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
失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版

失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1 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失眠障碍的术语和定义,规范了失眠障碍中西医结合诊疗的评估、诊断、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以及日常调护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脑病科、神经科、中医科、精神心理科、睡眠医学科(中心)、心血管科、老年病科、妇产科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751.2-2020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2020修订版)ZY/T001.1-94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 术语和定义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睡眠-觉醒障碍 Sleep-wake disorders同“睡眠障碍”,其核心特征是个体通常以不满意睡眠质量、周期和数量为主诉就诊,并导致日间痛苦和功能受损,包括失眠障碍、过度嗜睡障碍、睡眠相关呼吸障碍、睡眠-觉醒昼夜节律紊乱、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异态睡眠[5,6]。
3.2 失眠障碍 Insomnia disorders属“睡眠-觉醒障碍”范畴,指尽管有充足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但在睡眠开始、持续时间、巩固或质量方面持续存在困难,并导致某种形式的日间损害。
日间症状通常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易怒、全身不适和认知障碍。
在没有日间损害的情况下报告睡眠相关症状的个体不被视为失眠障碍[5,6]。
3.3 不寐 Insomnia disorders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不易入睡,睡眠短浅易醒,甚则彻夜不眠,白天困乏,精力不济,可伴见头晕、耳鸣,健忘等为特征的神志病[7]。
4 评估和诊断4.1 评估内容充分及准确的评估是临床诊断和合理治疗的基础,临床接诊时应从主诉、睡前状况、睡眠-觉醒节律、夜间症状、日间活动和功能、其他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精神检查以及家族史进行信息采集,还可借助主观测评工具,包括睡眠日记、睡眠相关量表如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量表、睡眠障碍评定(Sleep Dysfunction Rating Scale,SDRS)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The insomnia severity index,ISI)量表等,对睡眠状况及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或通过客观测评工具,如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多次睡眠潜伏期实验(mul t 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进行辅助诊断。
中西医结合治失眠,这篇文章值得一看

中西医结合治失眠 ,这篇文章值得一看通常而言临床将失眠定义为一种存在睡眠障碍或失去睡眠能力的病症,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失眠状态,会诱发各种问题,对人体的潜在危害较大。
长期失眠被称为失眠并或失眠症,人体的休养和自然修复的过程均需通过睡眠来完成,因此,长期失眠的患者应对自身病症引起重视,及时就医,寻找病因,对症治疗。
本文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什么是失眠?失眠的危害及治疗方法。
一、什么叫失眠?失眠是睡眠质量与失眠时间无法满足人体正常需求,并对日间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的主观体验之一。
失眠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入睡时间在30分钟以上,或夜间觉醒次数在2次以上,或睡眠质量差,多梦、浅眠,或凌晨早醒。
(二)总睡眠时间短于6小时。
(三)次日清晨有精神不振、头昏、乏力、嗜睡等不适感。
如果满足上述三条表现,那么便可以认为患有失眠症。
二、失眠的分类有哪些?(一)长期性失眠症长期性失眠症指患者每周有3天以上的时间处于失眠状态,而且持续时间在30天以上,临床将这种情况归为长期性失眠,长期性失眠是一种疾病表现,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医,对症治疗。
(二)偶尔失眠偶尔失眠也称之为一过性失眠,该症状指患者短时间内的其余时间均可正常睡眠,仅有几天时间出现失眠情况,引起该症状的机制通常是由于患者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等,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可以不用治疗或服用催眠药物。
三、失眠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危害?虽然失眠症不属于器质性病变,但其对人体健康的损害与影响,较器质性病变更严重。
(一)长时间处于失眠状态,会增加患者身心痛苦,进而会引发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
(二)长期失眠会对人的情绪、注意力、精力等造成不利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
对于以开车为主要作业的人员来说极为危险。
(三)长期失眠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与身体素质下降,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速衰老。
(四)失眠还是冠心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诱发或加重因素;还会引起功能性胃肠疾病、反流性食道炎等病症;导致患者出现记忆力下降、耳鸣、头痛等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神经性皮炎、脱发等皮肤病;造成女性月经紊乱、不孕,男性前列腺炎、不育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增加恶性肿瘤患病风险。
