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窍不通_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一窍不通的成语解释及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4d89b806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b1.png)
一窍不通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一窍不通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形容一个人对某种事情一点儿也不懂,毫无头绪或者没有任何经验。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或者某种技能完全不了解,甚至是一无所知。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
据传说,古代有一个叫做“孟贲”的人,他非常聪明,但是他的头顶上却没有窍,因此他对世界上的一切事情都一窍不通。
这个故事传开后,人们就用“一窍不通”来形容那些对某种事情一无所知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对某种技能或者某个领域完全不了解的人。
例如,一个人对于计算机编程一窍不通,他可能会感到很困惑,不知道从何入手。
同样,一个人对于金融投资一窍不通,他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因为他不知道如何进行投资。
总之,一窍不通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种事情一点儿也不懂,毫无头绪或者没有任何经验。
对于那些想要学习新技能或者了解新领域的人来说,这个成语也提醒我们要保持谦虚,不要自以为是,要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
励志的历史成语典故故事_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
![励志的历史成语典故故事_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4b5334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3.png)
励志的历史成语典故故事_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蕴含了众多富有哲学的历史成语典故,这些故事教会了我们众多的道理。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关于励志的历史成语典故故事_中国著名的成语典故,作为参考,希望你喜欢。
励志的成语典故【1】一窍不通出处:《吕氏春秋·过理》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于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承矣。
【释义】:“窍”通气的窟跃窟窿,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和嘴称为七窍。
七窍中没有一个窍是通气的,比喻对事物不理解;一点也不懂。
【故事】:殷纣王,是商朗的末代帝王,是一个被老百姓所怨恨的暴君。
他整日胡作非为,并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纪担己的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纣王有一个臣子叫比干,是一位忠心的良臣。
他看到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纣王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
有一次,纣王听信了妲己的话,下令杀害了无辜的梅伯,并要把梅伯剁成肉酱。
比干知道此事后,又急忙劝谏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
比干一连几天极力劝谏纣王,引起了纣王的极大不满。
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他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竟!”纣王果真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
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道:“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励志的成语典故【2】一丘之貉汉朝时有一个名人叫杨惮,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杨敞,母亲是人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
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养,未成年时就成了当朝的名人。
汉宣帝时大将霍光谋反,杨惮最先向宣帝报告。
事后被封平通侯,当时在朝庭中做郎官的人,贿赂之风极炽,有钱的人可用钱行贿,经常在外玩乐;无钱行贿的人,甚至一年中也没有一天休息。
杨惮作中山郎后,便把这些弊病全部革除,满朝官员都称赞他的廉洁。
但他因少年得志,又有功劳,便产生了骄傲自满,结果与太仆长荣(长荣是宣帝旧友,最得信任)发生意见。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c00dd36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1.png)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是在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有着固定的结构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内涵。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一窍不通的意思:【解释】: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纣王,是商朝时一位昏庸暴戾的君主,他十分宠爱他的妃子妲己。
