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两则
《新闻两则》(精选12篇)
《新闻两则》(精选12篇)《新闻两则》篇1一、设计思路:观看电视是孩子们平常在家少不了的一件事,特殊是寒假结束,很多孩子都在谈论电视节目。
其实在今日的信息时代里,孩子观看电视,不仅必要,而且必需。
由于电视是儿童开阔眼界、激发智力、塑造人格必不行少的社会传媒,因此我们应当让孩子学会" 观看电视'。
"新闻追追追'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新闻的作用,知道新闻必需是真实的。
通过阅读新闻、说新闻,了解新闻的来源。
从而激发孩子关怀四周生活。
二、活动预备:1、请家长协作,和幼儿共同收阅读新闻、读新闻。
2、收集、制作有关新闻类节目的开头。
三、活动过程:(一)、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新闻就是说我们四周的事。
1、讲讲议议:昨天东视新闻讲了些什么?2、观看录象。
预设提问:电视里有哪些新闻类节目?(二)、了解新闻来源。
预设提问:1、新闻是怎么来的?2、记者是怎样搜集新闻的?(三)、自己设计新闻。
《新闻两则》篇21 新闻两则毛泽东【教学目标】学问目标:积累词语;了解新闻的历史背景;把握新闻常识;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能分析并写作简洁的新闻。
力量目标:培育阅读力量 , 体会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把握毛泽东的写作风格德育目标:了解我军人民解放军勇敢善战的精神, 感受解放战斗中我军的勇敢气概。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基本常识。
【教学难点】体会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学疑点】《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主体部分为什么要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这样的挨次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一、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二、把握新闻常识,感受解放战斗中我军的勇敢气概。
教学流程:一、背景导入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凯歌声中,解放战斗取得了彻底而宏大的成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我勇敢的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和朱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新闻两则
导 语
新闻导语:(是指一篇新闻的第一自然段或 第一句话。)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 息中最主要、 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提示 新闻的主题思想。 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 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概括叙述) 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 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新闻主体
渡江部 队 中路军 地点 时间 兵力 战况
安庆、芜湖线, 二十日夜起 渡至繁昌、铜陵、 二十四小时 青阳、荻港、鲁 内 港地区。
30万人
突破防线, 已渡30万人 所遇抵抗微 弱,已渡三 分之二
西路军
东路军
二十一日下 九江、安庆 午五时起, 35万人 段 至发电时止 芜湖至江 阴
二十一日下 激战,歼灭、 午五时起, 35万人 击溃敌人,大 至发电时止 部已渡江
新闻两则
毛泽东
背景介绍
1949年4月20日,正是因为国民党政 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 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 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 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 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毛泽东当时满怀 豪情的写了一篇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 新闻稿。
毛泽东
(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标 题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 简短文字。其作用是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 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课文标题?
本报讯 随着中央气象台15日8时继续发 布高温橙色预警,中国大部地区已在 “热情”似火的“橙色”高温中度过 了17天。当天,北京、天津、重庆、 上海等地气温还在37℃~39℃,重庆、 浙江局地最高气温已达42℃~43℃。 全国多地进入“烧烤模式”
(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课文原文
《新闻两则》课文原文八年级语文教案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____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初二语文上册课文:《新闻两则》
初二语文上册课文:《新闻两则》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1新闻两则
资料助读
2.背景介绍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 战役结束, 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 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派依然 负隅顽抗, 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月 的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 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 毛泽东 和朱德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 令》,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2时, 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撰写 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 江》,报道了中路军战况。22日夜, 毛泽东又写了这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 战况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 大军横渡长江》。
负隅顽抗 ——垂死挣扎,顽固抵抗。 气势磅礴 阻遏 溃退 悍然
——形容气势雄伟壮大。
——阻止
——败退。“溃”,溃 败。 ——蛮横的样子。
3.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合作探究
