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合集下载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各章问答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各章问答题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五、简答题五、简答题1、阐述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和引种驯化的基本原理:(1)、遗传学原理:简单引种:适应范围内引种;驯化引种:适应范围以外引种( 2)、生态学原理:气候相似论、主导生态因子(3)、生态历史分析理论限制引种成功的主导生态因子:(1)温度;(2)降水与湿度;(3)光照;(4)土壤;(5)生物因子*2、简述引种驯化的程序和步骤程序:(1)引种材料的收集(2)种苗检疫(3)登记编号(4)引种试验(5)推广试验步骤:3、简述引种成功的标准(1)、引种植物在引种地与原产地比较,不需要特殊的保护、能露地越冬或越夏,并生长良好。

(2)、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价值或观赏品质。

(3)、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法进行正常的繁殖。

(4)、没有明显或致命的病虫害。

(5)、对引种地不能构成生物入侵。

六、论述题2、在引种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有那些?(1)引种要结合选择(2)引种要结合有性杂交(3)选择多种地利条件实验(4)阶段训练与多代连续培育(5)试管苗培育(6)栽培技术研究第三章选种试题五、简答题3、简述芽变选择的程序和步骤.初选---目测预选。

A、对变异不明显或不稳定的都要继续观察,如果芽变范围太小,不足以进行分析鉴定,可通过修剪、嫁接等措施,使变异部分迅速增大,而后再进行分析鉴定。

B、对于变异性状十分优良,但不能证明是否为芽变的,可先将无性繁殖后代栽入移植鉴定圃再根据表现决定下一步骤。

C、对于有充分证据肯定为芽变的,且性状优良,但是还有些性状不是十分了解,可以不经移植鉴定圃进入选种圃。

D、对于有充分证据证明是十分优良的芽变,且没有相关劣变,可不经鉴定圃与选种圃,直接参加复选。

E、对于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取修剪、嫁接、组织培养等方法,使变异性达到纯化和稳定。

2).复选---对初选芽变再次进行评选。

主要工作:a、对初选植株进行评选,繁殖成营养系;b、在选种圃中进行比较,也可结合生产试验进行复选出优良单株。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一、名词解释1、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3、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4、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培育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种类和类型。

5、外地种质资源: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6、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创造的各种新类型、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

二、填空题1、在遗传育种领域内,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品种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分类学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方面的概念。

3、种质资源的研究单位最大是一个群体,最小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断)。

4、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5、我国园林植物中(金粟兰)和(腊梅)占世界园林总种树的100%。

6、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84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把( 354 )种植物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7、对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最好是采用(就地种植保存)方法,使基因最丰富地区的植物,尽可能地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8、中国广西南宁,1986年建立(金花茶)基因库两座。

9、种子保存法是将保存的种子放在(低温、干燥、缺氧)的条件下储藏。

10、《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三、判断题1、种质资源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半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2、种质资源的范围大到全球的种质资源,小到一个基因。

(整理)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

(整理)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本方向主要研究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汇集、分类评价、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技术。

研究的重点是:玫瑰、蔷薇、月季、牡丹、芍药、海棠、桂花等著名花卉优良种质资源的汇集、分类、评价及种质创新。

在遗传育种研究方面,采用常规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杂交、辐射、加倍和基因工程等方式培育观赏性状优良、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花卉新品种。

1、自然分布区的定义2、下列树木的花苞片形态:栾树、乌桕、香椿3、根据下列树种做枝叶检索表:香樟广玉兰悬铃木银杏珊瑚棕榈最佳答案1:就是没有在人为干预下的植物,动物,或者其他资源的分布。

比如熊猫的自然分布区就是四川,但人为分布区就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了,比如台湾。

2:栾树落叶灌木至小乔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花单性,黄色,左右对称,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萼不等的5裂;花瓣4,稀3枚;花盘偏于一侧;雄蕊8或更少;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3,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小金黄色。

蒴果三角状卵形,顶端尖,红褐色或桔红色。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乌桕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

