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合集下载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一)感知:1、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特点:总体而言,小学儿童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感觉的随意性、感受性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发展,特别是差别感受性的增长要比绝对感受性的增长快得多。

颜色视觉:小学生的颜色视觉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的。

具体表现如下:视觉感受性的发展:第一,视觉差别感受性明显发展。

第二,小学生的颜色辨别能力迅速提高。

第三,小学生视觉的差别感受性发展快于绝对感受性的发展。

第四,女生的颜色感受性发展高于男生。

颜色偏好:小学生已表现出初步的颜色偏好倾向。

在红、黄、橙、绿、蓝、棕、黑、灰、白等10种颜色中,他们更喜欢红、绿、黄,不喜欢灰、棕、黑。

听觉:听觉能力逐渐接近成人的水平。

表现在辨别音调高低的能力、对发音细微差别的区分、对音乐旋律的辨别能力这三个方面。

注:绝对感受性指:人刚刚能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当灰尘一次次增加,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引起感觉)差别感受性指:我们刚刚能察觉出同类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就叫差别感受性。

(100克重的物品加一克后感觉不到,加上三克就感觉得到重量的变化)2、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发展方面:小学生的观察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小学低年级:认识“空间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空间联系,依据各个对象之间可以直接诶感知到的空间关系认识画面的内容。

第二阶段:小学中年级:认识“因果联系”阶段。

学生可以看到各个对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第三阶段:小学高年级:认识“对象总体”阶段。

学生可以从意义上完整地认识整个图画的内容。

培养方面:明确观察的目的;一般而言,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求知欲较盛,知觉的不随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活动时,提出的目的越明确具体,计划步骤越周详,观察效果越好。

例如:组织学生社会调查,可以事前把活动的目标予以明确。

根据观察目的任务选择观察的方式;学生若能掌握一定的方法,这将十分有利于其观察力的培养。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二)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1、小学生观察和观察力的特点(1)小学生的观察认缺乏系统性的知觉发展到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不能持续很长期,有时往往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

(2)小学生的观察从含糊笼统的知觉发展到比较精确的知觉小学低年级学生观察事物时,往往含糊不清,这和认识过程的发展有联系。

低年级学生知识比较贫乏,观察事物时容易泛化,所以含糊不清,特殊是对一些相类似的事物容易混淆。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逐渐丰富,他们的观察才干由泛化到分化,比较精确地分辨事物。

他们在知觉和观察过程中的另一问题是:不能把主要的事物和次要的事物分开,有时只抓住次要的事物,而把主要的事物忽略了。

2、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l)无意注意仍起着主要作用,故意注意正在发展对小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直观性、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对课业本身的兴趣等都能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这些都是无意注意的范畴。

由于小学生主导活动不断发生变化,从无目的的游戏到有目的、有要求的学习,所以他们的无意注意已无法适应新要求,这一矛盾必然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从无意注意向故意注意过渡。

(2)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注意的集中性即注意指向一定事物时聚精会神的程度。

由于小学生神经系统发育的特点,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很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而转移注意力,对于比较抽象的教学活动,注意集中就比较艰难。

注意的稳定性,指在一定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事物或者活动上。

关于注意保持的时间问题,有些心理学家认为:7~10 岁儿童可以连续集中注意20 分钟,10-12 岁儿童约25 分钟,12 岁以上约30 分钟。

(3)注意的分配和转移力不强小学生在上课的同一时间内,既要用眼、用耳,还要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注意的分配。

但是,小学生不善于分配注意力。

对刚入学的学生,听讲和誊写不应同时进行。

惟独当誊写已成为他们较熟练的技巧之后,才有可能同时进行。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1. 知觉和注意力发展:小学生的感知能力逐渐成熟,能够更准确地辨别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

他们的注意力开始变得更加集中,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专注于某个任务。

2. 思维方式转变:小学生逐渐从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分类,开始发展出一定的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 记忆力提升:小学生的记忆力得到显著提升,能够更好地记住和回忆学习内容。

他们开始能够运用记忆策略,如重复、归类等,来帮助记忆。

二、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小学生逐渐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开始意识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能够评价自己的表现和能力。

2. 情绪体验多样化:小学生的情绪表达逐渐丰富多样,能够体验到更多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

他们的情绪起伏较大,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3. 同伴关系重要性增加:小学生开始更加重视与同伴的交往,他们渴望被认可和接受。

同伴关系对他们的情感发展和社会适应起着重要作用。

三、社会发展特点1. 角色认同转变:小学生逐渐开始认同并接受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角色。

他们开始形成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的认同。

2. 遵守规则能力增强: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遵守规则,逐渐形成自律和自控的能力。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3. 合作意识培养:小学生逐渐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能够在团队中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

他们开始学会分享、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四、道德发展特点1. 道德观念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能够区分善恶、公正与不公正。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他人产生影响。

