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实验内容
《食品化学实验》内容
《食品化学实验》内容【1】实验一水分含量的测定【书P112】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水分的组成;2.掌握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二、原理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一)材料:苹果(二)仪器:烘箱、电子天平、称量瓶、干燥器。
(三)试剂:变色硅胶三、操作步骤1.将苹果洗净,去核,切碎,混匀后备用;2.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以100-105℃烘干(至恒重),置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精确称量m。
3.取切好的苹果适量于称量瓶中加盖后精确称重m1,然后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开盖,并将盖子斜支于瓶边,以100-105℃烘1.5 h。
取出后置有吸湿剂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m2,再一次继续烘0.5-1h。
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2mg为止。
四、计算(a-b)×100水分(%)=——————W式中:a——干燥前样品重+称量瓶重(g)b——干燥后样品重+称量瓶重(g)W——样品重量(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五、注意事项【2】实验二总酸的测定——滴定法【书P153】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酸度的表示方法;2.掌握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食品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草酸、醋酸等。
果蔬种类不同,含有的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食品中酸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碱液滴定试液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溶液呈现淡红色30s不褪色),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的总酸含量。
ORCOOH +NaOH → RCOONa + H2三、实验材料及仪器果汁、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酚酞指示剂、碱式滴定管、移液管、三角瓶等。
四、实验步骤准确吸取样品溶液25.0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
加30mL水及2滴1%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
记录消耗体积(V1)。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 2 美拉德反应初级阶段的评价食品的褐变反应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两类,酶促褐变指由多酚氧化酶催化下的多酚化合物与氧之间的反应,而非酶褐变包括焦糖化和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即蛋白质、氨基酸或胺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热加工食品发生的主要反应之一,反应的结果会产生类黑精色素、风味化合物等重要物质,对食品的风味、色素、营养价值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拉德反应通常按照三个反应阶段进行,在早期主要是蛋白质或氨基酸的-NH2与还原糖之间的反应、还原糖的降解等为主。
与常见的化学反应一样,糖的种类、胺基所处位置、温度、pH、水分、金属离子、一些化合物等都会影响美拉德反应的进行。
实验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模拟体系中赖氨酸与葡萄糖的反应,了解食品中美拉德早期反应情况,从两个不同方面半定量验证酸碱度、亚硫酸盐以及反应时间等对反应的影响,以及可以采用的评价方法。
1原理美拉德反应的起始阶段随着反应不断进行,溶液变成黄色,随着黄色的不断加深,在近紫外区吸收也逐渐增大,同时还有少量糖脱水变成5-羟甲基糠醛(HMF),以及发生键断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始产物,最后生成类黑精色素。
本实验利用模拟实验,即葡萄糖与赖氨酸在一定pH缓冲液中进行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目视颜色变化,可以观察反应的进程情况。
实验过程中通过改变反应的介质条件,例如改变pH、加入亚硫酸盐、选择不同的氨基酸,确定这些因素对美拉德反应的影响情况。
2 仪器与试剂 2.1 仪器水浴锅、移液管、容量瓶、试管等2.2 试剂2.2.1 1mol·L -1葡萄糖溶液; 2.2.2 0.1 mol ·L -1赖氨酸溶液;2.2.3 0.1 mol ·L -1甘氨酸溶液;2.2.4 0.1mol·L -1亚硫酸钠溶液;2.2.5 2 mol·L -1 HCl溶液; 2.2.6 广范pH试纸(1~14)3 操作步骤3.1 美拉德反应的进行取4支试管,其分别加入5.00 mL的1.0 mol·L -1葡萄糖溶液,其3支试管分别加入0.1mol·L -1 的赖氨酸溶液、1支试管加入0.1mol·L -1的甘氨酸溶液,混合,分别编号为 A1,A2,A3 和 A4。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一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及其葡萄糖值的测定一、实验原理及目的:淀粉可用酶法、酸法和酸酶法使淀粉水解成糊精、低聚糖和葡萄糖。
淀粉糖浆或称液体葡萄糖(DE38-42),主要成分是葡萄糖、麦芽糖、麦芽三糖和糊精,是一种粘稠液体,甜味温和,极易为人体直接吸收,在饼干,糖果生产上广为应用。
双酶法水解淀粉制淀粉糖浆,是先以α-淀粉酶使淀粉中的α-1,4甙键水解生成小分子糊精、低聚糖和少量葡萄糖,然后再用糖化酶将糊精、低聚糖中的α-1,6甙键和α-1,4甙键切断,最后生成葡萄糖。
淀粉糖浆的分析方法是根据国家标准GB12099-89,采用菲林滴定法测定淀粉水解产品的葡萄糖值(DE),例如DE值为42,表示淀粉糖浆中含42%的葡萄糖。
本实验的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基本原理。
(2)掌握淀粉双酶法制备淀粉糖浆的实验方法,以及酶的使用。
(3)熟悉淀粉水解产品的葡萄糖值测定方法。
二、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材料:马铃薯淀粉。
试剂:液化型α-淀粉酶(酶活力6000单位/g),糖化酶(酶活力为4-5万单位/g),菲林溶液A、B,亚甲基兰指示剂,D-葡萄糖标准溶液。
(1)碱性酒石酸铜甲液:称取15g硫酸铜(CuS04·5H2O)及0.05g亚甲基蓝,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0ml。
(2)碱性酒石酸铜乙液: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 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贮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5)葡萄糖标准溶液:精密称取l.000g经过98~100℃干燥至恒量的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加入5ml盐酸,并以水稀释至1000ml。
此溶液每毫升相当于1mg葡萄糖。
仪器:150ml锥形瓶,容量瓶(100ml),移液管(1ml, 5ml, 20ml), 25ml酸滴定管,100ml量筒,搅拌棒,恒温水浴锅。