• 1、整体把握课文。 • 2、语言精析。 • 3、疑难解答。
1、整体把握课文
(1)这篇消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 • 本文的标题只有主标,没有引标、副标。 这个标题明确、简练、突出,传递了全 文最主要的信息。“百万大军”“横渡” 的用语,表现了磅礴的气势,充满了胜 利的豪情。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课 文 结 构
渡江区域 导语:(第1、2两句) 渡江概况(从四个 方面概括)
战役全局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中路军: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剩余部分) 西路军: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 点)
读下面一则消息,回答问题。 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
确切。 “到达”则太泛。
下的”更为 准确得体。
“二十四小时内 “突破”准确表现了 即已” ,时间明 战斗过程,表明有敌 确,含有渡江迅 (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 速,作战顺利之 军防守,我军歼灭或 意,准确表现了 击溃守敌,冲破敌阵; 路军首先突破(越过)安庆、芜湖线,渡至 神速特点。 如用 如用“越过”则不准 “共”,则时限 (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 不明,一般化。 确,因为其对象是静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Teaching plan of lesson 1 "two news" in Chinese volume 1 of Gr ade 8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新闻两则》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2、篇章2: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规范版)闻两则教案3、篇章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最新版闻两则教案篇章1: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标准版)闻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解并掌握新闻的基本要素2、识记课文重点字词(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新闻(三)教育目标:了解感悟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阶段的伟大气势,分析评价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二、重点难点: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三、教学媒体:投影仪、录音机四、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
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揭题解题(三)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新闻两则》
• 结尾总结:两则新闻的结尾都简洁明了地总结了新闻的主要内容,通过使用简短而有力的句子和词汇,强 调了新闻的重要性和影响。
写作背景
1949年4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取得了战略决战的决 定性胜利,国民党军队在全国人民解放军 的强大攻势下,已经陷入了全面土崩瓦解 之中。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全中国的 统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在渡江战役胜利后,立即命令中国人民解 放军向全国进军。
VS
1949年4月23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 统治的覆灭。为了庆祝胜利,毛泽东分别 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和《南京解放》两篇新闻稿,并被收入《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写作技巧分析
• 标题制作:两则新闻的标题都很好地概括了新闻的主题和核心内容,使用了简短而精确的语言。通过使用 醒目的词汇和数字,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 导语写作:两则新闻的导语都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使得读者能够快速了解新闻的核心信息 。导语中使用了简短而有力的句子和词汇,使得读者能够快速理解新闻的主题。
新闻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新闻传播方式
口信、书信、公告牌等。
近代新闻业诞生
19世纪现代新闻业发展
20世纪以来,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出 现,新闻业进入多元化和全球化时代。
新闻的分类与形式
分类
硬新闻(政治、经济、社会等事件)、软新闻(娱乐、体育、文化等事件)。
两则新闻的关联性
关联点一
这两则新闻都与中国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第一则新闻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突破 ,而第二则新闻则展示了中国在生物医药 领域的突破。
1、新闻两则
用语的准确和精炼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则 新闻的内容。
思 考 题
读新闻要抓住记叙的六要素,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 的原因、经过、结果。作为读者, 你能在看了这则新闻后找出它的 六要素吗?请概括出来。
何人?(Who?)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因?(Why?) 何事?(What?) 如何?(How?)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 的重要战略地位。 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 城南逃的变化。
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 大胜利。 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内容探究: 1、南阳解放战争中取得哪些成就?
①恢复和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创立了七个军区,扩大 了老根据地。 ②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正规部队,发展了我党武装力量。 ③纠正了“左”的策略,采取了正确的策略,孤立了敌人, 巩固了根据地。
2、为什么不报道解放南阳的消息,而要概 述一年多来南线我军的战况?
南阳的解放,是南线我军一年多来取得伟大胜利的必 然结果,所以南阳解放之日正是一年多来伟大胜利的 最好时机。其次,总结一年多来的战绩,也可以说明 将军为什么弃城南逃。
语言品味: 结合“研讨与练习三” 中第三组语句思考:课 文原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手法?什么意思?比另 一句好在哪里?
