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导学案.doc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密度》导学案2
《密度》导学案导学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重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导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课 时: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的质量 。
质量最大,质量最小。
2. 质量m 与体积V 的关系图像是一条 线。
铝块的质量跟体积成 比。
3.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 ,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 性质。
4. 在物理学中,某物质组成的物体的 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density)。
用符号 表示密度。
用 表示质量,用 表示体积,公式是 。
密度的基本单位是 ,读做 。
课堂导学1.公式V m=ρ中,质量m 的单位是 ,体积V 的单位是 。
密度ρ的单位是kg/m 3;质量m 的单位是 ,体积V 的单位是 。
密度ρ的单位是g/cm 3。
1g/cm 3= kg/m 3。
2.水的密度是 1.0╳103kg/m 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7g/cm3= kg/m3。
7.9╳103kg/m3= g/cm3。
3.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质量为45kg的李明身体体积约为m3。
4.一个容积为2L的塑料瓶,最多能装水 kg。
装植物油 kg。
=0.9╳103kg/m3)。
(已知1L=1dm3,ρ植物油5.一卷铜线,质量是89kg,体积是 m3,如果铜线的横截面积是25mm2,已知铜的密度是8.9╳103kg/m3,铜线的长度是 m。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课堂练习1. 下列关于密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密度是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B.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C.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D.一瓶水倒掉一半,水的密度减小一半2. 下列单位换算不正确的是 ( )A. 1kg/m3=1000g/cm3B. 2.7g/cm3=2.7╳103kg/m3C. 7.8╳103kg/m3=7.8g/cm3D. 13.6╳103kg/m3=13.6g/cm33. 一个物体的质量54g,体积是20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物体的密度是27g/cm3B.这个物体的密度是2.7g/cm3C.这个物体的密度是2.7kg/m3D.这个物体一定时铝制成的4. 一个物体的体积是10cm3,用天平测其质量如图所示,这个物体的密度是( )A. 2.7kg/m3B. 2.72g/cm3C. 2.7g/cm3D. 2.74g/cm35. 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李娜的质量是50kg 。
物理《密度》导学案
物理《密度》导学案第2节密度学习目标1.巩固密度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2.知道密度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进行计算.3.了解密度表,熟悉各种常见物质的密度,记住水的密度.自主探究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1.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体积相同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铝块,它们的质量相等吗?2.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等,那么质量相等吗?(例如把两块体积相同的铝块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比较)3.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不相等,那么质量还相等吗?(例如将两块体积不相等的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 怎样找到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准确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 .2.作出的猜想: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4.测量的有关数据:物体质量m(g)体积V(cm3))铝块1铝块2铝块3铝块4铝块5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6.分析得出结论:通过比较的值有何结论?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三、密度1.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2.公式:ρ=.3.密度单位:单位为或.换算关系:.4.水的密度是:,物理意义:.课堂检测1.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动的过程中密度减小2.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产品,各项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十倍.它最适合用于制作( )A.汽车的底盘B.产品包装盒C.打夯的重锤D.航空器部件3.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由图象可知,A、B两种物质的密度ρA、ρB和水的密度ρ水之间的关系是( )A.ρB>ρ水>ρAB.ρB>ρA>ρ水C.ρA>ρ水>ρBD.ρ水>ρA>ρB4.如图所示,甲、乙、丙是三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现将质量相等的酒精、硫酸和盐水装在这三个容器中,已知ρ硫酸>ρ盐水>ρ酒精,则这三个容器中依次分别装的是( )A.硫酸、盐水、酒精B.盐水、酒精、硫酸C.酒精、硫酸、盐水D.硫酸、酒精、盐水5.野战部队携带的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好处在于质量相等的情况下,它的密度,体积.(选填“较大”或“较小”)6.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物理属性.同学们找来大小不同的蜡块和干松木做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蜡块干松木体积V/cm3质量m/g体积V/cm3 质量m/g ①109105②20182010③30273015④40364020(1)在如图的方格纸中,用图线分别把蜡块和干松木的质量随体积变化的情况表示出来.(2)分析图表可知,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以上两格选填“相同”或“不同”).(3)本实验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参考答案自主探究一、物体的质量与体积1.不相等,相同体积的铝块质量小,铜块质量大2.相等,根据天平平衡可以做出判断3.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准确测量,进行实验探究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2.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6.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三、密度1.质量体积2.3.kg/m3 g/cm3 1 g/cm3 =103 kg/m34.1.0×103 kg/m3 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103 kg课堂检测1.D2.D 解析:打夯的重锤、汽车的底盘要求制作坚固、密度大;产品包装盒只要求材料的密度小;航空器部件的制作材料要求既要坚固又要密度小.选项D满足要求.3.C 解析:由题图可知,当V=20 cm3时,mA=30 g,mB=5 g,由ρ=可以得出,ρA>ρ水>ρB,故选项C正确.4.D 解析:由题中图示情景可知三种液体的体积关系是V乙>V 丙>V甲,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质量相等的三种液体密度大的体积小,密度小的体积大,由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ρ乙5.答案:较大较小解析:压缩饼干与普通饼干相比,密度较大,在质量相同的情况下,体积较小,这样便于携带.6.答案:(1)如图所示(2)相同不同(3)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解析:(1)采用描点法作图象,先描点,再连线.(2)在分析表格时,按要求分析数据,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3)在实验中一般要多次测量,目的是使实验结论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第2节密度一、预习导学1、物体中叫质量。
