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合集下载

(完整版)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的图片

(完整版)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的图片

初期的良肢位摆放注:暗影部分是偏瘫侧我以下说的体位合用于全部中风患者。

一、仰卧位。

健侧肢体自然摆放。

患侧肩胛后垫枕,患侧肩关节外展45°、肘挺直、五指分开挺直、掌面向上。

患侧腿外侧垫枕,保证髋关节无外旋,正直。

二、健侧卧位。

健侧肢体自然摆放。

患侧上肢前伸、垫枕。

患侧下肢自然屈曲,于患足下垫枕,防备患足内翻。

三、患侧卧位。

健侧自然摆放。

患侧上肢拉出前伸、防止被挤压,手掌向上。

患侧下肢自然屈曲摆放。

中风患者的体位摆放,所谓“良肢位”,在不一样的偏瘫分期有不一样的定义。

在早期,也就是“软瘫期”,良肢位只假如功能位摆放。

而在“痉挛期”,良肢位指抗痉挛体位。

1、初期,中风患者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所以,采纳什么样体位特别重要。

2、良肢位摆放是对中风患者初期最基础的治疗,对克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初期引发分别运动等均能起到优秀的作用。

3、一般建议 2 小时变换一次患者的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挪动时,可适合改变间隔时间。

仰卧位:1.床铺一定尽量平坦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要灵巧能动3.双侧肩关节 :固定于枕头上5.偏瘫侧上肢 :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 度角挺直 ;肘、腕、指关节尽量挺直6.偏瘫侧臀部 :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患侧卧位:1.床铺一定尽量平坦2.头位要固定3.躯干略为后仰 ,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4.偏瘫侧肩关节 :向前平伸内旋5.偏瘫侧上肢 :和躯干呈90 度角 ,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手完整放上 ;肘关节尽量挺直,手掌向上6.偏瘫侧下肢 :膝关节略为曲折, 臀部挺直7.健侧上肢 :放在身上或枕头上8.健侧下肢 :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 ;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健侧卧位:1.床铺一定尽量平坦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3.躯干略为前倾4.偏瘫侧肩关节 :向前平伸5.偏瘫侧上肢 :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 度角6.偏瘫侧下肢 :膝关节、臀部略为曲折;腿脚放枕头上7.健侧上肢 :病人怎么舒坦怎么睡8.健侧下肢 :膝关节、臀部挺直·床上坐位: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放枕头2.头部:不要固定,能自由活动3.躯干:挺直4.臀部: 90 度屈曲,重量平均散布于臀部双侧5.上肢 :放在一张可调理桌上, 上置一枕头·坐在椅子或轮椅上:1.下背部搁置一个枕头2.病人双手前伸,肘放在桌上,转移双手正确姿势3.双足平放地上,或平凳上。

良肢位摆放的问题与对策

良肢位摆放的问题与对策

良肢位摆放的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21-03-22T14:47:04.647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作者:李雪莲[导读] 良肢位摆放的问题与对策李雪莲(四川省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四川乐山614000)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并且致残率极高的疾病。

是由于脑部血管出现突然破裂或脑部血管阻塞导致大脑缺血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

在治疗该疾病的过程中,康复治疗尤其关键。

发病后进行有效的康复干预对肢体恢复正常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致残率。

良肢位是对偏瘫患者肢体处于运动迟缓阶段设计的一种针对治疗体位。

经过临床的检验,良肢位被广泛的运用于各医院的偏瘫治疗中。

但实际临床工作中执行得并不尽人意,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呢?1、良肢体位摆放中存在的问题(1)护理人员没有接受过脑卒中早期良肢体位摆放的正规培训和理论知识学习,对良肢体位摆放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在护理过程中忽视良肢体位摆放,导致偏瘫患者在早期没有得到良好的体位摆放,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导致康复时间的延长。

(2)在脑卒中患者护理过程中有强调功能位的重要性,但是并未将良肢体位纳入常规护理内容中,再加上使用物品的缺乏,比如软枕的不足、大小不合适、软硬程度没有把握好,市场上专用物品的价格较高,医院经费方面的不允许等原因导致良肢体位不能作为常规护理的重点内容。

