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二篇 要素市场 【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计算答题)【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三、计算题1.考虑包含技术进步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为:()()()()1Y t K t A t L t αα-=⎡⎤⎣⎦资本和知识积累方程为:()()()d d K t K t sY t t == ()()()d d A t A t Y t t ϕ== 其中:s 为储蓄率,φ∈(0,1),人口增长率为n。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给出知识积累方程的经济学解释。
(2)将资本和知识积累的增长率()()()K K t g t K t = 和()()()A A t g t A t = 表示为A (t),K(t)和L(t)的函数。
(3)经济存在资本和知识积累增长率为常数的稳态吗?如果存在,请计算出资本和知识积累的稳态增长率。
(4)储蓄率如何影响稳态人均产出增长率?[中国人民大学2019研]解:(1)知识积累方程为:()()()d d A t A t Y t t ϕ==方程中,•A(t)是技术状态(知识水平)进步的速率,A(t)是技术状态(知识水平),Y(t)是总产出,指数φ∈(0,1)。
知识积累方程表明技术状态(知识水平)的进步速率是总产出的增函数,当φ固定不变时,总产出越大,技术状态(知识水平)的进步速率越大。
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国的产出越高,对科技、教育、医疗等方面的资本和劳动力资源投入越多,技术进步速率也就越大。
(2)将资本积累方程和总量生产函数代入资本积累的增长率,可得:()()()()()()()()()()()()11K K t A t L Kt sY t g t K t K t s t K t A t L t s t K ααα--⎡⎤⎣===⎡⎤=⎢⎥⎣⎦⎦ 将知识积累方程和总量生产函数代入知识积累的增长率,可得:()()()()()()()(){}()()()()()()()1A K t A t L t K t A t L At Y t g t A t A t A t A t t t A L t αααϕϕϕϕϕ-⎡⎤⎣⎦===⎡⎤=⎢⎥⎣⎦(3)设按有效劳动平均的产出为()()()y t A t L t =按有效劳动平均的资本存量为()()()()K t k t A t L t =则经济的总量生产函数可写成:()()()()()()()()()()()()()()()()()1K t Y t K t A t L t A t L t A t L t Y t K t A t L t A t L t y t k t ααααα-⎡⎤==⎡⎤⎢⎥⎣⎦⎣⎦⎡⎤⇒=⎢⎥⎣⎦⇒=稳态时,按有效劳动平均的资本存量k(t)为常数,其增长率为零。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考研真题精选二、简答题1.如果一国政府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请运用IS-LM模型说明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减税的经济效果有什么不同?(1)中央银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
(2)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
[中国人民大学2019研]答:(1)如图1所示,设经济原来处于均衡,均衡时产出为Y*,利率为r*。
根据IS-LM 模型,当政府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ΔT时,计划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ΔT×MPC/(1-MPC),得到IS1曲线,当中央银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时,由于IS曲线移动使国民收入增加,带来利率上升压力,为了使利率水平不变,中央银行将增加货币供给,导致LM向右移动ΔT×MPC/(1-MPC),得到LM1曲线,此时利率仍为r*,但产出增加到Y1。
图1中央银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2)如图2所示,设经济原来处于均衡,均衡时产出为Y*,利率为r*。
根据IS-LM模型,当政府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ΔT时,计划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ΔT×MPC/(1-MPC),得到IS1曲线,当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时,LM曲线不变,此时利率增加到r2,产出增加到Y2,经济中产出增加、利率上升。
但是Y2<Y1,产出相对于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时增加得更少。
图2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3)经过比较,如果一国政府削减个人和企业所得税,中央银行保持利率水平不变时,最终结果为利率不变,产出增加;中央银行保持货币供应量不变时,最终结果为利率增加,产出增加。
但是由于前者货币供给的增加抵消了利率上升的挤出效应,所以减税的经济效果更好。
2.在劳动供给函数上,凯恩斯不同意古典学派看法的理由是什么?[中国人民大学2019研]答:古典学派认为,劳动市场完全竞争,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能够自动调整至均衡,市场出清,充分就业能够自动实现;凯恩斯认为,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工资具有刚性,劳动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3版)章节题库-外部经济(圣才出品)
