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二)

合集下载

1. 近代城市建设史

1. 近代城市建设史

5.1里弄建筑的发展演化
里弄住宅是中国传统低层院落式住宅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变
种。为了在小块私有土地上建造一些密集的、低层的、独门
独户的出租住宅,逐渐由三合院演变为联立式住宅。
里弄建筑的演变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里弄建筑:传统低层院落式住宅 老石库门住宅:1872年“兴仁里”——三间两厢二层 联立式 新石库门住宅:1916”东西斯文里”——一厢联立式 广式房子:无天井 新式里弄:平面变化多,里面英国式,多层,大进深 花园里弄 里弄公寓
界、公共租界、国民政府管辖区相互分割的格局,市政设 施各成系统,道路交通不畅,货物运输既不便,且港口吞 吐量激增,码头不够使用。畸形发展的上海,迫切需要一 个整体的发展计划。由国民政府组织,美国专家做顾问。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6.2规划范围
确立 中心 区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6.3规划布局结构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上海居住区的发展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大城市一样,外国人及中国上统治 阶级,由于逃避人口密集、建筑拥挤、卫生条件恶化的市中心区,而逐渐 向近郊区推移。由于租界的扩展方向是由黄浦江向西扩张,因而住宅区的 质量也是愈向西愈高,以最后形成的法租界西区虹桥一带标准最高。
6.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 近代上海的城市规划工作可以分为三个明显的阶段: • 1927年国民党制定的“大上海都市计划”;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6.4 道路系统
中国近代城市建设史

1、上海县城与租界并存,双城格局 显现 • 上海:2万平方千米 • 租界是上海形成双制状态 • 1855年上海租界规划,外滩面貌已 经初现 : (图) 地块开辟为方格网 越靠近黄埔江,地块越小,地价越高, 开间小进深大 中外对比: 1、中国传统制度下:身份、地位no.1 2、西方制度下:金钱——no.1

中国城建史11-8

中国城建史11-8
1930年,国民党政府颁新的《市组织 法》
1943年,修改《市组织法》
五、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1、近代城市中的工业布局 2、近代城市的对外交通及市政设施 3、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思考题
1、近代北京城市的发展变化 2、近代南通的城市形态特征 3、近代城市在功能结构、城市景观方面的变化 4、发生在近代的二次城市管理体制变革的要点
► 人口迅速增加,铁路首先带来大量的铁路工人,更重要的 是带来工商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的发展,使其从小镇,甚 至村庄迅速发展成为大城市;
► 城市的空间布局与铁路发展密切相关,铁路站点周围首先 得到发展,成为铁路工人的居住区,工商业也逐渐在接近 站点的主要街道上迅速发展,成为新的城市中心;
► 铁路为城市发展带来动力,同时也为城市带来空间分割,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铁路与城市道路多为平交,城市一般 偏重在铁路一侧发展,跨越铁路方便安全的交通联系成为 这些城市空间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2、北京城市的发展变化
一、教会建筑群与使馆区的出现 二、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 三、封建帝王禁地开放及新类型建筑出现 四、近代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的出现
济南的发展变化
(1)商埠区的建立 (2)“洋务”运动与新兴工商业发展 (3)市政工程与建筑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
——南通、无锡
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
1、南通的发展过程
2、近代南通的规划要点
唐闸、天生港,与南通旧城形成鼎足之势 形成组团城市的格局
3、无锡的发展过程 4、无锡的规划要点
► 将整个城市分为:(1)行政区:以无锡旧城厢为 中心,集中各党政经济机构;(2)工业区:在已 有工厂地区,沿运河及铁路线,交通便利;(3)商 业区:东北以运河为界,西南经钱桥、惠山镇, 城南公园之西门,在街道两旁集中银行、商场及 各种商业贸易机构;(4)住宅区:为工人住宅区, 西南两区靠近惠山及太湖风景区;(5)田园区: 市区周围为田园区,再外为农业区;(6)风景 区:沿湖滨一带。在市分区之外还做了干河、公 园和道路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近代)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近代)

美租界 德租界 俄租界 意租界 奥租界 比租界 公共租界
2 2 2 1 1 1 2
上海(1848—1863) 天津(1860—1902) 天津(1895—1917) 汉口(1895—1917) 汉口(1896—1925) 天津(1900—1924) 天津(1902—1945) 天津(1903—1917) 天津(1902—1931) 上海(1863—1945) 鼓浪屿(1902—1945)
上海租界示意图
天津租界示意图
汉口租界示意图
中国城市
2、基本为旧城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封建统治中心城市:北京、西安、南京。
■ 地区中心城市:南通、无锡、自贡。
■ 相对衰败城市:运河沿岸的以及内地城市。 如:江苏的淮阴、上海的嘉定、湖北的襄樊
中国城市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1、1840年-1895年 《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南京、厦门、宁波、
迅速。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以长春为政治中 心,沈阳为工业中心,大连为主要港口城市,使 东北城市得到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5、1937年-1949年 以重庆为陪都,带动西南、西北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近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一、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下由租界发展而来的 大城市
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英国霸占香港。
2、1895年-1914年 《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在中国建厂,
城市、租界大发展时期,近代城市初具规模。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中国城市
3、1914年-1927年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近代城市 快速发展。 4、1927年-1937年 ■ 1927年,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上海发展

