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合集下载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明确。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考虑“教什么”“为什么教”,和“怎样教”让多样性的知识成为学生提高认识能力的途径;让学生能从自己所处的周围社会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使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二.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

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教师。

第三.构建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很重要。

新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

要想真正成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创造天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师业务学习材料材料(一)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时间:9月18日地点:多功能会议室主讲人:王海旭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

为了使大家对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及策略有个基本了解和认识,现将对美国有效教学研究专家杰里•布罗非的《有效教学的基本原理》中主要内容转录于此,以飨有志于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同道朋友。

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本文介绍了有效教学的十二个基本原理,回答了课程、教学和评估的基本问题,同时也包括了支持有效教学的有关课堂组织和班级管理等问题。

无论从理论研究方面,还是教学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基本假设:第一、任何教学方式都不是万能的;所谓最优化教学肯定是各种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

第二、不管哪一个学科,学生对教学的要求是随着学习能力及其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的。

第三、教学应该落在最近发展区。

在这个区域,学生即使单凭自身力量不能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但在老师的帮助下,也能够应对自如。

原理一:建立支持性的课堂气氛富有成效的学习环境总是洋溢着对学生的关爱。

它意味着师生、生生之间积极互动的影响,在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成效最佳;为创造和谐一致、富有支持性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必须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具备和蔼可亲、热情开朗、与人为善、情绪稳定、真诚可信和认真负责的品质,既把学生当做一个学习主体来对待,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严格要求;在选择教学方法、处理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

原理二:学习的机会如果教学时间能充分用于课程学习,课堂管理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创造有效的学习环境,那么,就能提高学习的成效。

学习机会原理关心的是:如何将学习时间尽可能最大限度的用在与课程有关的学习活动中。

有效的教师总是尽可能的把教学时间花费在教学目标的达成上。

他们的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有效利用时间的观念强,按时上下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转换紧凑,并要求学生能迅速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教学活动的安排和作业的布置具有最佳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和集中的注意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第一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被当做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观念、评价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于是,从国外引进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新型的教育评价方式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变成了一个没有条理的“万宝囊”,内容杂乱无序,看不出学生的成长轨迹,起不到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并且人为地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教师和学生为评价而评价,评价起不到前进的激励作用。

有的老师戏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垃圾袋”。

1.成长袋中收集的学生作品杂乱无章,各种材料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只为收集而“收集”,使得成长袋中的信息难以完整分析学生的能力等。

2.收集的内容不够全面。

出现学生收集材料过于随意,毫无目的,全凭自己兴趣。

以致反映学生情况的信息内容过于片面。

3.无法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等。

有的教师制作学生档案袋有形式主义的倾向,没有悉心收集真正能够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资料,而是抱着应付的思想往档案袋里塞进一些资料了事。

那么如何来改进成长记录袋呢?成长袋中应该装些什么内容才能摆脱“垃圾袋”的困境呢?现我就目前学生“成长记录袋”存在的问题、创建原则谈谈本人对学生“成长记录袋”构建形式的一些初浅的探索。

一.成长的足迹:目的:让学生从有代表性的学习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进步的轨迹。

用来展示能反映学生成长的项目或最佳作品等,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作文、书法作品、生字卡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作品,也可以是失败的、能给学生以启示的、有待提高的作品。

虽然这块内容比较广泛,但是还是能较好地展示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书法好的同学书法作品居多,美术好的学生的美术作品多于其它的内容,喜欢看书的同学资料卡做得多、特别漂亮……总之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2024年课程改革个人总结

2024年课程改革个人总结

2024年课程改革个人总结2024年课程改革对于教育体制的改革意义重大,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作为一个参与其中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此次课程改革对于学生们的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以下是我对于2024年课程改革的个人总结。

首先,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以前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应试能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但是2024年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全人教育”的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综合素质等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积极配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其次,课程改革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

以前的课程设置较为繁重,学生往往需要背负过多的学习压力。

而2024年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为学生减负的目标,强调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更加合理,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减少了学业负担和课业压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积极落实课程改革的要求,减少学生的课业压力,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再次,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以前的课程设置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灌输,而鲜有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但是2024年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会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供多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机会和平台,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课程改革注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以前的课程设置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城市的学校教育资源丰富,而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资源匮乏。

