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综合版

合集下载

《中国的气候》

《中国的气候》

原因2:
夏至日虽然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但是北方 白昼比南方长,获得热量时间长,缩短了南北方的热量 差距,所以夏季我国南与昼长)
夏至日太阳直射 北 回归线,越往北太阳高度角 越 小 ,但白昼时间越长,获得热量时间久,缩 短了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夏半年太阳直射 北半球 (南、北),北半球获得热量多,所以我国夏季 普遍高温
夏季我国气温特点:全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原因1: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我国夏季太阳高度比冬季 大,获得热量多,所以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四.教具准备
1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2中国干湿地区划分
3中国干湿地区景观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展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合作探究:
(1)在图中找出1600毫米、800毫米、400毫米、5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2)在图中找出学校所在省区降水量大致是多少。
(3)归纳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成果展示)
水量逐月分配,同学们观察展示的图片,分析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和年际变化规律。
学生分组探究:
分析“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说出图中城市降水主要集中在什么季节?
(成果展示)
教师点拨:
从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我国降水量时间分配不
均,一年之中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不同地区,雨季的长短差别很大,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容易导致旱涝灾害的发生,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教师转承:
们在学习气温的时候,知道了不同气温地区分成很多温度带,同理,降水量不同的地区,我们分成了几个干湿地区,下面我们就一起探讨干湿地区的划分及差异。
教师活动:
我国不同地区降水量不同,干湿状况差异明显,所以把我国分成了四个干湿地区。
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
学生自主学习:
(1)阅读教材第37页正文,说明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2)在图中找出四个干湿地区,比较教材第35页“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四个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大致是多少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分析气温、降水特点。2.会运用各种图表资料分析我国的气候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2.2《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中国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教案课程标准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中国气候的特征;简要分析影响中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学习目标1.说出我国冬夏季风的来源与风向,并能据此分析其特点及影响。

(综合思维)2.知道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划分依据,能在图中找出两者的大致山脉界线。

(区域认知)3.观察动画演示,了解锋面雨的形成过程,记住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综合思维)4.学会分析季风气候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逐步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人地协调观)教学重难点1.我国冬夏季风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重点)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重点)3.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难点)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共有5种气候类型,其中东部3种都是季风气候。

什么是季风?为什么中国东部会有典型的季风气候?视频《季风气候》一、季风气候显著季风:风向随季节有规律改变的现象。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探究一】读图,分析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源地、风向、性质分别是什么?二、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自主学习】阅读P39的文字,在P40图上标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山脉分界线。

【记忆】“大-阴-贺-巴-冈”(大饮喝八缸)【活动】对比上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致与等降水量线重合。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降水的差异及原因?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降水丰富,主要集中在夏季。

非季风区受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制约,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

【承接】因夏季风进退形成的降水多数是锋面雨。

【探究二】夏季风的进退如何影响到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阅读P40文字材料,绘制中国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路径。

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夏季风强,雨带推进迅速,会导致;夏季风弱,雨带推移迟缓,会导致。

【活动】结合所学,将图中括号内的内容填写完整。

【活动】比较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与非洲、西亚同纬度地区的气候,议一议中国季风气候的主要优缺点?4--5月7--8月6--7月9月优点: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好,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中 国的气候》 作业设计方案

《中 国的气候》 作业设计方案

《中国的气候》作业设计方案一、作业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的主要类型、特点及其分布规律。

2、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气候图表和资料的能力。

3、引导学生理解气候对中国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影响。

4、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作业内容1、知识梳理(1)让学生绘制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标注出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域。

(2)列表比较中国主要气候类型(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等)的特点,包括气温、降水、季节变化等方面。

2、资料分析(1)提供中国各地的气温和降水数据,让学生分析数据,总结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并尝试解释形成原因。

(2)给出一些关于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水资源等方面影响的新闻报道或研究资料,要求学生从中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3、实地观察与记录(1)要求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如一个月),每天记录当地的天气情况(气温、降水、风力等),并绘制简单的天气变化图表。

(2)观察周围植物、动物在不同季节的变化,思考这些变化与气候的关系,写一篇观察报告。

4、案例研究(1)选择一个受气候影响较大的城市(如哈尔滨、广州、乌鲁木齐等),研究其气候特点对城市规划、建筑风格、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

(2)分析一种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等)在中国不同气候区的种植条件和分布情况,探讨气候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