建筑史上的中国城市建设

建筑史上的中国城市建设

建筑史上的中国城市建设随着中国的经济崛起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成了一个话题热门的话题。

然而,城市建设的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非常久远的时代。

在建筑史上,中国城市建设也有着丰富而特殊的历程。

本文将对这一历史进行简要地介绍。

1. 古代中国城市建设早在“築高城為雜營”之前,中国便有了城市的雏形。

商朝时期,成都王城便采用了预制砖,并在规划中注重了防御作用。

而战国时期的秦国,更是在国都咸阳的设计上体现了其巨大的统治野心,城市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以及由土山围约20公里的城垣。

汉朝时期,足以媲美古罗马的长安城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它的九重城墙、楼台、外郭、堡垒等构筑物,更是让世人惊叹。

在设计过程中,还采用了古代世界上最早的规平法绘图法。

而唐朝时期,长安已地处中原文明中心,成为世界第一大都市。

开元盛世时期,大唐共有36座都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中长安以及洛阳、汾阳更是代表了当时建筑科技的最高水平。

当时的长安城全城共有大大小小门户43座,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洛阳门、宣阳门、建章门、朱雀门以及安定门。

这些门各自设有卫队,固若金汤,增强防御力。

宋代时,国土增加,城市规划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城市外部加宽了护城河和城墙,城内则使用了合理、规整的坊巷门户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了集中管理、归纳类似商业、手工业、居住以及官办商业等不同要素的街道体系,各自等级分明,保证了管理与分区管理的相容性。

此外,在街道结构及中矩型“围合式”建筑的使用上,宋代也开创了将城市规划设计的纵横有序是道路更利于管理,以及提高民间工业生产效率以及仪式场所场地决策,使得宋代的城市规划水平引领了整个东亚地区。

2. 现代中国城市建设近代中国城市建设,依然坚持着中国建筑的传统。

然而,到了清朝晚年,由于列强侵略,传统建筑逐渐开始淡化,进入了西方风情和建筑元素。

1911年的武汉市,以其当时的区域建设规划,标志着中国现代城市建设时代的到来。

之后的南京市和上海市,依次开展了相关工作。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第一部分:{中国城市建设史}1、郑州商城,距今3500年左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

城垣长达7公里,包括城外郊区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

在城市内外,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作坊,有农民居民点,有墓葬区。

2、《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影响:《周礼考工记》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

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

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周礼考工记》。

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

3、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据说为季札的城,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之上的世上独有的“三河三城”古城市。

4、曹魏邺城的规划影响:曹魏邺城采取了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旧制不同的规划布局,废除“前朝后市”,将宫廷及附属用地与居民闾里和市严格分区,将园苑与宫室毗邻布局,强化中轴线,讲究风水。

其规划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1)分区明确。

利用东西干道,划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将统治阶级和平民严格区分开来,从而改变了汉代宫室与坊里相参,或为坊所包围的都城格局,开创了南北朝以至隋唐都城布局的先例。

(2)宫居城北中部,为全城的核心,正殿等一组主体建筑群布置在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入宫门为一封闭性广场,经端门入大殿前的庭院,大殿居于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楼及鼓楼。

左建宗庙,右置社稷。

宫廷建筑群按“前殿后寝”布局。

此外,官署的布局也很严整。

(3)开创了宫殿区和官署集中布局的先例。

5、隋唐长安城规划要点:隋唐长安是继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继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是按一定意图修建的古代城市规划工程的典范。

