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说课稿一、说教材《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回忆录一方面描写了老山界的悬崖峭壁山高路险,另一方面无时不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革命主义精神。
使读者在感受老山界的险阻的同时,又为红军不畏艰难的气概所折服。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我们的爱国之情。
2.学习革命志士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
2.联想想象法:切身体会红军当时的处境,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提取信息,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几个难点分析:1.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可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间,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放佛近在咫尺,而且洪大响亮;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复,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混杂在一起,变化多端,反而变得细切。
这些声音容易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2.如何理解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相互争夺之意,用在红军战士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因为“山路很难走”,且“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而“机关枪身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因而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吃饭。
“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学情分析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说教法与学法1.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教法设计的主要依据为:(1)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2)教学目标与任务(3)教学内容(4)教师素质(5)学生特点(6)学生的组织形式,时间及设备条件在教学中选择切入点,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浅露的疑问处开掘出深层次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设计
6老山界教学案例一【导学目标】1.知识:了解背景,掌握字词,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能力: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3.情感:学习红军不怕艰难险阻、以苦为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导学重难点】1.导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导学难点: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赏析精彩语段。
【导学过程】一、初读感知《老山界》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叙述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第一座难爬的山的故事。
作家陆定一亲历老山界的翻越过程,那么,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它的?又有怎样的惊险?结果如何?读完课文之后,你可以通过填写下面的表格来把握文章的内容。
二、给文章划分层次,写出层意第一部分(1):点题,交代老山界的高度和名称。
第二部分(2~33):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一层(2~11):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交往,表现了红军对瑶民的关心、纪律的严明和瑶民对红军的支持和帮助。
第二层(12~23):记叙陡山峭壁的高、险和红军在山间露宿,表现了登山的艰苦和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
第三层(24~30):写山路的崎岖难走和红军的坚强意志,点明红军翻山越岭是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层(31~32):记叙红军下山的情景,表达了胜利到达宿营地的喜悦。
第三部分(33):呼应开头,总结全文,回顾了整个长征历程。
三、研读课文1.课文写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为什么要记叙和瑶民大嫂攀谈的经过?2.瑶民大嫂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3.红军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从文中找出依据。
4.红军遇到了哪些困难?表现出红军怎样的精神?四、精读品味1.本文的语言朴实优美,真挚细腻,内涵丰富,写法新颖。
下面请体味“半夜里,忽然醒来……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这一段里的比喻句,分析这些比喻句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明确:作者将“星星”喻为“宝石”,状其光芒四射;“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这两个句子,前一句以“巨人”喻“山峰”,后一句以“井”喻“山谷”,二者结合起来,便很有立体感地展现出山高谷深的壮观景象;“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四个排比式比喻句,从不同角度写出“不可捉摸”的声响的特点,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课导学案班级:学习小组:姓名:第一部分:预习案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歇.歇脚攀.谈苛.捐杂税呜咽.酣.然入梦咀嚼..峭.壁..灌.输骨碌二、查找课文的协作背景,完成填空:红军长征,从开始 ,到结束,是为了突破国民党“”,争取而进行的。
三、辨析下列形近字:瑶()谣()馋()搀()蜷()倦()四、辨析下列多音字:盛嚼五、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2. 本文是以什么顺序安排内容的?在文中勾画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Array第二部分:探究案分组合作探究,小组代表展示交流:1.我们了解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知道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2.面对重重困难,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2.说一说:作者交代战士们是“横着心躺下去”,但又说“一会儿就酣然入睡了”,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4.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为什么用了不少笔墨写有关瑶民大嫂的事?哪些词语在文中反映了她思想感情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5.作者在文章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第三部分:检测案一、看拼音,写词语:Pān tán hān rán rù mèng bù kě zhuō mō kē juān zá shuì()()()()wū yè gū lu guàn shū dū cù jǔ jué jǐng zhì chù lì jīng huáng qiào b ì()()()()()()()()()二.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使用修改符号修改)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2、杨林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名列前茅。