5、创意表达(1)假设自己是一位气象预报员,根据所学知识,为某个地区编写一份一周的天气预报,并说明预报的依据。

(2)以“气候与生活”为主题,创作一篇小故事或短文,体现气候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三、作业形式1、书面作业(1)完成气候类型分布绘图、表格填写、数据分析报告等。

(2)撰写观察报告、案例研究论文、小故事等。

2、口头作业(1)在课堂上进行天气播报展示,分享自己的预报思路和依据。

(2)小组讨论中发表对气候相关问题的看法和见解。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2.2中国的气候》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了解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3.知道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及其意义。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图析文、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教学准备:1、相关的地理景观图片、资料2、我国温度带、干湿区和气候类型多媒体图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方案1:出示一组景观图片(黑龙江白雪皑皑的图片和海南岛春意盎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根据图片你能说出这些地区为何同在中国,同一季节景观会有这么大的区别?(两地气候不同)。

那么我国有哪些气候类型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部分内容。

方案2:我们都知道古诗句“小桥流水人家”是来描写我国南方自然景观,这句话却不适合来描写北方的自然景观,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两地区气温和降水不同,造成了地理景观有差异)。

气候是影响各地自然景观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我国气候的有关知识。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一)学习任务一: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1、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P28、P29、 P30图文资料,解决以下问题:(1)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2)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并用彩笔描线?(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份气温最高的区域,算算我国7月南北气温差约为多少?(4)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而夏季相差不大?(5)读图2—16,找出我国从南到北共划分为哪些温度带?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2、小组交流四人一小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合作探究:探究问题: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在我国北方吗,为什么?教师点拨:由于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的原因,很多同学都以为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也是自我国北方,实际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

中国的气候复习(通用版)

中国的气候复习(通用版)

• 秦淮一线的地理分界意义:
1月0摄氏度等温线 封冻河区与不封冻河区分界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 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 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第四节 中国的气候(三)
1南东2候..疆 我北西的气降域国纬距复温水辽地度海杂阔形跨远性冬夏空时。复度近。季季间间杂大 不、,同降蒸地气,积水发势温干温量量高差湿低异(五度四湿悬大降个带个地殊;水温干区,)加差剧异气复多了大候杂样气。
② 年际变化大
根据 降水量和蒸发量 的对比划分
中国的干湿地区
荒漠草原
荒漠
200mm区 区400mm
草原
干旱地区 旱
地地

干 半
湿

秦岭-淮河线
800mm
森林草原
湿润地区
森林
地区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降水
季节变化 ——集中夏季
时间

年际变化 ——年际变化大
降水量
蒸发量
干湿 地区
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气温冬、夏分布特点——(温度带的划分) ●降水时、空分布特点——(干湿地区的划分) ●三大气候特征
第四节 中国的气候(一)
1.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中国1月等温线分布图
秦岭 淮河 0℃
秦岭-淮河线 1月0℃等温线
冬季南北温差大,南方温暖,越往北气温越低
Q: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
气温最低
中国1月等温线分布漠图河
风向
西北季风 东北季风 东南季风 西南季风
特征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00mm年等降水量线
阴山

《中 国的自然环境:气候》气候与农业

《中 国的自然环境:气候》气候与农业

《中国的自然环境:气候》气候与农业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这对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候是农业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它直接或间接地决定了农作物的种类、种植制度、产量和质量。

中国的气候主要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从纬度位置来看,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 50 度,这导致了热量条件的显著差异。

南部地区接近赤道,气候炎热,常年高温多雨,适合种植热带作物;而北部地区则气候寒冷,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凉爽,适宜种植一些耐寒的作物。

季风是影响中国气候的重要因素。

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带来丰富的降水,使我国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冬季,来自内陆的干冷气流则使气温下降,降水减少。

这种季风气候的特点使得我国的降水分布不均匀,东南沿海地区降水丰沛,而西北内陆地区则较为干旱。

在气候与农业的关系中,温度是一个关键因素。

不同的农作物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水稻适宜在温度较高、水分充足的环境中生长,因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小麦则相对耐寒,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

气温的季节变化也影响着农作物的种植制度。

在南方,由于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可以实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而在北方,由于冬季寒冷,一般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降水对农业同样至关重要。

我国的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形成了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等不同的干湿区域。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适合发展种植业,如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而在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则主要发展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在干旱地区,人们通过修建水利工程,如坎儿井等,来利用有限的水资源进行农业生产。

气候的灾害性变化也给农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例如,干旱是我国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它会导致农作物缺水,影响生长和产量。