4.如果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大于私人边际收益,( )。 A.价格低于有效率的价格 B.社会应减少产品的生产 C.私人有效率的结果也是社会有效率的 D.社会应增加产品的生产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四章 外部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外部性(externality) 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的经济环境的影 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 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响,却没有支付相应的成本和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 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那些能为 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 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 为外部不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外部性。 福利经济学认为,除非社会上的外部经济效果与外部不经济效果正好相互抵消,否则外 部性的存在使得帕累托最优状态不可能达到,从而也不能达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福利。外部 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 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 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生产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3章生产者选择一、名词解释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答: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出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可变投入的不断增加,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组合比例变得越来越不合理。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有条件的:①以技术不变为前提;②以其他生产要素固定不变,只有一种生产要素的变动为前提;③在可变要素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才出现;④假定所有的可变投入要素是同质的,如所有劳动者在操作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差异。
2.规模报酬递减答:把生产产品的各种生产要素扩大相同的比例,所增加的产品产量比例或是大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或是小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或是等于生产要素扩大的比例。
大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是规模报酬递增,等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是规模报酬不变,小于生产要素扩大比例的情况便是规模报酬递减。
产生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生产规模过大,使得生产的各个方面难以得到协调,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
它可以表现为企业内部合理分工的破坏,生产有效运行的障碍,获取生产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的不易等等。
一般说来,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
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
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
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二、判断题1.生产函数表示投入品价值与产出品价值的数量关系。
()【答案】F【解析】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不完全信息)【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不完全信息13.1 复习笔记一、信息不对称1.信息与信息成本(1)信息不对称的含义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的一方无法观察到另一方的行为,或者无法获知另一方行动的信息。
信息在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或者说是不对称的。
不完全信息并不是指某个人获得信息量的多少,而是指这种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所以,信息不完全通常也称为信息不对称。
(2)信息不对称产生的原因产生信息不对称的原因是因为获取信息需要成本。
获得任何信息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信息的成本。
如果寻找信息的成本过于高昂,或者有些人不愿意为获取信息支付成本,而能够降低信息成本,或者愿意支付这种成本的一方就形成了对另一方的信息优势,从而导致了信息不对称的格局。
2.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对市场经济运行带来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德风险,二是逆向选择。
(1)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交易协议签订后,其中一方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有目的地损害另一方的利益而增加自己的利益的行为。
例如在购买了全额保险之后,人们的行为会变得不合情理,更加不注重防患风险。
道德风险有时被称为“隐藏行为”,因为对这种行为保险公司无法获知确实的信息,或者说无法支付了解这些信息所需要的成本,它又称为“隐藏信息”问题。
保险公司为隐藏信息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不得不付出比预计多得多的赔偿费支出。
所以,在有道德风险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被迫提高他们的保险费或者甚至拒绝出售保险。
(2)逆向选择逆向选择是指市场的某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使另一方受损,倾向于与对方签订协议进行交易。
在保险市场上,想要为某一特定损失投保的人实际上是最有可能得到赔偿的人,因此,保险公司的赔偿概率将会超过公司根据大数法则统计的总体损失发生概率,这就是保险公司的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行为会加重逆向选择,但两者并不相同,道德风险是由于人们的隐藏行为而提高了发生损失的概率,而逆向选择则是由于投保人分布的偏向性而使保险公司的赔偿率超过预计水平。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四章~第六章【圣才出品】
