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完整版共484页

合集下载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word)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必背知识点,推荐文档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涵义(掌握)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

特点目的性和专业性。

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

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三要素的关系: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说有三种观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桑代克,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说:(美)孟禄,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说:(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2)传递生产经验(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古代教育:包括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我国4000多年前的夏朝已有了名叫“庠”、“序”、“校”的施教机构,(封建社会教育)到了殷商和西周又有“学”、“瞽宗”、“辟雍”、“泮宫”等。

2021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21年下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2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1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

《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这本书中,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打破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受教育的对象,只要本人愿意,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B项正确。

A项:《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

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是道德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

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有关问题,没有涉及教师。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解析本题考查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

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A项正确。

B项:巴班斯基在其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中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赞科夫在其著作《教学与发展》中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其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是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理解学习过程、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特殊认识论”源于苏联著名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并由我国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上逐渐形成。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解析本题考查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表现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古代社会统治阶级脱离生产劳动,鄙视生产劳动,体现了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内容。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PPT教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PPT教案

因素


开放性(O) 想象—实际 喜欢变化—刻板固执 独创—从俗
责任心(C) 细心—粗心 井井有条—杂乱无章 自律—意志薄弱
外向性(E) 好交际—退缩 多话—寡言 热情—冷淡
宜人性(A) 信任—多疑 乐于助人—不合作 软心肠—硬心肠
神经质(N) 焦虑—平静 不安全感—安全感 自怜—自足
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
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接竿
跳竿
堆箱
这个程序实际上很简单.首先,你把总 件数分成几组,当然,如果件数不多的 话,一次就行了……很重要的是,一次 件数不能太多,就是说,每次太多不如 少些好。这在短时间内似乎无所谓,但 经常不注意这一点,就很容易造成麻烦 。而且,一旦带来麻烦,其代价可能是 很昂贵的。一开始,整个程序看上去比 较复杂,但过不了多久,它就会成为你 生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性格就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 度和行动方式中,比较稳定的 独特的心理特征。
爱因斯坦:“智力上的成绩, 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
谦虚、自信、热情、大方、诚 实、无私、勤奋、细心的性格, 让人感到和谐;
狂妄、自私、自卑、孤僻、虚 伪和懒惰的性格,让人不舒服。
性格的结构特征
1、态度特征。 2、意志特征。 3、情绪特征。 4、理智特征。
①詹姆斯: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②兰格: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
詹姆斯-兰格理论图解
引起知觉的刺激情境 (如路遇暴徒)
由刺激引起身体反应 (如心跳、逃跑等)
对身体反应的觉知 (因心跳而生恐惧)
情绪经验 (恐惧反应)
坎农-巴德的情绪丘脑理论
情绪的中心不在外周神经系统,而在中枢 神经系统的丘脑。
C
稳定性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成绩单复印件; ? 6.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 ? 7.非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补修教育学、心理学的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
复印件(教育学、心理学考试成绩有效期 5年);参加“国考”的需带考试 成绩合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 ; ? 8.申请认定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还需提交专业技术职务资 格证书或者工人技术等级证书的原件和复印件 ; ? 9.与网报同一底版的2寸照片4张,其中两张请事先粘贴在《申请表》上, 另两张在现场确认时交上。 ? 10.交费:280元
?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1、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2、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 第七章:中学德育 ?1、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 ?2、道德发展理论 ?3、中学德育内容 ?4、中学德育过程 ?5、中学德育原则、途径与方法 ?6、三生教育、安全教育及升学就业指导
?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班级管理 ?2、班主任 ?3、课外活动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5、教师心理
? 第二章:中学课程 ?1、课程概述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 第三章:中学教学 ?1、教学概述 ?2、教学过程 ?3、教学原则 ?4、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5、教学方法 ?6、教学组织形式 ?7、教学改革趋势
? 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 ?1、认知过程 ?2、学习心理 ?3、学习理论
?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1、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2、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3、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4、中学生的身心发展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 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
?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 明了事理;
?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知识与才能》重点汇总

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知识与才能》重点汇总

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知识与
才能》重点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知识与才能》的重点内容。