(3)现目前国内医院环境普遍存在护理人员配备不合理的现象,对于床护比例没有按要求实施。

导致护理工作的重点向治疗记录方面倾斜,使护理人员没有精力重视患者的良肢体位的摆放。

(4)患者发病的早期由于患者自身的因素如意识障碍、呕吐、焦躁不安等加之颅脑降温仪、呼吸机等抢救仪器的使用导致良肢体位摆放困难。

(5)静脉穿刺部位,尤其是部分患者需要开通两条以上的静脉通道,这样更不利于良肢体位的摆放。

(6)没有对患者以及家属讲解良肢体位摆放的意义以及重要性。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研究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研究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研究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眩晕、视力障碍、言语障碍和偏瘫等。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在偏瘫的情况下往往需要进行康复治疗。

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对患者的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的应用研究,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意义脑卒中偏瘫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活动度减弱、肌肉紧张度增高等情况,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自理能力,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良肢位摆放则是康复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正确摆放患者的良肢,可以预防和减少肌肉痉挛、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

1. 良肢位摆放的时间: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中,良肢位摆放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保持良肢位。

特别是在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或进行康复训练时,更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照料和指导。

2. 良肢位摆放的姿势: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务必保持自然、舒适的姿势,避免姿势过于僵硬或不适,以免引起肌肉疲劳或其他不良反应。

良肢位摆放时应尽量避免过度伸展或屈曲肢体,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3. 良肢位摆放的频率:良肢位摆放的频率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来说,每次康复训练或换床时都需要对患者的良肢进行检查和调整,以确保良肢位的正确性和舒适性。

4. 良肢位摆放的方法:在良肢位摆放时,护理人员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采用软垫或枕头进行支撑,也可以通过适当的按摩和 passi...以上内容来自人类作者。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发病后往往会出现一侧肢体瘫痪的情况。

为了帮助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良好的肢位摆放是非常重要的护理措施之一。

在我多年的护理经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对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良肢位摆放可以减轻患者的肌肉痉挛和疼痛感。

由于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受损,患者常常会出现肢体肌肉的痉挛现象,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适。

良肢位摆放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肢体角度,减少肌肉的张力,使患者感到舒适和放松。

同时,正确的肢位摆放还能减轻患者瘫痪肢体的压力,避免长时间固定在同一位置造成的肌肉疼痛和溃疡的发生。

良肢位摆放有助于预防并减少患者的关节僵硬和畸形。

脑卒中后,患者往往会出现肌肉无力或瘫痪的情况,如果长时间维持同一肢体姿势,就会导致关节僵硬和畸形的发生。

正确的肢位摆放可以通过调整肢体的角度,使关节保持在自然的位置,促进关节的血液循环和营养供应,预防关节僵硬和畸形的发生,并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肢体功能。

良肢位摆放还可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

脑卒中后,患者瘫痪的肢体往往会出现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的障碍,容易导致血栓和水肿的发生。

正确的肢位摆放可以通过调整肢体的角度和使用垫子支撑,促进血液和淋巴的流动,预防血栓的形成和水肿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良肢位摆放还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消化功能。

脑卒中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一侧肢体的瘫痪,对呼吸和消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正确的肢位摆放可以通过调整患者的身体姿势,使患者的呼吸道畅通,促进肺部的通气和排痰,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同时,良肢位摆放还可以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预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在实践中,我发现良肢位摆放不仅需要护士的细心观察和及时调整,还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患者的肢体角度和支撑物的位置,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同时,护士还应该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解释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并指导他们在家中进行相应的护理工作。

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指标属性】过程指标
【计量单位】百分比(%)
【指标定义】
统计周期内,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包括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例次数与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包括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良肢位摆放检查总例次数的比例。

【计算方法】
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
同期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例次数
=
统计周期内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检查总例次数
× 100%
【指标说明】
(1)分子:统计周期内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包括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例次数。

(2)分母:统计周期内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不包括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良肢位摆放检查总例次数。

(3)偏瘫:一侧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所致的一侧肢体的上下肢瘫痪。

(4)良肢位:是防止或对抗痉挛姿势的出现,保护关节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而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措施见附件 1,住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体位及要求见附件 2。

【指标意义】
3
良肢位摆放的目的是有效抑制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姿势,保持关节稳定,防止痉挛的出现或加重,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障碍肢体的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其生存质量。

通过该指标的建立和监测可提高护士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认知度和执行力,体现护士应具备的专业素养。

【指标导向】逐渐升高。

【指标来源】科室填报。

4。

良知位

良知位

良肢位摆放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良肢位定义: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1、早期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采取正确的体位非常重要。

2、良肢位摆放是对中风患者早期最基础的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一般建议2小时变换一次患者的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