第2节 密度导学案
第2节密度一、课前预习通(二)基础知识达标一、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自学教材P113页“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体积相同的、、,它们的质量,的质量最大,的质量较大,的质量最小;而同一物质,体积,质量;如果两个物体由同种物质构成,但一个体积是另一个的5倍,质量也就是。
2.若铝块质量27 g,体积是10 cm3;当体积是20 cm3,质量是 g;体积是30 cm3,质量是 g。
以体积为横坐标,质量为纵坐标描点,再把点连起来看看。
由此可见,铝块的质量与体积。
二、密度自学教材P114至P115页“密度”,回答下列问题:3.叫作这种物质的密度,用字母____表示。
4.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变形为V= ,m= 。
5.密度的国际单位:主单位,常用单位。
单位换算关系:1g/cm3= kg/m3 1kg/m3= g/cm3。
6.水的密度是______kg/m3=_____ g/cm3,物理意义是____ _。
7.通过查看密度表你能发现什么?二、课堂探究通(一)重难点探究探究一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物质不同,体积相同,(如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铁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2.物质不同,质量相同,(如100g水和100g油)它们的体积相同吗?3.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会什么关系?实验结论:不同物质,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不同;不同物质,当质量相同时,体积不同,即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定值,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
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比值不同,说明物质的特性也不相同。
1.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不同物质,体积相同,但质量不同。
(2)不同物质,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
(3)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4)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且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与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
例1 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物体的质量,横坐标表示物体的体积。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密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6.2 密度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重点:1、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学习难点:1、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在预习了密度后用10分钟时间完成。
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实验、启发归纳法知识准备:教材辅读:预习自测: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极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内探究学始于疑:如果两个物体由同种物质构成,但一个体积是另一个体积的2倍,质量也会增加到原来的2倍吗?也就是说同种物质与它的体积成正比吗?质疑探究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①选择几个大小不同形状规则的圆柱体铁块、木块。
②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和高,算出体积并编上号。
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分析m—V图象又有何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密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物理量符号:____________ (3)单位:____________(4)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密度是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应用:(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纳总结知识网络图V/cm3m/g课堂练习1、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Vm =ρ,可以判定对于同一种物质( ) A .密度是一样的 B .体积越小,密度越大C .质量越大,密度越大D .体积越大,密度越大2、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其质量成正比,跟其体积成反比B .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们的密度就小了C .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D .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3、 将一块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A .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B .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大C .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D .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练习1、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2,则瓶中余下氧气密度为____________。
62密度导学案 西湖中学.doc
课题:6. 2密度授课教师: 学科组长: 教研组长:黄州西湖中学 学科导学案活页学习目标1、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难点: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1、 一块香皂和一块泡沫,怎样区分它们?2、 一杯清水和一杯酒精,怎样区分它们?3、 一块奖牌,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我们有时可以从外观来直接辨别物质,有时却很难分辨。
例如自来水和矿泉水从外观上根本无 法区别,所以我们要找到一种更科学、更有效的办法来区别它们。
知识点一: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用天平测量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的质量,比较它们的质量是否相同。
疑做做结论:-。