中国城建史-8介绍

中国城建史-8介绍
第九讲 近代城市建设史(二)
一、帝国主义共同占据的“租界”城市 二、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城市 三、旧城市的新变化 四、资本主义工商业城市
一、帝国主义共占的“租界”城市 ——上海
1、上海的发展过程
z
z
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正式设上海县 治,建有县署、文庙等。明嘉靖间为防倭寇侵 扰,而筑圆形城墙。 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于1843年开辟 为商埠,帝国主义相继而来,从此就使上海发 生了变化,从一个小城市,迅速地发展成为中 国甚至远东最大的城市,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 进行经济侵略的最大基地、旧中国的工商业中 心、世界闻名的“冒险家的乐园”。
上海市都市计划二稿 (一九四七年五月 )
z
z
z zLeabharlann 二稿与一稿相比,在人口规模方面有增加,由于为 当时人口的畸形增长的现象所迷惑,订出了五十年 后增加到1500万人的计划,这种人口推算方法完全 是主观臆测;在土地使用方面,提高了人口密度, 以免城区范围过大;对铁路、港口等技术问题又做 了进一步的研究,甚至连编组站的位置及联结其它 路线的细部也画了出来,并设想了市内高架道路。 在进行二稿的同时,做了改建闸北西区的详细规 划,按邻里单位及行列式进行布置,还研究了日 照、绿化等卫生问题。 考虑了改善市容、管理工厂建设的规划草案等。 这些工作,国民党政府也曾在报纸加以宣传,在参 议会议上提出讨论及展览,但没有具体的实现措 施。
z 30年代
日本占领上海后,不久就开始着手 进行上海规划。 z 规划以原“大上海都市规划”中的新市中心为 中心,划分十种地区:(1)第一住宅区(高级 住宅区);(2)第二住宅区(普通住宅区);(3) 第一商业区(商业及旅馆等服务行业);(4)第 二商业区(游戏场等);(5)第一工业区(轻工 业);(6)第二工业区(重工业);(7)工业特别 区(军事工业及危险品工业);(8)公共地区; (9)仓库地区;(10)杂居地区。又以中央码头 (虬江码头附近)、中心区(原新市中心)、“中 央车站”附近及吴凇地区为规划重点区。

中国城建史-近代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建史-近代城市建设史

1909年1月18日清政府公布了《城镇乡地方 自治章程》
设置条件:府、州、县治——城 ≥5万人 ——镇 ≯5万人 ——乡
2、近代城市管理体制第二次变革
1928年,国民党政府颁布《特别市组织法》 和《市组织法》
1930年,国民党政府颁新的《市组织法》 1943年,修改《市组织法》
五、近代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1、 居住建筑的特点 2、工业建筑的特点
3 交通建筑的特点
4 园林建筑的特点 5 商业建筑的特点
6 城市景观风貌特征
湖北武汉旧俄租界江岸街 制第一次变革 在法律上承认市、镇是一种独立的地方行政建制始于清末 民初。 1854年——英、美、法三国在上海租界成立“工部局” 1862年——法租界 “公董局” 1900年——上海“闸北工程总局” 1902年——南京改保甲为警察
渐变型(内陆、西部)
第二类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 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
这类城市包括封建都城北京,和一些长 期作为地区封建统治中心的城市、如西 安、成都、太原、南昌、长沙、兰州等。
城市类型
1 、综合型的开埠通商城市 2 、单一殖民地类型的城市 3 、政治统治中心类型的城市 4 、以工商、交通职能为主的近代新兴城市 5 、传统类型的古老城市 6、革命根据地类型城市
近代城市建设史(一)
一、近代社会经济背景 二、近代城市体系类型 三、近代城市建筑景观 四、近代城市管理体制 五、近代城市规划的若干问题
一、近代社会经济背景
1840~1949 1949~今
近代社会 现代社会
100年 50余年
1、城市经济的快速起步 2、新政在城市中的施行 3、近代思想文化的传播

