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合集下载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

德国政府直接通过财政、货币、税收、规划等诸多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间接通过投资、保险、科技、信息、计划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扩大全球市场贸易范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与革新,努力给社会创造一个低税负、低通胀、低利率、保护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宽松有序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战后很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概况德国地处欧洲中部,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共设立15个州,1个直辖市,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55万。

200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万亿美元。

综观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键在于定国之初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确立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所有制。

《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私有土地、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转为公有。

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存在着八种形式的所有制:即私人垄断所有制、非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私有制、国际私人垄断所有制、国家垄断所有制、合作化所有制、工会所有制和国际国家垄断所有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家垄断所有制。

在国家垄断所有制结构中,以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行政办公大楼等)、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博物馆、艺术厅等)和军事工业及设施为主体,汽车、造船、采矿、钢铁、有色金属、交通、供电、供水、煤气及污水处理等行业采取国家参股、控股等“公”“私”混合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宏观条件和保证国家与经济安全。

德国资源效率和循环经济情况及启示

德国资源效率和循环经济情况及启示

一、德国资源效率和循环经济政策及机构设置(一)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驱动因素世界范围内对原材料使用的稳步增长、全球人均原材料消费量的提高,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导致对原材料的需求进一步加大,使德国认识到资源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生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德国联邦政府在2002年就将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确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石,通过环境创新等相关方案的制定,促进清洁技术的创新。

此外,政府还发起了“德国制造绿色技术”运动,鼓励出口节能环保技术。

(二)政策框架1.国家层面循环经济战略和路线图德国目前尚未有专门的循环经济战略或计划,但已明确在未来几年将废物和封闭循环管理发展作为可持续和资源效率高的物质流动管理目标。

2012年,联邦政府重新修订了1996年出台的《封闭循环管理法》,该法案是加强废物预防、回收和封闭循环的主要立法。

2012年2月,联邦政府通过了《德国资源效率方案》,承诺每4年发布一次德国资源效率的发展情况报告,评估其进展情况并更新相关方案。

2016年3月,德国出台 《德国资源效率方案》第二阶段方案,确定WORLD ENVIRONMENT 2021年第1期 总第188期了10个行动领域并制定了相关指导原则,旨在使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更具可持续性。

2.与资源效率相关的国家战略2010年,德国政府通过了《国家原材料战略》,主要着眼于确保国内外可持续地为国民经济提供矿物原材料,并减少德国对原材料进口的依赖。

德国矿产资源署(DERA)是该战略的直接实施机构,是德国工业矿产和能源资源的中央信息和咨询平台,可向德国政府和德国工业界提供原材料供应安全和可持续管理等有关问题的咨询服务。

2012年启动的 《2020森林战略》侧重于德国森林产业的可持续管理和木材的有效利用。

2013年,德国政府通过的《废物预防计划》,旨在切断经济增长与废物产生对人类和环境影响之间的联系。

主要措施包括鼓励有利于少浪费、低排放产品、清洁产品设计、产品再利用或延长产品寿命的消费模式。

德国(Germany)战后经济发展历史

德国(Germany)战后经济发展历史

德国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特点及其 成效
德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应急措施


1.金融市场稳定基金 2.第一套经济振兴计划 3.第二套经济振兴计划
金融市场稳定基金

德国濒临破产的银行中包括了那些对整个系统而言重要的金融机构,如:德国地 产融资抵押银行,一旦它们倒闭将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后果。因此, 联邦政府首先出台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将目标确定为稳定银行和金融系统、 维持并重新刺激银行间贷款往来。2008年10月17日德国议会通过了《金融市场 稳定法》,决定设立金融市场稳定基金,采取的措施包括:(1)由联邦财政部提 供债务和应付款项担保,担保金的总金额为4000亿欧元。截止2009年3月,共发 放了1430亿欧元的担保金,其中大部分向地产融资抵押银行提供。(2)通过国家 注资参股企业,以维持其资金流动性,防止对整个金融系统重要的金融机构破产。 为此,联邦政府启动设立了一个数额暂为1000亿欧元的特别基金 (Deutschlandsfonds),资金开支的有效期暂定为截至2009年12月31日(后又延长 至2010年12月31日)。但除少数外,德国政府并没有对银行和其他企业实行大规 模国有化,到2009年4月,基金仅用了117亿欧元(克伦普、皮尔茨,2009)。另 外,欧洲中央银行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德国等欧元区国家用财政手段维持 流动性,从2008年10月起,欧洲中央银行在7个月内将主导利率由4.25%降至 1%,同时采用购买政府债券,对银行无限量现金拍卖等非常规措施向市场注入 流动性,降低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
德意志银行