2. 道德判断能力提升: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提升,能够根据情境和价值观进行道德决策。

他们开始学会权衡利弊,选择正确的行为。

3. 道德责任感增强:小学生的道德责任感逐渐增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

他们开始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以上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特点,每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会有所不同,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与成长规律小学生是教育的重要阶段,了解他们的认知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社交发展和情绪发展三个方面来探讨小学生的特点和规律。

一、认知发展1.感知与感觉:小学生的感觉系统已经基本成熟,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和理解周围世界。

他们能够注意到细节,并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进行判断。

2.思维方式:小学生正逐渐从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变。

他们开始学会运用概念和推理,但还存在着主观性和片面性的倾向。

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在日常学习中逐渐发展。

3.注意力与记忆:小学生的注意力开始逐渐稳定,但仍然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他们的记忆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反复学习和记忆来巩固和提升记忆效果。

二、社交发展1.同伴关系:小学时期是培养良好同伴关系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开始与同伴互动、合作和竞争,他们通过共同的游戏和活动来建立友谊,提高沟通和合作能力。

2.自我意识:小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对自己的能力、特点和价值进行评价。

他们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角色和地位,并渐渐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3.道德观念:小学生开始形成初步的道德观念,能够分辨善恶、公正与不公,并逐渐建立起遵守规则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念。

三、情绪发展1.情绪表达:小学生的情绪表达逐渐丰富和复杂,他们能够使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需求。

然而,由于情绪控制和情绪调节能力尚未完全发展,他们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情绪的影响。

2.情绪认知:小学生开始学会区分不同的情绪,并能够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变化。

他们逐渐学会通过情绪管理技巧来应对和处理不同的情绪体验。

3.情绪发展:小学生的情绪发展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和引导。

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挫折和困难,如何使情绪积极稳定,以提高对生活和学习的适应能力。

总结起来,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对于他们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社交发展和情绪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及特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及特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及特点认知发展是儿童成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和发展。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认知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特点。

第一阶段:感知阶段(5-7岁)这个阶段的小学生通过感官来获得和处理信息。

他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有限,并且倾向于使用感官直观的观察方式来认知世界。

他们对于细节的关注程度较高,喜欢探索和触摸周围的事物。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能够识别和命名一些基本的颜色、形状和数量,并且开始掌握一些简单的分类和比较概念。

第二阶段:前操作阶段(7-9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开始具备逆推和思维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事物的属性,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关系。

他们开始懂得利用符号来解决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并且能够逐渐掌握一些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此外,他们对于积极寻求知识和体验感兴趣,开始有了一定的学习动机。

第三阶段:具体操作阶段(9-11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更具体和逻辑。

他们能够理解具体物体的性质和关系,并且能够进行具体的数学运算、测量和分类。

他们开始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使用既定的规则进行思考和行动。

此外,他们开始具备数理思维,能够解决一些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问题。

第四阶段:形式操作阶段(11-14岁)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更加抽象和系统化。

他们能够理解和处理抽象的概念和假设,并且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考。

他们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考虑多个因素和角度,开始具备独立处理信息和决策的能力。

此外,他们对于科学和哲学问题产生兴趣,并且开始表现出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第五阶段:形成操作阶段(14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具备了成人的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高度的抽象和逻辑推理,在处理复杂问题时具备更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他们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思维理论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性判断。

简述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道德认知特点

简述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道德认知特点

简述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道德认知特点
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道德认知特点:
1. 儿童期(5-10岁)
在儿童期,孩子们往往会将道德问题看作是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而遵守。

他们的行为是基于成年人的权威和规则的,没有自我判断力。

他们还很容易将事情分为好和坏两个极端。

2. 青少年期(11-19岁)
在青少年期,青少年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他们开始意识到独立性和自主性,对权威和规则开始产生质疑。

青少年们学会了将道德问题从黑白分明的两极中看待,开始接受并评估多种观点。

3. 成人阶段
成人阶段,一个人的道德认知已经比较成熟,成为社会的有用成员。

在成人阶段,人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

他们根据自身经验和道德标准来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而不是单纯遵从规则或权威。

总之,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认知和行为会逐渐成熟,最终形成独立和健康的道
德观念和品德。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完整版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完整版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一)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由于受知识经验和生理成熟程度的限制,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较低,尚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1 .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主要表现为:( 1 )观察的目的性较差。

小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教育的作用下,观察的目的性将不断提高。

( 2 )观察缺乏精确性。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活动的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即观察不够精确。

( 3 )观察缺乏顺序性。

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则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 4 )观察缺乏深刻性。

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使得观察的深刻性不够,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只知道“是什么”,缺乏“为什么”的思考,使观察趋于肤浅,难以上升到理性高度并赋予观察更深刻的意义。

2 .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学前儿童在质与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