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

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

具3种子,分果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

花期4-8月。

香椿花小,钟状,花瓣5,雄蕊5,分离,着生于花盘上,子房圆锥形,5室,每室有胚珠3枚,花柱比子房短,朔果,狭椭圆形或近卵形,长2厘米左右,成熟后呈红褐色,果皮革质,开裂成钟形。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ppt课件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ppt课件
• 8.1.1 引种驯化的概念
• 引种驯化〔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就是把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 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人为地迁 移到其他地域种植的过程。
• 8.1.2 引种驯化的意义
• 〔1〕引种可以迅速丰富和改善本地种类的 构造。
• 〔2〕引种省时、省力,可以迅速提高经济 效益
• 1〕控制花样的有关基因
• 〔1〕花样素基因
• 〔2〕控制花样素含量基因
• 〔3〕花样素分布基因
• 〔4〕助色素基因 助色素单独含于细胞中 时几乎无色,但它与花青素同时存在于细 胞中构成一种复合体时,就呈蓝色,与花 青素本来的颜色完全不同,这种复合体是 产生蓝色花的重要缘由。〔图6.1〕。
• 〔图6.2〕
• 一个种类引到新地域后,由于气候条件、 耕作制度与原产地不同,引入后能够有不 同的表现,所以必需进展引种实验。在实 验时,要求用当地有代表性的优良种类作 对照,同时实验地的土壤条件必需均匀, 管理措施力求一致,使引种资料能得到客 观的评价。步骤如下:
• 〔3〕引可以充实育种的基因资源,为其 他育种途径提供育种资料
• 8.1.3 我国引种驯化的概略
• 我国园林植物的引种历史悠久,早在汉代 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引进了核桃、石榴、 葡萄、红花等经济作物。目前各大城市种 植较多的世界著名的行道树——悬铃木, 相传是晋代由鸠摩罗什引入陕西户县的。 我国幅员辽阔,土壤和气候条件非常复杂, 为引种任务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植物 引种有着宽广的前景。
• 2〕种质资源的利用
• 鉴定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资料,可作为 亲本,经过杂交、人工诱变及其他手段发 明新的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半废品,并 从其后代中选育出优良变异个体培育成新 种类;也可利用种质资源,直接从中选育 出优良个体培育废种类。目前,许多育种 家经过远缘杂交,将野生近缘植物的基因 导入植物种类,使其获得新的优良性状, 虽然有的不能直接利用与消费,但能够成 为有价值的育种资料。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ppt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ppt

中国植被最集中的地区 西南山区:四川、云南、广西 中南山区:湖北山区 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及长白山区
我国花卉种质资源概况
1. 中国地理气候条件概况 2. 中国种质资源概况 3. 中国种质资源现状形成的原因
1. 我国地理气候条件概况
地形 温度 水分
中国地形概况
中国气候概况
中国气候类型及植物区划
(4)观赏特性的研究
针对不同花卉植物种质资源的观赏 特性,要有重点地记载其属于观花类、 观果类还是观叶类等,特别要注意可能 在观赏性方面有突破性作用的好材料, 以便对其进行性状遗传学、生理生化学
(2)品种类型调查,包括记载表及说明材料, (3)绘制园林植物种类品种分布玄参科,金鱼草属。又名龙头花、龙口花、 洋彩雀等。为多年生草本,常做一二年生栽培。金鱼 草株高有30~90CM 不等。总状花序顶生。花冠筒 状唇形,花色丰富,除蓝色外,其他各色均有。耐寒 力较强,可从早春到晚秋都在庭园中栽植,是优良的 花坛及花境材料。高、中型品种宜做花境背景、花坛 中心或切花;中矮型品种宜布置各式花坛或花境条植。 矮型品种尤适于岩石园及大型花边缘种植,家庭盆栽 或冬季促成栽培,以丰富室内景色。此外,还可全草
五、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一) 种质资源的研究 分类学性状的研究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观赏特性的研究 经济性状方面的研究 抗逆性及适应性的研究
(1)分类学性状的研究:
通过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各种材料 的主要器官形状、大小、数量、色泽等 外部特征比较分析,可判断各种材料之 间的亲缘关系及其在分类学中的地位。 通过对分类学性状的研究,可为以后的 有性杂交、倍性育种等工作奠定基础。
(2)交换或购买:我们应该注意发展对外的种 (3)征集:种质资源的收集除是征集。征集大 收集的样本,应能充分代表收集地的遗传变异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Genetics and breeding of landscape plants课程编号:1313126215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总学时数:64 课内实验时数:20学分:3.5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园林教研室适用专业:园林适用对象:本科(四年)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是园林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

