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猬,法则]“刺猬法则”与翻译
刺猬法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好保持适当的距离
第一天刺猬法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好保持适当的距离社交箴言:亲密并非无间,美好需要距离。
智慧点拨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亲密的人之间经常大声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的人相处得好。
很多情侣、夫妻常常相互抱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按理说人们应该是交往得越深越容易相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并非如此。
原因何在?这其实可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来解释。
刺猬法则说的是这样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冬季,两只困倦的刺猬因为寒冷而拥抱在了一起,但是无论如何它们都睡不舒服,由于它们身上都长满了刺,紧挨在一起就会刺痛对方,反倒睡不安宁。
因此,两只刺猬就离开了一段距离,可是又实在冷得难以忍受,因此就又抱在了一起。
折腾了好几次,最终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够相互取暖又不会别扎伤。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一个你非常敬佩的人,因为相处甚密,对方的缺点就日益暴露出来,你就会不知不觉中改变自己原有的情感,对对方失望,甚至讨厌对方。
夫妻、恋人、朋友之间都不例外。
曾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件大阅览室中,当里面仅有一位读者的时候,心理学家便进去坐在他(她)身旁,来测试他们的反应。
因为大部分人都快速地远离心理学家到别的地方坐下,还有人非常干脆地说:“你想干什么?”这个实验一共对80个人进行了测试,结果都相同:在一个仅有两位读者的空旷阅览室中,任何一个被测试者都无法忍受一个陌生人紧挨着自己坐下。
由此可见,人和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巨鹿。
人人都需要有一个机子的空间,它犹如一个无形的“气泡”,为自己划定了一定的“领域”。
而当这个“领域”被他人侵犯时,人便会觉得不舒服、不安全,甚至开始恼怒。
戴高乐曾经说过:“仆人眼里吴无英雄。
”这说明在人和人的交往过程中应该有一定的余地——相应的心理距离,要不然伟大也会变得平凡。
距离的力量是神奇的。
有时,距离是一种期待,当你远离至爱时,它会让你归心似箭;有时,距离又是一道屏障,当你和亲朋相聚时,它会让你无话可说。
刺猬法则职场上的启示:永远不要和领导称兄道弟
刺猬法则职场上的启示:永远不要和领导称兄道弟刺猬法则顾名思义,来源于一个和刺猬有关的故事。
为了讨论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他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
由于寒冷,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颤抖,为了取暖,它们想了一个方法,那就是全部的刺猬紧紧地靠在一起。
可是靠在一起的时候,问题出来了,由于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刺猬们又不得不立刻分开。
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后来,它们又再次尝试靠在一起取暖。
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
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
最终,刺猬们最终找到了一个适中的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对于人来说,这个法则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国演义开篇即道:凡天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人与人的距离同刺猬没有任何分别,走得太近,人们对彼此的要求就会提高,一旦对方无法满意自己的心理要求,就会消失裂痕,这里尤其要讲到的是,职场中员工和领导的关系。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这个道理更加重要。
无可否认的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就是领导与被领导,无论员工做了什么样的贡献,都不要偏离了原来的这个轨道。
只要偏离,对不起,你只有走人了。
不要和领导称兄道弟,在这个法则中不再是忠告,而是警告!或许在酒桌上,领导拍着你的肩膀称兄,你却不行以反搂着他道弟,老板可以喝醉了胡说,你却不能跟着发狂。
这个称呼只能在酒桌之上,离开了酒桌,你千万别以为你就是老板的兄弟了,你要沉下心来,讨论老板刚才说的话,哪一句才是他内心的要求。
朱文杰是温主管踢球时熟悉的,后来他就被温主管看重,来到了公司。
朱文杰和温主管打球的时候,就发觉温主管为人的特点。
比如说,天太热,需要买水,温主管从来不掏钱,朱文杰买回来后,他只说声感谢,拿过水就喝。
抽烟的时候,也总是抽别人的烟。
通过这些观看,朱文杰看出温主管是一个特别爱占小廉价的人,于是进入公司之后,他便更加给温主管廉价占。
周六、周日的时候,朱文杰不但陪温主管一起打球,而且还经常请客吃饭,每次朱文杰出差回来,从来就没有空着手去看温主管。
刺猬法则让你就业场所出奇致胜求职.doc
50%以上的上班族都承认,他们在办公室中曾经有过愤怒的情绪,而谈到把这种愤怒的情绪压抑在心里的感受,大多数人都感叹,那是一种很可怕的感觉:郁闷、焦躁,最后对工作产生厌倦。