第四章失业一、名词解释1.充分就业答: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
充分就业是凯恩斯在《通论》中提出的范畴,凯恩斯认为,充分就业是由有效需求决定的。
如果有效需求不足,从而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社会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性失业,这两种失业都是正常的。
只有非自愿性失业消失,社会才算实现了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也可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奥肯定律答: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
奥肯定律可用公式写为:y-y*=-a(u-u*)。
式中y代表现时的实际GDP的增长率,y*代表潜在GDP的增长率,u代表现时的实际失业率,u*代表自然失业率,a代表由现时的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的变动而引起的实际产出增长率对潜在产出增长率的变化系数。
该式的含义为: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下降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上升,这时为经济周期的繁荣阶段。
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向替代关系。
奥肯定律提供了一种在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进行选择的“菜单”。
它对于政府在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把握潜在产出水平和实际产出水平以及把握实际失业率,具有重要意义。
3.非自愿失业答: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而仍得不到工作。
这一概念是由凯恩斯提出的。
凯恩斯对非自愿失业的解释是,当所消费的商品的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力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从另一个方面讲,指有可能被总需求的提高所消除的那种失业。
因为总需求的提高必将导致较高的物价和较低的实际工资。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课后习题及详解(生产要素市场)【圣才出品】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一、概念题1.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答: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传统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即土地、劳动和资本。
其所有者分别为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
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和利润(包括利息)。
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利息”被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
2.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答:生产函数指描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的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函数表示了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简单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 f K L=,。
在分析上,生产函数分为长期与短期两种:短期:指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一般为资本K)无法调整(或变动)的期间。
因此生产函数为:()(,)(资本固定)。
Q f L K f L==长期:指所有生产要素皆可变动的期间。
这时的生产函数可表示为()=,。
Q f K L3.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of labor)答:劳动的边际产量指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一单位劳动所获得的产品的增量。
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用公式可以表示为/=∆∆,当劳动的增加量非常小时,MPL Q L=。
劳动的边际产出曲线的变化趋势是倒U型的,这就意味着当边际产出为零MPL Q Ld/d时总产出达到最大值。
在图形上,总产出曲线上各点切线的斜率值,就是各劳动投入量上边际产量的数值。
即在某一产量上的边际产量,就是该产量相对于总产量曲线上一点的斜率。
一个企业主在考虑再雇佣一名工人时,在劳动的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中他更关心劳动的边际产量。
4.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答:边际产量递减指一单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的性质。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劳动市场)【圣才出品】
第八章劳动市场8.1 复习笔记一、劳动的需求与供给1.劳动的需求与需求弹性劳动需求曲线的倾斜程度还与劳动的需求弹性有关。
一般来讲,劳动的需求弹性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1)劳动使用的密集程度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某种生产过程大量使用劳动,而使用资本的数量相对较少,那么,劳动的需求弹性就较大;反之,劳动的需求弹性就较小。
(2)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的速度假定其他情况不变,劳动的边际产量下降得越快,劳动需求弹性就越小。
(3)产品的需求弹性产品的需求弹性越大,生产该产品所需的要素需求弹性就越大。
作为一种派生需求的要素需求,其弹性与产品的需求弹性是一致的。