一天到晚只知道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会朝政,也不管老百姓们的痛苦;同时,他还听信宠妃妲己的话,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因此,各地的诸侯都想推翻他。
纣王的叔父比干看见他这样昏庸,便费尽心机的苦谏,劝他不可沉迷酒色,不要屈害忠良,枉杀无辜,应该振作起来,为国家和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
妲己知道之后,十分的气愤,心中想道:“比干不除,我的地位终将不能稳固。
”于是,她便对纣王说:“比干成天干涉我们俩的生活,谁知道他是不是另有目的?如果他真是忠良的话,为什么不叫他自己胸膛剖开,取出心肝来看看呢?”纣王被妲己迷住了,竟不分是非好坏,赐比干剖胸而死。
这则故事,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并且加了注,它的全语是这样的:“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一窍不通”就是从上面的话引申而来的,用来讥笑人家的愚蠢和胡涂,同时也可以比喻人对某种技艺学术的一无所知。
一窍不通造句:1) 对于绘画艺术,他是一窍不通。
2) 我对原子核物理学一窍不通。
3) 我对绘画艺术一窍不通。
4) 你们一谈论政治,我就一窍不通了。
5) 我对计算机硬件一窍不通。
6) 除了我的工作,别的事我一窍不通。
7) 我对那钢琴是一窍不通。
8) 我补充了一句,可是我对于地产一窍不通。
9) 他们一谈起经济学,我就一窍不通了。
10) 即使对英语文法一窍不通,你肯定还是可以藉由不断的学习而进步。
11) 造句网是一部在线造句词典,其宗旨是让大家更快地造出更优质的句子.12) 谈到跳舞,我真是一窍不通。
13) 他们喜欢照本宣科和高谈阔论,对经营一窍不通。
14) 我对计算机的修理一窍不通,可老板却突然让我负责计算机修理工作。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cdd5b58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2e.png)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故事一:从前有个书生,整天埋头读书,对外面的世界那可是一窍不通啊!就像一只只知道待在洞里的老鼠,从来没见过阳光。
有一天,他朋友拉他去街上逛逛,看到别人在表演杂耍,他居然问那是在干嘛,天哪,这不就是典型的一窍不通嘛!比如你要是从来没玩过游戏,别人跟你说游戏技巧,你不也会一头雾水嘛!故事二:话说有个土财主,钱倒是有不少,但对于做生意的门道那绝对是一窍不通。
有次他听别人说贩丝绸能赚钱,就傻乎乎地进了一大批货,结果根本不知道怎么推销,最后全砸在手里了!这不就跟那些不懂时尚却去开服装店的人一样嘛,肯定得碰壁呀!你说可不可笑!故事三:在一个小镇上,有个小伙子对音乐一窍不通,却偏偏想去学乐器。
人家吹拉弹唱,他在那手忙脚乱,就如同鸭子听雷似的。
可他还不死心,非得继续折腾。
你想想,要是你对画画一窍不通,却要去参加绘画比赛,那不是自讨苦吃嘛!故事四:曾经有个士兵,对兵法一窍不通,上了战场就瞎冲瞎撞。
就跟没头苍蝇似的,自己都不知道在干啥。
他的同伴说啥他也听不懂,这不是典型的一窍不通嘛!你说要是你对编程一窍不通,却要去搞软件开发,能行吗?那肯定不行啊!故事五:有个富家小姐,对做家务那可是一窍不通。
有次家里的下人都不在,她想自己煮个粥都搞砸了,锅都差点烧穿了!这就好比一个对做饭一窍不通的人,想做出美味佳肴,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呀!你身边有没有这样啥都不会干的人呢?故事六:村子里有个老大爷,对新科技产品一窍不通。
给他个智能手机,他都不知道咋用,看半天也摸不着头脑。
就像让一个原始人去操作电脑一样,那肯定搞不定啊!哎呀,想想就觉得有意思呢。
故事七:有个年轻人对种地一窍不通,却异想天开要去当农民。
别人播种他发呆,别人浇水他闲逛,这不是胡闹嘛!这就跟那些对游泳一窍不通还非要去挑战大海的人一样,能有好结果吗?故事八:在一个学校里,有个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窍不通。
老师提问啥都答不上来,那场面尴尬得哟!就如同一个对地理一窍不通的人,连自己国家有几个省都不知道一样。
带有“一”字的成语典故5篇
![带有“一”字的成语典故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e86e61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4a.png)
带有“一”字的成语典故5篇“一”是古代成语故事里面经常出现的字,那么关于“一”的成语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精选整理的含“一”的成语故事精选,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成语】:一窍不通【拼音】:yī qiào bù tōng【解释】: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成语故事】:纣王,是商朝时一位昏庸暴戾的君主,他十分宠爱他的妃子妲己。
一天到晚只知道和妲己饮酒作乐,既不理会朝政,也不管老百姓们的痛苦;同时,他还听信宠妃妲己的话,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因此,各地的诸侯都想推翻他。
纣王的叔父比干看见他这样昏庸,便费尽心机的苦谏,劝他不可沉迷酒色,不要屈害忠良,枉杀无辜,应该振作起来,为国家和百姓做点有益的事情。
妲己知道之后,十分的气愤,心中想道:“比干不除,我的地位终将不能稳固。
