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案: 我的老师

合集下载

我的老师初中教案

我的老师初中教案

我的老师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课文《我的老师》,使学生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质。

3. 提高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学会尊敬和热爱老师。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 学会如何尊敬和热爱老师。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老师》2. 相关教学挂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曾经遇到过的好老师,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2. 引入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我的老师》。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教师进行讲解。

四、热爱老师(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尊敬和热爱老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

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课文《我的老师》,学生能够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尊敬和热爱老师的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热爱之情。

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调整,提高教学效果。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我的老师》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选五篇)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我的老师》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选五篇)

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我的老师》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我的老师》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第6课我的老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训练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爸爸妈妈,或是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当你们进入学校在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就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

有的老师在你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许多年后你们还会清楚记得他们的音容笑貌,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

可是要让你表达这样的感情,许多同学觉得很困难,那么,让我们读读魏巍同志写的饱含深情忆恩师的美文《我的老师》,我想大家一定会得到启发和感悟的。

二、作者简介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三、快速阅读全文,听录音并思考:(一)(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

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二)蔡芸芝先生是怎么样一个人?文中用了哪些事来表现蔡芸芝先生?分别用简短的话概括并找出每件事的要素?讨论填写下表:事件?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表现的内容?1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我 / 有一次 / 教室 /她的教鞭··· /大伙笑了 /表现温柔、慈爱)2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我们/课外/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生活,和对我的喜爱)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假日里 /她女友家 /认识了蜂王··· /表现善于丰富课外知识,是朋友)4老师教我们读诗(还记得,还能背。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6我的老师》word教案 (6)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6我的老师》word教案 (6)

《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所写主要人物及事件。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3.感受文中的情感,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所写主要人物及事件。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有详有略的写法。

3.感受文中的情感,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方法】默读法、勾画法、讨论法【教学用时】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识记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2.读课文2~3遍,初步了解文中所写人物及事件。

3.查阅作者生平及有关文学常识。

课堂学习一、预习反馈交流作者生平及有关文学常识:明确: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作者少年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勉强读了简易乡村师范。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入长篇小说《东方》等。

《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

课题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师”是作者小学时的教师蔡芸芝先生。

二、读课文,概括内容1、听读课文(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正音、正字。

2、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所写人物及事件。

明确:本文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

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明确:七件事:①蔡老师假装发怒;②课外教我们跳舞;③带我们观察蜜蜂;④教我们读诗;⑤我们对老师的依恋;⑥正确处理“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睡梦中去找老师。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

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明确:情感线索是回忆、依恋、思念“我的蔡老师”,以“难忘”贯穿全篇。

七件事有详有略,由课内到课外,由校内到校外,情感步步加深,充分表达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运用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尊敬和热爱自己的老师。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课文PPT或黑板。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参考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老师的文章,引发对老师的思考。

(2)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我的老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共同理解其含义。

(2)小组合作分析并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

(2)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练习与拓展:(1)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水平。

(2)学生进行课文的仿写或续写,运用所学知识和表达方式。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理解能力。

《我的老师》课堂教案设计

《我的老师》课堂教案设计

《我的老师》课堂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老师的特点和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老师的特点和品质。

2. 教学难点:(1)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2)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图片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利用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老师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分析课文:(1)学生合作学习,讨论课文中老师的特点和品质。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尊敬的老师的故事或感悟。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树立尊敬老师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尊敬的老师”为主题,写一篇练笔文章。

2. 拓展作业:(1)观察身边的老师,记录下他们的点滴美好。

(2)了解我国优秀的老师代表,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以便对后续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3)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报答老师的决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思维能力。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 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及课文出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掌握作者的表达技巧。

4. 课堂讲解:讲解生字词,解释课文中的难点句子。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3. 写一篇关于自己老师的作文,培养尊敬老师的情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3. 作文评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尊敬老师的情感表达及写作技巧的运用。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

