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
《课程与教学论》A卷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A卷答案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A卷答案初等教育学院 2013—2014学年6.× 7.√ 8.× 9.√ 10.×三、名词解释题(计5题,每题2分,共10分)1.优化教学是指通过改革创新而达到的教学的最佳状态。
2.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3.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4.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5.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
四、简答题(计10题,每题4分,共40分)1、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答:教学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1)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内容是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的种族经验,作为个体在遗传上不能自然获得。
个体通过教育掌握种族的经验是人类特有的生存方式,实现人类文明的传递和再生产。
从教学内部看,教学内容是学生的认识对象,而学生又是认识的主体。
这样,教学内容制约了学生的认识方式,同时又建构了主体。
2)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有多种描述,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说、教师主导学生主动说、师生合作说等。
师生关系还可以从伦理、情感角度来描述。
2、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答: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参观法3、现代教学的基本特征?答:现代教育的的教学阶段所应采取的不同教学方法,这对于知识的系统授受和教学过程的规范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四段教学法”之所以会对后世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其理论根据也正在于此。
9、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答:1,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发展2.由归纳型向演绎型教学模式发展3.由以“教”为主向重“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发展4.教学模式的日益现代化10、说课的内容?答:1.展示课题(你要说哪本书哪一节的内容)2.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以及前后章节的联系3..课程标准对这节内容的要求:4.教学对象的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等等4.教学目标:5.重点和难点:6.教法和学法7完整的教学过程(课堂思路,步骤,环节)8.板书设计10、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答:1.符合认识规律2.符合教学原则3.符合教学目标 4.符合内容特点 5.符合学生特点 6.符合教学法特点 7.符合教师特点 8.符合教学环境 9.符合高效教学要求 10.符合动态生成的特点五、论述题(计1题,每题15分,共15分)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部分答案课程与教学论期末复习题第一章2、怎样学习课程与教学论(26)(简)答:(一)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1、课程与教学的概念2、基本原理和价值观念 3、专业技能(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1、学必有思2、以思促学3、学而知思(三)注意扩展学习,阅读一些专业名著和专业杂志。
1、要读写课程与教学论的名著2、要丰富课程和教学论的历史知识,了解国内外课程与教学的基本状况 3、看看专业杂志 4、要多看些相关的参考书籍和专业书籍5、学习课程与教学论需要终生努力。
总之,学习永无止境。
第二章2、影响课程发展的因素有哪些(5、6)(简或填)答:外在因素:社会、儿童和知识;内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和课程规律。
3、了解我国和西方古代学校课程(41)(选)第三章1、课程目标的涵义(61)(名)答: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观和任务指标,从技术上看,又可以看成课程的水平和标准。
2、课程目标的取向(62)(填)答:一、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
1、识本位的价值取向2、学生本位的价值取向3、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二、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
普通性目标、行为性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特点:个性化、开放性)5、小学教育的课程内容(一)、(二)(78)(选、简)答:(一)选择小学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综合性原则(二)小学教育课程的基本内容。
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第四章1、什么是校本课程(101) (名)答: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活动。
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3、校本课程开发的五个环节(112)(简)答:1、组建校本课程开发的领导机构、确定负责人(重要基础)。
2、建立校本课程开发的工作制度,保证教师有时间和兴趣投入校本课程的开发。
3、组织教师进修学习,或是把专家请进来,或是把教师送出去,提高教师的素质。
7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认为“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的教育家是【】A.查特斯B.坦纳C.泰罗D.博比特2.认知性教学设计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加涅和【】A.布里格斯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麦克尼尔3.在第一次、第二次技术革命时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表现为【】A.平等与共存的关系B.主导与依附的关系C.独立与对等的关系D.对等与融合的关系4.将课程各要素按纵向的发展序列进行组织的基本标准是【】A.阶段性和顺序性B.阶段性和连续性C.阶段性和整合性D.连续性和顺序性5.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A.轮形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STS课程6.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A.情感领域B.思维领域C.意志领域D.思想领域7.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课程论专家是【】1A.泰勒B.博比特C.查特斯D.坦纳8.以下主要“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的是【】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培养目标D.课程与教学目标9.借助各种静态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模型、标本、绘画等而提示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示范B.呈示C.展示D.口述10.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A.小步子原则B.高速度原则C.高难度原则D.逐渐分化原则11.一些评价专家认为,迄今为止最全面、最有效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达成模式B.行为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2.德国教育家拉伊和梅伊曼主张把教育教学研究建立在生物学、生理学、实验心理学的基础上,运用实验、观察和统计方法,从而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学”,这种“科学的教育学”被称为【】A.理性教育学 B.思辨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活动教育学13.