仰卧位:1.床铺必须尽量平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不能灵活可动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5. 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和躯干呈90度角伸直;肘、腕、指关节尽量伸直6. 偏瘫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偏瘫侧上肢也放同一枕头上·患侧卧位: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2.头位要固定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4. 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内旋5. 偏瘫侧上肢:和躯干呈90度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手完全放上;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掌向上6. 偏瘫侧下肢:膝关节略为弯曲,臀部伸直7.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枕头上8.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枕头上;膝关节和踝关节略为屈曲·健侧卧位: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2.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3.躯干略为前倾4. 偏瘫侧肩关节:向前平伸5. 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和躯干呈100度角6. 偏瘫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7.健侧上肢:病人怎么舒适怎么睡8.健侧下肢:膝关节、臀部伸直床上坐位: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放枕头2.头部:不要固定,能自由活动3.躯干:伸直4.臀部:90度屈曲,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5.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上置一枕头·坐在椅子或轮椅上:1.下背部放置一个枕头2.病人双手前伸,肘放在桌上,转移双手正确姿势3.双足平放地上,或平凳上。

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

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实 践案例
成功案例一:医护人员培训与患者宣教相结合
总结词
医护人员培训与患者宣教相结合是提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 放有效率的成功实践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系统培训医护人员,使其掌握正确的良肢位摆放技巧和 方法,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让他们了解良肢位摆 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种协同作用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和康复效果。
宣教方式
通过宣传册、视频、讲座等形式进行宣传,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 化指导。
定期评估与调整
评估内容
定期评估患者的良肢位摆放情况,检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及时发现并纠正不当 的摆放姿势。
调整方式
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的良肢位摆放进行调整,确保患者始终处于正确的姿势, 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04
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和研讨,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国
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合作研究项目
02
寻求与其他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团队的合作,共同开展脑卒中患
者良肢位摆放的相关研究。
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03
搭建国际间的信息共享平台,发布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推动
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感谢您评估是提 高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又一 成功实践。
VS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通 过实施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能够更好地满 足患者的需求,提高良肢位摆放的有效率 ,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05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深入研究影响良肢位摆放的因素
医护人员态度
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与患者的沟通 方式,影响患者对良肢位摆放的接受 程度。
家庭和社会因素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常用方法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常用方法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良肢位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的常用方法毛忠南1 郭百海2 衡妍1毛立亚1(1、甘肃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针灸脑卒中康复科2、酒泉市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脑血管病变。

其中,脑卒中是指由于急性脑循环障碍所致的局限性或全面性脑功能缺损综合征,或者称为急性脑血管病事件。

脑血管疾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据2008年第三次居民死因调查显示:脑卒中已经是我国居民的第一死亡原因,并且存活者中50%~70%患者遗留有严重的残疾,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脑卒中偏瘫急性期患者大部分患侧肢体呈迟缓状态,由于不能运动,被动牵拉往往导致关节半脱位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甚至由于长时间异常体位造成关节挛缩,对患者后期的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近年来,我科针对上述情况在急性期采用良肢位的摆放和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临床观察发现对患者的远期康复具有明显效果。

特此将方法介绍如下:1 良肢位的摆放良肢位与功能位不同,它是从治疗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目的如下:保护肩关节、防止半脱位;防止骨盆后倾和髋关节外展;预防坠积性肺炎和褥疮的发生、缓解肌肉痉挛;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1.1方法:1.1.1 仰卧位。

头部放在枕头上,面部朝向患侧,枕头高度要适当,胸椎不得出现屈曲。

患侧臀部垫一个枕头,使患侧骨盆向前突出,防止髋关节屈曲、外旋。

患侧肩关节下方垫一个扇形充气垫(也可垫一个毛巾被),使肩胛骨向前突。

上肢的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下肢大腿及小腿中部各放以楔形充气垫,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

膝关节下方垫起固定,防止膝反张。

1.1.2 患侧在下方的侧卧位。

患侧肩胛带向前伸,肩关节屈曲,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背伸,手指伸展。

患侧下肢伸展,膝关节轻度屈曲。

健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面垫一充气垫或者枕头,使其不要压迫患侧下肢。

背部放一枕头,躯干靠于其上,用脊柱着力,不要压迫患侧肩胛骨,放松体位。

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1-09-26T02:18:19.630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11期作者:刘惠珍[导读]刘惠珍(南宁的红十字会医院;广西南宁530012)【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护理疗效。

