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静力学公理与物体的受力分析
一、判断题
1.力是滑动矢量,可沿作用线移动。()
2.凡矢量都可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合成。()
3.凡是在二力作用下的构件称为二力构件。()
4.两端用光滑铰链连接的构件是二力构件。()
5.凡是合力都比分力大。()
6.刚体的平衡条件是变形体平衡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7.若作用在刚体上的三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该刚体必处于平衡状态。()二、填空题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方向,作用在。
2.作用在同一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平衡的充要条件是这两个
力,,。
3.在力的平行四边形中,合力位于。
三、选择题
1.在下述公理、法则、定理中,只适用于刚体的有()。
A.二力平衡公理B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
C.加减平衡力系原理D力的可传性
TE作用与反作用定律
2.图示受力分析中,G是地球对物体A的引力,T是绳子受到的
G 拉力,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指的是()。
AT′与GBT与GCG与G′DT′与G′
3.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F A、F B,若满足F A=-F B的条件,则该二力可能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对平衡力B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偶
C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或一个力偶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四、作图题
1.试画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图。各接触处都是光滑的。
C
A
B
W
(a)(b)
PP
AB
D
B
C
W
30
A
(d)
(c)
E
D
C
W
D
B
C
A
P
A
(f)
(e)
2.试画出图示系统中系统及各构件的受力图。假设各接触处都是光滑的,图中未画出重力的构件其自重均不考虑。
P1
A
P2
B
(a)
C
P
AB
(b)
qP
60A
C DB
(c)
BP
DF
E
AC
(d)B
P
D
F
E
A
C
(e)
WORD格式
-5-
A
E
D
C
B
W
(f)
F
C
DE
M
B
P
(g)
第二章平面汇交力系与平面力偶系
一、判断题
1.两个力F1、F2在同一轴上的投影相等,则这两个力大小一定相等。()
2.两个力F1、F2大小相等,则它们在同一轴上的投影大小相同。()
3.力在某投影轴方向的分力总是与该力在该轴上的投影大小相同。()
4.平面汇交力系的平衡方程中,选择的两个投影轴不一定要满足垂直关系。()
5.力偶各力在其作用平面上任意轴上投影的代数和都等于零。()
6.因为构成力偶的两个力满足F=-F′,所以力偶的合力等于零。()
7.在图7中圆轮在力偶矩为M的力矩和力F的共同作用下保持平衡,则说明一个力偶可由一适合的力平衡。()
F
O
W
题7图题10图
二、填空题
1.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条件是;平衡的解析条件
是。
2.平面内两个力偶等效的条件是;力偶系的平衡条
件是。
3.如图所示,AB杆自重不计,在5个已知力作用下处于平衡,则作用于B点的四个
力的合力F R的大小F R=,方向沿。
4.作用于刚体上的四个力如图所示,则:
1)图a中四个力的关系为,其矢量表达式为。
2)图b中四个力的关系为,其矢量表达式为。
3)图c中四个力的关系为,其矢量表达式为。
abc
题11图
三、选择题
1.一刚体受到两个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
的力F1和F2作用,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F1=2F2,则
该两力的合力矢R可表示为()
A .R=F 1-F 2B.R=F
2-F 1C.R=F 1+F 2D.R=F 2 A2.OA 构件上作用一力矩为M 1的力偶,BC 构件上作 用一力矩为M 2的力偶,如图所示,若不计各处摩擦,则当 系统平衡时,两力偶矩应满足的关系为() M 1
m c 0 4
A.M 1=4M 2
B.M 1=2M 2
C.M 1=M 2
D.
C
M 1=0.5M 2
3.某力F 在某轴上的投影的绝对值等于该力的大小,
则该力在另一任意与之共面的轴上的投影为:()
A.一定等于零;
B.不一定等于零;
C.一定不等于零;
M 2
BO
m c
0 4 40cm
D.仍等于该力的大小。 四、计算题
7.图示四个平面共点力作用于物体的O 点。已知F 1=F 2=200KN ,F 3=300KN ,
F4=400KN 力F 1水平向右。试分别用几何法或解析法求它们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F 2
15
0 60
O
F 1
F 3
F 4
8.简易起重装置如图a ,b 所示,如A 、B 、C 三处均可简化为光滑铰链连接,各杆和
滑轮的自重可以不计;起吊重量G2KN 。求直杆AB ,AC 所受力的大小,并说明其受拉 还是受压。 B 30 AC
45
G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