洪涝灾害则会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和农业设施。

此外,还有寒潮、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

《中国的气候》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了解我国温度带、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 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了解我国干湿地区、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法让学生明确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以及我国重要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通过讨论法让学生弄明白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形成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2.理解我国降水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原因。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的景观图片,引导出气候。

过渡:气候包括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

首先我们来探讨气温这部分知识。

二降水和干湿地区附:板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一气温和温度带1、冬季气温的分布2、夏季气温的分布3、温度带二降水和干湿地区(一)降水的分布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2、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1)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2)我国降水的年际变化3、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二)我国的干湿地区教学反思: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知识进行联系、拓展。

给学生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通过课件音像动画的作用,让学生在视、听、记方面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与巩固,还要学会整体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教材知识整体认知。

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并且也要教给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方法。

更要把学生已学习过枯糙乏味的内容,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愿意学。

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应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学生活动和自主学习为主题,教师以引导为主,把老师从过多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注意学生兴趣的培养。

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中国的气候》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主备教师审核教师授课周次授课时间课题第二节中国的气候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划分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中800mm、400mm、2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析,了解其经过的地区。

4.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我国的温度带。

2.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1.我国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

2.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与
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学准备有关地图、景观图片、视频材料。

第1课时课时数 3课时
课堂教学实施设计复备内容或集体备课讨论记录(标、增、改、删、调)
一、导入新课(1′)
〖师〗出示哈尔滨的冰雕展和广州的花卉展图片。

〔提问〕请学生观察这一组图片,回答: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举行?
〖生〗思考,作答。

〔续问〕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生〗思考,作答。

答: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师〗经过上述思考,同学们或许对我国的气候有了一个初步印象,但要真正了解我国气候的具体特征,还需要我们对“中国的气候”这节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25′)。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的气候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掌握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了解气温、降水、风向和风速等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学会利用气候图和气候数据进行气候分析。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气候特点;2.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3.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4.气候图和气候数据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一段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引起学生对中国气候的兴趣,并引入本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30分钟)a.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地势复杂,气候多样;-北方地区寒冷、干燥,南方地区温暖、湿润;-高山地区和沿海地区气候变化较为显著。

b.中国的气候分区及其特点-中国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将其划分为东北、华北、东南、西南和西北五个气候区;-东北气候区:寒冷、干燥,冬长夏短;-华北气候区:季风影响明显,四季分明,降水分布不均;-东南气候区:暖湿气候,雨量充沛,冬季温暖;-西南气候区:高原山地区,气温递减带,雨量充沛;-西北气候区:干燥、寒冷,年降水少。

c.气候要素对气候的影响-气温:影响植物生长、人们的生活;-降水:决定地区的水资源、农作物种植;-风向和风速:影响气温、降水分布。

3.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给学生一个气候图或气候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候图和数据,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并让学生讨论气候对该地区的影响。

4.总结(15分钟)教师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梳理已学知识,并提问学生几个复习问题,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1.视频或图片资源,展示中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2.气候图和气候数据,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五、教学评价:1.课堂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学生的讨论和分析结果;3.学生对复习问题的回答。

六、教学延伸:1.学生自主和整理一个中国气候的分区图,并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各个气候区的特点;2.让学生了解中国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3.学生可以使用气象仪器观测当地的气候数据,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气候特点。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上地理课程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教案

教案:中国的气候【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32-P45。

主要包含“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等内容。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分析其形成原因。

2.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熟悉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核心素养1.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能够运用资料说明中国气温和降水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

教材内容包括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图表,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气候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介绍候鸟老人从东北飞往海南过冬的现象,引出气候对动植物迁徙的影响。

二、讲授新课第一部分:气温的分布和温度带1.展示中国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其原因。

2.讲解温度带的概念及其分布,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种植区域),让学生理解温度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降水的分布特点1.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逐月分配图,引导学生分析降水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点。

2.讨论降水对农业生产、河流水量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强调降水不均匀性带来的挑战。

三、巩固练习1.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检测学生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的理解情况。

例如:2.我国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相比之下,冬春季雨水要少些。

3.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自南而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四、归纳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我国温度带的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气候》复习教案(带答案)

中考地理《中国的自然气候》复习教案(带答案)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中国的气候》复习教案【复习目标】(2018泰安市地理中考考试说明)1.记住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2.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及原因3.知道我国的特殊性天气、成因及影响4.知道我国是一个旱涝灾害频繁的国家5.理解天气与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复习重点】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地区差异及原因2知道我国的特殊性天气、成因及影响【复习过程】一、知识梳理:复习任务:说出我国气温、降水的特征,并描述季风、大陆性气候的特征1、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1月)夏季(7月)。