方法:对70例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床上良肢位摆放的护理。

护理体会:良肢位摆放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模式的出现;防止偏瘫侧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生;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防止关节挛缩、肌肉萎缩以及废用综合征的发生,不但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并且给家属带来生理、心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良肢位摆放是脑卒中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临床社会价值。

【关键词】脑卒中;良肢位;偏瘫;护理体会我科不断完善良肢位的摆放细节,对于脑卒中发病偏瘫患者早期及时给予康复护理,进行床上良肢位的摆放,对预防偏瘫肢体并发症(如肩疼痛、肩关节半脱位、肌肉挛缩、足内翻、足下垂、废用综合征等)及有效对抗异常运动模式和挛缩均起到良好作用,从而降低了患者残障程度,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对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良肢位摆放护理,70例患者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而且肢体运动未形成异常模式,为后期康复创下较好的基础。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20年1月至12月,入住我科的脑卒中患者70例,男性39例,女性31例,年龄40-81岁。

疾病分布:脑梗死39例,脑出血10例,混合性卒中21例。

1.2方法(1)责任护士在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后,体位变换、大小便后,均按良肢位要求摆放患者体位。

并嘱咐患者家属配合,加强病房巡视,随时检查患者良肢位的保持情况。

(2)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种良肢位的具体摆放姿势及注意事项,让患者和家属共同参与良肢位的护理。

告知患者及家属脑梗死发病3d后,生命体征平稳即可开始康复,要及时采取良肢位的摆放。

告知告知患者及家属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锻炼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树立患者及家属的信心、耐心及决心。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PPT课件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PPT课件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摆放的目的及意义 良肢位摆放的方法 —仰卧位 —健侧卧位 —患侧卧位 —坐位
学习内容
良肢位用于脑损伤病人,是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 预防或减轻痉挛和畸形的出现 早期诱发分离运动 预防以后出现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
1、目的及意义
2、方法一—仰卧位
易引起压疮 易受紧张性颈反射的影响,激发异常反射活动 尽量少用,只是作为翻身的过渡体位
患肩和上肢下垫一长枕:使肩部上抬前挺,防肩胛骨向后挛缩;上臂旋后稍外展;肘、腕关节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
患髋下垫枕,使髋向内旋;患侧臀部、大腿外侧下垫枕,长度足以支撑整个大腿外侧,防下肢外旋
2、方法三—患侧卧位
患通过健侧肢体早日进行一些日常活动 可通过自身体重对患侧肢体的挤压,刺激患侧本体感受器,强化感觉输入
将患肩向前拉出以避免受压和后缩,患臂前伸,前臂外旋,掌心向上,手中不应放置任何东西
健侧上肢放在身上或后边的软枕上,避免放在身前,以免因带动整个躯干向前而引起患侧肩胛骨后缩
膝关节稍垫起使微屈并向内,足下无支撑
仰卧位
头部垫薄枕
2、方法二—健侧卧位
健侧在上,患侧在下 该体位为患者最舒适的体位
患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前屈90度,至于另一软枕肘上
患侧踝关节不能内翻悬在软枕边缘,以防足内翻下垂
患者胸前放一软枕,患侧上肢伸展;肩关节向前向外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
健侧卧位
患侧下肢轻度屈曲:髋关节略后伸,膝关节略屈曲,放置舒适
患侧踝关节置于屈曲90度,防止足下垂
患侧卧位
健侧腿屈髋屈膝向前放于长枕上
背后给予多个软枕垫实
髋关节屈曲近90度
患侧肘及前臂下垫软枕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建议在卒中患者床头贴一份,随时摆,随时看。

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位置对预防、缓解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具有一定作用,是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敬请各位家属及陪护人员协助配合!具体操作方法请见图示,不明确的地方请及时询问医护人员,以免操作错误,对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注意:1.图示为模拟右侧偏瘫患者(即右侧为患侧,左侧为健侧)。

2.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避免压疮、挛缩等并发症,应予定时体位变换(变换1次/1~2h)。