为了维持同事间的和睦,不想给老板留下冲动易怒、不识大体的印象,但是在许多情况下,息事宁人并不能真正换来情况的改善,我们不妨学习做一只职场刺猬,大胆地提出你的意见、批评甚至愤怒,针对问题,高效地解决它。
刺猬法则一:保持理智、绝不冲动面对存在的矛盾,虽然你的心里可能已经积聚了长久的不满,但是为了能够让大家愿意倾听并且最终信服你的理由,你必须保持情绪上的冷静。
当你处于激动的情绪中时,不妨尝试美国经营心理学家欧廉。
尤里斯教授总结出的平心静气三法则:降低声音、放慢语速、挺直胸膛,可以在短时间内帮你恢复到理智的状态中。
刺猬法则二:有所怒、有所不怒一个成功的职场刺猬与办公室怨妇的最大不同在于,怨妇们不分大小一概报怨,而刺猬们则会精心地挑选批评的问题和对象:首先,只对重要问题开火,如果关系到工作成果,即便背水,也要一战,如果只是不满公司的饮用水牌子,那还是省省力气;其次,绝不使用任何针对个人的言辞,对于团队不和,这样会影响工作效率比他脾气不好、性格暴躁要有力且让人易于接受。
刺猬法则三:掌握证据、抓住时机充足的证据能够使你的批评更具力度、更有针对性,也能够使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
对于办事不力的部门或者同事,1000个形容他懒惰和低效率的形容词,也比不上一句他的行为使我们的工作进程比原计划晚了5天更能引起重视。
当然,前提是你的证据必须真实可靠,夸大其词和捏造证据都是恶劣的行为。
另外,找对时机也很重要,关于工作的任何意见,都应该在全体同事面前公开提出,不但能够获得的重视,也免于打小报告的恶名。
职场中的你,适时地做一回刺猬,未必不是好事,这不但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更能时时提醒大家,每个人都需要为营造一份良好的工作环境而尽力,在刺猬的盔甲之下,是我们对于更和睦、更亲密和更高效率的良好工作环境的渴望。
刺猬法则
刺猬法则
•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 应”。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 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 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 “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 作关系。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 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 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 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 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
刺猬法则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喜欢一直站在讲台上 讲课。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种上课的位 置不一定利于保持良好的课堂纪律。我们经常会 发现,一些学生听课时精力不够集中,说话,做 小动作,东张西望。这些学生一般离老师的空间 位置都比较远,如果老师走下讲台,站到离这些 调皮学生比较近的位置,适度“侵犯”他们的空 间,给他们心理造成压力,他们就会有所畏惧而 集中精力听讲,从而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还应该了解,对不同的学生应该保持不同 的空间距离。对那些自觉性高、成绩优秀的同学, 教师可以利用师生感情较为亲近的因素,拍拍他 们的肩膀,和他们亲切地交谈,引导他们努力学 习。而对那些胆小的同学,则要保持相对较大的 距离,让他们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心理环境,从而 提高学习效率Fra bibliotek刺猬法则
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 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 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 人。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惟有保持 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 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 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戴高乐的做法是令人深思和敬佩的。没有距离感, 领导决策过分依赖秘书或某几个人,容易使智囊 人员干政,进而使这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 之私利,最后拉领导干部下水,后果是很危险的。 两相比较,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好。
“刺猬”法则范文
“刺猬”法则范文“刺猬”法则的核心观点是,要在一些领域取得卓越的成就,必须像刺猬一样专注于一个核心目标,将资源、能量和才能集中在这个核心上,并将其他因素与之保持一致。
这个理论的名字取自刺猬在面对急速滚动的狐狸时,通过卷曲成一个刺球来保护自己。
按照“刺猬”法则,一个成功的个人或组织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核心要素:第一,发现自己的核心目标。
核心目标是个人或组织的最终目标,是传达出真实使命和价值的东西。
柯林斯指出,核心目标不是一个具体的业务或金钱标准,而应该是一个愿景,激励个人或组织前进的动力。
第二,建立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支撑核心目标的关键能力。
柯林斯将核心能力定义为“信念和价值观、关键活动、人才、标志性产品或服务的组合”,它使个人或组织有能力应对市场中的各种机遇和挑战。
