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四首

合集下载

新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新版七上课外古诗词四首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交代与友 人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 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 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5、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 沉沦身世。思想感情:抒发对时世之凋敝 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2、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 (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 陵,杜工部等,盛唐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 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 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 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初唐诗 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 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 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 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 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那天夜里,我从清溪出发驶向三峡,幽
黑的峡谷隔开了你我,怀了诗人 (江行思友之情。)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无 限情思,语短情长。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 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 的作用。 答:峨眉山、 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连 用五个地名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的江行体验和对故乡 (朋友)的思念之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 回乐烽:唐代有回乐县,灵州治 所,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 南。回乐峰即当地山峰。 • 受降城:回乐县的别称。 • 芦管:笛子。 • 征人:戍边的将士。 • 尽:全。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初一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观沧海》【】曹操【朝代】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朝代】唐在容易的容易的秋天之后,布谷鸟钟,我听见你经过五条溪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王湾【朝代】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朝代】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主旨,体会思想感情。

2.通过朗读,我们可以欣赏诗歌中描绘的意境,并学会如何把握诗歌的意象。

3、激发学生诵读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审美和鉴赏能力。

重难点:1、《观沧海》中“大海”这一意向的准确把握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子规”“明月”等意象的理解3、《次北固山下》中重点分析颈联蕴含的自然理趣4、《天净沙·秋思》中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结合《观沧海》教学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

3.品味语言,体验诗中描绘的壮丽景象。

4、体会诗人广阔的胸襟、豪迈的气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博大胸怀和英雄气概。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一代枭雄曹操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话题,这一切都缘于河南省文物局的高调宣布--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抢救性发掘的一座东汉大墓被确定为文献中记载的魏武王曹操高陵。

曹操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在老百姓的眼里,他是阴险狡诈的白脸*雄;在读书人眼里,他是文才卓异的文坛巨擘;在政治家的眼里,他是叱咤风云的乱世枭雄;在历史家的眼里,他是雄才伟略的盖世英豪,真实的曹操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通过一首诗来初步了解一下这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七年级语文上册

诗歌朗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xiáng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lú
诗意速通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烽火台名
译文: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 月色犹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芦笛
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
译文: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笛,惹得征人们 一夜都在望乡。
走近作者
李益(748—约829),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 人 , 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 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 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 情 , 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擅长绝句, 尤其工于七绝。代表作有《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 降城闻笛》。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贞元元年(785) 起,李益佐灵州大都督杜希全幕,约四五年之久,诗 当作于此时。受降城,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 杭锦后旗乌加河北岸。一说,指唐代灵州的受降城, 故址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岑参
cén shēn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bàng 应傍/战场/开。
诗意速通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 灾祸的风俗
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地想要(按照 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人来送酒助兴。
旁边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译文:(我)在远方怜惜故乡长安的菊花, (这时它们)应在战场旁边盛开。
2.“寻常”“几度”在诗中有什么作 用?
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李龟年当年 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

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七年级语文古诗词的语言丰富,同一景物、事物,表达技巧不同,意思各有千秋。

店铺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上语文课外古诗词,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6.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7.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8.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9.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0.观书有感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七年级语文课外描写春天的诗古诗1、《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四首一、第一首《秋词》秋词刘禹锡〔唐代〕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这首诗开篇就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直截了当地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说出了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秋日胜春朝”,使用对比的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充满生机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直接说出自己的观点的方式抛出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秋胜过春呢?先说了自己的看法,再作解释。

第三句体现了五言绝句中的第三句破局转折的结构性特点。

用一个场景感很强的画面来把诗歌的情感丰富度拉开。

诗人用特别典型有动感的具体事物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蓝天白云秋高气爽一只飞速上升的白鹤冲破云霄,这句就一个感觉,动感十足。

这幅画面可以是看做对“秋日胜春朝”的解释。

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里的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