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症30例临床观察

方 法 治疗 。咽喉不 利 , 逆 而 咳是 本病 的重 要病 机 。 病 程 2 2 气 ~ 4个月 , 平均 病程 (01 41个 月 。 1 . .) ± 2组一 般 外邪入侵 , 犯 咽喉 , 首 日久 失 治 或 误 治 , 邪 留滞 , 资 料经 统计 学处理 . 异无 显著 性 意义 ( O0 ) 具 余 差 P> . , 5
平 片 ( 京 欧 加 农 公 司生 产 ) 5 3 m ,睡 前 3 ~ 南 1~0 g 0 6 m n口服 : 整 自主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 口 服 谷 维 0i 调 可
素片( 天津 太 平 洋制 药 有 限公 司生 产 ) 0 3 r / , 1 ~ 0 g次 a
3次/ 。 d
咽 喉失 养 , 机不 利 而发 病 。 “ 气 痒则 为 风 ” “ 为 阳 有 可 比性 ,风 . 2 中 邪, 易袭 上部 ” 。风 邪乃 为本 病 主 因 , 热 , 寒 , 1 诊 断标 准 符合 《 国精神 障 碍分 类 与诊 断 标 夹 夹 日 久化燥 伤 阴 。基本 方 用地龙 、 蚕 、 衣息 风通 络止 准 》 ( 3版 ) 僵 蝉 叫第 中关 于失 眠症 的诊 断 。 . 3 痉, 芥 、 荆 防风疏 风止 痒 , 苏子 、 杏仁 止 咳平 喘 。以虫 1 排 除标 准 排 除躯 体 疾 病 或 精 神 障 碍 症 状 导 类 为 主药 , 合 传 统 中药 辨 证 施 治 , 别 辅 以散 寒 致 的继发性 失 眠 。 结 分 平 喘利 咽 、 热解 毒 利 咽 、 阴生津 利 咽 , 除 上气 2 治 疗方 法 清 滋 解 道 高 反应 的状 态 而 达 到 良好 的 临床 疗 效 。结 果 表 21 对照组 . 药对 照组 , 且远 期疗 效稳 定 , 易 复发 。 不
失眠的中西医诊疗研究进展

1.1 西医失眠机制 失眠发生和维持的主要假说是过度觉醒假说,该假说认为失
眠是一种过度觉醒状态,这种过度觉醒横跨 24h 的日周期 [3]。失 眠患者在睡眠和清醒时表现出更快的脑电频率、日间多次小睡潜 伏期延长、24h 代谢率增加、自主神经功能活性增加、下丘脑 - 垂 体 - 肾上腺轴过度活跃及炎症因子释放增加等。
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 [8] 指出药物治疗的次序 ( 专家共 识 ):推荐用药顺序为:(1) 短、中效的苯二氮䓬受体激动剂 ( 如右 佐 匹 克 隆 ) 或 褪 黑 素 受 体 激 动 剂 ( 如 雷 美 替 胺 );(2) 其 他 BzRAs 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3)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 ( 如曲唑酮 ), 尤其适用于伴有抑郁和焦虑症的失眠患者;(4) 联合使用 BzRAs 和 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剂;(5) 处方药如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不 作为首选药物使用,仅适用于某些特殊情况和人群;(6) 巴比妥类 药物、水合氯醛等,虽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失眠 的治疗,但临床上并不推荐应用。
0 引言
失眠是以频繁而持续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并导致睡 眠 感 不 满 意 为 特 征 的 睡 眠 障 碍,可 孤 立 存 在 或 者 与 精 神 障 碍、躯 体疾病或物质滥用共病,并伴随多种觉醒时功能损害 [1]。失眠患 者可表现为注意难以集中,日间乏力、嗜睡、心神不安、心悸健忘, 以及工作效率下降等功能缺损表现。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中国有 45.4%的被调查者在过去 1 个月中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美 国约 30% ~35% 的人群曾经有过睡眠障碍,且 17% 的患者认为失 眠严重影响其生活,而 85% 的患者认为未得到有效治疗 [2]。失眠 的诊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药学界的广泛重视,但很多内容尚未 完全阐明,现就失眠目前的病理机制、诊断评估及中西药物治疗做 一系统回顾。
睡眠障碍中西医治疗策略

睡眠障碍中西医治疗策略1.怎么治疗睡眠障碍?2.年轻人睡不醒,老年人却睡不着,专家教你睡前妙招,巧治失眠!3.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方法4.失眠是普遍的症状,都有什么治疗方法?怎么治疗睡眠障碍?1.按摩穴位:睡前可以按摩有安眠效果的天池穴、太阳穴、安眠穴等以松弛肌肉,促进睡眠。
2.饮食调节:睡前喝一些安神补脑液、桂圆红枣茶等也是帮助睡眠非常好的方法。
还可以吃一些香蕉、牛奶、小米粥,比较常见的是热牛奶,也是常用的助眠方法。
3.维持良好的睡眠环境和习惯:如睡前4-6个小时不适合再饮用茶和咖啡等兴奋性的物质。
睡前1个小时,不做比较剧烈的脑力劳动,让大脑兴奋,不要睡前看电视,手机。
睡前3-4个小时,不做剧烈的体育运动。
此外睡前不提倡吃得过饱,或吃难以消化的食物。
4.使用药物:短期存在睡眠障碍的患者,可以服用安眠药。
入睡困难的患者,可以服用短效安眠药。
早醒或夜间频繁起夜的患者,可以使用中长效安眠药。
年轻人睡不醒,老年人却睡不着,专家教你睡前妙招,巧治失眠!如何治疗睡眠障碍?药物治疗对于急性失眠患者,建议尽早药物干预,解决患者生活质量问题,阻断睡眠节律紊乱;慢性失眠患者建议用药物辅助心理治疗。
睡眠障碍的药物包括:具有镇静作用的抗焦虑抑郁药物:米氮平、阿米替林、马来酸氟伏沙明、盐酸曲唑酮等。
抗精神病类药物:富马酸喹硫平、奥氮平。
苯二氮卓类药物:地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硝基安定等。
如果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患者可能会出现头昏、嗜睡、运动不协调等副作用,还容易导致耐药、成瘾、依赖。
如果突然停用,还会出现反跳(疾病复发或恶化)或戒断反应(如兴奋、失眠、呕吐等),建议患者与医生交流探索最佳用药方式,按需服用,每4~6周评估药物疗效。
心理治疗患者应到正规、专业机构,在精神心理专科医生、咨询师指导下进行心理治疗。
通过治疗,患者学习如何控制症状并发现疾病复发的早期表现。
睡眠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看法、调整睡眠习惯等来促进睡眠,是治疗睡眠障碍最为有效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矿泉浴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 键 词 】 失眠 症 ; 关 中西 医结合 ; 矿泉 浴 ; 拿 推
