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三年级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案
三年级数学数学广角教案教案标题: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广角的概念。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利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重点:1. 数学广角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
3.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难点:1. 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
2. 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幻灯片或白板、教学卡片、测量工具(如直尺、量角器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包含不同角度的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 这些角度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这些角度吗?二、新知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白板展示数学广角的概念,并解释其特点和表示方法。
2. 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场景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测量其中的角度。
2. 学生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角度的大小,并用数学广角的术语来描述。
3.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并讨论自己的观察和测量结果。
四、拓展应用(1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几何图形,要求学生根据数学广角的概念,将它们进行分类和比较。
2. 学生用纸和笔,在小组内完成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比较,并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结果。
五、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数学广角的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总结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数学广角知识。
2. 学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上交。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数学广角的概念。
在示范与练习环节,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能够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
在拓展应用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比较。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数学教案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數學教
案設計
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数学广角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数学广角中的基础理论知识。
2. 数学广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 如何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复杂的数学概念。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数学广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新课
1. 介绍数学广角的基础理论知识,如图形、数列等。
2. 分析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课堂练习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需要运用到数学广角知识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数学广角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六、总结:
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数学广角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以上就是以“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數學教案設計”为主题的教案设计。
希望这个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同时也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
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1.三年级数学广角教案篇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几分之一”的分数,了解它的产生和应用,会读会写,知道各部分名称。
本课的知识看似简单,但对学生来说是数的认识的突破(从整数向非整数的突破),是认知结构上的新建,是思维上的一次飞跃。
本课的学习将对认识“几分之几”的分数产生直接影响,对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数意义”有着特别重要的启始作用。
设计理念我以“动态生成”和“活动学习”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设计本课教学的。
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出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从“形”中来,到“数”中去,从图形中找到分数,看到分数想到不同的事物,让学生运用平日积累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体验,动手“创造”分数,在讨论交流活动中学习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奥妙无穷,让学生一接触到就能喜欢上,从而萌发进一步的探究。
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本节课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能力目标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情感目标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分数的实际意义;(2)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等边三角形等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认识1/2(1).分一分师:星期天的上午,小红家的门铃响了,她一开门,原来是邻居明明来玩,小红赶紧拿出东西招待小客人,都有些什么呢?如果要把这些食物平均分,该怎样分呢?生:四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分2个。
生:两瓶矿泉水平均分成两分,每人分1瓶。
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标题:数学广角—集合(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集合的概念和性质。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
2. 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用具(如计数器、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共同特征,引出集合的概念。
2. 向学生介绍集合的表示方法,如列举法、描述法等。
二、探究(10分钟)1.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即一个元素只能属于一个集合。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即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3.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如将一组物品按照颜色、形状等特征进行分类。
三、巩固(10分钟)1. 出示一些物品或图片,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属于某个集合。
2. 让学生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统计班级学生的性别、年龄等。
四、拓展(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集合表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让学生尝试用集合的概念,解决一些简单的逻辑问题,如“所有人都是学生,所以所有学生都是人”。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集合的概念、性质和表示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集合的概念和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理解了集合的概念和性质,学会了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集合概念和性质的关键步骤。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理解集合的确定性和互异性,以及如何运用集合进行分类和计数。
