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
中国历代帝王陵墓目录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二)…………………………()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三)…………………………()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四)…………………………()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五)…………………………()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六)…………………………()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七)…………………………()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八)…………………………()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九)…………………………()中国历代帝王陵墓(十)…………………………()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一)帝王陵墓,实际上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
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
至今地面有迹可寻、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
所以我国的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商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
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
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
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
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
根据《史记》的记载:"自盘庚迁都于殷至纣之灭,二百七十三年,再未迁都",在这期间共立了八世十二王。
秦始皇陵各种知识
秦始皇陵各种知识秦始皇陵是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景区内,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宏大的一座大墓,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墓葬之一。
秦始皇陵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8年之久,主要是为了保护秦始皇的尸体和陪葬品,以便他在来世继续享受高贵生活。
下面我们来探索一下秦始皇陵的各种知识。
一、秦始皇陵的历史背景秦始皇陵的建造者是秦始皇,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尊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遏制不同文化、历史的传承以及地方势力的发展,采取焚书坑儒和一统文字的措施,从而使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中央集权统治的国家。
在他统治期间,进行了多项改革措施,如实行兵役制度、度量衡统一、开凿运河等。
在这样的背景下,秦始皇陵的建造才得以实现。
二、秦始皇陵的建造过程秦始皇陵的建造工程从公元前246年开始,历经38年之久才竣工。
这座陵墓的规模宏大,斗拱、铜门、陶俑等各种文物数量众多,涉及面积达56.25平方公里。
此外,在建造过程中还有大量的工程技术和人力资源投入,所有工程材料全都是精选的石料、青石、大青石和白玉石,取自秦朝全国各地。
秦始皇陵的建造工艺高超,在斗拱、地宫、大殿等方面都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
可以说,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工程史上的一大奇迹。
三、秦始皇陵的地宫结构秦始皇陵的地宫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陵中最神秘的部分。
地宫共分为三部分,即东、中、西三个宫殿,每个宫殿的墙面、地面、天花板都镶嵌着不同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瓷砖,每个瓷砖都用胶泥或者是真金硅胶固定,保证了没有一丝缝隙。
被称为“大墓”的中宫藏了秦始皇的遗体,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一个谜团。
四、秦始皇陵的兵马俑秦始皇陵最著名的陪葬品就是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古代制作技艺最高超的文物之一。
兵马俑以秦朝的军队为题材,包括士兵、马、车、车夫等,兵马俑造型不重复,共有三个坑,分别是士兵坑、骑兵坑和将军坑,坑内兵马俑摆放有序,每个士兵面部和服装都是独特的。
秦始皇陵的陵墓布局及其象征意义
秦始皇陵的陵墓布局及其象征意义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古代皇家陵墓之一。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的陵墓布局充满了象征意义。
本文将对秦始皇陵的陵墓布局及其象征意义进行探讨。
一、整体布局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占地面积达56.25平方千米,包括陵园、骑兵坑、兵马俑等构成。
陵墓内部包括前殿、中殿和后殿三部分,形成了“山门、宫殿、宝殿”三重结构。
前殿周围建有城墙,城墙外部还有一条环陵的秦始皇陵护城河,整体布局严密有序。
1. 前殿:前殿作为整个陵墓的入口,象征着秦始皇统一国家的意志和威严。
前殿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体现了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2. 中殿:中殿是陵墓的核心部分,是秦始皇的陵墓所在地。
中殿的布局十分严谨,以中轴线为主,左右对称,代表着秦始皇一统六国的伟业,折射出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3. 后殿:后殿是陵墓的尾部,象征着秦始皇生命的结束和归宿。
后殿建筑庄重肃穆,内设有皇帝的灵柩和丰厚的陪葬品,体现了秦始皇对死后永恒统治的期望。
二、象征意义秦始皇陵的布局不仅仅是空间的分割和安排,更是秦始皇思想的体现和统治理念的象征。
1. 皇权至上的象征:秦始皇陵的布局中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整个陵墓的布局严密有序,展示了皇帝的权力和地位。
前殿、中殿和后殿的层层进入,代表着皇权的层层紧逼,显示了秦始皇统一全国、一统江山的决心和能力。
2. 阴阳相互制约的象征:秦始皇陵的布局中还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思想。
陵墓内的前殿、中殿、后殿三部分构成了阴阳平衡的结构,寓意着天人和谐、皇权与民权相辅相成的理念。
3. 周而复始的象征:秦始皇陵的布局中体现了周而复始的宇宙观念。
整个陵墓的形制呈圆形,象征着宇宙的循环和再生。
尽管陵墓内的皇帝已经逝去,但整个陵墓依然活跃着,象征着皇帝的永恒统治。
4. 一统天下的象征:秦始皇陵的规模庞大,象征着秦朝统一天下的壮举。
中国古代的皇家陵墓与帝王陵寝
中国古代的皇家陵墓与帝王陵寝中国古代皇家陵墓与帝王陵寝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安葬之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陵墓和陵寝不仅是古代王朝权力与荣耀的象征,也是考古学和历史研究的重要遗址。