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14.从本质上看,“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活动兴趣D.解放兴趣15.“评价应该向听取评价结果的人提供它们所关心的信息,评价者应该充分了解那些人所关心的问题”,持这种观点的评价专家是【】A.斯克里文B.斯太克2C.莱斯D.利维16.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构成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要素有情境、协作、会话和【】A.主体B.资源C.脚手架D.意义建构17.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18.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19.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在2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即【】A.精神助产术B.设计教学法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20.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这种评估被称为【】A.总结性评价B.目标游离评价C.场合驱动评价D.内在评价21.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A.初级学习B.高级学习C.分散学习D.集中学习22.非指导性教学的学习观是【】A.有意义发现学习B.有意义接受学习C.有意义经验学习D.有意义机械学习23.以下能体现杜威的关于儿童、学科、社会相统一的课程开发理念的是【】A.主动作业B.连续性原则C.实践理性D.二元论24.“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完整版)课程与教学论简答题、论述题
科目:课程与教学论1.1.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2.简述博比特的课程开发的具体步骤。
1.3.简述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的步骤。
1.4.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1.5.简述布鲁纳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优点。
1.6.简述施瓦布的“折中的艺术”。
1.7.“概念重建主义者”认为传统课程理论存在的缺陷是什么?1.8.拉特克教学论的特点是什么? 1.9.卢梭的发现教学论的内涵是什么?1.10.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是什么?1.11.20世纪教学研究的发展线索是什么?1.12.课程的内涵及其发展趋势怎样?1.13.“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两种理论倾向是什么?1.14.简述卢梭的“自然教育论”。
1.15.“主动作业”的涵义及特点是什么?1.16.教学的涵义是什么?1.17.课程与教学相分离产生的弊端是什么?2.1.什么是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2.2.“泰勒原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3.教育目标的确定要依据的来源是什么?2.4.怎样通过分析当代生活以得出教育目标?2.5.泰勒提出的选择学习经验的一般原则是什么?2.6.简述编制理想的评价工具需要经过的阶段。
2.7.简述过程模式中的“过程原则”。
2.8.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是什么?2.9.先行组织者有助于促进知识的学习和保持表现在哪些方面?2.10.简述加涅对学习结果的分类。
2.11.简述范例教学模式的教学论原则。
2.12.范例的基本特征及其选择原则是什么?2.13.构成泰勒原理中课程开发的四个环节的关系怎样?2.14.赞科夫的教学原则有哪些?2.15.程序教学的设计原则有哪些?2.16.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信念。
2.17.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旨及基本特征是什么?3.1.简述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3.2.教育目标的功能是什么?3.3.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4.将学科发展确定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来源需要注意认识哪些问题?3.5.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典型特征是什么?3.6.艾斯纳是怎样区分“教学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3.7.简单叙述“学术中心课程”、“儿童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各自的涵义。
课程与教学论真题及部分答案汇集--优秀版
课程与教学论历年真题及大部分答案汇集一、全国2011年7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 )A.博比特 B.麦克尼尔C.查特斯 D.波特2.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 )A.相关化 B.专门化C.融合化D.广域化3.“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 )A.技术兴趣 B.实践兴趣 C.解放兴趣 D.建构兴趣4.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基础教养论”B.“中间语言”C.“最近发展区”D.“居室教育学”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6.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 )A.明了阶段 B.联合阶段 C.系统阶段 D.方法阶段7.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 )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8.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 )A.赞科夫B.皮亚杰C.瓦根舍因D.布鲁纳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10.“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 )A.生成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行为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 )A.主动适应论 B.被动适应论C.相互作用论D.超越论1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 )A.探究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社会性学习D.接受性学习13.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 )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接受学习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 )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A呈示B示范C展示D口述1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 )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17.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使人成为“自然人”B.个体经验和社会整体的持续生长C.使人之个性完全获得自由与独立,使人获得解放,使社会日臻公正D.使人获得全面发展18.“人本主义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 )A.儿童、自然、知识、社会 B.儿童、学科知识、社会C.自我、自然、知识、社会D.学生经验、历史文化、自然19.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 )A.微型课程B.STS课程C.轮形课程D.国际理解教育课程20.最早在中学开设选修课程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21.“隐性课程是指那些包含着特殊信息的班级社会关系,这些特殊信息使维持资本主义逻辑和合理性的特殊的价值观、社会规则观、权威观和劳动观得以合法化”。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7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7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7《课程与教学论》试题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课程开发的“工作分析”方法的教育家是()A.查特斯B.奥利沃 C.博比特 D.威斯特迈2.为了明确而清晰地陈述目标,泰勒建议使用“二维图表”形式。