对外贸易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 关系。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 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 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 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 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销往欧盟国家。 1986~1990年,德国的出口额曾为世界第一,从1991 年起次于美国。2003年之后,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 国地位。外贸长期顺差,2007年德国出口额达9691亿欧元。 2003年至2008年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 2008年,德国出口额达9949亿欧元,同比增长2。7%。 2002年2月28日24时,德国马克正式停止流通,欧元成 为德国法定货币。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影响二战后战败的德国不仅面临着因战争遭受的严重经济衰败局面,而且因美苏冷战而导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致使统一的经济被割裂。

但战后,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并在20世纪60年代初,经济发展再次超过英法。

联邦德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一、经济发展的原因1、依托于其强大的科学技术。

联邦德国科技基础雄厚,战后的德国政府鼓励科研部门与经济部门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使国家技术的发展与创新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进行,并得到了国家的经济援助和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

2、利用外国资本。

战后初期的马歇尔计划增加了联邦德国的工业发展资金,扩大了就业,增加了税收,引进了新技术和新设备,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3、国民经济的非军事化。

战后德国人不能在国际上扮演重要角色,他们把全部精力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并在很短时间里在经济上打败了当年的战胜国。

4、法德矛盾的缓和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德两国的发展走出了冤冤相报的怪圈,并走上了“欧洲自主”的发展道路。

1951年4月,以法国、联邦德国(西德)为代表欧洲六国正式签订《煤钢联营集团条约》,至此引发法德百年冲突的两国边境的煤钢资源将被置于两国共同参与管理的联合机构之下,它结束了两国争端的根源,使法德之间的关系得到了根本的纠正。

1958年,六国又组成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日益走向联合的欧洲成为独立于美苏的重要力量,推动了法德关系的改善和德国经济的发展。

5、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联邦德国政府通过建立国有经济,制订法令政策调节国民经济等方面对经济进行有效的宏观管理,并强调经济按市场规律运转,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6、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战后,德国清除法西斯主义,建立民主化的国家,给予人民一定的民主权利,并推行较为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防止人民的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形势。

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探析

二战后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探析

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原因探析一. 二战后德国社会经济现状战后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不到战前的一半,整个国家面对的是堆积如山、多达数亿立方米的瓦砾和废墟,交通运输受阻,战争致使士兵亡伤大半,男性劳动力锐减。

更为严重的是1946年10月从西伯利亚入侵的寒潮开始席卷德国致使气温逐渐下降。

因缺少煤等燃料,再加上生活物资的严重短缺,使得许多工厂、学校以及其他国家设施被迫临时关门,人民生活困苦。

同时,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16%的出生婴儿夭折。

据统计,在1946年长达4个月的漫长冬季里,全德国死亡人数至少10万,冻伤、浮肿、患上软骨病、肺结核者达数百万。

当时弥漫整个德国的是寒冷、饥饿、绝望和无助。

二.联邦德国经济崛起的原因(一).稳定的国际国内形势从国际形势上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除美国外,二战各参战国经济都受到严重破坏,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各个国家都急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进行国内经济建设,均无暇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世界大战。

再加上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世界暂时处于相对和平稳定时期,安定的国际环境给正处于急需进行国内经济建设的各个国家得以喘息的机会。

从国内形势上看,满目疮痍的国土、濒临崩溃的经济、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德国人民要求进行经济建设。

同时联邦德国人民也充分认识到法西斯主义的危害,政府不断推行政治改革,建立民主国家,推行比较广泛的福利政策,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同时基本上清除法西斯主义,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二).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战后联邦德国受美英法苏的牵制,不能在国际社会上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只能尽全力进行经济建设。

而且战前德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而联邦德国又集中了战前德国70%的设备能力和62.4%的工业产值,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经济建设,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力。

(三).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美国为了遏制苏联,实施了国务卿马歇尔提出的对欧洲的经济援助计划,即所谓的“马歇尔计划”。