教案: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
教案: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执教对象•初中七年级学生执教者•张老师一、教材分析《老山界》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陆定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
本文以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的经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英勇顽强的精神风貌。
文章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富含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先辈们的牺牲精神。
这篇课文采用了叙述与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语言质朴而富有表现力,适合培养学生对文本细节的关注能力以及情感共鸣的能力。
同时,文中对于自然环境的描绘也十分精彩,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二、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老山界》的学习可能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挑战:1.历史背景理解:由于文章涉及的历史事件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可能对长征的历史背景不够熟悉,这会影响他们对文本深层次的理解。
2.词汇障碍:文中出现了一些较为生僻或特定时期的词语,如“炊事员”、“辎重队”等,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解释。
3.情感体验:虽然学生们可以通过阅读感受到红军战士们的勇敢与坚韧,但要真正体会那种艰苦卓绝的精神状态仍有一定难度。
然而,学生们也有一定的优势来学习这篇课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能够独立完成简单文本的理解。
•对于英雄人物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这些故事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时。
•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进行小组讨论并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看法。
基于以上情况,在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普及与深化,同时加强情境创设,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情境之中。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新语。
o能够概述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o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历史事件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o培养快速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
o发展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互动。
o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教学,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吸引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导学案6 老山界
《老山界》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文章的体裁,记叙的要素。
2.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
3.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
4.长征的革命传统及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三、基础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
(9分)①粥吃起来十分香甜。
我们也拿碗chéng()给瑶民母女吃。
②快要到山顶,我已经là()得很远了。
③前面又有一段路在qiào()壁上,马爬不上去。
④把毯子juǎn()得更紧些,把身子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
⑤像春蚕在jǔ()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wū()yè()。
2.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A.景观B.壮观C.奇观D.景象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下列句中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3分)A.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B.只要我们对他们说清楚了红军是什么,没有不变忧为喜,同我们十分亲热起来的。
C.上面的路虽然还是陡,但并不陡得那么厉害了。
D.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5.借助语境,推断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4分)①我们决定要爬一座30里高的瑶山。
②我们已经超过自己的纵队,跑到“红星”纵队的尾巴上。
6.根据下列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老山界》 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如“惊惶”“攀谈”“苛捐杂税”等。
2、学习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3、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梳理文章的记叙线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中一些生动描写的作用,感受红军战士的精神品质。
2、难点(1)体会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理解红军精神的内涵。
(2)学习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来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 年 6 月 9 日—1996 年 5 月 9 日),江苏无锡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阵线的卓越领导人。
2、写作背景1934 年 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连续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于 12 月间进入广西。
1935 年 1 月上旬,中央红军突破了敌人的最后一道封锁线,进入贵州。
1 月中旬,红军占领了贵州的遵义城,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大雪山,穿过大草地,于 1935 年 10 月胜利到达陕北。
《老山界》所写的就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老山界的情景。
四、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惊惶()军阀()缴租()蜷()呜咽()点缀()酣然入梦()咀嚼()盛饭()落得很远()2、解释下列词语。
