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地质地貌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实习时间:2011.7.19-2010.7.23

实习工具:罗盘、地质锤、卷尺、高度表、望远镜

指导老师:衣华鹏、魏兴华

实习地点:?泰山、蒿里山、张夏、普照寺、灵岩寺、、

实习目的与要求: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是一门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通过实地实习,有利于我们真正领会和理解地学基础的相关基本原理。认识泰山周边的地质概况和这些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加深对课堂教学知识的理解,充分掌握和总结相关地学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自己以后的专业学习甚至工作打下基础。

实习内容:

1.2.3.《诗经》,“(北纬36°15'3"现每年以几千年来,”的称号。“峰为中心“人”……,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称“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是五岳之一,古名“岱宗”,春秋时始称泰山。它在山东省中部,津浦铁路的东侧,因位于我国东部,故称东岳。泰山山势雄奇,景色秀美,居五岳之首,故古时被称为“五岳之长”、“五岳独宗”、“五岳独尊“。

泰山地质特征概括:

泰山是华北地台基底与盖层双层结构出露比较好而典型的地区。基底为古老的“泰山杂岩”;沉积盖层为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的石灰岩和页岩,两者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由南向北地层依次从老到新分布,地貌上构成一个南陡北缓的单斜断块山系。

太古宙~古元古代的多期次岩浆活动、多期次构造变形和变质作用十分明显,使结晶基底岩系遭受不同程度的改造。区内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既有太古宙~古元古代的构造,又有中生代的构造,新构造运动普遍而强烈。中生代的脆性断裂和新构造运动控制了今日泰山的形成以及泰山地貌特征。泰山地势差异显着,地形起伏大,总体地势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征,主峰玉皇顶海拔高度1545m,在不到10km的水平距离内,与其山前平原相对高差达l300m以上。

?

?泰山地貌分界明显,地貌类型繁多,而且侵蚀地貌十分发育。泰山地貌可分为侵蚀构造中山、侵蚀构造低山、侵蚀丘陵和山前冲洪积台地等四种类型,在空间形象上不仅造成层峦叠嶂、凌空高拔的势态,而且总体上的雄伟形象与群体组合上多种地形相结合,成为丰富多彩的景观形象。

由于泰山

形。携带大

(5)

侵蚀丘陵

一?

侵蚀

“V”字形谷、

(1

?

冰劈作用十分活跃,使岩块发生强裂崩解破坏,在重力作用下,崩解的岩石就沿垂直和水平的节理面发生大规模崩塌,形成悬崖峭壁和奇峰怪石,并大量滚落下来堆积在山坡上或沟涧内,这些杂乱的巨石,有的在山坡成片产出达上千平方米,犹如石头的海洋,称之为“石海”,有的沿沟涧呈带状分布,称之为“石河”。

(石海)

二侵蚀构造低山

分布在傲徕峰、中天门及尖顶山、歪头山、蒋山顶一带。海拔高度在700~1000米之间,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组成山体的主要岩性为泰山杂岩中的二长花岗岩和闪长岩。侵蚀切割强度较主峰一带稍弱,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沟峡谷、尖顶山头、锯齿状山脊、绝壁陡峰,举目可

见,如扇子崖处的陡峭地形。

“方山”或“

?

(

。溶沟、溶洞等溶蚀地形比较多见,如娄敬山所见的大大小小的溶洞。

五侵蚀丘陵

主要分布在山南低山的边缘,大河到虎山及黄前一带。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为泰山杂岩中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侵蚀强度比较弱,以剥蚀作用为主,多形成孤丘缓岭。

六山前冲洪积台地

主要分布在山体外围的山麓地带。海拔高度在100米左右。以堆积作用为主。南部山前谷口的冲洪积扇发育良好,并且彼此连结成片。冲洪积物厚度大,砂砾石一般比较粗大,分选性差,有一定磨圆度。台地微向四周倾斜,坡度在3°~5°之间,一些村镇和果园多建在这种台地上。

泰山地质遗迹:

蒿里山的寒武系上统长山组剖面

蒿里山位于泰山脚下老长途汽车站的东侧,是一个矮小的山丘。此处出露的岩石为寒武系上统长山组的石灰岩。剖面位于蒿里山的西南坡,这个剖面出露较好,经卢衍豪、董南庭(1953)研究,认为化石丰富,在石灰岩层面上含有似桃仁大小的三叶虫,是晚寒武世的标准化石之一,因它最早在蒿里山发现,故命之为蒿里山虫。此处的三叶虫属群多属Kaolishannia带中的重要分子(钱义元,1994)。蒿里山这个矮小的山丘,过去的文物古迹已荡然无存,只剩下满山的翠柏,然而,它却记录着6亿年的地史沦桑。?

?

中天门期侵入岩

中天门期侵入岩包括普照寺岩体的细粒闪长岩和中天门岩体的石英闪长岩。普照寺岩体为细粒闪长岩,主要分布在普照寺一带,呈小岩株状和脉状产出。多存在于中天门石英闪长岩岩体的边部,呈网脉状穿切于望府山、大众桥、傲徕山等岩体中,并被中天门石英闪长岩截切。在大众桥可以看到普照寺细粒闪长岩呈岩脉状侵入大众桥岩体片麻状石英闪长岩中。中天门岩体为石英闪长岩,分布

泰前断裂

地貌

2000m 以上,

成的5m

其活动

厚约162°∠83°

?

50m,岩石被切割成薄板状,夹挤压透镜体,测得其走向为北东东75°,倾向南东,倾角80°。

在大鼓山南,有中天门断裂带剖面出露。断裂带宽约170m,发育大小断层共11条,最大断层宽度约10m。断层倾向140°-160°,倾角75°-85°。在断裂带两端,剪切和扭压现象减弱,破碎带多呈与主断面平行的厚板状,共轭节理发育;在断裂带中部,剪切活动强烈,岩石被切割成薄板状,中间夹有透镜体。表明至少有两期剪切活动发生,第一次为张性的,第二次为压扭性的,破碎程度较之两端严重。

云步桥断裂

云步桥断裂形成于中生代,该断裂在云步桥北侧的五松亭处通过,断裂将石英闪长岩切割成板状,形成节理密集带,五松亭东面的山岭形成沟谷和鞍部。主断裂南侧有一条与其平行的分支断层,形成4m高的断崖,即云步桥飞瀑的所在地,此处测得断裂的走向为北东东80°,倾向南东,倾角85°,断崖两侧发育许多与断崖产状一致的剪裂面,断崖上方为御帐坪,下方为云步桥,正断层的特征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