本文将着重介绍中国古代皇家陵墓和帝王陵寝的特点和意义。
一、皇家陵墓的规制和布局中国古代皇家陵墓通常呈现出庞大而精密的规制和布局。
首先,陵墓的选址要求宜山宜水,以风水原理为基础,追求阴阳平衡,以保证皇帝的灵体得到永远的休息。
其次,陵园分为外围建筑和内部陵寝两部分,外部围绕陵墓的城墙、牌坊和大门等建筑,而内部则包括供奉神道和陵寝建筑。
陵寝建筑包括神道、牌坊、碑亭、配殿、祠堂等,形成了严谨而庄重的布局。
二、代表性的皇家陵墓中国历史上,有众多代表性的皇家陵墓,其中最知名的包括秦始皇陵、明十三陵和清东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陵墓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其陵寝中还埋葬着秦始皇的兵马俑。
明十三陵是明朝帝王的陵墓,共有13座陵墓,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成祖朱棣的定陵。
清东陵是清朝帝王的陵墓,以乾隆皇帝的定陵最为壮观。
这些皇家陵墓都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在文化传承和考古研究上有着重要意义。
三、帝王陵寝的文化价值帝王陵寝除了作为帝王安葬之地外,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陵寝的建筑和陵园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艺术的高度发展,反映了古代人们对死者的尊贵与追思。
另外,陵墓中出土的文物和墓志铭等也对研究古代历史和宗教信仰有着极大帮助。
例如,明十三陵所出土的文物包括石刻、陶俑以及陪葬品等,为研究明朝社会、政治和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四、帝王陵寝的保护与研究由于帝王陵寝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地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对其的保护与研究。
一方面,加强陵墓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固陵墓建筑、完善监控体系和合理开发利用。
另一方面,积极进行考古研究,以深入了解古代帝王陵寝的规模、布局和文化特点。
通过保护和研究,希望能够更好地维护和传承中国古代皇家陵墓和帝王陵寝的珍贵遗产。
秦始皇陵简单介绍
秦始皇陵简单介绍秦始皇陵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临渭区秦陵山南麓,是中国古代第一个帝王陵墓,也是中国墓葬史上最宏伟的陵墓。
它的规模之大,造型之精美,装饰之富丽,被世人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现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的建设始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8年才完成。
陵墓内主要有陵园、内陵、外陵、配殿等建筑群。
陵园占地约56.25万平方米,内陵面积为246.25万平方米,高约76米,顶部面积有6万多平方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宫殿之一、配殿有建材极度坚硬的金石坊、玉门、石室、柏梁台等建筑。
陵内的文物、瑰宝在数量、品质等方面都是惊人的。
主要有“宝剑”、“金马车”、“铜车马俑”、“铜人马俑”、“陶俑”等。
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兵马俑”。
陵墓内现有的兵马俑有万人之军。
其中兵器警具有铜制和木制之分,数量达到20余万件之多。
兵马俑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于了解汉代社会制度、军事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然而,秦始皇陵也有一些神秘和传说,使得它更加神秘而充满诱惑力。
传说中,秦始皇陵内有大量宝藏和宝物,如金银珠宝、奇石、珍宝、毒药、长生不老药等。
而且,秦始皇陵中的宝藏数量之多、价值之大也令人难以想象。
不仅如此,对于秦始皇陵的保护和开发也是一个难题。
由于秦始皇陵地下宫殿的复杂,导致陵墓处于一种危险状态。
曾经有专家提出要建设“立体城”,将秦始皇陵“包裹”在一个透气的“城”里,以保证陵墓的安全。
另外,秦始皇陵的开发也是一个争议的话题,如何保护和利用秦始皇陵的资源,既要进行开发,又要保护其文化遗产价值,需要真正考量。
总之,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最宏伟的陵墓之一,既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丰富载体,也是一个有关神秘和科学的研究热点。
对于世界各国的学者,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好秦始皇陵,就是保护好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遗产。
十三陵 定陵高陵康陵永陵
十三陵一、概述十三陵位于中国北京市昌平区,是明朝时期的皇家陵园,也是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园之一。
十三陵包括定陵、高陵、康陵和永陵等四个主要陵区,以及乾隆皇帝和妃嫔的坟墓。
二、历史背景明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它的建立者是朱元璋,他在1368年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并在北京建立了都城。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其中13位被安葬在这里,因此得名“十三陵”。
三、主要陵区介绍1. 定陵定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即永乐皇帝)的陵墓,也是十三陵中最早修建的一个。
定陵占地面积广阔,建筑规模宏大。
主要建筑有神道、牌坊、石狮和墓室等。
定陵以其壮丽的规模和精美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2. 高陵高陵是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位于定陵的东北方。
高陵以其高大的墓冢而得名,其宏伟的建筑群体包括神道、牌坊、石狮和墓室等。
高陵是十三陵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个。
3. 康陵康陵是明仁宗朱高炽(即宣宗)的陵墓,位于高陵的东北方。
康陵与高陵相邻,但规模较小。
康陵也有神道、牌坊、石狮和墓室等建筑。
4. 永陵永陵是明穆宗朱载垕(即英宗)的陵墓,位于定陵的西南方。
永陵与定陵相距较远,但也有类似的建筑群体。
永陵是十三陵中保存最完好、修建最早的一个。
四、乾隆皇帝和妃嫔除了上述四个主要的皇帝墓地外,在十三陵还有一处特殊之处就是乾隆皇帝及其妃嫔们的坟墓群。
乾隆皇帝是清朝时期的一位伟大君主,他在位期间非常重视文化事业,并对十三陵进行了修复和保护。
乾隆皇帝的坟墓建筑群包括神道、牌坊、石狮和墓室等,规模庞大。
五、保护与旅游由于十三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及其壮丽的建筑群体,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历史遗迹,十三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游客数量、加强监管等。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陵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
游客可以欣赏到明朝时期的建筑艺术精品,并感受到中国古代帝王陵园的庄严气息。
六、总结十三陵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皇家陵园之一,包括定陵、高陵、康陵和永陵等四个主要陵区。
