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8课《莫高窟》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敦煌莫高窟》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敦煌莫高窟》教案

五年级上18、《敦煌莫高窟》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3.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自主互动式课堂教学流程,体验有效学习。

5.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1. 借助预习单,检查学生的自学能力,特别是生字词以及对课文的简单理解。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圈画、交流、有感情朗读等方式促使学生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3.概括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

(见后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1.导课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

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2.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

(1)生字词正音。

①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②指名读课文中自己认为最难读的部分。

检查自学效果。

(2)自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①学生自学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②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3)给课文分段。

①提问: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②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3.精读课文第二段。

《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教案

《莫高窟》教案篇一:苏教版五年级《莫高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18 莫高窟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中介绍的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搜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评价: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莫高窟的资料,制作。

2.引导学生收集和阅读一些介绍莫高窟的资料。

初步感受莫高窟的魅力。

3.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课件播放莫高窟视频,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2、通过看视频,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苏教版《莫高窟》教学设计

苏教版《莫高窟》教学设计

苏教版《莫高窟》教学设计《苏教版《莫高窟》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描述:在本课的教学中,大量的图片、视频内容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不太了解的敦煌莫高窟艺术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这样读课文时也就不至于那么枯燥无味。

有了这样直观的认识之后,学生读出的文字背后的东西也就越多,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也就越多。

学习内容分析:《莫高窟》是苏教国标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18课的内容。

课文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本课教学内容为第二课时,主要学习壁画和藏经洞两个方面。

教学重点:1、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难点:1、能用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2、体会艺术宝库莫高窟在世界文化艺术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生学情分析《莫高窟》一文结构清晰,叙述具体。

课前调查发现,课文中所介绍的敦煌艺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差距比较大,因此教学过程中大量运用网络,让学生对莫高窟有直观的了解,为指导学生读书做准备,从而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这种对话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是要实现学生知识的自我构建,让学生逐渐学会学习。

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一、激发自豪,导入新授。

1、昨天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莫高窟》,看这些词语,能读正确吗?出示: 神态各异威风凛凛惟妙惟肖啧啧赞叹精妙绝伦宏伟瑰丽丰富多彩漫天遨游指名读前四个指名读后四个2、词语读得很好。

你能从中选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脑海中的莫高窟吗?二、走近“壁画”,领略魅力。

1、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宏伟瑰丽的壁画。

苏教版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18 莫高窟

苏教版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精品教案18  莫高窟

18 莫高窟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栩栩如生”“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

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2.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段落。

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学生热爱我国灿烂民族文化。

教学重难点1. 学会随文识字同,学会本课的生字。

2. 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莫高窟的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谈话解题: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无数灿烂的艺术瑰宝吸引着中外游人。

其中甘肃敦煌的莫高窟、河南省的龙门石窟、山西省的云岗石窟,被誉为我国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

今天,我们将走进敦煌去一睹莫高窟迷人的风采。

(板书:14.莫高窟)2.(放有关莫高窟的音像资料)简单介绍:在鸣沙山壁上密密层层地凿了近500个洞窟,每个洞窟都有彩塑的佛像和艳丽多姿的壁画。

3.引发学生思考:欣赏了莫高窟,你想到了什么?(让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相机小结并过渡。

二、自主识字,了解大意(10)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画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⑴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⑵作者是怎样评价莫高窟的?三、师生互动,检查情况(7)1.认读词语,师生正音,提示学生注意音难字难和形难字。

2.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

师生评议。

3.对于思考题你有什么见解?组内交流,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情况,师相机板书:明珠智慧结晶艺术宝库四、略读一、四段,感知文章结构(10)1.齐读第一段,勾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读中心句并思考:你认为这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2.再读一段,想想还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默读最后一段用“△”标出最能体现莫高窟地理位置的词,你怎样理解?我国除了莫高窟还有什么是“举世闻名”的?4.让学生思考、讨论文章结构,老师相机补充。

苏教版五年级《莫高窟》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莫高窟》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莫高窟》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知文中介绍的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经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经洞,引导学生与祖国的历史、祖国的文化艺术史对话。