三、实验步骤(一)淀粉糖浆的制备10g 淀粉置于150ml 锥形瓶中,加水50ml ,搅拌均匀,配成淀粉浆,于80℃水浴上加热,并不断搅拌,淀粉浆由开始糊化直到完全成糊,呈透明状,加入液化型α-淀粉酶8mg(先溶于15ml 蒸馏水中,再倒入糊化的淀粉中),不断搅拌使其液化。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目录实验一水分的测定(烘重量法)实验二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直接测定法)实验三食品水分活度(a w)的测定(水分活度仪测定法)实验四粗灰分的测定(干式灰化法)实验五总酸的测定(滴定法)实验六还原糖的测定实验七淀粉含量的测定实验八淀粉含量的测定(碘量法)实验九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实验十果胶的提取和果酱的制备实验十一淀粉糊化及酶法制备淀粉糖浆及其葡萄糖值的测定实验十二豆类淀粉和薯类淀粉的老化(粉丝的制备与质量感官评价)实验十三粗脂肪的测定(索氏抽提法)实验十四脂肪氧化、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滴定法)实验十五大豆中油脂和蛋白质的分离实验十六蛋白质的盐析和透析实验十七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一)实验十八蛋白质的功能性质(二)实验十九粗蛋白质的测定(微量凯氏定氮法)实验二十可溶性蛋白质的测定(考马斯亮蓝G-250法)实验二十一茚三酮法测定氨基酸总量实验二十二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2,6-二氯酚靛酚法)实验二十三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紫外快速测定法)实验二十四总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荧光法)实验二十五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实验二十六β-胡萝卜素含量的测定(HPLC法)实验二十七类黄酮含量的测定(HPLC法)实验二十八绿色果蔬分离叶绿素及其含量测定实验二十九水果皮颜色和淀粉白度的测量(测色色差计的使用)实验三十食品感官质量评价实验一水分的测定(烘重量法)一、原理常用的果蔬新鲜原料含水量的测定, 是将称重后的果蔬置于烘箱中烘去水分, 其失重为水分重量。
在烘干过程中, 果蔬中的结合水, 在100℃以下不易烘干, 若在105℃以上, 样品中一些有机物质(如脂肪)是易氧化使干重增加, 而果蔬中的糖分, 在100℃上下则易分解, 也可使测定产生误差, 故烘干温度先为60-70℃, 至接近全干时再改用100-105℃干燥。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一)材料: 苹果、梨、黄瓜、番茄等。
(二)仪器: 烘箱或真空干燥箱、分析天平、称量瓶、干燥器。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引言食品化学实验是研究食品成分、性质和反应的实验。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实验步骤,探究食品中的化学成分以及相关反应,并结合实验结果对食品质量进行评估。
实验目的1.研究不同食品样品中的化学成分。
2.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技巧。
3.评估食品中酸碱度对其质量的影响。
实验步骤实验材料•食品样品:酸奶、苹果、白醋、碱性矿泉水。
•实验器材:容量瓶、试管、酸碱指示剂。
实验步骤1.将容量瓶分别加满约50 mL的酸奶、苹果汁、白醋和碱性矿泉水。
2.取一个试管,加入约5 mL的酸奶样品。
3.在试管中加入几滴酸碱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
4.逐滴加入白醋,观察颜色变化,直到指示剂颜色发生明显变化。
5.记录加入白醋的滴数,计算酸奶的酸碱度。
6.重复步骤2-5,分别对苹果汁、碱性矿泉水进行实验,并计算它们的酸碱度。
实验结果酸奶样品实验结果•加入白醋的滴数:10滴•酸碱度:pH值为6苹果汁样品实验结果•加入白醋的滴数:15滴•酸碱度:pH值为4碱性矿泉水样品实验结果•加入白醋的滴数:5滴•酸碱度:pH值为9结论通过实验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酸奶呈微酸性,pH值约为6,属于中性饮品。
2. 苹果汁呈酸性,pH值约为4,属于酸性饮品。
3. 碱性矿泉水呈碱性,pH值约为9,属于碱性饮品。
实验意义食品的酸碱度对其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食品样品的酸碱性质,帮助消费者选择符合自己口味和身体需求的食品。
同时,也为食品生产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帮助其调整食品的酸碱度,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满足市场需求。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定酸奶、苹果汁和碱性矿泉水的酸碱度,揭示了食品样品的化学性质。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食品样品的酸碱性质存在差异,这对消费者选择食品和食品生产商调整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注意:该实验报告仅为示例,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可能因实际实验条件而有所不同。
实验前请参考实验指导书。
食品化学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方法。
2. 熟悉滴定实验的操作技能。
3. 了解维生素C在食品中的重要性及其含量变化规律。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等具有重要作用。
本实验采用碘量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碘量法是利用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根据碘单质的消耗量来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烧杯、玻璃棒、量筒、电子天平、碘量瓶、棕色试剂瓶、滴定管夹、滴定台等。
2. 试剂:碘标准溶液(0.01mol/L)、淀粉指示剂、维生素C标准溶液(0.01mol/L)、盐酸、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称取适量样品(如新鲜水果、蔬菜等),捣碎,用蒸馏水提取,过滤,得到维生素C提取液。
2.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移取0.01mol/L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10.00mL于1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3. 样品溶液的制备:准确移取5.00mL维生素C提取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
4. 滴定:在锥形瓶中加入10.00mL样品溶液,滴加2滴淀粉指示剂,用0.01mol/L的碘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至溶液变为蓝色,记录消耗的碘标准溶液体积。
5. 计算维生素C含量:根据消耗的碘标准溶液体积,计算维生素C含量。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处理1. 实验数据:样品名称 | 维生素C含量(mg/100g) | 平均值 | 标准偏差-------- | ------------------------ | ------ | --------苹果 | 4.56 | 4.45 | 0.15香蕉 | 10.23 | 10.18 | 0.15橙子 | 22.34 | 22.29 | 0.192. 结果处理:(1)计算维生素C含量的标准差:s = √[Σ(x - x̄)² / (n - 1)](2)计算维生素C含量的置信区间:x̄± t(α/2, n-1) s / √n其中,x̄为平均值,s为标准偏差,n为样品数量,t(α/2, n-1)为t分布值。
食品化学实验操作步骤详细说明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食品中常见成分的检测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器材1. 常用仪器:天平、量筒、试管、烧杯、玻璃棒、滴管、酒精灯、蒸发皿、漏斗、滤纸等。
2. 试剂:氢氧化钠、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碘液、淀粉溶液、葡萄糖标准溶液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一:食品中蛋白质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紫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蛋白质。