第三,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
资源的最佳配置是指将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核心能力所在的领域,以发挥最大的价值。
柯林斯指出,对个人而言,资源不仅仅是物质和金钱,还包括时间、能量和关系。
对于组织而言,资源还包括人力、资金和技术等。
为什么“刺猬”法则能够帮助个人和组织取得成功呢?首先,专注是取得卓越的关键。
在当今高速变化的世界中,注意力是稀缺资源,如果将注意力过多分散在不同的领域,很难充分挖掘和利用核心能力。
通过专注于一个核心目标,个人或组织能够将有限的精力、时间和资源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
其次,核心能力可以帮助个人或组织应对不确定性和挑战。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个人或组织需要拥有独特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方式,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通过建立核心能力,个人或组织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发现机遇,并迅速适应新的环境。
最后,资源的最佳配置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大价值。
很多个人或组织往往分散了过多的资源,导致资源分散、效率低下。
通过将所有的资源都投入到核心能力所在的领域,个人或组织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发挥最大的价值。
总之,“刺猬”法则提供了一个指导个人和组织取得卓越成就的方法。
刺猬法则(深度好文)
用距离来节制爱,才是最恰当的爱护与情谊。
不必靠太近,还有各自的生活,不必离太远,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
人生如尺,要有度。
感情如面,别越界。
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远远近近自己定,原则是让自己愉快别人轻松。
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爱人之间,距离是美丽;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
别小看这些生活里的距离,有多少情感都最终败在距离上。
远了生出不满,近了又生出矛盾。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与某人的关系越亲密,越容易经常与其发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与初次见面者交往容易。
家庭成员、情侣之间常常相互埋怨,正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按理说应该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处,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也越好,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原因何在?这其实可以用心理学上的刺猬法则(也叫心理距离效应)来解释。
在一个飘雪的冬日,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发抖。
为了取暖,他们紧紧地靠在一起,却因为忍受不了彼此的长刺很快各自跑开了。
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他们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又使他们不得不分开。
就这样反反复复,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在受冻与受刺两种痛苦之间挣扎。
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出一个适中的距离可以相互取暖而又不至于会被彼此刺伤。
这是个很古老的故事了,其中的寓意是告诫人们相处之时要学会保持距离,只有适当的距离才会使人愉悦。
所谓“距离美”说的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吧,距离,让人有想象的空间,让人规避彼此的缺点,把美好的一切展现在对方的面前。
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距离产生美,其实,就是彼此尊重,能够随时退一步的海阔天空。
在和别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都应该保持距离,不是不交心,而是给对方的心留下一小片空间,我们没有权利侵犯别人的隐私。
也不是不热情,而是给自己留一点缓和的余地,以免过热招致别人的反感。
要把自己的热心用对地方,你终究不是别人,别人也不是你。
唐代诗人韩愈有一句诗这样写: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人生法则——刺猬理论
人生法则——刺猬理论人生法则——刺猬理论一些非常重要的社会规律和生活法则,隐藏在复杂的社会现象之中。
掌握它们,会帮你发现事物真相,更深刻地认识社会和人性;合理运用它们,许多复杂和疑难问题会迎刃而解。
刺猬的生存哲学两只小刺猬不期而遇,双方一见钟情,不顾一切地拥抱在一起,结果两只小刺猬都被双方尖利的刺刺伤。
它们只好保持着一段距离,可是它们又觉得只有拥抱才能表达自己的爱意,于是又凑到一起,结果又被对方刺伤。
为了爱情,其中一只小刺猬勇敢地拔下了自己身上所有的尖刺,变成了一只没有刺的刺猬。
它们再次拥抱时,这只没有刺的刺猬被心爱的小刺猬扎得遍体鳞伤。
它心爱的小刺猬不忍心看到它这样,就离开了它。
这只没有刺的小刺猬只好又把刺重新安回去,变回了刺猬的模样。
还有一个关于刺猬的故事。
两只小刺猬共住在一个山洞里。
这天天气异常寒冷,两只刺猬被冻得哆哆嗦嗦。
它们为了取暖拥挤在一起的时候,却感觉到了一阵刺痛,原来它们都被对方的刺扎伤了。