难点: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搜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评价: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体,特别是对学习方式的选择,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朗读成为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础上,自由选择不同的方式去朗读,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

3.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教师收集莫高窟的资料,制作课件。

2.引导学生收集和阅读一些介绍莫高窟的资料。

初步感受莫高窟的魅力。

3.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五、教学时间: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总体把握,调动兴趣。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

让我们一起走进莫高窟——课件播放莫高窟视频,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

2、通过看视频,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齐读。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教案设计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莫高窟教案设计

课18、莫高窟总1课时题1、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背诵指定段落。

学会本文生本课第 1 课时教课字,理解词语的含义。

课型:目标2、认识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加强学新授生的民族骄傲感和自信心。

要点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

背诵指定段落。

教具:多媒体难点认识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教课环节与内容(预习展现反应)方法指导与拓展评论一、学情检查1、读一读:教师帮助学生理解瑰丽记录银弦精妙绝伦词语的含义。

断崖绝壁腐败无能栩栩如生腐败描摹佛像漫天游览威风凛冽轻拨银弦雄伟瑰丽2、联系上下文谈谈以下词语的意思:栩栩如生精妙绝伦瑰丽描摹3、朗诵课文,谈谈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板块(一)(一)合作研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学习指引:1、自由轻声读课文,勾勒出本课不认识的生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词,注意“尊、弦、佛”的读音。

用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经过朗诵初理解以下词语的含义。

步感觉莫高窟的宏精妙绝伦断崖绝壁腐败无能栩栩如生伟瑰丽,充足激倡始漫天游览威风凛冽轻拨银弦雄伟瑰丽学生对莫高窟的向2、练习正确流畅地课文。

往。

(二)展现沟通:1、沟通字词学习状况。

2、朗诵课文(相机评论,能否正确流畅)。

三、学习板块(二)试试编写课文段落(一)合作研究———读课文,理清课文脉落:纲要,训练了学生总学习指引:结课文,归纳段意的1、默读课文,思虑: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能力。

(注意课文第 2、3、4 自然段第一句话)你能分别用书中的一个词归纳它们的特色吗?2、作者是如何评论莫高窟的?画出课文有关语句读一读。

3、这篇课文生动地介绍了敦煌莫高窟,把莫高窟这一举世有名的艺术宝库展现在我们眼前。

读完课文后,你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给课文分段,试编写段落纲要。

(二)展现沟通:1、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敦煌莫高窟?2、谈谈课文主要内容和课文构造特色。

四、学习板块(三)(一)合作研究———略读一、五自然段学习指引:1、自由读第一段,画出这一段的中心句。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莫高窟(优质教案)【新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莫高窟(优质教案)【新版】

18、莫高窟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有……有……还有……”造句。

3.能用课文中的句子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我国甘肃东南有一个著名的石窟,叫莫高窟,也叫“千佛洞”。

相传前秦建元二年僧乐开始凿窟造像。

经历隋唐以至元代,均有修建。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莫高窟》这篇课文,欣赏这座石窟灿烂辉煌的艺术文化。

(二)初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的读音。

2.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威风凛凛精妙绝伦瑰丽记录银弦艺术殿堂腐败敦煌佛像惟妙惟肖描摹遨游帛画(2)释词。

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瑰丽描摹引人注目举世闻名(3)提问:课文描写了莫高窟里的什么文物?师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三)给课文分段。

1.提问:(1)课文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个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2)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为一段?(3)学生标出分成的三段。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第二段。

1.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写什么?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2)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的其它语句,看看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3)学生读后质疑,教师相机点拨。

①引导学生想像“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的样子,对照插图试着做出这些样子。

怎样读才能让人也好像看到这些样子,从而帮助理解“个性鲜明”和“神态各异”。

②16米多长?读时应突出“16”这个数字。

课文是如何描述这尊卧佛的神态的?③“惟妙惟肖”说明了什么?游人们啧啧赞叹时会说些什么呢?(4)朗读体会,指导背诵。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教案三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教案三篇1、使用已有的经验学会本课生字,注意辨认“绣”“锈”字形的异同,读准文中的多音字“佛”。