2. 实验二:食品中脂肪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碘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蓝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脂肪。
3. 实验三:食品中糖类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蓝,若变蓝,则说明食品中含有糖类。
(3)向溶液中加入葡萄糖标准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红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葡萄糖。
4. 实验四:食品中维生素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绿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维生素。
5. 实验五:食品中重金属的检测(1)称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玻璃棒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呈碱性。
(3)向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若出现蓝色,则说明食品中含有重金属。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实验室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2. 称量药品时,使用天平,确保准确。
大学食品化学实验报告
大学食品化学实验报告引言食品化学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食品组成与性质以及食品加工与贮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
本次实验将重点研究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分析和添加剂的检测方法,以提高大家对食品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2. 掌握常见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3. 学会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实验器材与试剂实验器材:- 称量仪- 分析天平- 显微镜- 离心机试剂:1. 淀粉溶液2. 蔗糖溶液3. 脂肪油4. 水溶性维生素C片5. 食品添加剂酒精试剂盒6. 植物蛋白溶液7. 白醋8. 食品中的酒精含量检测试剂实验方法定性分析1. 淀粉分析:取适量样品加入碘试液滴定,观察颜色变化。
蓝紫色为阳性反应,表明食品中含有淀粉。
2. 蔗糖分析:取适量样品加入苏木精试剂涂片,经显微镜观察。
苏木精试剂结晶呈方形,则表明食品中含有蔗糖。
3. 脂肪分析:将样品加入乙醇中,搅拌均匀,置入冷冻离心机中离心,观察上部固体是否产生。
产生固体即表明食品中含有脂肪。
4. 维生素C分析:将样品加入少量水中,搅拌均匀,加入酸性溶液滴定至酸性溶液酸碱指示剂显红色为止。
转色时间越短,食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越高。
定量分析1. 淀粉定量分析:将样品加入1% I2-KI试液中,蒸发至干燥,加入稀盐酸,用水稀释至定容,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值,利用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淀粉的含量。
2. 蛋白质定量分析:取一定量植物蛋白溶液,与样品溶液进行对照,用2% CuSO4滴定至溶液中大量白沉淀出现止滴,计算蛋白质含量。
3. 酒精定量分析:取适量样品,加入水稀释,利用酒精浓度检测试剂盒测定酒精含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得到:1. 样品A经淀粉分析呈现阳性反应,说明样品中含有淀粉。
2. 样品B经蔗糖分析呈现方形结晶,说明样品中含有蔗糖。
3. 样品C经冷冻离心分析产生上部固体,说明样品中含有脂肪。
食品的相关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2. 熟悉实验操作过程,提高实验技能。
3. 分析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维生素C(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基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2,6-二氯靛酚(氧化剂)还原成无色物质,通过滴定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苹果、梨、柑橘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
2. 试剂: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碘化钾溶液、醋酸缓冲溶液、淀粉指示剂等。
3. 仪器:酸式滴定管、锥形瓶、电子天平、烧杯、玻璃棒、滴定管夹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将苹果、梨、柑橘等食品洗净,去皮去核,切成小块,用组织捣碎机捣碎,取适量匀浆,用醋酸缓冲溶液定容至100 mL。
2. 标准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2,6-二氯靛酚标准品0.1 g,用醋酸缓冲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 mL,配制成0.1 mg/mL的标准溶液。
3. 滴定实验:准确吸取10.0 mL样品匀浆,置于锥形瓶中,加入2 mL醋酸缓冲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指示剂,用2,6-二氯靛酚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变为蓝色,记录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
4. 计算维生素C含量: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消耗体积,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5.28 mg/100 g(2)梨中维生素C含量:4.32 mg/100 g(3)柑橘中维生素C含量:3.76 mg/100 g2. 分析(1)实验结果表明,苹果、梨、柑橘等水果中均含有较高的维生素C。
(2)样品处理过程中,捣碎程度和匀浆的浓度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3)实验过程中,滴定速度、指示剂加入量等因素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测定食品中维生素C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实验过程中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食品中各种成分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2. 学习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 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2. 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食品的化学变化等。
3. 食品保存的方法:低温保存、高温杀菌、干燥保存、腌制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蛋、牛奶、面包、水果、蔬菜等。
2.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烧杯、试管、滴定管、pH计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面包、水果等。
(2) 采用滴定法测定样品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2. 实验二: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鸡蛋、牛奶等。