(4)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从长期来看,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也是影响劳动需求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性越强,长期劳动需求弹性就越大。
2.劳动供给的时间配置模型(1)工资与闲暇的时间最优配置用来表示闲暇时间,用表示个人的收入,用表示小时工资率,一天为24小时,那么预算约束线将符合下面这个表达式:从一般意义上说,收入和闲暇都是正常商品,即更多的收入或更多的闲暇时间能给人们带来更高的效用水平。
假定个人效用函数为,则个人的最优收入—闲暇组合均衡点为图8-1中的点。
图8-1 工作与闲暇的时间配置(2)工资变动的价格效应这里所指的工资就是闲暇的价格,那么价格上升,会有价格效应发生,而价格效应又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①替代效应工资上升后,闲暇的价格也上升,劳动者的替代行为应该是用收入来替代变得相对昂贵的闲暇,闲暇就会减少,所以替代效应使劳动者在工资水平上升后少休息、多工作。
②收入效应工资上升,劳动者的收入也随之上升,劳动者会用收入购买更多的闲暇,闲暇反而会增加,所以收入效应又使劳动者在工资水平上升后多休息、少工作。
因此,工资提高带来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作用是相反方向的,前者鼓励多工作而后者鼓励多休息,所以,工资的提高有可能使劳动者增加劳动供给,也可能正好相反,净结果即价格效用的最终作用如何取决于两者的相对大小。
(NEW)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1章 导 论第一篇 产品市场第2章 消费者选择第3章 生产者选择第4章 企业与市场第5章 市场结构分析第6章 博弈论第二篇 要素市场第7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第8章 劳动市场第9章 资本市场第10章 自然资源市场第11章 风险与资产选择第三篇 市场经济问题研究第12章 一般均衡与福利第13章 不完全信息第14章 外部经济第15章 公共产品第16章 政府与市场第1章 导 论1请解释下列概念稀缺性机会成本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需求与需求量供给与供给量需求的价格弹性均衡产量和价格答:(1)稀缺性“稀缺”是指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的。
同时,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不足、有限的。
有用的资源既包括土地、矿藏、森林、水这样的自然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劳动力以及体现在劳动力身上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由原始生产要素生产出来的,再用于生产过程的资本物品,如机器、设备等。
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不可能随心所欲地生产,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消费,稀缺性要求人们做出选择。
对社会来说,稀缺性体现在生产资源的相对不足。
社会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不仅要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中进行选择,还要在消费和投资中做出选择。
对个人来讲,稀缺性体现在消费资源(收入)的相对不足。
个人在一定的收入条件下不仅要在不同商品的消费中进行选择,还要在消费和储蓄间做出选择。
总之,资源的稀缺性是一切经济学分析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人们不可能拥有无穷无尽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拥有无限的时间来享受和利用这些资源,稀缺性始终要求人们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而选择即意味着“取舍”,这正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时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 第二篇 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圣才出品】
第二篇宏观经济的短期模型第七章总需求与总供给一、名词解释1.总需求曲线答: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需求。
它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
因此,总需求曲线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图7-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示随着价格水平的提高,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不断下降;而随着价格水平的下降,人们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则不断上升。
图7-1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主要取决于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和开放效应三个因素。
总需求曲线斜率反映的是价格水平变动一定幅度使总需求量变动多少。
当其他因素不变时,仅仅价格变动,则总需求量沿着总需求曲线变动;当价格不变,其他因素如预期、政府政策、世界经济(汇率和收入)等变动时,需求曲线会发生平移。
2.总供给答:总供给即经济社会的总产量(或者总产出),指整个经济社会在任何一个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总量。
总供给一般而言是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的。
宏观经济学中一般用宏观生产函数来表示产出与劳动和资本等之间的关系。
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 f K L其中,Y为总产出;Y为总产量,K为资本投入总量,L为劳动投入总量。
同时,宏观经济学假定宏观生产函数有两条重要性质:①总产出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②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3.总供给冲击答:总供给冲击指对总供给产生意外重大影响的生产成本或生产率的突然变动。
供给冲击是对经济的一种扰动,其首要影响是使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