在语境中理解并积累“威风凛凛”、“惟妙惟肖”、“精妙绝伦”等四字词语。

2、抓住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提炼关键词,给文章编写段落提纲。

3、品味用词,注重句段特点,感受莫高窟彩塑的精妙绝伦、壁画的宏伟瑰丽、藏经洞的藏品丰富,产生民族自豪感,并据此背诵相关段落。

4、尝试学习使用本文过渡自然、用词精妙、排比丰富等写法,将景物写具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前置性作业:1、通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搜集七彩词语:威风凛凛慈眉善目惟妙惟肖精妙绝伦举世闻名漫天遨游啧啧赞叹宏伟瑰丽断崖绝壁*无能3、理清文章脉络,试着给文章列提纲。

第一课时第一板块:读通课文: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课文:莫高窟(齐读课题),(看录像)同学们,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她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的怀抱中,四周布满沙丘,492个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了解莫高窟。

2、首先,来读一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开火车读)3、攻下词语关后,我们一起来看看《莫高窟》这篇说明性的文章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文章中有三句关键的句子告诉了我们。

快速浏览课文,把这三句话画出来。

动画:找找画画6、找到了吗?谁来能把这三句话响亮地读一遍:(课件出示三句话)●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莫高窟不但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动画:读一读7、找到关键句,就能协助我们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不难看出,这篇文章就向我们介绍了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板书)第二板块:了解彩塑:1、我们首先来欣赏莫高窟的彩塑。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

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老师这儿有三张莫高窟彩塑的图片,他们中有力士,有菩萨,有天王。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8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8课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8课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莫高窟现存北魏至元的洞窟735个,分为南北两区。

南区是莫高窟的主体,为僧侣们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有487个洞窟,均有壁画或塑像。

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苏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8课,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五班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8课1课时目标:1、采纳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和所收集的课外资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莫高窟》的第一和第五小节,通过学习,谁来说说莫高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沟通。

相机板书: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艺术宝库智慧结晶3、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莫高窟》,去感受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1、莫高窟那迷人的魅力表现在哪些方面?(彩塑、壁画、藏经洞)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这些内容?(第二~四自然段)3、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自由读第二~四自然段,画出令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结合你所搜集的资料,沟通喜欢它的原因,最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把你的喜欢之情读出来。

请各小组的学习小组长组织安排好学习过程。

4、老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汇报沟通(一)汇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情况。

1、沟通喜欢的句子。

出示: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

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2、你能把你的喜欢读出来吗?指名朗读。

3、师生评价:你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什么?(要求结合资料说)4、这句话中“慈眉善目、威风凛凛”都是形容人的神态的,你还知道哪些词语形容人的神态的?(凶神恶煞、亲切和蔼、笑容满面、满面春风、兴高采烈、虎虎生威、精神抖擞、龇牙咧嘴……)5、这些不同神态的彩塑在莫高窟都有,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电脑媒体播放:莫高窟彩塑图片6、你能用“有……有……还有……”的句式来描绘这些彩塑吗?(不同神态:细眉长目、鼻正唇红、肌肤润泽、情态闲雅、眉清目秀、楚楚动人、端庄温情、……)、(不同个性:年轻持重的阿难、凶猛的天王、身段婀娜的菩萨、沉稳沧桑的迦叶……)7、这些彩塑非常逼真,课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形容?(惟妙惟肖)还有哪些词也是这个意思?(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活灵活现……)8、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沟通。

(公开课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 副本

(公开课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语文《莫高窟》教学设计 - 副本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莫高窟》教学设计课题莫高窟单元第五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威风凛凛”、“举世闻名”、“结晶”等词语的意思3.背诵课文第2、3、4自然段。

4.理解课文内容。

5.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抓住重点词句,了解莫高窟的彩塑、壁画的艺术特点,背诵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

难点学习围绕中心句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激励学生热爱我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同学们,这个舞蹈你们知道吗?(千手观音。