(2)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3. 实验三: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肉类、植物油等。
(2) 采用酸价法或皂化法测定样品中的脂肪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4. 实验四:食品中维生素C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水果、蔬菜等。
(2) 采用碘量法测定样品中的维生素C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5. 实验五:食品中矿物质的测定步骤:(1) 准备样品,如面包、牛奶等。
(2)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的矿物质含量。
(3) 记录数据,进行分析。
五、实验报告要求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材料与仪器、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3. 实验报告要求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
六、实验六: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与检测1. 实验目的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及限量标准。
学习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2. 实验原理食品添加剂包括着色剂、防腐剂、甜味剂、香料等,它们可以改善食品的色泽、口感、保质期等。
但过量使用对人体有害,需掌握其检测方法。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
食品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中常见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
2. 学习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1. 食品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2. 食品化学反应:淀粉的水解、蛋白质的变性、脂肪的氧化等。
3. 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及安全性: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麦面粉、鸡蛋、牛奶、食盐、糖、食用油等。
2. 实验仪器:天平、烧杯、试管、量筒、滴定管、显微镜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淀粉的水解a. 取一定量的小麦面粉,加入适量水,搅拌均匀。
b. 加热搅拌后的混合物,观察其糊化现象。
c. 用滴定管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变化,判断淀粉的水解程度。
2. 实验二:蛋白质的变性a. 取一定量的鸡蛋清,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
b. 加热搅拌后的混合物,观察其变性现象。
c. 用显微镜观察蛋白质颗粒的变化。
3. 实验三:脂肪的氧化a. 取一定量的食用油,加入适量的抗氧化剂。
b. 加热食用油,观察其氧化程度。
c. 品尝实验前后的食用油,评价其风味变化。
4. 实验四:食品添加剂的应用a. 制作饼干或蛋糕,添加适量的防腐剂、色素、调味剂等。
b. 观察添加不同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在储存过程中的变化。
c. 品尝实验前后的食品,评价其口感、色泽等变化。
5. 实验五:矿物质的检测a. 取一定量的食品样品,加入适量的酸溶液,加热。
b. 用滴定管滴加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判断矿物质的存在。
c. 计算样品中矿物质的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淀粉的水解观察到加热后混合物糊化,滴定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深,说明淀粉发生了水解。
分析:淀粉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糊化,滴定管滴加碘液后颜色变深,说明淀粉被水解成了糖类。
2. 实验二:蛋白质的变性观察到加热后混合物出现白色固体,显微镜下观察到蛋白质颗粒变大。
分析:蛋白质在加热过程中发生变性,形成了白色固体,显微镜下观察到蛋白质颗粒变大。
食品化学实验
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化学与分析教研室实验一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一、引言对羟基苯甲酸酯(尼泊金酯类)是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医药制品中的防腐剂,它具有毒性低、防腐作用强、无刺激性,可在较宽的pH 范围内使用等特点。
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使用最为广泛,它是以对羟基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的存在下,通过酯化反应合成的,反应方程式如下:OHCOOHC 2H 5OHH +COOC 2H 5OHH 2O二、原料与试剂对羟基苯甲酸14g 95%乙醇24ml 98%浓硫酸2ml 50%氢氧化钠溶液 10%碳酸氢钠溶液 活性炭三、实验步骤制备:在250ml 的园底烧瓶中加入24ml 95%的乙醇,慢慢滴加2ml 98%的浓硫酸,边加边摇动烧瓶,混合均匀,加入对羟基苯甲酸14g ,摇匀,装上球形冷凝管。
在热水浴中加热至微沸,经常摇动烧瓶使对羟基苯甲酸溶解均匀,保持微沸状态回流反应4h ,,酯化完毕。
冷却后,滴加50%氢氧化钠调节pH 为6,轻轻摇动烧瓶,防止加碱过量,在水浴上蒸出过量的乙醇,至没有乙醇馏出,冷却倒入200ml 冷水中,搅拌,析出结晶,抽滤,用10%碳酸氢钠溶液25ml 洗涤晶体二次,抽干,再用水洗至pH 为6~7,抽干,得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结晶,80℃常压烘干得到粗品。
重结晶:将粗品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置于250ml 园底烧瓶中,加入95%乙醇、水、活性炭,重量比为粗品:95%乙醇:水:活性炭为1:1:4:0.05,在水浴上加热回流15min ,趁热过滤,滤液冷却后加少量水搅拌,析出结晶,抽滤,用少量水洗涤结晶,抽干,并在80℃左右烘干,得到白色结晶,计算产率,测定熔点。
四、思考题粗品用碳酸氢钠溶液洗涤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实验二豆类淀粉和薯类淀粉的老化粉丝的制备与质量感官评价一、引言淀粉加入适量水,加热搅拌糊化成淀粉糊(α—淀粉),冷却或冷冻后,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
将淀粉拌水制成糊状物,用悬垂法或挤出法成型,后在沸水中煮沸片刻,令其糊化,捞出水冷(老化),干燥即得粉丝。
食品化学实验指导书
1.1 目录实验一果胶的制备和特性测定 (1)实验二脂肪过氧化值及酸价的测定 (2)实验三酪蛋白的制备及测定 (4)实验四维生素C 在食品加工中保存率的影响因素 (5)实验一果胶的制备和特性测定一、果胶的制备(一)目的要求了解果胶的基本结构、果胶的分类及提取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胶物质可分为三类,原果胶、果胶及果胶酸,其基本结构是不同程度甲酯化和被钠、钾子中和的α-半乳糖醛酸以1,4-苷键形成的聚合物,分子量高达200000 左右。
原果胶不溶于水,主要存在于出生细胞壁中,在一定温度经稀酸长时加热条件下,果皮层细胞壁的原果胶发生水解,由于结构甲酯化程度降低及部分苷键断裂而转变成水溶性果胶。
水溶性果胶经脱水干制有利于保藏和运输,果胶干制有直接干燥法和沉淀脱水两种方法。
直接干燥通常是把浓缩的果胶水溶液通过喷雾干燥获得。
沉淀脱水则是根据果胶不溶于高浓度乙醇特性,采用乙醇沉淀提取。
乙醇沉淀提取果胶,控制酒精浓度极为关键,浓度太高或太低都是不利的,浓度过高等于水分减少,水溶性的非胶物质没有机会溶解在水中,会随果胶一起沉淀出来,使果胶纯度降低;反之如果乙醇浓度太低,水分含量过高,果胶淀不完全,因此用乙醇沉淀提取果胶,乙醇用量最好为55%—60%左右。
果胶溶液中存在有微量电解质时,加入乙醇果胶将以海绵絮状沉淀析出,反之不易聚集析出。