中国城市建设史之近代城市建设史

中国城市建设史之近代城市建设史

(1) 帝国主义共占——上海、天津、汉 口等
(2) 帝国主义独占——青岛、大连、哈 尔滨等
(3) 国内资本主义——南通、无锡、蚌 埠、郑州等
渐变型(内陆、西部)
第二类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 到帝国主义的侵入及本国资本主义的发 展,发生了局部的变化。
这类城市包括封建都城北京,和一些长 期作为地区封建统治中心的城市、如西 安、成都、太原、南昌、长沙、兰州等。
市计划图(一稿) z 参加都市计划图(一稿)的有当时从欧美学成回
国的几位专家:程世抚、钟耀华、金经昌、黄作 橤 、陈占祥,还有德人鲍立克等
(
上 一海 九市 四都 六市 年计 八划 月一
稿
)
z 一稿内容包括大上海区域计划、上海市土地使用及 干道系统计划两种。
z 主要内容:人口规模按复利公式推算为1000万人; 在现有市区外作一绿化及农田环形地带,在其外发 展新区,新区按分散的卫星城的方式布置;住宅区 以4000人为小单位(实际上即邻里单位),组成“中级 单位”,再组成“市镇单位”,若干“市镇单位”组成 “市区单位”,全市即由若干“市区单位”组成;扩大 中心区的范围,以疏散原来中心地区的过分拥挤状 况;放弃黄浦江沿岸码头,在附近乍浦及吴凇另建 容量较大的新港;将道路按功能加以分类,分区域 公路、环路、干路、辅助干路等。
z 第二。新的城市史学研究更加体现出社会史的色 彩,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社会主体,把城市化视为 特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发生的一个广泛的社会运动 过程。
西方目前的城市史研究,主要集中于以 下几个领域:
一是比较城市史学。通过探索城市的共 同性来掌握城市发展规律,了解其兴衰原 因,建立起科学的城市系统研究框架。
稿
)
z 三稿中进一步研究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 问题;增加了绿地比重、绿地占全市用地28%;研 究了工业区的分布,并提出在工业区附近建立住宅 区,以减少交通量;拟定了南北快速干道及环路系 统;在对外交通方面,拟在吴凇蕴藻浜建集中的引 入式港口,铁路尽量与港口及工业区直接联系,并 在何家湾设新的编组场。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当代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当代部分
七七事变后, 不少城市受到 严重破坏。
军事工业及资 源的开发,也 使一些城市扩 建或新建。Eg. 四川泸州 甘肃 玉门
中国城市 建设史
远古时代 上古时代 中古时代
近代 当代
中国近代城市分类
1、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外国资本的输入或由于本国资本的发展,产生较大变
化或新兴起的城市。 1)长期受某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控制城市 2)处在几个帝国主义占据下,有特殊的租界地的城市 3)由中国官僚资本或民族资本开办的新的工矿企业而兴起的新城市 4)铁路枢纽或铁路与主要河道交叉处得到较大发展的城市
•基本没有变化的城市
内地和沿海交通不便、帝国主义势力难于达到的城市。
•变得衰落的城市
交通功能衰落的城市,如大运河沿线城市。
中国城市 建设史
远古时代 上古时代 中古时代
近代 当代
中国近代的一些城市规划图评价 一、按规划图制定的背景、过程及对城市建设的实际影响分类 •规划意图明确、图纸完整,城市大部分或局部按照规划图建设
中国城市 建设史
远古时代 上古时代 中古时代
近代 当代
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及问题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城市化特点 1、政府发动性型动力 2、城乡双重性体制 3、不协调型构成 4、波浪形进程
二、根据变化程度,分为四种类型
•变化程度很大的城市
租界城市(青岛、大连、上海等)或新兴工矿城市(唐山、焦作、南通等)。城市性质、人口和用地 规模、功能结构、空间结构和城市面貌等都发生巨大变化。
•局部发生变化的城市
约开商埠城市(宁波、烟台、沙市等)或原有各级封建统治中心城市(北京、南京、重庆等)。前者 形成畸形繁荣的商业区,在旧城基础上有所扩大;后者局部发生变化。
近代 当代
近代

中国城市建设史现代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现代部分

2、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农村体制改革
1978——1984年,主要以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城镇化发展。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属集体所有,使用 权分包到户,农民从集体劳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 调动了劳动积极性,农业产量当年实现翻番甚至数倍的 增加。农村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和过剩的农产品为城镇化 起到了推动作用
(2) 城市规划与建设:
十年动乱,无政府主义泛滥,城市建设受到更大的冲击。
城市建设混乱,乱拆、乱建、乱挤、乱占的局面到处呈 现。
4、城市规划:
60—70年代完成了攀枝花、唐山的总体规划,是本阶段 城市规划工作的亮点。
(1) 攀枝花总体规划:
攀枝花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带,有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 是60年代建设的冶金城市。1965年开始编制总体规划, 远期人口12万人。
为适应城市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城市建设工作:整治 城市环境、改善劳动人民的居住条件、整修道路、增设 城市公共交通和给排水设施等,同时增加建制市、建立 城市管理机构、加派城市的统一管理。
(2)城市规划:
1952年国家根据长期计划,划定城市分类,进行有计划、 有重点、有步骤的改建或新建城市:第一类:重工业城 市----北京、包头、西安、大同、兰州、成都等8个城市。
1978年大地震后的唐山
唐山总体规划
唐山中心区
唐山抗震纪念馆
三、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法制建设 1979年3月国家成立了城市建设总局,即后来的建设部, 同期开始起草《城市规划法》。 1980年颁发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 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1984年颁发了《城市规划条例》。 1990年4月新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专业法律《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规划法》正式施行。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和相关建设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中国近代城市发展和相关建设
民地半封建城市特有的“多区拼贴”的空间结构特征; 8. 城市行政区得以诞生和确立,城市行政管理由过去的城乡
合治到城乡分治;
8
受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一国或几国占有的租 界城市、商埠城市性质的变化
1、受帝国主义列强直接控制的城市 原有特征:
大多原来并无基础或基础较差,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 5.市政工程及公用设施
1)德区路面标准高,以块石砌筑保证大坡度道路的行车安全,车行道两侧设供铁 轮车通行的车轨石;
2)上下水采用环状管网;德区采取雨污水分流制,中国区采用合流制。
□ 6.建筑风格及城市风貌
1)建筑完全按殖民者的本国建筑形式设计建造的。 2) 建筑布局上采用了欧洲古典城市的手法,注意立体轮廓及对景。
帝国主义在较长时期内独占的城市(第十一章)
国区在北部,居住、工业、商业混杂; ❖ 市中心在临海的德国提督公署一带; ❖ 港口和铁路布局在城市的西侧。 日本占领期间:
在沧口、四方一带建工业区,主要是这一带运输条件较好。
帝国主义在较长时期内独占的城市(第十一章)
□ 3.道路系统
❖ 道路采用了方格状,但是 配合地形成不规则状,道路网 密度很高,目的是增加租金较 高的商业店面。
新特征
(1)城市一般按帝国主义侵略意图通过规划进行比较有 条理的建设
(2)城市布局和建筑形式是当时西方各帝国主义国家流 行形式的移植,整个城市反映出明显的殖民地色彩。
部分城市性质改变,出现了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质的城市
2、租界城市
原有特征
原来是中国较大工商业及交通中心
新特征:经帝国主义侵占和经营后,一方面使城市
A 由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城市;如江苏南通;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二)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部分(二)