”于是,她便对纣王说:“比干成天干涉我们俩的生活,谁知道他是不是另有目的?如果他真是忠良的话,为什么不叫他自己胸膛剖开,取出心肝来看看呢?”纣王被妲己迷住了,竟不分是非好坏,赐比干剖胸而死。
这则故事,在吕氏春秋中也有记载,并且加了注,它的全语是这样的:“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一窍不通”就是从上面的话引申而来的,用来讥笑人家的愚蠢和胡涂,同时也可以比喻人对某种技艺学术的一无所知。
【成语】:一丘之貉【拼音】:yī qiū zhī hè【解释】:丘:土山;貉: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一个土山里的貉。
比喻彼此同是丑类,没有什么差别。
【成语故事】:汉朝汉宣帝时,有个很有名的人叫杨恽,他的父亲是汉昭帝时的丞相,母亲是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儿。
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养,少年时在朝廷中的名气就很大,因为向汉宣帝举发大将霍光谋反,被封为平通侯。
汉朝当时的社会贿赂风气很严重,有钱人用钱行贿,可以到处玩乐,没钱贿赂的人就要一年到头辛苦地工作。
因此他大力革除了这些弊病,整顿了朝廷的不良风气,获得人们的称赞。
擀面杖吹火歇后语
![擀面杖吹火歇后语](https://img.taocdn.com/s3/m/35dbf502a58da0116d1749c9.png)
擀面杖吹火歇后语一窍不通一窍不通的词语解析[释义]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
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语出] 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啊;这老爹一窍也不通。
”[正音] 窍;不能读作“qiǎo”。
[辨形] 窍;不能写作“窃”。
[近义] 一无所知目不识丁[反义] 无所不知全智全能[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一无所知”。
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
但~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成语故事]原文:《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补充: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一窍不通造句1、他的围棋下得很好,至于桥牌可一窍不通。
关于一窍不通的歇后语
![关于一窍不通的歇后语](https://img.taocdn.com/s3/m/a204c24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0.png)
关于一窍不通的歇后语歇后语一窍不通:棒槌(洗衣时用以捶打的木棍)吹火一窍不通抱着擀面杖当笙吹一窍不通扁担吹火一窍不通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实心竹子吹火一窍不通弯扁担吹火一窍不通眼瞎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拓展:一窍不通的词语解析[释义]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
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语出] 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啊;这老爹一窍也不通。
” [正音] 窍;不能读作“qiǎo”。
[辨形] 窍;不能写作“窃”。
[近义] 一无所知目不识丁[反义] 无所不知全智全能[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一无所知”。
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
但~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成语故事]原文:《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ce9f031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9c.png)
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导语:一窍不通比喻人昏昧不明事理,或对某事完全不懂。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窍不通的成语故事,欢迎大家阅读!出自:《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商朝有个非常残暴的国君叫纣王,他不理朝政,荒淫腐化,极端奢侈。
纣王宠幸妲己,和她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
他还听信妲己的谗言,杀害了不少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使得朝野上下怨声不断。
纣王的叔父比干是正直善良的人。
看着纣王犯下诸多罪孽,他实在忍无可忍,于是多次跑去劝谏纣王,希望纣王改邪归正,重整超纲,勤政为民。
梅伯也是一位忠臣,因为正直敢言而经常令纣王不快,后来纣王听信妲己的谗言,便无情地杀害了梅伯,还残忍地命人将其尸体剁成肉酱。
看到纣王这么昏庸无道,比干就极力劝谏纷王不要错杀无辜,专妲己,听信谗言,误国误民。
妲己得知比干如此劝谏纷王,怀恨在心,就想寻找机会加害比干。
有一天,妲己对纣王说:“大王,比干不是自称忠臣吗?怎么才一能证明他是忠心的呢?不如把他胸膛剖开,掏出他的心来看一看。
”纣王听后,称赞道:“爱妃真是聪明,我要看看比干的心有多忠诚。
”纣王即下令剖开比干的胸膛,取出他的心。