供给冲击直接改变企业的成本和价格,使经济的总供给曲线移动,进而影响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例如拉动成本与价格上升的冲击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冲击会使产出与就业偏离自然率水平,从而可能破坏经济福利。
可以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模型来分析冲击如何引起经济波动。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要素的需求与供给)【圣才出品】
第七章 要素的需求与供给7.1 复习笔记一、生产要素的需求 1.作为派生需求的要素需求 (1)派生需求的含义派生需求又称为引致需求,是指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而导致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派生了厂商对要素的需求。
(2)要素需求的决定假定厂商仅使用两种生产要素:劳动与资本,因此有:,。
和分别为投入要素的收益函数和成本函数。
于是,厂商的利润函数为:,当厂商对每一种要素投入数量分别作出决策的时候,其利润最大化的必要条件(即一阶条件)应为:,等式的左边是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劳动和资本)所带来的收益的增量,也就是要素的边际收益;等式的右边是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劳动和资本)所带来的增加成本,也就是要素的边际成本。
因此,对每一种要素来说,厂商雇用该要素的边际收益应该等于其边际成本,此时厂商的利润可以达到最大,这也就决定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2.要素的边际收益L K (),R R L K =(),C C L K =(),R R L K =(1)要素的边际收益要素的边际收益应该是增加一个单位的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增量给厂商带来的收益增量,即要素的边际生产力带来的收益增量。
因此,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要素的边际收益就是产品的边际收益和要素的边际产量的乘积,即:称为边际收益产品。
一般来讲,由于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减少,MR随着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下降,所以,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随着要素投入的增加而递减。
(2)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的边际收益如果厂商面对的是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要素的边际收益也就等于价格乘以边际产量,这种要素的边际收益又称之为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
按照投入要素的不同,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同样可分为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和资本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曲线和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如图7-1所示。
图7-1 要素的边际收益曲线3.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1)厂商短期内对要素的需求在讨论厂商短期内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时,资本是固定不变的,因此讨论的就是对劳动的需求。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消费者选择)【圣才出品】
第二章消费者选择2.1 复习笔记一、消费者偏好1.效用、总效用与边际效用(1)效用效用是指消费者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能得到的满足感。
效用是对从某一商品组合的消费中得到的满足感的主观衡量,其衡量的单位是任意的,一个单位的效用代表消费者得到了一份主观上的满足感。
(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总效用就是消费者从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中得到满足的总量,而边际效用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消费量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量,因此也就是消费最后一个单位商品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用增量。
(3)经济商品、经济负商品和经济中性商品①经济商品是指凡是增加其消费量能增加总效用,或边际效用为正的物品。
这样的商品很多,如面包、书籍、旅游。
②经济负商品是指如果增加某种物品的消费,反而会使总效用下降,或其边际效用为负的物品。
这一类物品(并非一定具有实体)有:变质的食品、污染、战争等。
③经济中性商品是指增加其消费既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总效用,或其边际效用为零的物品。
这通常是与消费者毫不相干的物品或事物。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数学表达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可以用数学语言表达。
设商品的效用函数为:()=,TU U X则边际效用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表达为:效用函数的一阶导数,即边际效用大于零表示随着的增加,总效用也相应增加;效用函数的二阶导数小于零则表示随着的增加,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3.消费者偏好与无差异曲线(1)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基数效用是指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序数效用是指,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