德国近代史年表

德国近代史年表
1936年8月,日德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9年5月,德国与意大利建立了钢铁同盟,
1939年9月,希特勒发动对波兰的侵略战争,(二战全面爆发)英法对德宣而不战,(静坐战争,奇怪战争)
1940年,德意日三国柏林签订《同盟条约》,形成以德为首的轴心国军事同盟集团,
1941年6月,侵苏战争,(二战扩大)
1864年,普奥联合,对丹麦战争
1866年,普奥战争
1870~1871年,普法战争,
1871/1/18,威廉一世宣布成为德国皇帝,实现统一,颁布宪法
1871~1913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缔结军事同盟条约,
1882年,威廉二世继承皇位,提出德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世界政策,取代俾斯麦的大陆政策.
1913年,德国工业生产居欧洲第一,钢铁产量超过英法总和,
1932年,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
1933年月1月,希特勒上台,
1933年2月,国会纵火案,掀起反共浪潮,取缔其它一切政党.通过《授权法》掌握立法权.
1934年8月,颁布《元首法》任元首总理,建立德意志第三帝国,确立纳粹独裁统治体制,
1935年,扩建军队,德撕毁《凡尔赛和约》
1948年,柏林分裂为东﹑西柏林,
1949年,美国支持,德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占领区成立联邦德国《基本法P16》生效.俄国支持,苏占区建立了民主德国,
1952年,联邦德国经济主要指标超过战前水平,实现经济复兴,
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生产总值超
过英法,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主义经济大国,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1月,德国发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八月革命),推翻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诞生,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迅速崛起及其原因2011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迅速崛起及其原因2011

二战后联邦德国的迅速崛起及其原因2011-06-17 17:46【摘要】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这片土地饱受古典音乐的浸润滋养,散发着古典哲学的理性光芒。

这里曾经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以现代大学和科技发明闻名于世,也曾经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以惊人的破坏力,伤害了世界,也伤害了自己。

而这一切,都源于这个民族对长期分裂和战乱的集体记忆。

统一和强大,成为德意志发展的最大动力。

【关键词】德国联邦经济政治崛起主权读到德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感觉到德国的历史对于今天的中国有特别的借鉴意义。

德国在其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期间完成了德国的统一,之后经历了几起几落,也经历了国家崛起、被瓜分、再崛起、再沉沦和三度崛起的大喜大悲,今天的德意志民族在经历了百年的崛起和毁灭的大循环后,变得更有智慧了,更加能参透国家民族在理性道路上谋求国家最大利益的哲学了。

德国在1871年的统一本身就是一个外交和国家战略的双重奇迹,值得我们今天认认真真去研究和探讨。

当时德国领土上虽然生活着古老的日尔曼民族,但却远远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因为大大小小的城邦国家散布在德意志的疆界内,没有一个统一国家的概念,德国人的船只航行在公海上没有自己的国旗,也没有一个政府可以有效地保护他们。

德意志领土也常常是欧洲列强的游戏场,法国、丹麦和西班牙可以随意地在德国领土上发动战争,四分五裂的德国成为欧洲主要大国角逐的棋盘。

当时有两个德意志民族国家,一个是奥匈帝国,一个是普鲁士,有实力统一德国。

我们学习世界历史的时候对俾斯麦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被称为铁血宰相,俾斯麦用战争和武力统一德国的历史在中国大家也是耳熟能详。

鲜为人知的是,俾斯麦是一个杰出的外交家和谋略家,其手段之高明、眼界之开阔和思想之深远,可以说是德国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普鲁士统一德国是通过三场战争来完成的,剥离掉战争及其琐碎复杂的细节后,我们可以立即发现这三场战争有一些不同寻常的特点,特别值得今天的我们去解读。

德国经济发展状况

德国经济发展状况

德国经济发展状况刘学明1.自然资源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属于自然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在工业原料和能源方面主要依靠进口。

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

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 硬煤、褐煤、钾盐的贮量较丰富。

德国森林覆盖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以针叶林为主。

在西部, 私人林占43%, 国营林占32%, 其余属于社团或地方。

全国生产的木林只能满足国内木材需求的45%。

褐煤是采矿工业中最大的一个工业部门。

褐煤矿主要分布在莱茵兰勃兰登堡州南部和萨克森州, 有开采的储量为560亿吨。

由于铀的储量有限, 自1981年起, 不再开采铀矿。

核电站所需浓缩铀由国外进口。

2.经济简史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先后建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40多年来,两个国家沿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总的来讲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经济实力也大为增强。