苛捐杂税:酣然入梦:不可捉摸:3、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五、合作探究1、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如何克服的?2、文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如景物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请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3、文章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质?六、精读赏析1、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七年级语文下册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2、结合课文说说长征途中的艰辛,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学习重点】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习难点】赏析环境描写的片段,学习描写方法,体会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介绍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曾任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著有《》《》等。
2.背景资料老山界,位于广西东北部和湖南边境,是红军于1934年冬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爬的高山。
3.检查字词(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惊惶.()苛.捐杂税()缴.()攀.谈()酣.然入梦()蜷.()呜咽.()(2)解释下面的词语。
惊惶:苛捐杂税:缴:攀谈:酣然入梦:蜷:呜咽:四、整体感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2.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3.找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
把握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4.文章按时间顺序,分为哪三个部分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五、自主探究1、从文中划出登山过程中的景物描写。
2、从这些描写中找出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六、背诵“半夜里……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七、质疑问难读完课文,回想一下,你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请你针对本文的具体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难,用红笔标注在课本上。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2.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和传承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精神风貌。
3.强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通过课文结构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4.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老山界》的基本内容。这是一篇描述作者攀登老山界的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感悟,展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文章中具体的案例分析。例如,课文中描述攀登过程的句子,以及表达胜利喜悦的段落,体会作者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情感。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老山界》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方面。首先,关于导入新课的部分,我发现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然而,我也意识到问题的设计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便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课文与自身经历的关联。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的结构、表达手法和主题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案例分析环节,通过具体句子和段落的解读,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长句子和修辞手法方面还存在困难。因此,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多地运用图示、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这个难点。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老山界(1)【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方法。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3、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精神。
【学习方法】精读 诵读 感悟 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老山界》 【自主学习】 1.基础回顾①《老山界》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江苏无锡人,_________________家。
①黑体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并把生词写在横线上. 蜷缩( ) 呜咽..( ) 点缀( ) 咀嚼..( ) 酣.然入梦...( ) 苛捐杂税( ) 2.整体感知①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整体感知文章,思考本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①本文的顺序是什么?请圈画并整理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并在课本中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层意。
【课堂学习】 精读课文,感受精神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老山界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3. 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困难面对困难,红军战士以什么态度面对并如何克服面临困难困难情况战士态度 红军精神走路难 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4.红军战士翻越老山界的结果如何?老山界是否是红军长征中经历最困难的地方?结尾有什么样的用意?老山界(2)【学习目标】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
2、分析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其作用。
【学习方法】精读 诵读 感悟 合作探究 【学习内容】《老山界》 【自主学习】1.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或者段落。
(在文中勾画出来)2.精读这些段落。
3.景物描写的作用是?【课堂学习】 任务一:分析景物描写1.精读第12段。
①文中的“齐观”是指什么?①你认为那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
2.分析第31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最后一次描写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见,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表达作者怎么的心情? 任务二:品味语言 1.“像春蚕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呜咽”在这里怎样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抢了一碗就吃”,如何理解“抢”字?谈谈你的看法。
七年级《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导学案第一课时一、了解作者及背景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江苏无锡人,长征途中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老山界是当年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