失 眠 的最 基 本 定义 就 是 睡 眠 障碍 ,失 眠可 表 现 为 多 种 情 况 , 入 睡 困难 、 醒 、 眠 中易 醒 、 后 再 难 入 睡 、 如 早 睡 醒 睡 眠质 量 下 降 、 梦 、 眠 时 间明 显减 少 等 。失 眠 的发 病 多 睡 率 很 高 , 流行 病 学 调查 , 国人 群 中失 眠发 生 率 为3 % 据 美 2 3 % , 国为 1 % 一1 % , 德 为 1 % , 5 英 0 4 西 5 日本 为 2 % , 0 中 国无 确 切 统 计 资料 , 可能 会 稍低 些 , 据 临 床 医生 的估计 但 至少 >1 %…。笔 者 在西 药治 疗 基础 上运 用 推拿 手法 配合 0 兴城 矿 泉浴 治疗 失 眠3 例 , 果 满意 , 5 效 现报 告 如下 。
复 正 常时 间或 夜 间睡 眠时 间在 6h 以上 , 睡眠 深沉 , 后 精 醒 力 充沛 ; 效 : 显 睡眠 明显 好转 , 眠时 间增 加3h 睡 以上 , 眠 睡 深 度增 加 ; 有效 : 症状 减 轻 , 睡眠 时间较 前 增加 不足 3h 无 ; 效: 治疗 前后 无 明显 改善 , 反加 重 。 或 32 治疗 结 果 两组 患者 疗效 比较( 1 。 . 表 )
中西 医结合矿泉浴治疗失 眠疗效观察
15 0 沈 阳军 区兴 城疗 养 院温 泉疗 养 区 李 国淼 王 佳 帅 邵东 民 2 10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合 矿 泉浴 治 疗失 眠 的疗 效 。方 法 将 我 院 收 治的6  ̄ 有 失 眠病 史 的疗 养 员随 机 分成 治 疗组 摘 8, J
2 治 疗 方 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疗效观察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失眠 症疗 效 观 察
侯 合 云
( 阳市龙安 区东风乡卫生院 , 安 河南 安 阳 4 5 0 ) 50 0
【 摘要 】目的
B组患者采 用艾 司唑仑 与奔豚汤 ( 水煎 服 , 日 每
选择 9 4例 临床 确诊 失眠 患者 , 其 分为 A、 。 将 B 2组 平均每 组
状缓解 时间明显早于 A组 ; 治疗方案 实施结束后失眠症状再次
复发 率 明 显低 于 A 组 。结 论 运 用 中西 医结 合 方 法 治 疗 失 眠
症 临床 效 果 非 常 明 显 。
完全恢 复正 常或 能够 维持在 6h以上 ,睡 眠质量非 常理想 , 醒 后精力 充沛 ; 效 : 状基本消失 , 显 症 睡眠质量有 明显改善 , 睡眠 时 间延长 3h以上 , 睡眠深度也 明显增加 ; 有效 : 症状有所减轻 , 睡 眠时间延长 程度不 足 3h 无效 : ; 睡眠情 况没有 任何改 变目 。 1 统计学方法 . 4 计量 资料采用 t 检验 , 数资料采用 计
4 例 。A 组 患 者采 用 艾 司唑 仑进 行 治 疗 ; 7 B组 患者 采 用 艾 司唑
1 , 剂 每天分早 晚 2次服用 ) 联合进行治疗。对治疗后 2组患者
的失眠症状改善情况 、 院接受治疗 的时间 、 眠症状缓解 时 住 失 间、 住院过程中出现的并 发症情况及治疗方案实施结束后 失眠 症状再次复发情况进行比较 分析 。
( 收稿 日期 :0 2 0 一 6 21—3o )
之气不能输 , 乃致合污下降而下利 。 谓“ 所 湿胜则濡泄 , 泄泻者 , 水湿所 为也 ” 。朱丹 溪幼科全书谓“ 凡泄泻 皆属于湿” 。所谓“ 脾 土强者 , 自能胜湿 , 如土虚不 能利 湿 , 风寒 与热 , 则 皆得 干之 而 为病” 小儿肠 胃嫩弱 , 。 因解脱逢风冷 , 哺不消而变吐利。 乳 北宋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发布时间:2021-08-26T08:19:56.702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1年8月8期作者:胡建美[导读] 在治疗失眠的时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人民医院 615600当下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加上长期饮食睡眠不规律,饮食油腻以及不爱运动等原因,失眠已经成了人们生活常态,也成为了困扰大多数人的生活问题。
这个问题不仅出现在在中老年人的身上,年轻人失眠的情况也非常常见,其失眠状况甚至比中老年人还要严重,它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学习以及生活,长期服用安眠药并不是解决这个病症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安眠药有购买限制,并且长期服用安眠药会让人对其产生依赖性,另一方面会导致失眠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不仅不能有效治疗失眠,反而会适得其反。
中医治疗没有特别明显的副作用,在治疗失眠的时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能够起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一、失眠是什么失眠指人经常不能正常睡眠,夜间迟迟不能入睡或者多次惊醒,睡眠程度浅半夜惊醒之后很难再次入睡,情况特别严重的可能会整晚不睡。
这会导致患者睡眠时间严重不足,睡眠质量很差,在白天会出现头昏、疲劳以及嗜睡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白天的精神状况。
二、失眠产生的原因失眠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这几个方面:(1)生活方面:{1}对于某一件或者某种事情的产生的压力过大使得精神较为紧张,迟迟难以入睡,这主要体现为工作压力以及学习压力。
{2}睡眠习惯差:部分患者昼夜颠倒,白天睡得太多,使得夜晚无法按时入睡。
同时很多患者在睡觉之前会刷短视频,或者喝茶以及咖啡等刺激性较强的饮品,使得神经一直处在一个兴奋状态,迟迟难以入眠。
{3}短期的失眠,例如出差失眠等是因为床位的舒适程度改变环境以及光线的改变等、(2)疾病方面:患有抑郁症、焦虑症以及睡眠障碍的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长期的失眠状况。
三、治疗失眠的方法(1)西医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的药物治疗的方法,因为失眠产生的原因较多,西药的针对性较强,针对不同的失眠原因,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种类,普通患者一般采用褪黑素进行药物治疗,褪黑素主要以雷美替胺为代表,这类药物的治疗原理是褪黑素是人体大脑中松果体腺里含有的物质,松果体素与人体的生物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的褪黑素会逐年减少,这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婴儿的睡眠质量好并且睡眠时间长,但是老年人的睡眠质量差,睡眠质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褪黑素主要治疗的是因为日夜颠倒、睡眠失调的失眠状况。