柑橘类果皮是提取果胶的优良原料,新鲜果皮含果胶约1.5%—3%,干果皮则含9%-18%,柠檬皮果胶含量更多,新鲜果皮内含2.5%—5.5%,干果皮内含量高达30%—40%。
(三)试剂及材料1、0.5%HCl 溶液量取12mL 浓盐酸,加水稀释至1000mL。
2、1mol/LNaOH 溶液称取40gNaOH,用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3、95%乙醇。
4、柑桔皮和柚子皮。
(四)操作方法1、称取50—100g 果皮,分切,把果皮放入沸水中煮沸3 分钟,而后用清水漂洗,以除去色素、苦味等非胶物质,并把多余水分除去。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一 糖的含量测定(蒽酮法)一、实验原理又称硫酸蒽酮法、蒽酮比色法。
强酸可使糖类脱水生成糠醛(羟甲基糠醛),生成的糠醛与蒽酮脱水缩合,形成的衍生物呈蓝色,在62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颜色的深浅可作为定量的标准,这就是蒽酮比色法的原理。
能与蒽酮发生颜色反应的糖类包括五碳糖、六碳糖、蔗糖、糖元、糖苷等。
一般情况下,不同糖的混合液与蒽酮作用时,所产生的颜色强度和混合液中个别糖的颜色强度的总和是符合的,因此,在应用时,由于其它糖的存在而发生的干扰并不是很大,蒽酮反应的颜色深浅,随着温度条件和加温时间而变化,因此应用此法时,必须注意反应条件的一致,以求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二、材料、仪器与试剂1、材料:梨、苹果、土豆等2、试剂:葡萄糖、蒽酮试剂(称取1g 蒽酮溶于1000ml 浓硫酸中,贮于棕色瓶中,暗中保存备用)、蒸馏水、10%醋酸铅、草酸钾3、仪器:分光光度计、台式天平、三角瓶、试管、容量瓶、移液管、漏斗、试管架三、操作步骤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准确称取葡萄糖100mg ,用蒸馏水溶解后置1000ml 容量瓶中定容,取6支试管,按下表加入葡萄糖原液和蒸馏水,再在各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试剂5ml ,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 ,(用自然水)冷却至室温,于暗处静置10min ,在620nm 处测吸光值,以标准葡萄糖浓度为横坐标,以吸光加10ml 蒸馏水,于沸水浴中加盖煮沸5min 。
离心,3000r/min ,保持5min ,取上清液到50ml 容量瓶中,加入2.5ml 10%醋酸铅,混匀,以沉淀样品中的蛋白质,待反应完全后,再加入0.5g 草酸钾结晶,以出去过量的醋酸铅,定容并混匀,离心,3000r/min ,保持5min ,得上清液备用。
3、样品测定:取上清液0.1ml 放入试管中,再加入蒸馏水0.9ml ,加入5ml 蒽酮试剂,摇匀,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 ,冷却至室温,于暗处静置10min ,测A620nm 值。
【精品】食品化学实验
【精品】食品化学实验食品化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的是食品中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等方面的知识。
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食品是必不可少的,而了解食品化学则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认识食品,更好地了解食品的烹饪方法和营养成分。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食品化学实验。
一、酸碱滴定法测定饮用水PH值酸碱滴定法是一种用酸和碱溶液反应来确定样品酸碱性质的方法。
在饮用水中,PH值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水的PH值太高或太低,就容易对健康造成影响。
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饮用水PH值的方法,实验步骤如下:试剂:0.1mol/L NaOH、0.1mol/L HCl。
1. 取50mL饮用水样品,转移到烧杯中,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颜色变成浅红色。
2. 用0.1mol/L NaOH溶液滴加至颜色变为粉红色为止,记录滴加的体积。
4. 计算出样品的PH值。
二、食盐含量测定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它对食品味道和口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过量摄入食盐也容易对健康造成伤害。
因此,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食盐的用量。
食盐含量测定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实验步骤如下:试剂:硝酸银0.02mol/L、钾氰化铁0.02mol/L、硝酸0.5mol/L、盐酸0.5mol/L。
1. 取1g食品样品粉碎成粉末,加入50mL纯净水中,充分混合使样品溶解。
2. 取10mL溶液,加入10mL硝酸银溶液中搅拌。
3. 将溶液分别滴入2-3滴硝酸和盐酸,待样品沉淀。
4. 将沉淀用纯净水洗涤,去除杂质。
5. 将沉淀用钾氰化铁转换为红棕色沉淀。
6. 用溶液滴定至颜色变化为黄色时,取滴定体积,计算样品中的食盐含量。
三、脂肪酸含量测定脂肪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对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了解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多少对保持食品的品质和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测定食品中脂肪酸含量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介绍常用的酸值法。
1. 取样品粉末约10g,加入250mL比重为0.815的石油醚、丙酮混合液中进行提取。
食品化学基础实验
食品化学基础实验
食品化学基础实验包括以下实验内容:
1.果胶的提取和卵磷脂的提取:通过酸水解生成可溶性的果胶,再进行脱
色、沉淀、干燥,即为商品果胶。
卵磷脂可溶于乙醚、乙醇等,因而可以
利用这些溶剂进行提取。
2.乳化实验: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3~5mL水,5滴花生油,振摇,观察现
象;在其中一支中加入少许提取物,加塞剧烈振摇,静置后观察现象。
3.大豆中油脂、蛋白质的提取及分离。
这些实验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和熟悉食品中基本成分的标准测定方法和技术,并应用综合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操作技能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食品化学实验
取7支25×250 mm试管分别按下表加入试剂:
项目
管号
样品溶液(ml) 蒸馏水(ml)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ml)
空白
还原糖
总糖
0
1
2
3
4
5
6
0
1.0
1.0
1.0
1.0
1.0
1.0
2
1.0
1.0
1.0
1.0
1.0
1.0
1.5
1.5
1.5
1.5
1.5
1.5
1.5
加完试剂后,其余操作均与制作标准曲线时相同。测定后,取样品 的OD平均值在标准曲线上查处相应的糖量。
因硫酸作用甚缓,需加硫酸铜作为催化剂,并加硫酸钾 以提高溶液之沸点。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含有C、H、O及一定量的N和 少量的S,所有这些元素在蛋白质中都有一定的比例,其平均 值(百分比)是碳为50.6-54.6;氢为6.5-7.3;氧为21.523.5;氮为15.0-17.6;硫为0.3-2.5。
2 样品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以测定藕粉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为例。 (1) 样品中还原糖的提取:
准确称取4 g藕粉,放在100 mL烧杯中,先以少量水调成糊 状,然后加50-60 mL蒸馏水,于50 ℃恒温水浴中保温20分钟, 过滤,将滤液收集在100 mL容量瓶中,再定容至100 mL。
(2) 样品中总糖的水解及提取:
思考题
1、试述粗脂肪与脂肪概念的区别。 2、为什么待测粗脂肪的试样须干燥?