构成此“二维图表”的分别是()A.教师和学生B.社会和生活C.目标和过程D.行为和内容3.人本主义教育家为之心仪的教育目标是()A.自我实现B.道德完善 C.个性发展 D.知识获取4.通过语言而提示课程内容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示范B.呈示 C.展示 D.口述5.“隐性课程”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杰克逊的一本著作中,这本著作是()A.《老师,再见!》 B.《爱的教育》 C.《班级生活》 D.《隐性课程论》6.有效组织学习经验的标准有三个,其中之一是()A.随机性B.活动性 C.连续性 D.积极性7.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学科结构运动”,在这场运动中诞生了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即()A.进步主义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永恒主义课程D.要素主义课程8.提出目标游离评价的评价专家是()A.斯克里文B.斯太克C.普罗沃斯 D.莱斯9.“是教育情境的产物和问题解决的结果,是学生和教师关于经验和价值观生长的‘方向感’”,这指的是()A.体验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0.在课程发展史上,关于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关系问题存在的三种典型观点是被动适应论、主动适应论和()A.独立论B.统一论C.平行论D.超越论11.“只谈论某一知识领域的结论,而不是集中于知识的探究本身”,这是布鲁纳所说的()A.学习准备B.学科结构C.中间语言D.发现学习12.“课程及相应的教学在有意识的教育安排下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可称为()A.课程变革 B.课程采用 C.课程计划 D.课程实施13.泰勒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曾指出,泰勒原理“是作为特定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形成的”,这里的“特定环境条件”指的是()A.经济大萧条B.进步主义运动C.八年研究D.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1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A.复习B.实践 C.方法 D.拓展15.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A.初级学习B.高级学习C.分散学习D.集中学习16.1893年,以埃利奥特为首的美国“中等学校研究十人委员会”基于充分的调查研究,正式倡导在中学开设()A.轮形课程B.STS课程C.经验课程D.选修课程17.“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18.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概念是()A.附带学习B.附学习C.机械学习D.有意义学习19.以“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失控所招致的生态系统的破坏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作为直接社会背景而产生的课程形态是()A.轮形课程B.环境教育课程C.国际理解教育课程D.STS课程20.校本课程是基于每一所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特殊需要而开发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应是()A.政府、专家、校长、教师B.专家、校长、学生家长、社区人员C.专家、校长、教师、学生D.校长、教师、学生、学生家长21.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教育家是()A.皮特斯B.奥苏伯尔C.布鲁纳D.赞科夫22.普遍性目标取向体现的价值取向是()A.泰罗主义B.实证主义C.唯科学主义D.普遍主义23.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 C.忠实取向 D.背离取向24.“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电大课程与教学论例年试题及答案
2008年 7月一、1。
辛德等在 1992年归纳了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它们是、互动调适观2。
所谓教学手段,是指师生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开展教学活动、相互传递信息的或设备。
3。
导课的针对性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考虑教学的需要,又要顾及4.课程设计,指按照一定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对学校课程的整体以及一门课程的各构成进行的规划与安排.5。
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_ 的_ 为主,教师的指导贯穿于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l.“互动理论"认为,学校或课堂是一个由表达一定的社会意义的各种符号所组成的社会环境。
(2.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3。
生成性目标在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泰勒的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和传播。
4。
除研究法外,讨论法也是一种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5。
口语化是教学语言艺术的特点之一。
三、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40分)1。
什么是教学?2。
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3.简述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
4.简述教学过程的原则。
四、论述题试比较中央集权型与地方分权型课程管理模式的优点与弊端。
结合实践分析当前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重点。
答案一、填空题1。
忠实观生成观 2。
工具媒体 3。
内容学生的特点 4. 结构要素 5。
学生自学二、判断题 1。
对 2。
错 3。
错 4。
对 5.对三、简答题1。
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
螺旋式课程组织:是指根据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3。
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美国著名课程学者泰勒在其著作《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在规划课程时,必须回答如下四个问题:学校应该追求那些教育目标?我们要提供那些教育经验才能达到这些目标?这些教育经验如何才能有效地加以组织?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已经实现?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者、学校以外的现代生活和学科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 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 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 B )A.罗杰斯 B.布鲁纳C.杜威 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 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D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 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 D )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 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 B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 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 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 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 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 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 C )A.