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与平仄
平仄与押韵
歌
词 曲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90字间) 长调(91字以上) 散曲(小令;散套) 戏剧(杂剧;传奇) 新诗(自由诗;散文诗;现代格律诗)
中国现代诗歌
押
要点:
韵
什么是押韵?
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各句 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什么叫“合辙”?
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 合辙指的就是押韵。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
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 入原诗。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 二月初。 。 C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 B 轻。 。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 南草未凋。 。 A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 时。 。 D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下面《咏梅》的空缺诗句是: 不受尘埃半点侵, 。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A 何用浮多绊此身 B 寻得桃源好避秦 C 竹篱茅舍自甘心 D 与梅并作十分春
换韵。
(3).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
仄声字。
剖析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 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2、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3、凡双数句都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 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可换 韵。如本诗的“秋”、“流”、“舟”、 “留”。 4、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 是2、4、6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简要介绍其意境和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韵律美,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2.押韵的基本概念(1)讲解押韵的定义:诗歌中相同韵母的字在相应位置上反复出现,形成韵律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押韵诗句,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押韵字,并体会其韵律美。
3.平仄的基本概念(1)讲解平仄的定义:平仄是指汉语音节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
在诗歌中,平仄的搭配和变化形成节奏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平仄诗句,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平仄规律,并体会其节奏美。
4.押韵和平仄的运用(1)讲解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展示一些现代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运用,如《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3)让学生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
5.实践与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析其押韵和平仄的运用。
(2)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等。
(3)布置课后作业: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诗歌,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押韵和平仄
• 3、流水对
•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各有独 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是一句话分成 两句说,其实十个字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 整体,出句独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 义不全,这叫流水对。
• 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平仄
平仄规律:
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
山居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首句可押可不押,凡偶数句都必须押韵;() 2.一般押平声韵; 3.一韵到底,不换韵; 4.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
1.a an ang en eng ,发音响亮 欢乐、雄壮
2.o ai ao ou ,发音柔和
随意春芳歇,仄仄平平仄,句相粘。
王孙自可留。平平仄仄平。42、.灵4、活6原分则明。”“(1注、:3、第5一不、论,
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
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
明。)
练习 1、江中看月作(唐 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B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晶宫。 A 半树佛花香易散B 万里鱼龙争照影 C 二月郊行最有情D 三千组练挥银刀
歌
词曲
律诗 七言
新诗(现代诗歌)
一、押韵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 (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lái) 押韵特点: 1.首句可押可不押,以押韵居多。 2.二、四句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 底,中间不能换韵。 3.第三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rào
2、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原
押韵和平仄
押韵和平仄
一、绝句
(一)仄起仄收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仄起平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六首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苏台览古李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三)平起仄收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四)平起平收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四句诗分别填入到上面四首原诗中去。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①__________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②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③__________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④__________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古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一、规律:
(1)整首诗的押韵:整首古诗采用四言八句的格式,每句的第二个
和第四个字押韵,整首诗的押韵可从上一句的四字中得到。
(2)平仄:古诗中有仄韵和平韵之分,一般而言,第一句和第三句
以仄韵开头,第二句和第四句以平韵开头。
(3)每一句的押韵:每一句由五言或七言组成,每句的第二个和第
四个字押韵,第五个字也要和上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
二、押韵:
古诗押韵一般是按照组押、字押、爻押的形式来实现的,组押也叫做“双声”押韵,由两句或两句以上的押韵组成,一般押前后三句或五句;