该课程所教授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是构成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科技工作者和园林技术人员所必备的。

通过介绍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观赏植物的花色、花型、彩斑及重瓣性等主要观赏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培育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基本途径和一系列方法,尤其是一些传统的育种技术。

本课程还对观赏植物的种质资源、育种目标和良种繁育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观赏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观赏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主要先修课是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园林生态学、树木学、花卉学及生物统计学。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绪论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及任务[1];遗传学基本内容[3];园林植物在遗传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1];重点:遗传学基本内容难点:遗传学基本内容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章遗传学概要第一节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和数目特征[2];染色体的类别及染色体的精细结构[3];有丝分裂的过程[3];减数分裂的过程[3];高等植物配子体的形成[1];重点:染色体的类别;染色体的精细结构;细胞分裂过程难点:染色体的精细结构;减数分裂过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二节遗传的分子基础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1];核酸的组成成分[3];DNA的分子结构[2];DNA的半保留复制[3];三种RNA分子[3];遗传密码[3];蛋白质的合成[2];中心法则及其发展[1];基因的概念[2];基因表达的调控[1];重点:三种RNA分子;遗传密码;DNA的半保留复制难点:mRNA;基因表达的调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三节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等位基因等概念[3];分离及自由组合现象[1];分离及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2];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3];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3];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3];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2];重点: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难点:分枝法分析遗传比率;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四节连锁遗传、基因定位与伴性遗传连锁遗传现象及其解释[1];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2];连锁交换定律内容[3];交换值及其测定[3];基因定位、伴性遗传的概念[2];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3];重点:连锁交换定律内容;交换值及其测定;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难点:连锁与交换的遗传机制;交换值及其测定;三点测交与染色体作图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五节染色体畸变与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改变的概念[2];类别[3];遗传效应[2];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2];整倍体变异[3];非整倍体变异[1];基因突变的概念、类型[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3];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1];重点:整倍体变异;染色体结构改变的类别;基因突变的一般特征难点:染色体结构改变的遗传效应;整倍体变异;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六节细胞质遗传与雄性不育细胞质遗传的概念[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3];叶绿体遗传的半自主性[1];植物雄性不育性的概念[2];类型[3];重点: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难点:叶绿体遗传的半自主性;植物雄性不育性的类型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七节数量性状遗传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概念[3];数量性状的特征及遗传机理[2];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3];遗传变异[2];遗传力、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的概念[1];广义遗传力的计算[3];重点:质量性状、数量性状的概念;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广义遗传力的计算难点:数量性状遗传的机理;广义遗传力的计算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作业:1. 在豌豆中,蔓茎(T)对矮茎(t)是显性,绿豆荚(G)对黄豆荚(g)是显性;圆种子(R)对皱种子(r)是显性。

最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

最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园林植物种质资源及遗传育种本方向主要研究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汇集、分类评价、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技术。

研究的重点是:玫瑰、蔷薇、月季、牡丹、芍药、海棠、桂花等著名花卉优良种质资源的汇集、分类、评价及种质创新。

在遗传育种研究方面,采用常规与新技术相结合的手段,通过杂交、辐射、加倍和基因工程等方式培育观赏性状优良、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的花卉新品种。

1、自然分布区的定义2、下列树木的花苞片形态:栾树、乌桕、香椿3、根据下列树种做枝叶检索表:香樟广玉兰悬铃木银杏珊瑚棕榈最佳答案1:就是没有在人为干预下的植物,动物,或者其他资源的分布。

比如熊猫的自然分布区就是四川,但人为分布区就在世界的很多地方了,比如台湾。

2:栾树落叶灌木至小乔木:叶为奇数羽状复叶;花单性,黄色,左右对称,排成顶生的圆锥花序;萼不等的5裂;花瓣4,稀3枚;花盘偏于一侧;雄蕊8或更少;子房3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3,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小金黄色。

蒴果三角状卵形,顶端尖,红褐色或桔红色。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乌桕苞片阔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略尖,基部两侧各具一近肾形的腺体,每一苞片内具10-15朵花;小苞片3,不等大,边缘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钝,具不规则的细齿;雄蕊2枚,罕有3枚,伸出于花萼之外,花丝分离,与球状花药近等长。

