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8课《莫高窟》 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高窟》教学及反思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莫高窟”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在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灿烂辉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基础上,了解莫高窟被掠夺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莫高窟,经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莫高窟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一个到过莫高窟的人们,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引读最后一段。

为什么称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高窟,你想先去领略下谁的风采?

二、精妙绝伦的彩塑

1、那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先去看看精妙绝伦的彩塑。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看到了哪些彩塑?

2、让我们聚焦走近他们,菩萨是什么神态?天王呢?力士又是什么样的呢?

这些彩塑有的……有的……有的……(引读),他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不同就叫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作者为了描写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不仅描写了彩塑的全貌,还重点描写了一尊卧佛。一起来看看这尊卧佛,你看到了一尊什么样的卧佛?课文中也有一段对卧佛的描写,谁来读一读?

3、看到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游人无不啧啧赞叹!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游客,你会用什么词来赞美它们?你还能用一句话来赞美他们吗?

感受着前人高超的彩塑艺术,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心中都升腾起一股自豪感,让我们带着感情再来读一读这段文字。(齐读第二段)

三、宏伟瑰丽的壁画

1、莫高窟里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课文哪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了壁画的宏伟瑰丽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宏伟瑰丽的壁画吧!(敦煌的壁画记录了一千多年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内容之丰富,十分罕见,你能将壁画的丰富多彩读出来吗?)

看到这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你情不自禁地想到了谁?为什么?

(是啊,这一幅幅精美的壁画背后饱含着的是古代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和非凡的智慧,你的心中是否涌起了一股敬意呢?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丰富多彩的壁画内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飞天。飞天是我们神佛故事里浑身充满香气的神。想不想目睹一下她的风采?看了这些壁画,你想说些什么?

才看了飞天壁画,我们就被飞天的神奇瑰丽深深地吸引,下面请同学们走进文字,再一次领略她的风采,自由朗读这句话,边读边想象,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说,再将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融入朗读。教师范读)

4、引读,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迷人的花香---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动人的舞蹈----

壁画上的飞天飞得那么美,穿越千年的时空来到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带来这般美妙的文字---

5、壁画上的飞天,成百上千,她们各有各的姿态,各有各的美,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课文的写法,用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你想象的飞天姿态来写一写,可以写一句或者两句,三句。(合作交流)

6、这就是敦煌莫高窟宏伟瑰丽的壁画,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

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四、藏经洞

1、每一个到过敦煌莫高窟的人,参观了精妙绝伦的彩塑,欣赏了宏伟瑰丽的壁画,还一定要去一个地方看看,那就是面积不大的洞窟----藏经洞

2、其实现在的藏经洞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洞,里面黑乎乎的什么也没有,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去看看呢?到底看什么呢,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你能从中找到答案吗?

3、再去读一读这句话,你能从中读出什么?(六万多件—多,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自豪,你来自豪地读一读),还体会到了什么?(抓住曾,曾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老师告诉你们,现在中国只剩下了17500件,你还感到自豪吗?此时此刻,你会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读这段文字?我们来做一个减法计算60000-17500=42500,也就是说我们中国丢失了四万多件万物,它们都去哪儿?)从语文书中可以找到答案,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资料。)看了这份资料,你想说些么?

4、是啊,我们多么希望历史能够被改写,但历史毕竟已经成为现实,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也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耻辱,懦弱和沧桑,让我们带着这些感情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莫高窟虽然经历了千百年自然与人文的破坏,但它仍是世界上现有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人类艺术的殿堂,几千年来,在大漠的深处,敦煌静静地守着孤寂,留给后人的是永远的辉煌,1987年,莫高窟因为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和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以及曾藏有

六万多件文物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外国的游客也这样评价道:看了敦煌莫高窟,就等于看到了全世界的古代文明,敦煌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曙光(一生读)

2、作为中国人,让我们站起来,自豪地说:引读最后一段。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莫高窟》教

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