字押是指每句中的第二个和第四个字押韵;爻押则是指四句的最后一个字,也就是押韵的最后一个字,其他的字都要和它押韵。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
古体诗、押韵、平仄:最完整的诗词知识,都在这里了,为孩子收藏有一个词叫诗语,意思是诗的语言。
了解这些“诗语”,可以让自己的诗词鉴赏能力,分辨能力,更上一层楼!古体诗、近体诗、今体诗都是指“格律诗”而言,主要分五绝、七绝、五律、七律、排律等。
千万不能将“今体诗”跟现在所说的“新诗”混为一谈。
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包括唐以前各种形式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形成于唐代。
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分绝句和律诗。
绝句即'绝诗'。
亦称'截句'、'断句'。
诗体名。
截、断、绝均有短截义,因定格仅为四句,故名。
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
也有六言绝句。
唐代通行者为近体,平仄和押韵都有一定的要求。
有人说绝诗是截取律诗的一半而成。
但在唐代律诗形成以前,已有绝句,虽亦押韵而平仄较自由,如《玉台新咏》中即有《古绝句》,后人即用'古绝句'以别于近体绝句。
律诗诗体名。
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故名。
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
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
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
亦偶有六律。
其有每首十句以上者,则为排律。
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联'。
五律、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第二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
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四言诗诗体名。
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句为主。
是我国古代诗歌中最早形成的诗体。
押韵和平仄
3、段韵,即每一段或几段押同样的韵。
• • • • • • • • • • • • • •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ai/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ai/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ang/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ang/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ao/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ao/
六、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 最恰当的一句作为下句。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英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蓉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A )
•
•
七.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 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 出的上联进行调整。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 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 下联(已被打乱):①红雨树边②小苑西回 ③一庭佳丽莺唤起④看池边绿树⑤此间有尧天舜 日。
课堂练习
一、选择填入括号最贴切的句子。 ( B) 江中看月作(唐﹒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
二、选择填空,使语意连贯、音节和谐。 1每逢深秋时节,__、松竹山茶, 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远眺群山环抱,__;近看小河流 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白云缭绕,层林迭翠 ( ②④) ④层林迭翠,白云缭绕
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 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里开放, 冰天雪地才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 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 北风;是人民的眼泪和心血滋育它成 长,而不是春风秋露。
它不是开在阳春三月,而是 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开放在 花坛暖房,而是怒放在冰天雪 地;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 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育 它成长的不是春风秋露,而是 人民的眼泪和心血。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
押韵和平仄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押韵和平仄。
2.掌握常见的押韵形式和平仄要求。
3.能够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诗歌或词句。
二、教学重点:1.押韵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2.平仄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三、教学难点:1.识别并应用平仄。
2.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
四、教学资源:1.押韵和平仄的例子。
2.诗歌或词句的示例。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示例或诗句,向学生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例如,教师可以朗读一首有押韵和平仄的古诗或现代诗。
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是否注意到了押韵和平仄,并引导学生讨论押韵和平仄对诗歌的作用。
1.教师简要介绍押韵的概念和形式,并提供一些例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押韵的感觉。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找出并分析一些押韵的例子,例如古代诗歌、童谣、流行歌曲等,并让学生报告自己找到的例子及分析结果。
3.教师总结押韵的要求,例如韵母相同、声调相同或近似、韵尾相同或近似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三步:平仄的教学(20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平仄的概念和形式,并提供一些例子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平仄的节奏感。
2.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让学生自行找出并分析一些平仄的例子,例如古代诗歌、四书五经中的经句等,并让学生报告自己找到的例子及分析结果。
3.教师总结平仄的要求,例如平音和仄音的交替、平仄音节的数量等,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第四步: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30分钟)1.教师给学生发放一些关于押韵和平仄的写作任务,例如写一首诗、写一段打油诗、写一首顺口溜等。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但必须包含押韵和平仄的要求。
2.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创作,并进行反馈和讨论。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回顾押韵和平仄的概念、形式和要求。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评价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和感受,例如是否理解了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是否能够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等。
六、课后延伸:1.学生继续运用押韵和平仄写作,创作更多的诗歌或词句,加强对押韵和平仄的理解和运用。
经典课件:古代汉语(下)押韵平仄
.