联邦德国在战后经济全面恢复的基础上,沿着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到60年代中期出现“经济奇绩”。

后来虽然经历了席卷西方世界的三次经济危机,但其经济增长速度仅次于日本,仍然高于西方其他的工业国家,成为西方第三大经济强国,民主德国沿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集中计划体制,到70年代中期已发展成为先进的工业国家,是苏联东欧国家中居苏联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强国。

但是,就两个德国相比,战后初期德国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大同小异,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无几。

40多年后民主德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远不如联邦德国,劳动生产率和居民生活水平尚不及联邦德国的50%。

在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下,1989年东欧国家发生急剧变化,对民主德国产生最深刻的影响。

民主德国虽是东欧比较富裕的国家,但其领导人从60年代起放弃民族统一旗帜,在新形势下又拒绝改革,从而引起群众不满、最后导致不得不开放柏林墙和边界。

与此同时,联邦德国凭借其巨大的经济实力,利用当时对其有利时机,首先在1990年7月1日实现两个德国的经济和货币统一,然后在1990年10月3日联邦德国正式吞并民主德国,实现了统一。

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简述

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简述

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简述德国经济发展历程简述德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之一,其经济在欧洲乃至全球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德国经济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那时起,德国以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成为欧洲最大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介绍德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从工业化到当前的国际地位。

一、工业化时期(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德国的现代工业始于19世纪中叶,当时工业革命正处于高峰时期。

德国政府大力推动工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例如降低关税和促进国内贸易等,吸引了大量资本和技术投入。

德国的制造业快速崛起,成为当时世界主要的产业中心之一。

德国的工业化主要集中在机器制造、钢铁、煤炭开采等重工业领域。

德国以其先进的技术、高效的生产工艺和优秀的产品质量闻名于世。

在20世纪初,德国的钢铁产量已经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大钢铁生产国。

德国也在化学和电力等其他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德国在经济和军事上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德国的生产能力在战争中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受到了破坏和损失。

德国在战争中所失去的资源和人力使得其经济长期受到限制。

三、经济崛起和大萧条(1920-194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之后经历了激进的政治变革和经济复苏。

20世纪20年代初,德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它成为了欧洲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

德国制造业快速崛起,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品牌,例如牛津布、巧克力和啤酒等等,它们的品质和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的声誉都极高。

经济繁荣的背后,德国经济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遭受了巨大打击。

随着大量的工人失业和公司关门倒闭,德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困境。

德国在20世纪30年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重振经济,例如制定新的财政政策和再次重视国家股份制,但这些举动在短期内未见成效。

四、二战和重建(1939-1949)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了惨重损失。

德国的经济和政治

德国的经济和政治

德国的政治和经济(一)德国政治体制1、立法双重立法体制:除了德国联邦议院,由州政府代表组成的联邦参议院也参与到立法中以维护国家利益2、国家构成:德国是联邦制国家,由16个州组成,各自有宪法、议会和政府。

最高权力在于国家。

各州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到国家的立法中去。

3、选举权:18岁以上拥有普遍、平等和不记名的选举权(地方选举是从16岁开始)。

联邦议院每四年选举一次4、联邦总理:从2005年开始是安吉拉默克尔(CDU)5、政党体制:多党制。

政党有特别的符合宪法的职权、国家经济支持,只能通过联邦宪法法院废除。

6、联邦议院代表党派:社会民主党(SPD) 、基督教民主联盟(CDU)、基督教社会联盟(CSU)、90同盟、绿党、自由民主党(FDP)、左党。

(二)德国国家体制【基本法】联邦德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系临时宪法。

1990年10月3日德国统一后,在全德生效并沿用至今。

基本法规定了联邦德国国家制度的五项原则:联邦制、共和制、民主制、法治制、社会福利制。

基本法规定,联邦德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联邦制国家和社会国家。

【政体】德国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

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即为联邦德国的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联邦议院的任务是立法、选举联邦总理以及监督政府。