这件事被记录在《吕氏春秋》中,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封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杀死比干这样的糊涂事了。
”一窍不通释义:七窍中没有一个窍是通气的。
比喻对事物一点儿也不理解,一点儿也不懂。
窍,通气的窟窿。
古人把两眼、两个鼻孔、两个耳朵和嘴称为“七窍”。
一窍不通出处:《吕氏春秋。
过理》。
一窍不通的历史典故
![一窍不通的历史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37ee571b6137ee06eef918bb.png)
一窍不通的历史典故[释义]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
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语出] 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啊;这老爹一窍也不通。
”[正音] 窍;不能读作“qiǎo”。
[辨形] 窍;不能写作“窃”。
[近义] 一无所知目不识丁[反义] 无所不知全智全能[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原文:《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氏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一段话:“纣心不通,安以为恶,若其一窍通,则比干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心通了一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比干杀了!从此以后,大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一窍不通”这句成语,用来骂一个人非常愚蠢或是很糊涂。
1 对外语一窍不通的人也不会通母语。
高适2 一窍不通的人以为无窍可通,因而也就可以以为他已无所不通,于是心满意足;要叫他相信并非无所不知,还不如他相信月亮是用未熟的干酪做成的来得容易。
一窍不通成语的意思
![一窍不通成语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3a258c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1.png)
一窍不通成语的意思
一窍不通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或事物一无所知,没有任何理解和了解。
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最初用来形容没有开窍的石头,后来用来比喻人的愚昧无知。
一窍不通的人通常是指那些对某个领域或事物没有任何了解或认知的人。
这些人可能是由于缺乏兴趣、经验、知识或其他原因,导致他们对所要了解的事物一无所知。
例如,一个没有学过音乐的人可能会被形容为一窍不通的音乐家,因为他们没有任何音乐知识和经验。
一窍不通的人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尴尬或无助,但有时候他们也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机会。
例如,一个没有学过编程的人可能会被招聘为程序员,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努力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一窍不通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一种对无知状态的描述。
然而,如果一个人一直保持一窍不通的状态,那么他可能会错失很多机会和挑战。
因此,对于那些想要改变自己状态的人,可以通过学习、经验和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会。
总之,一窍不通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个领域或事物一无所知。
这个成语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是一种对无
知状态的描述。
对于那些想要改变自己状态的人,可以通过学习、经验和交流来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吕氏春秋有什么四字成语
![吕氏春秋有什么四字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5a9bf9f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a.png)
吕氏春秋有什么四字成语【一窍不通】《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稀奇古怪。
【三豕涉河】《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存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
’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
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至于晋而反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求解》并作“三豕渡河”。
后多以喻文字的讹误。
【瞻蒲劝■】看见菖蒲初生,便督促农民及时耕种。
语本《吕氏春秋·士容论》:“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
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於是始耕。
”【盗锺掩耳】《吕氏春秋·自知》:“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掩)其耳。