历代帝王庙介绍
历代帝王庙介绍一、秦始皇陵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秦始皇陵以其独特的规划和丰富的文物收藏而闻名于世。
陵墓内有壮丽的兵马俑,以及丰富的陪葬品,展示了秦代的辉煌和权力。
二、汉武帝神道汉武帝神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帝王神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
汉武帝神道是为了纪念汉武帝而建立的,是一条由陵墓通往神庙的大道。
神道两侧树立着石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汉武帝的功绩和威严。
三、唐太宗庙唐太宗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为了纪念唐太宗李世民而建立的。
庙内有太宗圣像和历代皇帝的神像,供人们祭拜。
唐太宗庙是唐代最重要的宗庙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庙之一。
四、宋太宗庙宋太宗庙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为了纪念宋太宗赵光义而建立的。
庙内供奉着太宗圣像、文武百官的神像以及历代皇帝的神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宗庙之一。
宋太宗庙是宋代皇帝庙宇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遗产。
五、明成祖庙明成祖庙位于北京市,是为了纪念明成祖朱棣而建立的。
庙内供奉着成祖圣像和历代皇帝的神像,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帝王庙之一。
明成祖庙是明代皇帝庙宇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六、清世祖庙清世祖庙位于河北省沧州市,是为了纪念清世祖爱新觉罗·皇太极而建立的。
庙内供奉着世祖圣像和历代皇帝的神像,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宗庙之一。
清世祖庙是清代皇帝庙宇建筑的代表,也是中国宗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七、中山陵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建立的。
陵墓占地广阔,建筑庄严肃穆。
中山陵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纪念性建筑之一,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帝王陵墓之一。
八、故宫故宫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皇宫之一。
故宫是明代和清代的皇宫,是中国古代帝王居住和办公的地方。
故宫建筑宏伟壮丽,保存完整,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九、圆明园圆明园位于北京市,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
圆明园曾是清朝皇帝的行宫和游览胜地,拥有丰富的建筑和园林艺术。
中国旅游文化:中国古代陵墓
第四节 中国古代陵墓
3.陵园建筑
(1)祭祀建筑区主要建筑是祭殿,是供帝王祭祀之用。两旁是配殿、 廊庑等。
陵园祭祀建筑——清永陵
3.陵园建筑
(2)神道,是通向祭祀区和墓区的大道。
明孝陵神道
3.陵园建筑
(3)墓阙,为高台建筑,用于登高远眺。
图为东汉四川雅安高颐墓阙
3.陵园建筑
(4)护陵监
是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的机构。监外有城墙保护,内有衙署、 市衙、住宅等机构,好像一座小城。
中国古代陵墓
一、中国古代陵墓概述
在战国时,人们将高大的坟丘称为“陵”。所谓“寝”,是指皇陵上
的宫殿建筑,它是由前朝后寝的宫殿建筑布局形式发展而来的。
二、中国古代陵寝制度
1.陵墓形制
形制即封土形式,封土就是指墓上堆筑的土丘,有三种形式: (1)覆斗方上式 (2)皇陵
即利用山峰作为陵墓坟头,这样能体现帝王的浩大气魄, 又可以防止盗挖和水土流失。
中国古代陵墓
2.墓室结构
(1)木椁墓室 早期为井干式结构, 即用大木纵横交搭 构成。从殷代开始 一直到西汉时期, 往往都采用此种结 构。
井干式结构
(2)砖筑墓室
砖筑墓室分为空心砖砌筑和型砖砌筑两类
(3)石筑墓室
多采用拱券结构,五代时 期的前蜀王建墓的墓室是 由多道半圆形拱券组成。 前朝后寝,地下宫殿
清西陵
清西陵 位于易 县永宁 山下,有 雍正、 嘉庆、 道光、 光绪四 位皇帝 陵。
感谢您认真聆听这堂 微课!
方上,是早期的陵墓封土形式,就是在地宫之上 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成为一个上小下大的锥体。
宝城宝顶——慈禧陵墓
这是明清时期所采用的一种封土形式。在地宫砌筑高大的砖城, 在砖城内填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个园顶。城墙上设垛口和女 儿墙,犹如一座城,称为“宝城”;高出的园顶,称为“宝 顶”。
中国十大陵墓 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古墓
中国十大陵墓中国最著名的十大古墓摘要:古时人们相信人生有来世,帝王们都希望自己来世还可以统治江山,因此他们都把陵墓当成自己未来的筹码,所以他们的皇陵都非常豪华,而且费劲心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中国十大陵墓。
1.秦始皇陵荣誉:陕西西安骊山北麓,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园,中国古老文明的瑰宝,以其卓越的雕塑艺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景点门票:旺季(3.1~11.31):150.00元;淡季(12.1~2.28):120.00元开放时间:3月16日~11月14日:8:30~17:30;11月15日~3月15日:8:30~17:00 游玩时间:2-3小时交通情况:乘公交前往建造时间:公元前246年~公元前208年2.明十三陵荣誉:北京昌平,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寝建筑群,国家5A旅游景区,以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和保存完整为其特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景点门票:旺季:长陵50元;定陵65元;昭陵35元;神道35元。
淡季:定陵45元;长陵35元;昭陵25元;神道25元开放时间:旺季(4月~10月)8:00~17:30;淡季(11月~3月)8:30~17:00游玩时间:2-3小时交通情况:乘公交前往建造时间:1409年~1645年3.中山陵荣誉:江苏南京,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国家级文明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景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点门票:免费开放时间:8:30~17:00游玩时间:2-3小时交通情况:公交地铁均可到达建造时间:1926年~1929年4.明孝陵荣誉:江苏南京,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氏皇后的合葬陵墓,明清皇家第一陵,中国明陵之首,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中国古代十大陵墓4-黄雯静-
演讲人 —黄雯静
目录
一、概况 1. 2. 3. 4. 基本概念 丧葬方式 陵墓类型 陵墓意义
二、各朝代陵墓的布局形制 1. 3. 5. 7. 9. 秦始皇陵 成吉思汗陵 黄帝陵 清西陵 昭陵 2. 乾陵 4. 明十三陵 6. 明孝陵 8. 西夏王陵 10. 北宋皇陵