【联邦参议院】在联邦参议院中,席位数量是根据各州人数的多寡来计算的,每州在联邦参议院中的席位3—6个不等,人口较多的州有6个席位。

| 在联邦参议院中采取的是所有联邦州参与的席位分配方式,而联邦议院中的反对党往往是一些州的执政党。

因此,在联邦参议院中,反对党的席位有时会超过执政党,成为执政党的监督机构。

联邦参议院议员是由16个州的州政府委派和指定的。

他们都是州政府的人员,分别代表各州的利益,并按照州政府的指示办事。

【选举】德国采用双重选举制度,选民必须投两次票。

第一轮由选民直接选出选区内的一名议员,第二轮各政党在联邦各州提出本党议员候选人名单,选民不是投票给候选人,而是投给候选人所属的某一政党。

德意志统一历程回顾与分析

德意志统一历程回顾与分析

德意志统一历程回顾与分析19世纪末,德国成为欧洲最强势的国家之一。

然而,德国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而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联邦国家。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德国实现了统一。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生着政治、社会、经济上的变化和冲突。

本文将回顾德意志统一的历程,并对其进行分析。

1. 统一的过程德意志统一被认为是三个阶段的结果:第一阶段是1815年后的准备期;第二阶段是1848年至1871年的统一战争时期;第三阶段是1871年至1914年的统一后的德国。

在德国联邦成立后的准备期,各个部分都忙于满足自己的需求,内部也存在着对抗和争夺。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许多州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解决办法。

但是,德国的统一愿望在各个社会阶层间逐渐加强。

随着欧洲的激进思潮,1848年德国人民也开始了改革运动。

当时德国人民通过遣散议院等方式游行示威,以反对政治腐败和政治专制。

然而,这次运动最终失败了。

此后,普鲁士寻求其他小国的支持,并在1864年战胜丹麦,获得了丹麦的领土并扩大了自己的领土。

这次胜利的结果,促使普鲁士在1866年制定威斯特法约,成为了领导力量和联邦的霸主。

随后,在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的领导下,普鲁士发动了对奥地利的军事行动,并在此次战争中胜利。

这些胜利促使普鲁士成为了德国的领导力量,并在1871年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完成了统一。

2. 统一的原因德国统一的原因有很多,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原因。

不同的因素都对统一产生了影响:(1)政治力量的领导德国统一背后的最大推手就是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

他除了在普鲁士的领土和政治利益之外,也具有历史使命感和民族主义思想。

他把自己的个人利益与德国民族统一的理想混为一谈,这种混合的力量推动了德国统一的进程。

(2)民族意识德国统一也是一个民族与文化的统一。

德国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民族意识不断加强。

人们热衷于他们自己的文化、民族和历史,这也是德国统一的主要因素之一。

(3)经济力量的发挥德国在工业和交通方面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德国的统一。

大国的崛起(英法美意德日)

大国的崛起(英法美意德日)

国别史专题一、英国:(一)思想近代化:时间:15、16世纪代表:莎士比亚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密雷特》。

影响:推动了思想领域的繁荣,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思想文化基础。

(二)政治近代化: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始时间及标志: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高潮: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共和国,克伦威尔任护国主低谷:封建王朝复辟结束: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巩固: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影响:国内: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国际: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三)经济近代化:1、早期的殖民扩张:时间:16—19世纪“三角贸易”: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要经营者方式殖民掠夺:通过发动侵略战争,建立殖民地,抢劫当地财富(印度成为英国最大殖民地。

)影响:①英国用抢来的财富发展国内经济,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②同时殖民地也为英国提供了巨大的海外市场,刺激了英国工业的发展,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

2、工业革命的完成:时间:18世纪60年代——十九世纪上半期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重要发明:瓦特改进“蒸汽机”——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带来极大便利完成标志: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时代特征:蒸汽时代影响: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最重要的影响)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大工厂的过渡。

政治方面: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产生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成为世界霸主。

(四)一战前后的英国:1、一战前: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产量被美、德相继赶上和超过,退居第三位,丧失在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德国财政政策PPT课件