21
东交民巷:是近代北京的一个外国使馆特别区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北京、南京)
22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北京)
东交民巷和西交民巷,两条巷子当时保留很多近代历史建筑,是北京 近代西方建筑的集中地区,也是中国北方地区(除东北三省)近代城 市中最具输入性意义的规划建设区
7
8
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
2. 郑州
铁路未建前郑州旧城区是一般的县城,长方形,东西 长、南北短,中间为十字路通至各城门,县衙门在城北 部。
1905年京汉铁路通车,1909年洛汴铁路通车,交汇 在城市西部,自此郑州成为中原地区农产品集散转运及 工业品转运的中心。
铁路的带动下,在旧城区西门与火车站之间形成了新 市区,道路为方格网状。
□建筑技术、建筑风格(复古式的大屋顶宫殿式、
中西合璧的混合式、现代派)都有了很大变化,形成独 具特色的南京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是中国近代建筑形式演通
□吴良镛认为张謇对南通的经营是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试验
吴的观点:“近代第一城”,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 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的城市,它是 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 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 吴良镛: 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 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 的创建者。
23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南京)
1. 近代南京城的规划——首都计划 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建都后,1929年公布了 “首都计划”;是我国较早的较为系统的城市规划工 作。 主要从:人口预测、用地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规 划、对外交通、住宅、教育、 工业、城市设计等方 面做了规划。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

中国城市建设史(近代)

■ 封建统治中心城市:北京、西安、南京。 ■ 地区中心城市:南通、无锡、自贡。 ■ 相对衰败城市:运河沿岸的以及内地城市。 如:江苏的淮阴、上海的嘉定、湖北的襄樊
中国城市 三、城市发展的阶段
1、1840年-1895年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南京条约》签订后,开放南京、厦门、宁波、 上海、福州为通商口岸,英国霸占香港。 2、1895年-1914年 《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外国在中国建厂, 城市、租界大发展时期,近代城市初具规模。 商品输出----资本输出
2 、工业发展与工业区分布
上海迅速发展的原因:工业的迅速增加与高度集中 ■ 工厂住宅混杂在一起。 ■ 工业分布的盲目性造成市内交通运输的严重不合 理。
中国城市
3 、对外交通 对外交通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占港口贸易总额的一半以 上,航道阻塞,港口码头相对集中但分布混乱,港口 与铁路交通不相连。
中国城市
3、1914年-1927年 帝国主义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近代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快速发展。 4、1927年-1937年 ■ 1927年,蒋介石建立国民政府,南京、上海发展 迅速。 ■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以长春为政治中 心,沈阳为工业中心,大连为主要港口城市,使 东北城市得到发展。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此外,由租界发展而来大城市还有天津、武汉 等城市。(P278) 。(P278) 。(P278
中国城市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二、帝国主义独占的新建城市
青岛、 大连、 哈尔滨 青岛、 大连、
中国城市
1、共同特点 近 代 城 市 发 展 概 况
■ 规划意图反映了殖民者的利益,民族矛盾尖锐。 ■ 规划相对合理,一些方面达到好的效果。 ■ 规划设计思想和建筑风格都是本国经验的照搬,甚 至有些在本国都无法实现的也拿到中国实施,城市体 现的是西方古典主义和早期资本主义特征。 ■ 城市面貌体现明显的殖民主义色彩。