一、概况
1. 基本概念: 坟、墓:古时墓葬有隆起封土的叫坟,与地面齐平的叫墓,后来统称为墓。 冢:高大的坟墓。 丘:王公等人的墓。 封:诸臣的墓称为“封”,后也指“坟”。 山、陵:秦名天子冢曰“山”,汉曰“陵”。 2. 丧葬方式: 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民族的观念与传统习俗的差异,故我国历 史上形成了多种处理已故亲属的丧葬方式。主要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葬 等。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又名赵 正(政)秦政,自称祖龙。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 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 一个称皇帝的 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 即王位。前238年,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 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 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 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 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 “帝”构成“皇帝”的称号,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所以自称“始皇帝”。同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 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 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 但是到了后期,求仙梦想长生,苛政虐民,动摇了秦朝统治的根基,前210年, 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今河北邢台市)。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叱咤风云富有传奇色彩的划时代人物,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朝的开国皇帝,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 贽誉为“千古一帝”。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在中国历史上,帝王陵墓是帝王们封建社会时期的重要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艺术的杰作。
这些陵墓既是帝王的长眠之地,也是祭祀祖先、表彰功绩的场所,同时也彰显了帝王权威和统治的象征。
下面将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进行探究。
一、古代帝王陵墓的意义帝王陵墓在古代具有极高的政治、历史和文化意义。
首先,陵墓被视为帝王权威的象征,代表着帝王的权力和统治。
例如,明朝的明十三陵、清朝的清东陵等都是帝王权威的体现。
其次,陵墓是帝王表彰功绩、祭祖祭祀的地点,帝王陵墓中常有丰富的墓葬品和牌位,这些都是表达对帝王功绩的尊崇和纪念。
最后,帝王陵墓也是古代建筑和文化艺术的结晶,陵墓的建筑风格和艺术品搭配都彰显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繁荣。
二、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特点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陵墓通常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或山脉中,以便于家族祭祀和后人守望。
其次,陵墓的规模庞大,往往包括陵园、神道、大门、墓室、祭坛等。
陵园是帝王陵墓的核心区域,一般包括主陵、配陵等,主陵是帝王本身的陵墓,而配陵则是妃嫔和贵族的陵墓。
再次,陵墓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代表了不同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如明朝的宫殿式建筑、清朝的宏伟壮丽等。
最后,帝王陵墓中丰富的墓葬品也是其独特之处,这些墓葬品包括金银器、玉器、陶瓷、宝石等,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
三、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代表作中国古代帝王陵墓有众多的代表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秦始皇陵、汉武帝陵、明十三陵等。
首先,秦始皇陵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重大的陵墓之一。
其次,汉武帝陵是西汉时期最大规模、最豪华的陵墓,被誉为中国帝王陵墓的典范。
最后,明十三陵是明朝帝王陵墓的集中体现,包括了明成祖陵、明太祖陵等,充满了明朝时期的特色建筑风格。
四、帝王陵墓的保护和研究古代帝王陵墓的保护和研究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古代帝王陵墓的保护工作,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复、防护、考古挖掘等,以保护帝王陵墓的完整性和文化价值。
考古中国帝王陵墓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
考古中国帝王陵墓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中国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历代君主安葬的地方,也是我国古代陵墓建筑的代表。
这些陵墓既是对帝王的尊崇,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精神的体现。
下面将从古代陵墓建筑的起源、发展和特点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发展。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起源可追溯到神话时代,可以表现为神山和神塚的形式。
神山即将死者埋葬在高山上,象征着与神境相通;神塚是将死者埋葬在小山中,上面覆盖以土石。
这两种形式最早的例证是出土于河南省确山县的“封山陵”和河南郑州市新郑市的“旧石山古墓”,它们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源头。
随着历代君主的不断改变,中国古代陵墓建筑逐渐发展起来。
从西周时期开始,陵墓建筑进入了成熟阶段。
以咸阳的秦始皇陵为例,秦始皇兼并六国以后,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他的陵墓规模宏大,有七十万平方米之巨,其中以陵墓土山为代表。
陵墓土山的形状类似于人工山丘,设计巧妙,既起防御作用,也能体现君主的尊贵地位。
陵墓内部有丰富的文物和宫殿,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宫殿殿殿等。
与秦始皇陵相比,东汉时期的汉思陵规模相对较小,但在建筑结构上更加精细。
汉思陵的建筑特点是四角有宫,即有矩形的主殿和四个圆形的角殿。
这种建筑形式在后世的历代陵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宋元明清等后世帝王陵墓的建筑越来越复杂和雄伟。
例如,明朝的明十三陵和清朝的清东陵都是中国陵墓建筑的杰作。