相关课程 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 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 A )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 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 B )A.第一代评价 B.第二代评价 C.第三代评价 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 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如下: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2009年7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完整版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出版于1918年,标志着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著作是( A )1--3A.《课程》B.《课程编制》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为“泰勒原理”奠定心理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的教育思想家是( B )1--10A.斯金纳、博比特B.贾德、桑代克C.加涅、查特斯D.布鲁纳、波特3.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是( B )1--14A.学术性、创造性、结构性B.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C.学术性、主动性、基本性D.科学性、专门性、理解性4.被认为是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的教学论著作是( C )1--28A.《教育学讲授纲要》B.《实验教学论》C.《大教学论》D.《教学的艺术》5.提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的教育家是( A )1--30A.卢梭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6.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是( A )1--40A.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B.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C.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D.裴斯泰洛齐的“基础教养论”7.“实验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 C )1--48A.克伯屈、斯腾豪斯B.布鲁纳、冯特C.拉伊、梅伊曼D.普莱西、斯金纳8.儿童在熟悉了“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之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类型是( D )2-104A.并列结合学习B.归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教学不仅应当以儿童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一观点所符合的教学理论是( A )2-128A.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B.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C.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10.“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教学目标属于( C )3-168A.生成性目标取向B.行为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普遍性目标取向1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 )3-155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1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素主义教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学者、结构主义课程论者都主张( D )4-179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C.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3.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的观点属( B )A.被动适应论4-186B.主动适应论C.调和论D.超越论14.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行为目标取向所追求的价值是( D )3-152A.普遍主义B.解放理性C.实践理性D.唯科学主义15.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答案一、概念解释题1课程标准2.课程内容3.校本课程开发4.教学方法5.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请简述活动课程的主要特点。
与学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表现出的特点有(1)强调儿童本位;(2)教育即生活;(3)强调实践和直接经验的学习;(4)主张按照儿童心理逻辑组织课程;(5)主张综合设置课程;(6)只问过程,不问结果。
2.简述现代课程的主要特征。
(1)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合法的地位;(2)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性;(3)从课程的性质上看,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征;(4)从课程实施看,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上的活动越来越丰富。
3.简述课程目标制定的主要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求;(3)学科的发展,主要包含两层意思:a.从学科知识传递与发展的需要中推导出课程目标;b.以学科专家提出的建议作为确定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之一。
4.简述教学方法改革的基本趋势。
(1)当前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有如下特点:(1)教学方法的启发性; (2)教学方法的探究化和研究化;(3)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4)教学方法的主体化和个性化;(5)教学方法的现代化;(6)教学方法的函变性。
5.简述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由单一到多样;(2)由归纳到演绎再到归纳和演绎并举;(3)由单维构建到整体构建;(4)由刻板到灵活;三、分析论述题1请举例论述教学手段的选择原则是什么?(1)发展型原则;(4分)(2)综合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教学最优化原则;(5)健康和安全原则6.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略(1)材料所揭示的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学生的全面个性化发展。
(2)材料揭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在于:学生评价标准单一、评价功能发挥单一、评价主体单一、只注重终结性评价等(3)为了克服上述局限,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①转变学生发展观:②建立多元化学生评价标准:③运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④注重发挥评价的多种功能:⑤强调学生的自我评价。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与答案(二)