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这样的描写里面根本找不到什么悲凉的气息。

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

于是,白鹤一飞冲霄是“实”,自己的诗情得旷远是“虚”。

这样的两句把“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自然而然就得出一种充满激情的感受。

这首诗,读起来根本读不到悲凉的感受,体会到的是博大的胸怀和高昂激越的气概。

二、第二首《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上 古代诗歌四首

七上 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分别是《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

《观沧海》是东汉末年的曹操所作,诗歌描绘了大海秋天壮丽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借暮春飘飞的柳絮和夜晚悲啼的杜鹃来表达对好友王昌龄被贬谪的同情与关切。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描绘了青山绿水的景象,揭示了新旧交替的哲理,抒发了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诗人马致远所作,通过描写深秋傍晚苍茫暗淡的景象,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部编版】

七年级上全册古诗词原文及翻译【部编版】

七上古诗词原诗及译文【部编版七上】说明:自己给学生整理使用,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一、观沧海/曹操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期中课外古诗词:五、峨眉山月歌/李白六、江南逢李龟年/杜甫七、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八、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期末课外古诗词:九、秋词(其一)/刘禹锡十、夜雨寄北/李商隐十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十二、潼关/谭嗣同一、《观沧海》曹操【原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要有此寄》李白【原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翻译】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三、《次北固山下》王湾【原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荡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四、《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原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翻译】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故乡
岑参
勉强
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
强 欲 登 高 去,
无 人 送 酒 来。
可怜
遥 怜 故 园 菊,
应 傍 战 场 开。
靠近
诗词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 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 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在远方 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大概 靠近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 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 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 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 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 《全唐诗》编诗四卷。
诗词解读
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李龟年
பைடு நூலகம்
诗词翻译
当年在岐王府里经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 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歌声。如今正是江南一派大好风光 的时候, (没想到)在这落花时节又与你重逢。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 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描 写现实两人重逢的场景, 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盛衰 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 彼此现状的悲叹。



日 思 长
岑 参



作者名片
岑参(约715—770),唐代边塞诗人,江陵(今湖北荆州 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 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 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 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 其幕府判官。大历五年(770年)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必背古诗文篇目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第二单元:《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课外古诗词阅读《峨眉山月歌》《江南逢李龟年》《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夜上受降城闻笛》第四单元:《诫子书》第五单元:《狼》第六单元:《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课外古诗词阅读《秋词(其一)》《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潼关》第一单元:古代诗歌四首4.1 观沧海(曹操)【原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壮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来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4.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原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译文】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4.3 次北固山下(王湾)【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弯曲的小路伸展到青山外,小船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走。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海上的太阳在残夜里升起,江上的新春在旧年未尽时已至。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该怎样寄回家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4.4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PPT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四首PPT课件

思乡的诗句
1、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 (唐)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 (唐)《次北固山下》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 (唐)《春望》
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 (唐)《渡荆门送别》
5、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 (唐)《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 了多少旅人的情思
“满”遍布,这是作者主观的夸张,写 出笛声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表现了诗人
思乡之浓。
3、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谁家玉 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画面。
在一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不知从何 而来的一曲悠扬的笛声飘入耳际, 曲声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城的 每一个角落。
4、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修辞角度:运用反衬,以动衬静,以弹琴长啸反衬 月夜竹林的寂静,表现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炼字角度:“独”是“独自”的意思,诗 人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用弹琴、 长啸来陶冶情操,表达了诗人宁静淡 泊的心境。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天上的 明月当作心心相印的知己,表现 出诗人新颖而独特的想象力。表 达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 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 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注释】
• 晚春:一作《游城南晚春》。 •草树:指草本和木本的各类花木,即花草树木。 •久归:意为春天很快将要过去了。 •斗:竞争,比赛。 •芳菲:本指花草树木,此指花草的芳香。 •杨花:即杨花柳絮,实际就是杨树、柳树种子承受之后随风 飘飞的棉絮一样的东西,如蒲公英的小伞 •榆荚:榆树籽儿,又名榆钱,形状圆而小,象小铜钱。 •无才思:原指人没有才华,写不出美好的诗文。此指杨花榆 荚不象百花那样鲜艳美丽。才思(sì),才气,文思,此指花 草姿色。 •惟解:只知道。 •漫天:遍布空中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七年级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

