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本文通过对英语阅读能力的分析及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误区的剖析,详述语篇教学以及怎样实施语篇教学的步骤。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和培养阅读能力的技巧。
英语阅读理解是英语教学的重头戏,本文通过对英语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的误区的分析,阐述了实施篇章教学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以及培养阅读能力的技巧,说明如何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一、现阶段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多年的英语教学中,感觉到阅读理解始终是学生有效阅读英语的薄弱环节,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率偏低,学生的困惑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平时英语学习中没有忽视英语知识的积累,一直注意背记单词、短语和句型,也掌握了基本的语法规则,可是多数时候还是看不懂给出文章的内容或者读不明白题目。
(二)即使做大量的阅读练习后,解题能力仍然没有明显提高,给出的文章或者题目的意思读着明白,可是仍然有不少题的答案判断不了。
(三)做阅读理解方面的作业时,答案的准确率高,一旦在考试中做这类题,就感到给出的文章或者题目难得读懂。要解决这些问题,弄清楚教学过程中存在大的误区是很有必要的:
误区1:语言知识的总和等于阅读理解力
学生学习掌握了一定量的英语单词、句型和语法知识,只能说具备了阅读的条件,但是不一定会阅读。在做阅读理解题时,学生除了要运用这些英语知识外,还得根据上下文来理解作者对客观事物及其现象的认识态度、观点和情感,才能真正看懂文章或题目的意思,通过准确的分析思考,才可能做出正确判断,所以语言知识只是构成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条件。
误区2:机械的阅读练习可以提高理解思维能力
在阅读中,理解包括三个层次的理解:文字方面的理解,逻辑方面的理解和情感方面的理解。后两种理解被认为是高层次的理解,做阅读理解题时,进行逻辑方面的思维侧重理解作者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认识、称谓以及作者的观念和现实本质之间的距离;而情感的方面的思维是对作者的智能和情感的理解。英语阅读属于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它除了受语言因素的制约外,还要受中西文化差异的影响。在中国文化中,这大概是对一个出殡仪式的描写,而对西方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婚礼,因为西方人举行婚礼时,新娘总穿白色服装,因此,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因素,对同一事物和现象有着不同的心理定位,观察社会矛盾以及人物的理智和情感冲突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就有差异。在阅读教学中,如果只注意到阅读的训练量,而忽视背景知识的了解,学生做要求这方面能力的题目的水平就不可能得到有效提高。
误区3:多阅读就可以获得快速阅读能力
阅读速度是指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不低于70%的速度。外国学生阅读英语时,最常见的问题
是多数人的速度慢,如果想能够阅读得快一点,秘诀是限时阅读,要求在一定的单位时间内理解文章的意思。经过快速阅读训练,阅读理解水平和阅读速度逐渐出现戏剧化的提高,要是平时不注意速度,只强调阅读的量、准确性,在考场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就无法正确地判断解答问题。
上述误区反映了英语教学过程中处理语言学习和使用知识能力发展关系的矛盾及阅读训练中的矛盾,要走出这些误区,必须实施语篇教学,提高阅读速度,培养阅读技能。
二、实施语篇教学
英语阅读教学经历了“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图式的整体阅读教学模式”和现阶段的“语篇教学模式”。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以语法为主,翻译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即由词及句,由句及段,再到篇章进行教学。这种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只停留在字词上,与文章的内容、结构、背景等脱节,造成思维断层,只见树,不见林。其结果,阅读速度上不去,单位时间内获取的信息量少,对课文理解片面,调动不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图式整体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了“见木不见林”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模式认为,意义来自文章的内容与读者头脑中的某个图式匹配,强调读者的先前知识在阅读中的作用。它主张阅读时文章开头的关键词语可以激活人脑的知识网络系统。从而产生对文章内容的预期,根据这种预期进行阅读,最后证实最初的预期,它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对课文进行积极的预期、核实、扩展。