雌花;花梗粗壮,长3-3.5毫米;苞片深3裂,裂片渐尖,基部两侧的腺体与雄花的相同,每一苞片内仅1朵雌花,间有1雌花和数雄花同聚生于苞腋内;花萼3深裂,裂片卵形至卵头披针形,顶端短尖至渐尖;子房卵球形,平滑,3室,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

蒴果梨状球形,成熟时黑色,直径1-1.5厘米。

具3种子,分果脱落后而中轴宿存;种子扁球形,黑色,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被白色、蜡质的假种皮。

花期4-8月。

香椿花小,钟状,花瓣5,雄蕊5,分离,着生于花盘上,子房圆锥形,5室,每室有胚珠3枚,花柱比子房短,朔果,狭椭圆形或近卵形,长2厘米左右,成熟后呈红褐色,果皮革质,开裂成钟形。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名词解释
33、多倍体育种:选育细胞核中具有三套以上染色体新品种的方法,谓之多倍体育种 。
34、同源多倍体:即细胞中包含的染色体组其来源相同。
35、化学诱变育种:用化学药剂刺激植物体遗传物质,诱发碱基突变,进而使遗传信息发生改变,从而获得
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36、异源多倍体:细胞中包含的染色体组来源不同。(02)
40、孤雌生殖:卵细胞不经过受精作用也直接分化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
41、分子育种:运用分子生物学先进技术,将目的基因或DNA片段通过载体或直接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
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最后从转化细胞中筛选有价值
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一种定向育种技术。
27、外 照 射:是指被照射的种子,球茎,鳞茎,块茎,插穗,花粉,植株等所受辐射来自外部某一辐射源。(00)
28、内 照 射:是指辐射源被引进到受照射的植物体的内部。
29、吸收剂量:单位质量物质吸收任何致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30、剂 量 率:单位时间内射线能量的大小。
31、辐射剂量:
32、累积照射:对照射过一次的植物材料,在下一代以后连续进行照射。
13、选择育种:即对园林植物繁殖的群体所产生的遗传变异,通过选择、提纯以及表较鉴定等手段而获得新
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14、选种目标:为改良现有园林植物品种和创造新类型,新品种所要求达到的目的和指标。
15、实生选种:是在自然授粉产生的种子播种后形成的实生植株群体中,采用混合选择或单株选择得到新品
22、相 斥 相:甲显性性状与乙的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遗传,而乙的显性性状和甲的隐性性状联系在一起的杂交组合,称之为相斥相。

实验一 园林植物品种资源研究

实验一 园林植物品种资源研究

实验一园林植物品种资源研究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园林植物的品种资源进行调查研究,掌握鉴定品种特性的方法,了解品种间和品种内的变异。

二、实验材料不同的月季品种。

三、实验用具测高器、标杆、皮尺、钢卷尺、直尺、铅笔、记录板等。

四、实验内容观测不同植物品种的观赏与经济性状,包括株型、花、果实、抗性等特征,对其进行比较和评价。

具体观测性状如下:1 .株型:包括株高、枝下高、冠长、冠幅(株幅)、冠形、分枝角度、分枝数、枝叶的特征、植株生长情况等。

2 .花的特征:包括花期、花型、花朵大小、花色、花香、开花数量等。

3 .结实情况:包括果实的形状、大小、多少等。

4 .抗性:包括抗寒性、抗热性、抗旱性、抗病性、抗虫性、耐阴性等。

5 .特殊的经济价值或观赏价值五、实验方法与操作步骤1 .实验应在开花结果期进行。

2 .每 4 ~ 5 人为 1 组,每一品种有 2 ~3 个小组调查。

每小组测量该品种 5 ~ 10 株(植株编号,同一品种的各组间要统一)。

3 .每株都应按要求调查的内容进行观测记载。

4 .数量性状一般按三级记载,比如:香味:浓、一般、较淡花量或结实:多、中等、少抗性:强、中、弱六、作业及思考题:1 .自己设计并填写好不同品种间质量性状差异表。