(2)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概括作者对老师的描述。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3. 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概括作者对老师的描述。

2. 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并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老师的印象,引出本课主题。

2. 学习生字词:(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分组讨论,共同学习生字词。

(3)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练习。

3. 分析课文内容:(1)让学生默读课文,概括作者对老师的描述。

(3)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抓住关键信息,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4. 朗读练习:(1)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技巧,提高朗读能力。

(3)邀请学生上台展示朗读成果。

(1)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老师的尊敬之情,以及自身的成长经历。

(3)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尊敬老师的作文。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生字词测试: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朗读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4. 作文评价: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了解他们对尊敬老师的认识和体会。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2)激发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尊敬教师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课文中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优秀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的老师》2. 生字词卡片3. 相关教学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谈话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进而引入本课《我的老师》。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和理解老师。

4. 精讲释疑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练习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练习。

6. 情感拓展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尊敬的老师,以及尊敬老师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尊敬之情。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8.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尊敬的老师的短文。

9.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

10. 课后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看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是否在情感态度上有了转变。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感人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语文《我的老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情感,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的老师》。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起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2)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

(2)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行课堂练习。

(2)学生互相交流,互相评价,提高写作技巧。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强调尊敬老师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作文,运用本节课学到的写作技巧。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展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我的老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我的老师”这一主题的基本内容,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帮助学生理解文中关键语句和段落,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子,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或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我的老师”这一主题。

向学生提出诸如“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等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对文章中的生字词、句子和段落进行讲解。

首先,介绍生字词的读音和意义,然后带领学生一起阅读文章,对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思想。

3.案例分析(10分钟)选取文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例如文章中描述的“老师为学生补课”、“老师关心学生生活”等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并从中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深厚感情。

4.互动环节(10分钟)在这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主题为“我与我的老师”。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分享与老师相处的故事,并谈谈对“好老师”的理解。

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促进课堂互动。

5.课程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点评,对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章中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促进课堂互动。

3.练习法:选取文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并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课堂互动练习,鼓励他们互相学习、互相指导。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6我的老师》word教案 (9)

人教初中语文七上《6我的老师》word教案 (9)

《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和写人记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写人记事详略得当的写法。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

”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二、整体感知(一)走进作者走进本文(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掌握生字魏巍蔡芸芝榆钱黑痣褪色焚香磕头啰狡猾背诵海鸥牵挂援助纠纷时辰占卜模模糊糊掌握词义温柔:多用于形容女性温和柔顺。

心清如水:形容心地纯洁,像清澈的水一般。

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

纠纷:争执的事情。

辨析:①迷迷糊糊:指头脑思维不清晰。

→与清醒相对。

例:他审讯期间,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把警官弄得迷迷糊糊的了。

②模模糊糊:不分明、不清楚。

→与清晰相对。

例:清晨,大雾弥漫,景色变得模模糊糊。

(三)整体感悟理清思路难忘。

“最使我难忘”突出了“我”对蔡老师的挚爱和永远的怀念。

温柔和美丽。

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优异的影响。

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啊。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 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我梦里寻师。

三、深入探究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园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对老师的爱。

(详略得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和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

3.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1.2 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老师》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探讨课文中所表达的学生对老师的感情。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我的老师》的作者和背景。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思考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2 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法: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课文内容。

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老师》的文本。

2. 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PPT或黑板。

4. 学习活动记录表。

3.2 教学材料1. 课文《我的老师》的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2.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3. 收集学生的学习活动记录表,评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

4.2 教学反馈1.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改进。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参与讨论,提供帮助和支持。

3.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与拓展5.1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老师的文章。

2. 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与老师的互动场景,增强学生与老师的沟通技巧。

七年级语文上7《我的老师》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7《我的老师》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7《我的老师》人教版教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 7 《我的老师》人教版教案我的老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找出文中莎利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

③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利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点: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①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②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自学。

