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业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80905)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围绕物联网及其应用技术,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胜任物联网工程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与特色(1)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物联网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训练,具备物联网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符合“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具有改革创新意识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
2、具有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实干创新的精神,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良好道德品质,懂得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和管理知识,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3、系统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4、对计算机、电子信息等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行业有较深的了解。
5、对物联网技术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所起的重大战略意义有深刻理解。
6、较好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查阅外文文献,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一定的听、说、写的基础,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7、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与信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科学研究、应用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学科前沿及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特色1、以本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为契机,培养地方急需的具有物联网技术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2、充分利用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多学科优势,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等学科与专业,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体系特色的复合型物联网技术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育支配一、培育目标培育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担当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需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学问和实践技能,包括电子线路、传感器和传感网络、自动检测和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和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应用等方向,能够参和物联网技术探讨、开发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经过进一步的专业定位和深造应当能够成为从事和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的探讨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1.酷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能够投身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和传统关键产业,具有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和法制观念。
2.具有合理的学问结构和宽厚的学问面。
具有确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学问和外语运用实力,驾驭文献、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的实力。
3.具备相关专业(电子技术、限制、通信、计算机、软件等)的共性基础学问,同时驾驭物联网专业学问,并能够形成系统性的学问体系。
具有综合应用的实力和创新精神,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和竞争意识。
了解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和发展动态,懂得国家物联网产业和发展的基本方针、标准和法规。
4.养成良好的体育熬炼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校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学制和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物联网工程专业,留意学生基础学问驾驭、综合素养的提高和应用创新实力培育,体现“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育实力、激励创新、发展特性、讲究综合、提高素养”的教化思想。
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探讨从感知层(包括传感器、射频识别、核心限制等)到网络层(包括传感网络、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再到以面对产业和行业应用的应用层相关的理论和工程应用问题,重点突出实践实力和应用创新实力的培育。
本专业以轨道交通为行业特色,同时留意培育能适应物联网工程所涉及的多学科发展需求的新型创新人才,为我国以物联网和传感网为代表的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输送急需的科研、管理、生产等人才。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和推荐教学课程
杨教授工作室精心创作的优秀程序员职业提升必读系列资料1.1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和推荐教学课程1.1.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的,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知识,具备信息传感设备的设计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维护与管理等基本技能的,具有较扎实的计算机软硬件、电子、传感器、网络通信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嵌入式传感设备应用与开发,以及物联网系统集成等相关领域工作。
1.1.2基本要求本专业的学生通过四年系统地理论学习和较好地实践训练,应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主干课程知识及技术,掌握实现物联网“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的理论和技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本专业毕业学生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必要的数理、计算机软硬件和电子技术等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2、系统掌握信息传感设备的基本原理,具有嵌入式信息传感设备的设计与开发基本能力;3、掌握物联网系统集成及物联网与互联网的互连互通技术,具有对物联网系统进行设计、维护和管理的能力;4、熟练掌握软件和数据库开发技术,能进行物联网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开发;5、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一定的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
1.1.3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1.1.4授予学位工学学士1.1.5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自动化1.1.6主要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嵌入式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通信系统原理、信号处理、计算机网络、TCP/IP原理及应用编程、传感器技术及应用、物联网工程概论、RFID原理与应用开发、物联网系统集成与开发、物联网管理、物联网软件开发技术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能够在各类院校、科研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物联网管理、试验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维护运营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接受物联网工程的实践训练,接受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初步训练,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具备开拓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1.掌握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网络以及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2.掌握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3.掌握物联网配置和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物联网设计、管理和维护的能力;4.了解物联网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软件新理论及新技术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6.熟练掌握英语,具有阅读本专业英文书刊的能力;7.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三、主要课程物联网概论、传感检测与RFID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移动终端开发技术、嵌入式软件设计、物联网安全、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践等。