总的发展趋势为由无意识记忆向有意识记忆发展,具体形象记忆仍占主导地位,具体表现为:( 1 )有意记忆逐渐增强。

小学低年级学生无意记忆常占优势,在许多情况下都是靠无意记忆获得知识的,他们常常凭借兴趣记住一些事物,对不感兴趣而要求记住的东西,记忆的效率较低,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不能只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必须学习一些不一定感兴趣的内容,在这样的条件下,有意记忆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 2 )意义记忆迅速发展。

小学生在记忆的目的性上,比学前儿童有了较高的自觉性,但小学低年级儿童还不完全具有意义记忆的能力,因为他们还缺乏知识经验,难以找出材料的内部联系,他们的语言虽有发展,但还不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所记忆的材料内容,他们对意义记忆的方法还很生疏,不善于进行分类和对比。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1. 注意力集中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幼儿时期更加稳定,能够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思量。

2. 认知能力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感性向理性转变,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3. 知识获取能力增强: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增强,能够主动积累知识,喜欢提问和探索新事物。

二、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小学生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并开始关注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2. 情绪波动较大:小学生情绪容易受外界刺激影响,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浮现焦虑、紧张、兴奋等情绪。

3. 社交能力逐步发展:小学生开始主动与同伴进行交往,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社交能力逐渐提升。

三、性格发展特点1. 个性特点开始显现:小学生的个性特点逐渐显现,有的孩子活泼开朗,有的孩子内向害羞,有的孩子好强好胜等。

2. 自尊心逐渐建立:小学生开始关注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和形象,自尊心逐渐建立,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一定的认识。

3. 价值观开始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对正义、公平、友善等价值开始有一定的认知和追求。

四、行为发展特点1. 自理能力逐渐增强:小学生的自理能力逐渐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日常生活事务,如穿衣、洗漱、整理书包等。

2. 动手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手工制作和操作。

3. 守纪律意识逐步形成:小学生开始接受学校的纪律要求,逐渐形成守纪律的意识,能够遵守规则和秩序。

五、道德发展特点1. 遵守规则意识逐渐增强:小学生开始明确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能够遵守学校和家庭的规则,形成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

2. 同理心逐渐培养:小学生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能够产生同情心和匡助他人的意识。

3. 道德判断能力逐步提高: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能够区分是非和善恶,开始有一定的道德自觉。

以上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特点,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情况会有所不同,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匡助他们健康成长。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在认知方面有以下特点:1. 理解能力提升:小学生逐渐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可以理解抽象概念和逻辑关系。

2. 注意力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逐渐稳定,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和活动。

3. 记忆力增强:小学生的记忆力较强,能够记住较长的课文和知识点。

4. 逻辑思维发展:小学生开始形成逻辑思维,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二、情感发展特点小学生在情感方面有以下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小学生逐渐形成自我意识,能够认识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情绪波动较大:小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情绪波动较大。

3. 社交能力提升:小学生开始与同伴进行更多的互动,学会合作和分享,社交能力逐渐提升。

4. 自尊心形成:小学生开始形成自尊心,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一定的评价和认知。

三、道德发展特点小学生在道德方面有以下特点:1. 规则意识形成:小学生开始理解和遵守社会规则,逐渐形成道德意识和行为准则。

2. 价值观念形成:小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能够区分善恶、公正与不公正。

3. 同理心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同理心,能够体味他人的感受和需求。

4. 道德判断能力增强:小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逐渐增强,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

四、身体发展特点小学生在身体方面有以下特点:1. 生长速度加快:小学生的生长速度较快,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2. 运动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逐渐提升,能够进行更多的体育运动和活动。

3. 精细动作发展: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能力逐渐发展,能够进行更多的手工制作和绘画等活动。

4. 饮食需求增加:小学生的能量需求增加,需要摄取更多的营养物质来支持身体发育和学习活动。

五、学习发展特点小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以下特点:1. 学习兴趣增强:小学生对新知识和学习内容的兴趣逐渐增强,愿意主动参预学习活动。

2. 学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提升,能够掌握更多的学科知识和技能。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

小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影响因素介绍小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对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经历了许多身体、感知和认知方面的变化。

他们开始学习和掌握各种思维和认知技能,这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深入探讨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1. 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小学生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思维逻辑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开始学会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综合判断,能够从事物的特征中归纳出一般的规律。

此外,他们也开始善于运用比较、分类和序列化等思维方式来理解和处理信息。

2. 规范性认知的建立在小学阶段,孩子们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性认知。

他们开始遵守社会规则和学校制度,学会区分“对”与“错”,明确了自己的行为准则。

此外,他们也开始注意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具备了一定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控制能力。

3. 概括抽象思维的启蒙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也逐渐向概括和抽象思维的方向发展。