其主峰海拔2141.5米,为华南第一高峰,素有“五岭极顶,华南之颠”之美誉。
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在湘江与国民党军队经过惨烈的激战,损失惨重,退入了山高路险的猫儿山,开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历程。
二、初步认读,整体感知 1、给加字注音: 惊惶.( ) 苛.( )捐杂税 打颤.( ) 骨碌..( )酣.( )然入梦 蜷.( ) 缀.( ) 矗. ( ) 澎湃..( ) 落.( )得很远了 2、朗读课文,请用简要的语言概况课文内容。
(结合课文标题,以“谁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为思路归纳文章内容)3、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完成表格。
时间地点 人物 活动第 一 天 下午瑶民家 瑶家大嫂天黑 夜里 半夜 第 二 天黎明以后 下午4、从图表来看,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三、交流合作 ,解读探究(一)1、课本第一小节这样说,“30里高”。
最后一小节第一句话中这样评价:“难走的山”,红军翻山时经历了哪些困难?红军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呢?2、这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精神品格?(二)1.全文重点围绕红军翻越老山界来写的,这当然是直接表现文章主题的。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不是直接写红军翻山的?(瑶民母女、医务队女同志、敌人的飞机和枪声)2.翻山之前,写与瑶民母女攀谈,这与表现主旨有关系?3.快到山顶时,作者又写了医务队的女同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补写敌人的飞机声和枪声,目的是什么? 5. 小结:困难表现 具体体现 战士的态度 难: 难: 难: 难:在直接记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时,还写了这么多内容,不但没有冲淡主题,而且从不同的侧面丰富了主题,使文章更加充实、丰满。
第二课时四、精读品鉴,学习描写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并找出自己认为景物描写最精彩的语段。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6《老山界 》精品导学案
本课的设计初衷,是为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
作为教师要充分保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只有孩子们有了自信,才有可能持续保持对某些事物的兴趣和热情。
“失败是成功之母”应该改为“成功是成功之母”,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对某些事物倾注热情和精力的时候,对他们自信心的保护至关重要。
所以强烈建议平时的测验应在学目标范围内尽可能的简单,最大限度的保持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正所谓“大道至简”,在保证教学目标实现的情况下,教师的课堂要设计的简便扼要,要把较难的、复杂的问题、深刻的问题讲的轻松自然,诙谐幽默,像涓涓细流,于无声中浸润学生的思维。
本课在单元中,属于承上而启下的教学内容。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2.1.2 老山界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继承红军优秀的革命传统。
学法指导1、圈画出表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的句子,理清叙事线索。
2、多角度赏析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红军乐观、昂扬的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念。
3、从翻山过程中的事件和细节来感悟红军战土的精神品质。
中考导航1、“惊惶”“骨碌”“咀嚼”“呜咽”等为中考易考词语。
2、梳理文章思路是中考的常考点。
3、分析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及其作用是中考常考的知识点。
学习过程一、预习新课搜索关于“长征”的诗句: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二、导学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长征途中曾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
他长期负责党的宣传和文教工作,为建设和发展我党的政治宣传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代表作有《金色的鱼钩》《老山界》《怀念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同志》《模范党员,一门忠烈》等。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老山界》导学案
《老山界》说课稿一、说教材《老山界》是一篇革命回忆录,生动地叙述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写出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工农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回忆录一方面描写了老山界的悬崖峭壁山高路险,另一方面无时不表现出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及革命主义精神。
使读者在感受老山界的险阻的同时,又为红军不畏艰难的气概所折服。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我们的爱国之情。
2.学习革命志士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过程与方法目标1.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
2.联想想象法:切身体会红军当时的处境,深入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提取信息,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为几个难点分析:1.如何理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这句话?可结合作者所处的环境来理解。
在深山里,在极静的时候,在半醒半睡之间,确实使人有这种感觉。
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远处,分明很细切,可是由于静,听起来放佛近在咫尺,而且洪大响亮;有的声音,分明来自近处,分明很洪亮,可是由于山峰重复,反响回荡,愈传愈远,愈变愈细,而且风声水声林木呼啸声等混杂在一起,变化多端,反而变得细切。
这些声音容易引起人的种种联想。
2.如何理解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抢是一个中性词,这里是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相互争夺之意,用在红军战士身上,是为了说明吃饭的迅速,因为“山路很难走”,且“今天无论如何爬过这座山”,而“机关枪身很密······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因而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吃饭。
“抢”字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了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动人场面学情分析①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②学习语文的观念、方式、方法较落后③学习语文的能力较弱,语文的素养较低说教法与学法1.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教法设计的主要依据为:(1)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2)教学目标与任务(3)教学内容(4)教师素质(5)学生特点(6)学生的组织形式,时间及设备条件在教学中选择切入点,找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价值的问题,在浅露的疑问处开掘出深层次问题,可以说是抓住了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教案