但由于它主张“不管词意”,对阅读理解的处理只是一种为获得信息而进行的阅读,也就是说,图式知识只能是阅读教学的基础,图式理论是语篇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采用语篇教学法(Text approach)实际上是从语篇分析人手,把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要求学生从其层次结构及内容人手,最大量地获取和掌握文章所传递的信息。这种方法可以把语篇分析、打语言基础知识以及实际写作能力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兴趣,增强阅读的自觉性和自信心。语篇教学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导读。导读是教师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的指导。教材的阅读材料涉及到天文地理,历史人物,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工作生活,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体育卫生,人权,政治等各个领域。体裁有记叙文、书信、日记、传记、说明文等。教师在导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的不同内容和不同体裁,适当地讲解些与本课有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二)掠读。该过程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的题目和每段的主题句,快速浏览全文,使他们对文章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个整体印象。掠读通常用以下两个步骤完成。
1.抓住段落提纲要点
每一篇文章都由各个段落组成,而每一个段落都有提纲式的要点,只要抓住了提纲要点,也就抓住了整个段落要点,才能迅速地获取阅读信息。
2.抓主题句
主题句是表达段落中心思想的句子,它是段落中关键性的句子。抓住了主题句,就抓住了段落和中心思想,因为文章各段落紧扣主题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进行阐述。一般来说,每一段文章就有—个中心思想,文章的主题得依赖数个中心思想的逐步深入的论述而有条不紊地体现出来。主题句的位置情况有四种:①主题句在句首。这种语篇—般以概述为开端,开门见山,然后辅以说明,遵循从一般到个别,从总体到具体的写作程序。②主题句位于语篇中间。这种语篇的文章通常表达某种观点,其特点为引题,点出主题,解释说明三个层次。
③主题句位于语篇尾部。这类文章的结构—般是使用归纳概括手法:先细节,点出论据,在结尾点出结论。④主题句由读者归纳。一般来说,故事篇没有主题句,通过叙述事物发展过程,或陈述描绘细节事实,由读者进行系列归纳。
(三)跳读。同掠读一样,也是一种快速阅读方法,但两者不同。掠读是学生事先对阅读材料一无所知,其目的是从阅读材料中获得大意,而跳读则是学生对阅读材料有所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其目的是在文中找到与问题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记着寻找的特定信息,从文中自上而下扫视,若找到信息就要证实所找信息是否确定。
(四)细读。扫清语言障碍是细读的首要任务。在经历了前面的掠读及跳读后,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大意和思想有了整体的理解,但对一些句子和单词的意思不清楚,教师要进行细致的分析指导,教师先顺课文讲解,让学生理解生词词义和结构表达的意义,这部分的指导常常是语言点的讲解和句子表达的语法意义的阐述。教师可对语言点进行对比,区别和举例。对句子的结构进行语法分析和判断。这样做可以扫清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语言障碍,让学生理解语言的意义,段落及段落之间的关系,促进对篇章结构及更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应提出一些推理性、概括性、启发性的问题.教师还可引导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表达个人观点,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三、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提高阅读速度没有捷径可循,但确有方法可鉴。首先要求学生会读、多读,其次要求学生读各种体裁的文章,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都应读。题材也应包括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活动记述、社会文化、文史知识、科普等内容,只有各种体裁、题材都熟悉了,才能弄清外语文章的特点,做到心中有数.另外我们读文章都有一定的目的,阅读目的,阅读方式及阅读速度可用下表说明他们的关系。
常见的快速阅读方法如下:
(一)限时阅读法。指导学生进行限时阅读,重点训练跳读和掠读,掠读和跳读间隔地练习,摆脱一词一句仔细推敲的传统阅读习惯,使学生既能抓住重要细节,又能总结出文章的主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由于受到限时限量的约束,又得到教师的指点和启发,较快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二)抓首尾句法。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段落都有主题句,这时,只细读开头和结尾,就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中间各段只看一两句也可收到较佳的效果。
(三)三步阅读法。就阅读理解而言,一般有以下两种阅读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