中西医结合治疗更年期妇女失眠症的临床研究

[ ] 张庆 立 , 保 权 .婴 幼 儿 重 症 肺 炎 的 治 疗 [ ] 5 朱 J .卫 生 职 业 教 育 ,
2 0 , 19 :2 3 0 3 2 ( ) 3 —3
[] 蔡 晓 红 , 昌崇 , 运 春 , .儿 童 呼 吸 道 疾病 流 行 病 学 调 查 分 6 李 罗 等 析 [] J .临 床 儿 科 杂 志 ,0 3 2 () 3 1—3 3 2 0 ,1 6 :4 4 [ ] 张 廷 熹 . 儿 反 复 呼 吸 道感 染 的 免疫 治 疗 [] 7 小 J .实 用 儿 科 临 床 杂
[ 收稿 日期 ] 2 0 0 6—1 2—3 0
中西 医结 合治 疗 更 年期 妇 女失 眠 症 的临床 研 究
郑 晓 人 , 南华 刘
( 东省汕 头 市第 四人 民 医院 , 东 汕 头 5 5 2 ) 广 广 1 0 1
[ 要 ] 目的 探 讨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更 年 期 妇 女 失 眠 症 的 疗 效 。 方 法 将 8 摘 1例 患 者 随 机分 为 2组 : 疗 组 5 治 4
维普资讯
现 代 中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 e o r a o I t rt rdt n l hns n s r dc e 0 7J l 6 1 ) d r J un l f n e a dT a i a C i ea dWet nMe in 0 u ,1 ( 9 n g e i o e e i 2
本 品服 用 时 间 间 隔 3h以上 , 或通 过 静 脉 途 径 给 予 _ 。 9 J
总之 , 乐安治疗小儿 R T 临床疗效肯定 , 廉 、 便 、 宝 R I 价 方 安 全 , 得 临 床 推广 应 用 。 值
[ 参 考 文 献 ]
浅谈失眠症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方法对 失眠症患者进行临床 护理。通过各项 综合护理 ,包括生活起居 、心理 、饮食护理和 中医调护 ,对提 高失眠症 患者 的疗效和 促 进疾病的康 复起 着重要 的作 用。 【 关键词 l 中西医结合护理; 失眠症;失眠症 患者
[ src] Ismnante n i t o k, s al sa o ep’ n n tyn ”adwa sn rmeht s h rc r e Abtat no i c n o swa l d“h ln tle,a d“o ig ,n s do awa aat i d iha e b c e l s ’ l ay t c ez
保 持 良好 的睡 眠 姿 势 ,以右 侧 卧位 尤 好 ,可 有 利 于 肌 肉组 织 松
失眠患者应注意调节饮食 ,谨合五味 ,保护和促进脾 胃运 化之职,借 以恢复正气 。可以指 导患者多食豆类、鸡、鸭 、猪 肝 、猪 心、鱼类 、蛋类等;中药食疗可用黄芪粥、党参 粥、红
枣粥、山药粥等以益气生血,养心安神【.睡前不宜饮咖啡、 2 】
21 .2养成 良好的生活规律 . 睡前 2 ri 0 n用温热水泡脚或做足穴按摩 ,促进血液循环, a 消除疲劳,改善睡眠;晚餐不过饱或过饥;不做过量的脑力和 体力活动。
2 心理 护 理 . 2
Hale Waihona Puke 醒 后不能再寐,时寐时醒 ,或彻夜不寐为其证候特 点,并常伴
有 日间精神 不振 ,反应迟钝,体倦 乏力 ,甚则心烦懊恼 ,严重 影响身心健康及 工作 、学习和 生活 。若不及 时控制将会导致机 体产生一系列的病理 、 生理变化 , 诱发更多 的躯体和心理疾病 。 我 科运 用中西医结合 的方法综合治疗失眠症 ,其安全 、可靠的
神 门穴,换另一手 的拇指 ,同样点揉前手的神 门穴 ,以感酸胀 为宜 ,各重 复 3 ) 0次 ,睡前搓涌泉穴 ( 在足掌心前 1 / 3处,屈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研究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引言: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
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发展,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目标:1.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
2. 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的安全性。
3. 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西医治疗,实验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价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案实施:1. 选择研究对象:a. 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失眠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范围为18-65岁,失眠症状持续时间超过1个月。
b. 排除标准:患有其他严重心理疾病、慢性疾病以及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2. 随机分组: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保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特征的均衡性。
3. 对照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如睡眠药物、认知行为治疗等。
4. 实验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中药方剂、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
中药方剂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调配。
5. 数据采集:a. 临床数据: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等基本信息,失眠症状的临床特征,治疗前后的失眠程度评估(如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失眠严重指数等)等数据。
b. 安全性数据: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6. 数据分析:a. 采用适当的统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失眠程度、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等指标上的差异性。