教学知识
1. 教育学基本原理
- 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
- 研究理论和教学策略
2. 课程与教学设计
- 课程设计的原则和步骤
-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 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育
3.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 评价工具和方法
- 学生反馈的重要性和运用
4. 学生发展与研究支持
- 学生发展的理论和模型- 研究支持的方法和策略- 特殊教育需求的应对措施
教学才能
1. 教学方法与技能
- 激发学生研究的方法
- 多种教学技能的运用
- 教学反思和改进
2. 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
-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开发- 研究环境的创设和管理- 科技在教学中的应用
3. 教师角色与职业发展
-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自我提升
- 教师与学生、家长和社区的协作
以上是2023年中学教师资格证书《教学知识与才能》的重点内容汇总。

希望对您备考有所帮助!。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版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 教学知识与能力中 学版
汇报人: 202X-01-04
contents
目录
• 教育基础 • 课程与教学 • 德育与班级管理 • 学生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
01
教育基础
教育学基础知识
教育学基本概念
阐述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基本概 念和理论体系,为后续教育教学 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成因和干 预方法,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 康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
学习心理
研究学习的本质、条件、机制和过程,为有效教学提 供心理学指导。
动机与兴趣
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和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评估与反馈
探讨教学评估的方法、标准和反馈技巧,提高教师对 学生学习状况的准确把握和指导能力。
班级管理方法包括制度管理 、目标管理、民主管理等, 是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重要 手段。
班级管理评价
班级管理评价是对班级管理 工作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是 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重 要环节。
班主任工作理论与实践
班主任的角色定位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 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
02
课程与教学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
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是学校教育内容及其安排的总和,教学是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育活动。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课程是教学的方向和目标,教学是实现课程目 标的手段和方法。
程理论、社会中心课程理论等。
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课程实施的原则
评价的标准
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 效果等方面的标准。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教资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

《教育学知识与能力》中学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涵义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52、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目的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影响,促使人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三、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人类特有)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相对独立性---1.教育具有继承性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四、教育的起源与发展(背)口诀:本能生利西,心中无梦,米夫爱劳动五、教育的发展历程(背考教师编也是考这些)(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教育活动在生产活动中进行,以生活经验为主,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口耳相传。

(2)古代社会(2)奴隶社会,我国夏代先出现了学校教育夏商西周:“痒”“序”“校”(教育机构)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春秋: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古印度内容: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西方古埃及文士学校内容:文字、书写、执政僧吏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内容:军事、政治尚武雅典:智育、德育、美育文法修辞辩证法崇文教育(3)封建社会中国:战国——清末春秋战国时期:私学兴起,以儒、墨为主的显学盛行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文化教育政策和察举制的选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实行九品中正制,教育上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隋唐:科举制。

宋代:《四书五经》被作为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明代:八股文为科举考试的固定格式。

清代:废科举兴学堂。

西方:中世纪宗教教育:七艺——教会学校;七技——骑士学校1.产生了学校,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4)古代教育特征 3.古代教育具有阶级性,封建教育具有等级性4.古代学校表现道统性、专制、刻板、象征性5.初步发展,没有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口诀:(街道板砖相等)(5)近现代教育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6)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背)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口诀:全民多现身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学的概念(单选)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教育的涵义: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

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教育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的功能:个体发展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社会发展功能正向、负向功能显性、隐形功能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受教育者(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中介”的总和)3、教育的基本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主体形态)4、教育的起源:5、古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奴隶社会初期:庠、序、学、校;始于4000年前的夏朝西周以后:有“国学”和“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战国:私学大兴孔子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魏晋南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开始科举制度宋代:程朱理学南宋程颢、程颐兄弟;南宋朱熹《四书五经》明代:八股文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废科举兴学校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教古代埃及: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希腊、罗马:以学习文法为主古代斯巴达:军事体育训练,培养强悍的军人。

中世纪的西欧:教会学校,骑士教育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7、20世纪后近代教育的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技术的现代化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9、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墨翟:兼爱、非攻【强调互爱互利、不要相互攻击】墨家、儒家并称“显学”道家:无为、道法自然、强调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任其自然就好《礼记》中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学的著作。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

