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组成部分
1 辩证唯物主义
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和发展规律,强调相互 作用和变化。
2 历史唯物主义
通过分析社会经济的发 展来解释社会变革和历 史进程。
3 科学社会主义
提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 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 践。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矛盾统一法则
强调事物内部矛盾和统一的关 系,互相依存共同推动发展。
发展的螺旋上升
否定之否定
事物按照螺旋上升的方式发展, 循环往复不断超越自身。
事物发展从否定到否定之否定 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变化。
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
1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2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不同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
3
社会发展具有阶段性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 交叉,提供多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分析问 题的方法。
全球化与跨文化对话
与世界各国哲学思想交流, 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全球发 展。
马克思的创立
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创立了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实践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 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
马克思主义思想迅速传播到全 球,影响了世界的政治和社会 运动。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方向
批判继承与创新
在批判继承传统中发现当 代问题,并追求创新解决 方案。
社会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观点
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们的思想和观念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背景1.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2.1 唯物史观的创立2.2 剩余价值理论的提出2.3 阶级斗争与社会主义革命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3.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苏联的发展3.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3.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其他国家的发展第四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4.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发展4.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第五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未来展望5.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挑战与机遇5.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5.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的地位与作用第六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应用6.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应用6.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实践6.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批判与启示第七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作用7.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指导7.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科技革命中的实践应用7.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技术伦理问题中的指导作用第八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化领域的传承与发展8.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文化的影响8.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文艺创作中的应用8.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教育领域的推广与实践第九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作用9.1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当代社会矛盾的分析9.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中的指导意义9.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指导作用第十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与创新1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10.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创新10.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未来发展中的使命与责任重点和难点解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补充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唯物史观为核心,强调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体系的本质区别。
第01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工程
伊壁鸠鲁
恩格斯故居
• 1820年11月28日,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于巴门市一个棉纺厂主家庭。他中学未毕业就被父亲 安排学习经商。在不来梅学习商业知识期间,他受到 青年黑格尔主义者施特劳斯《耶稣传》反宗教思想的 影响,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历史 哲学》,认识到了历史向着自由发展的必然趋势。他 在柏林服兵役期间,旁听了柏林大学的哲学课程,受 到青年黑格尔派自我意识哲学的影响,发表了3篇批 判谢林启示哲学的论文。
一、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研究的开端
•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出生于特里尔市,其父 亲是当地法律界有名望的律师。马克思是在自由的思 想氛围中成长的。他在中学毕业论文中,就把人类的 幸福和自身的完美作为选择职业的志向。他说:“人 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 才能达到完美。”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渊源
• 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继承了悠久的西方哲学传统, 广泛吸纳了其他思想文化的优秀成果,其中主要包括 古希腊哲学,近代欧洲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德国古 典哲学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 学,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1815—1830) 历史学家的观点以及空想社会主义等。虽然这些理论 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们在不同 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和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以 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需要,蕴涵着许多合理的 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 料和理论渊源。
三、对物质利益关系的初步探索
• 在《莱茵报》工作时期,马克思主要围绕反对书报检 查令、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以及摩泽尔河地区的贫 困等问题进行了研究,这使得他更加深入现实生活之 中,为他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提供了动力。
新《莱茵报》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案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教案
教学内容: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教学目的:
1.了解历史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发展;
2.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学会批判性思考;
3.加深对人类思想史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历史和文化素质。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和内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阶段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和思想