a.理解《老山界》的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和情感脉络。
-课文通过对红军长征过老山界的描述,展现了红军战士的不屈不挠和英勇无畏,学生需要理解这种情感。
b.掌握课文中生词、短语和关键句型,提高词汇积累和语言运用能力。
-如“崇山峻岭”、“蜿蜒”、“磅礴”、“险峻”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c.学会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如对比、烘托、细节描写等,并能运用到写作实践中。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红军长征的基本情况、历史意义以及课文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红军长征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d.课文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红军长征、老山界战役等。
e.课后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朗读、复述、讨论和写作练习。
二、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老山界》,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运用生动、贴切的词语和句式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学会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方法进行自主写作。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老山界》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如何将历史事件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发他们的兴趣和思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回顾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红军长征的艰辛。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这个方法还是比较有效的,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6课《老山界》导学案
6.《老山界》导学案(2课时)班级小组姓名学习目标:1.掌握重要的字音、字形、重要词语的意思。
2.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
(难点)3.理解文章按照时间的变化、地点转移的写作方法。
(重点)4.感悟红军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相关背景】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
历时两年,经过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
红军的长征,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革命新局面的开始。
本文写的是红军于1934年冬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难爬的高山——老山界。
一、课前预习(基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酣.睡(hān)矗.立(chù)伫.立(zhù)咀嚼.(jué)味同嚼.蜡(jiáo)2.下面的句子,每一句都有一个错别字,先把它们圈出来,然后改正。
①她对我们道赚,说没有多的米,也没有大锅,要不就多煮些给部队吃。
赚改歉。
②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刻服了。
刻改克。
③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多宽,旁边就是悬涯,虽然不很深,但也够怕人的。
涯改崖。
④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弛,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弛改驰。
⑤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暮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
暮改幕。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B)A.“请到里边坐。
”她带着些惊惶的神情说。
B.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
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C.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
D.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解析】选B。
第一个句号应改为分号。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老山界》市一等奖导学案
七年级下语文科《老山界》导学案主备人:集体备课:备课日期:使用日期: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学习重点、难点:1、学习观察方法;2、勾画关键语句,揣摩其含义及作用;3、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写法。
课时:2第一课时(一)导(2分钟):你知道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经历了哪些困难?(二)学、作:(20分钟)一、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陆定一(1906-199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
江苏无锡人。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1927年起担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共青团驻少共国际代表。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宣传部工作,后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
建国后,是中共第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十三届中顾委常委。
2、字词(加点字注音,查字典并写出含义)惊惶.():苛.()捐杂税:。
缴.():①。
②。
攀谈:。
酣.()然入梦:。
蜷.():。
呜咽.():。
二、再读课文1、请同学朗读一遍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提示:概括事件内容时,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读完课文,请先找出本文的记叙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概括故事内容:2、理清结构层次。
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本文是如何这样安排的?(三)三读课文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
本文是以什么为顺序的呢?请圈画并整理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3、用本文的写作顺序安排层次进行叙事有什么好处?4、试从课文中选择适当的词句(或概括内容)填入下表。
(三)展(10分钟)(四)点(5分钟)安全教育:教学楼内文明言行,肃静,有序,单列靠右走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一、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二、学习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文章层次的特点;三、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精彩的语段。
人教最新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老山界》自主学习导学案
6、《老山界》自主学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根据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把握文章内容。
