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我们教师从片面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而不是学生学习的控制者和支配者。教师应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新课标的制定,给我们身居一线的数学教师的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无疑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因为课改的具体落实过程要由我们通过教学来完成,在这样的意义上,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成了数学课改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我们教师应积极的倡导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设置,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但又要防止盲目的追求“新”,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象和环境,以及教师本人的个性特征,有创造性的去进行教学。下面通过几个教学片段谈谈本人的一些看法:

片段一:

某教师在讲授华东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1幂的运算”中第一课“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是这样进行的。

老师:32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等于多少?

学生:(叫一个学生回答)表示3个2相乘,即2×2×2=8.

老师:那么5322⨯;3255⨯表示什么意义?你会算吗?

(请两个学生上黑板板演,后由学生纠错,老师适时进行表扬与鼓励) 老师:23a a ⨯ ,n m a a ⨯你又会算吗?你能说明理由吗?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a 3×a 2=a·a·a·a·a=a 3+2=a 5

a m ×a n =a·a·a·a·a……a·a·a·a……a=a m+n

m个n个

老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乘法公式,下面我们先运用这个公式来处理一些简单的计算。接下来老师利用课件上的题,反复练习。(以下略)

片段二:

另一位老师在讲授本节时是这样进行的:

老师:已知:2、3、4三个数,你能从中任取两个数组成算式使其运算结果最大吗?(老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探讨,老师不时的加入到学生的探讨中和学生一起探究)。

学生:(通过比较、讨论学生得出结论)34最大。

老师:34是属于我们以前所学的哪种运算?其中3和4分别叫什么?

34=?,这三个数还能组成哪些幂?幂也是一个数那么幂是否还能再进行运算呢?

学生:23、24、32、34、42、43.

(给学生时间,学生分组讨论,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还用计算器验证各小组所得结论是否正确)

归结起来有下面的几种可能情况

(1)43-43=0;24-24=0;

(2)32+32=2×32;42+42=2×42

(3)23×24=27;32×34=36;42×43=45

(4)33×43=123;32×42=122;23×43=83等结论

老师:从上面的几种情况中,你又有什么发现,学生小声讨论然后老师总结,其中的(1)是我们所学过的相同两数的差为0;(2)中的3和4用字母a和b代替的话,就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合并同类项,请同学们认真观察(3)有什么特点?

学生:(3)幂的底数都相同,(4)幂的指数都相同

老师:(3)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同底数幂的乘法”(4)我们后面也会学习。请同学们猜想计算53×54=?并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然后让学生将(3)中的具体数字也用字母代替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得

a m×a n=a·a·a·a·a……a·a·a·a……a=a m+n

m个n个

的公式并和学生一起用语言叙述然后应用(以下略)

片段一中老师直接利用旧知识引出新知识,再通过几道计算归结出公式,然后进行练习。一路听下去,看下去从开头导入,中间进程,结语安排可谓环环相连,丝丝入扣,教学有序,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活跃,教师教得流畅。但事实上这是在“穿新鞋,走老路”,只是把原有的“满堂灌”变为了“问答式”,学生只是机械的服从老师的安排,独立思考成了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民主成了假民主,主体参与成了虚假的被动配合,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被无情的浇灭;学生又如何能从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呢?如果老师在新课的引入中利用情景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几个小题的计算让学生自主探讨,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再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进行解决,是不是更好呢?

片段二中老师从学生易答也易错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在抢答中体会到乘方的重要性,同时也就创设了学生迫切想知道幂的运算性质的心理,且能以学生为主体,始终关注学生,在学生出现的问题中寻找新课的突破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变动,且为后继的学习打好了埋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学生在完全开放的情景之中动手实践,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同时老师不时参与讨论,指导学生分类,让学生感悟出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并向学生灌输了分类讨论的思想,真正的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通过比较、猜想获得答案,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且不时的到小组中参与讨论,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了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片段三:

某初三老师在讲授华东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3.2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中第四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是这样进行的:

老师:我们前面学习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位置关系。可用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的个数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与半径r之间的大小关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边说老师边用课件展示早已在课件上准备好了的答案)。

老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如图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圆和圆还有别的位置关系吗?(用课件展示自行车的两个轮胎,奥运会五环,转轮等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学生举出各种生活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老师:(边用课件演示边向学生提问)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从交点的个数看有哪几种情况?

学生:没有公共点,只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

老师:(用课件展示出五种圆的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它们分别是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接下来老师说出了圆心距的概念,要求学生比较五种位置关系下两圆半径和与两圆半径差与圆心距的关系,并用课件一一展示说明,最后是练习巩固,。(以下略)整堂课都是课件从开头一直到结束,黑板上就只有一个课题和一个学生的板演。

片段四:

另一位老师也是讲“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他是这样进行的:

(先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出现的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再让学生动手。)

老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上画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再拿出大家准备好的一元硬币把它当作另一个圆,在纸上移动这枚硬币,你能得出两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呢,请同学们把你们得出的结论在自己的本上用几何图形表示出来。

学生:(四人一组分组实践,老师不时的加入到学生的小组中进行指导)有3种、有4种、有5种、有6种

(利用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实践的成果)

学生甲:从交点的个数来分可以说是三种情况,即没有公共点,有一个公共点,有两个公共点。

学生乙:我觉的分为三种情况不妥,没有公共点的情况有两种,其中一种是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