2 .自己设计并填写好不同品种间数量性状差异表。

3 .对不同品种的综合性状及立地条件进行评估。

4 .谈谈园林植物品种资源研究的方法和意义。

一、园林植物——侧柏的不同品种:1、千头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cv.sieboldii常绿灌木,无主干,枝条丛生密集生长,高可达3~5米,树冠卵圆形或圆球形。

树皮浅褐色,呈片状剥离。

大枝斜出,小枝直展,扁平,排成一平面。

叶鳞形,交互对生,紧贴于小枝,两面均为绿色。

3~4月开花,球花单生于小枝顶端。

球果卵圆形,肉质,蓝绿色,被白粉,10~11月果熟,熟时红褐色。

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喜光,幼苗期稍耐阴。

喜温暖、湿润环境,也耐严寒。

自学考试专题:园林育种学知识点

自学考试专题:园林育种学知识点

《园林育种学》知识点绪论1.园林植物育种、品种2.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0 育种目标1. 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2.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3. 实现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主要途径4. 园林植物育种程序§1 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内涵2.我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各自特点4.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5.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2 引种驯化1.引种的概念2.我国园林植物的引种实例及特有植物种类3.影响引种驯化成败的因子4.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5.引种驯化应注意的问题§3 选择育种1.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概念2.选种的意义3.实生选种的概念及实生选种的方法4.混合选择的概念及特点5.单株选择的概念及特点6.芽变选种的概念及芽变的特点§4 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1.杂交育种、远缘杂交、体细胞杂交、F1代、回交、杂种优势、自交系2.杂交育种的意义3.有性杂交中,父本、母本、杂种一代的表示方法4.制定杂交育种计划的内容5.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6.杂交方式的种类7.杂交技术的步骤8.远缘杂交的特点9.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10.远缘杂种分离的特点11.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12.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异同§5 非常规育种1.诱变育种的概念及特点2.辐射源的种类及化学诱变剂的种类3.辐射处理、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法4.辐射对染色体结构的影响5.化学诱变剂的机理6.化学诱变剂量的选择7.化学诱变处理应注意的问题8.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9.多倍体的特点、种类10.秋水仙素的浓度及处理方法、注意事项11.植物多倍体的鉴定方法12.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及获得单倍体的方法13.分子育种的概念及特点14.基因工程的主要工具酶15.载体的常用种类16.转化、转导、转染§6 品种登录、审定、保护及良种繁育1.我国具有国际品种登录权威的植物2.品种审定的申报条件3.品种认定的标准4.授予品种权的条件5.品种权的保护期限6.良种繁育的概念及任务7.品种退化的概念及原因、防止措施8.结合实例分析植物遗传改良的育种途径《园林育种学》知识点绪论3.园林植物育种、品种答:(1)园林植物育种:狭义的园林植物育种指选育或创造园林植物优良品种的技术与过程。

园林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林育种学复习资料

品种:指经人类选择和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性状相对整齐的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这种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

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单倍体:细胞内同源染色体的数目,其中只有一组的称为“单套”或“单倍体”。

选择差:要留种的个体表型均值与植物群表型平均数之差。

遗传增益:育种群体平均值超出原有群体平均值的百分比。

一般配合力:指某一亲本品种和其他若干品种杂交后,杂交后代在某个数量性状上表现的平均值。

特殊配合カ:某个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或其他性状值)与根据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所预测的平均产量(或其他性状值)的差值。

种子库:利用一般的技术手段将尽可能多的纯净种子的保存,用于园林植物生产的仓库。

半致死剂量:辐射育种过程中,辐射处理后成活率为对照50%的剂量驯化引种:如果引入地区与原分布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其遗传性改变才能适应新环境或必须采用相应的农业栽培措施,使其产生新的生理适应性的称为驯化引种。

单株选择法:把从原始原始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单株的种子或繁殖材料分别收获、分别保存、分别繁殖的方法。

反应规范: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下,可能保持相同的表现型,也可能表现不同的表现型,所以植物有适应一定环境变化的能力,遗传学上把同一基因型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幅度称为反应规范。

远缘杂交:指不同种、属或亲缘关系更远的物种之间的杂交。

杂种不稔性:是指得到的远缘杂种植株,虽然生长旺盛,但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器官,或虽能开花但不结实的现象。