23
精品教学课件PPT
诗词解读
夜上受降城闻笛
烽火台名。在 李益
西受降城附近。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一作“城上”, 一作“城下”
24
精品教学课件PPT
笛子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指出征 或戍边 的军人。
25
精品教学课件PPT
诗词翻译
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 秋霜。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 眺望故乡。
10
精品教学课件PPT
诗词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李龟年:唐玄宗 时著名乐师,擅 长唱歌。安史之 乱后,流落江南。
经常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指殿中监崔涤, 唐玄宗的宠臣。
11
精品教学课件PPT
今湖南一带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春末。落花的寓意甚多,人衰 老飘零,社会的凋敝丧乱都在 其中。
7
精品教学课件PPT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对月夜行 船所见的描写,描绘了 一幅优美的峨眉山夜间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江 行思友之情。
8
精品教学课件PPT
江 南 逢 李 龟杜 年甫
9
精品教学课件PPT
作者名片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 后人尊称为“诗圣”,与 “诗仙”李白并称为 “李杜”。其诗多是反映现实、忧国忧民的诗 篇,被称为“诗史”,风格沉郁顿挫。代表作 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 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 《无家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 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注释与主旨】(最完整)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注释与主旨】(最完整)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注释与主旨】(最完整)1、《古代诗歌四首》(课内)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

峙,挺立。

(9)萧瑟(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

咏:歌吟。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体现了诗人博大浩瀚的情怀以及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四首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四首 课件

2.“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世不再。
3.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 逢君”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凄 凉身世(以乐境写哀境)。 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对时世之凋敝与人 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主题
这首诗通过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 触及书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运用了 对比手法,抒写了时代的变迁,流露出诗 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苍凉感叹以及对彼 此现状的悲叹。
• 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 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诗人如此运笔, 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 凄凉。正是这似雪的沙漠和如霜的月光使受降 城之夜显得格外空寂惨淡。也使诗人格外强烈 地感受到置身边塞绝域的孤独,而生发出思乡 情愫。
• 如果说前两句写景,景中寓情,蓄而未发;那么后两 句则正面写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首句写青山吐月 次句写月映清江
诗从“峨眉山月 ”写起,点出远游的时令在秋天。 次句“影”指月影。“入”“流”两个动词意思是说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此句不仅明写了月映 清江的美景,同时暗写了秋夜行船之事。
为什么月只“半轮”?
很逼真的写出了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我 们读者眼前似有一幅月亮渐升的画图 。
第一、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 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
第三、四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 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
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前二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二句写
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表达了作者对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 衰微的无限感慨和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四首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四首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课外古诗词四首(七年级语文)一、《秋词》1. 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向上的心境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2.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抒发自己远大志向的诗句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本诗作者表达了对秋的什么迥异态度?答:借“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

4.你认为这首诗最可贵的是什么?答:这两首诗最可贵的是诗人对秋天和秋色的感受与众不同,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

5.你是如何理解第一首诗中的“鹤”的?答:那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奋发有为。

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

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们精神为之抖擞。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

6.诗的一、二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用的是什么手法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来表现的。

7.结合具体形象简要说说最后两句诗对你人生态度的影响。

答:虽遭遇人生坎坷,仍要不屈不饶,具备奋斗精神。

8.赏析“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诗句。

答: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

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

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10.“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答: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激发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

诗中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11.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句。

答:诗人抓“鹤飞冲天”的景观加以描绘,展现出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似乎也载着诗人的一缕诗情,直冲霄汉。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四首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
一、秋词(其一)/刘禹锡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四、潼关/谭嗣同
一、《秋词》刘禹锡
理解性默写:
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
理解性默写:
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南宋】陆游
理解性默写:
1、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等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