3.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体位。

仰卧位要点:1.床铺尽量平整;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伸、过屈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3.患侧上肢:患肩下垫一小枕,使与健肩同高;患侧上肢向外固定在枕头上,和躯干呈90°角或大于90°;肘、腕尽量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4.患侧下肢:患臀至大腿外下侧放置楔形枕头,防止下肢外旋;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内;踝处中立位,即足尖向上;常见错误:头向健侧,患肩过高,下肢垫枕未成楔形手握毛巾卷,放在肚子上足尖转向外侧健侧卧位(偏瘫侧在上)要点:1.床铺尽量平整;2.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3.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4.躯干略前倾;5.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6.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踝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悬空;7.健侧上肢:自然放置;8.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屈;常见错误:患肢和躯干成角不够,手悬空足悬空患侧卧位(偏瘫侧在下)1.床铺尽量平整;2.头部固定于枕头上;3.躯干略后仰,背后放一枕头固定,使身体放松;4.患侧上肢:患肩向前平伸(可由家属以手法向前轻柔牵伸),患侧上肢和躯干呈80~90°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使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指张开,手心向上;5.患侧下肢:髋部伸展,膝微屈;6.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7.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在身前一枕头上;膝和踝关节自然微屈常见错误:患肩没有牵出,患肩受压健腿下垫枕位置太靠前,患髋没有后伸要点:1.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垫放枕头;2.躯干:伸直;3.髋部:屈曲90°,使上身正直,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4.双膝下可垫一软垫,使膝微屈;5.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桌上放一枕头常见错误:把床头摇起而成半卧位,对患者恢复不利除非饮水、进食,其他时间尽量不要采用这种卧位应用道具枕头要求:1.最好为荞麦皮枕头,有一定透气性,且可任意塑形;2.枕头应足够高、大,约1500px×1000px×500px大小薄垫要求:1.可以用毛巾自行缝制,表面要平整;2.高度以≤125px为宜手/足矫形器可与矫形师联系订制,网上应该也有的卖。

良肢位的摆放

良肢位的摆放

床上座位的正确姿势
床上座位的正确姿势
注意事项:1、健康侧上肢可以自然放置。 2、避免患侧上肢长时间处于手心向下的位置,
这样容易造成肌肉痉挛。 3、大多数时间应保持手心向上或朝向身体对
侧。 4、如在轮椅或平时坐位时,偏瘫侧前臂和手
也要给予良好的支持,形成类似下图的姿势。
坐位时错误姿势
半坐半卧位) 1、腕关节屈曲,手握拳; 2、肘关节屈曲; 3、偏瘫侧足外旋。 4、以上三处错误也常见于仰卧位时,应引起
偏瘫患侧卧位
注意事项:此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 侧肩部略向前伸,避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 身体压力而引起疼痛;保持偏瘫侧肩胛骨前 伸位时,不能直接牵拉患侧上肢,以避免对 患侧肩关节的损伤,应按下图指示操作。
偏瘫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
认为患侧卧位对病人不好,其实,想比较来 说,患侧卧位是三种卧位里面最好的一种卧 位,患侧卧位可以有利诱发病人对患侧的感 知,对瘫痪病人的肢体功能恢复很有利;其 次,这种卧位可以使患侧充分伸展,降低患 侧肢体痉挛.健侧卧位也较好,有利于患侧 胸式呼吸.
2. 患侧髋关节伸展,膝关节略屈曲,患腿上放 一枕,健腿屈曲放于枕上.
良肢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 体位,为了防止关节挛缩影响运动功能,必 须定时进行体位变换。
仰卧位会受到紧张性颈反射和紧张性迷 路反射的影响而出现姿势异常。另外骶部、 足跟外侧、外踝等处容易出现褥疮。因此, 应尽量减少仰卧位的时间。
良肢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1、患侧在上方的侧卧位时,患侧上肢尽量前伸。 踝关节处于中立位,防止趾屈、内翻。手放 在枕头上,维持拇指外展、四指伸展位。
2、早期患侧在下面的侧卧位时,头及颈椎上部 屈曲,下颚内收。患侧上肢向前方伸出,肩 关节屈曲角度<90°。肩胛骨内侧缘和胸廓 的平面与床接触,防止肩关节因受压而产生 疼痛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护理体会
我是一名护士,曾经在一家脑卒中康复中心工作过。

在那里,我照顾了很多脑卒中患者,并学会了如何照顾他们的良肢位摆放。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良肢位摆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减少肢体疼痛,并防止肌肉僵硬和蜷缩。

良肢位摆放的基本原则是让患者的肢体放在一个自然的位置上,不要让他们的肢体处于过度伸展或过度弯曲的状态。

在照顾脑卒中患者的时候,我们通常会使用枕头、垫子或护具来保持良肢位摆放。

比如说,如果患者不能抬起他们的手臂,我们就会用一个垫子把他们的手臂放在自然位置上,并用一个绷带固定住。

如果患者的脚不能伸直,我们就会用枕头把他们的膝盖垫起来,让脚能够自然地放在床上。

除了使用枕头、垫子和护具外,我们还会经常帮助患者改变位置,防止他们长时间处于同一个姿势。

我们会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一些简单的肢体活动,比如说让他们弯曲和伸直膝盖,或者让他们转动手腕和踝关节。