他们能够从具体的经验中提取共性的特征,进行抽象思考。

例如,他们能够从多个具体的例子中归纳出一个普遍的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关联。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遗传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潜力。

有些孩子天生就具备了较高的智力天赋,他们在小学阶段可能表现出更快的认知发展速度。

2.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也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一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家庭环境可以提供孩子所需要的支持和鼓励,在认知发展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反,一个不利于认知发展的家庭环境可能会妨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3.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正式的学习环境和系统的知识传授,帮助他们建立起扎实的学习基础。

优质的学校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4.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对小学生的认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者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者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普通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

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本节主要阐述小学生注意、记忆和思维发展的特点,也将简略叙述智能发展的个体差异。

一、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用“注意听”“注意看”“注意想”等来提醒学生对某一事物注意。

可见,注意是心理活动的积极状态,也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注意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 从无意注意向故意注意的发展注意有两种基本形态:无意注意和故意注意。

无意注意也叫不随意注意,是一种没有任何意图、没有预先的目的、不要求意志努力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的产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依赖于刺激物的特点(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等);二是依赖于人的主观状态(需要、兴趣、情绪和健康状态等)。

故意注意也叫随意注意。

它是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并经过意志的努力而产生和保持的注意。

故意注意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注意形式。

在个体发展过程中,随着言语的发展和第二信号系统的产生,儿童能够控制自己的行动时,故意注意也就逐渐发展起来。

在教育、教学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故意注意有了显著的发展。

儿童故意注意的发展不仅表现在儿童能注意听教师讲课、按照教师的指示复习功课方面,也表现在儿童对信息搜集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在不断增强。

在一系列的经典研究中,研究者要求4~10 岁的儿童比较两张图片上提供的信息:在两张图片上各画着两栋楼房,每栋楼房都画着几扇窗户,要儿童判断两栋楼房上窗子的格局是相同还是不同。

4~5 岁的儿童,没有什么计划性,他们只是两边看看几扇窗户就得出错误的结论。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小学生认知发展在小学各阶段呈现的模式不同,在低年级阶段,他们凭兴趣获取知识,是一种无意识的状态,这样就会呈现出他们对感兴趣的知识记忆效率高,对不敢兴趣的知识但又必须要求记的,记忆效率较差,但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能只学习感兴趣的知识内容,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和老师正确的引导,有意识的记忆开始逐步形成,低年级学生只能直观感受具体事物,中高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的积累可根据具体事物进行抽象分析,比较能力也随之增强。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基本趋于一些理论性的形式展现,但我认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还受不同因素影响或制约。

一、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受地域影响或制约。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受地域影响或制约,在无意识认知领域,城市学校学生和农村学校的学生所呈现的认知状态不同,如城市学生在交通规则的认知方面就比农村学校学生强,城市学生每天都会在街道上行走,即便无老师讲解交通规则,他们在长期过人行道的过程中也会无意识的形成固定的有关交通规则的知识结构;而农村的小学生他们每天走的是山路,从没到过城市的学生连红绿灯都没见过,即便老师对他们进行系统的知识讲解,在城市交通规则知识领域他们也远不及城市学生。

但有的知识领域去相反,如在小学中高年级关于科学课中的动植物方面知识,需要哦了解动植物的生死交替过程,农村学生每天近距离的接触花草树木,无意识中大脑里已形成了各种动植物的形状和颜色等特征,城市学生每天面对的是钢筋水泥,甚至有些公园的山水都是虚拟的,尽管老师常带他们上山采集样本,在这一知识领域他们也不急农村学生。

所以小学生在无意识认知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讲受地域环境影响或制约。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受资源影响或制约。

1、人力资源。

从某地人力资源调配来看,能力较好的教师都被调往城市或乡镇,造成在农村某些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超过50岁,即使他们的教学经验再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都会造成影响,比如在英语教学中,无论学生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学习,在没有专业的英语教师的环境中能学好英语吗?2、硬件设施。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任务描述:本文将详细描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二、认知发展特点:1. 转化为逻辑思维:小学生逐渐从感性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2. 理解能力提升:小学生开始具备较强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抽象概念和复杂信息。

3. 学习兴趣增加:小学生对新知识和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参预学习活动。

三、情感发展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小学生开始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2. 情绪管理能力提升:小学生逐渐学会操纵情绪,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3. 同理心发展:小学生开始具备一定的同理心,能够关心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四、社交发展特点:1. 同伴关系重要性增加:小学生开始注重同伴关系,喜欢与同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

2. 合作能力提升:小学生逐渐具备合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3. 社交技巧发展:小学生开始学习社交技巧,如倾听、表达和解决冲突等。

五、道德发展特点:1. 遵守规则意识增强:小学生开始明白并遵守社会规则,能够区分对错和道德行为。

2. 道德判断能力提升:小学生逐渐具备道德判断能力,能够对行为进行价值评估。

3. 道德责任感发展:小学生开始形成道德责任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六、总结: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包括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