四、《潼关》谭嗣同
理解性默写:
1、表现作者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后四首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后四首赏析
现象。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 ,统一祖国为国效力的爱
国情怀。
迁移运用,内化积累
同学们,假如作者陆游现 在就站在我们的面前,你 特别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再回叙 情思。
深夜秉烛长谈。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 1、“君问归期未有期”这句诗看似平淡,实则内 含丰富,请简要分析。
• 开首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 “未有期”既有热切的盼望,又有难以料定的 惆怅。
• 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 一扬一抑,思念妻子、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而且“期”字重复出现,构成了回环往复、缠绵曲 折的意境。
•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用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
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将成为重聚的话题,增添重聚的
欢乐的句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写出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作者想象日后与友人相见, 秉烛夜谈,共叙思念之情的诗句: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 时的情景的诗句:
2020/1/2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秋高 气爽。
“一鹤”是孤单的,也是独特的,正是这 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 肃杀的氛围。
“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 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便会一扫而空的。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体现出诗人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 神。虽人生坎坷,屡遭贬谪,壮志难酬,不 被重用,但仍励志高歌,整个诗无不表现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你问君我问回/家归的期日/子未,有我期尚,未确定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注释与主旨】-完整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注释与主旨】-完整

七年级上册全部古诗词【注释与主旨】(最完整)1、《古代诗歌四首》(课内)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注释】(1)观:欣赏。

(2)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3)碣(jié)石:山名。

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4)沧:通“苍”,青绿色。

(5)海:渤海。

(6)何:多么。

(7)澹澹(dàn dàn):水波摇动的样子。

(8)竦峙(sǒng zhì):高高地耸立。

竦:通“耸”,高。

峙,挺立。

(9)萧瑟(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10)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

(11)日月:太阳和月亮。

(12)若:如同.好像是.。

(13)星汉:银河。

(14)幸:庆幸。

(15)甚:极其,很。

(16)至:极点。

(17)哉:语气词。

(18)幸甚至哉(zāi):真是幸运极了。

(19)以:用(歌以咏志)。

(20)志:理想。

(21)歌以咏志:可以用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心志或理想,最后两句与本诗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而加上去的。

(22)咏志:既表达心志。

咏:歌吟。

【译文】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我站在山巅,心中的波涛也像海浪在起伏。

周围是葱茏的树木,丰茂的花草,宁静的似在沉思。

萧瑟的风声传来了,草木动摇,海上掀起巨浪,在翻卷,在呼啸,似要将宇宙吞没。

大海,多么博大的胸怀啊,日月的升降起落,好像出自大海的胸中;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像从大海的怀抱中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美好无比,让我们尽情歌唱,畅抒心中的情怀。

【主旨】本诗通过描写大好河山的壮丽风光,体现了诗人博大浩瀚的情怀以及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文赏析
三、四句记叙了诗人从青溪驿连夜出 发驶向三峡的情形,表达了依依惜别 的无限情思。
诗文赏析
全诗仅28个字,语言自然流畅,构 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丽。构思 精巧,不着痕迹,造成空间迅速转 换之感,使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 传达了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 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文探究
《峨眉山月歌》是怎样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
课 外 古 诗
肆叁
. 夜 上 受 降 城 闻 笛
. 行 军 九 日 思 长 安 故