b. 对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
c. 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估与比较。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不寐)

它说明了夜间目不瞑,是由于邪气客于脏腑,卫气不能入 阴所致。
《素问·逆调论》,记载的《本经》中录:“胃不和则 卧不安,是指阴阳逆,不得从其道,逆气不得卧。”
3、精神原因 (1)焦虑障碍:最容易造成短期失眠,入睡困难,或易醒,常
从梦中惊醒,出现恐惧,使患者无法入睡或不能持续睡眠,白天 表现为心烦意乱,烦躁,紧张恐惧,或头晕乏力,恶心厌食,尿 频汗出,心悸胸闷等。
(2)抑郁障碍:易引起抑郁心境和缺乏动力,患者常常高兴不 起来,心情压抑,疲劳孤独,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对 未来悲观失望,自我评价过低,可伴有各种疼痛,胸闷心悸,食 欲减退,凌晨早醒等。
病因病机的记载
《内经》中论述的“不得眠”“目不瞑”包括了两种含义: 一种含义是指,由于其他病症,直接影响而致的“不得眠”,
如咳嗽,气喘,呕吐,腹部胀满等导致人不能安卧。 《素问·病能论篇》云: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
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 《素问·厥论篇》云:“腹满瞋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
从《内经》中“目不瞑”、“不得卧”的病因病机分析 中可以看出,《内经》中的第一种含义不在失眠的范围内。
第二种引起“目不瞑”“不得卧”的病因病机才是论述 我们所讲的失眠症的病因病机。
《难经·第四十六难》中说“老人血气衰,肌肉不滑,荣 卫之道涩,故昼日不能精,夜不得寐也。”
《灵枢·营卫生会篇》中云:”老人夜不瞑”。
治中 疗西 失医 眠结
合
主 讲 人
目
录
中西医护理结合穴位中频脉冲对脑卒中失眠的效果

有所 改善 。结果 提示 患 者 在经 过 电流 作用 于相 关 穴 位
后, 有 效刺 激穴 位 以改善 机 体 内部 经 脉运 转 情 况 , 患 者 在经 脉疏通 及 气滞血 瘀状 态改 善 的情况下 , 镇静 效果 明
显且 刺激作 用 较小 。患 者 在 睡前 经 过 足 浴疏 通 及 中频
患者 双侧 内关 、 心 俞 及 神 门穴 , 均 持 续 治疗 1 0 d 。观察
两组 患者 干 预后 的失 眠发 生情 况 ; 利 用 生活质 量评 分表
( S C L 一 9 0 ) 对 患者 护理 干预 效果 进行评 价 [ 2 ] 。
治 疗 结 果 1 .两 组 患 者 干 预 后 失 眠 发 生 情 况 见 表 1 。
对照组 研究组
[ 1 ] T L 红兵, 燕炼钢, 汪瑛 , 等 .针 灸 治 疗 失 眠 症 5 2例 临 床 观
察[ J ] .中 医 药 临 床 杂 志 , 2 0 1 1 , 2 3 ( 1 2 ) : 1 0 4 0 — 1 0 4 1 .
[ 2 ] 王艳 桥 , 蒋运兰 , 胡燕 , 等 .脑 卒 中 睡 眠 障 碍 中西 医 结 合 护 理
于对 照组 , 比较差 异 具统计 学 意义 ( P <0 . 0 5 ) 。
患者 生 活质量 , 具 有临床 实 际应用 价值 。
参 考 文 献
2 .两组 患 者干 预后 生 活质量 情况 见表 2 。
表 2 对 照 组 与 研 究 组 患 者 干 预 后 生活 质 量 ( 土s , 分) 组别
研究组和对 照组 , 每组 4 7例 。对 照 组 男 2 3例 ; 女 2 4 例; 年龄 2 6 ~8 4岁 , 平均年龄 ( 5 6 . 3 ±1 3 . 2 ) 岁; 病 程
如何通过中西医调理失眠症

如何通过中西医调理失眠症失眠指的是患者存在入睡、睡眠持续障碍,导致其无法通过正常睡眠以获取身体、心理上休息的一类病症。
本症的发生不仅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下降,且长期睡眠障碍也会导致患者发生精神类疾患,包括焦虑、抑郁及躁狂症等。
若患者自身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其失眠症的发生还会导致此类基础疾病出现恶化。
对于失眠症患者,临床上需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干预。
当前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方法多样,本文将向读者科普如何通过中西医调理失眠症。
一、失眠症流行病学现状相关研究发现,当前自然人群的睡眠障碍发生率在10%~15%。
在青少年群体中,失眠症是一类常见症状,该症患者可见继发焦虑、抑郁以及肥胖等多种健康问题。
一项针对我国17261名受检者的抽样调查发现,当前有超过20%的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睡眠障碍。
二、中西医对失眠症的认识(一)失眠症的中医病机在我国古代医书《灵枢》中首次提到失眠之病名,本病在中医学中也被称之为“卧不安、目不暝”等。
中医理论对于失眠症的论述多,当前常用古代医家张景岳对失眠症的辩证分类,失眠症从其病性可分为虚、实两类。
中医认为,心为君主之器官,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若人体之气血调和且阴阳平衡,则其神明得养,日常之睡眠质量正常。
对于失眠虚证者,其气血阴阳失调,心神失其养,神明无主则卧坐不安;对于失眠实证者,其病因淤血、痰浊、食积之邪气所袭,困扰心神而致目不暝。
在医书《灵枢》中提到,“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等观点,该书上认为,人体之觉醒状态与其机体阴阳盛衰存在密切相关性。
(二)失眠症的西医病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失眠症的发生与昼夜节律紊乱相关,而导致昼夜节律紊乱的罪魁祸首则是人体内褪黑素水平的异常。
褪黑素是一类由大脑内松果体所分泌的物质,褪黑素分泌模式呈昼夜节律性改变,多在夜晚分泌,褪黑素可起到调节生物节律以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此外,临床研究也发现,人体内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水平与人体觉醒状态存在相关性,GABA是作为中枢神经系统中一类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可发挥镇静、催眠以及抗焦虑等作用,从而降低大脑的兴奋活动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5例临床观察

作者简介:梁文萍(1970-),女,汉族,本科,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临床。