”后以“盗锺掩耳”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箕山之节】《吕氏春秋·Ayen》:“昔尧朝许由於沛泽之中,曰:‘……恳请属于天下於夫子。
’许由言曰:‘为天下之伤重与?而既已治身矣。
自为与?啁噍巢於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
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后因“箕山之节”曰归隐归里的节操。
【豕亥鱼鲁】《吕氏春秋·察传》载有“己亥”误为“三豕”的故事。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
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此之谓也。
”后以“豕亥鱼鲁”曰书籍摹仿或刊行中的文字错误。
【贪小失大】《吕氏春秋·权勋》:“达子又帅其馀卒,以军於秦周,无以赏,使人请金於齐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
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於美唐甚多。
此奸於小利以失掉大利者也。
”后以“贪小失大”指因钱财小便宜而丢掉更大的利益。
一窍不通成语解释及近义词
![一窍不通成语解释及近义词](https://img.taocdn.com/s3/m/358eb62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c5.png)
一窍不通成语解释及近义词一窍不通,汉语成语,拼音是yī qiào bù tōng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成语一窍不通的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一、一窍不通成语解析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二、一窍不通成语近义词一无所知[ yī wú suǒ zhī ]什么也不知道。
一事无成[ yī shì wú chéng ]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目不识丁[ mù bù shí dīng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据说“丁”应写作“个”,因为字形相近而误。
后来形容人不识字说“不识一丁”或“目不识丁”。
三、一窍不通成语造句1、他的围棋下得很好,至于桥牌可一窍不通。
2、小红对从没有接触过的电脑一窍不通。
3、常常台上的老师已经教得七窍生烟了,台下的学生仍然一窍不通。
4、包粽子我一窍不通,但是吃粽子我行。
5、他对技术一窍不通,但在拉关系方面却手眼通天,很有一套。
6、他指责那些批评他的作品的人是对艺术一窍不通。
7、历史是他一窍不通的科目。
8、我对这些社交游戏一窍不通。
9、人家问他酒的香型、风味特点、各种成份含量,他一窍不通,只会张口结舌。
10、对于现代艺术我一窍不通。
11、他只是个读书人,对作生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
12、他说他对音乐一窍不通,可是钢琴却弹得这么好。
13、大家以为他对国剧一窍不通,那知他竟是个大行家。
14、我数学很棒,但对缝纫一窍不通。
15、我们大多数人对原子核物理学一窍不通。
16、对于心理学我是一窍不通,所以不敢对这篇文章妄下雌黄。
含一字的成语故事精选四篇
![含一字的成语故事精选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61d63730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d.png)
【导语】我们中国⼈喜欢成语故事不但因为是⽼祖宗传下来的⽂化,更主要是能从中学到⼈⽣经验以指导⾃⼰的⾏为做事。
下⾯是⽆忧考分享的含⼀字的成语故事精选四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含⼀字的成语故事精选:⼀窍不通 商朝的时候,有⼀个⾮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常喜爱他的妃⼦妲⼰,⼀天到晚跟妲⼰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百姓的⽣活过得好不好!他还听信妲⼰的话,杀了很多忠⾂和⽆辜的⽼百姓。
纣王昏庸⽆道,梅伯因为正直敢⾔⽽令纣王不快,⼜加上听信妲⼰的谗⾔,纣王便⽆情地杀害了忠⾂梅伯,还残忍地命⼈将其⼫体剁成⾁酱。
纣王的叔⽗⽐⼲是个正直善良的⼈。
看着纣王犯下的诸多罪孽,他实在忍⽆可忍,于是跑去劝谏纣王,希望纣王改邪归正,重整朝纲,勤政为民。
极⼒劝谏纣王不要错杀⽆辜,专宠妲⼰,听信谗⾔,误国误民。
妲⼰得知⽐⼲如此劝谏纣王,怀恨在⼼,寻找机会加害⽐⼲。
有⼀天,纣王的叔⽗⽐⼲看不下去,就很⽣⽓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直沉迷在酒⾊⾥⾯,不可以乱杀忠⾂和⽆辜的⽼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百姓做点有⽤的事情呀!”妲⼰知道以后,⼼⾥很不⾼兴:“这个⽐⼲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王的事来,我⼀定要好好教训他!” 妲⼰就跑去对纣王说:“⼤王!如果⽐⼲真的是⼀个忠⾂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胸膛剖开,把他的⼼肝拿出来献给您呢!” 纣王听了妲⼰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把⼼献给我呀!妲⼰真是聪明呀!”纣王⽴刻下令赐⽐⼲剖胸⽽死。
后来,这件事被记在《吕⽒春秋》这本书中,其中有⼀段话:“纣⼼不通,安以为恶,若其⼀窍通,则⽐⼲不杀矣!”意思是说,如果纣王的⼼通了⼀窍,就不会做出糊涂事把⽐⼲杀了! 从此以后,⼤家就把这句话引伸成“⼀窍不通”这句成语,⽤来骂⼀个⼈⾮常愚蠢或是很糊涂!【篇⼆】含⼀字的成语故事精选:⼀饭千⾦ 帮助汉⾼祖打平天下的⼤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