在认知方面,小学生逐渐转化为逻辑思维,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得到提升。

情感方面,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同理心也开始发展。

社交方面,同伴关系的重要性增加,合作能力和社交技巧也得到提升。

在道德方面,小学生开始遵守规则,具备道德判断能力,并形成道德责任感。

以上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些典型特点,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育者和家长更好地指导和关心小学生的成长。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日益重视,小学阶段的教育也备受关注。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他们开始进入思维的发展阶段,这是孩子们认知能力迅速成长的时期。

了解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之一是观察力的提升。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开始更加关注和好奇,他们具备良好的观察力,能够准确地感知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

他们通过观察、感知、分析,逐渐建立起一种对于事物的整体性认知。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感知向逻辑转变。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逐渐从直观的感知中走向抽象的思维,他们开始进行推理、判断和思考。

他们能够通过对现象和问题的观察,运用逻辑推理和归纳,从而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

此外,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在逐渐提高。

他们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对于学习内容能够持久地关注和专注。

他们能够较长时间地进行思维活动,同时也能够记住更多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点。

这为他们的学习和认知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另外,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开始迅速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用语言来交流和沟通。

他们逐渐掌握了词汇和语法规则,能够用语言进行逻辑思维,并且能够用文字来记录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的语言能力的提升,为他们的思维活动和认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小学生在认知发展中还表现出对于身边生活的积极探索。

他们喜欢问问题,喜欢思考各种现象的原因,从而追求知识和真理。

他们不仅对于学校教育内容感兴趣,还对于生活中的物质、生命、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产生好奇,并主动进行探索和研究。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他们发展认知的动力。

在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中,具有几个重要的方面。

首先是阶段性发展规律,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并非线性的发展过程,而是以阶段为单位进行发展。

在每个阶段,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都有所不同,需要教育者和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科学的教育和引导。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获得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心理发展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人格和社会性发展方面。

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础而展开的,主要特征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

学龄初期,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这个时期,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但有意注意迅速发展,并且逐渐在学习和从事其他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有意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方式,意义记忆逐渐超过机械记忆而在记忆活动中占主要地位。

儿童的词汇增加很快,对词义的理解越来越精确,言语表达更加连贯、生动。

小学生通过学习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定理、规律,这些概念、定理和规律促使他们进行积极思维,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随之逐渐地发展起来。

( 一 ) 感知觉的发展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

低年级小学生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

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小学生的感知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他们已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要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逐渐增强,其准确性、系统性都不断地提高。

( 二 ) 注意的发展小学生的注意力发展表现在注意的目的性和注意品质的发展两方面。

1.注意的目的性刚刚进人学校,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是有限的,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无意注意仍起重要作用。

小学生的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所吸引。

上课时,他们会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做作业时,也需要教师或家长的督促。

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大脑不断成熟,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步协调起来,有意注意逐渐在学习和其他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在不断发展和成熟。

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认知发展的不同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以及如何促进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感知运动期,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基于感觉和运动,他们通过触摸、观察和操作物体来获取信息和认识世界。

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理解有限,他们更善于处理具体的事物和情境。

进入前运算期,小学生开始具备一些基本的心理操作能力,例如分类、序列和数量的概念。

他们能够逐渐理解简单的逻辑关系和推理,但仍然缺乏逆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在具体运算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进行逆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运算符号,并能够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

此外,小学生在这个阶段还能够进行具体形象的操作和观察,能够运用具体的实例来解决问题。

最后,进入形式运算期,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维,能够处理和解决复杂的问题,具备较强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小学生在这个阶段还能够理解和运用符号系统,能够进行抽象的数学运算。

了解小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后,我们来看一下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首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从具体向抽象转变。

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生能够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一般规律和概念,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抽象推理。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单一向多元转变。

在感知运动期,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基于感觉和运动,他们的思维方式相对单一。

但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单一的感官运动向多元的符号和符号系统转变,能够进行更加复杂的思维活动。

论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论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论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其道德认知发展有其特点:
(1)认知发展承继: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延续着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自然环境对婴儿的认知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婴儿期的认知发
展也会影响着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

(2)认知发展复杂: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复杂多样,既有婴儿期的认
知发展,又有特定学校内外环境对其认知发展的影响,以及家庭和母
亲对其道德认知发展的影响等等。

(3)认知发展依赖: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依赖于环境和学习经验的
获得,其综合的道德认知以及道德价值观的组成都受到了外在环境的
影响。

(4)认知发展融合:小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不仅受到自身生理发育的
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甚至成人的言行都有着对其道德
认知发展的影响。

(完整)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完整)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导入:今天将有几位可爱的神秘嘉宾与我们一起同堂上课哦!大家鼓掌欢迎我们可爱的小朋友。