2、揣摩语句,理解语句的意蕴,体会描写的特点。
3、结合背景知识和文章内容,感悟红军战士顽强意志和乐观精神。
活动一:要求:1、给文章标注自然段序号。
2、默读文章两遍,查阅字典,解决文章中出现的生字词。
3、用心思考提前完成以下题目,课后进行参考答案订正。
活动二:掌握字词基础达标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惊huáng() pān谈()苛.捐杂税()lí bā() qiào壁()骨碌..()包guǒ()酣.然入梦()蜷.身()点缀.()矗.立()奔chí()呜咽.() guàn输() dū促()悬yá()马匹.()落.下()搀.扶()慰.问()欺侮.()活动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文章写红军翻越老山界以什么为顺序呢?请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请根据这些时间词理清翻越老山界的大致情节。
3、“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从课文中哪里表现出来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活动四:细读文本难点突破4、红军面对种种艰难险阻,是凭着怎样的态度和精神翻越过老山界的?请同学们结合具体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5、这篇文章中有很多生动的景物描写,请同学朗读自己画出的景物描写的句段,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悟景物描写的作用。
6、《老山界》自主学习导学案活动二:掌握字词基础达标惊惶.huáng 攀.pān谈苛.kē捐杂税篱笆..lí bā峭.qiào壁骨碌..gū lu包裹.guǒ酣.hān然入梦蜷.quán身点缀.zhuì矗.chù立奔驰.chí呜咽.yè灌.guàn输督.dū促悬崖yá马匹.pǐ落.là下搀.扶chān 慰.问wèi 欺侮.wǔ活动三:初读文章整体感知1、红军翻越老山界2、时间变化、地点转移(1)(2—11段)下午—傍晚,山沟--山脚,翻山前,记叙“我们”同瑶民的攀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老山界》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生动的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红军战士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2.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1.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美语段。
2.景物描写的内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教法选用:朗读,讨论,阅读梳理与感悟反思相结合学法指导:梳理信息,整合处理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征背景介绍展示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和会师地点图片。
问:同学们,这是哪里?图中的两人是什么人物?当时发生过什么事件?明确:这是红军第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和会师地点,人物是红军。
1934年10月24日贺龙领导的红三军与任弼时率领的红六军团在木黄胜利会师。
与此同时(展示长征路线图),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遭遇国民党五次“围剿”,占领遵义……抢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强渡大渡……后又飞夺泸定桥,翻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结束。
红军历时两年,转战十四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简称“长征”。
长征途中,困难重重,红军历尽千辛万苦,是信念和意志的长征。
那么红军是怎样翻越第一座高山的呢?今天我们来学《老山界》这篇课文。
交待老山界在地图上的位置,位于广西省东北部与湖南省边境,又叫越城岭。
二、跟随作者,了解翻山经过1.根据记叙要素,理清文章思路。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这是一篇记叙文,找出文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明确:时间:从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地点:长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脚下和老山界的整个山路中人物:红军某部的干部和战士起因:红军总部决定翻越老山界(1)经过:红军战士历经艰险翻山(2-33)结果:红军取得了翻山的胜利(33)问:看看同学们预习时,是否都已找到?展示六要素空表,集体填空并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老山界1.梳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
2.品味文中精彩的语句,体会作者在行文中寄托的思想感情。
3.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精神品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学生背诵《七律·长征》。
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中,讲到了雄伟险峻的“五岭”,其中有一座山岭叫作越城岭,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是“五岭”中最险的一座山,也是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它被称为“老山界”。
红军战士是怎样翻越这座“难”翻的山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听听一位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老红军的讲述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作者介绍:陆定一,生于1906年,江苏无锡市人。
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长征时,在红军第一方面军“红章”纵队政治部宣传部工作。
写作背景:1934年10月,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的中国工农红军开始长征,主力三万六千多人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于12月间穿过老山界,又以超乎寻常的勇毅,突破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三道天堑,爬雪山、过草地,先后击溃敌兵410个团和无数地主武装,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会合,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老山界是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1.默读课文,标上段落序号。
2.圈出生字词,查字典解决读音和词义问题。
字词积累:惊惶.(huáng)军阀.(fá)缴.租(jiǎo)蜷.身(quán) 点缀.(zhuì) 搀.扶(chān)呜咽..(jǔ jué) 澎湃..(péng pài)..(wū yè) 咀嚼酣.然入梦(hān)呜咽:低声哭泣或形容(流水、丝竹等)凄切的声音。
酣然入梦:畅快地入睡。
苛捐杂税:指繁重的捐税。
3.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4.划分文章层次,找出文章线索。
明确:本文以时间的变化、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
第二部分(第2-32段):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第三部分(第33段):点明翻越老山界的意义。
目标导学三:理清脉络,研读思考1.速读课文,找出表示时间变化、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讨论交流,完成表格。
表格及答案示例:归纳:本文按照时间变化和地点转换记叙事件、安排层次。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顺叙。
2.提问:文末说“老山界是我们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找出相关语句填表。
学生速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讨论交流并完成表格。