2024年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目标,着力改善农村地区学校的教育条件和师资力量,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教育水平。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积极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新课程改革利用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师是课程与教学改革实施的主力军,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改革才能落到实处。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在新时期的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工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1.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重要是育好人。

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关爱下一代身心健康的重任。

因此我们不但需要牢固的专业知识,更要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思想品质,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要矢志不渝,一心扑在教育事业发展上的奉献精神。

全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书育人中,要胸怀一颗仁爱之心,本着“以人为本”的高尚思想品德去教书育人。

以学生为中心,实施爱心施教,它是一种始终贯穿于德、智、体、美、劳五育过程的教育。

爱心施教没有明确目的指向性,只要求教师自觉的运用,以爱心作为教学内容的教育,在德育的一部分。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师职业用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积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是“以人为本”的核心。

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和不重视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讽刺的言语来刺激他们,更不能侮辱体罚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帮助他们。

2.新课程改革要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也就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即“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安心本职工作的集中表现和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具体表现,是追求自身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已走入学校课堂。

今年我市九年级化学课也使用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沪教版)。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这套新教材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内容编排有利于实施个性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材内容丰富多彩、重视生活实际、有开阔视野的“拓展视野”、大量的“活动与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我们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方便。

当然,第一次全面推行新课程改革,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

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者、学者都带来了很大变化,也自然会引起长期使用“大纲体系”教材的教师存在较为难以适应的变化。

下面就谈谈笔者在新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的几点体会:一、关于教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导,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为课程改革重点,并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提出教材不等于课程,“生活、社会、科学”才是课程的范围。

因此,新课程的教材编排比较注重学生的一面,而对学校管理(如实验室管理等)、教师教学(课堂教学组织的操作技能)这一面少了点。

笔者认为,新课程教材的这种编排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材安排与学校课时安排存在着矛盾,而且不少内容在教学中不知如何安排课时才好,讲少了怕学生不能全面的掌握,讲多了很难给机会让学生去思考、探究。

教材分为上、下两册,特别是下册内容过多,更是为难了我们师生,九年级马上面对的就是中考,如今中考复习都是在赶进度抢时间,这样更是加剧了矛盾,在教学中造成了前松后紧,是教学效果严重受到影响。

二、关于教法1.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新课程的实施。

新教材实施后,教师的观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在新的理念的框架下,课堂教学过程就成了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过程;教学过程不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

浅谈语文大单元教学

浅谈语文大单元教学

浅谈语文大单元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其中,大单元教学成为了语文教学的新趋势。

大单元教学是指以一个主题或议题为中心,整合多个相关课文、资源和活动,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的教学单元,进行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这种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语文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优势和实施建议。

一、大单元教学的特点1、主题突出:大单元教学以一个主题或议题为中心,所有教学内容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使得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系统性。

2、整合性:大单元教学将多个相关课文、资源和活动整合在一起,形成具有内在逻辑的教学单元,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把握知识的能力。

3、开放性:大单元教学不局限于教材内容,而是将教学内容拓展到课外,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和多元化。

4、互动性:大单元教学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大单元教学的优势1、提高教学效率:大单元教学将相关课文、资源和活动整合在一起,使得教学更加高效和有序,减少了重复教学和低效劳动。

2、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单元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和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大单元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成长。

三、实施大单元教学的建议1、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实施大单元教学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单元的主题和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2、加强合作与交流:大单元教学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3、注重评价与反馈:实施大单元教学需要注重评价与反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初中语文教研会议主题(3篇)

初中语文教研会议主题(3篇)

第1篇一、会议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更好地落实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决定召开本次初中语文教研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凝聚全体语文教师的力量,共同探讨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为提升我校语文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二、会议主题1. 聚焦核心素养,深化课程改革(1)深入解读核心素养内涵,明确语文教学目标。

(2)结合课程改革要求,探讨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3)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语文课程体系。

2. 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方法(1)分析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核心素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分享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1)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2)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教师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4. 强化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水平(1)明确教学研究的重要性,提高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分享优秀教学研究成果,推动教学研究水平提升。

(3)建立教学研究机制,促进教学研究常态化。

三、会议议程1. 开幕式:校领导致辞,对本次会议提出要求和期望。

2. 主题报告:邀请专家作关于核心素养、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专题报告。

3. 分组讨论:分组围绕会议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4. 优秀教学案例分享:邀请优秀教师分享优秀教学案例,共同学习借鉴。

5. 教师队伍建设:探讨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6. 教学研究:交流教学研究成果,推动教学研究水平提升。