雌性系:雌雄异株的植物,系统内全部为纯雌株的纯雌系和全部或大部分为强雌株,少部分为纯雌株的系统。

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或A系。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 物资源的总和。亦即对园林植物品种改良和 栽培拥有一定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和。

2. 种质资源的范围 1) 全球植物资源 2) 地区植物资源 3) 群落内植物资源 4) 物种资源(居群) 5) 品种群 6) 单株、器官、组织、单个细胞、一
个基因片断。
3. 种质资源研究的单位 群体 个体 性状 细胞 基因
从来源上看,种质资源包括如下内容: 自然资源中的植物材料; 人工创造的植物材料:
栽培品种、育种的中间材料、 育种工作的基础材料。
4. 意义及作用 1) 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2) 不断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 3) 科学研究的基础。
二、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概 况及特点
我国地跨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气候带, 幅员辽阔,是世界上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国 家,其中很多植物具有观赏价值。

园林植物概况调查包括栽培历史和分布、 种类和品种、繁殖方法和栽培管理特点、 产品的产供销和利用情况,以及在生产

(1)一般概况:来源、栽培历史、分布特点、
(2)生物学特性:生长习性、开花结果习性、
(3)形态特征:株型、枝条、叶、花、果实、
(4)经济性状:产量、品质、用途、贮运性、 效益值。
三、种质资源的分类及调查

有一定的形态特征与地理分布,常以种群形式存在, 一般不同种群在生殖上是隔离的。但是园林植物中, 有些种间常能杂交,如杨属、栗属、茶属等可种间杂


生理和生态上有一定差异的群体。如杜仲有光皮类型 和粗皮类型;核桃有早实类型和晚实类型;油茶有红

在遗传学上,一般是指通过自交或多代近交,所获得 的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一致的群体。在育种学上,指遗 传性状比较一致而起源于共同祖先的群体。在栽培实 践中,往往将某个表现较好的后代群体称之为品系。

园林植物育种学

园林植物育种学

园林植物育种学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育种学:是研究培育园林植物优新品种的原理和技术的科学。

2、品种:指经人类选择和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性状相对整齐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3、育种系统:是培育优良品种而建立的一种完善的育种资源、信息和技术体系,是品种培育的基础。

4、种质资源:(或称基因资源或称遗传资源)是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

5、种质创新:是指对原有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

主要方法包括杂交、诱变和基因工程等。

6、核心种质:就是以一个物种少量植株的遗传组成来代表该物种大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7、育种目标:植物通过遗传改良之后所要达到的目的。

8、反应规范:同一基因型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表现出的表型差异称为反应规范。

9、驯化引种: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引种。

10、芽变:一种体细胞突变,即植物芽的分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长成枝条时,在性状上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

11、嵌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型不同(突变型或原始型)的细胞在同一组织或器官中并存的现象。

12、单株选择法(系谱选择法):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然后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个体的优劣,并以株系为单位进行选留和淘汰的方法。

13. 混合选择法: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一个原始的混杂群体或品种,选出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起来种在同一块地里,次年再与标准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的方法。

14、芽变选种:是指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使变异性状得到延续和固定,并通过鉴定和比较,选出优系,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园林植物育种学.

园林植物育种学.

园林植物育种学一、名词解释1、育种学:是研究植物选育原理和方法,从而改进植物的种性(生物学特性)及创造植物优良品种的应用科学。

2、品种:人类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性状符合人类需要的,遗传学上相对稳定和一致的,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的某种栽培植物的特异性群体。

3、育种目标:提高产量和品质,增强抗性。

(两高一优即高产,高抗,优质)4、种质资源:具备一定的遗传物质,能将其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表达的植物资源的总和。

5、引种:是指将植物从原分布地区引入到新的原来没有分布的地区栽培的方法。

(引进外地或外国的种质资源的工作)“拿来主义”6、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的园林植物种类、品种的群体所产生的自然遗传变异,通过选择、分离、提纯以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获得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

“靠天吃饭”7、芽变选种:是指对由芽变产生的变异进行选择,并将优良的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

8、远缘杂交:通常是指植物分类单位上不同种、属及以上类型间的杂交9、杂种优势: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和品质等方面优于亲本的现象。

10、诱变育种:人工利用理化因素诱使植物或植物材料发生遗传突变,并将优良突变体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诱发突变育种,简称诱变育种。