《课程与教学论》自考试题与答案(二)一、单选题(共2题,共4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2.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二、多选题(共8题,共16分)3.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4.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5.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6.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7.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8.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正确错误1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正确错误1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正确错误1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正确错误1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正确错误四、填空题(共10题,共20分)16.()、()、(),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17.()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18.()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一、名词概念解释❖泰勒的课程目标模式: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及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结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学科课程:是指从各门科学领域选择部分内容、分门别类地组织起来的课程体系,由于它是分门别类地设置,所以又被称为“分科课程”。
❖校本课程:是指以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状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
❖活动课程:是指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经验得到丰富和增长,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自身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
它是在教育情境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
❖课程实施:是课程编制的必要环节,是验证和发展课程的重要形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实质性阶段和有机组成部分。
❖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形成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结果的标准和任务的规定或设想。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课程与教学论(7.1.3)--课后练习答案
课程评价习题答案1、名词解释1.课程评价答:课程评价是在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对课程价值的调查、分析、协商、判断,逐步达成共识,促进课程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反馈调节系统。
2、简答题1.简述泰勒目标评价模式的步骤。
答:步骤一,清晰地界说行为目标。
目标特别是具体的行为目标是确定学生行为是否变化的基本依据。
步骤二,确定评价情境。
评价情境就是使学生有机会表现所期望的行为的一些情境。
步骤三,确定评价手段。
包括设计在特定情境中获得学生行为记录的手段;确定将要用来概括或评估所得到的行为记录的名称或单位。
确定这些分等或作结论的方法客观、可靠和有效。
步骤四,使用评价结果,实现评价目的。
2.简述CIPP评价模式。
答:背景评价,了解研究对象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方向;输入评价,通过充分了解各方面条件,对课程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进行评价;过程评价:通过对课程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连续不断地检查,向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进行反馈,使他们了解课程计划的进度,有关活动是否按预定计划实施,是否有值得进一步改进的地方等等;成果评价:通过测量、解释和判断课程方案的成就,确定课程方案满足人们需要的程度。
3.简述消费者导向评价模式的主要观点。
针对泰勒在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预定目标的作用,斯克利文认为在评价中应强调消费者的需要。
评价者在评价中不是单纯地指课程编制者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看课程是否真正满足了课程消费者的需要,它对课程消费者有哪些影响等。
4.简述应答评价模式的历史价值。
答:应答评价模式主要从评价方法论上进行了创新。
特别关注课程方案当事人的观点、看法与反应,并认为课程方案当事人是评价赖以形成动力和信息源泉其他评价要素如评价方法、评价程序、评价结论等都在此基础上形成,应答评价模式的产生表明课程评价思想与泰勒时期相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论述题1.请结合课程评价发展历史,论述已有关于课程评价的基本认识。
答:(1)课程评价是对课程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2)课程评价是提供评价信息的过程(3)课程评价是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4)能够结合课程评价发展史中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观点展开论述。
自考教学论试题_浙江省7月自考试卷
自考教学论试题_浙江省2009年7月自考试卷浙江省2009年7月自学考试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1000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视为一所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人事工作B.教学工作C.总务工作D.行政管理工作2.在我国最早提出并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荀子D.朱熹3.在教学活动中最有实质性的因素是( )A.教师B.学生C.课程D.教学环境4.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关系是( )A.师师关系B.生生关系C.教与学D.教学与发展5.明确提出教学目标分类课题的是( )A.中国教育家B.苏联教育家C.美国教育家D.南斯拉夫教育家6.布卢姆于1956年所著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提出了( )A.学习结果分类B.技能目标分类C.情感目标分类D.认知目标分类7.教育目标要发挥标准作用,就必须是( )A.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B.便于检测C.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D.难度适中8.教学原则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反映了教学原则的( )A.客观性特点B.发展性特点C.系统性特点D.有效性特点9.教学与发展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规律要求在教学中必须遵循( )A.有序性原则B.启发创造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反馈调节原则10.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只应充任“看守者”和“助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齐C.卢梭D.杜威11.学生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决定应采用( )A.班级授课制B.合作教学C.小组教学D.个别化教学12.我国封建社会中占据课程的核心内容是( )A.三艺B.四书五经C.六艺D.七艺13.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课程是( )A.活动课程B.学科课程C.关联课程D.融合课程14.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 )A.发现法B.实验法C.欣赏法D.演示法15.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课外辅导C.上课D.学业成绩的评定16.下面属于普通教学媒体的是( )A.模型B.计算机C.幻灯D.投影17.最早对教学环境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A.勒温B.弗雷泽C.霍利D.辛克莱18.测量工具所要测量的东西和实际所测出的东西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是( )A.信度B.难度C.效度D.区分度19.教学管理的关键是( )A.教学目标管理B.教师管理C.学生管理D.教学质量管理20.在学习化社会环境中,现代教学理论发展的教学目的观的核心是( )A.“主体自觉”B.“学会学习”C.“参与创造”D.“科学与价值”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2年7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2.奥苏伯尔认为,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A.顺应B.同化C.联想D.平衡3.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杜威B.艾斯纳C.斯腾豪斯D.施瓦布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D.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5.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