)相信很多同学都看过这个美丽的舞蹈,甚至有些同学会模仿这上面的动作,但是你们知道这个舞蹈的创作灵感来自哪里吗?舞蹈《千手观音》起源于敦煌千手千眼观音壁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敦煌,走进《莫高窟》。

学生看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听讲。

以图导入,激发兴趣。

讲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莫高窟简介。

2.教师巡视,然后引导学生说,展示自己总结的答案。

课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学生了解莫高窟。

学生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莫高窟写让学生初步了解莫高窟。

对课文有初步认识。

3.展示生字、词语,词语解释。

引导学生学习。

(1)学会会写的七个生字:煌尊录弦绣腐帝(2)教师订正读错的。

(3)学习重点词语。

(4)学习词语解释。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展示正确解释。

二、新课讲解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能够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1):简介莫高窟的地理位置。

第二部分(2-4):详细介绍莫高窟中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

第三部分(5):总结全文,写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

2.学习第一部分。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其中的比喻句。

并说说采用比喻句有什么好处并说说采用比喻句的好处。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莫高窟_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莫高窟_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莫高窟_苏教版《莫高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莫高窟》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展现祖国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及辉煌灿烂的人文景观。

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生动介绍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曾藏有数万件珍贵文物的藏经洞,把莫高窟这一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展示在我们面前,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课文段落衔接紧密,词语丰富、语句优美。

学情分析:高年级学生在语文阅读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本课力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通过架设课内外的联系,引导学生课前上网搜集、阅读、欣赏有关莫高窟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大知识面,提升对祖国文化的认同感,美感,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2.凭借课文中的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敦煌莫高窟的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3.品读理解“彩塑”和“壁画”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文中说莫高窟中最有价值的要数彩塑、壁画和藏经洞,为什么说他们是最有价值的呢?你们想知道吗?下面请同学结合学习提示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三、汇报交流、领略风采。

1.看着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在座的老师对莫高窟充满了好奇,你们愿意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大家汇报分享吗?2.谁愿意汇报第2自然段?(“三千多”彩塑很多,引起下文)(彩塑不仅数量多,而且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它的这一特点了?文中介绍了哪些彩塑?(菩萨、天王、力士、卧佛)他们的特点各是什么?3.师引读: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有的——“侧身卧着,右手托着头,眼睛微闭,神态安详”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为了突出彩塑的特点,作者先列举了三种彩塑,然后又对卧佛进行了重点描写。

这种有略有详,详略得当的方法,同学们在习作中可以尝试运用。

第18课《莫高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第18课《莫高窟》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4.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和课文复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关注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2.学生在艺术欣赏方面的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观点和感受,引导他们学会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
3.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
4.学生在写作和表达方面的能力,关注他们的创意和构思,指导他们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创作。
教师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历史背景、地理位置和艺术价值,为学生搭建起对莫高窟的初步认识。随后,教师导入课文《莫高窟》,告知学生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这篇课文,深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魅力。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同时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解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艺术表现。
4.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活动的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莫高窟的艺术魅力,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综合素质。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莫高窟》优秀教学案例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莫高窟》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如:“课文中的壁画描绘了哪些故事?”“飞天形象在莫高窟艺术中有什么特殊意义?”等。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探讨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紧扣课文内容,详细解读《18莫高窟》的艺术特点。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课文中描绘的壁画、彩塑等,讲解它们的历史背景、艺术风格和价值。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和修辞手法,如“千佛洞”、“栩栩如生”等,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接着,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莫高窟艺术与其他石窟艺术的异同,深入挖掘莫高窟的独特魅力。在此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艺术角度欣赏和评价莫高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18莫高窟》所描绘的石窟艺术特点,如壁画、彩塑、飞天等,并能用自己的话进行简要介绍。
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优美词汇、成语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表达能力。
3.学会通过阅读、观察、思考等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素材,进行创意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创作能力。
4.反思与评价,促进自我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本案例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帮助他们总结学习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从而促进自我成长。
5.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本案例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还融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通过学习莫高窟艺术,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民族自豪感、审美情趣和责任感,提升了综合素质。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莫高窟》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莫高窟》教学设计
4.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资料和自己的语言,向他人介绍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分析,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莫高窟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莫高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生字词,如“窟”、“绚”、“斑斓”等,并理解其词义,能正确运用到日常生活及写作中;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把握文章脉络,了解莫高窟的历史、艺术价值及其在我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2)修辞手法教学: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通过实例讲解、练习巩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合作探究,讨论莫高窟的艺术特点、历史价值等。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情感教育,渗透价值观: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同时,通过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让学生关注历史、关注文化,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1.教师出示一幅莫高窟壁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地方吗?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及艺术价值,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3.揭示课题:《莫高窟》。
(二)讲授新知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莫高窟的哪些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高窟》教学及反思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莫高窟”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在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莫高窟,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到过莫高窟的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引读最后一段。