数学广角搭配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
数学广角搭配三年级下册教案6篇数学广角搭配三年级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数的排列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表格,彩笔,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今天咱们班来了这么多的客人,他们都听说咱们班的同学特别聪明,我也很高兴,所以想带你们去数学广角玩一玩,你们想去吗?生:想(出示课件“数学广角”)二、新授1、师:想要进去必须先解锁(密码问题出示课件)提示:锁的密码是由1、2两个数字组成的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生:12 21(教师板书)门锁打开进入下一关2、师:顺利打开第一把锁后,我们再来看看还有一个超级密码锁,密码是由1、2、3三个数中的两个数字组成的两位(小组讨论,自己动手摆一摆,写一写)?提问学生讨论的结果,板书(1)12 23 13 32 31 21(2)12 21 23 32 13 31提问哪组方法比较好,怎样才能即不丢不漏也不重复的写出所有两位数?生:先拿出数字1和2,组成12和21……观察6个数字找出规律师小结:组成的两位数和数字的顺序有关3.我们一起进入北城南城(出示课件)用红绿蓝3种颜色给两个城区涂上不同的颜色,一共有多少种涂色方法?(1)先讨论交流再涂一涂(2)展示学生作品(3)教师小结:用颜色涂出的城区与颜色的顺序有关4.进入数字乐园(课件展示)5 7 9 三个数字,选任意2个求和,得数有几种可能?(1)小组讨论(2)填写答题卡(3)集体交流(4)教师小结:求两个数的和与数字的顺序无关5.师:刚刚我们一起闯过了很多关,数学广角里的小朋友都很着急想见我们,朋友见面要握握手,我们3个人为一组,互相握握手,讨论一下一共可以握几次手。
数学广角(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数学广角(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2. 通过数学广角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的起源和发展2. 数学的分类和主要内容3.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数学家的故事5. 数学趣题和游戏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数学的起源和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数学的分类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用价值。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数学家的故事,分享数学趣题和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学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与数学广角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数学广角活动的参与程度。
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交流、分享等。
3.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题和游戏等。
4.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广角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4.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广角活动中得到提高。
5.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课后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学广角活动,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数学广角P112-11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3、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尝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
教学难点:能有序地找出简单事件的排列数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学具衣服、数字卡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展开教学师:同学们,你们都看过《机器猫》吗?喜欢吗?师:今天是大雄的生日,他邀请静香带着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你们愿意去吗?师:去参加生日会,得穿得漂漂亮亮的,静香从衣橱里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些衣服。
她犯愁了,该穿什么衣服好呢?(出示课件)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出示衣服和裤子图1)师:你觉得静香可能穿什么衣服去?根据学生的回答,展示各种搭配的效果图。
(实物投影)2)师: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搭配衣服的高手,帮静香设计出这么多套衣服。
那么两件上装和三件下装到底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搭配问题”。
(板书课题:搭配问题)3)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信封里的衣服图片,摆一摆。
预设以下情况:a.2种----衣1和裤1、衣2和裤2。
b.8种----学生操作重复、手忙脚乱。
c.6种。
问:他们摆的,你们感觉怎么样?(乱,引导说出“有顺序”)追问:那么,怎么样摆才有顺序呢?保证不遗漏,不重复。
先选衣服,再选裤子或先选裤子,再选衣服。
(生说,师连线)A:3 + 3 = 6 (种) 2×3=6(种)B:2 + 2 + 2 = 6 (种) 3×2=6(种)4)实物连线抽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连线记录在本子上。
6)出示学生的图式引导学生讲评出它们的优缺点。
师:你们说得真好。
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示呢?(多鼓励学生)三、出示点心图。
师:静香穿着漂亮的衣服和大家高高兴兴地来到大雄家,来了这么多客人,大雄太开心了,拿出那么多好吃的来招待大家。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精选17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教案(精选17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搭配》篇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数学广角”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单元,是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出的新的尝试。
排列和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在学生以后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而且是学生学习概率统计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本教材在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讨论事物排列的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自主探究,掌握有序排列、巧妙搭配的方法,并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难点:怎样排列可以不重复、不遗漏。
理解简单事物搭配中的有序、无序的不同。
二:学情分析(一)心理特征从心理特征来说,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小、好奇、好玩,通过自身体验获得知识能使头脑更加活跃,保持愉悦的学习情趣。
并且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要在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小游戏。
(二)认知状况作为二年级的学生,缺乏空间想象力,直接要学生来学习,显得非常空洞,也没有好的效果,但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教学模式教法: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遵照《课标》的要求和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演示、动手操作、游戏活动等方式组织教学。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第一章:集合的概念1.1 集合的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
(2) 培养学生用集合来描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集合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引入集合的概念,讲解集合的定义。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卡片表示不同的集合,理解集合的特点。