贰壹
.
.
江峨
南眉
逢山
李月
龟歌

目 录
眉纸千 眼伞古 低朦回 垂胧首 微间杏 敛洒雨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第一部分
眉 山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生 地今一般认为是唐剑南道绵州昌隆青莲乡, 祖籍为甘肃天水。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齐名,世称 “李杜”。其作品风格豪放飘逸,想象奇特。 代表作品有《静夜思》《春夜洛城闻笛》 《将进酒》 《蜀道难》 等。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杜诗详注》卷二十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江南,这里 指湖南一带。杜甫和李龟年重逢是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李龟年, 唐玄宗时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安史之乱后,杜甫流落到江南一带, 和同样流落在此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宅里”和“崔九堂 前”频繁相见和唱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下西 阴湖 影边 一 片
江 南
第二部分 逢
李 龟 年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今河南巩 义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 称为“诗圣”,与李白合称“李杜”。其诗显 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被称为“诗 史”。有《杜工部集》传世。代表作有“三 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等。
《江南逢李龟年》
1.诗中表明杜甫和李龟年早有交情的诗句是__岐__王__宅__里_寻__常__见______, __崔__九__堂__前_几__度__闻______。 2.诗中描绘杜甫和李龟年重逢,因漂泊异地,感慨万千的诗句是 __正__是__江__南__好_风__景______,落_花__时__节_又__逢__君__________。 3.诗中含蓄地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国家的兴衰融合起来的诗句是 __正__是__江__南__好_风__景______,落_花__时__节_又__逢__君__________。
诗文赏析
前两句言过去之盛,为下文做了铺垫。 后两句写现在之衰,抒发了无穷感慨。 诗歌言简意丰,世境的离乱,年华的 盛衰,人情的离散,彼此的凄凉流落, 都浓缩其中。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及 抒写现实中与李龟年的相逢,流露出诗 人对唐王朝盛衰变化的感叹以及对彼此 现状的悲叹。
《峨眉山月歌》
诗词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巅悬挂着半圆的秋月, 月影静静地倒映在缓缓流动的平羌江 水之中。夜间乘船从青溪驿出发,直 奔三峡,想念你却难以相见,恋恋不 舍地去向渝州。
诗文赏析
一二句从“峨眉山月”写起,描绘了月 映平羌江的美景,点出了远游的时令— —秋天。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 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入”和“流” 两个动词表明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 流去,陪伴诗人远行。山、月、江水等 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 故乡时的复杂情感。
诗文解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④又逢君。 (此时)正是江南风景绝好的时候,(想不到)在这落花的时节 又与您相逢。
④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诗文赏析
一 、二句写诗人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 寄寓对开元初年鼎盛的怀念。“岐 王宅 里”“崔九堂前”都是当年名流骚客聚集的 场所,一提到这些地点就勾起了诗人对大唐 “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寻常:经常;几度: 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乐师李龟年 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 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创作背景
本诗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峨(é)眉山在今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内。李白在二十几岁时离开 故乡,四处游历。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诗歌解读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①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半轮,半 边,半个。 ②影:月影。 ③平羌(qiā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 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④发:出发。 ⑤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键(qián) 为峨眉山附近。 ⑥下:往,到·…去。通常指由西往 东,由北往南,由上游往下游。 ⑦渝(yú)州:今重庆一带。
诗文赏析
三、四句写暮春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在江南重逢李 龟年的事,蕴含着诗人对彼此现状的感慨。两人在 漂泊颠沛中重逢,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 憔悴的老人,成了一幅时代沧桑的典型图画。它无 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寄予 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落花”这一意象,既寄托 了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一个繁华时代落幕的慨叹。
诗歌解读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文解读
岐王①宅里寻常②见,崔九③堂前几度闻。 当年在岐王宅里经常能见到您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多次听到您的歌声。
①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封岐王。 ②寻常:经常。 ③崔九:指殿中监崔涤(dí),唐玄宗的宠臣。“九”是他在兄弟中的排行。
1.“影入平羌江水流”中的“影”指的是__月__影____。这句话既有明 写又有暗写,明写____月__映__江_水__的__美__景____,暗写 ___秋__夜_行__船__之__事____。 2.通过这首诗,可以看出诗人当时是从___清__溪_驿___出发,沿着 ___渝__州___ 行进,路过___三__峡___, 到__平__羌__江__去的。
诗人借“山中月”和“江水流”两个意象来传送眷念之情, 这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尽了对故乡故人的眷恋。
主旨归纳
全诗通过对月的描写和峨眉山、平羌江、 清溪、三峡、渝州等五个地名的连用, 描绘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表达出诗 人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及对友人的无 尽思念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