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 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 就不难解决了。6个“W”共同 构筑了把握新闻的道路和途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 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事情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 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第1课新闻两则
第1课新闻两则
近义词辨析 溃退、撤退
【同】都有退出、后退之意。 【异】“溃退”指因被打垮而后退。“撤退”不含垮和败,是有计 划、有组织地后退。
第1课新闻两则
3.走进文本 (1)阅读课文,理清这则新闻的“六要素”。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答案:①从二十日夜起;②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③人民解放军 百万大军
第1课新闻两则
答案:
第1课新闻两则
2.语言品析 本文用词准确,语言凝练、概括性强;同时又鲜明生动,富
有感情色彩。请仿照参考示例,结合加点的词语品析下列句子 的表达效果。 参考示例: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 突破了。
﹒﹒
第1课新闻两则
点拨:
赏析:“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战犯的“不料”恰恰表嘲讽。
第1课新闻两则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布局谋篇 (1)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答案:首先,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 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合写在前 ,东路单写在后。
第1课新闻两则
(2)作者在写作中是怎样把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紧密衔接在一 起的?阅读课文,填写下表。
第1课新闻两则
1.正音辨形
要塞( )
溃退( )
歼灭( )
xi﹒è( )气
d﹒ū( )战
﹒区yù( )
答案:sài kuì jiān 泄 督 域
第1课新闻两则
2.据义填词
(1)
:(军队)被打垮而后退。
(2)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
:勇敢出众而且善于作战。
答案:(1)溃退 (2)锐不可当 (3)英勇善战
《新闻两则》
标题: 标题: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渡江区域
课 文 结 构
导语: 导语:
渡江概况
战役全局 横渡长江
两句) (第1、2两句) 从四个方面概括) 冲破敌阵 、 两句 (从四个方面概括)
中路军: 中路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
主体: 主体:
(剩余部分) 剩余部分)
西路军: 西路军: 西路军所向无敌 东路军: 重点) 东路军: 东路军战绩辉煌 (重点)
第三层与第二层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时间: 1949年 时间: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20日夜起至 日夜起至4 22日22时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地点: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 人物: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时间发生的原因: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 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经过与结果: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 长江南岸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 西路军 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 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 断镇 江无锡段铁路
课文阅读分析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22 时电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余华里的战线上, 1000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 1.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__________,在文中的作用是 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看是 在文中的作用是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引起下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社长江前线22 22时电 是电头 22日 时电) 是电头, 2.“(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是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 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名称、地点和时间,能否删去?为什么?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不能,这样写表明材料真实准确,报道及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 3.概括写出人民军队所向无敌、战绩辉煌的两个短语是 冲破敌阵, 横渡长江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不是, 不是,因三路军加起来是一百万 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万”是夸张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起九江(不含) 东至江阴, 5."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 域"一句中的"(不含)"、"均"有何表达作用? 一句中的"(不含)"、 有何表达作用? "(不含)" “不含”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均”指“全 不含” 不含 指不包括,体现语言确凿无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体现战线之长、胜利之大,洋溢着自豪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闻两则》汇总33页PPT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பைடு நூலகம்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
新闻两则教案_新闻两则阅读答案课文《新闻两则》出自八年级上册语文,其原文如下:【原文】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orG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新闻两则课文
人教版《新闻两则》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
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
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划分全国为若干“绥靖区”,在区的中心城市设“绥靖公署”,负责指挥国民党军队进攻人民军队。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新闻两则课件(2)
八年级语文上册
走进新闻
在现代社会里,新闻在传播信息方面起着巨 大作用。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 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 是指消息。
新闻文体的主要特点:
一是事实说话。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 义,就是新近产生的事实的报道。”(《我们对于新 闻学的基本观点》 二是迅速及时。迅速,是指它能很快地向读者(或听 众、观众)传播;及时,是指快而得当,合适需要。
第三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
背景:
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产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 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建了后汉王朝。 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诞生于南阳一 带。