于是,它们又分开了,可分开后没多久又都冷得打起寒战来。
经过几次磨合,它们终于找到了合适的距离,即能取暖,又不至于被扎伤。
这些都是刺猬的生存哲学。
后来,聪明的人类发现,刺猬的经验用在人际关系上很合适,就把刺猬的生存哲学归结为刺猬理论。
刺猬理论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应该像刺猬一样保持适当的距离。
因为每个人的观念、文化、知识、性格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影响到自身的处世态度和交际方式。
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交际过于亲密,这时的个性差异就会明显起来、突出起来,就免不了会发生碰撞、摩擦。
因此保持适当的距离,会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使彼此少受伤害。
一位书法大师受寺庙住持受邀为寺庙题字。
他写字的时候,他的一名弟子在旁边为他磨墨。
等他写完了,他的弟子坦率地说:“这幅写得不好!”大师就又写了一幅,这个弟子见了又说:“不好,还不如刚才那一幅呢!”大师又写了一幅,可还是没得到徒弟的赞许。
大师就耐着性子继续写,一连写了80多幅,都不能令那位弟子满意。
刺猬法则 最佳的人际心理距离效应
刺猬法则最佳的人际心理距离效应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
可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于是它们离开了一段距离,但又冷得受不了,于是凑到一起。
几经折腾,两只刺猬终于找到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获得对方的温暖而又不至于被扎。
刺猬法则主要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
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
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
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
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
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
美学上有句名言:距离产生美。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如果想保持和谐相处,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一般来说,陌生人之间会保持一米以上的空间距离,这样才会让彼此感觉好一点。
靠得太近,容易给彼此造成威胁,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空间侵犯"。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即你和对方是什么关系就要保持什么样的距离。
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博士给出了清楚的解答,它将人际交往划分了四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双方当下的关系相称。
亲密距离这是人际交往中的最小间隔或几无间隔,即我们常说的“亲密无间”,其近范围在15厘米之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手可及”,彼此间可能肌肤相触,耳鬓厮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对方的体温、气味和气息;远范围也仅是15厘米到44厘米之间,面对面能够清楚地看见对方的表情和眼神,身体上的接触可能表现为挽臂执手,或促膝谈心,仍体现为亲密友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法则 刺猬法则
人际交往法则刺猬法则
人际交往法则指的是在交往中遵守的一些规则和准则,以便让人际关系更加健康和和谐。
而刺猬法则则是一种人际交往策略,指的是在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保护自己的个人隐私。
人际交往法则包括诚实、尊重、理解和关心等基本原则。
在交往中,诚实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尊重他人的意见和选择同样也是很重要的。
理解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则能建立更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而关心则能传递出友善和真诚的态度。
刺猬法则则是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与隐私。
相当于“刺猬”的自我保护机制,避免别人越过个人隐私的界线。
这并不是说要对别人敌对或者冷漠,而是适度的透露自己的信息,同时尊重和理解别人的隐私。
实践这些人际交往法则和刺猬法则,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在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的隐私,才能让交往更加健康和有意义。
“刺猬”法则
这次风波后,女人再也没提过离婚二字,因为他已经明白,她拥有的这份爱,就是最好的那份。
把命运交给自己
“不必守候,不必为谁停留。”小马怀着这种信念,毅然决定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不必守候,不必为谁停留”我——小马怀着这种信念,毅然决定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河水不太深,也不太浅,我小马最终还是过去了,昂首阔步,宛如一个凯旋的战士。它成功了!尽管也曾为牛大伯和小松鼠的话困惑过,尽管也曾徘徊于河边,但它毕竟理智地把握住自己命运的缰绳,走向了成功!