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需确定其具体数值是多少,只需用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大小顺序,并由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政府支出和税收)【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第十四章政府支出和税收一、名词解释1.李嘉图等价定理答:李嘉图等价定理是英国经济学家李嘉图提出,并由新古典主义学者巴罗根据理性预期重新进行论述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政府支出一定的情况下,政府采取征税或发行公债来为政府筹措资金,其效应是相同的。
李嘉图等价理论的思路是:假设政府预算在初始时是平衡的。
政府实行减税以图增加私人部门和公众的支出,扩大总需求,但减税导致财政赤字。
如果政府发行债券来弥补财政赤字,由于在未来某个时点,政府将不得不增加税收,以便支付债务和积累的利息。
具有前瞻性的消费者知道,政府今天借债意味着未来更高的税收。
用政府债务融资的减税并没有减少税收负担,它仅仅是重新安排税收的时间。
因此,这种政策不会刺激消费者更多支出。
根据这一定理,政府因减税措施而增发的公债会被人们作为未来潜在的税收考虑到整个预算约束中去,在不存在流动性约束的情况下,公债和潜在税收的现值是相等的。
这样,变化前后两种预算约束本质上是一致的,从而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和投资。
李嘉图等价定理反击了凯恩斯主义所提出的公债是非中性的,即对宏观经济是有益处的观点。
但实际上,该定理成立前提条件太苛刻,现实经济很难满足。
2.预算盈余答:预算盈余又称“预算结余”,是政府收入和税收超过其包括采购商品、劳务与转移支付在内的总支出以外的部分。
预算盈余是一种预算不平衡的状态,它与预算赤字的不平衡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结余表示财政宽松,赤字表示财政困难。
严格地讲,预算应是平衡的,不仅在计划中是平衡的,而且在执行中和执行后也应是平衡的。
但在某些时候,适当地使财政收入的安排大于财政支出是可以的。
这时就会出现预算结余。
用BS表示预算盈余,G表示政府购买支出,则有:BS=T-G=tY-G。
当BS为负数时,是预算赤字。
从上式可知影响政府预算的因素可分为两种类型:①国民收入Y。
收入增加,税收增加,赤字会减少,相反赤字则会增加,预算赤字随着收入的波动而波动。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投资理论【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投资理论1.企业意愿的资本存量是如何决定的?影响企业意愿资本存量的因素有哪些?答:决定意愿资本存量的因素是资本边际产品价值与资本的租金成本。
资本边际产品价值也可以用资本边际生产力来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边际生产力取决于产量。
由此得出,决定意愿资本存量的因素是产量与资本的租金成本。
当产量既定时,只有降低资本的租金成本,企业才愿意多用资本,因为这时低的资本边际产品才能与低的资本租金成本相一致。
意愿资本存量与资本租金成本反方向变动。
如果资本的租金成本高,只有在资本的边际产品多时,企业才能多用资本。
这也就是说当产量高时,意愿资本存量才会增加。
也就是说,意愿资本存量取决于产量水平和资本的租金成本,与前者同方向变动,与后者反方向变动。
2.新古典理论是如何建立起意愿资本存量与投资之间的关系的?答:假设一企业已经经营了一段时间,那么它在投资的期初已有了一定的资本存量(1K -)。
根据计划产量水平和资本租用价格,企业确定自己意愿的资本存量(*K )。
企业的投资就等于资本存量的变化K ∆,即:*1K K K -∆=-而*,R K g Y P ⎛⎫= ⎪⎝⎭,则:11,,,,K R R P K g Y K g r Y K P P P δ--⎡⎤⎛⎫⎛⎫∆=-=-⎢⎥ ⎪ ⎪⎝⎭⎝⎭⎣⎦总投资为:()11,,,1K R P I K K g r Y K P P δδδ--⎡⎤⎛⎫=∆+=--⎢⎥ ⎪⎝⎭⎣⎦从上式可以看出,企业总投资取决于资本品的相对价格、实际利率、计划产量和折旧率。
总投资是资本品相对价格和实际利率的减函数,是计划产量水平的增函数。
3.试解释产出水平变化对投资的影响。
答:总投资函数式:()11,,,1K R P I K K g r Y K P P δδδ--⎡⎤⎛⎫=∆+=--⎢⎥ ⎪⎝⎭⎣⎦总投资是资本品相对价格和实际利率的减函数,是计划产量水平的增函数。
当产出水平高时,投资就多;反之,当产出水平低时,投资也就少。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第1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答:市场经济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
在市场经济下,经济决策是分散进行的,它由经济组织和个人各自独立地做出。
市场经济对于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通过市场机制内的供给与需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部门的按比例发展。
实际上,资源配置问题就是决定经济社会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问题。
①生产什么。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机制通过供求规律来决定生产什么。
当需求量超过供给量从而产生短缺时,市场机制促使价格上涨,刺激这种短缺商品的生产,减少对它的消费。
当需求量小于供给量从而产生过剩时,市场机制促使价格下跌,压缩这种过剩商品的生产并增加对它的消费。
在这两种情况下,最终会导致该商品的供求达到平衡。
市场机制的作用在于变动价格水平来使每一种商品的生产适应它的需求。
②如何生产。
一旦产品构成确定以后,随后的协调工作就是确定如何生产这些产品。
在这里,仍是价格机制来分配各个生产者所需要的生产要素。
为了应对价格竞争和取得最大利润,生产者的最佳方法便是采用效率最高的生产方法,以便把成本降低到最低点。
生产者在利润的刺激下,会用便宜的生产方法取代费用较高的生产方法。
因此,在市场经济下,投入的生产要素将分配给使用它们进行生产的最富有成效的生产者。
③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物品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要素市场决定了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的价格即工资率、地租、利息率和利润的大小,从而也就决定了这些要素所有者的报酬或收入。
2.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答:实证表述即实证分析,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一种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旨在揭示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实证表述的结论常常被用作规范表述命题的依据。