四、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课程由入学和毕业教育、学生读书活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素质拓展、专业实践、毕业论文(设计)、毕业实习、就业指导等模块组成,旨在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发展和检验各种能力。
实践环节要求:所有实践性教学环节要保证目的明确、任务明确、方法明确。
有配套的实习大纲、实习指导书、毕业设计指导书,建立严格的考勤、考核制度。
五、修业年限标准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六、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学分要求本专业学生须修满181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掌握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嵌入式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物联网工程专业领域复杂系统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沟通、团队协作和应用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在物联网相关专业领域胜任物联网技术应用、嵌入式开发、系统集成、管理与维护等工作,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能够适应技术进步和物联网产业发展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物联网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物联网工程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物联网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物联网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沟通:能够就复杂物联网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用类)一、业务培养目标坚持“系统设计、分类指导、强化实践、突出能力”的原则,培养能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专业覆盖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知识宽广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能够在物联网相关的企业、行业,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无线传感器、信息安全等产品及系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与设备维护等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并为高等学校输送优质研究生。
二、业务培养要求1、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奋斗的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遵纪守法,立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掌握本专业所必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相关工作的分析、规划、设计、开发、运营、管理的工程技术知识;通过深入物联网行业中的企业工程实践,了解该领域规划设计、运营管理控制的新技术和需求;具有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术和现代工程工具,分析解决物联网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与物联网相关的法规;了解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3、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新事物具有敏感性和适应性;对已有知识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我拓展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合作共事、协同工作的能力和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
4、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锻标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三、学制与毕业学分学制: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为3-6 年。
学分:总学分不低于174+(6)学分。
四、授予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一)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活动时间安排表(二)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类别和结构比例表(三)物联网工程专业周学时计划分配表(四)物联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时间及学分分配表 1、公共基础课程课程名称2、通识教育课程3、专业课程注:(1)根据各专业类别自行确定各部分课程的学时(学分)、授课时间、考核方式等内容。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门类:工学;二级类:计算机类;专业代码:080905)一、专业名称及代码中文:物联网工程英文:Internet of Things Engineering代码:080905二、培养目标物联网工程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和物联网相关理论、技术和方法,具备计算机、通信、网络、传感等领域宽广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相关技术的研发及物联网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预期可达到以下目标: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与职业素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
2.具有良好的知识学习及应用能力具有宽广的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结构,掌握物联网领域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能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3.具有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初步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中所需的各种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专业工具的能力,具有现场解决物联网及其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
4.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方面的基本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5.具有团队意识与协作交流能力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具备一定的项目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能够就物联网工程专业领域内的技术问题,利用语言、图纸及现代化工具有效地与业界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三、毕业要求毕业生应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从事物联网工程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本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专业培养方案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是指通过各种物体间的信息传递和感知,实现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深度融合与互联互通的网络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物联网的不断应用拓展,对物联网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物联网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探讨物联网专业的培养方案。
一、专业背景物联网专业的培养方案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物联网相关背景的基础上。
物联网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和应用领域,其核心包括物联网架构、感知与接入技术、数据处理与分析、物联网安全等。
学生需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基础知识,以及对物联网技术、行业和应用前景的深入了解。
二、培养目标1.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具备扎实的物联网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能力,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开发和管理的技术与方法,熟悉物联网相关硬件和软件平台的应用。
2.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物联网专业人才,能够参与物联网领域的研究与开发,掌握物联网计划、设计、实施和运营的全过程。