世上没有恒常的成功。
举世都在追求成功的时候,我们虽不必追求失败,对成功却要有最好的心理准备。
人生大势成久必败,败久可成,是非成败转头空,几度西阳红。
无声的音符
张克跨进那扇玻璃大门的时候,两条腿像灌了铅一般沉重。
女儿晶晶今天过生日,妻子嘱咐他买一把小提琴做生日礼物。妻子有病,病很重,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整整思量了一个晚上,才做出这个决定。妻子说,她知道家里没钱,可这几年也太委屈孩子了,就把那条金项链卖了吧。再说,生病的她现在也用不上。妻子要他买的小提琴就在这家商场。那是一把白色的、做工极精致的小提琴。
琴还在,依然摆放在原来的位置,依然闪着亮丽的光泽。
商场的对面有一间私人开的小铺子,里面也卖各式各样的乐器,其中就有小提琴,模样和商场里那一把几乎一样,售价才80元。这种琴严格地说只能称为玩具,为了不让妻子失望,他,无可奈何地走进了那家小铺子。
回到医院的时候,晶晶正守在妈妈床边,看到张克怀里抱的琴,她眼睛一亮:“爸爸,你给我买琴了!”晶晶蝴蝶一般飞过去。妻子也被惊醒了,看到琴,她如释重负地长出了一口气。“孩子,拉一曲吧,妈妈想听听。”妻子说。晶晶打开琴盒,小心翼翼地取出琴,缓缓地放在左下额。当第一个音符从琴腔里传出的时候,晶晶皱了一下眉头,接着她又拉了两个音,运弓的手便停止了。“孩子,快拉呀。”妈妈催促道。张克知道晶晶听出琴音不对,想解释又无法张口,他怔在那里,急出了一头冷汗。“爸爸,买琴的时候,你没有调音吧?没关系,我会调的。”她冲他挤了一下眼睛。晶晶开始调琴,一副认真的样子。突然,“蹦”“蹦”两声传来,晶晶不好意思地抬起头。
亲子关系中的刺猬法则
亲子关系中的刺猬法则亲子关系啊,就像那刺猬法则说的一样,太近了会扎到对方,太远了又感觉不到温暖。
你看啊,孩子就像那小刺猬,有自己的刺,也有自己的柔软。
咱们做父母的呢,也得拿捏好那个距离。
有时候啊,咱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就紧紧地把孩子搂在怀里,啥都想管,啥都想安排。
可孩子呢,说不定就觉得不舒服啦,觉得被束缚住啦。
就像刺猬被抱得太紧,它的刺可不就扎人啦。
我就记得我小时候,我爸妈那叫一个严格。
每天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看多长时间书,都规定得死死的。
我那时候就觉得特别压抑,总想着能有点自己的空间。
这就好比刺猬被挤在一起,都快透不过气来了。
可要是离得太远呢?孩子会觉得没有关爱,没有安全感呀。
就好像刺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多可怜呐。
所以啊,这个距离真的很重要。
咱们得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别老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
他们有自己的路要走,咱不能一路搀扶着,得让他们自己去闯闯。
这就像刺猬要自己去寻找温暖的角落一样。
有时候孩子犯错了,咱也别一味地批评指责。
得像对待小刺猬受伤时一样,轻轻地去安抚,去引导。
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以后该怎么做。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咱不能老是端着家长的架子。
要和孩子像朋友一样相处,听听他们的心里话。
这可不是说咱就不管了,而是用一种更合适的方式去关心他们。
你说,要是一直和孩子保持着不远不近的距离,那亲子关系得多融洽呀。
他们会愿意和咱分享快乐,也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咱。
这不就是咱们最希望看到的吗?咱也别总是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优秀。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刺猬,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咱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他们的方式,陪着他们一起成长。
想想看,当孩子长大后,回忆起和咱在一起的时光,是充满了温暖和爱的,那该多好呀。
咱们可不能因为没有把握好这个距离,让孩子的回忆里只有争吵和束缚。
所以啊,亲子关系中的刺猬法则真的很重要。
咱们得时刻提醒自己,别靠得太近,也别离得太远。
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自由自在地成长,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
【人生中的刺猬法则】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拥在一起却怎么也睡不舒服,因为各自身上都长着刺,紧挨着反
【管住自己嘴巴】1.事情没完全确认前,先不说,好比钱没到帐就不是你的,万一变数你会尴尬;2.任何秘密,就地消化,到你为止;3.说话别夸张,为了一时效果惊人,你要付出不靠谱的代价;4.口无遮拦者都是只管自己说的爽,不管别人听的心情;5.你总认为你说的话别人不会知道,其实都会知道。
【人生十点需牢记】1.知人不必言尽,留些口德;2.责人不必苛尽,留些肚量;3.才能不必傲尽,留些内涵;4.锋芒不必露尽,留些深敛;5.有功不必邀尽,留些谦让;6.得理不必争尽,留些宽容;7.得宠不必恃尽,留些后路;8.气势不必倚尽,留些厚道;9.富贵不必享尽,留些福泽;10.凡事不必做尽,留些余德。
【时间可以证明三件事】1.曾经坚持的是对的; 2.曾经坚持的是错的 ;3.曾经坚持的已无所谓是对的,或是错的。如果你理解不了第三句话,你会觉得这三句都是废话!