中外城建史现代史共30页文档

中外城建史现代史共30页文档
年改革开放以后)
• 二、中国现代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 四阶段: • 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起步(1949-
1952年) • 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1953-1957年) • 城市规划的动荡与中断(1958-1978年) • 城市规划及其建设的迅速发展(1978年以后)
• (一)城市建设的恢复与城市规划的起步
建工部城市建设局设立城市规划处,调集规划 技术人员,聘请苏联城市规划专家来华指导。重 点城市的规划,一般由国家和地方城市规划设计 部门组成工作组,在苏联专家指导下进行编制。 北京和全国省会城市也逐步建立和加强了城市规 划机构,参照重点城市的做法开展城市规划工作, 城市规划走向普遍。至1957年,全国共计150多 个城市编制了规划,其中国家审批的有太原、兰 州、西安、洛阳等15个城市。
• 2、苏联模式的城市规划引入
• “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即城市规划是国民 经济计划的具体化和延续,即所谓的三段式: 国民经济计划——区域规划——城市规划。
• 引进途径:
• 1)聘请苏联城市规划或市政专家来华工作;
• 2)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教材
• 3)翻译出版苏联城市规划书籍
• 4)借用苏联标准和苏联专家参与制定中国城市 规划法规
• 1)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健全城市建设管理机构; • 2)各城市都要开展城市规划; • 3)划定城市建设范围; • 4)对城市分类排队。
• (二)“苏联模式”城市规划的引入与发展 • 1953-1957年是中国的第一个国民经济五年计划
时期,国家共确定156项重点工业建设项目,集 中在兰州、成都、西安、洛阳、株洲、包头、太 原、沈阳、哈尔滨、长春等十几个大城市。因为 规划技术的不足,引入“苏联模式”的规划方式。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

第一部分:{中国城市建设史}1、郑州商城,距今3500年左右,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城市遗址。

城垣长达7公里,包括城外郊区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

在城市内外,有宫殿、平民住宅区,有铸铁、制骨、制陶等手工作坊,有农民居民点,有墓葬区。

2、《周礼·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影响:《周礼考工记》的建设方法的确对于中国历代的大都城建设都影响深远。

如西汉长安平面近方形,旁三门,北魏洛阳宫城居中,左祖右社;隋唐长安的旁三门、九经九纬、左祖右社,宫城居中(但偏北)。

元大都比较全面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甚至可以说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周礼考工记》。

在元大都基础上改建的明北京城也都较多的体现了《周礼考工记》的布局。

3、淹城位于常州市南面据说为季札的城,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之上的世上独有的“三河三城”古城市。

4、曹魏邺城的规划影响:曹魏邺城采取了与西汉长安、东汉洛阳旧制不同的规划布局,废除“前朝后市”,将宫廷及附属用地与居民闾里和市严格分区,将园苑与宫室毗邻布局,强化中轴线,讲究风水。

其规划布局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影响深远:(1)分区明确。

利用东西干道,划全城为南北两大区,将统治阶级和平民严格区分开来,从而改变了汉代宫室与坊里相参,或为坊所包围的都城格局,开创了南北朝以至隋唐都城布局的先例。

(2)宫居城北中部,为全城的核心,正殿等一组主体建筑群布置在全城南北中轴线上,入宫门为一封闭性广场,经端门入大殿前的庭院,大殿居于正中,举行大典时用,殿前左右有钟楼及鼓楼。