首先我问各位小朋友几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道德吗?这里你有五颗糖,你身边有这三个人,你想分给他们吃吗?如果分,该怎么分呢?分别问四个小朋友。

导入:案例:对偶故事(1)黎明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一天,老师喊他去办公室帮忙,他兴冲冲地推开教师办公室的门,只听到哐当一声响,开门用力过猛,门背后的2个热水壶全倒了,并且碎了。

可黎明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

(2)有一个叫薛友的小男孩。

一天,趁母亲外出时,他想从柜子里拿一些巧克力吃。

由于放巧克力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

刚碰到巧克力就听见哐当一声,一个热水壶被他碰倒在地,碎了。

请问:1. 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 为什么?2. 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3、你认为谁应该受到惩罚,该怎么惩罚?4、对这则案例中发生的事情、损坏的财物,你还有别的看法吗?谢谢各位小朋友,欢送小朋友离场哦!我们知道,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指小学生对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它由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两部分组成。

道德观念也可以说是道德规范,那么根据这几位小朋友的回答和我们每个人在小学时期品德发展状况的回忆中,我们来谈谈小学生会产生哪些道德观念?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这些道德观念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呢?他们的道德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题。

思考题:小学生有哪些道德观念呢?并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学生作答时,老师逐一分析各种道德观念的发展特点第一,公有观念的发展。

这个问题不仅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很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一个核心的道德问题。

以损坏公共财物和私人财物为例,研究发现,公有观念:5岁儿童还不能区分公与私,他们往往从私人的角度出发,公有观念还不明显。

7岁儿童已能笼统区分公与私,他们头脑里初步出现公私关系的意识,认为公家财物比私人财物重要。

9岁儿童在公有观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已经具备了有关集体意识的具体观念,懂得了公共财物是集体公有的。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小学生认知及个性发展的特点认知:感知觉、思维、记忆个性:自我(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克制)人格及情绪发展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是属于智能或智慧方面的心理过程。

简言之,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一般认为,认知包括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有人把学习、记忆、语言也包括在内。

认知能力是指认知的水平而言,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就是提高儿童的认知水平。

1、感知、注意、记忆的特点。

小学生从笼统、不精确地感知事物的整体渐渐发展到能够较精确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并能发现事物的主要特征及事物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小学生的记忆最初仍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

2、想象、思维的特点。

小学生的想象从形象片断、模糊向着越来越能正确、完整地反映现实的方向发展。

低年级的小学生,想象具有模仿、简单再现和直观、具体的特点,到中高年级,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小,创造想象开始发展起来。

小学生的思维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但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的,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3、情感的特点。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情感也逐渐变得更加稳定,丰富、深刻了。

低年级小学生虽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

到了小学高年级,他们的情感更为稳定,自我尊重,希望获得他人尊重的需要日益强烈,道德情感也初步发展起来。

4、意志的特点。

小学生的身体各器官、系统都生长发育得很快,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但同时因为他们的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所以遇事很容易冲动,意志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在完成某一任务时,常是靠外部的压力,而不是靠自觉的行动。

5、性格的特点。

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也不断有所增长。

随着年龄和见识的增长,他们已不再完全依靠教师的评价来估计自己,而是能够把自己与别人的行为加以对照,独立地做出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今天将有几位可爱的神秘嘉宾与我们一起同堂上课哦!大家鼓掌欢迎我们可爱的小朋友。

首先我问各位小朋友几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道德吗?这里你有五颗糖,你身边有这三个人,你想分给他们吃吗?如果分,该怎么分呢?分别问四个小朋友。

案例:对偶故事(1)黎明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一天,老师喊他去办公室帮忙,他兴冲冲地推开教师办公室的门,只听到哐当一声响,开门用力过猛,门背后的2个热水壶全倒了,并且碎了。

可黎明并不知道门背后有这些东西。

(2)有一个叫薛友的小男孩。

一天,趁母亲外出时,他想从柜子里拿一些巧克力吃。

由于放巧克力的地方太高,他的手臂够不着。

刚碰到巧克力就听见哐当一声,一个热水壶被他碰倒在地,碎了。

1. 这两个孩子哪一个更不好 ? 为什么 ?2. 这两个小孩是否感到同样内疚 ?3、你认为谁应该受到惩罚,该怎么惩罚?4、对这则案例中发生的事情、损坏的财物,你还有别的看法吗?谢谢各位小朋友,欢送小朋友离场哦!我们知道,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是指小学生对是非、好坏、善恶的行为准则及其意义的认识,它由道德观念和道德评价两部分组成。

道德观念也可以说是道德规范,那么根据这几位小朋友的回答和我们每个人在小学时期品德发展状况的回忆中,我们来谈谈小学生会产生哪些道德观念?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的这些道德观念又有什么不一样的特点呢?他们的道德认知发展有什么特点?这就是本节课要解决的主题。