教学过程:一、课前学习(教学间:)要求学生查阅海伦·凯勒的《海伦·凯勒传》等相关资料并整理在学习笔记中,借助工具书查找词汇,读懂课文内容,并和同学交流,共享成果。

读准字音:无垠yín毛坯pī绚xuàn 丽筑巢cháo覆fù 盖骚sāo动凝níng掌握词义:(补充注释)纳闷:因疑惑而发闷。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

预兆:预先显露出的迹象。

温存:温柔体贴。

琢磨:思索,考虑。

毛坯:已具有所要求的形体,还需要加工的制造品。

绚丽:灿烂美丽。

二、课堂教学: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欣赏有关海伦的生平图,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2、解题释题,确立目标——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

3、朗读课文,揣摩文意——①学生自由朗读,并画出疑难之处。

②师生合作,质疑解题,把握文章脉络。

③加强朗读,对朗读的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方面进行指导。

④请学生读片断,以体会文章语言之妙。

三、研读课文:1、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3段):写莎利文老师初到“我”家。

《我的老师》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我的老师》教案初中语文教案第一篇:《我的老师》教案初中语文教案1、训练从课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的能力,能够基本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和结构。

2、领会安妮·莎利文对学生的深沉的爱和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理解莎利文老师独特而科学的教育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讲授海伦·凯勒的故事。

(要求学生记录要点,课后结合自读提示和文后的方框内的短文,查找课外书,整理成一篇探究海伦取得成功的原因的短文。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演讲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出生后19个月,就丧失了视力和听力,而且变成哑巴。

后来,她的父母亲要求当地的盲人学校给予帮助,该校派莎利文老师到她家里协助,海伦借触摸的方法学会了聋哑语言,她利用点字系统学会了阅读,又用一种特殊的打字机书写。

十岁时,学会了说话,后来在剑桥女校求学,1900年读大学,1904年她大学毕业,并和莎利文老师合作她的自传《我的一生》,此书一出,引起了文坛的轰动,她的故事不但感动和激励着千百万的残疾人,也使无数的正常人为之震憾,使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

此后,她又参加了各种社会活动,她经常来回演讲,写了数本书,1927年她开始为美国盲人基金会募捐,致力于盲人事业。

出版了《我的宗教》一书,1930年出版第二本自传《中流》。

她被人们称为美国女英雄。

二、快速阅读全文,思考:1、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并根据这一点粗略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2、划出写海伦感受的词语。

三、讨论1、海伦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因素?请对比自己谈谈你的看法?——身有残疾,又聋又哑又盲。

2、莎利文老师是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异之处?——通过实物接触和理解教法,教会海伦认识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认识自然界。

3、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

四、朗读1-3自然段1、这三段文章写了什么?2、莎利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之后,她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可以根据下列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吗?——莎利文老师的到来,就像为我打开了一扇厚重的大门,把我从黑暗引向光明。

初中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我的老师教案

初中我的老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我的老师》一文,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分析文章中老师的形象特点,体会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方法。

3. 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分析文章中老师的形象特点。

2. 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找出描写老师的句子,分析老师的形象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教学准备:1. 课文《我的老师》全文。

2.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老师,让学生谈谈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2.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的老师才算是一位好老师呢?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的老师》,理解文章内容。

2. 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老师的句子,并在课堂上分享。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老师的形象特点,如:关爱学生、耐心教育、严格要求等。

2. 讨论:为什么作者对这位老师充满尊敬和感激之情?四、深入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具体事例,如:老师耐心纠正作者的拼音、老师关心作者的生活等。

2. 分析这些事例中老师的教育方法和态度,体会老师的关爱之情。

五、总结拓展(10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可以分享自己与老师之间的感人故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尊敬老师的重要性。

2. 强调学生要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努力学习,回报老师的关爱和教育。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我的老师》一文,让学生理解作者对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老师的形象特点,让学生从具体事例中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教育方法。