德国财政政策PPT课件

30L.1O2G.20O19
16
(2)强调市场,主张国家对经济的 积极干预
以施罗德为首的德国社民党人重新掌权后,决定调整 在国家和市场上的政策,提出“过去,国家靠对经济实行微 调来保障经济增长和就业岗位的政策能力被高估了,而个人 和经济界在创造财富方面的意义则被低估了。市场的弱点 被高估了,市场的强点则被低估了”,“我们必须在一个新 的、适应现状的经济框架内来执行我们的政策。国家应在 此框架内全力推动经济的发展,但决不应认为自己可以替代 经济。市场的导向作用必须得到政策的补充和改善,而不应 受其阻拦。我们支持的是市场经济,而不是市场社会”。“ 当代社会民主主义者不是自由放任的新自由主义者,灵活的 市场必须同一个重新定义的积极的国家结合起来”,“国家 不应划桨,而应掌舵。应少一点监督,多一点挑战。”
政策
30L.1O2G.20O19
2
5 1998年以来的德国财政政策简介
30L.1O2G.20O19
3
1、1949-1966年:谨慎的收支平衡政 策
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新自由主义的主张 恶性通货膨胀的存在
谨慎的收支平衡政策
以稳定货币为首要目标, 控制政府的财政支出,使 财政收支平衡的财政政策 。
这一时期的财政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遏制
30L.1O2G.20O19
此公约主要对 1988年之后的财 政政策产生影响
1993年
欧盟成立
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 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 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 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 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 和社会的均衡发展”。
12
20L1O9/G12O/30
13
表1 德国财政人均支出按选定功能的构成
3在0L.1O一2G.定20O程19度上加重了财政负担,相比上期,该期公平有余,平衡不足。

德国经济、制度、金融体系

德国经济、制度、金融体系

一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社会市场经济从50年代以来被联邦德国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当作社会保障网与自由竞争相辅相成的经济制度。

它与指令性计划经济不同,调节经济活动的仍然是市场运行机制。

国家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首先是建立秩序,即确定国民自由进行经济活动的范围。

它不规定国民该干什么,而是用法律框架指明不该干什么。

例如,消费自由但是不准吸毒;经营自由但是不准走私;择业自由但是不准“打黑工”,等等。

构造和维护这样的法律框架,是立法和司法机构的任务。

其次,国家通过调节宏观条件引导经济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运行,以求在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保持币值稳定、物价稳定、高就业率和对外贸易平衡。

既定的法律框架赋予联邦德国的宏观调节系统这样一个制度特色: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机构多方参与、相互制衡。

联邦银行是法定的货币发行银行,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它一直扮演着货币守护神的角色。

该行的股份资本属于联邦,但是它并不听命于政府的指令而独立地制定货币和信贷政策。

当然,联邦银行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支持政府的一般经济政策。

40多年来,它不受政治风云变幻的影响,一直奉行反通货膨胀政策,严格控制货币发行量,并通过最低储备金、再筹资和公开市场等调节手段对信贷和投资行为施加影响。

70年代至80年代末,用消费物价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平均每年不超过1.5%。

联邦银行的独立地位,为马克的稳定提供了一种制度保障。

国家对经济事务的管理,由于不直接干预企业经济活动,联邦政府相对于该国强大的经济可以说是小政府。

两德统一之前它只有17个部,统一之后也不超过20个部。

其中,经济部和财政部在经济管理中举足轻重。

它通过推行经济政策来保证市场竞争规则不被侵犯。

他们认为,市场竞争犹如足球赛,政府的角色是充当裁判,而不应混在球员中踢球。

国家管理经济的原则是:尽可能少地干预,只是在必需的地方才参与。

例如,为了维护竞争就必须反垄断,联邦于1957年颁布了卡特尔法,专司监督、管理之职。

德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恢复最快的体制与政策原因

德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恢复最快的体制与政策原因

德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恢复最快旳体制与政策因素史世伟由美国旳次贷危机开始,一场始料未及旳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这场金融危机在9月15日美国4大投资银行之一雷曼兄弟公司(LehmanBrothers)旳破产达到高潮,到第4季度开始明显地影响到世界各国旳实体经济,由于金融部门遭受严重打击,银行流动性局限性,金融危机在世界重要工业国家引起严重旳经济衰退,德国固然不能幸免。

与其他世界重要经济体相比,德国经济更加依赖于出口, 德国经济旳对外依存度(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旳比例)为47.2%。

因此德国遭受旳打击特别惨重。

德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下降4.7%,这是自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以来德国经历到旳最严重旳经济衰退。