7. 总结发言:总结本次会议成果,对下一步教学工作提出要求。

四、会议要求1. 全体语文教师务必高度重视本次会议,认真参与各项议程。

2. 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积极思考,深入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与跨学科整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跨学科整合

小学语文教学与跨学科整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如何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更新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实现跨学科整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当前教学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与跨学科整合的实现方式。

一、跨学科整合的必要性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往往局限于教材和课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跨学科整合则可以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同时,跨学科整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需求。

二、跨学科整合的实现方式1.结合其他学科内容,丰富语文教学资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丰富语文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咏鹅》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鹅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在讲解《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黄山的风景图片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许多语文知识都来源于生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增强语文教学的实用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例如,在讲解《找春天》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户外寻找春天的气息;在讲解《如何写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结合信息技术,创新语文教学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创新语文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的语文素材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进行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预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预设”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师生的互动和合作。

而这互动的过程中充满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新课程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重要方面。

同时,我们的课堂教学又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这意味着课堂教学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的一对基本矛盾,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

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会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可能会因此精彩。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众多教师往往对生成宠爱有加,而将预设视为束缚学生手脚、禁锢学生个性发展的枷锁。

作为一线教师,我深深感受到,数学教学中绝不能偏废预设,尤其是充足的预设。

一、教学的目标性决定了数学教学中不能偏废预设教学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

什么阶段对学生完成什么样的培养任务、确定什么样的发展目标,在各类教育纲领性文件和课程标准里面都有系统的表述。

这种目标需要教师在不断的教学行为中去实现。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没有这种预设的目标,任凭学生自由发展,就犹如山中的灌木,固然可以生长,但终究成不了栋梁。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而贯穿始终的灵魂便是教学目标。

教给学生什么?学生能学到什么?学的程度怎样?教学不能放弃“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

课堂教学不论形式如何多样,最终的效果都要体现在目标达成上。

目标一旦确定,优秀的教师便会想方设法为实现目标而构建一个最优化方案,这就是“预设”。

它不仅包括对教学过程的预先设计,还包括对专业业务知识的预先储备,对课堂动态变量的预先思考。

如果教师课前对教学没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把教学的中心放在课堂的随时生成上,不知道或忘了一堂课究竟要干什么,课堂上就极容易出现一种“梦游”状态,学生所得必受影响。

不可否认,课堂中有一些可生成的因素对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因素大多具有不稳定性。

作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基础教育,预设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

教师个人研修学习计划5篇

教师个人研修学习计划5篇

教师个人研修学习计划5篇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为了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进一步的提升,要抓住时机,力争提高与发展自己。

本学期,我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扎实有效地作好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

本年度我将认真学习课外教学等书籍和《体育新课标》,认真研修以求自我发展,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一、指导思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学工作也需要有新的改变。

努力改变自己,学习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课堂,提高自身技能和提升师德素养是现代教师的必修课。

以教师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现代化教育技术和网络应用能力;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深入发挥骨干教师作用,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业务素质、教学基本功。

1、积极参加校本培训与教学研究。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在教育实践中运用所学的新课程理论,并及时发现、解决课改中的问题,以教研促教改。

3、校本教研要面向学生,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二、研修主题关注学生,提高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本学期的研修重点将围绕“体育课堂的有效性”展开研修活动,加强学习与研究,更新理念与手段,重视总结与交流;推动自身教研能力与素质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研修目标1、积极进行读好一本书,做好一份读书笔记,写好一篇,上好一堂课,写好一份教案,讲好一口普通话,写好一手字,用好一种信息技术。

2、完善自身校本研修、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3、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通过实践、研讨等活动方式,提高研修的质量,促进教学发展。

4、加强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注意体育资料积累工作,坚持听课,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四、校本研修的内容及措施本学期,校本研修内容是继续加强师德建设,进行新课程实践,利用新技术,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发展。

1、认真参加集体组织的学习培训做好培训记录。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反思(3篇)

五年级综合实践教学反思(3篇)

第1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新型的课程,已经逐渐走进了我们的教学实践。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担任了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

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收获颇丰,但也遇到了不少挑战。

以下是我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的反思。

一、教学理念的认识1. 教学理念的重要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观念,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和合作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目标。