(1) 实验步骤:取大小不同的木块,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测出它们的边长并算出它们的体积,将质量和体积填入表格中;换用不同体积的铝块,重复步骤①; 换用不同体积的铁块,重复步骤①;将测得的数据,以体积V 为横坐标,质量m 为纵坐标,:E 游噩I 描点,再把每种物质的点 连接起来.........................(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 知识点二、密度 1. 密度: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3.单位: 符号:读作:符号: 读作:换算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X103 kg/m 3,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钢铁的密度是,冰的密度是, 酒精的密度是,空气的密度是铝块 质量m (g) 体积V (cm 3) 铁块 质量m (g) 体积V (cm 3) 年级八 班级 学生 时间课 后 反 思当堂检测1. 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物质不同,其比值.2. 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物理学中用 来表示这种特性,它的单位是由 单位和 单位组成的,常用的单位是 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为3. 水银的密度是13.6X103kg/m 3,读作,它表示.4. 密度的计算公式是,其中密度用字母 表示,体积用字母 表示,质量用字母 表示.5. 砖的密度是1.6X103kg/m 3,体积是100cm 3,砖的质量是 kg,把它分成相等的四份, 每块的质量是 kg.6. 商场里出售的某品牌袋装牛肉干,甲包装上印有:净含量50g,售价¥2.8元,乙包装上印有:净含量80g 售价¥4.1元.乙袋的均价是每克¥元,若让你购买,选择 的较为合算.7. 甲、乙两块矿石的质量相等,甲的体积是乙的2倍,若将甲切去",将乙切去",则剩下的 两矿石的密度大小关系为p 甲 p 乙.8. 已知铜的密度比铝的密度大,那么20cm3的铝球和20顷3铜球相比,的质量要大些, 40g 的铜球与40g 的铝球相比,的体积要大些•(两球均为实心)9. 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不管质量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不变 B .不管体积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不变C.不管温度如何变化,物质的密度不变D.不管物质运动与否,物质的密度不变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同的物质,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同一种物质,密度与体积成反比C.同一种物质,密度与质量成正比D.同种物质的质量跟其体积成正比11. 在澳大利亚南部海滩,发现一群搁浅的鲸鱼,当地居民紧急动员,帮助鲸鱼重返大海.他们用皮尺粗略测算出其中一头鲸鱼的体积约为3m 3,则该头鲸鱼的质量约为()A. 3X102kgB. 3X103kgC. 3X104kgD. 3X105kg12. 甲物质的密度为2.5t/m 3,乙物质的密度为2.5kg/dm 3,丙物质的密度为2.5g/cm 3, 丁物质的密度为250kg/m3,其中密度最小的物质是()A.甲B.乙C.丙D. 丁13. 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它的 ()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小 D.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14. 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为2 : 3,体积之比为1 : 2,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A. 2 : 5B. 3 : 2C. 4 : 3D. 3 : 415. 冰的密度S0.9X103kg/m 3,把质量为360g 的冰完全熔化成水时,下列关于它们的质量和体积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量减少了40g,体积减少了40cm 3B.质量增加了40g,体积不变C.质量不变,体积减少了40cn?D.质量不变,体积增加了40cm 3 16. 下面是某同学测量不规则小石块密度的实验过程:A. 用细线将石块拴好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测出水和石块的总体积,°:B. 计算石块的密度:C. 在量筒中倒入适当的水,测出水的体积力D. 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 ; (1) 请你按正确的操作过程帮他重新排列实验序号. (2) 小石块的体积:V=; (3) 小石块的密度:p=.17. 用天平和量筒测某种矿石的密度.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如图1所示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用天平称矿石的质量.把矿石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祛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用量筒量出矿石的体积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 矿石的密度"=/cm 3.图3。
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Word 文档
一课程要求:技能:1会调节托盘天平,会使用游码,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2会用量筒测体积。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探究水的密度,石块密度,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能力:会根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设计实验,会正确使用仪器,能正确记录实验数据,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事实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生活走向物理探究,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培养学习初中物理的兴趣。
二知识拓展:1、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2、密度公式:ρ=m/V ;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 3);克/厘米3(g/cm 3)1g/cm 3=1000kg/m 3=103kg/m 3=1t /m 3=1 kg/dm 34.密度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kg/m 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注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5、测固体密度的方法:①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固体的质量m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②在量筒内倒适量的水(以浸没待测固体为准)读出体积V 1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读数时,视线要与筒内或杯内液体液面相平)③用细线栓好固体慢慢放入到量筒内,液面静止时读出此时水和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 2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用公式V=V 2-V 1,计算得到待测固体的体积V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⑤应用密度公式计算出固体的密度为:12V V m-=ρ6、测液体密度的方法:①调整天平平衡;先测量出一个盛有液体烧杯的总质量m 1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把适量液体倒入空的量筒中,测量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的质量为m 2;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用公式m=m 1-m 2,得到待测液体的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用量筒测量出液体的体积为V 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⑤应用密度公式计算液体密度为:Vm m 12-=ρ 三学习过程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