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是什么?2、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3、我国气候类型多样的原因:4、(1)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影响的区域。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中国大陆性气候显著的表现与同纬度相比,气温冬季明显,夏季明显。

二精讲点拨(一)我国季风气候的成因和影响1原因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季风气候对降水的影响(二)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及分布二中考链接:1、( 2015泰安市中考题23题)诗歌和谚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对下列诗歌和谚语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大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描述的天气的特征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2、( 2015泰安市中考题28题)下图中瀑布一般水量最大、最为壮观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 2016泰安市中考题34题1,2 )(1)图4.( 2017泰安市中考题11题)右表为我国某区域一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调查记录的当地农事活动情况。

根据表中信息推断,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时间6月﹣9月9月﹣次年6月主要农作物种植玉米生长与收割冬小麦生长与收割A.当地主要粮食作物为冬小麦、玉米B.当地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C.该地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D.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华北平原四达标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姜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2、每年自然灾害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其中危害最大的气候灾害是( )A.水旱灾害 B.寒潮C.地震 D.台风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冬季风的影响 D.洋流的影响4、下列选项中能体现我国气候资源一大优势的是( )A.雨热同期 B.春寒干燥 C.冬季严寒 D.秋季多风沙5、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之一,其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地势西高东低6、世界上绝大多数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我国( )A.季风区广大 B.气候复杂多样C.夏季普遍高温 D.雨热同期7、秦岭一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①1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④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⑤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①④⑤8、一人初冬穿棉衣、带皮帽乘火车外出旅游,途中衣服越穿越少,最后只穿单衣你认为此人的旅行路线应( )A.上海一北京B.杭州一昆明 C.哈尔滨一广州 D.济南一西安二、综合题:(一)是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的气候》参考教案

《中国的气候》参考教案

《中国的气候》参考教案一、教材分析气候是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它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教材以气温和降水两个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为线索,重点介绍了其分布的特点与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气候特点进行了概况总结,并且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我国气候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气候这部分内容即使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气温分布的特点;⑵.说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及依据;⑶.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2.能力目标:⑴.掌握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学会分析气温分布的形成原因;⑵.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⑴.初步形成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认识;⑵.对我国气候资源形成正确认识,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3、我国的气候特征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复习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际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气候特征掌握得很差,所以需要进一步讲解记忆。

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成因以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2、读图分析法;3、讨论法;4、分小组比赛法六、课前准备相关气候图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师生共同展示分别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图片或资料,如东北黑土地上的滚滚麦浪、长江三角洲的河网水田、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悠悠驼队、青藏高原的雪山冰川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差别,探讨原因:这些景观的差别除了由于地形因素造就之外,还与什么原因有密切关系————气候。

教师启示:一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因素决定,因此气候的差异也就体现在气温与降水的差别上。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

《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和难点: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发、读图分析法、微课展示教学指导: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应用、总结质疑(见上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中国的气候》(1课时)教材分析

《中国的气候》(1课时)教材分析

《中国的气候》(1课时)教材分析《世界的气候类型》观课有感《世界的气候类型》一节是初中地理中的一大难点,也是重点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本节课由不同的老师执教,同课异构的思想体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提示我们教无定法,无需循规蹈矩,一切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路进行即可。

综合这一节课,有几点值得思考:首先.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切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前面虽然已经学天气、气温降水,但他们对整个世界的气候类型和分布状况等了解较少,在头脑中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概念,而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对于他们来说,知识都隐藏在图表中,学生单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有限,要把握好这一节内容有一定难度。

因此,有必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授课,引导学生读图并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本节课的多媒体制作精美课件中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地图。

比如世界气温分布图、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各种气候类型的气候直观图及多种景观图片等等,这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各种气候类型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和空洞的,利用图片可以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图片上植被的特点,学生能感受到该气候的气温和降水的情况,加深对气候类型的认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其次,要充分运用地图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强了师生交往,想方设法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好地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

如在呈现气候知识时,通常利用实物、图片、和多媒体等手段设置一个情境,然后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把气候知识展示给学生,并进行操练。