实证分析的本质是要证实或证伪关于变量之间关系的“假说”。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导论(圣才出品)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何限制的物质资源,也不可能拥有无限的时间来享受和利用这些资源,稀缺性始终要求人们 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而选择意味着“取舍”,这正是经济学产生的根源。
2.基本问题 (1)生产什么 “生产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选择用总量既定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哪些产品,并最大 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也就是资源配置问题。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任何形式的资源配置都 会产生成本,这种成本就是人们选择所产生的成本。如果某人选择了某一资源用于某种用途, 这就意味着他同时放弃了这一资源的其他用途,而其他用途所产生的价值就构成了使用这一 资源的成本,经济学上称之为“机会成本”。如果某一种资源有两种以上的其他用途,那么, 机会成本就是指其中最有价值的用途所创造的收益。因此,机会成本是指所放弃的“次佳” 选择产生的收益。 (2)如何生产 由于选择生产什么需要成本,由此产生了“如何生产”的问题。“如何生产”要解决的 是在生产同一种产品的许多种不同方法(如多用资本和少用劳动的方法或少用资本多用劳动 的方法)中选择一种成本最低或者最有效率的方法,这既要从技术角度考虑,也要从经济角 度考虑。一种生产方法是有效的,是指不可能增加一种产品的生产而不从另一种产品的生产 中抽取资源,从而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 (3)为谁生产 “为谁生产”在相当程度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这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 问题。因此,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风俗习惯、不同道德规范会有不同的看法。 3.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微观或“小型”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如消费者、投资者、工人、
2 / 38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厂商以及单个行业和市场等。微观经济学提供了认识各种层次的经济运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 研究方法,因为,所有的经济决策最终是由个体经济单位(消费者、工人、厂商等)做出的, 微观经济学包含了对影响这些决策的各种因素的研究。这些个体决策的加总就构成了一个总 体经济的运行。
黄亚钧《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不完全信息)【圣才出品】
第13章不完全信息一、名词解释1.道德风险(moral hazard)答:道德风险指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换句话说,道德风险是在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享有自己行为的收益,而将成本转嫁给别人,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
道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当代理人为委托人工作而其工作成果同时取决于代理人所做的主观努力和不由主观意志决定的各种客观因素,并且主观原因对委托人来说难以区别时,就会产生代理人隐瞒行动而导致对委托人利益损害的“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发生的一个典型领域是保险市场。
解决道德风险的主要方法是风险分担。
2.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答:逆向选择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
对逆向选择问题的研究,始于美国经济学家乔治·艾克洛夫的论文《柠檬(次货)市场》,他考察了一个次品充斥的旧车市场。
假设有一批旧车,每辆车的好坏只有卖主知道,要让交易做成,最合理的办法是按平均质量水平定价。
这就意味着其中有些好车的价格被低估了,从而卖方就不愿按照平均定价出售,或者卖方“理性”地抽走好车,让买主在剩下的差车中任意挑选。
如果买方明白这一道理,就不会接受卖方的定价,而只愿出较低的价格。
接着这将可能导致另一回合的出价和杀价:卖主再从中抽走一些较好的车,买主则再次降低意愿价格。
最终的均衡可能使所有好车都卖不出去,显然,这是无效率的,因为最终成交量低于供求双方理想的成交量。
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市场价格不能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导致市场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一般在商品市场上卖者关于产品的质量、保险市场上投保人关于自身的情况等都有可能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方法主要有:政府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利用市场信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篇要素市场
第7章要素的需求与供给
一、名词解释
生产要素
答:生产要素指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投入。
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传统经济学把生产要素分为三种,即土地、劳动和资本。
其所有者分别为地主、劳动者和资本家。
这三类生产要素的价格,则分别被称为地租、工资和利润(包括利息)。
到19世纪末,第四种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被“发现”。
于是,利润被看成是企业家才能的收益,而“利息”被看成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
二、判断题
1.经济租金的存在意味着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企业的长期均衡利润可能为正。