密度(导学案)
密度一、导学目标1. 通过探究理解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理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2.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换算。
3. 会查密度表,知道常见物质的密度。
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能应用密度公式ρ=m/v,进行质量、体积、密度的简单计算。
二、导学过程(一)引入1. 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答:_________。
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_________。
2. 100g水和100g酒精,它们的体积相同吗?答:_________。
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体积_________。
提问: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呢?检测一:1.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______,且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不同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
这个比值反映了不同物质之间的不同属性,物理学中就用_______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它跟物质的种类有关。
2.密度的定义;单位______某种物质的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_。
用公式来表达就是________,其中:m代表_______,单位是_______;V代表_______,单位是_______;ρ代表_______,单位是_______。
3.水的密度我们要记住,水的密度是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单位换算: 103kg/m3 =_______kg/dm3=_______g/cm35. 密度公式是ρ=m/V,对这个公式的正确理解是 ( )A.ρ与m成正比B.ρ与V成反比C.ρ与m成正比又与V成反比D.对某种物质来说,ρ是常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和体积成正比6. 用了多年的铅球,其表面磨损了一些,未发生变化的是铅球的()A.质量B.体积C.密度D.表面积7.一块密度为ρ、质量为m的金属块,等分成三块,则每一小块的质量为__________,密度为__________。
《密度》导学案(第一课时)
三、《密度》导学案(二课时)班级姓名学号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一种特性2.知道密度单位、含义及写法读法,会进行不同密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了解常见物体的密度大小,知道水的密度大小4.初步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学习重难点】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2.密度概念理解3.运用密度公式进行物质密度的简单计算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情境导入】1.出示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木块,如何区分?2.出示一个大木块和一个小铁块,比较哪个重问题:铁真的比木头重吗?为了了解这些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密度》【自主学习与指导】复习回答:1.物体中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而改变2.质量单位:,质量的测量用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任务一:阅读《想想做做》回答1.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怎么比较?可得什么结论?指导:将铜块和铁块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2.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指导: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任务二:阅读《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回答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2.作出的猜想: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实验的过程中发现什么问题可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最后一个综合结论要分析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才能作出判断,其它的在本组完成。
学生通过分组实验,测量几种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课题:科学探究《物质的密度》一、教学目标:1.知道如何测量物质的密度。
2.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物理意义。
3.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的写法、读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
难点:对密度物理意义的理解。
三、教具天平及砝码、量筒、烧杯、铁块、铝块、合金、适量的水及细线(刻度尺、量杯)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展示相互评价学习流程知识链接(1)熟练掌握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3)量筒的使用方法。
引入新课活动一:两个体积相同的分别用白纸包裹好的的铁块和木块,让学生进行分辨,判断出哪个是铁块,哪个是木块,为什么?探究新知(一)提出问题: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二)猜想与假设:(三)设计实验1、要研究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选择的物体应取什么相同?什么不同?为什么?2、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量?应该选择哪些测量工具?3、研究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四)进行实验1.你组的实验物体,讨论实验方案。
2.各实验小组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五)分析论证:1.对于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大小是否有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或相近?2.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表示什么意思?(类比速度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进行思考)3.观察比较铁、铝、合金这三种不同物质的实验数据思考讨论:1)对于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2)这比值与质量是否有关?这个比值与体积是否有关?(六)结论(七)评估交流活动二:1、密度公式 ,ρ表示 ,m 表示 , V 表示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 ,符号 。
2、你组所测物质的密度为 ,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
3、纯水的密度是1.0×310kg/3m 它的物理意义是: 。
当堂测练:1、学会了密度公式ρ=m/v 后,同学们正在讨论“密度的大小由什么决定”,你同意下列哪个说法?A.物质的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密 度就越大。