9
• 五言诗平仄的四种基本句式:
A.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a.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 B.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 b.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 • 七言诗平仄的四种基本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 a.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 B.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 b.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
.
14
按照近体诗平仄规则和韵律的要求, 便有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 格式。
1)五言律诗基本格式 ①首句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15
②首句仄起平收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16
③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17
④首句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18
2)七言律诗基本格式 ①首句平起仄收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2
2.押句尾韵。 3.除首句可入韵也可以不入韵之外,押偶句韵。 4.一般押平声韵。 5.除首句之外,要求一韵到底,不许邻韵通押, 不能出韵和换韵,只能取同一韵部中的字作韵脚。
(一)押韵,平仄
2012-4-14
2
押韵的目的, 押韵的目的,在于借助韵脚的有规律的 重复出现,增进歌词的乐感, 重复出现,增进歌词的乐感,使歌词琅琅上 韵脚的不断重现, 口。韵脚的不断重现,也有助于歌词意蕴的 维系,避免散漫之感。 维系,避免散漫之感。 传统的诗韵与词韵是不大相同的, 传统的诗韵与词韵是不大相同的,诗韵 较严,词韵较宽。今天的诗韵、 较严,词韵较宽。今天的诗韵、词韵已渐通 用了。 用了。 歌词押韵有“韵律十三辙”规律可循, 歌词押韵有“韵律十三辙”规律可循, 还有一些常见的押韵方法。 还有一些常见的押韵方法。
2012-4-14 9
⑤换韵转韵 一般来说,一首歌词往往是一韵到底的, 一般来说,一首歌词往往是一韵到底的,这样使韵律 更加单纯、和谐、完美。但有些歌词作品并不是一韵到底, 更加单纯、和谐、完美。但有些歌词作品并不是一韵到底, 而是中间变换韵辙的。中间变换韵辙的叫做换韵, 而是中间变换韵辙的。中间变换韵辙的叫做换韵,或叫做 转韵。换韵的原因,有的是歌词的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转韵。换韵的原因,有的是歌词的篇幅较长、内容丰富, 有的是为了情绪和风格的需要。 有的是为了情绪和风格的需要。 韵有十几类,当我们动笔写一首歌词, 韵有十几类,当我们动笔写一首歌词,应该选用什么 韵呢?其实,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兴奋点更在构思立意, 韵呢?其实,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兴奋点更在构思立意, 对韵脚的选择往往是不大在意的。选韵,有点像是《 对韵脚的选择往往是不大在意的。选韵,有点像是《西游 里三位神仙捉弄猪八戒的时候玩的“撞婚”游戏, 记》里三位神仙捉弄猪八戒的时候玩的“撞婚”游戏,游 戏规则是撞着谁算谁,撞着谁娶谁, 戏规则是撞着谁算谁,撞着谁娶谁,最初碰到的句子是什 么韵脚,就与什么韵脚从一而终。如果要理性地选取韵脚, 么韵脚,就与什么韵脚从一而终。如果要理性地选取韵脚, 那就应该是迁就关键词、关键句的韵脚。 那就应该是迁就关键词、关键句的韵脚。 2012-4-14 10
押韵与平仄用8
关于平仄的规律
• 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 • 二、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 • 如: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 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 “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 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 • 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
5、请写出下面对联的下联。
(1)冬去山明水秀,———————。 (2)志在书山探宝,———————。
心向学海采珠 春来鸟语花香
7、拟写广告词(均20字以内): 拟一条以“购买体彩”(或“护花护 绿”、“注意交通安全”为内容的公益广告 词。要求主题鲜明,感情真挚,构思新颖, 语言简明,注意押韵。
广告词示例:
*什么叫“合辙”?