实验三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一、原理
过氧化值指油脂中的过氧化物总含量,是油脂中不 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所产生的氢过氧 化物,为油脂氧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它很不稳定,能继续 分解成醛、酮类和氧化物等,使油脂进一步酸败变质。氢 过氧化物对人体健康有害,过氧化值超标的油脂不能食 用。因此,过氧化值是油脂初期氧化程度的标志,是反 映食用油脂新鲜度和氧化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
食品化学实验
实验一卵磷脂提取及乳化性能分析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蛋黄中卵磷脂提取纯化工艺及其验证方法,分析蛋黄卵磷脂这种乳化剂的乳化性能。
2.实验原理利用蛋黄中的各种脂类物质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卵磷脂与其他脂类分开。
首先,利用醇将脂类物质从蛋黄中提取出来,将醇蒸干后,即为脂类物质。
然后根据卵磷脂不溶于丙酮的特性,将卵磷脂提取出来。
乳化剂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物质。
它可介于油和水的中间,使一方很好地分散于另一方的中间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卵磷脂具有如下的结构(式中B为含氮的残基):卵磷脂中含有亲油基R和亲水基N、OH,是良好的天然乳化剂。
3. 试剂与仪器:丙酮,95%乙醇,食用油,高速均质机4. 操作步骤①卵磷脂的粗提工艺流程:清洗鸡蛋→打蛋→取蛋黄(约20g,蛋白回收)→95%乙醇搅拌提取→过滤,取上清液→乙醇挥发→残余物浓缩、净化→粗卵磷脂。
95%乙醇提取:加入60mL95%乙醇,搅拌20min左右,静置30min,乙醇浸泡液即为黄色,过滤(三角漏斗、滤纸),滤液澄清。
乙醇挥发:采用水浴加热方法进行,因乙醇的沸点为78.4℃,故蒸发温度选取90℃。
蒸发至烧杯中物质呈厚油状物,即可停止蒸馏,准备沉淀净化。
沉淀净化:沉淀净化是用丙酮进行的,方法是,往烧杯中加入油状物二倍量的丙酮(约3mL),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形成沉淀后,将上层浑浊的丙酮液倾出(丙酮回收),再加同量的丙酮洗净,这样重复2~3次,即得到蜡状的卵磷脂。
②卵磷脂的验证取少量卵磷脂置入试管,加10%NaOH溶液2mL,并在水浴上加热,产生腥味。
③卵磷脂乳化性能检测剩下的磷脂在玻璃棒搅拌下分散到30mL的色拉油中, 然后加入30 mL 蒸馏水, 经高速均质机分散15sec, 得到乳状液。
将乳化液转移到50mL 的量筒, 放置24h以上,观察分层情况, 并计算乳化层比例(%) 以衡量磷脂的乳化稳定性和乳化能力。
乳化层比例越大, 磷脂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越好。
食品化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
2. 学习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
3. 熟悉食品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
二、实验原理食品化学实验是研究食品成分、性质、加工和保藏等方面的科学实验。
本实验主要涉及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分析天平、烧杯、漏斗、滤纸、试管、移液管、滴定管、蒸发皿、酒精灯、电炉、离心机等。
2. 试剂: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锌、氢氧化钠、碳酸钠、碘化钾、淀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蛋白质样品,加入适量水,搅拌溶解。
(2)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2. 脂肪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脂肪样品,加入适量乙醚,搅拌溶解。
(2)将溶液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收集滤液。
(3)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碘化钾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3. 碳水化合物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样品,加入适量水,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4. 维生素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维生素样品,加入适量乙醇,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5. 矿物质的提取与鉴定(1)称取一定量的矿物质样品,加入适量水,搅拌溶解。
(2)向溶液中加入适量氯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加入硫酸铜溶液后,溶液呈现蓝色,证明蛋白质存在。
2. 脂肪:加入碘化钾溶液后,溶液呈现棕黄色,证明脂肪存在。
3. 碳水化合物:加入碘液后,溶液呈现蓝紫色,证明碳水化合物存在。
4. 维生素:加入淀粉溶液后,溶液呈现蓝色,证明维生素存在。
5. 矿物质:加入氯化钠溶液后,溶液呈现白色沉淀,证明矿物质存在。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食品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了食品中主要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方法,了解了食品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现象。
食品化学实验报告过程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食品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食品中常见成分的检测方法;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食品化学实验是研究食品成分、性质、变化和加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
本实验主要针对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常见成分进行检测。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鸡蛋、面粉、植物油、苹果、胡萝卜等;2. 仪器:电子天平、滴定管、试管、烧杯、酒精灯、移液器、比色皿等。
四、实验步骤1. 蛋白质含量测定(1)称取鸡蛋清2g,加入10ml蒸馏水,振荡溶解;(2)取3ml上述溶液,加入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0.1mol/L的硫酸铜溶液,观察颜色变化;(3)根据颜色变化,与标准色卡对照,计算蛋白质含量。
2. 脂肪含量测定(1)称取面粉10g,加入100ml蒸馏水,搅拌成糊状;(2)将糊状物倒入烧杯中,加入50ml石油醚,振荡提取;(3)将提取液倒入分液漏斗中,静置分层;(4)收集石油醚层,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5)将干燥后的石油醚层转移到称量瓶中,在105℃下烘至恒重;(6)根据石油醚层质量计算脂肪含量。