11、辐射诱变育种:利用辐射诱导植物发生遗传突变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辐射育种。

12、化学诱变:利用化学物质诱导植物发生遗传变异并将其优良的变异材料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叫化学诱变育种。

13、多倍体育种:利用植物染色体倍性特点,采用染色体加倍的方法选育新品种的途径。

14、单倍体育种:经人工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变成纯系,然后再进行选育的育种途径。

15、体细胞杂交:两种异源体细胞,在诱导剂诱发下相互接触,从而发生膜融合、胞质融合和核融合并形成杂种细胞,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物体,称为体细胞杂交。

16、基因工程育种:从供体植物中分离目的基因,经DNA重组及遗传转化进入受体植物,实现对遗传性状有目的的改造,从而定向改变植物性状的技术。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教学大纲(1).doc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教学大纲(1).doc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代码:3030423512.课程中文名称:《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3.课程总学时数:684.课程学分数: 45.授课对象:园艺高职6.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是园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该课程是研究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识别、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保存和利用的一门科学。

《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与本专业其他课程密切相关,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园艺植物的分类,理解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保存的程序与方法、创造新种质的技术,掌握种质资源保存利用的相关基础知识。

该课程共68学时(理论课60学时、实验课8学时)、课程实习0.5周,理论教学注重联系实际,实验教学和课程实习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专业素质。

二、教学基本要求1.本课程的目的、任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主要是研究园艺植物起源、演化、分类及种质资源搜集、鉴定、保存利用方法及新种质创造与利用的一门科学。

通过该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教学中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分析手段和方法,努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园艺植物种质资源学》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密切相关,既是相关基础课的延伸又是后续相关课程的基础。

根据本专业的要求及该课程特点,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密切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

教学过程尽量以教材及参考书中的实例,说明“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识别、鉴定与利用”的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

四、教学内容绪论【本章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学;理解植物种质资源与园艺科学的关系,了解国内外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概况”。

【本章教学重点、难点】: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学;植物种质资源与园艺科学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茶花
学名:Camellia japonica Linn. 英文名:Japan Camellia 科名:山茶科 Theaceae
丰富多彩的中国观赏植物



花期 花型、花色 生物学特性 生态习性
花团锦簇的山茶花
多姿多彩的菊花
中国菊花之美



古典菊花的“五美” 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丰富的变异类型 多样的用途
(二)种质资源的评价
评价工作的原则 反映特定种质资源的遗传特性 适应多学科研究需要 符合 IPGRI 标准 数量化、编码化、简便化、规范化
1.
2.
3. 4.
(三)种质资源的评价 1. 任务和要求 2. 内容和项目 3. 方法和标准 4. 规范化和现代化
五、种质资源的保存
种质资源保存方式 1. 就地保存 2. 异地保存 保存材料 1. 种子保存 2. 资 3) 4) 5)
种质资源的范围 全球植物资源 地区植物资源 群落内植物资源 物种资源(居群) 品种群
6)
单株、器官、组织、单个细胞、一 个基因片断。
3. 种质资源研究的单位 群体 个体 性状 细胞 基因
从来源上看,种质资源包括如下内容: 自然资源中的植物材料; 人工创造的植物材料: 栽培品种、中试品种、育种的 中间材料、育种工作的基础材料。
意义及作用 1) 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 2) 不断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 3) 科学研究的基础。
4.
二、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1.
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遗传类型极为多样而且分布比较集 中,具有地区特有性状,并且出现原始 栽培种及近缘野生种的地区,往往是某 一种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
2.观赏植物原产地 1) 大陆东岸气候型 2) 大陆西岸气候型 3) 地中海气候型 4) 热带气候型 5) 热带高原气候型 6) 沙漠气候型 7) 寒带气候型
珍稀树种 银杏、水杉 银杉、珙桐
花卉育种的宝贵材料
大花黄牡丹
紫斑牡丹
毛华菊
金花茶
2.我国丰富的种质资源形成原因 1) 地形复杂 2) 气候多样 3) 历史文化悠久
历史文化悠久