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 合辙指的就是押韵。
解剖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 山居秋暝王维 “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 有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 空山新雨后, 首 每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联
对颔 仗联 对颈 仗联
爱心要长久,奇迹伴左右; 奉献是无私的荣誉,大奖是爱心的赞许; 体彩牵动人心,幸运走进彩民; 体育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体彩是我们永远的朋友;
红花绿草满园栽,蜜蜂彩蝶引伴来; 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小草对你微微笑,请你把路绕一绕;
手握方向盘,时刻想安全;
• 借对 •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 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 这叫借对。 • 例: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借义) •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借义)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借音) •
平仄和押韵
小试身手 分类)古体诗,近体诗,词 分类)古体诗,近体诗,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晚唐)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晚唐)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线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线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盛唐)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盛唐)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 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 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 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向南倾--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向南倾--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 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渔歌子》 张志和(唐代)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好,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 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 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 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 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 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对联
三、情境式
[题型示例]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 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 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 。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点拨]这种题型给考生提供一个特定的情境,结合"得体"这一 考点要求拟写对联。考生拟写的对联不但要符合对联的写作要 求,而且还要符合命题者所提供的特定情境。参考答案:
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 联。利用相黏规则,首 联的对句⑧句的二、四、 六字的平仄为“仄平 仄”,而④句相同部分 是“平仄平”,②句相 同部分是“仄平仄”, 由此可断定②⑤是颔联, ④③是颈联。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平 仄 平 仄 平 平
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 看出,①句的“黄”、③句的“香”、 ⑤句的“阳”、⑦句的“乡”、⑧句 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⑥ ①马穿山径菊初黄 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 ②万壑有声含晚籁 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类性相同、 ③荞麦花开白雪香 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②与⑤ ④棠梨叶落胭脂色 相对,属一联;④与③相对,属一联。 ⑤数峰无语立斜阳 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 ⑥何事吟余忽惆怅 ①“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⑧ ⑦村桥原树似吾乡 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 ⑧信马悠悠野兴长 态,是意思上的承接。⑥与⑦是一问 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①⑧ 是首联,⑥⑦是尾联。
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
二、调整式
题型示例:江西南昌滕王阁有 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 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 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阁中帝子,问江上 才人,古今才一瞬,当年风景如何比。
押韵和平仄
xié和jiā、huā不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xiá(s读浊音),和现代上海“斜”字的读音一朝误妾期(qī)。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ér)。
在这首诗里,“期”和“儿”是押韵的,按今天的普通话去读,qī和ér就不能算押韵了。如果按上海的白话音念“儿”字,念象ní音(这个音正是接近古音的),那就谐和了。今天我们当然不可能(也不必要)按照古音去读古人的诗,不过我们应该明白这个道理,才不至于怀疑古人所押的韵是不谐和的。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律句前三节的平仄规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顶节头节腹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仄平仄
每逢\佳节\倍思\亲平仄平
遥知\兄弟\登高\处平仄平
遍插\茱萸\少一\人仄平仄
可以看出,各句的前三节都是平仄交替的。如果顶节是仄节,头节便是平节,腹节便是仄节;如果顶节是平节,头节便是仄节,腹节便是平节。
运动健儿力拔山。
蓝天白云来参观,
青草红旗舞翩跹。
掌声歌声齐呐喊,
观众评委把你赞。
铅球一去不复
运动场上彩旗飘,
运动健儿显英豪,
跳跃身姿轻如燕,
铅球飞落地动摇,
百米冲刺如猛虎,
投球奔跑本领高,
运动健儿多自豪,
风流人物看今朝。
在拼音中,a、e、o的前面可能还有i、u、ü,如ia、ua、uai、iao、ian、uan、üan、iang、uang、ie、üe、iong、ueng等。这种i、u、ü叫做韵头,不同韵头的字也算是同韵字,也可以押韵。
例如: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má),村庄儿女各当家(jiā)。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guā)
“麻”、“家”、“瓜”的韵母是a、ia、ua。韵母虽不完全相同,但它们是同韵字,押起韵来是同样谐和的。
押韵与平仄
• 3、借对 • 一个词有两个以上的意义,诗人在 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 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叫 借对。 • 例: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 4、流水对 • 对仗,一般是平行的两句话,它们 各有独立性。但是,也有一种对仗 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其实十个字 或十四个字只是一个整体,出句独 立起来没有意义,至少是意义不全, 这叫流水对。 • 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先斑。 (陆游)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 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 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 注意: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 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 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什么是平仄?