九年级物理《密度》导学案
第三节密度 (第一周第4课时 (第二周第1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预习】1.一些故事影片中常有这样的镜头:高墙倒塌压在众人(演员)身上,造成人员受伤。
但在实际拍摄中,倒塌的高墙并不会伤害演员,砌成这种高墙的物块最有可能是什么做的呢?2.平常说铁“重”、棉花“轻”,这里的“轻、重”在物理学上指的什么意思?【课堂学习】(一)写出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或预习所获成果,交学习小组讨论或向教师提问。
(二)知识学习知识点1:密度(1)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想一想、议一议: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做一做调好天平称出桌面上小铝块、大铝块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并记录到书上14页的表格中,描点、连线。
结论同种物质,它的体积是原来的几倍,它的质量就是原来的____倍;即同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_的。
(2)探究不同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想一想、议一议:铁块、铜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铝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同呢?做一做或看老师演示:调好天平称出等体积的铝块、铁块、铜块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结论不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的;(相同/不同)(3)密度定义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的,物质不同,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______。
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性质,物理学中就用______来表示这种特性。
②把_____体积的某物质的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______。
物理学中用字母_____表示密度。
(4)密度公式____________(5)密度的单位:千克/米3(kg/m3或 kg﹒m-3)读作 , 还有克/厘米3(g/cm3或 g﹒cm-3)注意: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g/cm3= kg/m3查一查:水的密度是多少?它表示什么意义?ρ水=_ ___ kg/m3=_________ g/ c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密度》 精品导学案(WORD版)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8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
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第2节密度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3、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的概念过程中,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2.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利用“比值”定义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量的概念,下面我们看一个问题。
【图片2】是金条还是镀金铜条?【故事1】2005年,家住望江县赛口镇红旗村的何家贵老人和老伴被两个上门的骗子骗走2000元血汗钱,换到手的只有一块一文不值的破铁块!据何老汉介绍,几天前来了两个中年人,自称是上海来的地质队员,判断这里肯定埋藏了稀世宝物。
两个人随即掏出了工作证、身份证等证件给何老汉“检查”,之后又神神秘秘地拿出了一个据说是探测器的黑盒子,在何老汉的陪同下上了老汉后院的小山坡上,果然挖出了一块亮闪闪的“金块”,说这是清朝的文物,价值15万元,不如大家各自分5万元算了。
最后两人哄得老两口拿出了2000元钱。
临走时,两人留下一张欠条,一再表示他们会尽快赶回来拿钱赎宝,并叮嘱老两口“千万不要走漏风声,以防坏人来偷”。
密度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山东省新泰市汶城中学2012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密度导学案新人教版第3节密度。
一、学习目标:#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能通过实验,理解密度的概念*2. 能解糅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通过实琦,探究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3. 学会用查表的方法,了解各种物质的密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三、学习过程:(一)快乐自学按教材P14面的步骤测量铝块的质量、体积并将实验数据填入P14面的表格,并做图.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 o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________ O2.作出的图像是怎样的?如果是一条直线,说明了什么呢?答: O3.测量铁块体积和质量并和铝块比较可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_______ 。
(填相同或不同)自学教材P15. -----P16面回答下列问题1.密度的定义是:2.密度的公式是:;变形公式是:、-3.密度的单位是:、,两个单位的换算关系是:o(二)合作探究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为什么可以用来表示物质的特性之一(密度)?2.试一试推出两个密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3.讨论:P16面的“想想议议4.用物理和数学的方法说明: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或:同种物质的密度与其质量、体积无关)5.教材上的例题除了告诉我们了解题方法外,还告诉了我们"密度”的应用之一是:(三)展示反馈:利用上所学的有关密度的知识,做好下面两个题目1.一个铜球体积为10 cm 3,质量为62. 3g,通过计算说明该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心的,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大?若把此球的空心部分灌满水此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g?2.烧杯中盛满水称得质量为250克,再放入一个石子后称得质量是300克,然后把石子小心取出称得烧杯和水的质量为200克,求:(1)石子的体积是多大?(2)石子的密度是多大?四、课堂小结今天我学会了o我有疑难向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达标测试:1.铝的密度是2. 7X 103kg/m3,读作□它表示的意思是2.对于密度公式它表示⑴同种材料,同种物质,P不变,m与V成;物体的密度P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关,但与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有关;密度随等改变而改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⑵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P与体积成比;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P与质量成比。
《密度》导学案
《密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能用密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密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4、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二、学习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