通过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

第三,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了高度的学习地理的信心,体验到了学习地理的乐趣,获得学习地理的成功感受;关注个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来自海上的温湿气流很难到达西北地区
24
思考:
季风气候特点对我国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 有利同:处雨于热3同0期°N是附我近国的气非候洲资和源我的国一长大江优三势角,洲使地广区大自北然方景地观区却都大能 不种相植同棉,花为、什水么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不利:冬季寒冷干燥,对农作物等生长不利;降水过分集中在夏季, 造成春旱、夏涝现象严重,寒潮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台风造成水灾、风灾。
25
多特殊天气
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请以我国的一种特殊天气为例,搜集资料,谈谈它们
的起因,表现和分别范围。并思考如何防御灾害性天气以 及在生活中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26
三、多特殊天气
台风卫星云图
你知道我国有 哪些恶劣天气吗? 这些天气对我们的 生活造成什么样的 影响?
CHU ZHONG DI LI
中国的气候
知识导航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 多气象灾害
2
中国的气候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同一时间,在中国各地 所呈现的景观,截然不同,让我们揭开它美妙神秘的面 纱吧!
3
复杂的气候
我国东濒世界第一大洋,西倚世界最大陆块,复杂的地形及海陆位置, 造就了气候的多样性。
据统计,当年全国共有29个省区遭受了不同程 度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66亿元。
37
干旱
38
洪涝
39
低温冻害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寒潮及其成因》
40
CHU ZHONG DI LI
谢谢观看!
17
季风气候显著
二、锋面雨
季风与锋面降水
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冷空气空气空气气气
北方
暖暖暖空暖空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暖空气
锋面雨的形成过程
南方
18
季风气候显著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五月份
冷气流
注意五观月察
五月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19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注意六观月察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20
季风气候显著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七八月份
七月、八月华北、东北地区
七注·意八观月察
伏旱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21
季风气候显著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 一年一熟
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 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水稻,油菜、冬小麦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 10
我国的年降水分布
说一说中国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
11
我国的干湿地区
12
我国的干湿地区
• 大致与800毫米、400毫米、 200毫米线一致
4
我国气温的特点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 差异大,南方温暖,越 往北气温越低
找出0℃等温线
相差约30℃
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南北相差多少
5
我国气温的特点
找出0℃等温线
相差约8℃
我国七月平均气温南北相差多少
6
我国气温的特点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 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 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另外,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 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 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气候暖热, 到处绿树成阴。
找出不同干湿地区的 分界线,看看它们与哪些 降水量线大致一致
13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 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半部有 大范围的季风气候,自南而北有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地区 大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 高原区是独特的高原气候。西 部高山地区则表现出明显的垂 直气候特征。
27
台风
28
沙尘暴
29
寒潮
暴风雪
30
观看视频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寒潮及其成因 》
31
梅雨
32
天气灾害
降水导致的洪涝灾害
冰雹打烂的蔬菜
33
特殊天气现象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 34
台风 沙尘暴
寒潮
梅雨
35
多气象灾害
36
多旱涝灾害
这样的气候特点会引发怎样的情况?
多旱灾
多洪涝灾害
7
我国气温的特点 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越50个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角差异很大; 我国深受季风气候影响,冬季风达到南方时力量大大减弱
8
我国的温度带
我国的温度带
温度带——以各个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 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
9
我国的温度带和农业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苔原
冰原 草原
灌木
青藏高原垂直气候
14
复杂多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 我国的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也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我 国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 富多彩,使我国地域文化的发展各具特色。
15
气候类型
年降水量
1月气温 7月气温
参考地图 完成下表
武汉 哈尔滨 海口 呼和浩特 广州
旱灾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春旱出现在北方广 大地区和华南沿海、西南地区,以华北地区尤为严 重;初夏干旱出现在北方;伏旱主要出现在秦岭— 淮河以南;秋旱主要出现在湘、鄂、赣、皖等省; 冬旱主要出现在华南地区。旱灾严重时,往往造成 农作物的大量减产,有的地方甚至颗粒无收。
1998年,一场世纪末的大洪灾几乎席卷了大半 个中国,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江大河洪波汹涌, 水位陡涨。800万军民与洪水进行了殊死搏斗,日 夜守卫着大堤,保护着身后的家园。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九月份
注九意月观察
九月南撤到南部沿海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22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东部地区

雨带推移

退
华北、东北 7、8月
北方 雨季
开始迟 结束早 雨季短
长江中下游地区 9月
6月 南部沿海地区
5月
10月
南方 开始早 雨季 结束迟
雨季长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23
我国降水的季节变化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热带季风 温带大陆 亚热带季风
年降水量 >800毫米 >400毫米 1600毫米 <400毫米 >1600毫米
1月平均气温 4℃左右
-20℃左右 20℃左右 -10℃左右 12℃左右
7月平均气温 28℃左右 20℃左右 28℃左右 22℃左右 28℃左右
16
季风气候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