这些简单的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僵硬和蜷缩。

总的来说,良肢位摆放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正确的良肢位摆放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为护士,我们应该时刻关注患者的肢体状况,帮助他们保持良肢位摆放,从而实现更好的护理效果。

- 1 -。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1.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的重要性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后,通常会导致肢体功能障碍。

在病情稳定后,为了促进患者康复,良好的肢体位摆放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的肢体位摆放可以保护患者的肌肉、骨骼和皮肤,减轻肌肉痉挛,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

在护理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了解脑卒中病人的良肢位摆放方法,并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应用。

2.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的基本原则2.1 保持关节自然弯曲脑卒中病人在摆放良肢时,关节的自然弯曲应得到保持,尤其是在膝关节和肘关节部位。

关节处于自然弯曲状态,可以减少肌肉痉挛和运动异常。

在摆放肢体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遵循关节自然弯曲的原则来定位病人的肢体。

2.2 避免过度伸展或屈曲过度伸展或屈曲会导致肌肉紧张和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加重病人的病情。

在摆放良肢时,应注意避免过度伸展或屈曲,保持肌肉的适度紧张和关节的适度活动。

2.3 避免交叉位置脑卒中病人的肢体活动能力可能受限,容易出现互相交叉的情况。

交叉摆放的肢体不仅容易导致肌肉的疲劳,还会增加关节和皮肤的压力,增加皮肤损伤和溃疡的风险。

因此,在良肢位摆放过程中,应避免交叉位置,保持肢体的分开摆放。

2.4 定期调整肢位脑卒中病人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时,容易导致肌肉僵硬、关节挛缩和血液循环不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医务人员应定期进行肢体摆放的调整,改变肢体的位置,防止肌肉和关节的不适。

3. 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的具体方法3.1 上肢位摆放上肢位摆放通常以正常的生理曲度为基础,手掌朝上,手指自然弯曲。

将手臂轻轻卷曲,放置在患者的身体两侧,避免过度交叉。

手腕可以放在特制的垫子上,以保持手腕的自然曲度。

3.2 下肢位摆放下肢位摆放应保持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自然弯曲。

脚可以使用特制的支架支撑,以保持足部的正常曲度。

避免下肢的交叉,尽量避免产生肌肉痉挛和血液循环障碍。

3.3 背部位摆放背部位摆放是脑卒中病人良肢位摆放中的重要环节。

良肢位

良肢位

良肢位良肢位是指患者瘫痪肢体的抗痉挛模式。

保持肢体良好的功能,可以有效预防瘫痪肢体并发症,如肩关节脱位、肩疼痛、肌肉痉挛、足内翻、足下垂、废用综合征等。

良肢位的摆放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当天就应该保持,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设计的一种临床体位。

一、适用范围:肢体处于软瘫期、肌力三级以下的患者。

二:良肢位包括:1、仰卧位:只作为更换体位的过渡性卧位患者头部置于枕头上,高度适当;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患侧肩关节以及上臂下方垫一较长软枕,保持肩关节充分前伸、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伸、手掌向上,拇指外展,其余各手指伸展或微屈;双下肢伸直,患侧髋关节及大腿下方垫一较长软枕,防止髋关节外旋;足底与床位之间放置足托(如硬纸箱等),保持足部中立位,防止足下垂及足内翻。

2、健侧卧位:健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

在患者躯干前方及后方各置一软枕,以保持躯干完全侧卧而非半俯卧位;患侧上肢充分前伸,肩关节屈曲100°左右,患侧上肢下方垫一高枕;患侧下肢的髋、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一软枕,为防止踝关节内翻,软枕必须垫至足部以下;健侧上肢取自然舒适位;健侧下肢髋、膝关节略微屈曲,自然放置。

3、患侧卧位:有利于患侧肢体整体的伸展,控制痉挛的发生。

患侧位于下方的侧卧位。

患侧上肢充分前伸,避免受压,前臂取旋后位,腕关节自然背伸;手掌向上,手指外展;患侧下肢取自然伸展位,健侧上肢自然放置于体侧;健侧髋关节、膝关节屈曲,下方垫一较长软枕。