一、选择填入括号最贴切的句子。 B) ( 江中看月作(唐﹒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
A、半树佛花香易散B、万里鱼龙争照影 C、二月郊行最有情D、三千组练挥银刀
二选择填空,使语意连贯、音节和谐。
5、每句各字的平仄有严格要求,特别
• •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 (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 。 (z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 (lái)
• • •
• • 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 不押
送魏大将军 ______(唐 陈子昂)
•
• • •
• 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 • 二、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 • 如: 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 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 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 “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 个节奏就要用“仄”。例如: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及押韵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及押韵七言律诗押韵基本要求: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逢偶数句押韵,第二、四、六、八句最后一个字要同韵。
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
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
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
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
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拓展资料:诗词格律是指诗、词、曲、赋等关于字数、句数、对仗、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律。
格律利用平仄在诗中交替运用形成抑扬顿挫、节奏,利用押韵形成韵律美。
诗词格律一般有四大要素:用韵、平仄、对仗、字数。
其中律诗最为严格,必须满足全部要素。
近体诗中的绝句以及词、散曲一般不需要对仗。
古体诗相对最为宽松,一般只有不严格的用韵的概念。
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诗文四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首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颔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颈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尾联fēng jítiān gāo yuán xiào āi ,zhǔqīng shābái niǎo fēi huí。
首联wúbiān luòmùxiāo xiāo xià,bújìn zhǎng jiāng gǔn gǔn lái 。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积累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刚正不阿,留取正气凌霄汉; 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 3、练习:对对子或对联
• 1、找出《客中行》《商山早行》《虞美人》 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 韵。
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 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 什么叫押韵?
• 2、律诗:
• 律诗的体裁:也是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 称五律和七律。
• 律诗的要求:五言七言都各为八句。偶句(第2、4、 6、8句)押平声韵,奇句(第1、3、5、7句)的最后一 个字用仄音。第一句也跟绝句一样押不押韵都可以。 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 句、第六句分别要对仗。例:
关于对仗
• “对对子”或者“对联”应该不太陌生。咱 们中国早就有过年时在门上贴大红春联的 习俗:
• 爆竹一声除旧岁 风• 急梅天花高数猿点啸接哀新,春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 练习:分析下面一首诗中的对仗结构。 • 旅夜书怀(杜甫) •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格律诗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
格律诗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格律诗是一种有着严格韵律和平仄要求的诗歌形式,其韵脚和平仄的关系是格律诗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格律诗中,韵脚和平仄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只有在严格遵守韵脚和平仄的要求下,才能写出优美的格律诗。