【人生哲理】1、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次旅行。2、比赛在乎终点,而旅行在乎沿途风景。3、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4、好心态才会有好状态,好思考才会有好主意。5、人可以不美丽,但不可以没有健康。6、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快乐。7、人可以不完美,但不可以没有追求。
【五件东西不能丢】1、追求,没有目标,你就失去了精神的信仰,奔跑的方向;2、尊严,它能支撑你的脊梁,让你高傲地活着;3、自信,千钧压顶何须叹,披荆斩棘向前看;4、坚韧,成败皆在毫厘之间,只要是你选择的,再苦再难都要挺住;5、知识,千金易散尽,善学是财富,唯有知பைடு நூலகம்能够创造一切。
刺猬法则的运用
刺猬法则的运用刺猬法则告知我们,增加亲热感的15 个秘籍。
增加与他人的亲热距离的15 个技巧:1. 与人初次相见时,坐在他的旁边与人肩并肩谈话,在精神上肯定比面对面谈话要来得轻松。
因此与人初次相见,坐在他的旁边往往较简单进入状态。
这一点同样适用与异性约会的时候。
2. 不时地制造与对方身体接触的机会,借以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事实上,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无形的“自我爱护圈”。
通常除非是特别亲热的人,否则不简单侵入这个范围。
但反过来说,若对方已经侵入了这个圈内,则往往就会产生对方是自己亲热者的错觉。
3. 面带微笑地谈话有助于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大家一起笑,很快地就能消退彼此间的紧急感,并且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亲热感。
4. 若与对方有共同点,就算再微小的也要强调人与人之间一旦有了共同点,就可以很快地消退彼此间的生疏感,产生亲近的感觉。
这样不但可以使对方感到轻松,同时也具有使对方说出真心话的作用。
在人际交往中,对于交际对象,找一些共同点强调一下,在拉近彼此距离方面会收到相当不错的效果。
5. 对于那些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电话记事簿的首页,会让对方欣喜万分对于那些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把他们的名字写在电话记事簿的首页,会让对方欣喜万分。
表示对别人重视的方法许多,其中记住对方曾经说过的话,然后向对方表示“您曾说过……”,是相当好的一种方法。
另外,记住对方的爱好、嗜好或方案等,再找个机会赞美他一番,也是一种获得对方喜爱的好方法。
6. 指出对方的服装或饰物上的小变化,可使对方感觉我们很重视他(她)每个人都盼望被人关怀,并且对于关怀他的人,会很自然地产生好感。
若想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好感,最好的方法就是乐观地表现出你真正地在关怀对方。
因此,我们对于对方的服装或随身饰物等,要随时留意,稍有变化就赞美他几句,这样往往可以让对方感到开心!上述方法对女性尤其重要,由于女性往往比男性更重视自己的容貌与装饰。
对方一旦觉得你在关怀他(她),就会自然地对你产生亲切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猬法则”与翻译摘要:“刺猬法则”是管理学中的重要法则,广泛运用于各种管理领域,尤其以企业中领导者对员工的管理为重。
如今,“刺猬法则”更多的运用于教学中师生关系以及婚姻家庭中夫妻关系等人际交往中。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刺猬法则”可以用来指导翻译活动中两种语言文化关系的处理中,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上。
这为管理学知识运用于翻译研究带来了启示,拓宽了翻译的研究领域和范围。
关键词:刺猬法则;翻译活动;翻译策略一、刺猬法则简介“刺猬法则”(hedgehog effect)源于生物学家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的一个实验:在寒冷的冬天将刺猬没有任何遮挡和保暖物的放到户外,刺猬为了取暖只能紧紧地靠在一起。
可是靠在一起后,彼此身上的长刺的刺痛又让它们不得不马上分开,但是因为天气寒冷不一会儿又会靠在一起。
它们就这样反复,靠在一起分开,分开又靠在一起。
最终它们找到了一个最适中的距离,既可以彼此取暖,又可以不被刺痛[1]。
从这个实验中人们得出了“刺猬法则”,即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合作,合作才是最符合双方利益的行为;其次,在合作的基础上,寻找双方之间的适中距离,这样才能避免矛盾和冲突。
如今,“刺猬法则”被广泛应用到管理学和人际交往之中,不仅指导着企业领导对员工的管理,还给教学中师生关系和婚姻生活中夫妻的相处带来启发。
翻译活动反映的是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翻译的过程也往往是源语语言文化和译入语语言文化之间的斗争过程。