2. 教学理念在我教学中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的把握1. 教学内容的选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涉及科技、艺术、体育、劳动等多个领域。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力求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2. 教学内容的实施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的应用1. 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尝试和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方法在我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4)实践活动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四、教学评价的反思1. 教学评价的重要性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当具备的六种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当具备的六种素质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应当具备的六种素质随着课程改⾰的不断深⼊,新时代的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六种素质,⽅能落实新课程标准,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理论素质----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法论,是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

作为教书育⼈的⼈民教师,必须要坚持认真学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内涵和精髓,特别是要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辩证的、全⾯的、发展的、科学的、唯物的观点和世界观来看待和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解决教育教学⼯作中,特别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能够⽤马克思主义的⽅法来解释、剖析现实的教育现象,探索教育规律,把握教育发展⽅向。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会对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持积极的、乐观的、进取的态度,才会看到教育改⾰的光明和美好未来前景,⾃觉克服教研教改中的种种困难和困惑。

也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指导我们的⼯作实践,才能使我们⼴⼤教师增强⾃信⼼和责任感,才能全⾯的看问题,⼀分为⼆的看问题,发展的看问题。

⽤⽭盾的观点来看待教育过程和教育改⾰中的⼀切⽭盾,那些⽭盾就不再是⽭盾了,它们都会是推动教研教改的新动⼒。

教师只有不断地解决这些⽭盾,战胜这些⽭盾,就能使教育改⾰,落实新课程标准顺利进⾏和健康发展。

⼆、政治素质----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教师是塑造⼈类灵魂的⼯程师,肩负着教书育⼈的历史使命,为社会培养⾰命事业的接班⼈和建设者。

因此,教师本⼈⾸先要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信念,坚定的政治⽅向,⽤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社会主义法制来统领⾃⼰精神世界,统领⾃⼰的⼯作实践,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才。

如果我们的教师政治⽴场不坚定,不能看到社会主义事业的伟⼤之处,⽼实⽤消极的态度、消极的眼光盯在社会阴暗⾯上,我们的教师的⼼理状态就不健康,我们的⾔⾏就会背离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就会在⾔⾏举⽌上对学⽣产⽣着极⼤的误导,产⽣极⼤的危害。

小学语文教研问题记录

小学语文教研问题记录

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文教研活动。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中记录的问题及讨论情况。

二、问题记录1. 问题一: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普遍反映,当前小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量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2)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如阅读竞赛、阅读分享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教师以身作则,带头阅读,为学生树立榜样。

(4)关注学生的阅读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

2. 问题二: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们在讨论中发现,当前小学生写作能力普遍较弱,作文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提出了以下策略:(1)加强写作技巧训练,如作文开头、结尾、过渡等。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

(3)鼓励学生多写、多练,提高写作实践能力。

(4)教师要及时批改作文,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3. 问题三: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发现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不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提出了以下措施:(1)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吸引力。

(2)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游戏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

(4)加强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 问题四: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教师们在讨论中发现,部分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们提出了以下建议:(1)关注社会热点,将时事新闻融入语文教学。

(2)开展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实地调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

(3)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现象。

(4)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了解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邀请函尊敬的____________: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对课程进行管理和领导,如何对课程改革予以有效的制度保证,已经成为一个我们必须予以思考和讨论的紧迫问题。

此外,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管理创新构成一所学校持续发展的主要组成方面。

而近年来我国广大中小学在学校管理改革方面试图引进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国际发展的趋势。

但这种管理思想的引进或移植如何才能有效,学校管理理论研究如何跟进并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也是今日教育理论界和广大一线学校所十分关注的。

为此,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计划于2005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课程领导与学校管理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将围绕“课程领导与学校管理创新”进行研讨并设如下分主题:1.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2.课程建设的质量保证3.现代企业管理思想与学校管理创新4.学校质量管理体系建设5.学校危机管理等其他相关议题鉴于您在相关学术领域做出的成就,我们特邀请您于2005年10月31日—11月2日期间参加本次研讨会。

您能否参会,请将回执通过E-mail、传真或电话等方式于2005年10月10日前反馈给我们,以便我们尽快做好相关安排。

研讨会会议注册费800元(此费用包括会务费、资料费、正餐费);往返交通费及住宿自理。

课程领导与学校管理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秘书处(代章)2005年9月25日通讯地址: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邮编200062)联系电话:021-62232938传真:021-62232023联系人:徐安生先生Email: ***************(赵中建)**************(邵兴江)与会回执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______ 职称/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提交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讯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政编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信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将回执通过传真、邮寄或E-mail、等方式于2005年10月10日前反馈给我们。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送教下乡,以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教师专业的均衡发展,合肥市滁州路小学在校领导的正确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投入到工作中去: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基层之需;通过送教下乡——送去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互动研讨与讲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经过大家开动脑筋,精心筹划,踏实工作,真诚服务,我校送教下乡工作受到兄弟学校的好评和欢迎。