下面,我将列举一些韵脚和平仄的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格律诗的构成。
1.押韵平仄相间在格律诗中,押韵平仄相间是一种常见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岸”和“还”押韵,而“绿”和“时”、“江”和“明”则是平仄相间的关系。
2.押韵平仄相同押韵平仄相同是一种比较严格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要求每个韵脚的平仄都相同。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月”、“疑”、“光”、“影”、“空”、“照”、“人”、“眠”、“起”、“听”、“钟”、“馆”、“鸟”、“声”、“散”、“乱”、“飞”、“纷”、“何”、“处”、“客”、“心”、“知”、“夜”、“阑”、“灯”、“烛”、“看”、“书”、“眼”、“昏”、“黄”、“壁”、“炉”、“火”、“暗”、“香”、“消”、“残”、“更”、“漏”、“滴”、“时”、“鸣”、“遥”、“山”、“色”、“远”、“近”、“深”、“浅”、“白”、“黑”、“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都是平仄相同的韵脚。
3.押韵平仄相反押韵平仄相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韵脚和平仄的关系,要求每个韵脚的平仄与前一个韵脚的平仄相反。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月”、“疑”、“光”、“影”、“空”、“照”、“人”、“眠”、“起”、“听”、“钟”、“馆”、“鸟”、“声”、“散”、“乱”、“飞”、“纷”、“何”、“处”、“客”、“心”、“知”、“夜”、“阑”、“灯”、“烛”、“看”、“书”、“眼”、“昏”、“黄”、“壁”、“炉”、“火”、“暗”、“香”、“消”、“残”、“更”、“漏”、“滴”、“时”、“鸣”、“遥”、“山”、“色”、“远”、“近”、“深”、“浅”、“白”、“黑”、“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都是平仄相反的韵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我一双慧眼
• 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韦 应物《寄李儋元锡》) •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诗歌排序”练习
• 第一步,找出“韵脚” • 第二步,将八句诗组成四“联” • 第三步,依据“联”的平仄规则(对句句尾字为平 声字),确定出句和对句的顺序 • 第四步,诗只有两联对仗,因此,对仗的两联即 为“颔联”或“颈联” • 第五步,诗有几个韵脚,有五个韵脚,也就意味 着全诗首句即入韵 • 第六步,依据诗歌内容,排出顺序,并检验格律
标出下面这首诗的平仄, 并说明哪一句与哪一句相对,哪一句 与哪一句相粘:
仄仄平平仄
塞下曲——(李白) (李白) 塞下曲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五月天山雪,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 晓战随金鼓, 宵眠抱玉鞍。 宵眠抱玉鞍。 直的古 愿将腰下剑, 愿将腰下剑, 音是入 直为斩楼兰。 直为斩楼兰。 声
对仗类型
• 1、工对 • 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 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就更工整了。有些名 词虽不同小类,但是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 诗酒、花鸟等,也算工对。反义词也算工对。 • 例: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例如毛主席《送瘟神》(其二): •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解说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不论
• 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 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 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感时花溅泪” 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 • 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 “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 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 押韵的位置 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
你可能会问-------• 在这四种形式的平仄规则中,并不是逢一、 三、五都不论,这是为什么呢? • 回答这个问题,就牵涉到格律诗的几个禁 忌:孤平、三平调和三仄尾。在目前的高 孤平、 孤平 三平调和三仄尾。 中阶段不作要求讲解。 中阶段不作要求讲解。
------------《切韵指南》 《切韵指南》
送魏大将军 ______(唐 陈子昂)
•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 •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 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 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 注意: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 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 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
什么叫“合辙” 什么叫“合辙”?