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便可以解决⽣活。
形容没有打通的成语
![形容没有打通的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1a94b1d5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f.png)
形容没有打通的成语是一窍不通。
一、一窍不通的含义是:
窍:洞,指心窍。
没有一窍是贯通的。
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二、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
三、例句:
1. 他对这个专业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却在那里夸夸其谈。
2. 包粽子我一窍不通,但是吃粽子我行。
3. 他的围棋下得很好,至于桥牌可一窍不通。
4. 小红对从没有接触过的电脑一窍不通。
5. 常常台上的老师已经教得七窍生烟了,台下的学生仍然一窍不通。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https://img.taocdn.com/s3/m/9755c646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b.png)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
作者:
来源:《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2024年第07期
相传,有一个地主,家里非常富有,但是他儿子却脑袋愚笨,看见书就头疼,不是对教书先生发脾气,就是不好好上课。
地主连着请了好几个先生都教不会他。
地主非常着急,花大价钱从外地请了一个很有名的先生做儿子的老师。
但是,地主的儿子每天就知道吃、喝、玩,根本不想读书。
即使先生再有本事,也是浪费时间,先生很生气,但又没法儿直接说。
到了年底,地主满怀希望地问先生:“我的儿子最近读书有没有长进?”先生面无表情地回答说:“七竅通了六窍。
”地主听后以为儿子大有进步,非常高兴,便付了不少银两让先生回家过年。
然后,他逢人便夸自己的儿子。
左邻右舍都嘲笑地主愚蠢。
有一天,地主家里来了一位客人,他是个心里藏不住话的人,便直截了当地对地主说:“七窍通了六窍,这叫‘一窍不通’。
教书先生是说你的儿子什么都不懂,你怎么连这个都没听懂呢?”地主听了,顿时目瞪口呆。
“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这个歇后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什么也不知道,非常糊涂。
吕氏春秋的成语故事
![吕氏春秋的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3bbaca5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af.png)
吕氏春秋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9 条关于吕氏春秋的成语故事:1. 一窍不通:从前有个人自以为很聪明,啥都懂。
别人就说他:“你别自以为是了,有些东西你就是一窍不通!”这就像那只没见过大世面的青蛙,以为自己的小天地就是全世界。
你说可笑不可笑?这个成语就是说一个人对于某些事完全不懂啊。
例子:他对音乐简直一窍不通,还说自己是音乐大师,真是太好笑了。
2. 刻舟求剑:嘿,你听过那个笨家伙的故事吗?他坐船的时候剑掉水里了,他不赶紧捞,却在船上刻个记号,说等靠岸了按记号找剑,这不是傻嘛!就好像你掉了东西不立刻去找,还觉得它会在原地等你一样。
这就叫刻舟求剑呀,形容人办事死脑筋,不懂得变通。
例子:时代都变啦,你还按照老一套做事,简直是刻舟求剑嘛。
3. 掩耳盗铃:哇哦,有这么个人,居然捂着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还以为别人听不到呢!这不就像遮住自己的眼睛就觉得别人看不到他一样可笑吗?这就是掩耳盗铃呀,说的是那些自欺欺人的人。
例子:你以为瞒住大家就没事了?这不是掩耳盗铃吗,迟早会露馅的。
4. 三豕涉河:从前有个人读到“晋师三豕涉河”,以为是三头猪过河呢,其实是“晋师己亥涉河”,瞧这闹的笑话!这不就像有些人稀里糊涂地理解事情,结果错得离谱嘛。
三豕涉河这个成语就是提醒我们读书做事可别这么马虎哦。
例子:你这么粗心大意,把简单的事都弄成三豕涉河啦!5. 盗钟掩耳:有个家伙去偷钟,怕钟声响被人听到,就捂住自己耳朵,哎呀,他怎么不想想钟响别人还不是能听到!这和掩耳盗铃是不是很像呀?都是那么愚蠢!盗钟掩耳就是形容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
例子:你不去解决问题,光想着逃避,这和盗钟掩耳有什么区别!6. 引婴投江:哇塞,听说有个人想把婴儿扔到江里,就因为他看到孩子的父亲善于游泳,这算什么逻辑呀!简直荒唐至极!就像你看到别人擅长跑步,就以为你也一定行一样。
这就是引婴投江啊,说的是那些不考虑实际情况就乱来的人。
例子:你不能因为别人成功了,就盲目模仿啊,小心变成引婴投江!7. 循表夜涉:嘿,你能想象吗?有人按照旧的标志物夜里过河,却不知道水位已经变了,结果悲剧了!这不就像你一直按照老办法做事,不考虑情况已经变了一样吗?循表夜涉就是提醒我们要懂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变啊。
一窍四字成语
![一窍四字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90ae51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f3.png)
一窍四字成语一窍不通我有个朋友,对音乐那可真是一窍不通啊!上次我们一起去KTV,大家都在开心地唱歌,轮到他的时候,他拿着话筒一脸茫然,完全不在调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他自己也无奈地说:“我对唱歌这事儿,真的是一窍不通,你们就别笑我啦!”不过没关系,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嘛。