在送教下乡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典型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改变了过去的教研指导方式,将教研重心下移,到课堂上、师生中,了解受教学校在课改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课改中的困惑;……整个活动中,滁州路小学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调研、教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发挥典型教师传、帮、带作用,极大地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性,有效促进送教和受教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推动新的课程改革,送教下乡活动效果显著。

一、实现了送教者与看课者的双赢本年度送教17节,语文6节,数学4节,英语1节,体育2节,美术2节。

分别送往5所学校:裕溪路学校、庆平希望小学、漕冲中心小学、勤劳小学和张店小学。

我校与各校多名教师参加了观摩和课后研讨。

课后各校听课老师从课堂教学模式、课标的体现、动态教学的生成、课堂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启迪了教师的思维,提升了教师专业化水平。

送课教师与教研员还针对困惑的问题,为受教学校的老师们做了具体的指导、热情解答,多角度、全方位为教师充电。

通过送教活动同时还历炼了一批年青教师,送课者深有感悟,此项活动创造了磨练自己的机会,积累了许多借班上课的教学经验,有利于自身专业化的成长。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校语文学科的王枫兰老师积极投身于语文课程改革,通过不断的学习、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她曾经多次送教,课后,她非常激动地说:“我想看看我的教学思路借班上课能不能行得通。

”经实践检验,她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扎实有效的训练,体现了开放的语文教学意识,在乡镇学校,面对陌生的学生不但可行,而且效果不错!这无疑坚定了她本人的研究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被当做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观念、评价方法和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

于是,从国外引进的“学生成长记录袋”这一新型的教育评价方式引起了教师们的广泛关注。

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效果并不理想。

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变成了一个没有条理的“万宝囊”,内容杂乱无序,看不出学生的成长轨迹,起不到对学生发展的激励作用,并且人为地加重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

教师和学生为评价而评价,评价起不到前进的激励作用。

有的老师戏称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为“垃圾袋”。

1.成长袋中收集的学生作品杂乱无章,各种材料之间没有建立联系,只为收集而“收集”,使得成长袋中的信息难以完整分析学生的能力等。

2.收集的内容不够全面。

出现学生收集材料过于随意,毫无目的,全凭自己兴趣。

以致反映学生情况的信息内容过于片面。

3.无法完全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等。

有的教师制作学生档案袋有形式主义的倾向,没有悉心收集真正能够反映学生成长过程的资料,而是抱着应付的思想往档案袋里塞进一些资料了事。

那么如何来改进成长记录袋呢?成长袋中应该装些什么内容才能摆脱“垃圾袋”的困境呢?现我就目前学生“成长记录袋”存在的问题、创建原则谈谈本人对学生“成长记录袋”构建形式的一些初浅的探索。

一.成长的足迹:
目的:让学生从有代表性的学习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进步的轨迹。

用来展示能反映学生成长的项目或最佳作品等,这些作品可以是最满意的作业、图画、手工制作、作文、书法作品、生字卡等能让学生产生成就感的作品,也可以是失败的、能给学生以启示的、有待提高的作品。

虽然这块内容比较广泛,但是还是能较好地展示出学生的个性特长,书法好的同学书法作品居多,美术好的学生的美术作品多于其它的内容,喜欢看书的同学资料卡做得多、特别漂亮……
总之能对他们的成长、进步产生教育意义的作品都可以装入成长记录袋中。

二、优缺点卡
目的:让学生正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明确努力和发展的方向。

从而使成长袋帮助学生不断确立发展性目标。

我把“优缺点卡”设计成两个板块。

分别为“我真棒”和“我能改”。

要想很好地应用这一栏目,我利用每周班会课的课前五分钟引导“同桌”充分思考。

因为同桌之间相互了解是比较深的,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一举一动都在同桌的眼中。

1、让同桌发自真心地给自己找优点。

当听到同桌真心的赞扬时,学生一定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他们会无比自豪地在“我真棒”这一栏中写下:(1)我认真完成作业,我真棒。