(3) 举例说明集合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集合的意义。
1.2 集合的表示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
(2) 培养学生正确表示集合的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表示集合。
教学步骤:(1) 讲解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的方法。
(2) 让学生进行集合表示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引导学生运用集合表示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章:容斥原理2.1 容斥原理的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容斥原理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容斥原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容斥原理的定义,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容斥原理。
教学步骤:(1) 引入容斥原理的概念,讲解容斥原理的定义。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用卡片表示不同的集合,理解容斥原理的应用。
(3) 举例说明容斥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容斥原理的意义。
2.2 容斥原理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运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容斥原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介绍容斥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容斥原理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 讲解容斥原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让学生进行容斥原理应用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引导学生运用容斥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简单的逻辑推理6.1 逻辑推理的引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2) 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广角《有趣的搭配》(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教案:《有趣的搭配》年级:三年级教材:《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搭配的方法,能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进行问题解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搭配的方法。
2. 能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1. 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
2. 能够将排列组合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具,如图片、卡片等。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三个不同的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三个动物的名字。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我们要给这三个动物搭配帽子,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搭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搭配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搭配的方法和规律。
3. 教师出示更多的搭配问题,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搭配方法进行解决。
三、巩固(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答案的分享和讨论,纠正错误并解释正确答案。
四、拓展(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更复杂的搭配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决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更高级的搭配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搭配的方法和规律。
2. 教师强调排列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搭配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搭配的方法和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数学素养。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环节,因为这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搭配方法的关键步骤,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核心环节。
人教版-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逻辑推理通过对集合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数据分析观念引导学生在解决集合问题的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应用意识让学生将集合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会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理解集合中元素的重复问题,能正确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三、教学设想以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集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教具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与集合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参加兴趣小组、运动会报名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集合的实际应用。
2.直观演示法利用维恩图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集合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五、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圆形和长方形卡片等教具。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5分钟)1.讲述:“同学们,学校要举办运动会,很多同学都报名参加了不同的项目。
有的同学参加了跑步比赛,有的同学参加了跳远比赛。
那我们怎么才能清楚地知道有哪些同学参加了哪些项目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方法——集合。
”1.认识集合出示两个小组的学生名单,一组喜欢语文,一组喜欢数学。
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小组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吗?”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学生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
引出集合的概念:把具有相同属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集合。
2.用维恩图表示集合介绍维恩图,用两个相交的圆形分别表示喜欢语文和喜欢数学的学生集合。
把学生名单中的名字分别填到相应的圆形中,中间相交的部分表示既喜欢语文又喜欢数学的学生。
让学生观察维恩图,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和含义。
3.计算集合中元素的总数以刚才的学生名单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总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逻辑思维训练的起始课,要求学生能根据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进行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教材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简单事例,初步培养学生借助几何直观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研究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呼啦圈2个、磁性圆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脑筋急转弯: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海洋世界(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去了。