出口下降了14.3%,记录失业人数增长了164000人,失业率从7.8%上升至8.2%。

一般觉得,经济衰退对就业旳影响有时滞,因此,危机爆发时,德国6大经济研究所和德国联邦银行预测德国旳失业率将增至10%左右,失业人数比增长100万,达到440万。

目前金融危机最严重旳日子已通过去,可是连最乐观旳经济预测机构都未能料到德国经济不仅不久从经济危机中恢复,并且各项重要经济指标都发明了历史最佳水平。

,德国旳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3.6%,这是自1991年德国来旳最高增长率;出口(得益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中国经济旳持续增长和美国经济旳逐渐回暖)增长了14.2%;失业率不仅没有上升,并且还浮现了一种就业旳高潮,登记失业率由7.8%下降到7.2%。

根据德国联邦经济部和德国“经济五贤人”旳预测,这种经济增长旳势头今年还会继续。

他们预测,德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将增长2.2%,出口将继续增长6.5%;而失业率将降至7%,登记失业人数为294万,自1992年以来第一次降到300万如下旳水平。

考虑到1991-1992年正逢德国统一导致旳所谓“统一高涨”,增长率与就业率都达到了德国在“经济奇迹”旳1950-1960年代后前所未有旳高水平,这次旳德国“危机后高涨”不亟于是一次小“经济奇迹”。

联邦德国经济

联邦德国经济
, . 。
,
由雇员和雇主 (人们经 常 把他们称作社会伙伴) 自 由谈判签订 因 此在经 济生活 中社 会伙伴 的组织
-
行以及各工 会和 雇主联合会同样对经济景气负右
决定性的责 任

,
下列组织参与协 调工 作
:

工 会和雇主联合会
— 具 有重要意义
,
.
它们

经 济发 展理 事会 田 联 邦经 济部长和 财政 部 长 各州政 府一 名成员 以及 乡和 乡联合会的代表 组成
, 。
,
由于 现在修改 了经 济和财政政
.
德意志联邦铁
,
策 增长率又重新复苏
1
.
路和 邮政 属于 公共财 产 它不单纯 追求利润 而必 须 为公众服 务 例如铁路必 须提出合理的服务 邮
, ,
社会市场经济制 度
.
第二 次世 界大战 以来 联邦德国的经 济制度
发展成为宏观 控制的社会经 济制度
, .
局也不能 放弃偏远农村的服务
呼 兰 师专 学 报
1996
年第
1



德国Leabharlann 经济朱玉 文 译

一 经 济制度
德意志联邦共和 国属于工 业大 国 经 济总能
力占 世界第四 位 居世界贸易第二 位 它的实际社
,
.

的前提是竞争 但竞争使人精疲力尽 因此企业家
一 再试 图通过竞争者之间的协议 或者公司的联合
, , ,
.
来消除竞争 这是可 以理 解的 争法( 卡特尔法 ) 已修改过几次

定 几年的财政计 划 优公共收支能 同国民经 济的 能力与要求相 ; 五 应

9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9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
12 10
8 6 4 2 0 -2 -4 -6
2003-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Oct Nov Dec
2004-Jan Feb Mar Apr May Jun Jul Aug Sep
去年及今年失业率
4800 4700 4600 4500 4400 4300 4200 4100 4000 3900 3800
9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社会制度变革及其影响
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丁纯博士
一、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
二、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 内容
三、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前景分析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
90年代以来德国宏观经济的糟糕表现:
➢ 经济增长缓慢 ➢ 失业状况严重 ➢ 消费溺弱、投资不振 ➢ 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庞大
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解决方式,用大量政府干预和扩大投资 的方式
运用自由主义的减税政策,通过减税,刺激公众的消费与 投资,从根本上激活经济。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
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
2010议程(2010 Agenda)
税制改革 养老保险政策改革 医疗保险政策改革 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0.920.10.918:29:3818: 29:38O ctober 9, 2020
整顿-提高工作效率。2020年10月9日 下午6时 29分20.10.920.10.9
追求至善凭技术开拓市场,凭管理增 创效益 ,凭服 务树立 形象。2020年10月9日 星期五 下午6时29分38秒18: 29:3820.10.9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0.920.10.918:2918:29: 3818:29:38Oct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