3.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其他专业人员协同工作,共同解决物联网应用与服务方面的问题。
4.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追求卓越的态度,能够适应物联网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三、课程设置针对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关键。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课程设置示例:1.物联网导论:介绍物联网的基本概念、技术和应用领域,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物联网的发展背景、意义和前景。
2.物联网系统与架构:深入剖析物联网系统的组成要素、各层架构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物联网系统整体把控能力。
3.传感器网络与感知技术:研究传感器网络的组网技术和感知技术,让学生掌握传感器节点设计和相关算法。
4.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分析:介绍物联网大数据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对物联网数据的处理与应用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本科)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电子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移动通信技术、无线感知与控制技术、RFID技术等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物联网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和开发能力,具备物联网系统的感知层、传输层与应用层方面的应用、设计和集成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无线感知、无线传输、无线检测及控制方面的基本理论、原理和设计方法,接受物联网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无线节点和网关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文化、道德、身体和心理素质,具有社会责任感;2.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3.具有熟练地运用多学科知识和评估技能,制定系统计划并对不同应用对象实施整体规划和维护的基本能力,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准确传递物联网知识等信息的能力;4.掌握基础物联网关键技术、了解物联网主要技术标准,射频技术,嵌入式无线和有线系统设计技术、无线通信组网技术等,为用户对象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服务;5.具有物联网应用方案设计能力,具有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基本能力,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求;6.具有有效获取、评价和利用物物相连信息的基本技能,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7.掌握与物联网学科相关的专业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物联网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物联网科技发展动态,熟悉国际、国家关于物联网的标准;8.掌握传感器、电子、通信、RFID技术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基本物联网节点、网关、网络协议,无线、有线网络技术原理,自组网技术和无线、有线网络拓扑以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等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9.具有进一步专业和职业发展能力;10.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代码:080604 学科门类: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质,并熟悉物联网产业链中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四个环节,具备相当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射频、无线通信相关技术,同时精通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
能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又可以从事物联网技术应用、维护等,既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又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的物联网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科学基础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2)掌握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3)能熟练掌握物联网系统的实际应用工作,熟悉物联网技术的软硬件配置。
(4)具有较高的物联网应用开发能力,能从事物联网的系统设计、开发、管理和物联网软件开发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5)了解物联网工程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三、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四、学制与学位标准学制:学制4年修业年限:修业年限4—6年毕业条件:本专业的学生,德、体合格,在校期间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各类课程和其它教学环节,修满本培养方案所规定的201学分方能毕业。
其中必修课120学分,专业选修课27.5学分,公共选修6学分,其它教学环节33学分(其中包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综合课程20学分,其他实践环节13学分),课外培养计划8学分。
授予学位:本专业毕业生,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遵义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条例》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学科门类:工学一、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面向市场、校企合作、协同培养、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兼顾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掌握物联网系统中信息的感知、标识、定位、传输、处理和控制等基础理论,实践传感器采集数据、嵌入式控制、无线近距离识别、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和上位机管理软件开发等实验,胜任物联网系统各环节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活跃的创新思维、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实践该专业所要求的基本操作和技术应用,接受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基本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创新制作、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和论文撰写等能力。
(3)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技术文档,具有立足于贵州地区,放眼于全国乃至世界的学习意识和开阔视野。
(4)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组织管理、团队合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5)系统掌握物联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
理解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关联,具有感知、传输、处理和控制一体化的核心专业知识。
(6)掌握物联网技术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善于发现生活中可以智能化、便捷化的各种改进之处,并动手实践、设计和实施实验,并能分析和理解实验数据。
(8)了解物联网技术中的信息感知、传输和集成的过程,并能感受信息世界之美,掌握与物联网相关工具的运行机制和局限性。
(9)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本专业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和最新研究动态的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Xidian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规格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
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
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物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存储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知识。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最终版(《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08代码:别:计类算机类0809代码:业专名程工网物称:联080905代码:一、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信息系统的标识与感知、网络数据分析和智能处理等领域的专业通信与传输、.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英语交流及应用能力;3.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通信、测控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4.通过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5.熟悉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7.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有关的法规。