表格及答案示例:困难表现困难情况战士的态度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打趣逗笑,奋勇登山睡觉难路窄不平,寒气逼人酣然入梦,观赏夜景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鼓着勇气,继续前进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毫不畏惧,嘲笑讥讽归纳:由上表可以看出红军在翻越老山界的过程中,遇到了四难: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从红军对待困难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红军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建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在梳理战士们遇到的困难及面对困难的态度的过程中,注重解读细节让学生深入体会红军战士的意志和精神。
思考:作者在文中细致地描写了翻越老山界的艰难,可是在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说“老山界的困难,比起这些地方来,还是小得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明确:①用了对比的手法,点明了老山界是红军长征中第一座难走的山,但还不是最困难的,表现了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②说明红军长征经历了许多困难,长征胜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
三、板书设计第2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咱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把握了文章的内容,相信大家也深刻地体会到了红军战士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本文,进一步感受本文的魅力!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品析语言,感受魅力1.修辞美。
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修辞,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将不可捉摸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生动而丰富的联想。
用看似矛盾的语言,表现了人声和大自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或小或大,或远或近的“不可捉摸”的感觉。
同时作者还运用了反衬的写作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获得了“以声衬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
2.炼字美。
除了修辞手法的运用,本文也有不少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品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你认为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尝试鉴赏。
(1)她的房子和篱笆都是枯竹编成的,我们生怕有人拆下来当火把点,就写了几条标语,用米汤贴在外面显眼的地方,告知我们的部队不准拆篱笆当火把。
明确:“生怕”是“很怕”的意思,“显眼”是“明显而容易看到,引人注目”的意思,用这两个词,强调我们的部队是一支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的人民军队,充分表现了红军对劳动人民利益的关切和保护。
(2)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明确:“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表明老山界山势的陡峭,山路的险峻,爬山的艰难;火把一直“连到天上”,显示了老山界的高峻,也显示了红军战士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
(3)我们完成了任务,把一个坚强的意志灌输到整个纵队每个人心中,饥饿、疲劳甚至受伤的痛苦都被这个意志克服了。
明确:这里说的“一个坚强的意志”,指红军指战员为北上抗日,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而争取胜利的坚强意志。
用在这里,点明了红军进行长征的思想基础和力量源泉。
3.景物美。
(1)分析第12段景物描写。
你认为哪些字词用得好?请加以揣摩。
明确:“之”字形象说明山路的曲折、迂回;“许多”一词,既说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说明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在攀登。
人、夜色、高山交织在一起,组成了瑰丽、壮观的景象。
“奇观”一词表现出这一景象的奇特罕见,表现了红军队伍的宏伟气势,并颂扬了红军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
(2)分析第22段景物描写。
①这部分哪些词语极富表现力?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明确:“缀”字传神而又具立体感,好像星星是人工装点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现了作者的乐观主义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丰富情感。
②这部分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用巨人比喻矗立在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势的险峻,又暗示了红军的艰难处境。
“矗立”一词形象地说明困难像拦路虎阻挡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耸的老山界阻挡不了红军北上抗日的决心,也改变不了他们长征必胜的信念。
(3)分析第31段景物描写。
我们一口气儿跑下去,跑得真快。
路上有几处景致很好,浓密的树林里,银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
明确:景色明朗、清新,表达了战士们克服困难后欢畅、轻松的心情,集中展现了一种前景光明的意境。
目标导学二:综合分析,深入探究1.课文写红军翻越老山界,却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们”与瑶民大嫂的攀谈,作用是什么?明确:显示了红军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
说明红军不但是战斗队,也是宣传队和播种机。
从侧面丰富了课文的中心思想。
2.这篇文章是按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安排层次的,这样写有何作用?明确:一是材料按时间顺序安排十分恰当。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事情,一层一层说下去,一清二楚,文章脉络十分清楚。
二是逐层写明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使叙事和描写都合情合理。
例如,假设不写天黑的时间,那么火把的描写也就显得奇怪了。
三是有些事情起初不明白,后来才明白,按照时间顺序写,前设悬念,后面解释,有扣人心弦的效果。
例如,沿着山沟向上走的时候,不知道前面为什么走不动,使人疑惑不解,猜想这老山界一定非同一般,特别难爬,读到后面证实了,这座山的确特别陡峭险峻。
课堂小结:本文材料组织清晰,叙述语言生动具体,记叙了长征途中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克服困难、英勇顽强的斗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学法指导:如何赏析写景片段?①概括内容;②弄清描写了哪些景;③分析是如何写景的;④理解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常见写景的方法:①按一定的顺序;②多视角写景;③运用修辞;④调动多种感官;⑤句式多变;⑥穿插人物活动;⑦动静结合。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④帮助揭示主题。
三、板书设计修辞美炼字美景物美语言生动可取之处1.利用表格填写任务,引导学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
2.语言品析环节,针对性强,学生能够较好地感知本文语言的魅力。
不足之处1.解读体现红军战士的意志和精神方面的细节还不到位。
2.没有抓住教学契机对学生进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