明朝的明十三陵包括十三个陵墓和一座神道,陵墓和神道规划周密,建筑造型宏伟壮丽,是中国陵墓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清东陵也是中国陵墓建筑的代表之一,它包括四座皇帝陵墓和两座皇后陵墓,其中最有名的是康熙陵和乾隆陵,规模恢弘,建筑精美。
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特点是注重规划和布局,追求庄严肃穆的气氛。
在陵墓的设计中,往往会考虑到自然地理环境、景观和财富的合理利用。
此外,陵墓建筑还广泛应用了石雕、砖雕、木雕等艺术技法,使建筑更加雄伟壮丽。
总之,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对帝王寄予深厚尊崇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和文化精华的体现。
陕西茂陵简介
陕西茂陵简介
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的茂陵镇。
茂陵被称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陵”命名的陵墓。
茂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15公里处的茂陵镇东北,封土呈覆斗形,底边长约230米,顶部直径约180米,陵冢高
约70米。
墓冢东西两侧有两尊巨大的石翁仲和四个石虎,像护卫着墓主人,故称“四石兽”。
在这座陵墓里埋葬着西汉第七位
皇帝汉武帝刘彻。
茂陵的范围很大,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
墓冢为覆斗形,底边长约230米,顶部直径约180米。
墓前有一块巨大的汉白玉石墓碑,上面刻有“汉故昭帝之陵”7个大字。
墓冢上还有大量的石雕建筑和建筑构件,如石人、石虎、石羊等。
茂陵周围还有大量的陪葬墓。
陵园内有大量的汉墓和石刻文字、壁画、铜车马等文物。
茂陵是中国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被称作“陵”的帝王陵墓。
—— 1 —1 —。
秦始皇陵详细介绍
秦始皇陵详细介绍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帝王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
它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的陵墓群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陵的建造始于公元前246年,经过近40年的工程,于公元前210年完工。
秦始皇陵的主墓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陵墓占地面积达56.25万平方米,总共分为外围防护墙、内城、宫殿、祭祀区和墓葬区五个部分。
首先是外围防护墙,它由四座巨大的土山组成,分别位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每个土山都高约20米,底部宽约70米,顶部宽约50米。
这些土山以及其中的土壁和护城河构成了对陵墓的有效保护。
接着是内城,内城是秦始皇陵的核心区域,占地约17.7万平方米。
内城中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宫殿由殿堂、神庙和住宅组成。
宫殿的主要建筑是金殿,金殿是秦始皇陵的灵堂,供奉着秦始皇的神位。
整个宫殿建筑气势恢宏,富丽堂皇,展现了秦代建筑的巅峰之作。
紧接着是祭祀区,祭祀区是秦始皇陵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进行祭祀活动。
祭祀区包括祭坛、祭台和祭祀殿等建筑,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
在祭祀区进行的祭祀活动是对秦始皇的崇拜和纪念,也是皇权的象征。
最后是墓葬区,墓葬区是秦始皇陵的核心部分。
秦始皇的陵墓位于墓葬区正中央,这是一座巨大的地下宫殿。
陵墓内设有三重石门、三重石门廊和三重土门,形成了严密的防护体系。
陵墓内还设有秦始皇的陪葬品和陪葬坑,陪葬品包括铜车马、陶俑等,数量众多,规模宏大。
秦始皇陵的建造规模宏大,工程浩大,不仅体现了秦代的工程技术水平,还展示了秦始皇的权力和荣耀。
秦始皇陵的建造使得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拥有永久陵墓的帝王,也为后来的帝王陵墓的建造奠定了基础。
然而,秦始皇陵的建造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据史书记载,建造秦始皇陵期间,动用了数十万民众和大量的劳役。
在陵墓建造过程中,有很多人因为劳累过度而死亡。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古代帝王陵墓对于我们来说是惊人的,无论是对于考古还是对于普通人群,对神秘古墓的探悉就像是想要了解另一个世界,了解我们的祖先,了解过去灿烂的几千年。
下面店铺整理了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著名的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一、秦始皇陵地点: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骊山北麓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脚下,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是中国第一个巨大且完善的陵墓。
在陵墓的周围环绕着那些著名的陶俑。
那些略小于人形的陶俑形态各异,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成为全世界游客竞相前来的理由。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二、乾陵地点:陕西省咸阳市乾县梁山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东距西安市约80公里。
它是唐代第三个皇帝高宗李治和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合葬墓。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
气势雄伟壮观。
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在海拔1047.9米。
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
“唐高宗乾陵”墓碑,最初为陕西巡府毕源所立,但后期原碑已毁,重立的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
中国古代十大帝王陵墓三、成吉思汗陵地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位于鄂尔多斯市中部伊金霍洛旗境内,距东胜区65公里,座落在高高的甘德尔山岗上。
成吉思汗的墓并不是很大,但却是比较有特色的。
相传,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军远征西夏途经鄂尔多斯高原,目睹这里水草丰美,花鹿出没,心里特别高兴,陶醉之际,失手将马鞭掉在了地上。
部将刚要拾起马鞭,却被成吉思汗制止了,并即兴吟诗一首:“梅花幼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孵化之乡,衰亡之朝复兴之地,白发吾翁安息之邦。
”成吉思汗死后,人们就遵嘱将他葬在这里。
中国历代皇帝的陵墓
陵园里的石碑仅剩下“皇陵碑”和“无字碑”两通,都是龙首龟跌,气势壮观。皇陵碑的碑文是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叙述了他的家庭出身、本人经历以及参加起义军、东渡大江、建立明王朝的峥嵘历程。文字通俗易懂,感情真挚浓烈。无字碑,寓意朱元璋祖辈功德无量,难以用语词表达。今碑已断为三截。
长陵建筑雄伟、肃穆幽深,它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反映了明代初年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一个侧面。