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发表自己的高见。
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师:“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
一)报名参加数学比赛:四宫数独和六宫数独1、师:三年级一班有3名学生报名参加了四宫数独,4名学生报名参加了六宫数独。
2、出示参加四宫、六宫数独比赛的学生名单,数一数参赛人数。
3、请参赛的同学上台,让我们一起数一数,解决矛盾问题。
4、小组讨论,想到方法的同学上台进行调整,把重复参赛的同学放在两圈的交叉位置,并说一说各个组的名单。
5、老师提出问题:除了语言和动作,你们能想到用什么方法来表示一个集合,让我们能清楚地看出每个人的情况,并且知道集合中有多少人吗?学生小组合作画出集合图或XXX 来表示。
老师与学生一起画出集合图,并介绍集合图的概念和XXX的命名来源。
6、老师让学生介绍集合图中各个圈的意义。
7、老师提问: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各自的算式。
算法多样化。
8、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三(2)班也有学生参加比赛,他们班可能会有多少人参加比赛?学生小组讨论并完成表格,列出算式和规律。
《数学广角——搭配》(教案)
一、教学内容
《数学广角——搭配》: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主要内容为搭配问题,涉及两个元素的组合计算,使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原理。具体内容包括:
1.理解搭配的概念,能够列举出给定事物的所有可能搭配方式。
2.掌握利用乘法原理解决简单的搭配问题。
3.能够运用所学的搭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服装搭配、食物搭配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搭配的基本概念、乘法原理以及有序性与无序性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搭配方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搭配问题的探究非常感兴趣,这让我感到很高兴。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他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搭配的概念和乘法原理的应用。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以下几点值得反思:
首先,理论介绍环节,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乘法原理,并通过实物演示来帮助学生们形象地理解。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是有效的。然而,我也意识到有些学生对这一原理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课堂中继续巩固。
总体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数学广角——搭配》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与数学抽象能力,通过搭配问题的探究,理解并掌握乘法原理,能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7篇《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的内容之一。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数学思考目标:能借助直观图理解题意,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问题解决目标:(1).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
4.情感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2)手脑结合、学中激趣,体验合作乐趣,养成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会集合思想,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且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学会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操作法、直观演示法、尝试法。
学法指导:1.借图观察、分析、讨论、交流、操作。
2.大胆尝试用集合图来表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切换笔、可以活动的姓名卡片、直尺、磁铁、双面胶、5朵红花和5个五角星。
一张大白纸。
学具准备:常规学具、彩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激情导入,引出例题师: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希望同学们认真仔细的观看,随后,要回答老师的提问。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奉献爱心、从小做起的微视频)师:看完这段精彩而又让人感动的画面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果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事,你应该怎么做呢?(各抒己见)师: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么,我们荔东小学的同学们也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非常有爱心。
请看大屏幕:这是我校三一班其中一个小组同学向灾区“献爱心”的情况。
请同学们认真仔细地观察这幅表格,你从中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奉献爱心、从小做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教育。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模型制作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模型制作模型制作1.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掌握制作模型的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自行制作模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教学重难点(1)制作模型的基础知识;(2)运用所学知识自行制作模型。
3.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课件、图片或实物等方式,介绍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模型的概念和意义。
(2)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模型制作,并讲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3)实践活动学生按照老师的示范,自行制作模型,并在制作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模型,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描述和评价,同时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彼此之间的制作经验。
(5)作业布置布置与模型制作相关的作业任务,巩固学生对模型制作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4.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解、示范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
5.教学工具教学工具包括课件、图片、实物等。
6.知识点本节课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模型制作的基础知识(材料选择、制作方式等)、模型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和相关实践技巧等内容。
7.教学评估评估主要采用现场评价和作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估学生在模型制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实践能力和理解能力等。
8.教学反思通过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可以重视和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以提高教学效果,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总结,总结出在课堂实践中所掌握的经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意见。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3篇)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3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案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P108例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用“韦恩图”解决重叠问题的价值,掌握用“韦恩图”解决一些简单的重叠问题题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进一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具、学具:课件、带有学生姓名的小贴片。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下面统计表师:朝阳小学三(1)班选出8人参加学校的语文活动小组,又选出9人参加数学活动小组。