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2.辩证法的基本原则
3.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他哲学思潮的比较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古代哲学的比较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哲学的比较
教学方法:
1.课堂讲解和分组讨论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2.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图表分析法,直观生动地展示历史变迁和哲学原理;
3.组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哲学思想的自我理解和探寻。
教学材料:
1.马克思《资本论》、《哲学的贫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等著作;
2.相关学者的研究论文和评论;
3.历史和社会文化资料,如各时期的哲学思潮、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
第05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工程
(三)对唯物辩证法主要范畴的阐述
•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列举了当时自然科 学的丰富材料,运用对立统一观点论述了唯物辩证法 的一些重要范畴。他认为,同一性和差别性、必然性 和偶然性、原因和结果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对值得重视 的范畴。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着重论述了自由和 必然这对范畴。。
四、深刻揭示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
(一)对唯物辩证法基本特征的阐述
• 在辩证法看来,整个世界是一个各种事物和过程相互联 系的统一整体,其中每个事物都是这个统一整体上的一 个环节,根本不存在同周围其他事物互不相干的、孤立 存在的事物。
• 马克思、恩格斯使用的辩证法这个概念包括双重含义: 一是指客观世界的辩证法,即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在 内的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及其规律;二是指对客观辩证 法的自觉反映和理论表达,即以理论形态表达的辩证法 。前者称为客观辩证法,后者称为主观辩证法。
• 其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对自然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 导作用。
(二)自然界发展的辩证图景
恩格斯在阐述唯物辩证的自然观的过程中,深刻地批判了 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自然观。
• 首先,旧唯物主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物质与运动 的不可分割性,但对运动又往往只用“力”这一范畴来 解释,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力的运动或是在力的范围内 的运动,把客观世界中极其复杂多样的运动形式简单地 归入机械运动的规律,陷入了机械论。
• 恩格斯认为,杜林把“从原则出发”的先验主义方法 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必然导致历史唯心主义。在社 会历史领域内,杜林不是从人们现实的社会关系出发, 而是从社会的最简单的要素出发。他把社会分解为 “最简单的要素”,发现最简单的社会至少是由两个 人构成的,于是这两个人的关系就成了全部复杂的社 会关系的最基本的模式。只要按照公理同这两个人打 交道,便可以提出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模式。
第12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工程
(二)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观
01 要推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 强调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必
02 须实现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发展
• 第一阶段:以邓小平为主要 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 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提 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 思想观点,奠定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 的基础。
• 第二阶段:以江泽民为主要代 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
(二)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的辩证法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包含深刻的辩证 法内容,特别是它强调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统一,更 加注重矛盾双方在对立中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相互 转化,在同一性中把握对立性,在实践中深化了马克 思主义辩证法的内涵,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实践中 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提供了方法论依据。
点,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
• 第三阶段:以胡锦涛为总 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 国各族人民,在发展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中,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 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 大工作部署,形成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 学思想的最新成果。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 的主要内容
目录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形成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理论来源与
实践基础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过程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 一、实践观点与党的思想路线 • 二、生产力观点与辩证唯物论的发展观 • 三、对立统一规律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重大关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用整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1836-1848)问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理论来源?(1)时代背景(2)思想背景(1)时代背景(实践条件)•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的政治权利,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作为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思想背景(理论条件)1.马克思主义的德国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费尔巴哈: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者2.马克思主义的英国理论来源:英国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法国理论来源:法国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利叶等人的思想的影响问题2:马克思博士论文的基本内容和哲学史意义?(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1)基本内容:1.论述人与现实环境的关系时,强调通过改变环境来实现人的自由。
2.把自我意识看作世界发展的决定力量,强调哲学在改造现实世界中的作用。
(同青年黑格尔派一样)3.反对黑格尔调和哲学和宗教的思想,反对宗教神学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4.马克思十分重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高度赞扬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同时也揭露了黑格尔哲学的保守性、妥协性及其根源。
2)哲学史意义: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中的思想,不仅同黑格尔哲学有重大差别,而且也开始越过青年黑格尔派。
问题3:名词解释物质利益难题参见:教材16页到17页问题4:简答在黑格尔那里,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思想?(参见:教材22页到23页)回答:黑格尔把国家看作自在自为的现实的理念,他认为,家庭和市民社会在国家之前只是现象和经验关系,本质的关系则是家庭和市民社会从属于国家。
问题5: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在莱茵报时期开始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转变的?回答:在《莱茵报》期间,马克思的基本倾向仍然属于辩证唯心主义,但开始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特别明显地表现在他对国家、法和社会现实的关系问题的认识的发展上。
在马克思参加《莱茵报》工作期间,恩格斯在思想趋向上和马克思一致,同急剧转向主观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发生了日益深刻的分歧。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纲要绪论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对象1、马哲史涉及的代表人物(1):中国传统的教科书中论述的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与毛泽东。