【清初三陵】
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的福陵、皇太极的昭陵以及清远祖的永陵,统称“清初三陵”。 清入关前的陵寝建筑既发扬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又有独具特色的地方风格。与入关后的清东、西二陵不同,它突出地将陵区的自然风光和封建城堡式的建筑布局相结合,陵区充溢着古朴、肃穆、神秘的气氛。
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规模最小,因为葬者生前都没有当过皇帝,也没有称过汗,只是祖以子显而已。
◇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高皇后的陵墓,又称“东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郊的丘陵地上,前临浑河,背依天柱山。万松耸翠,大殿凌云,山陵与自然景色浑然一体,独具风格。
福陵面积达十九多万平方米。陵园两侧分布着下马碑、石狮、华表和石碑坊。门内苍松林立。进入陵门,地势逐渐升高,一条一百多级的石阶在苍松之间斗折蛇行,盘山而上,具有“山势峻拔,蹬道层折,深邃高耸,幽冥莫测”之感。攀上台阶,穿过石桥,迎面便是碑楼。碑楼内竖立由康熙亲自撰文的“大清福陵圣德碑”一通。碑楼后是一座古城堡式的方城,这是拜祭祀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成吉思汗死于征战西夏灵州的军中,可是灵柩为什么安放在鄂尔多斯草原上呢?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率蒙古军西征,路过鄂尔多斯草原的时候,见这里碧草茵茵,一望无际,洁白的羊群象天边的云朵,在草原深处漂浮,不时鸟鸣鹿奔。成吉思汗坐在马背上,被这美丽的景色所陶醉,情不自禁地赞美说:这里是衰亡之朝夏兴之方,太平盛邦久居之地,梅花幼鹿成长之所,白发老翁安息之乡。我看这里很美,死后就把我葬在这里吧!说完将手中的马鞭投向草地。成吉思汗死后,灵柩运到传说中被成吉思汗所赞美过的伊金霍洛旗,隆重安葬。诸宗室王公接到讣告,立即从横跨欧亚大陆的各个占领地飞速赶来奔丧。安葬时,葬地搭起巨大的帐篷。帐内放着一木座,成吉思汗的遗体放在木座上,木座前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置着各种祭品。祭品丰盛而别致,有肥美的整羊,甘甜的鲜奶,还将牝马和牡马各一匹栓在帐内。这种祭奠仪式是蒙古族人的习俗。
中国的古代帝王陵墓
中国的古代帝王陵墓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历朝历代的帝王们都以宏伟的陵墓来彰显自己的统治地位和丰功伟绩。
这些古代帝王陵墓既是帝王的安葬之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
本文将带您一览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风采。
一、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皇帝秦始皇的陵墓。
秦始皇陵规模宏大,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陵墓建造期间,兵马俑的发现震惊了世人,也使秦始皇陵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的发现为历史学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史料,丰富了人们对于古代帝王陵墓的认识。
二、汉景帝陵汉景帝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南薛镇高家村,是西汉时期的皇帝景帝刘启的陵墓。
汉景帝陵是中国现存陵墓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被誉为“东方的法茂培”。
景帝陵地宫中发现的壁画和残存的文物,为研究汉代建筑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景帝陵的发现对于推动古代帝王陵墓的研究与保护意义重大。
三、明成祖陵明成祖陵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涞源镇,是明朝第三代皇帝朱棣的陵墓。
明成祖陵规模宏大,建筑设计精巧,被誉为“明代皇陵艺术的丰碑”。
陵墓的主体建筑群由“大道”、“神道”、“前殿”、“碑亭”、“墓山”、“墓前”、“天坛”等部分组成,体现了中国传统陵墓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明成祖陵的建造标志着明代帝陵建筑艺术的鼎盛时期。
四、清高宗陵清高宗陵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是清朝第十帝道光帝的陵墓。
清高宗陵地形优美,建筑规模宏大,是中国保存完整、布局规整的清代皇陵之一。
陵墓的建筑布局体现出清代皇陵建筑的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清高宗陵的发现为研究清代帝王陵墓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五、西周武王陵西周武王陵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是中国第一位统一中原的王朝西周的开国君主武王的陵墓。
西周武王陵建筑独特,布局严谨,被誉为“华夏文明的瑰宝”。
陵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和玉器等文物,不仅为研究西周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也为研究古代帝王陵墓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提供了重要线索。
关于秦始皇陵的介绍
关于秦始皇陵的介绍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世界第
八大奇迹,它体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文明,它在世界文
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
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以地下宫殿的形式呈现,规模之大,结构
之奇,内涵之丰富,令人惊叹不已。
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
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
缩影,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7公里处,距西安市区50公里,由“前朝后寝”、“左祖右社”、“重湖叠山”的结构形
式和“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组成。
在秦始皇陵墓中发现了许多重要的文物。
据统计,秦始皇陵共有700多座陪葬坑,其中最大的两个陪葬坑是兵马俑和秦陵铜车马。
秦始皇兵马俑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质量最好、风格最独特。
现有一号坑、二号坑、三号坑等12个俑坑,总面积达2万
多平方米。
—— 1 —1 —。
中国武汉汉阳陵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典范
中国武汉汉阳陵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典范中国武汉汉阳陵——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典范汉阳陵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江夏区汉阳陵公园,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