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 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 叫做“ 合辙指的就是押韵。 合辙指的就是押韵。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 • 茅檐常扫净无苔 , (tái) (zāi) • 花木成蹊手自栽 。 • 一水护田将绿绕, • 两山排闼送青来 。 (lái) • 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 不押,第2、4句一定要押,押平声韵;
5、每句 字的 、 是2、4、6字的 、 、 字的 有 ,
1、旧体诗歌分“古诗”(古体诗)、 、旧体诗歌分“古诗” 古体诗)、 近体诗” 词曲” 三类, “近体诗”、“词曲” 三类,近体诗又有 山居秋暝王维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 空山新雨后, 空山新雨后, “律诗” 、“绝句”之分,本诗八句,每 句五字, 五言律诗。 句五字,是五言律诗。
押韵的“ 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 韵母”不完全相同, 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 ),都属于同一个 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 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 “韵”。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韵尾相同都算 同一个韵。 同一个韵。
押韵的“韵”与韵母的不 押韵的“ 同
• • • •
2、宽对 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宽对 宽对乃相对与工对而言,符合对仗基本特征但至 少不符合上述工对条件之一者,我们称之为“宽 对”,即“宽松之对”也。如
• 例: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例:明月清风非俗物, • 轻裘肥马谢儿曹。
• 借对 • 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 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 为对仗,这叫借对。 • 例:行李淹吾舅,诛茅问老翁 • 例: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总而言之:诗句排序,有法可依 诗句排序, 诗句排序
• 一看押韵, 二析对仗, 三查平仄, • 四观表达, • 结合意境,综合运用,定可准确排序。
解剖本诗形式 学习近体诗形式特点
首 联
对 仗 对 仗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天气晚来秋 天气晚来秋。 2、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 明月松间照, “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 明月松间照, 颔联” 颈联” 尾联” 句” 句” 句 “ 句”, 句 “ 句”。 。 、 。 , 3、 间 联 。 4、 、 句 (首句 ) , , , 本诗的“ 。 本诗的“秋”、“ ”、“ ”、 。 “ ”。 王
三、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 即相同,是为组篇规则。
• 要点:“粘”就是上下两联的平仄要平粘平,仄粘仄。后 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 • 如:毛主席的《长征》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首七律中 • 红军不怕远征难, 的 • 万水千山只等闲。 仄仄平平仄仄平 ”“礴 “不”“礴 • 五岭逶迤滕细浪, 仄仄平平平仄仄 ”、 • 乌蒙磅礴走泥丸。 ”“铁 “拍”“铁 平平仄仄仄平平 • 金沙水拍云崖暖, ”、“索”、 • 大渡桥横铁索寒。 平平仄仄平平仄 “雪”字, • 更喜岷山千里雪, 都是入声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 • 三军过后尽开颜。 仄仄平平平仄仄
4、流水对
• 4指一联中相对的两句关系不是对立的,且 单句意思不完整,合起来才构成一个意思, 似水顺流而下,故称。 • 例: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毛主席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 所举的一副对子: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 山间竹笋,嘴尖破厚腹中空。 • 注意:这里上联(出句)的字和下联(对句)的 字不相重复,而它们的平仄则是相对立的 • 墙上”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山间”也是名 词带方位词。“根底”是名词带方位词,所对的 “腹中”也是名词带方位词。“头”对“嘴”, “脚”对“皮”,都是名词对名词。“重”对 “尖”,“轻”对“厚”,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 “头重”对“脚轻”,“嘴尖”对“皮厚”,都 是句中自对。这样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更显 得特别工整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仄仄平平
对仗
• 诗歌中的对偶,叫做对仗 • 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 一般讲对偶,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 句,下句叫对句。对偶的一般规则,是名 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 副词对副词。
• 依照律诗的对仗概括起来,词大约可以分 为下列的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 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 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 名词还可以细分为以下的一些小类: •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 事 11、形体
第四课 声情并茂 ______押韵与平仄
古体诗(古风) 古体诗(古风)
绝句
五言
诗 歌
旧诗 七言 近体诗 (古典 古典 排律 诗歌) 格律诗) 诗歌 (格律诗)
五言
词曲
新诗(现代诗歌 新诗 现代诗歌) 现代诗歌
律诗 七言
押 要点: 要点:
韵
什么是押韵? 什么是押韵?
把两个以上韵平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 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 )。各句 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 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什么是平仄?
•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 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 “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 • 作用: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 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 • 注意: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 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 •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 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使上 下语意连贯、音节和谐 •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 彩绚丽,美景尽览。 • 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 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 置身山顶俯瞰 槐榆丹枫 • 白云缭绕,层林迭翠 • 层林迭翠,白云缭绕
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 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 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末字就要用仄声字。
•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 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 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 如果押韵的话, 如果押韵的话 • 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 末字也要使用“ 声字。
标出1、《早发白帝城》的平仄。
• • • •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绝句的平仄:一是有两句对偶可视为律句, 二是押平韵
2. 杜甫《旅夜书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