将“刺猬法则”运用到翻译研究当中,可以指导翻译活动中如何处理源语语言文化和译入语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矛盾,以及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应采取什么翻译策略。
二、“刺猬法则”运用于翻译活动分析(一)翻译活动过程中的“合作”翻译活动反映的是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即源语语言文化和译入语语言文化。
对于源语语言文化和译入语语言文化的关系,之前一直存在着矛盾的观点。
其实源语语言文化和译入语语言文化之间是存在着合作的可能性的。
而且源语语言文化与译入语语言文化之间的合作是符合双方利益的。
在翻译策略的选择上,翻译理论中一直存在着直译与异译,归化与异化的二元对立,其实这使复杂的翻译活动简单化和刻板化了。
翻译策略的选择需要考虑到两种语言文化的方方面面和赞助人等的各种因素,并不是简单地选择归化还是异化的问题。
如果只偏向于源语语言文化,译入语语言文化读者可能不易于接受,翻译的效果不一定好。
但是如果只偏向于译入语语言文化,原文作者可能觉得译文缺乏原文的特色,违背了原文作者的初衷和意图。
而且根据原型学理论,并没有十分严格的二元对立,对立双方是存在着模糊的界限的,双方是存在着彼此重叠的部分的[2]。
即使是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有时也是难以明确严格区分归化和异化的。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只能选择综合考量双方各方面因素,归化和异化相结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这里举张爱玲翻译的《海上花列传》中一段对话为例,来看看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是如何在译文中配合的相得益彰的。
原文:只见一半老娘姨,一手提水铫子,一手托两盒烟膏,蹭上楼来,见了小村,也说道:“阿唷,张先生嘿。
我们只道你不来的了,还算你有良心哒。
”王阿二道:“呸!人要有了良心是狗也不吃屎了!”小村笑道::“我来了倒说我没良心,从明天起不来了!”王阿二也笑道:“你敢!”[3]译文:A middle-aged maid came shuffling upstairs holding a kettle of water in one hand and two boxes of opium paste in the other hand. Seeing Hamlet she also aid,“Ah-yo, it’s Mr. Chang! We thought you were never-coming. So you do have a conscience!”“Pei!” Second Wong made a spitting noise. “If he has a conscience, dogs don’t eat shit.”“I came and still I’m told I have no conscience,”Hamlet said smiling. “Then starting from tomorrow I’ll never come again!”“You wouldn’t dare!” Second Wong said smiling.[4]原文写的是赵朴斋和他的室友张小村在法租界新街尽头的一家青楼内和里面的两位女子调情的场景。
语句活泼生动,很自然朴实,人物性格跃然纸上。
翻译时既要表达出语意,还要注意原文的文体风格以及各个人物的不同语气。
张爱玲在翻译时,使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像英语里常用的口语语气词“Ah-yo”和“Pei”。
尤其是在翻译人物姓名时,将“小村”译成“Hamlet”,将“王阿二”译成“Second Wang”,这样译入语读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原文意思。
同时,译者也使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
像原文中“人要有了良心是狗也不吃屎了”,极具源语语言文化特色,译者对此予以了保留,进行了直译。
张爱玲在翻译这段对话时就是同时使用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既保留了原文的语言风格和描写特征又易于译入语读者的理解和接受。
(二)翻译活动过程中的“保持适中距离”正如源语语言文化和译入语语言文化存在合作的可能性,二者间的冲突和矛盾性也不可忽略。
正如“刺猬法则”中刺猬如果靠的太近会被彼此身上的长刺刺痛,源语语言文化和译入语语言文化之间“亲密无间”的合作也会导致彼此“刺痛”,毕竟二者之间是存在着一些无法改变的矛盾和冲突的。
因此,在翻译中需要寻找双方之间的适中距离,既能双方合作,彼此受益,又能避免冲突。
符合双方利益的适中距离一直是译者所追求的,但这其中的度是较难把握的,可能需要译者反复推敲实验,正如“刺猬法则”中的刺猬一样,过程是有些艰难的。
但是,也是有这方面的较为成功的例子的。
下面是希拉里自传《Living History》的中文版《亲历历史:希拉里回忆录》中一句话的翻译: It is a violation of human rights when women are denied the right to plan their own families, and that includes being forced to have abortion or being sterilized against their will.[5]当妇女被剥夺规划自己家庭的权利时,这就是违反人权[6]。