中华传统十大名花 梅花、牡丹、菊花、月季、杜鹃花、 兰花、山茶、荷花、桂花、水仙花。
品种特色突出 品种群丰富 应用形式丰富

外单位赠送
田间收集
研究所基因库
研究所
登记
计算机化数据室
增殖 备份
(送长期保存中心)
交流 全面评价
性状描述
基因库登记资源评价及操作程序
四、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评价
(一)种质资源的研究 1. 分类学性状的研究 2. 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3. 观赏特性的研究 4. 经济性状方面的研究 5. 抗逆性及适应性的研究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拥有丰富的种质资源。在观赏植物 种及品种的拥有量上堪称世界之最。
中文名:丝穗金粟兰 学名:Chloranthus fortunei (A.Gray)Solms-Laub. 英文名:Silkspike Chloranthus 科名:金粟兰科 Chloranthaceae
学名: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 英文名:Wintersweet 科名: 蜡梅科 Calycanthaceae 落叶灌木,高达3米。枝、茎成方形,棕红色,有椭圆形突出 皮孔。叶椭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7—15厘米,顶端渐尖, 基部圆形或阔楔形,表面深绿,背面淡绿。花芳香,直径约2.5 厘米,外部花被片卵状椭圆形,黄色,内部的渐短,有紫色条纹; 花托椭圆形,长约4厘米,口部收缩,有附属物。花期11月至翌 年3月。 庭园多栽培,原产我国中部,在鄂西及秦岭地区常见野生, 现各地栽培,为早春观赏树种。 花可提取芳香油;花蕾供药用,浸泡生油中,制成花蕾油, 可敷治烫伤;花又能解暑生津。 蜡梅含有挥发油(为1.8-按叶素、 龙脑、芳樟醇等)、腊梅碱、异蜡梅碱、胡萝卜烃、黄色素。

3.我国种质资源现状 1) 面临的危机 2) 应有的工作
面临的危机!



布局不合理; 濒危物种尚待抢救; 家底不清,品种混杂; 良种失传,品种退化。
花卉资源大国没有成为花卉产业大国!
应有的工作
种质资源的考察 种质资源圃的建立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 种质资源信息库的建立 种质资源的研究 种质资源的创新与新品种培育
多年生草本,高10—40厘米。茎圆柱 形,无毛。叶对生,常, 宽1.8—7厘米,顶端急尖,基部楔形, 边缘有细圆锯齿,齿尖有1腺体。穗状花 序单生,长3-8厘米,花密聚;苞片2- 4裂;雄蕊3,基部合生,顶端延伸成丝 状,白色,长1-2厘米,中间的一个雄 蕊花药2室,侧生的雄蕊花药1室;子房 卵形,核果幼时淡绿色,倒卵形。花期4 -5月。 产苏南各地,生阴湿草丛中或林下; 华东各省均有分布。 全草入药,有抗菌散淤和活血等功 能.
魏代钟会《菊花赋》, 赞颂菊花具有五美。 金英高悬,准节令, 物候不差;纯黄色是 国家社稷的象征;早 植晚发,是君子之高 尚情操的象征;冒霜 吐艳,是刚正不屈能 洁之士的象征;道家 服用行气,可使身态 轻盈。
中国特有植物
中国特有种子植物图谱数据库 共收录我国种子植物特有72科, 243属,529种。图谱529幅。
第六章 园林植物种质 资源
种质资源是一切育种工作的基础。 ——杜布赞斯基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二、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三、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概况 四、种质资源的研究与评价 五、种质资源的利用与保存
一、种质资源的概念及意义
概念 种质资源(germpalsm resources) 或称 基因资源( gene resources ) 遗传资源( genetic resources ) 。 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 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 植物资源的总和。亦即对园林植物品种改良 和栽培拥有一定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和。
(章守玉,1980)
3.
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 1) 野生种质资源 2) 人工种质资源 3) 本地种质资源 4) 外地种质资源
三、我国花卉种质资源概况
1. 中国种质资源概况 2. 中国种质资源现状形成的原因
1. 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特点 1) 物种丰富 2) 分布集中 3) 丰富多彩 4) 特点突出

种质资源保存的文献工作 (1)资源的历史信息 (2)资源入库的信息 (3)入库后鉴定评价信息

六、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护性开发 永续利用


思考题
种质资源的概念及作用意义。 我国园林植物种植资源的特点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