思考题:小学生有哪些道德观念呢?并有怎样的发展特点?学生回答,学生作答时,老师逐一分析各种道德观念的发展特点第一,公有观念的发展。

这个问题不仅在学校品德教育中很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里一个核心的道德问题。

以损坏公共财物和私人财物为例,研究发现,公有观念:5岁儿童还不能区分公与私,他们往往从私人的角度出发,公有观念还不明显。

7岁儿童已能笼统区分公与私,他们头脑里初步出现公私关系的意识,认为公家财物比私人财物重要。

9岁儿童在公有观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已经具备了有关集体意识的具体观念,懂得了公共财物是集体公有的。

11岁儿童忆能较抽名胜地从集体主义原则的角度来考虑公私关系。

认为公共财物是首要的,私人财物是次要的,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该首先考虑集体利益。

看来,儿童的公有观念只有到了11岁才比较稳定。

第二,集体观念的发展。

集体观念包括树立集体荣誉感、执行集体委托、维护集体利益等。

研究发现,7岁儿童的集体观念已经出现,并能初步分化为集体和为个人的行为动机。

但他们在荣誉问题上很难摆脱个人的束缚,这个观念直到11岁儿童还占相当大的比例。

至于执行集体委托和维护集体利益的观念,其转折的年龄是9岁。

从9岁以后才发生重大的飞跃式的变化。

第三,友谊观念的发展。

在学校这个集体范围内,儿童与儿童之间的友好关系是在怎样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这对品德教育很有帮助。

研究发现,儿童的友好关系大多建立在外部特征上,如邻近、新近、一起玩、相互予取等,很少建立在智力、能力、性格与内部特征方面。

不友好关系大多取决于攻击行为、无理打闹、不守纪律等原因。

上述不友好表现绝大多数是男性。

研究还发现,小学各年级儿童真正的朋友关系,直到五年级基本是保持在同性之间。

第四,惩罚观念的发展。

当成人对过失行为施以惩罚时,儿童心目中是怎样看待惩罚的,他们认为该用哪种惩罚才算恰如其分,从中可以看出儿童惩罚观念的发展水平。

研究发现,7岁儿童强制性策略观念占优势,即认为谁犯过错,谁就理所当然受到大人的惩罚以抵罪。

这种观念在11—13岁儿童身上所占比例就很少了,即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

8岁儿童回敬性惩罚的观念占优势,即认为谁犯过错,无需从外部施加强制性惩罚,他的过错会以被同伴集体嫌弃作为回敬。

这种观念也随年龄增长而递减。

9 岁儿童批评性惩罚观念占优势,即认为谁犯过错,谁就应该受到批评和教育。

第五,公正观念的发展。

这是一个有关是非的观念问题。

儿童究竟是根据什么来考虑是非的?研究发现,7岁以下儿童对公正概念尚不理解,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服从或不服从成人。

7岁以上儿童的是非观念是公平不公平,平等不平等。

大家都公平即是,大家不公平即非。

8岁以上儿童的是非观念是公道不公道,这一观念不是一种单纯的是非观念,而是一种出自关心和同情的道德关系的观念,它具有利他主义的成分。

研究还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儿童的是非观念大多数处于公平不公平,至于以服从观念和公道观念来考是非问题的所占比例很小,即两头尖中间宽。

分享观念。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 1岁以内的婴儿就出现分享意识,2岁可以主动助人,4-6岁儿童的分享、助人意识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7岁儿童能识别他人潜在的困难线索等,小学生基本上都具有分享的意识。

助人利他观念的研究发现: (2)不同年龄组儿童的选择反应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

小学二年级儿童已能在有选择的条件下有意识地助人,摒弃互换,能够理解不需要外部奖赏而做出以行为本身为结果的利他行为。

直到四年级,儿童才基本上能够摆脱遵从权威的束缚,自愿引发助人行为,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

(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助人行为的认知判断从混沌一片向不断分化发展。

即使到六年级小学生的利他观念尚未得到完全的发展。

对小学儿童的纪律观念的研究指出:小学三年级儿童大多数处在自我中心阶段,纪律观念较差;小学五年级儿童基本上能从常规习俗和伦理道德上来考虑纪律问题。

(2)小学儿童对纪律观念的不同内容,在认识难度和发展速度上有明显差异。

对个人与集体、下级与上级关系的认识较早,而对少数与多数、纪律与自由关系的认识发展较迟。

(3)小学三年级到五年级是小学儿童纪律观念发展的关非常好,是的,我国心理学家对小学儿童道德观念的发展状况与特点进行了广泛研究。

如根据马雁翎等学者编制的中小学道德品质的指标体系,小学生的道德观念涉及集体感、社会责任感、纪律观念、礼节、助人观念、公正、诚信、环保意识等各方面,而从刚刚大家的发言中,也能看出这一点。