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你想先去领略下谁的风采?二、精妙绝伦的彩塑1、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先去看看精妙绝伦的彩塑。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看到了哪些彩塑?2、让我们聚焦走近他们,菩萨是什么神态?天王呢?力士又是什么样的呢?这些彩塑有的……有的……有的……(引读),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不同就叫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作者为了描写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不仅描写了彩塑的全貌,还重点描写了一尊卧佛。

一起来看看这尊卧佛,你看到了一尊什么样的卧佛?课文中也有一段对卧佛的描写,谁来读一读?3、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游客,你会用什么词来赞美它们?你还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他们吗?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升腾起一股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齐读第二段)三、宏伟瑰丽的壁画1、莫高窟里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吧!(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内容之丰富,十分罕见,你能将壁画的丰富多彩读出来吗?)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谁?为什么?(是啊,这一幅幅精美的壁画背后饱含着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和非凡的智慧,你的心中是否涌起了一股敬意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

飞天是我们神佛故事里浑身充满香气的神。

想不想目睹一下她的风采?看了这些壁画,你想说些什么?才看了飞天壁画,我们就被飞天的神奇瑰丽深深地吸引,下面请同学们走进文字,再一次领略她的风采,自由朗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说,再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融入朗读。

教师范读)4、引读,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迷人的花香---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动人的舞蹈----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这般美妙的文字---5、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她们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美,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的飞天姿态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句或者两句,三句。

(合作交流)6、这就是敦煌莫高窟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四、藏经洞1、每一个到过敦煌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还一定要去一个地方看看,那就是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2、其实现在的藏经洞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去看看呢?到底看什么呢,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3、再去读一读这句话,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六万多件—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自豪,你来自豪地读一读),还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曾,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老师告诉你们,现在中国只剩下了17500件,你还感到自豪吗?此时此刻,你会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这段文字?我们来做一个减法计算60000-17500=42500,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丢失了四万多件万物,它们都去哪儿?)从语文书中可以找到答案,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资料。

)看了这份资料,你想说些么?4、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历史能够被改写,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现实,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耻辱,懦弱和沧桑,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1、莫高窟虽然经历了千百年自然与人文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几千年来,在大漠的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莫高窟因为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六万多件文物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外国的游客也这样评价道: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一生读)2、作为中国人,让我们站起来,自豪地说:引读最后一段。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莫高窟》教后反思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效果比较好。

我搜集了大量莫高窟的彩塑、壁画、飞天的图片,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我想学生边读课文,边欣赏这些充满艺术美的图片,会是一种享受。

也更好地体会到“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飞天”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先自由朗读: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浮,漫天傲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在让学生交流读了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在体会的基础之上,学生再读课文,我再进行配乐朗读。

最后再引读。

这样的过程层层深入,学生的朗读也随之越来越入味。

但在处理文章中省略号的时候,让学生想象其他的飞天姿态,这一部分难住了大部分的学生,就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对学生而言,离他们的生活太过于遥远了,因此直接让学生进行想象写话,会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里应该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这样的直观体验,进而进行想象写话,会降低学生的难度,不会显得太过于空洞。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整节课下来,很明心的就是我说得多,学生说得少,应该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更多的发言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