E-mail:1942099808@qq com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5例临床观察梁文萍河南省遂平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遂平 463100【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基于此,给予对照组针刺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归脾熟眠汤,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中医证候积分。
结果:治疗后,两组PSQI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归脾熟眠汤联合针刺疗法可有效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关键词】 心脾两虚型失眠;归脾熟眠汤;针刺疗法;中西医结合【中图分类号】R256 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1)03-0103-03 失眠是一种常见睡眠障碍性疾病,病因较为复杂,临床多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后无法维持有效睡眠、睡眠质量下降等,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作息,亦可诱发其他精神或躯体疾病,损害其身心健康[1]。
现阶段,针对该类患者,西医多通过镇静催眠、抗抑郁、抗组胺等药物帮助其控制病情进展、改善不适症状。
但由于易产生耐受性与依赖性,临床应用常受限制[2]。
鉴于此,本研究将归脾熟眠汤和针刺疗法联合应用于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观察其对睡眠质量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
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4~57岁,平均(51 85±4 09)岁;病程1~5年,平均(3 97±0 26)年。
中西医结合治疗维持性透析并发失眠35例观察

。 1 例 、 性 肾盂 肾炎 6 、 尿 病 肾病 1 、 天 性 肾病 7 慢 例 糖 6例 先 多囊 肾 l 0例 。7 0例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3 5例 与对 照 组 3 5
例。
失 眠症 诊 断参 照 中 国 精 神 疾 病 分 类 方 案 与 诊 断 标 准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维 持 性透 析 并 发 失 眠 3 5例 观 察
杨翠 萍 , 彦海 茹 ( 南省 洛 阳市 第二 中 医院 内一 科 , 南 洛 阳 4 10 ) 河 河 7 00
[ 中图分类号 ] 7 96 [ R 4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04— 84 2 1 )4 2 6 0 10 2 1 (02 0 — 7 — 2
[ 考文 献 ] 参 [ ] m r a l pDs dr Asc tn TeIt tn l s c— 1 A e cnSe i res s ii .h e i aCa i a i e o o ao n ma o sf i tno l pDsre , v e [ . ohs rA m r a l p i f e i dr r i d C] R cc e: ei nS e o Se o s es t c e
(C C MD一2一R) 以睡 眠 障 碍 为 唯 一症 状 , 他 症 状 均 继睡 、 眠 不 深 、 醒 、 梦 、 醒 、 包 睡 易 多 早 醒 后 不 易再 睡 , 醒后 感不 适 、 乏 或 困倦 , 眠 障碍 每 周 至 少 疲 睡 发 生 3次 , 1个月 以 上 。失眠 引起显 著 的苦恼 , 并 或精 神 活 动效 率 下 降 , 妨碍 社 会功 能 , 是 任 何 一 种 躯 体 疾病 或 或 不 精 神 障碍 症 状 的 一 部 分 。 睡 眠质 量 评 定 标 准参 照 匹 兹 堡 睡眠 质量 指数 ( S i 制 订 ,S I PQ ) P Q 评分 大 于 7分 。 中 医诊 断标 准 为 难 以入 睡 或 多梦 易 惊 , 怠 乏 力 , 倦 腰 膝酸 软 , 痛 , 色晦 暗 , 腰 面 脉沉 涩 , 证 为 肾虚血瘀 证 。 辨
中西医谈失眠的原因及预防保健方法

古今中西医谈失眠全球有近1/4,的人受到失眠困扰,我国至少有35%的人失眠。
失眠可引起精神无法集中、思考能力减退、警觉力与判断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内分泌紊乱等,还与感冒、抑郁症、糖尿病、肥胖、中风、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有重要关系。
那我们今天就和大家共同学习失眠的中西医的原因,分类和预防保健方法,希望大家喜欢,在收听过程中请大家相互尊重,请勿刷屏,有什么问题请大家和我私聊。
一:西医和现代认为的失眠原因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从心理、生理、饮食、保健、锻炼及药物治疗入手,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失眠,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如下。
减现和大家分享如下:1、身体原因:如患有消化不良、头痛、背痛、关节炎、心脏病、糖尿病、哮喘、鼻窦炎、溃疡及其他躯体疾病时,睡眠会受到一定影响。
"精神原因。
在感觉抑郁、焦虑或生气时很容易出现睡眠问题,如感觉压力很大、过度忧虑、感觉紧张或焦虑、感觉悲伤或抑郁、生气。
2、生活方式:如饮用咖啡或茶叶、晚间饮酒、睡前进食或晚饭较晚造成满腹食物尚未消化、大量吸烟、睡前剧烈的体力活动、睡前过度的精神活动、白天的活动量太小、夜班工作、白天小睡、上床起床时间不规律等。
3、环境因素:吵闹的睡眠环境、睡眠环境过于明亮、污染、过度拥挤。
18%药物因素。
如类固醇,有些人服少量会失眠,大量则精神异常;气喘药如支气管扩张剂使心跳加快,兴奋神经而睡不着;另外毒品如大麻、安非他命,会影响脑胺,兴奋中枢神经,产生失眠、幻觉。
虽然慢性疾患可能无法治愈,但如能及时发现采取较好的减轻症状的方法,就能减少其对睡眠的破坏作用。
另外要学会自我调节,改正睡前饮酒、喝含咖啡因饮料、看刺激节目和阅读带刺激性的书报杂志等陋习。
4、心理情绪因素:如神经衰弱、癔病、心因性抑郁症和焦虑状态等。
不要勉强睡觉,临睡前放松心情,听听轻音乐,有助于睡眠。
从心理学的角度,着手以下几个方面:!减轻心理压力。
生活中要保持乐观、知足常乐的良好心态,遇事多和别人交流;对社会竞争、个人得失等有充分的认识,避免因挫折致心理失衡。
中西医结合治疗药物依赖后失眠的对照研究

近 年 来 , 赖 性 障 碍 的发 生 率 呈 明 显 上 升 趋 势 L 。 海 洛 因 依 1 ]
5 . % 。2 显效 率 比较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 . 7 P一0 0 ) 43 组 一3 3 , . 6。 3 3 2组 焦 虑 抑郁 自评 量 表 治 疗 前 后 比较 见 表 1 . 。