通过课堂讨论、分析、总结等环节,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我的老师》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我的老师》的阅读与理解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文化内涵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我的老师》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掌握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2.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理解作者对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的表达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进行写作练习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互动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3.2 教学手段课本:《我的老师》课文文本投影仪:展示课文和相关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写作参考,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介绍课文《我的老师》的作者和背景信息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分析讨论:20分钟写作练习: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作业和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写作技巧掌握情况:通过学生的写作作品,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5.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同行评价:接受同行的评价和建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推荐阅读:为学生推荐与《我的老师》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如其他描写师生关系的文章,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初中语文人教版《我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人教版《我的老师》教案教学设计

7、我的老师教案示例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了解沙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一生的重大影响,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

(二)理解文中侧面描写和运用反衬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过程1、课文人物简介:(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

她又盲又聋又哑,是教育在条件如此不利的人身上取得非凡成就的实例。

由于重病,她19个月就失去视力和听力,不久又变哑。

在她的家庭教师安妮·曼斯菲尔德·沙莉文的精心教育下,又经过在聋人学校学习及口语学校学习,凯勒学会用盲文读写,并异常熟悉普通教育的课程。

1904年毕业于马萨诸塞州剑桥拉德克利夫学院。

海伦·凯勒终身致力于盲聋人的公共救助事业。

为此,她曾周游世界。

她写了很多书,包括《我的一生》(又名《我生命的故事》1902)、《海伦·凯勒日记》(1938)等。

1964年被授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2)安妮·沙莉文(1867—1936),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事业的引路人。

她早年就读于美国波斯顿柏金斯盲人学校,20岁开始做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

沙莉文是在贫穷与疾病的困境中发育成熟的。

她本人在18岁以前随时有双目失明的危险。

所幸一次成功的手术恢复了她的一部分视力。

从她20岁起,到69岁去世,一生教育并陪伴着海伦·凯勒,用她的爱心和足智多谋打开了凯勒尘封的心灵,引她进入新的世界,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海伦能走出黑暗,获得那么高的成就,除了海伦的顽强毅力之外,同他的老师莎莉文的循循善诱是分不开的。

这是一个奇迹,沙莉文正是创造这个奇迹的“罕见的天2、通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为什么把沙莉文老师来到自己身边的一天看成是“最重要的”一天?(2)沙莉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一生有着重大影响,尤其在“创造奇迹”的初级阶段,文中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叙述的?3、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从文中找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我的老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我的老师

《我的老師》教案教學目標:1、領會記敘的要素,會複述五件事。

(重點)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用幾件事去表現人物的寫法。

(重點)3、詞義的辨析與詞語所蘊含的情意的品味。

(難點)4、體會作者對老師的深厚感情。

教學課時:2第一課時教學要點:記事線索,記敘順序,材料安排一、導入課文,簡介作者用“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引入。

魏巍,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

作者少年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小學、高小,勉強讀了簡易鄉村師範。

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魏巍一直生活在戰士們中間,解放戰爭時,在行軍作戰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

全國解放後,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及長篇小說《東方》等。

《我的老師》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為《教師報》所寫的回憶性散文,後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筆》。

課題中的“我”即作者本人。

“老師”是作者小學時的教師蔡芸芝先生。

二正字音:補充:1.查工具書,辨析下列各組字的音、形、義。

即(jì ①就、立刻;②就是;③當時、當地;④靠近;⑤<古>假如)既(jí①已經;②既然;③盡、完;④跟“且”、“又”、“也”等詞連用,表並列) 孤( gū①單獨;②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稱)弧(hú①古代指木弓;②圓周的任何一段)卷(juàn①大多當名詞用:畫卷、試卷、案卷等;juǎn 大多當動詞用:卷行李、捲入浪潮)券(quàn①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②su n拱券,指門宙、橋樑等建築物上築成弧形的部分)蜜(mì ①蜂蜜;②甜美)密(mì ①距離近、空隙小;②細緻、精緻;③關係近、感情深,④不公平、不能洩露的)褪色tuì 磕頭kē蔔問bǔ糾紛jiū心清如水——純潔無雜念。