(2):改革开放时期,除了承认以上的人物还给予狄慈根、梅林、考茨基、拉法格与普列汉诺夫等人以一定的地位(3):社会主义国家之外的一些被称为“异端”的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指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
2、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1):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以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异化理论为根据的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3):以现代科学主义为基础的反形而上学的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4):实践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分化的基本格局1、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时期涉及的问题有:(1):青年马克思与晚年马克思的问题(2):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区别(3):第二国际的经济决定论2、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1945年以前的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容包括:(1):列宁主义(2):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义(3);以卢卡奇等人为代表的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1945年之后马克思主义出现了分化的格局,主要分为这样的几个大的方面:(1):正统的马克思主义(2):西方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主义(3):西方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4):东欧新马克思主义(5):欧洲共产主义三中国近年哲学研究的热点1、第一时期:文革前(1):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的争论(2):关于“一分为二与合二为一“的争论(3):关于“经济综合基础论与单一经济基础论”的争论2、文化大革命时期:哲学的泛政治化3、改革开放以来(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关于异化与人道主义的争论(3):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的争论(4):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运争论(5):关于哲学观念与哲学体系的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1836——1848)参考文献:列宁:《马克思学说的历史命运》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织部分》列宁:《卡尔·马克思》科拉柯夫斯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莱文:《辩证法内部对话》张一兵:《回到马克思》张奎良:《马克思的哲学历程》思考题:1、概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形式的主要条件2、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主要条件中的不同因素对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否有不同的影响3、如何把握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素质第一节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社会条件:政治经济状况1、教科书中的基本论点(1):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产业革命导致了阶级关系的尖锐化和无产阶级的觉醒。
第06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工程
• 其次,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科学 技术对于历史进步的意义,本质上是历史主义的,而 考茨基的“唯物史观”则强调历史中的自然因素,肯 定自然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优先性,带有很强 的自然主义的色彩。
第二国际
一、恩格斯对第二国际的领导及其思想影响
• 第一,亲自参加第二国际的筹建工作,把第二国际建 立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础上。
• 第二,恩格斯晚年的思想成果对第二国际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 第三,积极培养各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要求把马 克思主义理论与各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
二、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出现及对他的批判
• 考茨基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家,他无论在马克思 主义哲学理论研究上,还是在政治立场上,都是一个 十分复杂的人物。他曾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研究 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作出过贡献,但后来成为一名机会 主义者、修正主义者,背叛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和事 业。
考茨基
一、生平及理论活动
• 考茨基的理论活动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可分为三 个时期。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是考 茨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 是毕希纳派庸俗唯物主义的信徒,信奉达尔文、斯宾 塞(1820—1903)、穆勒(1806—18 73)的思想。19世纪80年代初到1910年, 是考茨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的时期,他长期担 任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的主编,与 恩格斯一直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并花了五年时间 整理出版了马克思的《资本论》第四卷,即《剩余价 值学说史》,对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资本论》 作了通俗的解释,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的普及本。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名师黄楠森讲义和考研真题解析
考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名师黄楠森讲义和考研真题解析绪论0.1复习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变化和发展的历史。
它反映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及其概念、范畴和原理的产生、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2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历史学科。
(1)侧重从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以至整个理论体系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
(2)依据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分期1分期依据(1)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历的各个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特点。
2分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约有170年的历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发展及其在欧洲传播的时期,大致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19世纪末期。
(2)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传播、发展的时期,大致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中期。
(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和曲折发展的时期,大致从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1)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
(2)有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3)有助于正确地开展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斗争。
(4)有助于提高理论思维水平。
(5)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方法(1)要把“史”和“论”结合起来,通过“史”的研究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的理解,并挖掘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发展中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2)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不仅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发展变化的过程同它所处的历史环境结合起来加以考察,而且要结合当代的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上的哲学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嘿,朋友,今天咱们来唠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