小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特点:1、小学生(尤其在高年级阶段)已经形成了各种道德观念,其道德观念发展迅速,且发展速度和水平具有差异性。

2、小学生道德观念是从直观具体、比较肤浅的认识逐步过渡到比较抽象的、比较本质的认识。

例如,中国的小学儿童对“道德”一词的理解就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水平:(1)只能同义反复,认为“道德就是道德行为”;(2)停留在个别现象上,认为“不打架、不骂人”就叫做有道德;(3)理解比较深刻、抽象,认为“高尚的道德行为就是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不做对集体有害的事情,做个有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的人”。

3、小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与其思维发展水平、认知能力紧密相关,且具有固定的、不变的发展顺序。

这一点,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和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科尔伯格做了实证研究。

这是从道德观念上看小学生发展的特点,再讨论一下道德判断上小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好,观察非常仔细。

要研究儿童的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特点,我们不能绕开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研究成果。

刚刚这个对偶案例就是对皮亚杰研究方法的模仿。

他的研究结论是:儿童道德判断或评价能力发展特点为:第一,从“他律”到“自律”。

儿童的道德评价是从无批判地按照成人要求来判断行为,逐渐发展到能独立地作道德判断。

在6—8岁儿童的观念里,所谓不良行为就是违反成人的命令或做出成人禁止插为。

例如,上面案例中如果老师处罚了黎明,接着问6-8岁的小学生,处罚对不对?这个年龄的小学生很多会说对。

因为成人的规则被他们当作公正的规则。

而9岁以上的小学生则可能按照行为本身的性质,根据自己独立的思考来作道德判断。

这时,逐渐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根据自己的观点来评价他人的行为,包括评价老师的行为。

第二,从效果到动机。

低年级儿童评价道德行为时,开始只看效果,不问动机,以后逐渐发展到注意动机。

最后发展到把动机和效果联系起来分析。

例如,用对偶故事法结果发现,5—7岁前儿童大多从客观效果上看问题,即从错误大小上评价一个人的道德行为。

从动机上考虑问题的年龄转折点是7岁,并在9—10岁表现尤为显著。

至于把动机和效果联系起来分析,只有到初高中学生身上才出第三,从他人到自己。

低年级儿童的主观世界中很少意识到“我”,自我意识尚在形成中。

他们只会评价别人的行为,不善于评价自己,而且评价别人时又容易囿于“他律”的束缚,把成人的结论当作自己的结论。

正因如此,他们的评价又容易改变。

昨天还是好朋友,今日却侧目相视,明天又可能成为好朋友。

到了高年级,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开始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运用道德规范来评价自己的行为。

但这时的评价也往往是从效果发展到动机,办为行为效果是外显的,容易被觉察到,而动机则是以自我意识为前提的。

第四,从片面到全面。

低年级儿童的评价带有片面性,比较简单化,可以说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例如,一个有很多优点的人,可能由于一次小的过失而失去儿童的信任;或者相反,一个有很多缺点的人,可能由于一次小的成功而获得他们的信任。

儿童对自己也会有这种情况,由于一次小的过失,可以懊悔不已;也可以由于一次小的成功而得意忘形。

高年级儿童对行为的评价就比较全面了,他们逐渐学会了在道德评价中区分主要与次要,一贯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用“道德两难”的故事来分析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有一名妇女患了重病。

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只有一种药可能挽救她的生命,这种药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刚发现的镭。

这种药的成本很高,而药剂师索取十倍于成本的钱。

海因到处借钱,但只筹到一半的钱。

无奈,他告诉药剂师他的太太快死了,恳求他将药便宜些买给他或让他以后在付款。

但是这个药剂师不同意。

在走头无路的情况下,他竟砸了药店为他太太偷药。

道德认知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水平1--前习俗水平(0~9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定向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好是坏,他们服从权威的规则只是为了免遭惩罚。

第二阶段:朴素的利己主义或工具性取向以满足个人需要和个人利益作为行为的准则,凡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是好的。

水平2--习俗水平(9~15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儿童心目中的行为就是能取悦于人,对别人有帮助或为别人所赞赏的行为。

第四阶段:维护社会秩序与权威定向儿童注意的中心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权威,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遵纪守法任仁晖:根据前面几个小学生的回答,再结合我自己的经验,我觉得小学生已经学会了与别人分享。

在老师发了五个糖之后,即使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也会想要把糖分给别人,这些人可能是自己的好朋友或是和自己玩的比较近的人。

但是,他们分享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一年级的小朋友把最后一颗糖留给自己,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则想通过抓阄的方法在与别人分享。

小学儿童道德认识的发展今天将有几位可爱的神秘嘉宾与我们一起同堂上课哦!大家鼓掌欢迎我们可爱的小朋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