就像我对画画也是一窍不通,拿起画笔都不知道怎么下手。
所以啊,一窍不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尝试去了解哦。
你们有没有什么是一窍不通的呢?一窍难得学数学的时候,有时候遇到那种特别难的题,我真是感觉一窍难得啊!怎么想都想不明白,脑袋都快想破了。
就像上次做一道几何证明题,我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了好久,各种方法都试过了,还是毫无头绪。
我都有点沮丧了,觉得自己怎么这么笨呢。
可是我又不甘心放弃,就去问老师,老师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思路,我才恍然大悟。
原来只要不放弃,坚持思考,那一窍难得也会变得豁然开朗呀!你们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一窍难得的时候呢?一窍通百窍通我表弟学骑自行车,一开始怎么都学不会,老是摔倒,他都快气馁了。
但是有一天,他突然好像掌握了平衡的窍门,一下子就学会了。
从那以后,他骑车变得特别熟练,而且连带着玩滑板也学得很快。
这就是所谓的一窍通百窍通吧. 就像我们学习知识也是一样,有时候一旦理解了一个关键的知识点,其他相关的知识也会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你们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鬼迷心窍我有个同学,之前看到一个很贵的电子产品,特别想买,但是他自己又没有那么多钱。
结果他鬼迷心窍地去借了网贷。
后来利息越来越高,他根本还不上,给自己和家里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他后悔得不行,说自己当时真是鬼迷心窍了。
这件事也给我们大家提了个醒,做事情一定要理智,不能被一时的欲望冲昏头脑. 你们身边有没有人因为鬼迷心窍而做过后悔的事呢?财迷心窍我听说有个人,为了赚钱不择手段。
他在一个公司里工作,本来有很好的发展机会,但是他财迷心窍,偷偷地把公司的一些机密资料卖给了竞争对手。
结果被公司发现了,不仅丢了工作,还面临法律的制裁。
关于一窍不通的歇后语
![关于一窍不通的歇后语](https://img.taocdn.com/s3/m/8ec6eaff0722192e4436f6af.png)
关于一窍不通的歇后语歇后语一窍不通:棒槌洗衣时用以捶打的木棍吹火一窍不通抱着擀面杖当笙吹一窍不通扁担吹火一窍不通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七窍通六窍一窍不通实心竹子吹火一窍不通弯扁担吹火一窍不通眼瞎耳聋鼻塞嘴哑一窍不通拓展:一窍不通的词语解析[释义] 窍:洞;这里指心窍。
一窍都不是贯通的。
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愚钝。
[语出] 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啊;这老爹一窍也不通。
”[正音] 窍;不能读作“qiǎo”。
[辨形] 窍;不能写作“窃”。
[近义] 一无所知目不识丁[反义] 无所不知全智全能[用法] 用作贬义。
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主谓式。
[辨析] ~和“一无所知”。
都含有“一点也不懂;什么也不知道”的意思。
但~偏重在“明白”;常用于知识方面;“一无所知”偏重在“不了解”;多用于具体事物方面;也可以用于知识方面;使用范围较广。
[成语故事]原文:《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里面,不可以乱杀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你应该要振作起来,替国家和老百姓做点有用的事情呀!” 妲己知道以后,心里很不高兴:“这个比干真多管闲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来,我一定要好好教训他!”妲己就跑去对纣王说:“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个忠臣的话,你为什么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开,把他的心肝拿出来献给您呢!”纣王听了妲己的话后,说:“对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献给我呀!妲己真是聪明呀!”纣王立刻下令赐比干剖胸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来源网,仅供分享学习参考
1 成语故事-一窍不通
原文:《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
孔子闻之 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
’”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於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后以“一窍不通”喻一点也不懂。
商朝的时候,有一个非常残暴的国王叫做纣王,纣王非常喜爱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乐,根本不管国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过的好不好!他还听信妲己的话,杀了很多忠臣和无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纣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气的劝纣王说:“你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