《教育知识与水平》(中学)一、考试目标1.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能使用这些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中学教育教学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掌握德育原则和德育方法,具有针对性地展开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水平。

3.掌握中学生学习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能指导学生实行有效的学习。

4.理解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性和差异性,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

5.掌握班级日常管理的一般方法,了解学习环境、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知识,具有设计一般课外活动的水平。

6.掌握教师心理,促动教师成长。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相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二)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二)

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第 7 页(共 7 页)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模拟卷(二).indd7
2020-09-0317:58:37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
( )。
A. 永恒性
B. 历史性
C. 质的规定性
D. 继承性
2.“ 为我们完美的生活做好准备,乃是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提出这一观点的
的乐曲。同学们个个惊讶不已。刘老师边演示边问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
秘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刘老师进一步展示磁铁的功能和特
性。在刘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仔细观察,进行分组讨论,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刘老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
A. 巩固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量力性原则
问题: (1)该老师的教学充分遵循了哪个教学原则? (2)请结合材料探讨该原则的贯彻要求。
31. 材料: 小王,女,初三学生。最近她跟我讲了她的烦恼:自从升入初三后,妈妈要求我 一定要考上重点学校;同学们都说我很聪明,但他们很少与我玩;学校也把我当成主 力,寄予很高期望。我自以为理科很好,但最近几次物理考试都很不理想,我开始 怀疑自己不是学物理的料,一上物理课就头痛,上课走神,遇到难题更是恐慌。最 近甚至彻夜难眠,厌食。现在已经影响到我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也有所下降。现 在我一听到考试就害怕、烦躁,掌心发汗。看到有同学超过我,我的内心压力更大, 很担心自己因为成绩下降被别人瞧不起,辜负了父母、老师的期望。 问题: (1)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小王成绩下滑的原因。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王解决上述问题?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完整版)

教师资格证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完整版)

双轨制:
指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制度有两个互相独立的系统: 一个是专门为资产阶级子弟服务的,配备有良好的师资
和设备,学生们沿着这个系统深造,就可以深入一些有 名的高等学府,毕业后就可以直接成为统治阶级和各级 管理人员; 另一个是为劳动人民的子弟准备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 备都比较差,主要学习一些实用知识和技能,一般在上 中学之后就进入劳动力市场。
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学” 与现代意义上的“学”的含义的差别:
(1)传统文化中“学”的目的不是获取知识,而是 明了事理;
(2)学的方法是内省而非外烁 (3)学的内容为历史与道德,不含科学技术 (4)学的主体包括每一个人,不局限于儿童与成人。
(二)教育的定义
1、教育的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中学版
教师资格证考前培训
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测试考核指标
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课程一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试
模块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中学教学 中学生学习心理 中学德育 中学课程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辅导 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合计
比例 68%
32%
评 价: (1)标志着教育起源问题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 (2)错误在于未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3、心理起源论
代表人物: 孟禄(美国教育家)《教育史》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
主要观点:
孟禄
(1)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2)应当从心理学的观点解释教育起源问题。
第八章: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1、班级管理 2、班主任 3、课外活动 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5、教师心理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doc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师生关系的涵义和地位主要是单选题为主。

大家识记即可。

师生关系的内容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

(2)真正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

3.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1)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

(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

师生关系的内容主要以单选题和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例如,教学上师生是什么关系?人格上师生是什么关系?社会道德上师生是什么关系?简述师生关系的内容。

新型师生关系的特征1.尊师爱生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其目的主要是相互配合与合作,顺利开展教育活动。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学生对教师的这种尊敬与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

2.民主平等民主平等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另一方面是学生之间的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同时也要求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学会合作和共同学习。

3.教学相长教学相长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二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三是学生可以超越教师。

4.心理相容心理相容指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心理上协调一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为师生关系密切、情感融洽、平等合作。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大总结【打印版】讲解学习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大总结【打印版】讲解学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

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1.教育者(主导)2.受教育者(主体)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

教育者是*和*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和中介。

◆考点 4: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的生存需要。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4)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等因素制约,但教育又具有相对独立性,表现在三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

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物质条件而凭空产生,同时又是从以往教育发展而来的,都与易网教育有着渊源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表现:教育落后于**,教育对其有阻碍作用;教育超前于**,教育对其有催生作用。