左建宗庙,右置社稷。

宫廷建筑群按“前殿后寝”布局。

此外,官署的布局也很严整。

(3)开创了宫殿区和官署集中布局的先例。

5、隋唐长安城规划要点:隋唐长安是继魏邺城之后第一个平地而起的城市,继承了古代的优良传统,是按一定意图修建的古代城市规划工程的典范。

中国城市建设史现代部分

中国城市建设史现代部分
第二类:工业比重较大的改建城市----吉林、鞍山、抚顺、 沈阳、哈尔滨、太原、武汉、洛阳等14个城市。
第三类:工业比重不大的旧城市----天津、上海、大连、 广州等17个城市。
第四类:除上述39个城市外,一般城市采取维持方针
2、“一五”期间(53年——57年)
(1) 重点城市建设:
国家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以前苏联援助的156个 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 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2、城镇化发展 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和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农村体制改革
1978——1984年,主要以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城镇化发展。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属集体所有,使用 权分包到户,农民从集体劳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 调动了劳动积极性,农业产量当年实现翻番甚至数倍的 增加。农村解放出来的劳动力和过剩的农产品为城镇化 起到了推动作用
1978年大地震后的唐山
唐山总体规划
唐山中心区
唐山抗震纪念馆
三、改革开放后的城市规划与建设
1、法制建设 1979年3月国家成立了城市建设总局,即后来的建设部, 同期开始起草《城市规划法》。 1980年颁发了《城市规划编制审批暂行办法》和《城市 规划定额指标暂行规定》。 1984年颁发了《城市规划条例》。 1990年4月新中国第一部城市规划专业法律《中华人民共 和国城市规划法》正式施行。
为适应城市的经济恢复和发展,城市建设工作:整治 城市环境、改善劳动人民的居住条件、整修道路、增设 城市公共交通和给排水设施等,同时增加建制市、建立 城市管52年国家根据长期计划,划定城市分类,进行有计划、 有重点、有步骤的改建或新建城市:第一类:重工业城 市----北京、包头、西安、大同、兰州、成都等8个城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道路与交通:
a道路铺装:北京原有道路为土路,20世纪后逐步在内城 地区进行了一定的路面改造为沥青路;后泊油路 。 b公共交通:1924年开辟电车;1935年公共汽车 城市中电车、马车、汽车、铁路与传统畜力车、 人力车并行;
6)市政设施:近代随着城市人口增加,沟渠超负荷使
用,对下水系统进行明沟改暗沟、新建下水道等改造。 近代新修建了城市电厂,规模不大,用电供应皇 家宫廷、使馆区、商业区和少量城市私人住宅。
山西路、颐和路一带成为官僚上层阶层住宅区:低密度、环 境好、道路宽阔、供排水系统完善。单体建筑为各种不同的西式 样式。
一些风景好的地区也建设有豪华别墅。
形成对比的是城墙脚下,长江岸边等环境较差的“棚户区”。
28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南京)
了实施的可能性。不过规划中所提出的分区布局的思
想,对我国以后的城市规划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27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南京)
南京城的建设
1.开辟道路
新开辟两条干道,但过于拘泥形式、笔直定线,导致拆除许
多原有民房。
2.建设了山西路、颐和路花园住宅区
25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南京)
1)道路系统 采用当时美国最流行的 方格网+对角线的形式。道路 层级分为干道、次要道路、 环城大道、林荫大道。
干道:宽 28 米, 6 车道,两 边各5米人行道。 次要干道:各区域相互连 接的道路。 环城大道:欲利用南京古 城墙改建,通汽车。打造成风 景路。 林荫大道:秦淮河沿岸道 路,作为城内风景地带。
7
8
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
2. 郑州
铁路未建前郑州旧城区是一般的县城,长方形,东西 长、南北短,中间为十字路通至各城门,县衙门在城北 部。
1905年京汉铁路通车,1909年洛汴铁路通车,交汇 在城市西部,自此郑州成为中原地区农产品集散转运及 工业品转运的中心。
铁路的带动下,在旧城区西门与火车站之间形成了新 市区,道路为方格网状。
1
中国城市建设史 近代部分
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与建设(二)
1
2
本讲主要内容
因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第十
二章);
变化中的传统的城市(近代中国原有封建统治
中心的发展)第十三章
传统手工业城市、交通要道城市的衰落;(第
十三章)
近代城市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第十六章)
2
3
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
24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南京)
1)城市分区 按功能分为6大区:中 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 业区、商业区、文教区、 住宅区。
住宅区较为分散,分为四个 等级: 第一住宅区:官僚等上层阶级住 宅区; 第二住宅区:一般公务人员住宅 区; 第三住宅区:工人住宅区,位于 市郊。 第四住宅区:棚户区
18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北京、南京)
1906年京奉铁路进入北京
19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北京)
北京车站改造后情景
20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北京、南京)
2)工业区 3)商业区 4)住宅区 5)田园区 6)风景区 道路等级:分三等 该规划主要是运用了当时 国外流行的分区方法及田园城 市理论。
12
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无锡、南通
12
13
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无锡、南通
无锡旧城内拥挤不堪,建筑密度极高, 大部分为60%以上; 商业主要集中在旧城中心和沿运河的街 道上。 道路系统为以旧城厢为中心的环形放射 状。 无锡作为近代的工业城市,但仍然保 留着旧封建城市的特征: 街道狭窄弯曲,房屋建筑密集凌乱, 缺乏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基本没有城市绿 化。
10
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无锡、南通
一、无锡
无锡是近代发展的工业 城市中民族资本最集中的城 市之一:
地理位置:长三角的区域
; 商业和手工业基础较好( 江南四大米市之一); 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的影响较小。
11
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无锡、南通
一次大战前后,无锡工业发展迅速,使城市由古典的囿于城内的椭 圆形形态,迅速突破城墙沿大运河和沪宁铁路伸展,工厂规模小、数量多 、分散经营,导致工厂与居住区混杂,污染严重,引发了国民党政府 功能分区 1929年制定了无锡都市计划。 1)行政区
16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北京、南京)
1. 封建社会的都城和一些地区的统治中心在这段时期内
随着社会制度的发展城市也有一定发展; (1)北京: 1)近代由于黄河改道和淤积使北京的水上交通难以保 障。 2)铁路枢纽: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通往各地的铁路 建成又逐渐发展成交通枢纽。 随着京奉铁路的建设北京修建环城铁路。天津条 约签定后外国开始在北京东交民巷一带设立使馆区。 区内建筑全部是20世纪初国外流行的建筑风格。
设计以我国传统风格为主,又加以变化,并吸取了欧洲的一些
园林建造风格。简朴、浑厚、坚固、美观。
30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南京)
南京城的建设 5.兴建了一大批公共建筑
国民党的党、政、军机构及其附属部门纷纷修建办公大楼 和大院;大会堂、美术馆、中央医院、中央博物馆等公共建筑。
1. 新兴的工矿城市——唐山: 唐山是近代因中国资本主义的工矿交通等企业的建 立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是一般资本主义城市自发、畸形 发展的典型。 1877年,李鸿章办开平煤矿,修筑唐胥铁路,唐山 开始发展。 之后英国人和中国资本家又建了很多工厂,工矿附 近几个自然村扩大连成城市,围绕着矿场向外发展,城 市人口增长逐渐加快。
□建筑技术、建筑风格(复古式的大屋顶宫殿式、
中西合璧的混合式、现代派)都有了很大变化,形成独 具特色的南京民国时期建筑风格,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 重要地位,是中国近代建筑形式演变的缩影。
9
近代工商业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城市
中国特大铁路枢纽 因铁路而快速发展起来的城市特征(掌握):