参加两个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生:8+9=17人,师:同意吗?一定吗?生:齐说同意、一定。
师:出示图1集合圈,语文组数学组师:你能把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人的姓名图片贴在下面两个圈里吗?师:相机出示带有17个同学姓名的图片。
【评析:尊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准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的衔接点,为新知的学习巧搭“脚手架”,也使问题的引出顺理成章。
】二、探究新知1、问题的引出师:出示例题中的统计表师:仔细观察这张表格提供的信息与前面的表格提供的信息有什么不同?生:有几个同学重复了。
生:有三个同学既参加参加了语文小组又参加了数学小组。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重复”是什么意思?生:重复,就是一个人参加了两项活动。
师:在实际生活中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了吗?生:遇到过,比如我既参加了象棋小组又参加了绘画小组。
生:我参加了三个兴趣组。
师:如果还用两个圈来表示参加语文组和数学组的人数你认为下面那幅图能代表你们的意思?生:图2。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7篇】
最新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7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篇一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义。
2、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3、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会读集合圈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圈。
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脑筋急转弯导入: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照相,可是照片上只有3个人。
这是为什么呢?2、学生各抒己见。
3、设置悬念:同学们的猜测都有各自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老师暂时还不想告诉你们,我相信通过下面的两个游戏,大家一定会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游戏体验,构建新知1、开心转盘请6名同学参加比赛。
介绍游戏规则:每人转动一次转盘,转盘停止后指针会停在相应的分数上,分数高者即获胜。
参赛结束后把带有自己姓名的纸条贴在黑板上。
游戏结束后奖励获胜的同学。
2、夹球请5名同学参加比赛。
介绍比赛规则:学生面对面站立,一面三人,另一面两人,用小腿夹住球跑到对面交给另一名同学,依次这样做,球不落地即获胜。
参赛结束后也把带有姓名的纸条贴到黑板上。
3、游戏结束了,统计:参加这两项游戏的共有多少人?4、下面请参加这两项游戏的同学到前面来,我们来检验一下是否有11人。
请参加开心转盘的同学站到这个圈里。
请参加夹球的同学站到另一个圈里。
故作吃惊状:咦,参加夹球的还差2个人,在哪呢?赶快到前面来。
5、组织同学们想办法:他们俩站在哪比较合适呢?6、结合学生的方法,指着开心转盘这个圈问学生:你能说说这个圈里表示什么吗?那另一边呢?中间表是什么?那你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游戏?怎样列式?7、揭示集合:在数学上,我们把参加“开心转盘”的同学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夹球”的同学看做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
8、板书课题。
9、介绍维恩图。
10、介绍维恩。
三、分层练习,拓展提高1、教材105页做一做的第1题2、教材105页做一做的第2题3、揭晓课前脑筋急转弯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三年级教案
数学广角三年级教案
1、主要内容
(1)排列、组合
(2)简单的推理
2、地位于作用
排列与组合的思想方法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是后面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好素材。
有关逻辑推理知识也是人们在生活和研究中很重要的知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
教材在渗透数
学思想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探索,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
常生活中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并运用操作、试验、猜测等直观
手段解决这些问题。
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
意识。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
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
单元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经历简单推理的经过。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组合的不同。
推理依据的叙述。
本单元主要教学与设计
1、教具利用:
投影仪、动物卡片、
各种教科书等。
2、主要方法:
(1)首先通过有趣的故事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进行学习。
(3)结合具体例子,让学生动手去做,动脑趋想。
(4)创设真实情景,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教师为学生创设观察、猜测、实验的情境,找出最简单的事
物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第二课时: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分课时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是重点。
初步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时难点。
第二课时: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是重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是难点。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练习二十三1、2题
第二课时:
练习二十三3、4题
集体备课教案
中心发言人崔振梅时间2003年9月讨论意见
课题:统计
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
2、地位与作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和分析的过程,学会运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
通过学习本册的内容,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
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根据统计图表回答简单的问题是难点。
本单元主要教法与设计
1、联系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
过程中即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
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学习,亲自调查家庭人口数,喜欢的玩具等,体会
数据的作用,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分课时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
1、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初
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2、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
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身边有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1、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分课时重点与难点
第一课时:
体验了解统计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回答一些简单问题是重点。
学会用1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统计方法是难点。
第二课时:
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的方法是难点。
分课时作业布置
第一课时:
练习二十二1、2题
第二课时:
练习二十二4、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