4、床上坐位:半卧位会助长躯干的屈曲,激化下肢痉挛,因此原则上不主张采取,仅在卧床患者进食、排泄等不得已情况下采取。

患者取坐位,保持躯干端正,可用大枕或被子垫于身后,髋关节屈曲90°,双上肢置于移动小桌上,防止躯干后仰,肘关节及前臂下方垫枕,以防肘部受压。

三、注意事项:1、注意选择大小合适的软枕,小纸箱外加包布包裹。

2、每种卧位时间不超过2小时。

3、仰卧位容易诱发异常的反射活动,形成压疮的危险性也大,所以时间不宜过长,只作为体更换的一个过渡性卧位。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ppt课件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ppt课件
良肢位是早期抗痉挛的重要措施之一,这种良肢位(又 称抗痉挛体位)能够使偏瘫后的关节相对稳固,可以有 效预防上肢屈肌、下肢伸肌的典型痉挛模式,同时也是 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模式的方法之一。
良肢位摆放的必要性
1、早期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
因此采取正确的体位非常重要。
2、良肢位摆放是对中风患者早期最基础的治疗,对 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 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 的作用。
仰卧位注意事项
1.骶尾部、足跟和外踝等处发生褥疮的危险性增加。 2.避免被子太重而压迫偏瘫足造成足尖的外旋。 3.避免使用过高的枕头,头部不要有明显的左右偏斜 (可以稍偏向患侧 )
患侧卧位注意事项
• 此侧卧位躯干应稍稍后仰,偏瘫侧肩部略向前伸,避 免偏瘫侧肩部过多承受身体压力而引起疼痛;
• 保持偏瘫侧肩胛骨前伸位时,不能直接牵拉患侧上肢, 以避免对患侧肩关节的损伤。
注意事项
1.良肢位是早期脑卒中病人床上的正确体位,当病人可 以离开床活动进行锻炼时,夜间睡眠则不应强制患者于 某一体位,应以舒适、保证休息为主。 2.任何一种体位都是临时性的,不应超过2小时,以防 发生压疮。 3.床应放平,不主张抬高床头及半坐卧位,此体位受迷 路反射影响使下肢伸肌张力升高。 4.床上卧位期间,尽可能从患侧接触患者,特别是有左 侧忽略症时,如床头柜摆在患侧,所有的人员都从患侧 接触患者。 因良肢位有效的预防并发症和各种继发性障碍,有利于 日后的功能恢复,故要求早期病人要保持体位正确。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脑卒中患者良肢位的摆放
目录
一、良知位的概念、神经反射及相关 概念的分析 二、良知位摆放的必要性、开始时间、作 用及原理 三、五种良知位的摆放及注意事项

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达标率查检表

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达标率查检表
表3-37脑卒中瘫瘓患者良肢位摆放达标率查检表
项目:脑卒中瘫痪患者良肢位摆放达标率护理单元护理单元:
督查时间:年月日督查人:


内容
督查总
人数
次数






























1
评估患者意识、配合能力及生命体征↓生命体征平稳,肢体适宜摆放良肢位
2
患者或其家属清楚良肢位摆放重要性(早期康复,预防并发症)
合计
督查意见:
备注:1.每项条目至少抽查5人次数,并在“督查总人次数”栏中填写数目;如不满5人次数,填写实际督查数目。
2.实际督查结果在“完全达标”“部分达标”“不达标”栏中填写数目,并计算“完全达标率”“部分达标率”“不达标率”;如无此条目内容,在“不适用”栏中打“√”。
3
患侧卧位(偏瘫肢体在下,健侧在上),软枕放置正确
4
健侧卧位(健侧在下,偏瘫肢体在上),软枕放置正确
5
仰卧位,在患者的肩关节、骨盆、膝关节和下肢下各放置1个软枕
6
良肢位摆放所用工具齐全
7
患者及家属知晓定
9
清醒患者感觉舒适
10
未出现并发症(肩关节脱位、肩痛、足下垂,足内翻及肌痉挛或关节挛缩)

脑卒中患者偏瘫技术良肢位摆放操作标准

脑卒中患者偏瘫技术良肢位摆放操作标准

脑卒中患者偏瘫技术良肢位摆放操作标准
脑卒中患者偏瘫技术良肢位摆放操作标准如下:
1. 仰卧位:头部垫薄枕,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上臂旋后,肘腕均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展。