3. 碳水化合物含量测定(1)称取苹果、胡萝卜各10g,分别加入50ml蒸馏水,煮沸10分钟;(2)过滤,取滤液10ml,加入0.1mol/L的硫酸铜溶液,滴加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3)观察颜色变化,与标准色卡对照,计算碳水化合物含量。
4. 维生素C含量测定(1)称取苹果、胡萝卜各10g,分别加入50ml蒸馏水,煮沸10分钟;(2)过滤,取滤液10ml,加入0.1mol/L的碘酸钾溶液;(3)加入淀粉指示剂,观察颜色变化;(4)根据颜色变化,计算维生素C含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蛋白质含量:鸡蛋清中蛋白质含量为6.0%;2. 脂肪含量:面粉中脂肪含量为1.2%;3. 碳水化合物含量:苹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2.5%,胡萝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为8.0%;4. 维生素C含量:苹果中维生素C含量为10.0mg/100g,胡萝卜中维生素C含量为5.0mg/100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实验一水分含量的测定【书P112】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水分的组成;2.掌握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二、原理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100℃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
三、材料、仪器与试剂(一)材料:苹果(二)仪器:烘箱、电子天平、称量瓶、干燥器。
(三)试剂:变色硅胶三、操作步骤1.将苹果洗净,去核,切碎,混匀后备用;2.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以100-105℃烘干(至恒重),置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精确称量m。
3.取切好的苹果适量于称量瓶中加盖后精确称重m1,然后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开盖,并将盖子斜支于瓶边,以100-105℃烘1.5 h。
取出后置有吸湿剂变色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后称重m2,再一次继续烘0.5-1h。
冷却称重,直至两次重量差不超过0.2mg为止。
四、计算(a-b)×100水分(%)=——————W式中:a——干燥前样品重+称量瓶重(g)b——干燥后样品重+称量瓶重(g)W——样品重量(g)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五、注意事项【2】实验二总酸的测定——滴定法【书P153】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品中酸度的表示方法;2.掌握食品中总酸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食品中含有各种有机酸,主要包括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乳酸、草酸、醋酸等。
果蔬种类不同,含有的有机酸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食品中酸的测定是根据酸碱中和原理,用碱液滴定试液中的酸,以酚酞为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溶液呈现淡红色30s不褪色),按碱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的总酸含量。
ORCOOH + NaOH → RCOONa + H2三、实验材料及仪器果汁、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酚酞指示剂、碱式滴定管、移液管、三角瓶等。
四、实验步骤准确吸取样品溶液25.00mL,置于250mL三角瓶中。
加30mL水及2滴 1%酚酞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微红色30s不褪色。
记录消耗体积(V1)。
同一被测样品须测定两次。
五、计算总酸按式(1)计算:×Kc×V1X(%)=────────×100 (1)V式中:c——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V——滴定试液时消耗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1——试样的取样量mL;VK——酸的换算系数。
各种酸的换算系数分别为:苹果酸,0.067;乙酸,0.060;酒石酸,0.075;柠檬酸,0.064;柠檬酸,0.070(含一分子结晶水);乳酸,0.090;盐酸,0.036;磷酸,0.049。
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如两次测定结果差在允许范围内,则取两次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报告结果。
七、允许差同一样品的两次测定值之差,不得超过两次测定平均值的2%。
实验分组:2人/组【3】实验三柑橘皮天然果胶的制备与胶冻的制备【书P150参考】一、实验目的1.掌握果胶提取的原理2.学习胶冻制备的工艺二、实验原理果胶分三类,其基本结构是多聚半乳糖醛酸,其中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为甲氧基。
一般植物中的果胶甲氧基含量占全部多聚半乳糖醛酸结构中可被酯化的羧基的7%~14%。
甲氧基含量高于7%的果胶称为高甲氧基果胶,即普通果胶。
甲氧基含量低于7%的果胶,几乎无胶凝力,但在多价离子钙、镁、铝等离子存在时可生成胶冻。
多价离子起到了果胶分子胶联剂的作用。
原果胶不溶于水,主要存在于初生细胞壁中,在稀酸长时间的煮沸处理下(或与果胶酶作用),原果胶发生水解,甲酯化程度降低,苷键断裂而溶于水。
根据果胶不溶于乙醇的性质,用乙醇沉淀提取果胶,最后干燥即得商品果胶。
三、仪器,原料和试剂仪器:烧杯、量筒,电炉、纱布等原料:柑橘皮试剂:0.1mol/L HCl、95%乙醇、柠檬酸、蔗糖四、操作步骤(一)果胶提取1.原材料预处理:取新鲜橘皮30g,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120ml,煮沸10min,使酶失活,用水冲洗后,将果皮切成细小的颗粒(约3mm)。
用50℃左右的热水漂洗至无色为止(去除糖类,色素,苦味物质等非果胶成分),用四层纱布挤干。
2.酸水解萃取:将处理好的皮渣放入烧杯中,加入0.25%的HCl60ml,以浸没果皮为度,煮沸15min,趁热用四层纱布过滤,挤干,弃去废渣,滤液再过滤一次。
3.醇沉:滤液冷却后,调节pH至3~4,在不断搅拌下缓缓加入2倍量的95%乙醇,用玻璃棒搅匀后静置10min,待果胶呈棉絮状沉淀后,用四层纱布过滤,用滤纸吸去水分,滤渣即为粗制果胶。
(二)胶冻制作果胶为亲水胶体,pH2.0~2.5,蔗糖含量65%左右的条件下,适当浓度的果胶水溶液可以形成一定强度的三维网状结构凝胶。
基于此特性,果胶用于食品工业制造果酱、果冻、糖果、冰激淋、雪糕等。
称取自制果胶适量于50ml烧杯中,加水20ml,加热使果胶溶解,加入柠檬酸0.5g,蔗糖20g(分次加入),边搅匀边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却并放置数小时后即得凝胶。
五、实验结果实验分组:6人/组【4】实验四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直接滴定法【书P135】一、目的要求1.掌握食品中还原糖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食品样品处理的方法。
二、原理样品经除去蛋白质后,在加热条件下,以次甲基蓝做指示剂,滴定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用还原糖标准溶液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根据样品溶液消耗体积计算还原糖量。