表 1 治 疗 前 后 2组 S 、D AS S S减 分 比 较 ( ± s ) 11 对 象 随 机 抽 取 我 院 收 治 的 自愿 戒 毒 者 7 . 2例 , 机 分 为 随 观察组 3 7例 , 照 组 3 对 5例 。 1 2 入组标准 符合《 . 中国精神 障碍 分类 与诊 断标准 》 3 [第 4 版 ( C - 3 鸦 片类 物 质 依 赖 诊 断 标 准 , C MD- ) 年龄 1 ~ 5 8 0岁 , 院 住 脱 毒 ( 沙 酮 替 代 治 疗 ) d后 , 吗 啡 定 性 为 阴性 , 眠 障 碍 者 , 美 5 尿 睡 未 服 用 任 何 药 物 , 知 情 同意 。 获 13 排除标准 . 哺乳期妇女 。
2 方 法
2 治疗前后评 分均有所 降低, 察组治疗后 S 组 观 AS、DS评 分 明显 低 S
于 对 照 组 , < O 0 P .5
排 除 严 重 心 脑 肝 肾 等 严 重 躯 体 疾 病 、 娠 或 妊
2 1 治 疗 方 法 观 察 组 口服 新 乐 康 片 ( 京 立 业 制 药 股 份 有 . 南 限公司 , 号 :760) 批 00 2 2 2片/ , 次 3次 / , 并 阿 普 唑 伦 0 4 d合 . ~ 0 8 g 晚 ; 照 组 单 服 阿 普 唑 伦 0 4 0 8 g 次 , ~ 3次 / 。 .r / 对 a . ~ .r / 2 a d 治 疗 期 间 不 合 并 其 他 治 疗 , 察 4周 。 观 2 2 评 定 方 法 于治 疗 前 及 治 疗 4周 末 采 用 睡 眠 状 态 问 卷 量 . 表 ( Q) 副 反 应 量 表 评 定 临 床 疗 效 及 不 良 反 应 , 虑 自评 量 表 S 、 焦 ( AS 、 郁 自评 量 表 (D ) 定 情 绪 状 况 [ 。 以 S S )抑 S S评 5 ] Q减 分 率 判 断 临 床疗 效 , 分 率 一 ( 疗 前 总 分一 治 疗 后 总 分 ) 治 疗 前 总 减 治 / 分 , 7 为 痊 愈 , 5 为 显 著 进 步 , 3 %为 进 步 , 3 ≥ 5 ≥ 0 ≥ 0 < 0 为无 效 。 23 统 评 方 法 所 有 数 据 应 用 S S 1 . . P S 0 0处 理 , 一 般 资料 进 对 行描述性统计 , 量资料用 t 验 , 数资料用 y 检验 。 计 检 计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目的: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方法:选取5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25例。
分别应用酸枣仁汤加减和西药舒乐安定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72%,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失眠症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酸枣仁汤;失眠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各种原因引起的失眠症急剧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失眠症是临床的常见及多发病症,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不能消除疲劳及恢复精力及体力,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严重者通宵达旦不能成寐,以致变证丛生,患者十分痛苦。
近年,笔者采用酸枣仁汤为主方随证加减,配合西药舒乐安定治疗5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50例均为本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44~59岁,平均(48.82±4.32)岁;病程2个月~13个月。
对照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年龄42~58岁,平均(47.74±3.98)岁;病程1个月~13个月。
2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中失眠的诊断标准,排除有严重心脏肝肾疾病或其他神经,精神疾病及药物因素引起的失眠患者,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2治疗方法2.1治疗组以酸枣仁汤为主方,随证加减,药用:酸枣仁40g川芎10g知母6g炙甘草6g茯苓20g;心悸胆怯者,可磁石20g牡蛎15g;心烦甚者,加黄连6g栀子10g;头晕乏力者,加当归10g枸杞15g;阴津不足者,加生地15g麦冬12g每日一剂,水煎,早晚分2次口服,同时配合西药舒乐安定片2mg,晚上睡觉前0.5h服用2.2对照组用谷维素片每次20mg,维生素b1片每次20mg,每日口服3次,舒乐安定片2mg,晚上睡觉前0.5h服用。
李妍怡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伴抑郁焦虑状态临床经验撷要

李 妍 怡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失 眠伴 抑郁 焦 虑 状 态 临床 经验 撷要
冯 芸 梅 李 妍 怡
关键词: 失眠; 抑郁焦虑状态; 中西医结合; 名医经验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1 4 . 2 0 1 3 . 1 2 : 0 2 0 文 章编 号 : 1 0 0 3 — 8 91 4( 2 0 1 3 ) 一 1 2 — 2 5 0 4  ̄2
方, 积 累了丰 富 的临床经 验 , 形 成 了独 特完善 的诊 疗思 路 。并擅 长从 中西 医的角 度诊治 脑病 科疑难 杂症 。尤 其 治疗失 眠伴 抑郁 焦 虑 状态 经 验 丰 富 , 疗 效 显 著 。笔 者 有幸跟 师 随诊 , 收 获颇 丰 , 现将 其治 疗失 眠伴抑 郁焦 虑状 态 的经验介 绍如 下 。
花、 赤芍 、 益母 草 、 牛膝、 王 不 留行 、 水蛭 、 地龙 、 泽 兰等 。
同时强调瘀 血 的治 疗需 以补 虚 和泻 实 相 结合 为原 则 ,
其中 , 由阴虚 、 阳虚 、 气虚 引起 者 , 需 与滋 阴 、 温阳、 补气
相合; 由水湿 、 湿热 引起者 , 又需 与清热 利水 、 化湿 泄浊 等 法相合 。活 血 同时 兼顾 气 、 血、 水 的关 系 , 活 血 而不
李妍 怡 , 主任 医 师 , 甘肃省名 中医, 硕士生导师。
此 二者 病 因病 机虽 纷繁 复 杂 , 但 其病 理 变 化 不外 乎 阳 不入阴, 阴 阳失 交 , 而 致心 神 不 宁 。故 在治 疗 中 , 以调