三、回憶與總結關於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四、快速閱讀全文,聽錄音並思考:(一)(1)本文共記敘了幾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誰?本文記敘了我的老師蔡芸芝、我的母親和我小學時的幾位同學。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

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人教版语文《我的老师》教案教学目标1。

能概括出文中写的七件事,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并理解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3。

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谊,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写人记事详略得当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从幼儿园到现在,你一接触过很多老师,可能不少老师的面容还时常在你脑海中浮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还会引起你会心的微笑。

那么,著名作家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文字来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默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标记重点,牢记心中。

(板书:第6课我的老师)(二)出示学习目标1。

能概括出文中写的七件事,学习详略得当的写法,并理解其对表现中心的作用;3。

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谊,培养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感。

纠(jiū)纷3。

结合课文内容填写。

本文共记叙了七件难忘的事情,分别是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

蔡老师是一位温柔美丽、具教学特色、关爱学生、公平的老师。

(三)我的疑惑过渡语: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举手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三、后教过渡:作者写了老师这么多事情,是怎样安排1。

文中所叙七件事详写了哪几件,略写了哪几件,这样安排详略有什么好处?其中前五件是略写,概括地写蔡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教育、爱护和影响;后两件是详写,用具体事情写蔡老师曾给予“我”的莫大帮助,以及“我” 对蔡老师的思念、依恋之情的事。

这样安排详略是为了抒发我对蔡老师的爱戴、依恋、思念之情,使文章结构疏密有间,感情浓度逐渐加深。

过渡语:同学们,本文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在字面上,而是蕴含在平实的文字里,好像一股涓涓细流,绵长深远。

请你再次认真阅读课文:2。

请用批注的方式勾画出表达作者感情的词语或句子,揣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可以采用这样的格式: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 段、句或词,可以看出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推断词语的含义;
2、把握作者思路,分析各个片段之间的联系和照应;
3、体会字里行间蕴藏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圈点批注能力;
2、集中注意力默读。

情感目标:学习蔡老师的美好心灵,培养尊敬和热爱老师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真挚的师生感情;
2、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记事写人有主有从,详略得当。

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工具书结合页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

上网或查资料书籍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

”“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同学们,从幼儿园到现在,有很多老师教过你们,这些老师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他们给了你们哪些支持、鼓励和帮助呢?哪位老师使你终生难忘呢?
在第个老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回忆一位最使你难忘的老师,讲述一下你们之间发生过的小故事。

(生自由练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魏巍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一篇文章。

2、作者简介:
魏巍,现代作家,原名魏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

河南郑州人。

1920年6月生于一个城市贫民家庭。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读了平民小学、高小,并勉强上了简易乡村师范。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走上革命道路,同年12月在山西前线参加八路军,不久到达延安。

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一直生活在战士之中。

解放战争中,在行军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

全国解放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长篇小说《东方》等。

二、预习空间
1、辨析下列各组字的音、形、义。

既孤卷恋密梦
即弧券念蜜焚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黑痣.狡猾
..褪.色焚.香卜.问
3、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温柔:温和柔顺(多形容女性)心情如水依恋榆钱纠纷
三、感知课文
1、听朗读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回答:
(1)、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她的女朋友、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

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2)、根据课文分别为下面的图画拟一个小标题,最好是字数相同,结构相近的短语(3)、本文共
记叙了哪几件事?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参考:共记叙了七件事:①假发怒;②教跳舞;③观察蜜蜂;④教读诗;⑤看写字;⑥排纠纷;⑦梦寻师。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

这样安排,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能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四、品味探究
1、本文有一条感情线索,请同学们从课文中选取二三例,说说作者的思想感情。

(回忆——文章第一段,以“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一句开头,展开了对蔡老师的回忆。