所以,罗杰斯不愿意用“教师”一词,代之以()A.促进者B.监控者C.旁观者D.主导者6.《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这种教育宗旨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A.普遍性目标取向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7.“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布卢姆C.艾斯纳D.斯腾豪斯8.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A.示范 B.呈示C.展示D.口述9.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 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10.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12.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13.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是()A.斯皮罗B.维果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14.“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A.地位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5.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A.总结性评价B.场合驱动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效果评价1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构成要素是()A.情境、探索、会话和意义建构B.知识、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C.情境、探索、知识和意义建构D.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7.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18.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A.活动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C.要素主义课程D.学科课程19.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康德B.赫尔巴特C.拉特克D.夸美纽斯20.认为“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的教学观可简称为()A.预成说B.塑造说C.外烁说D.预备说21.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选择教育经验B.组织教育经验C.确定教育目标D.评价教育计划22.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柏拉图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2009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出版于1918年,标志着课程成为独立研究领域的著作是( A )1--3A.《课程》B.《课程编制》C.《怎样编制课程》D.《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2.为“泰勒原理”奠定心理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的教育思想家是( B)1--10A.斯金纳、博比特B.贾德、桑代克C.加涅、查特斯D.布鲁纳、波特3.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是( B )1--14A.学术性、创造性、结构性B.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C.学术性、主动性、基本性D.科学性、专门性、理解性4.被认为是现代教学研究的奠基之作的教学论著作是( C )1--28A.《教育学讲授纲要》B.《实验教学论》C.《大教学论》D.《教学的艺术》5.提出“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它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的教育家是( A )1--30A.卢梭B.夸美纽斯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6.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的是( A )1--40A.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理论B.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C.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D.裴斯泰洛齐的“基础教养论”7.“实验教学论”的代表人物是( C )1--48A.克伯屈、斯腾豪斯B.布鲁纳、冯特C.拉伊、梅伊曼D.普莱西、斯金纳8.儿童在熟悉了“萝卜”、“菠菜”、“西红柿”等概念之后,再来掌握“蔬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类型是( D )2-104A.并列结合学习B.归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9.“教学不仅应当以儿童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这一观点所符合的教学理论是( A )2-128A.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B.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C.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D.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10.“考察与欣赏《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教学目标属于( C )3-168A.生成性目标取向B.行为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普遍性目标取向11.布鲁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 A )3-155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B.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C.智力技能、态度、动作技能D.认知领域、态度、言语信息12.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素主义教育学者、永恒主义教育学者、结构主义课程论者都主张( D )4-179A.课程内容即教科书知识B.课程内容即学习者的经验C.课程内容即当代社会生活经验D.课程内容即学科知识13.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社会改造主义课程的观点属( B )A.被动适应论4-186B.主动适应论C.调和论D.超越论14.课程与教学目标的行为目标取向所追求的价值是( D )3-152A.普遍主义B.解放理性C.实践理性D.唯科学主义15.斯金纳根据操作条件反应的学习理论,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称为( D )2-135A.合作教学B.编程教学C.个别教学D.程序教学16.在课程发展史上,最早论述课程组织问题的学者是( B )5-212A.麦克尼尔B.博比特与查特斯C.