这可不是个枯燥的事儿,就像一场跨越时空的奇妙旅程,充满了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火花。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可不是凭空而来的。
在马克思之前,德国古典哲学可是热闹得很。
康德就像一个严谨的建筑师,精心构建着他的哲学大厦。
他提出的那些概念,什么先验感性论、先验知性论之类的,就像一块块形状独特的砖块,试图拼凑出对世界和人类认识的完整解释。
可是康德的哲学就像一座半完工的建筑,有些地方还透着神秘和模糊。
这时候黑格尔登场了。
黑格尔就像一个魔法大师,他的辩证法就像魔法棒一样,把整个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充满矛盾的过程。
他的绝对精神像一个巨大的幕后操控者,世间万物都在这个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中演变。
我和我的哲学伙伴聊天的时候,有个小伙伴就打趣说:“黑格尔这绝对精神,是不是有点像一个看不见的超级导演,指挥着所有的剧情发展呢?”不过黑格尔的哲学也有让人头疼的地方,太抽象了,普通老百姓看着就像看天书一样。
费尔巴哈就像一阵清风,吹进了这有些沉闷的哲学氛围。
他说要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关注现实的人。
这可太对胃口了。
费尔巴哈强调感性直观,就像他在告诉大家:“嘿,别老在空中楼阁里想事儿,看看身边实实在在的人啊。
”可费尔巴哈也有不足,他对人的理解还是有点片面。
马克思呢,他就像是一个超级智慧的融合者。
他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又拿过来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然后开始了一场哲学革命。
马克思觉得,哲学不能只是在书斋里空谈,得用来改变世界。
我记得在一次讨论会上,有人问:“马克思的哲学到底和以前的有啥本质区别呢?”我就激动地说:“这区别可大了去了。
以前的哲学很多时候是解释世界,马克思的哲学可是要用来改造世界的。
这就像你知道房子哪里坏了,马克思不是光分析这坏的原因,而是要拿起工具去修房子,去建新房子。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列宁也是一个重要人物。
俄国当时的社会状况那叫一个复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练习题1、为什么说实践观点对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具有根本意义?答:对马克思来说,实践的观点是其哲学思想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的原则是其哲学思想的建构原则。
可以说,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来源和活力、目的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核心,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因此,实践观点也可以说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的哲学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是实践精神的精华,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的哲学活动基本是围绕实践展开的。
他从实践出发去反观、透视和理解现存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做实践去理解。
他把自己的哲学对象规定为作为现存世界基础的人类实践活动,把哲学的任务规定为解答实践活动中的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从而为改变世界提供方法论。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提升为哲学的根本原则,转化为哲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创立了以实践为核心和基础的崭新形态的现代唯物主义。
这种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机制。
实践观点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而且是同旧唯物主义的分界线,并由此终结了传统哲学。
马克思的哲学是与时俱进的,是随着实践的变革而不断处于变革之中。
因此,实践观点在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根本意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答: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思想的基本内容有:1)生产力的发展和交往的扩大是世界历史形成的动力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人们为了生存,必然要进行生产,产生共同的活动,形成一定的交往关系。
这些交往关系随着生产力发展而发展,又对生产力的发展有重大的反作用。
“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95年版,P80)“某一个地域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
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笔记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门历史科学,它侧重从运动变化的形态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念、范畴、原理以至整个理论体系的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性,并依据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事实,对历史发展过正中的思想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评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实践的哲学,从根本上说,它是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又是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的。
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劳动人民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的理论升华和结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有客观条件和历史必然性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和理论思维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实现出来的。
表面上看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史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个人思想发展史,实际上它是由历史发展必然性决定的理论思维的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史就是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是历史发展和理论思维发展内在逻辑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活动、实践活动的统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经参加青年黑格尔运动,是辨证的唯心论者。
他们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和他们从革命民主主义走向共产主义是同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发展,是和他们批判研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法思想密切相关的,也是他们深入实际斗争参加革命实践密切相关的。
他们用批判研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特别是黑格尔哲学所获得的新认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推动实际斗争的深入,又参加实际斗争所取得的新认识来检验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成果。
他们能够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正是他们的理论斗争和实践斗争相互作用的结果。
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唯物主义1844年至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离开了费尔巴哈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这为他们共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和科学共产主义原理奠定了基础。
对哲学和经济学文献的批判研究在马克思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对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及其后果的研究则在恩格斯转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中起了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一章
——梅林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 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
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
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 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 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 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History of Marxist Philosophy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情境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观动因
【开篇话题】
1 19世纪初的世界和德国是怎样的?