()【答案】F
【解析】经济租金是指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超过为获得该要素供应所必须支付的最低报酬的部分。
完全竞争市场中要素的市场价格就是要素的机会成本,若某种经济资源能给厂商带来利润,则准备进入该行业的厂商就会竞相出高价购买,从而引起这些要素价格的上涨,直到利润消失为止,所以经济租金的存在并不意味着企业的长期均衡利润为正。
2.当要素市场为买方垄断时,要素价格由要素提供者决定。
()
【答案】F
【解析】要素市场的买方是指购买要素的一方,即要素的需求者。
同时当要素市场为买方垄断,即买方就有更大的定价权,因此要素价格由要素需求者决定。
3.如果要素供给曲线为水平线,则具有买方垄断地位的厂商和竞争性厂商的要素需求量相同。
()
【答案】T
【解析】具有买方垄断地位的厂商和竞争性厂商的区别在于要素的供给曲线不同。
一般而言,竞争性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是水平的,而买方垄断厂商的要素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两者的要素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因此当买方垄断市场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也为水平线时,两者的要素需求量相同。
4.在双重垄断的市场结构中,如果上游厂商对下游厂商进行并购并提高终端产品价格,能增加总利润水平。
()
【答案】F
【解析】上游-下游垄断厂商定价通常是上游厂商先把它的价格提高到它的边际成本以上,下游厂商再把它的价格提高到已经加价的成本之上。
该成本导致价格过高,产量过低,不利于厂商垄断利润最大化。
如果两家厂商合并,价格就会下降,利润就会上升。
如图7-1所示。
一体化垄断厂商在y i*经营,非一体化垄断厂商在y m*处生产。
图7-1上游垄断和下游垄断
5.对于买方垄断厂商来说,劳动(要素)供给曲线越有弹性,要素的边际成本和工资率相差越大。
()
【答案】F
【解析】使用额外单位要素的边际成本记作:MC=w[1+(x/w)·(Δw/Δx)]=w[1+1/η],式中,η代表要素的供给弹性。
要素供给曲线越有弹性,1+1/η越趋近于1,要素的边际成本和工资率越接近。
在极端情况下,要素供给曲线拥有完全弹性,那么厂商只能在固定的价格即工资率上购买要素,此时要素的边际成本和工资率完全相同。
6.产品市场为完全垄断时,垄断厂商的劳动力要素使用量由产品价格与边际产品的乘积等于工资水平所决定。
()
【答案】F
【解析】产品市场完全垄断时,需求曲线的斜率为负的,可知边际产品收益小于边际产
品价值。
在要素的任何使用水平上,垄断厂商追加1单位要素的边际价值小于竞争厂商追加1单位要素的边际价值。
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量由MRP x=MR y×MP x=w决定,边际收益小于产品价格,完全竞争市场的要素使用量由VMP x=P y×MP x=w决定。
7.垄断厂商比竞争厂商获得的利润更多,这就意味着垄断厂商在边际上所使用的要素的微小增加比竞争厂商使用的要素的微小增加价值要大。
()
【答案】F
【解析】在既定的产量水平上,要素使用量的增加会提高产量,并降低垄断厂商能够索要的价格,而竞争厂商增加产量却不影响价格,因此对于要素使用量的微小增加,垄断厂商获得的价值要低于竞争厂商所得到的价值。
8.即使劳动的边际物质产品保持不变,一个垄断厂商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仍然是向下倾斜的。
()
【答案】T
【解析】垄断厂商的要素使用量满足:MP X·MR X=w X,即使劳动的边际产量是既定不变的,其边际收益曲线仍然是向下倾斜的,因此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9.如果某种产品的需求增加了,则生产该产品所需的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
()
【答案】T
【解析】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属于引致需求,生产要素的需求随着产品需求的增加而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10.如果要素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那么要素的价格是常数且等于边际成本。
()【答案】T
【解析】根据MC x=w[1+1/η]可知,完全竞争要素市场的供给弹性无穷大,因此要素的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并是一既定的常数。
三、单项选择题
1.设一厂商使用的可变要素为劳动L,其生产函数为:Q=-0.01L3+L2+36L,其中Q为每日产量,L为每日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单位产品的价格为10美分,小时工资为4.8美元,那么厂商雇用的劳动是()。
A.40
B.50
C.60
D.70
【答案】C
【解析】根据完全竞争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条件w=VMP L=P×(dQ/dL),代入数据得:4.8=0.1×(-0.03L2+2L+36),解得均衡劳动雇用量L=60。
2.垄断厂商使用单一生产要素——劳动来生产产品,且技术呈规模报酬不变。
厂商面临的产品市场需求曲线是一条斜率为-1的向下倾斜的直线,劳动力供给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如果该垄断厂商选择使其利润最大化的产量,则()。
A.边际劳动成本大于工资
B.边际劳动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等于工资
C.边际劳动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小于工资
D.边际劳动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大于工资
【答案】D
【解析】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使用额外1单位要素产生的边际收益等于该单位要素的边际成本。
设产品的供给量为y,产品的反需求函数为p(y),需求弹性为ε,使用的生产要素量为x,那么p(y)(1-1/|ε|)·MP=w,因为需求曲线为斜率为-1的直线,因此,1-1/|ε|<1。
所以,边际劳动产品与产品价格的乘积大于工资。
3.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使用要素的边际收益是指()。
A.边际产品价值
B.边际产品
C.产品价格
D.边际产品与要素价格之积
【答案】A
【解析】边际产品价值(VMP)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的销售值,是一种特殊的边际收益产品。
4.完全竞争厂商对要素的需求曲线可以用()表示。
A.VMP曲线
B.MPP曲线
C.MFC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