(2)我乐于助人,我真棒。

(3)我上课时,积极发言发言,我真棒。

(4)我热爱劳动,我真棒。

……
2、让同桌善意地给自己找不足。

“当局者迷”这一板块除了学生自省外,让同桌以“我认为你怎么样就更好了……”为主线善意地给自己提出缺点。

听后让学生虚心地写下:(1)我上课不注意倾听别人发言,我能改。

(2)我有骄傲情绪,我能改。

(3)我在小组讨论时没和组员配合好,我能改。

应用此表,能使学生参与评价,让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伙伴,从伙伴的优点中找到自己的不足,正视自己,正视伙伴。

待期末反思时,看看优点是不是越来越多,缺点是不是越来越少,目标是不是已经达到了。

三、畅所欲言
目的:让学生、老师、家长都能充分利用这一“阵地”加强沟通,增进了解。

在“畅所欲言”这一栏目中我设计了“老师我想对你说”、“爸妈我想对你说”、“老师的话”、“父母的话”这四个板块。

在各自的板块中老师用淳朴的话语谆谆教导。

如:每次看到你高举的小手,老师真为你高兴;你若能再大胆一点发言,老师一定会为你欢呼的……父母用鼓励的话语寄托期望。

如:爸、妈相信你是最棒的;你不会让爸、妈失望的……同学们用率真的语言,表达心声。

如:老师,作业能否少布置点;爸、妈要是没有家庭作业那该多好啊……
让学生在“畅所欲言”中不断发现自我、反省自我、改正自我,真正地促进了学生的不断进步和健康成长。

让成长记录帮助实现师生之间、家长与孩子间沟通与交流,为学生、家长与教师之间构建起一座心灵的桥梁,形成教育合力。

四.收获园
目的: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上进心,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

这是学生最喜欢的栏目。

也是学生最珍视的本子。

课改年段的老师都不忘采取学生喜欢的各种方式来鼓励他们。

如为鼓励学生多积累、多发言、会倾听、会思考班里可以开设金钥匙、金话筒、金耳朵、智慧星等奖项。

让学生们把这些获奖标志都粘贴在“收获园”里。

因为有了这样的存档,学生们都会如获至宝地保存着。

它有效地记载了学生自己所取得的一些成绩,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成长、进步的足迹一览无遗。

“收获园”中还可以有学生的荣誉证书、各级各类竞赛中的获奖证书或证明及作品、参加现场表演及颁奖照片、好人好事方面(捐款、学雷锋活动等)活动照片等。

五、学海拾贝
目的: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判断、学会积累、学会搜集
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

今天的学生已经有了从各渠道获得信息的条件。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我有意识地让学生将课外阅读、看电视、上街、收集商标等渠道认得的字词,看到的优美句子,读到的精彩片段粘贴或摘抄在“学海拾贝”中。

同时,我在教学有的课文时特别注意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

课上完后,我就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等,挑选自己最喜欢的,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采”到“学海拾贝”中。

有了“学海拾贝”学习中的所有精彩都不会再错过。

六.自我评价、总结
目的:学生在总结整理中,进一步体验自己的进步、成功,建立自信,同时学会了反思自己、
激励自己,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明确了目标,产生了动力。

答案补充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自我反省、自我激励。

因此,应定期让学生自我总结。

如:期末让学生就一学期来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状况等情况做总结。

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跟其他同学比还有差距,要确立什么样的新目标,需要谁的帮助,用“悄悄话”写下来——可以写给自己,也可以写给老师、家长、同学。

迈着艰辛的步伐走过了一个学期的探索、研究历程后,学生成长记录袋中的内容渐渐充盈起来,我们在感叹学生学习上取得进步的同时,惊奇地发现“成长记录袋”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多角度、多层次、全面了解学生;有助于学生了解自我,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起不断进取的信心;有助于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发挥其隐性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家长获得对自己子女个性优势了解的喜悦,倍增教育好子女的信心;有助于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与尊重。

同时我也深深的感受到学生“成长记录袋”的构建形式是一项值得不断研究、探索、实践的学问。

以上只是本人在学生“成长记录袋”构建形式上的一些初浅尝试。

我希望通过将来不断地探索完善,让学生的“成长记录袋”更全面、真实地反应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

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更科学、更合理、更公正地评价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凸显个性,展示自我,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