2、密度的测量。
三、学习难点1、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知识链接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吨(t)。
3、质量的测量: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五、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思考:体积相同的木块、铝块和铁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吗?(二)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不同体积的长方体铝块。
3、实验步骤:(1)用天平分别测出不同体积铝块的质量,并记录在表格中。
(2)计算出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4、实验数据记录:|铝块的序号|体积 V/cm³|质量 m/g|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m/V(g/cm³)|||||||1|10|27|27||2|20|54|27||3|30|81|27|5、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
(三)密度的概念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ρ = m / V (ρ表示密度,m 表示质量,V 表示体积)3、单位:(1)国际单位:千克/立方米(kg/m³)(2)常用单位:克/立方厘米(g/cm³)(3)单位换算:1 g/cm³= 1000 kg/m³(四)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1、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2、密度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
3、同种物质在相同状态下的密度是一定的,不随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
(五)密度公式的应用1、计算物质的密度: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 = m /V 计算密度。
《密度导学案》
《密度》导学案一、导入1. 请同砚们回顾一下你们在初中进修过的物质的密度是什么?密度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 密度是什么?密度的观点是什么?密度的单位是什么?密度和质量、体积之间有什么干系?二、探究1. 密度的实验测定(1)实验目标:通过实验测定不同物质的密度,掌握密度的实验方法。
(2)实验材料:水、砝码、容器、各种不同物质的样品。
(3)实验步骤:①准备一个容器,用水装满,称量水的质量为m1;②将待测物质放入水中,测量水的质量为m2;③计算物质的密度:密度 = (m2 - m1)/V(4)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不同物质的密度值,进一步了解物质的性质。
2. 密度的应用(1)密度与物质的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性质,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通过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2)密度的应用领域:密度在工程、医学、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建筑中用于材料的选择,医学中用于鉴别人体内的异物等。
三、总结1.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性质,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可以通过密度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2. 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 = 质量 / 体积,密度的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3. 密度在工程、医学、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拓展1. 请同砚们自行设计一个实验,测定一个未知物质的密度,并根据密度值推测该物质的种类。
2. 请同砚们在生活中观察一些物质的密度,思考密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及密度在平时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1. 请同砚们完成《密度》相关的习题,稳固对密度的理解和运用。
2. 请同砚们撰写一篇关于密度及其应用的小论文,展示对密度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6.2密度(导学案)【学生版+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会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 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3. 会查密度表。
4. 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计算,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或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体积。
【学习重点】1.密度的概念;2. 用比值的方法定义密度的概念。
【学习难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自主预习】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1.通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可以得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比,它们的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物质不同,其比值(选填“相同”或“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2.某种物质组成物体的与它的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它的公式为____。
3.密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是,常用单位有,它们的换算关系为1g/cm3= kg/m3。
纯水的密度是 kg/m3;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4.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与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选填“有关”或“无关”)。
【合作探究】探究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想想议议】下列三种情况中的金属块,你能分辨出来吗?①两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相等的铜块、铝块;②两块用纸套包裹的质量相等的铜块、铝块;③两块用纸套包裹的体积、质量都不相等的铜块、铝块。
【总结】此时既不能仅通过比较来分辨,也不能仅通过比较来分辨。
究竟通过比较什么能够分辨出铜块和铝块呢?这正是我们探究的问题。
【猜想】既然单纯比较质量或体积不能分辨它们,那么通过寻找和的关系,也许能找到一种方法……【学生实验】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设计】①取几个不同体积的长方体铝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②取几个不同体积的长方体铜块,用天平分别测量它们的质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长、宽、高,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物质的密度》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物质的密度的观点和计算方法;
2. 掌握不同物质密度的比较和计算;
3. 能够应用密度观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导学内容:
1. 什么是物质的密度?
2. 如何计算物质的密度?