拉格D.拉尔夫·泰勒17.“泛智课程”属于( A )5-215 5-223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18.卢梭的“浪漫自然主义课程”,经裴斯泰洛齐、福禄倍尔等人的发展,后来又融入了德国的“有机整体观”,从而发展为“乡土教育论”,进而发展( B )A.“发现教学”B.“合科教学”C.“问题解决教学”D.“国际理解育”19.“合成教育”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B )5-225A.人本主义哲学B.人本主义心理学C.结构心理学D.有机发生学原理20.“环境教育课程”有两种典型的组织模式,即( D )5-236A.情境中心模式和问题中心模式B.班级教学模式和小组活动模式C.单学科模式和多学科模式D.多学科模式和学科际模式21.提出“副学习”概念的学者是( B )5-248A.杜威B.克伯屈C.鲍尔斯和金蒂斯D.阿普尔22.帕克赫斯特为道尔顿计划确立了两条基本原则,即(A)5-261A.“自由原则”和“合作原则”B.“个性化原则”和“小组合作原则”C.“创新原则”和“活动原则”D.“活动原则”和“个性化原则”23.在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视野中,教师的角色是( B )6-278A.课程变革计划的忠实执行者B.课程变革方案的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C.课程开发者D.课程计划制定者24.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 D)6-294A.中心与边缘的关系B.主导与主体的关系C.主体与特殊客体的关系D.交互主体的关系25.在古巴和林肯对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历史分期中,测验和测量的时期A 7-315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6.在价值观上受“科技理性”所支配的评价是( A )7-322A.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取向评价B.课程与教学的过程取向评价C.课程与教学的主体取向评价D.课程与教学的建构取向评价27.以“先在因素、交流因素和结果因素”三个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评价体系是( D )7-327A.差别模式B.目标达成模式C.回应模式D.外貌模式28.“大众主义”时代的教育民主或教育公平意味着(C )8-337A.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均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B.每一个适龄儿童所接受的是达到一定质量规格和标准的教育C.每一个适龄儿童都应当平等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D.每一个适龄儿童都有自由选择教育资源、获得自主发展的权利29.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在表述上比较全面的是( D) 8-341A.学校管理者B.校长和教师C.校长、教师和学生D.校长、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等 8-35730.在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是DA.情境教学模式B.合作教学模式C.随机访问教学模式D.支架式教学模式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泰勒原理的四个基本问题。
2-77答:(1)学校应试图达到那些教育目标?(2)怎样选择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3)怎样为有效的教学而组织学习经验?(4)怎样评价学习经验的有效性?32.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3-146答:(1)为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2)为课程与教学组织提供依据(3)为课程实施提供依据。
(4)为课程与教学评价提供依据,33.怎样运用自主型教学方法?4-206答:(1)确定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
(2)准备有助于自主性学习的学习手段(3)分配适合于自主性学习的课题。
(4)估计学生在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5)正确评价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34.简述课程创生取向视野中教学设计的特征。
6-304答:(1)教学设计是一个持续创造的过程。
(2)教师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3)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
35.简述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基本内涵。
8-351答:(1)学习在本质上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心理表征既包括结构性的知识,也包括非结构性的知识和经验。
(2)教师和学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世界的理解,对世界的理解因而是多元的,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
(3)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36.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有“课程作为学科”、“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三类观点,请你分别谈谈对这三类观点的理解,并进行比较。
1-53答:(1)“课程作为学科”认为课程是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合。
它的缺陷在于把课程内容与课程过程割裂开来并强调内容,对学习者的经验重视不够。
(2)“课程作为目标或计划”,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标,教学的预期结果或教学的预先计划,这种课程定义把课程视为教学过程之前或教育情境之外的东西,把课程目标、计划与课程过程、手段割裂开来,也忽视了学习者的现实经验。
(3)“课程作为经验或体验”是把课程视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获得的经验或体验,以及学生自发获得的经验或体验。
这种定义消除了课程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消解了内容与课程、目标与手段的二元对立。
37.结合实际,谈谈应该怎样开发隐性课程?5-254答:(1)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要增强反省意识。
(2)课程开发者与实施者要创设自由、民主、开放的教育情境。
(3)课程开发与实施者要明确隐性课程的主要范围或类型,有针对性的进行开发与设计。
(4)课程开发与实施者要有选择的利用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以提自己对课程话语的理解。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2-14238.以下是罗杰斯的一个学生所报告的罗杰斯本人执教的一堂课的情况:“这门课程完全是无组织的,确实是这样。
在任何时候,任何人、甚至是教师本人都不知道课堂的下一刻会出现什么,会出现哪些讨论课题,会提出哪些问题,会形成什么样的个人需要、感情和情绪。
……他用一种友好的、轻松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围着一张大桌子坐下,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
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安静,没人说话。
最后,为了打破这种沉默,一位学生羞怯地举起手,发了言。
又是一阵令人不快的安静,然后,又有一位学生举手。
此后,举手更多了。
教师从没有催促任何学生发言。
……”请分析上述材料所体现的教学模式及其基本思想,并联系实际谈谈此种教学模式对现实教育的意义。
答:(1)材料体现的是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2)“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要旨在于,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的表现自我,最后达致改变自我、实现自我。
(3)“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对于反思我们现实的教育问题都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重视师生的各种“非课堂”经验对学习活动的作用,重视师生的平等关系及课堂良好心理气氛的建设,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重视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