华北铁路枢纽(北、石) 形成交通枢纽地位,成为物资和产品的转运中心; 华中铁路枢纽(郑、武) 人口规模迅速增加; 华东铁路枢纽(上) 城市的空间布局与铁路发展密切相关:铁路站点周附近先 华南铁路枢纽(广) 发展,随后带动站点周围工商业的发展,成为新市区; 西北铁路枢纽(西) 西南铁路枢纽(成、重) 铁路造成空间分割; 1)铁路与城市道路多为平交; 2)城市一般偏重在铁路一侧发展; 3)跨越铁路方便安全的交通联系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 问题;
南京城的建设
3.商业中心
南京原来的商业中心在秦淮河、夫子庙一带,近代通商以 后,城北下关一带形成新的商业中心。
新街口因接近政权机关及住宅区,迅速形成新的商业中
心。
29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南京)
南京城的建设
4.建成总理陵园——中山陵 中山陵是孙中山的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整个中山陵的
16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北京)
3)近代工业:铁路的修建促进北京近代工业发展,包
括铁路工厂、电力公司、水厂以及少量食品、机械、 染织、印刷等工业,多分布在郊区,对城市格局改变 不大(棚户区或平民窟);
4)封建帝王禁地的开放:
唐闸:工业集中区。先办纱厂,后来又办了榨油厂、面粉厂等。配套
的设施有商业街、仓库堆栈和工人住宅区。 天生港:长江岸上新建的港口; 旧城:政治文化中心,新的建设活动都在城外进行,具体位置在城西 和西南的濠河两岸,这里建了很多的商业建筑、私人住宅和里弄住宅 明清南通城图(一般府州县城) 、学校、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游憩的公园、慈善机构和福利事 业,还开通了公共汽车。
26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南京)
“首都计划”小结 ——首都计划是我国近代城市规划史上一部正规 的规划文件,但是设计者摈弃了我国传统的城市规划 手法,而效仿当时欧美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脱离了 南京旧城的设计(特别是道路系统的布置)。因此少
14
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无锡、南通
二、南通(近代第一城) ——由本国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城市中的工商业是完全由资本家张謇 独立经营。 张謇——主张兴实业、办教育来救中国,经营南通,把主要精力放 在实业、教育、文化、水利、交通、城市自治和建设以及慈善等事业 上。
近代南通城市格局:唐闸、天生港和旧城区形成鼎足之势
15
民族资本集中的城市——无锡、南通
□吴良镛认为张謇对南通的经营是对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试验
吴的观点:“近代第一城”,南通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 产物,它不同于租界、商埠或列强占领下发展的城市,它是 中国人基于中国理念,创造性地、通过较为全面的规划、建 设、经营的第一个有代表性的城市。 吴良镛: 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 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 的创建者。
23
二、城市是原来的封建城市,由于受到帝国主义侵略及本国资本主义 发展的影响,发生局部的变化.(南京)
1. 近代南京城的规划——首都计划 1927年,国民党在南京建都后,1929年公布了 “首都计划”;是我国较早的较为系统的城市规划工 作。 主要从:人口预测、用地功能分区、道路系统规 划、对外交通、住宅、教育、 工业、城市设计等方 面做了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