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的典范,汉阳陵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考古学和古建筑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
一、历史背景汉阳陵修建于西汉时期,始建于公元前140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它是西汉第四位皇帝刘恒(汉文帝)及其皇后王政君的陵墓,也是西汉时期最大的陵墓之一。
汉阳陵的建造标志着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建筑的高峰时期,为后世的陵墓建造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二、规模与布局汉阳陵占地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是中国古代陵墓的典型之一。
陵墓主要由陵园和地下宫殿两部分组成。
陵园包括大型石刻狮子、宫门、石马道以及宫殿等建筑。
地下宫殿是汉阳陵的核心部分,构筑于地下30余米处,分布有各类墓室和墓道,内设有棺椁和丰富的陪葬品,展示了当时帝王陵墓的宏大与豪华。
三、保护与研究汉阳陵的保护和研究工作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得到高度重视。
作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汉阳陵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和学术考察团队。
为了保护陵墓本身和内部文物,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建立专业保护队伍、控制游客流量以及加强科学研究等。
同时,历史学家、文物专家和考古学家对汉阳陵进行了广泛的考察和研究,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文化遗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文化价值汉阳陵作为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典范,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首先,它代表了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卓越成就,展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工艺水平。
其次,汉阳陵中的陪葬品丰富多样,其中包括金银器、玉器、青铜器等,展示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第三,汉阳陵承载着古代帝王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象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皇室制度、历史事件以及古代社会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中国武汉汉阳陵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的典范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湛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帝王陵墓陵墓包括陵墓及其附属建筑,合称为陵寝。
我国从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时三千余年,其间,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和地方政权,共有帝王五百余人。
至今时代明确的帝王陵寝共有一百多座,分布在全国半数以上的省区。
帝王陵寝不仅数量众多、历史悠久、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 而且布局严禁、建筑宏伟、工艺精湛,具有独特的风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帝王陵寝的建制,按照时间顺序和先后传承,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 方上,(二) 以山为陵,(三) 宝城宝顶。
方上,即在帝王地宫上部的地面上,以黄土层层夯筑,形成一个上小下大的方锥体封土。
这始自周代礼仪的建制,历经秦汉,到唐代终止。
至今规模最大的方上,就是秦始皇陵封土,它远看如同一座不小的山丘,在岁月之流的冲刷下不复有当年的形态。
西汉帝王也沿用了方上建制,只是规模已经无法和秦始皇相比了。
以山为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首创。
他借用长孙皇后的遗言“请因山而葬,勿需起坟”。
唐太宗借助自然山川营造自己陵寝睥睨天下的气势,这一点连秦始皇如此巨大的方上亦难比拟。
以山为陵,对于防盗也是大有裨益的。
太宗的昭陵虽然被盗掘,但是高宗和武后合葬的乾陵却因为山石坚固而至今未曾开掘。
以自然伟力抗拒自古以来猖獗而神通广大的盗墓贼,唐代皇帝在这一点上远比历代帝王幸运。
宝城宝顶,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创意。
此后的明清两朝帝王都采用了这样的建制。
这种建制兼具了以山为陵和方上的特点。
陵墓依山而建,在帝王地宫之上建起围城,城上有明楼可驻守陵官兵,围城中填入厚土,仅露出一个圆顶。
宝城宝顶的说法因此而来。
夏商大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初,禹之子启自立为王,王位改为世袭,从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
从这以后后,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历代帝王不仅生前营造豪华的宫殿,还要建造死后够享乐的宏大的陵墓。
夏商开始,历代的帝王陵墓都按照家族血缘关系,实行 "子随父葬,祖辈衍继" 的埋葬制度,集中在一个地区。
在陵墓和附属建筑的周围通常还划出一定的地带作为保护、控制的范围,称为陵区。
陵区占地非常惊人,通常少则十数里,多则百多里,陵区的各种建筑都有周密的规划布局。
陵区的设置在商代晚期已经出现,陵区一般都选在离都城不远的地方。
商朝从汤立国到盘庚,共经历十世十九王。
这些帝王陵墓没有历史记载,至今也没有发现。
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商代后期盘庚迁都以后的帝王都埋葬在安阳洹水以北,武官村与侯家庄一带,隔河与小屯宫殿区相对。
洹河的南岸是宫殿区、居民区和手工业区,北岸是王陵区,总面积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陵区内已经发现的大墓有十三座,分为东西两区:东区五座,西区八座,其中一座是建好后并没有使用的空墓。
由于文献资料不足,不能够考证它们各自的墓主。
这些大墓中只有几座的墓道之间有互相打破的现象,但绝没有墓室相互打破的。
由此可见,这些大墓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
在陵墓区域内还发现有少数中型墓和大量的小型墓,应该是属于这些大墓的陪葬墓和殉葬坑;另外,还有大量的祭祀葬坑。
商代后期使用人牲和人殉的现象已经相当普遍 , 分别埋葬在墓底、椁室外和墓道和填土中。
人牲是指把人当作牲畜杀死后祭祀祖先和山川神灵, 被杀的人是战俘和奴隶。
人殉则是为王室贵族殉葬的人,有陪臣、妻妾、侍卫、亲信和仆役等。
商代王陵中使用的人牲和人殉,不但数量多,处置形式也最为残酷。
王室祭祀祖先的公共祭祀场所在王陵区的东部,面积有数万平方米。
已发现一千多座祭祀葬坑,坑与坑之间排列有序,多数是南北向的。
坑内埋的人不仅有男女还有儿童; 大多数死者被砍去头颅,有的在断肢断腰或肢解后扔在坑里。
有少数女性和儿童做捆绑状,大约是被活埋的 , 所以。
可想当时的奴隶主贵族是多么的残忍野蛮。
商王陵经过多次盗穴,随葬器物几乎被盗尽,其中不少精品已经流落到海外各地。