在美国,“堕胎”和“节育”是属于侵犯女性人权的行为,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是在中国,由于国情的不同,这一观点是有所不同的。
而且这一问题牵涉到政治意识形态,在翻译时必须谨慎处理。
处理不好,会导致意识形态间的对立。
但是看译文,可以发现译者并没有站在源语语言文化的立场上忠实的将源文本中的“堕胎”和“节育”直译出来,但是也没有因为译入语的政治意识形态进行“篡改”。
而是站在双方的立场上进行考虑,既没有一味的满足源语对外推销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也没有完全服从译入语强化自身政治意识形态的需要。
而是各退一步,腾出空间,保持适中距离,避免矛盾冲突的出现。
(三)译者的责任翻译活动反映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译者必须同时站在两种语言和文化疆域上,代表他们相互对话,其结果不可能仅仅满足一方的利益[7]。
译者处于源语语言文化和译入语语言文化之间,作为双方的中介。
正如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中诺德提出的“忠诚法则”。
这里的“忠诚”是指译者的伦理道德观,不同于传统翻译研究中的“忠实”。
它的含义有两层,既对原文又对译文,对原文是指尊重作者,对译文是指不欺骗读者[8]。
译者在这其中负有很重要的责任,既要综合考虑源语与译入语语言文化各方面的因素,积极努力促成二者的合作,又要把握好二者之间的距离,找到适中距离,避免冲突和矛盾。
翻译策略的选择也是基于这点而灵活运用的。
其实,翻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翻译活动除了受到源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文化的制约,还受到译者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和喜好,另外来自赞助人的压力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由此可见,翻译过程中的适中距离是很难掌握的,会受到其他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需要不断磨合,反复协调的过程,正如“刺猬法则”中刺猬之间多次实验一样。
三、“刺猬法则”运用于翻译活动分析的利与弊“刺猬法则”主要强调两点:一是双方之间应该合作,合作最符合双方的利益;二是合作应该是“亲密有间”的,双方应保持一定的适中距离,避免矛盾和冲突。
翻译活动是两种语言文化间相互斗争又相互合作的关系性存在。
首先,合作是前提,合作是有利于双方利益的。
其次,矛盾和冲突是存在的,译者所能做的就是寻找双方之间的适中距离,避免矛盾和冲突。
在这样的思想的指导下,译者需要综合考虑双方的各方面情况和因素,灵活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
当然受其他因素影响,译者可能会选择侧重于归化或是异化的翻译策略,但是归化和异化策略还是同时存在的。
另外,翻译活动中两种语言文化的合作和斗争,是无法与译文直接对应起来的,必须通过译者才能得以实现。
这里译者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作为两种语言文化的中介,力图代表双方利益。
这时译者就需要找到二者之间的适中距离,过度的合作也意味着差异和冲突的直接对立,难免会不利于双方。
这个过程可能有些艰难,就像“刺猬法则”中刺猬之间的反复实验,但是不能否定适中距离的存在。
综上,管理学中的“刺猬法则”是可以运用于翻译领域的,给翻译活动在如何处理两种语言文化,以及翻译过程中翻译策略的选择方面带来重要启示。
这拓宽了翻译研究跨学科的领域范围,为翻译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虽然“刺猬法则”可以在大方向上指导翻译活动和翻译过程中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但是其中也有不足之处。
首先是“刺猬法则”中的刺猬并没有冲突对立的方面,同处于寒冷的室外的它们只能选择合作。
而翻译活动是涉及两种语言文化的活动,两种语言文化间是合作又斗争的关系。
其次,“刺猬法则”中的情境比较简单,只涉及两只刺猬,适中距离也只是两只刺猬之间的。
但是翻译活动是十分复杂的。
翻译活动涉及两种语言文化的各方各面,还有译者自身的主观因素,译入语读者的接受以及赞助人的影响等。
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显然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做出的。
再次,“适中距离”有些理想化,译者一般很难找到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适中距离,虽然这是众多译者所追求的。
如果不是经过多次斟酌或是翻译经验丰富,是很难做到的这种完美状态的。
最后,翻译活动虽然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译者,译者的责任重大,但是也不能过度强调译者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