护理意识,让患者放心、家
属满意。

全面做好急救准备,构建急诊救治流程,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急
诊救治流程;药物治疗过程中,首先给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监测生命体征变化,预估风险项。

综上所述,急诊救治AMI患者的过程中明确救护要点才能够保证就诊救治效率,全面急诊护理对策符合提供急救成功率、优化急救护理流程的临床预期目标,急诊临床可以推广应用该护理模式。

本次研究虽然得到明确结果,但也存在诸多
缺陷:包括研究样本容量较小,且随访工作没有长期跟进,因此整体来说实验结
果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性,获得研究结果在未来的临床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实践
证明。

参考文献
[1]赵霞.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研究[J].中国社区医
师,2019,35(33):165-166.
[2]宫秀丽.预见性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
指南,2020,18(05):223-224.
[3]李艳.急诊急救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52):1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