四、专业主干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原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原理与物联网导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RFID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控制系统六、特色教学课程传感器原理物联网导论、无线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与应用、RFID 掘、物联网信息安全、电力信息化七、学时与学分比学学54.7%11107064%83.6 %1282038科课程专34.3%704 业44基础课专14 224 11%业课专240选159.8%12.5%公160106.6%选独立开44的实践22 %学环课外能31.5%素质学100%2438200总物联网工程专业必修课教学进期上学总课实课各学学分分配类分学内验机外名称课程时学学学学别12345678时时时时形势与政策 2 3232公础 16 3 48 32 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教32 16 3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8基育中国近代史纲要 242832 2学总课实上课各学期学分分配类分学内验机外称程名课学学学时学别87456231时时时时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96 6 64 32 6高等数B(1)5.590905.5B(2)高等数966696线性代3348483复变函数与积分变48483概率论与数理统B563.5563.5大学物(1)446464(2)大学物2.540402.5大学英604604大学英644644大学英446464大学英644644体(1)230230体(2)230230体(3)230230(4)体230230信息技术基402.540282.5B(1)电路理483483B(2)电路理322322模拟电子技术基563.5563.5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483483高级语言程序设(C)26563.5563.5 专 8 48 3 48 3 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业基B 离散数学 4 64 64 4 础数据结构 10 4 6464 4教计算机组成与结构 4 64 64 4 16 育4 64 64 8 操作系统 432 现代通信技术 32 2 4数据库原理2.5 40 2.5 403 48 48 8 计算机网络 3848 48 3 3嵌入式系统配分分各学期学学总课实上课类外验机分学内称课程名学学时学学别85671234时时时时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5 40 40 8 2.52 2 32 32 4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1116物联网工程导RFI2原理与应23232402.52.540无线传感器网3222物联网信息安32物联网控制系32223212820381918287610428.52524必修课小24.5137.54物联网工程专业选修课教学进6482.5软件工488523232人工智能及应1自动控制理论基322632423232分布式系统与云计632232)专业英语阅物联网工6We技术及应21223232VC+3.55656程序设485642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556JAV24848算法设计与分7系统编Linu8632322选2 修32 2 32 移动计算技术 69 32 32 8 5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2 学应分用数据库系统应用Oracle 7 16 8 48 48 2 与 10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32 2 32 6 服务 2 地理信息系统6 32 326 32 2 32 虚拟现实电力信息化3 至电632322选课开课上课实学总课组程课外内机验学称课程名学学学学要模学别时分时时时时求块期少力智能电网应用专题2 特72323278科技文献检索基1.524245电力生产技术概2323262动力工B32324106483电力系统基48公共选修(其中就业与创业类课程至学分7367368246专业选修课小独立开设的实践教学环节进周学23145678 33入学教育及军3计算机认识实111公益劳111物理实验( 12 ) 2 30物理实验( 2 2 30 2 )电路实验( 1) 0.5 0.5 10电路实验(20.5 10 ) 0.5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2 30 2修 1 20 1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实验C 语言课程设计 2 32 2算法与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111类学周数/各学期学名称分分配环教学节学时分别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 1 1 1 数据库应用课程设计 1 1 1传感器综合实验 2 2 2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课程设111物联网安全综合试111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实111物联网应用综合设122生产实222毕业实222毕业设141414毕业教11各类实践环节小4432/162519 423.52.552。
物联网培养方案
5.创新竞赛:鼓励学员参加各类物联网创新竞赛,提升学员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六、培养周期
1.面授课程: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持续16周。
2.在线学习:共计64学时,学员可根据自身时间安排进行学习。
3.实践教学:共计32学时,与面授课程同步进行。
(4)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
(5)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3.实践课程:
(1)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
(2)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施
(3)物联网项目运维与管理
(4)物联网创新实践与案例分析
五、培养方式
1.面授教学:邀请行业专家、高校教授进行授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实战经验。
4.研讨交流:共计8学时,每2周举办1次。
5.创新竞赛:共计4学时,为期2个月。
七、考核与评价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包括出勤、作业、实践报告等。
2.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40%,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3.创新竞赛:占总成绩的30%,根据竞赛成绩和团队贡献进行评分。
4.评价标准:依据课程内容、实践成果、竞赛成绩等方面,对学员进行综合评价。
物联网培养方案
第1篇
物联网培养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向,已在我国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为抢抓物联网产业发展机遇,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和实战经验的专业人才,本方案围绕物联网技术体系,结合人才培养现状,制定一套合法合规的物联网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
1.掌握物联网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具备物联网系统分析和设计能力。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4. **定制化人才培养**
- **条款增加**:个性化学习计划、专业方向选修、跨学科课程组合。
- **详细说明**: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规划,提供个性化学习计划,增加专业方向选修课程,鼓励跨学科课程组合,以培养多元化的专业人才。
3.创新与研究: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素养;
4.学术交流: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术水平;
5.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为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五、质量保障
1.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5. **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 **解决办法**:从大一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教育,定期举办职业规划讲座,提供职业咨询和就业指导服务。
6. **教学质量监控**
- **解决办法**: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收集学生和行业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 **校企合作深度不足**
- **解决办法**: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明确双方责任与权益,通过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式加深合作。
3.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解决办法**:设立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主选题进行科研实践,提供指导教师支持,建立创新成果展示平台。
4. **师资力量不足**
- **解决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培训,聘请行业专家兼职教学。
3.专业核心课:物联网感知技术、物联网传输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物联网项目管理等;
4.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