3. 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性质的干系;
4. 密度的应用。
三、导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物体,让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不同的地方,并引出密度的观点。
2. 观点讲解:简要介绍物质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密度的计算公式为密度=质量/体积。
3. 计算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密度计算练习,例如计算水的密度、铁的密度等。
4. 比较分析:让学生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讨论密度与物质的性质之间的干系。
5. 应用实践: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密度观点解决问题,如船只载重计算、金属鉴别等。
四、导学作业:
1. 完成教室上的密度计算练习;
2. 思考密度与物质性质的干系,写一篇小结;
3. 设计一个实际问题,应用密度观点解决,并写出解决过程。
五、拓展延伸:
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
2. 调查一些有趣的物质密度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
3. 探讨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工程等领域。
六、总结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对物质的密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密度的计算方法和应用技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平时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身边的奥秘,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6.3《密度的测量》导学案
6.3《密度的测量》导学案导学目标: 1. 了解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 理解密度的测量方法; 3. 掌握实验中测量密度的步骤和操作技巧。
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了解物体的密度,比如在工程设计、化学实验、材料选择等方面。
那么,如何准确地测量物体的密度呢?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有关密度的知识,并进行实验探究。
二、密度的定义和计算公式1.密度的定义:物体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公式表示为:密度(d)= 质量(m)/ 体积(V)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2.计算密度的公式:若已知质量(m)和体积(V),则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密度:密度(d)= 质量(m)/ 体积(V)若已知密度(d)和体积(V),则可以通过下列公式计算质量:质量(m)= 密度(d)× 体积(V)3.密度的数值特征:–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其密度是一个固定的特征值,不受物质样品的大小和形状影响;–不同物质的密度是不同的,通过测量密度可以识别物质的性质。
三、密度的测量方法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
1.质量法:这种方法是先测量物体的质量,再测量物体的体积,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出密度。
实验过程如下:(1)在称量器上称量物体的质量,记录下物体的质量值;(2)用尺子或卡尺测量物体的尺寸,计算出物体的体积;(3)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数值,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密度。
2.游离法:这种方法是控制物体的质量不变,改变物体的体积来测量密度。
实验过程如下:(1)先称量物体的质量,记录下物体的质量值;(2)将物体放入已经装满液体的容器中,液体的体积变化即为物体的体积;(3)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数值,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密度。
四、实验探究在实验中,我们将通过使用质量法和游离法两种不同的方法,分别测量物体的密度,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
实验步骤:1.质量法实验步骤:(1)使用称量器称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数值;(2)使用尺子或卡尺测量物体的尺寸,计算出物体的体积;(3)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数值,利用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密度。
初中九年级物理11.3《密度》导学案
11.3 《密度》导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和论证、评估与反思、合作与交流。
2、学习应用"比值"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建立密度概念,认识密度公式和单位的由来。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在交流与讨论中所持的正确态度。
4、学会查密度表,并能说出常见的一些物质如水、空气,以及钢铁的密度的大概范围。
5、用分类列表将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呈现出来,引导学生去认识自然界物质的多样性,进而唤起学生对自然奥秘探究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密度的概念及应用难点: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导学课程一、体验与思考:完成实验,思考后积极发言。
1、观察实验桌上的两杯相同体积的盐水和纯水,你能分辨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纯水吗?2、在小组内讨论各人的观点和分辨方法。
二、实验探究:1、猜想与假设:(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2)、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是否相等?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从上面的问题出发,取不同的物质作研究对象,并选用天平、量筒等测量工具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然后再取它们单位体积的质量作比较。
所谓单位体积的质量,就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全班同学分成四大组及若干个小组,分工合作,共同收集以下证据:(1)测出若干杯体积不同的纯水的质量与体积;(2)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铁块的质量与体积;(3)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铜块的质量与体积;(4) 测出若干个体积不同的铝块的质量与体积;(5)分别算出纯水、铁、铜、铝四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比值。