现 任甘肃 省 中医 院脑病 科 主 任 , 致 力 于 中西 医结 合 治 疗 脑病科 研 与临床 3 0余载 。李 老师勤 求古训 , 博采 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 2、膏方 中医膏方历史悠久,起于汉唐, 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 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对于长期失眠 患者来说,一般都存在阴阳失调, 且多以气虚、阴虚、脾虚和肾虚多见,于冬令进 补膏方能达到补虚扶弱,调畅气血阴阳之功。且 根据个体情况,通过中医辨证,在滋补的同时, 能配合安神、理气、和血、调中、化浊、通腑、 固涩、通络等药物一起使用,进行整体调节。
失眠的中医病机
3、心脾两虚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主神明 心脾气血两虚,则临床可见失眠、心悸,神疲,食 少,腹胀,便溏,舌淡嫩,脉细弱等
失眠的中医病机
4、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即肾虚,其在功能上也以萎缩退化为 主,临床表现为失眠、健忘、耳鸣、耳聋、记忆 力减退、性功能低下、夜尿频数、脑海空泛、动 作迟缓、腰膝 酸软、足痿无力、精神迟钝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
杭州第七人民医院 丁瑛 主任医师
失眠的定义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 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临床常见 的失眠形式有: • (1)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 30min • (2)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 早醒; • (3)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 多梦; • (4)总睡眠时间缩短:通常少于6h; • (5)日间残留效应:次晨感到头昏、 精神不振 、嗜睡、 乏力等。
失眠的治疗
4、西药治疗 (1)镇静催眠类药物: 入睡困难:短半衰期类,包括三唑仑、唑吡 坦、佐匹克隆等。 夜间易醒:中、长效半衰期类,如硝西泮、 艾司唑仑、氟西泮等。 早醒:多与抑郁症有关。可选择长半衰期或 中半衰期类,如地西泮、硝西泮、氯硝西泮等。
失眠的治疗
(2)非镇静催眠药 抗精神病药物:有精神症状,如痴呆、谵妄、 癔症等,可以加用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氯丙 咪嗪等。 抗抑郁药:目前常用的为SSRI类,如氟西汀、 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肽普兰等。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3)心脾两虚型 治法:益气补血,养心安神 方药:以归脾汤主之(人参、白术、黄芪、甘草、 远志、酸枣仁、茯神、龙眼肉、当归、木香)。 常见中成药有归脾丸、柏子养心丸,人参养荣丸 。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4)肾精不足 治法:补肾填精,养心安神, 方药:治疗根据肾阴、肾阳虚之不同,分别以左 归丸(枸杞子、山萸肉、山药、菟丝子、鹿角胶 、龟版胶、熟地 )或右归丸(熟地、山药、枸 杞、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山茱萸、当归、肉 桂、制附子)加减。
失眠的中医病机
1、阴阳失衡、阴虚阳亢: 临床症状:心烦,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 口干、消瘦、舌红而干、少苔或光而无苔,脉细 数或细弦等。
失眠的中医病机
2、肝郁气滞,肝郁化火 肝郁气滞型失眠患者临床表现为情志抑郁、善 太息,类似于抑郁症的表现 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表现为急躁易怒、面红目 赤、口干、舌质红,苔黄,脉弦数,焦虑症病人 多以此型为主。
(3)行为治疗 限制卧床时间,不想睡时不要强迫自己躺在 床上。 通过冥想、腹式呼吸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 、自我暗示等进行放松治疗。 (4)物理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是训练病人利用反馈信息, 正确地调整或控制自己的躯体功能,以治疗疾病 。病人根据治疗仪发出的信号,相应调整自己的 松弛状态 。每疗程10-15次,每次30分钟,最初 每周2-3次。
失眠的常见原因
• 1、躯体原因:任何躯体的不适均可导致失眠。
• 2、个体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前饮茶,饮 咖啡,吸烟等。
失眠的常见原因
3、精神因素:精神疾病伴发失眠症,尤其是各种 情绪障碍,是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焦虑症、抑 郁症、恐惧症、疑病症、强迫症与失眠的关系都 很密切 • 4、环境原因:常见的有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或者 睡眠环境不适等。 • 5、药物原因:如安眠药或嗜酒者的戒断反应等, 都可导致失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失眠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 定时休息, 不要在睡前喝酒、咖啡、茶、抽 烟,睡前不大吃大喝,不要经常看钟,放松心情 等。 (2)认知治疗 纠正错误认知,理解其实只要白天精神充沛 ,思维敏捷,不一定必须要8小时睡眠。避免因担 心失眠而产生的失眠,并因此而不断加强的不良 认知评价。
失眠的治疗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1、中医药治疗 (1)阴虚火旺型 治法: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方药:以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鸡子黄、黄 芩、白芍)、天王补心丹随证选用。 中成药可选用天王补心丸,若因心肾不交所致者 ,可选用交泰丸。
失眠的中医药治疗
(2)肝郁气滞型 治法:疏肝理气,佐以安神。 方药:以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芍药、川芎、 枳壳、陈皮、香附、甘草)。 若肝郁化火,则拟疏肝泻热,佐以安神,龙胆泻 肝汤加味。中成药可选用龙胆泻肝丸或当归龙荟 丸。
中医对失眠的定义
• 中医将失眠称为“不寐”, 亦称“不得眠”、“ 不得卧”、“目不瞑”,主要由七情所伤,思虑 太过或突受惊吓引起,亦有禀赋不足、年迈体弱 、气血、阴阴失衡、脏腑功能不调所致。其主要 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醒后难以入睡、 多梦、白天萎糜不振、四肢无力、反应迟钝、工 作效率低下、头痛、记忆力减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