2 你认为成为一个伟人应具备哪些素质?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情境
• 1847.12 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在伦 敦)讨论并确认了马恩的观点,委托他们以宣言 形式制定同盟纲领。 • 1848.1—2 月 《共产党宣言》写成并出版。 • 1849—1883 在伦敦居住了34 年。 • 1883年3月14日,在书桌前平静去世。
(二)马克思作为思想家的基本素质
–1842.4—1843.3 为《莱茵报》撰稿,10 月任
主编。
–1843.3—夏天 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
–1843.6.18 与童年女友燕妮· 冯· 威斯特华伦结婚。
• 1843.11—1845.1 在巴黎,写《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恩合写《神圣家族》 • 1845.2—1846 夏 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写《政治 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马恩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出版未果)。 • 1847.1—6 月 写作和出版《哲学的贫困。答蒲鲁 东先生的〈贫困的哲学〉》。
第02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工程
2021/6/7
13
• 意识形态的神圣外衣的背后,实际上就是阶级的利益。 当然,马克思还指出,意识形态的这种虚假性,并不 能被简单地归结为欺骗。从认识论的方面看,特定的 意识形态所具有的虚假性,主要是建立在把客观现实 的某些方面加以绝对化的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特定 的意识形态总是产生并适应于特定的社会物质条件和 社会需要的。社会发展的不成熟往往会使人们产生某 种不成熟的认识。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和各种社会关 系的成熟发展,人们对于意识形态的认识也会更加深 入和具体,意识形态会在这种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 某些不切实际的性质。
2021/6/7
4
目录
第三节 对各种机会主义的批判 • 一、批判拉萨尔主义的改良主义主张,提出过渡时期
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学说 • 二、批判拉萨尔主义的“自由国家”论,揭示国家的
本质和发展规律 • 三、批判巴枯宁无政府主义,阐明马克思主义的权威
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21/6/7
5
2021/6/7
6
第一节 对1848年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
2021/6/7
7
一、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理论的新概括
• (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 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自19世纪中叶开始形成,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指研究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过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背景、思想演变和重要概念等内容。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重要阶段和思想家,以及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贡献。
1. 列宁主义阶段(1870年-1924年)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时代的发展阶段。
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
他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理论和策略,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是对帝国主义经济和政治本质的深入分析,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著作。
2. 斯大林主义阶段(1924年-1953年)斯大林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苏联全盛时期的发展阶段。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要实现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必须进行无产阶级专政下的快速工业化。
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在一个国家内的建设”理论,并通过五年计划等政策推动苏联的迅速发展。
斯大林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
3. 毛泽东思想阶段(1949年至今)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
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成功领导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思想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议。
4. 邓小平理论阶段(1978年至今)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邓小平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提倡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
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理论和实践上的争议。
5.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当前,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继续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条件?
2、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转向黑格尔主义并超越黑格尔哲学
的?
3、 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超越费尔巴哈走向黑格尔哲学的?
4、 如何评价《关于费尔巴哈德提纲》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的
意义?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公开问世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
8、 马克思早期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是如何深化和发展的?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848年欧洲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运动中
是如何得以验证和发展的。
10、《资本论》对唯物史观的意义如何?
11、简述《资本论》中的生产力思想。
12、《资本论》中马克思是如何发展社会形态理论的?
13、《反杜林论》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14、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是如何阐述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思想的?
15、分析《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构想。
16、分析马克思晚年理论研究是基本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17、《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在马哲史上有何独特的地位与意义?
18、《费尔巴哈论》中, 恩格斯是如何分析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及其方法与体系的矛盾的?如何分析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及其局限性的?
19、恩格斯是如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20、《费尔巴哈论》中对唯物史观基本理论的阐述有何特点?
21、阐述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对唯物史观的发展。
22、普列汉诺夫在马哲史上的地位如何?
23、说明普列汉诺夫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
24、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思想的?
25、哲学基本问题理论在经典作家那里是如何深化发展的?
26、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是如何发展唯物史观的?
二、论述题
1、如何理解和评价异化劳动理论?
2、述评《资本论》中关于人的学说。
3、如何理解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规定的“现代唯物主义”?
4、阐述《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关于认识发展辨证发的思想。
5、恩格斯的如何阐述自然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
6、列宁是如何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
7、如何评价《唯物主义河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笔记》在马哲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