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 对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 成对照;《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 南阳所产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 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构思特点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总 括千里战线,分步叙写,多而不杂;《中原我军解放 南阳》勾联历史与现在,纵横挥写,引而有度。
1)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第一超出安庆,芜 湖线,到达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 十万人。
2)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第一突破安庆,芜 湖线,渡至繁昌,铜陵,请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 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1) 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边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 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 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 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 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 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地向南飞驶而去。 北岸的江边,站满了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战员们,大家都屏息凝 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 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 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 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 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慢慢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 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食粮、蔬菜送到 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 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 再见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课文分析:这两篇消息都是由领袖亲自撰写,第一则及时报道了当时渡江战役的战况,作者写此文要达到的目的是:给全国人民以信心,给全军将士以鼓舞,同时对瓦解敌军斗志起到一定作用。
第二则消息报道的是我军解放南阳在军事上的重要意义,是国内革命战争的一个转折点,毛主席以解放南阳辐射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目的仍然是鼓舞解放区的军民要树立信心,乘胜前进。
这两篇新闻的学习方式上可以为:详学一篇,略学一篇;或讲授一篇,自学一篇。
前者为详,后者为略。
这两课的学习目标可以概括为:①理清本则新闻记叙的六要素(叙事性作品);②辨识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③体会新闻的特点;④探究疑难问题。
导学提纲:
第一课时详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比较导入: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诗人。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就是反映人民解放军胜利渡江攻占国民政府首都南京的历史事实。
师范读此诗。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渡过长江天堑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一则新闻。
二、朗读课文,理清记叙要素。
即明了记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学生回答后,明确为:①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②时间:从20日夜起;③地点:1000余华里的战线;④事件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⑤经过:三路军横渡长江;⑥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三、析读课文,辨识消息的结构。
师述:本文是一则新闻,新闻体裁有它的特点。
下面我们从新闻体裁的角度研读课文。
1、新闻是对最新发生的重要事件的报道。
请大家迅速回答:如果要用一句话简洁地说出这则消息的内容,这句话是?(学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对,这就是新闻的标题。
我们可以发现,读新闻报道,要概括报道的事件,最省事的办法就是阅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
平时读报纸,通常是展开报纸扫一眼标题,根据标题选择感兴趣的新闻,再作细致阅读。
不感兴趣的新闻,会一晃而过,或者根本不读。
这就是标题的重要性。
同样,跟作文拟标题也要考虑这一点。
标题可以有三个结构:引题、正题、副题。
不一定每则新闻都有这三个题目,但正题是必不可少的。
2、如果要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这段话是?(学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对,这就是新闻的导语。
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在看了标题之后,如果还想进一步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可以再读读新闻开头的一两句话,也就是读一读这则新闻的导语。
3、如果要细腻地介绍这则消息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应是从“?”到“?”?(20日夜起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我们读报纸的时候,读了导语,对新闻的主要事实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如果有进一步深究的兴趣,可以继续往下读,导语之后就是新闻的“主体”部分,它是新闻的中心部分,集中细致地叙述新闻事件。
4、请同学们齐读主体部分。
通过阅读,你知道有哪些部分参战吗?(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请同学们给主体部分划分为三个层次。
问:如果按照一般的思路,要么从东往西写,要么从西往东写。
但本文却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又回过头去写东路军,这是不是逻辑顺序不清晰?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引导: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且最先突破敌防,所以先说;西路与东路同时作战,但西路
军遇敌较弱,进展顺利,所以接着中路军说;而东路军所遇敌最为顽强,战斗也最激烈,持续时间最久,所以最后重点说。
由此可见新闻的精心布局。
5、古人谈到写文章有“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套用这种说法,我们可以把新闻的标题当作“凤头”,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能吸引人的目光。
导语和主体部分大概就属于“猪肚”,尤其是主体部分,内容详细而丰富,就像猪肚一样五脏俱全。
那“豹尾”是什么呢?它可以用来比喻新闻的“结语”。
所谓“结语”,一般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最后一段,是对这则新闻的一个简要总结。
请同学们找一找本新闻的结语是什么?(本则新闻没有结语。
老师可引导学生从课外的一则新闻中找一找结语。
)
6、总结:结语对一则新闻来,是可有可无的。
新闻不有一部分也是可有可无的,那就是“背景”,它通常交代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之类,一般穿插在主体部分。
顺势介绍一下电头。
四、品味语言,体会消息的特点。
1、能不能把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改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渡江”?为什么?(不能换。
因为至发点时止,人民解放军的东路军还没有彻底渡完,因此不能用“胜利”。
)这体现了新闻的一个什么特点?(这体现了新闻真实性的特点。
)
2、把标题换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渡江”,等到渡江胜利后再发表,行吗?(不行。
因为要把渡江战役的好消息尽早告诉全国人民。
)为什么?这体现了新闻的一个什么特点?(这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
)
3、请同学们看课后练习第三题。
这些语言为什么不能换。
(学生分别说理由)这体现了新闻语言的什么特点?(准确性、情感性)
五、再读课文,说一说在当时情况下,写这则消息有什么意图?
明确:及时给全国人民报告渡江战役的好消息,鼓舞士气,赞扬中国人民解放军所向无敌的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