◆考点 5:教育的起源※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1)无等级性;(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2022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22年上半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

2022年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题参考答案及解析1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发展。

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是中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他写的《新教育大纲》则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A项正确。

B项:陶行知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古庙敲钟录》、《斋夫自由谈》、《行知书信》、《知行诗歌集》等。

在教育问题上他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黄炎培的主要著作有《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新大陆之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

他致力于职业教育,其教育思想体系包含:职业教育要旨、职业教育的目的、职业教育的方针、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原则。

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李大钊的著作有《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

他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2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创立阶段的代表人物。

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其核心观点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天性充分得到发展的“自然人”,这种思想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

D项正确。

A项:《理想国》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重要的著作之一。

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巨人传》是拉伯雷的长篇小说著作。

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太阳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哲学家康帕内拉的著作。

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3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以及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课件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讲义中学版课件
教育教学知与能 中学版 件
目 录
• 引言 • 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 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 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 • 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 •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contents
课程背景
01
02
03
国家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推进, 对于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 专业素养,包括教育教学 知识与能力。
彩的教学材料,提高教学效果。
增强课堂互动性
02
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够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有助于提高学
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促进个性化学习
03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个性
化的学习方案。
网络远程教育发展
1 2 3
网络远程教育的优势 网络远程教育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 习者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生理发展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形态和机能发生显著变化,需要关注学 生的营养需求和体育锻炼。
心理发展
中学生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也在快速发展,需要给予学生适 当的心理支持和辅导。
个性与社会性发展
学生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同时需要面对社会交往和人际 关系的变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应与学生的年龄、能 力、兴趣和需求相符合,以确 保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教学方法灵活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灵 活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 解、演示、讨论、案例分析等。
注重实际应用
教学设计应注重将理论知识与 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
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___必背知识点一、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教育学的定义和对象2.教育的基本特点和基本条件3.教育的学科属性和学科关系4.教育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人物5.教育学的基本方法和研究途径二、教育思想1.孔子教育思想2.孟子教育思想3.荀子教育思想4.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5.列宁教育思想6.青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三、教育目标与方针1.社会主义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3.新课程的理念和特点4.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与社会实践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四、教育评价1.教育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教育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教育评价的内在要求与外在条件4.学生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教师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五、教育方法1.教育方法的定义和作用2.讲授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3.讨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4.实验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5.演示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6.研究性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7.问题解决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8.合作学习法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法六、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2.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学习理论3.思维与问题解决的心理机制4.认知与记忆的心理机制5.智力与智力发展的心理机制6.动机与兴趣的心理机制7.人格与性格的心理机制七、教育管理与领导1.教育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教育管理的层次和功能3.学校管理的基本任务和职能4.学校领导的基本要求和类型5.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基本策略和方法6.学校文化建设和校本研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八、中学教育的特点和问题1.中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和地位2.中学教育的特点和主要问题3.中学课程的目标和主要内容4.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方法5.中学学科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以上是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教育必背的知识点。

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考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考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

中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中学教学

第二节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知识与能力是互为前提的,没有相应的知识就不可能具备相应的能力,而没有一定的 能力,掌握知识也是不可能的,两者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注意: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 “形式教育论”与“实质教育论”。
第二节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理论延伸: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的规律——智力活动以非智力活动为内在动力;非 智力活动以智力活动为服务对象。教学的知识与过程丰富、多彩、生动,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需要、情感、意志等非智力活动;这些活动又反过来推动他们去认知、学习。这样,这两种活 动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使教学达到良好效果。)
第二节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 导作用。 一、教学规律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特殊性)
第二节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1、教学过程以间接经验为主 “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但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
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和外域的知识。” ——毛泽东
第二节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教学把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加以选择,使之简约化、系统化、心理化, 组成课程与教材,然后转化成动态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这是一条认识的捷 径,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掌握大量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起 点,使学生在新的高度上继续认识客观世界,开拓新的认识领域。
第二节 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
(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对教学过程概念的分析:教与学统一。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 要条件) 教师的角色分析: 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首先是由教师教的好坏决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