患侧髋下、臀部、大腿外侧放垫枕,膝下稍垫起,保持伸展微屈,足中立位。

2. 健侧卧位:健侧在下,患侧在上。

头部垫枕,患侧上肢伸展置于枕上,患侧肩胛骨向前向外伸,前臂旋前,手指伸展,掌心向下。

患侧下肢轻度屈曲,膝、踝放于长枕上,防止足内翻下垂。

3. 患侧卧位:患侧在下,健侧在上。

头部垫枕,背后垫枕,躯干侧卧,患臂外展前伸旋后,患肩前伸,肘腕伸直,掌心向上。

患侧下肢轻度屈曲放于床上,健腿屈髋屈膝向前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

注意事项:
1. 仰卧位时足部保持中立位,防止足下垂。

2. 患侧卧位时,患肩轻轻向前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

患侧腕及手指充分打开放松。

患侧手及踝充分支撑,避免悬空。

3. 床应放平,床头不能抬高,任何时候都应半卧。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卒中患者的良肢位摆放
建议在卒中患者床头贴一份,随时摆,随时看。

对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而言,早期床上良好的肢体摆放位置对预防、缓解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痛、肩手综合征、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外旋以及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具有一定作用,是康复治疗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敬请各位家属及陪护人员协助配合!具体操作方法请见图示,不明确的地方请及时询问医护人员,以免操作错误,对功能恢复造成不利影响。

注意:
1. 图示为模拟右侧偏瘫患者(即右侧为患侧,左侧为健侧)。

2. 良肢位是从治疗角度出发设计的临时性体位,为避免压疮、挛缩等并发症,应予定时体位变换(变换1次/1~2h)。

3. 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因此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选择体位。

仰卧位
要点:
1. 床铺尽量平整;
2. 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过伸、过屈和侧屈,面部朝向患侧;
3. 患侧上肢:患肩下垫一小枕,使与健肩同高;患侧上肢向外固定在枕头上,和躯干呈90°角或大于90°;肘、腕尽量伸直;手心向上,手指伸展、分开;
4. 患侧下肢:患臀至大腿外下侧放置楔形枕头,防止下肢外旋;膝关节垫起微屈并向内;踝处中立位,即足尖向上;
常见错误:
头向健侧,患肩过高,下肢垫枕未成楔形手握毛巾卷,放在肚子上足尖转向外侧
健侧卧位(偏瘫侧在上)
要点:
1. 床铺尽量平整;
2. 头固定于枕头上,避免向后扭转;
3. 背后放一枕头,使身体放松;
4. 躯干略前倾;
5. 患侧上肢:向前平伸,放在胸前的枕头上,和躯干呈90~130°角,肘伸直,腕、指关节伸展放枕头上,避免腕及手悬空;
6. 患侧下肢:髋、膝关节自然弯曲,放在身前似踏出一步远的枕头上,踝关节尽量保持在中立位,避免足悬空;
7. 健侧上肢:自然放置;
8. 健侧下肢:髋关节伸直,膝关节自然微屈;
常见错误:
患肢和躯干成角不够,手悬空足悬空患侧卧位(偏瘫侧在下)
要点:
1. 床铺尽量平整;
2. 头部固定于枕头上;
3. 躯干略后仰,背后放一枕头固定,使身体放松;
4. 患侧上肢:患肩向前平伸(可由家属以手法向前轻柔牵伸),患侧上肢和躯干呈80~90°角,在床铺边放一小台子,使肘关节尽量伸直,手指张开,手心向上;
5. 患侧下肢:髋部伸展,膝微屈;
6. 健侧上肢:自然置于身上或枕头上
7. 健侧下肢:保持踏步姿势,放在身前一枕头上;膝和踝关节自然微屈
常见错误:
患肩没有牵出,患肩受压健腿下垫枕位置太靠前,患髋没有后伸
坐位
要点:
1. 床铺尽量平,病人下背部垫放枕头;
2. 躯干:伸直;
3. 髋部:屈曲90°,使上身正直,重量均匀分布于臀部两侧;
4. 双膝下可垫一软垫,使膝微屈;
5. 上肢:放在一张可调节桌上,桌上放一枕头
常见错误:
把床头摇起而成半卧位,对患者恢复不利
除非饮水、进食,其他时间尽量不要采用这种卧位
应用道具
枕头
要求:
1.最好为荞麦皮枕头,有一定透气性,且可任意塑形;2.枕头应足够高、大,约1500px×1000px×500px大小
薄垫
要求:
1.可以用毛巾自行缝制,表面要平整;
2.高度以≤125px为宜
手/足矫形器
可与矫形师联系订制,网上应该也有的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