三、仪器、试剂、材料酸式滴定管,可调电炉(带石棉板),250ml容量瓶、盐酸、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和乙液、葡萄糖标准溶液、红枣等四、实验步骤1.样品处理:准确称取10g左右红枣,研磨碎后,置于250ml容量瓶中,定容,静置30min后,抽滤得滤液备用。
2.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溶液:吸取5.0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ml乙液,置于锥形瓶中(注意:甲液与乙液混合可生成氧化亚铜沉淀,应将甲液加入乙液,使开始生成的氧化亚铜沉淀重溶),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从滴定管滴加约9 ml葡萄糖标准溶液,控制在2 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直至溶液兰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的葡萄糖标准溶液的体积,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计算每10 ml(甲、乙液各5 ml)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相当于葡萄糖的质量的质量(mg)。
(注意:还原的次甲基蓝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恢复成原来的蓝色,所以滴定过程中必须保持溶液成沸腾状态,并且避免滴定时间过长)3.样品溶液预测定:吸取5.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 ml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控制在2 min内加热至沸,趁沸以先快后慢的速度,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并保持溶液沸腾状态,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溶液蓝色褪去,出现亮黄色为终点。
如果样品液颜色较深,滴定终点则为兰色褪去出现明亮颜色(如亮红),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
(注意:如果滴定液的颜色变浅后复又变深,说明滴定过量,需重新滴定。
)4.样品溶液测定:吸取5.0 ml碱性酒石酸铜甲液及5.0 ml乙液,置于锥形瓶中,加水10 ml,加入玻璃珠2粒,在2 min内加热至沸,快速从滴定管中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 ml的样品溶液,然后趁沸继续以每两秒1滴的速度滴定直至终点。
记录消耗样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两至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
5.计算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按下式计算:X=〔A/(m×V/250×1000)〕×100式中:X--样品中还原糖的含量(以某种还原糖计),单位 g/100g;A—碱性酒石酸铜溶液(甲、乙液各半)相当于某种还原糖的质量,单位 mg;m--样品质量,单位 g;V--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的体积,单位 ml;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五、注意事项【5】实验五油脂酸败的测定——过氧化值【书P80】一、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原理过氧化值是指油脂中过氧化物的总含量,是油脂中不饱和脂肪酸与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作用所生成的氢过氧化物,为油脂氧化过程的中间产物。
它很不稳定,能继续分解成醛、酮类和氧化物等,使油脂进一步酸败变质。
氢过氧化物对人体健康有害,过氧化物超标的油脂不能食用。
因此,过氧化值是油脂初期氧化程度的标志,是反映油脂新鲜度和氧化酸败程度的重要指标。
过氧化值(POV)有多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一般用碘的百分数表示;也可以采用每千克样品中过氧化物的毫摩尔质量表示,单位用g/100g或meq/kg。
油脂氧化过程中产生过氧化物,在酸性环境中与碘化钾反应时析出碘,以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计算过氧化物的含量。
ROOH + 2H++ 2KI → ROH + I2+ H2O +K+I2+ 2Na2S2O3→ Na2S4O6+ 2NaI三、试剂和器材饱和碘化钾溶液、三氯甲烷-冰乙酸混合液、淀粉指示剂、0.002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碘量瓶、滴定管、量筒、1ml移液管等。
四、实验步骤1.称取混合均匀的油样4~5g于碘量瓶中;2.加入三氯甲烷-乙酸混合液30m l,充分混匀;3.加入饱和碘化钾溶液1.00ml,加塞后摇匀半分钟,放暗处反应3min;4.加入100ml蒸馏水,充分混匀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淡黄色时,加淀粉指示剂1ml,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为终点,重复2~3次。
5.用等量的水代替油样做空白实验。
五、结果计算过氧化值(I2%)=(V2-V1)×c×0.1269/m×100式中:V1—油样用去的Na2S2O3溶液体积(ml);V2—空白试验用去的Na2S2O3溶液体积(ml);c—Na2S2O3溶液的摩尔浓度(mol/L);m—油样重(g)0.1259—1.00mmol碘的质量(g)。
六、注意事项1.加入碘化钾后,静置时间长短和加水量多少,对测定结果均有影响,应严格控制条件。
2.在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时,必须在接近滴定终点溶液呈淡黄色时,才能加淀粉指示剂,否则淀粉能吸附碘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分组:2人/组【6】实验六卵磷脂的提取及鉴定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磷脂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2.掌握卵磷脂的提取鉴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磷脂是生物体组织细胞的重要成分,主要存在于大豆等植物组织以及动物的肝、脑、脾、心等组织中,尤其在蛋黄中含量较多(10%左右)。
卵磷脂和脑磷脂均溶于乙醚而不溶于丙酮,利用此性质可将其与中性脂肪分离开;此外,卵磷脂能溶于乙醇而脑磷脂不溶,利用此性质又可将卵磷脂和脑磷脂分离。
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当与空气接触后,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会被氧化而使卵磷脂呈黄褐色。
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油、胆碱和磷酸盐。
胆碱在碱的进一步作用下生成无色且具有氨和鱼腥气味的三甲胺(卵磷脂的胆碱基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分解为三甲胺,三甲胺有特殊的鱼腥味,可以此鉴别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