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证据整理后,填写在教材127页的表格中:4、分析与论证:通过与同学们的交流与合作,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1)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2)相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大小相同或相近?(3)表中有一个栏目“单位”,你是怎样填写的?能说出它的意义吗?(4)现在你可知道两杯相同体积的纯水和盐水,哪个质量大吗?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意见,整理在下面空白处。
第二节 《密度》 导学案
第二节 《密度》 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预习导学1、物体中 叫质量。
物体的质量不随 而改变2、质量单位: ,质量的测量用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4、这里有两个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一个是铜块,一个是铁块,它们的体积相同,质量相等吗?怎么比较?5、如果是同种物质,体积相等,质量相等吗?这两个都是铝块,体积相等(出示铝块并分别放在天平两盘上),质量相等吗?6、如果同种物质,体积不相等,质量还相等吗?(将两个木块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盘中)这两个木块哪个质量大?同一种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
这仅仅是质量跟体积的粗略关系,那么,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有什么准确的数量关系呢?(渗透由粗略到精确,定量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课内探究:(一)、引入新课:在预习中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它们的质量 ,相同体积的水,酒精质量也 ,这是偶然的吗? ,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特性。
(二)、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1、提出的问题: 。
2、作出的猜想: 。
3、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测量不同体积物质的质量,记录数据、绘制图像,分析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再综合不同小组的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4、测量的有关数据:5、根据数据描出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
6、分析得出结论: 物质种类: 质量m (g ) 体积V (cm 3) m/V (g/ cm 3) 编号1 编号2 编号3m (g ) V (cm 3)通过比较m/V的值有何结论?。
通过观察图象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综合分析得到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关系。
不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三)引入密度的定义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或者说,同一种物质,质量与体积。
2、不同种物质,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这个比值就反映了不同物质之间某种性质上的不同,物理学中就用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密度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第大组第号请拿出你的导学案, 课本,双色笔,还有你的激情、目标,走入今天的课堂。
认真仔细的祥读课本,用
你的双色笔勾画圈点出本节的重点、难点以及你不懂得地方,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能做的更好!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2、能记住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能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会查密度表。
3、会应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会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以及单位。
【教学难点】 1、密度概念的引入和建立。
2、理解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设问导读】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 分钟)
请同学们认真独立阅读课本第113 页-114 页“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用双色笔勾画圈点出实验的重点及困惑。
合作探究(一)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以 4 人为一组,讨论完成合作探究(一))
1、提出问题: ____ _。
2、你们组共同的猜想是:;实验需要的器材有:。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 1)、取大小相同的若干铝块(或其他物体),分别用测量出它们的边长(或直径),计算出它们的底面积,再测出他们的高度,计算出它们的体积,对应填入下列表格中。
( 2)、用天平分别称量出对应体积的铝块(或其他物体)的质量,将称量结果填入下列表格对应的位置。
4、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物体质量 m/g 体积 v/cm 3 质量与体积的比(m/v ) g /cm 3
0 0 0
1 块铝(或其他物体)
2 块铝(或其他物体)
3 块铝(或其他物体)
5、分析与论证:( 1)、分析上表中“质量与体积的比”的数据,你们组得到的结论是:。
( 2)、图像分析
请同学们在“坐标纸”上,以“质量 m”为纵坐标,以“ 体积 v”为横坐标,建立“m-----v”坐标系,将
上面表格中( m/v )的点描出来,然后把这些点连起来,你会发现这些点连起来几乎是一条线。
( 3)、通过图像你们组再次得到的结论是:。
与你们组的猜想一样吗?【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4 页 -115 页“密度”部分,用双色笔勾画圈点出主要知识点,并快速完成自学达标( 2 分钟后看谁最棒)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也同。
2、密度:(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 2)、公式:,密度用字母表示。
密度的基本单位是:,符号是:
密度常见单位有,符号是:。
( 3)、单位换算1mL= cm3 、 1L= dm 3、 1g /cm 3= kg /m 3、 1kg /m 3= g /cm3 3、查表找出纯水的密度是k g /m3
【合作探究二】: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114 页 -115 页“小资料”以及“例题”部分,然后以 4 人为一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思考)纯水的物理意义怎样表述:。
2、比较小资料一些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你们组发现了什么异同?。
3、(思考)课本中的例题怎样分析?
【当堂训练】
1、单位换算: 30mL= cm 3 3 3
kg/ m
3
、 7.9×10
3 3 3
m 、 5.5g/ cm = kg/ m = g/ cm
2、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3、(有余力学生完成)某同学测得静宁金果“红富士”一个 60 大苹果的其质量是162g,若它的体积是180 cm 3,则该苹果的密度为g/ c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