随葬品包括有青铜礼器、兵器、工具、车马器,玉、石、骨、角、象牙、白陶等,种类繁多,制作精美,其中很多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比如,四号墓出土的鹿方鼎和牛方鼎,堪称是王室重器;司母戊大方鼎是商代最重的青铜器,制作精湛另人惊叹。
两周在东周时期已经出现了陵园 - 初期大多在陵墓的四周挖掘隍壕或夯筑围墙,也有利用天然沟崖作屏障。
陵园一侧有门,园内除陵墓外,没有其他附属建筑。
考古发现表明自战国中期起,赵、秦、楚、燕、齐、韩等国的君主死后都营建高大的坟丘,并尊称为 "陵",即指其高大如山林,也象征着王权的尊严和地位的崇高。
坟丘都经过夯筑非常坚固,形状大体分为圆锥形和覆斗形两种。
历代帝王都为自己营造大型墓室 , 两周时期的墓室保持了商代以来的形制。
战国时期的陵墓多在墓内填充沙、石、木炭以利防湿,保护墓室。
西周已经存在夫妻合葬 , 即夫妻分别葬在两个相互紧靠的墓穴中。
春秋战国时代,这种异穴合葬的制度更趋普遍。
由于中国古代统治者盛行厚葬,因而大量的劳动人民创造的财富作为随葬品被埋进了坟墓。
两周时期诸侯王墓的随葬品仍然延续商代,以各种青铜器为主,包括酒器、乐器、饮食器、兵器、车马器、工具等,配备成套种类齐全。
其中鼎和簋最为重要,其数量、组合是当时贵族身份的标志。
战国时期随葬品中漆器等生活用品的比重显著增加。
人牲和人殉在西周仍然很普遍,西周中期以后杀殉逐渐减少,但直到战国初期的一些贵族的大墓中仍然大量存在。
战国中期以后这中残酷的杀殉遭到了人们的反对,殉人减少,并出现了用木俑和陶俑来替代人殉随葬。
秦国在献公时废除了人殉制度。
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秦始皇开创的陵寝制度对以后历代帝王陵园建筑影响是最大的。
秦始皇时,陵园的布局既继承了秦国的陵寝制度,同时又吸收了东方六国陵寝的一些作法,规模更加宏大,设施更加完备。
总体上仿照都城宫殿的规划布置,充分体现了中央集权制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秦朝开始的陵区附近设置城邑,并以陵号来命名。
秦始皇生前就在渭水南面为自己建立了宗庙,设立了神主,并且在陵侧建立寝宫,摆设设衣冠用具以便就近接受日常祭祀。
秦始皇陵秦始皇陵,在今天陕西临潼县城东的骊山北麓,是保存至今的中国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八十年代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社会初期伟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结束了战国时代的分裂局面,统一了六国,对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他即位以后就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 统一中国之后,他又从全国各地征调了几十万人参加建陵工程。
秦二世时又继续修建,前后费时将近有四十年,并且一直到秦灭亡,陵园还没有全部峻工。
工程之浩大,在历史上是罕见的。
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墓内建筑有各式宫殿,陈列着各式的奇珍异宝,以人鱼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还装置有许多弓弩,以便射杀入墓的人。
秦二世在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始皇宫内没有子女的宫女全部殉葬。
为了防止泄密,参加修建墓葬的工匠都被活埋在墓里。
秦灭亡之后,项羽入关,动用了几十万士兵发掘陵墓,随葬品被洗劫一空,宝物运了一个月还没有运完。
中国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
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比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造时间还长8年,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陵园仿照秦国都城咸阳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
秦始皇陵的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
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
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
历史资料记载,秦始皇用了约72万人修筑了他的陵寝 , 在他的地下宫殿里,用水银模拟他统治的疆域内江河湖海的流动,在地宫上空模拟了日月星辰的转动,同时地宫内布满机关阻止盗墓者。
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筑也被大火烧尽 - 传说后来有一个牧羊人寻羊,进入墓室,因为持火照明,引起了地宫失火,延烧三个月都没有熄灭。
唐代末年,黄巢农民起义军进入长安也曾经发掘秦始皇陵。
五代时军阀温韬又以筹军饷为名,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
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在秦始皇陵园地面上的建筑已经荡然无存,只剩下一座巨大的坟丘。
秦始皇陵园里最壮观、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兵马俑了。
兵马俑军队象征了秦始皇东征六国的军队和出行的仪仗队,形象地再现了秦始皇扫六合的雄壮景象。
兵马俑的制作一般是先按不同的部位分别用陶模翻出胎型,然后进行粘合,再细细雕塑外部,涂上鲜艳的彩色; 这些俑外表的色彩经过几千年的剥蚀大部分已脱落,经过修复还原后,这些色彩显得十分壮丽和谐。
俑的造型因出身、地位、经历的不同而显出不同的特征和表情; 它们不仅装束服饰不同,而且神态各异,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堪称中国古代艺术的典范。
西汉按照西汉墓葬制度规定皇帝从即位的第二年开始,每年拨出国家税收的三分之一,为自己营建巨大的陵墓。
这种生前建造的陵墓叫做“寿陵”。
相传汉代帝王陵园占地七顷,其中墓堆占一顷。
陵墓高十二丈,深十三丈,墓室高一丈七尺,有四个墓道都能通过六匹马驾的大车。
四门埋设暗剑、伏弩等机关,以防备盗墓。
墓穴方一百步,把六马大车、虎豹禽兽,以及金银珠宝、丝绸衣物、粮食和日常用品等,都放在里边。
死去的皇帝口中含着蝉玉片,身上穿着“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
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
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
当时人们十分迷信玉能够保持尸骨不朽,更把玉作为一种高贵的礼器和身份的象征。
汉代皇帝和贵族,死时穿“玉衣”(又称“玉匣”)入葬。
它们是用许多四角穿有小孔的玉片,用金丝、银丝或铜编缀起来的,分别称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我国目前已经出土玉衣的西汉墓葬共有十八座,而金缕衣墓只有八座。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河北满城一号墓出土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
它用一千多克金丝连缀起2498大小不等的玉片,由上百个工匠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完成。
整件玉衣设计精巧,作工细致,是旷世难得的艺术瑰宝。
1968年,这件金缕玉衣出土时,轰动了国内外的考古界。
由4248片玉片和不同规格的金丝串成的金缕玉衣西汉继承了秦代陵寝制度并且有所发展 , 陵园里只有一个重城,陵墓在陵园的中央,坐西朝东。
陪葬墓区也在陵墓前方。
西汉初期,帝、后在一座陵园内异穴合葬。
从文帝开始,帝、后各建一座陵园。
到景帝的时候,在文帝霸陵旁也建造庙宇。
以后这种陵旁边立庙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西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