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课题申报模板:7719-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与课题界定
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综合表现为六大核心素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在高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了素质教育的基本教学任务。在生物学科中融入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助于开展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更有助于社会发展。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结合新课改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就生物学科的学科特性和教学特点、核心素养的含义与价值等方面展开了研究,就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生物学教学方向展开了论述。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了生物学的学科特点和育人价值。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聚焦大概念理解和应用、注重实践经历和探究、关注差异的学业评价,逐渐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生物学课程内化的具有生物学学科特性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素来有“教育大国”的称号,孔夫子的名号已经响彻国内外,然而对于我国现今教育问题发展的局面,我们却要为此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无论是素质教育阶段还是大学教育都似乎进入到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愿意用习惯性的眼光来审视教育,认为教育之重在于“教”,所以“填鸭式教学”才得以成为普遍现象生存于传统的意识形态中。而当教育成为一种义务在大众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时,各种关于教育的言论便出现于社会舆论中。新课程改革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作为一线教学实践的教师,在新时代背景下,随着我国的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对各学科素养的探索也在不断深入,对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养也有了新的要求。最直观的是《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宗旨和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也充分体现了对考生这方面能力的考查。
国外研究现状
张娜在《DeSeCo 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中提到,DeSeCo项目团队认为:“首先,核心素养是对每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的素养,并且这些素养是能够发展与维持的。其次,核心素养是帮助个人满足各个生活领域的重要需求并带来益处的素养。最后,核心素养是有益于实现预期结果的素养。”在此基础上,DeSeCo 项目团队明确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核心素养是指覆盖多个生活领域的,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的重要素养”。
美国高中主流教材——科学发现者系列中《生物·生命的动力》(Biology·The
Dynamics of Life),此书由2004年美国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出版,并于2008年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中译为《生物·生命的动力》(简称“美国教材”)。美国生物教材中对“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作了细致深入的分析。立德树人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前提条件,教师应当在生物学科中,通过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使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实际,关心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成为合格的现代公民。
综上所述可知,国外对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过程——方法”范式的实证研究,为我国关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引导。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点:
1、丰富生物教学研究的领域。宏观的生物教学的研究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策略的运用等,而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与培养属教学策略运用的研究范畴,通过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使得教师教学研究与行为更加具体化,也更加适应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2、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的高效课堂。本研究目的是发展核心素养,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意义非常重大。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将从关注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
四、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创新之处
1、内容及目标
本研究旨在分析研究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通过分析与总结归纳,提出可行性建议及措施。为方便研究的全面深入,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梳理,明确相关概念及内涵,从中抉择适合本研究的理论依据作为指导。
(2)相关概念及内涵整理、录入。
(3)根据课堂实践汇编及案例分析,提出可行性建议及培养措施。
另外,为了是想法不只是单纯停留在书面上, 而是切实能在实践运用中得以证实,并且能够真正具有社会价值,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我还做了如下努力:
(1)经常与课改小组、教研室专家联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与他们建立长期合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