依恋——是留恋,舍不得离开的意思。

文章列举蔡老师的五件小事,写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依恋蔡老师的两件事。

蔡老师成为孩子们生活中少不了的人,放假前孩子们与老师难分难舍;暑假中渴望老师返校,感到时间的漫长;作者思念老师,甚至梦中寻找。

思念——文中最后几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就和蔡老师分别了”,深情的语句抒发了对蔡老师的思念之情,与开头相呼应。


2、有人认为,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也有人认为,着重写的是蔡老师令“我”难忘。

你的看法呢?
(二者不可割裂开来,蔡老师令“我”难忘,是因为蔡老师温柔慈爱、循循善诱、酷爱学生;正是蔡老师有一颗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才使得“我”(我们)铭记在心,难以忘怀。


3、你认为课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好?为什么?
请用“你觉得词(或句子)用得好,好在它写出了(或表现了)”
的句式来表达。

4、请各位同学有感情的、有选择地朗读文中的某件小事,细细品味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体会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

(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荐一位同学朗读,读完另一组同学评价,检查同学们是否读出其中的感情。


五、拓展迁移
1、口头复述“梦里寻师”的故事。

要求:说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对比阅读:
(材料事先发给学生)
我心中的老师
这位穿着紫色连衣裙,面带慈祥的老师,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朱老师。

朱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上起课来总是那么轻松、活泼、生动、有趣。

特别是她的作文课,她讲起课来总是那么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使我们兴趣盎然。

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作文,逐步懂得一些写作的奥秘。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这一节是作文课。

朱老师大步跨进教室。

今天她显得格外兴奋,走到讲台前,笑嘻嘻地说:“同学们,今天我特别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我们都摇摇头。

朱老师接着说:“今天早上,我到贸易市场,一元钱,买了两只老母鸡,你们说能不高兴吗?”同学们哄得一声笑了,张思宇笑得连腰都直不了。

我想:朱老师一定又在开玩笑了。

朱老师边说边拿出一本作文本大声朗读起来,读后便批评了一些同学写作不真实。

又是一堂作文课,一向和蔼可亲的朱老师,一上课就把张思宇拉到门外去,便对我们说:“大家熟不熟悉张思宇。

”“熟悉。

”“那么他今天穿着什么衣服上学。

”“不知道。

”说完,便把张思宇拉进来,我们一看他的着装,就说出来了。

然后,老师说:“这就叫仔细观察!”紧接着又带我们去花坛仔细观察了一下,在朱老师的循循诱导下,这次作文大家写得都不错!
朱老师就是这样指导我们学习和写作的。

你说,我们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能不感到高兴吗?我们怎能不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呢?
朱老师就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1、比较本文和课文在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自由发言,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本文作者是从一个学生的角度,通过对陈老师在课堂上的动作,语言的描写,非常
成功的塑造了一个教师的形象。

而课文通过七个师生生活的片段表达了蔡老师热爱学生、学生热爱蔡老师的真挚感情。

2、阅读了两篇写老师的文章,你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收获?
参考答案:在叙事中表现人物性格。

人物的性格特征都是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来的。

人物语言的描写,力求反映人物的特征。

成功的对话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等特点,而且也要能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不拘泥于参考答案,学生任何的一点所得都值得祝贺。


六、归纳总结
引导学生畅谈本节的学习收获与情感体验,然后师做以小结。

从这堂课的学习中,我们看到了蔡老师的一颗挚爱学生的美好心灵,体会到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思念之情,学到了要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安排详略的写法,也再一次的接受了“尊师”这一传统美德的熏陶。

七、课外练笔
请同学们模仿本文写一篇文章介绍你的一位老师,要精心选材,安排好详略,注意交待清楚记叙的六要素,字数5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
魏巍
假发怒
教跳舞
观蜜蜂 依恋 回忆 教读诗
看写字 思念
排纠纷
梦寻师
(略) (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