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1b5cd3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a.png)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练习题一、单选题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不变B.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势能的总和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转移2.如图是小明冲咖啡的情景,小明发现冲出的咖啡温度越高且浓度越浓,人闻到的香味就越浓;反之冲出的咖啡温度越低越淡,人闻到的香味就越淡,如果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咖啡用汤勺搅拌搅拌,人闻到的咖啡香味会比搅拌前浓一些。
以下关于上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上面的现象可知咖啡越浓,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B.咖啡逐渐变凉的过程是咖啡的内能逐渐减小的过程C.搅拌后闻到的香味浓一些,是搅拌使咖啡的内能增加的缘故D.随着咖啡的温度逐渐降低,咖啡的比热容将逐渐变小3.小敏同学用一恒定热源对某一“神秘物质”持续加热10min,并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结合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若AB段为液态,则BC段表示沸腾过程,且沸点为78℃B.若AB段为固态,则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78℃C.物质在AB段吸收的热量与BC段吸收的热量相同D.物质在B、C两点的温度和内能都相同4.深秋寒流南下时,为了保护水稻夜间不受冻,傍晚时往秧田里多灌些水,这样夜间稻田的温度不致于降低太多,水稻不会冻坏,这是利用了水的()A.热值大B.热量多C.密度大D.比热容大第1页共15页第 2 页 共 15 页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少B .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加C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 .在热传递中,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B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C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得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D .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原因是水的比热容较大7.在沿海地区,白天的风通常从海上吹来,而晚上的风从陆地吹去,这叫海陆风。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含答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d583fac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6c.png)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张华同学对生活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冬天,人们说话时呼出的“白气”不是水蒸气B.炎热的夏天往地上洒水降温,是利用了水蒸发吸热的原理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扩散现象D.在结冰的路面撒盐,是为了降低冰的温度2.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泡茶、喝茶中包含很多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茶杯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说明固体分子间距小,不容易被压缩和拉伸B.不能用冷水泡茶,说明低温下分子会停止运动C.热茶放一会儿就变凉了,说明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小的物体D.打开茶叶盒,茶香飘满屋,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3.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能小的物体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B.1kg的0℃的冰与1kg的0℃的水,内能相同C.若某物体内能增加,该物体一定是吸收了热量D.高温物体含有的热量比低温物体含有的热量多4.下列现象主要由分子运动造成的是( )A.公园里槐花飘香B.天空中沙尘飞扬C.下雨时河水变浑D.烧烤时烟雾弥漫5.下列现象可以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风吹树叶摇动B.河水向低处流C.扫地时尘土飞扬D.玫瑰花芳香四溢6.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就越多C.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D.一杯水的温度升高,内能不一定增大7.下列与内能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B.对物体做功,其内能一定增加C.在热传递过程中,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D.水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B.物体的温度升高,则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C.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D.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以为零,但物体的内能不会为零9.下列关于冰熔化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冰熔化前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就越多B.冰熔化前温度升高,但其内能会保持不变C.冰在熔化过程中会吸收热量,内能会增加D.要使冰的内能增加,唯一方式是吸收热量10.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水的比热容变得比沙子的比热容小,下列不会发生的是()A.沿海地区的温差比内陆地区的温差大B.夏天洗海澡的时候踩在沙子上温度比海水里低C.汽车中加入的冷却水的冷却效果将会更好D.吸收相同的热量后,水升高的温度将会变大11.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砂石升高1℃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 D.相同温度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的含的热量多12.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个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B.某个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某个物体温度升高,物体含有的热量增加D.某个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会增大13.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这一特性的是()A.北方楼房内的“暖气”用水作为介质B.在较大的河流上建水电站,用水发电C.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试卷第2页,共4页D.冬季,晚上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14.古诗词往往蕴含丰富的物理知识,在下列诗词中能体现“分子在不停息运动”的是( )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C.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D.雾中之山何嶫崨,天风浩荡吹尘劫二、填空题(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图甲中所示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天平和(1)实验前,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器材;(2)实验中两种液体吸热的多少可通过(填“液体升高的温度较;(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A和B两种液体,在升高相同温度时,吸收的热量较多: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在吸收相同热量时,升温较高;四、计算题22.某学校锅炉房用天然气热水器将1000kg水从20℃加热到100℃,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求烧开这些水需要吸收的热量.23.质量为500克的某种液体,温度从80℃降低到20℃时,放出了7.2×103焦的热量,这种液体的比热容是多大?试卷第4页,共4页参考答案:1.D2.A3.A4.A5.D6.C7.C8.D9.C10.C11.A12.D13.B14.C15.内 做功 不变16.无规则运动 声波 音调17.1kg 的煤油温度升高(或者降低)1°C 时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为2.1×103J 不变减小 不变18.6∶519.扩散 分子之间有间隙20.秒表 使液体在相同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比较加热时间 A 2∶121. 自下而上 加热时间 A B A 22.3.36×108J23.30.2410J /kg ⨯⋅(℃)答案第2页,共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全册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70e88c802768e9951e738bb.png)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4*10=40分)1.宏观的热现象如果用微观的分子动理论去分析,常常会得到全新的认识,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汽化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水分子运动越快,“外逃”到空气中速度就越快B. 冰直接变成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冰块内部的水分子并未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冰中的水分子“悄悄外逃”到空气中了C. 气体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D. 固体或液体物质不会自动缩小体积说明构成它们的分子间不存在引力2.下列现象不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的是()A.海绵很容易被压缩B.湿衣服在阳光下逐渐晒干C.春天,校园里花香扑鼻D.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3. 物体内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在0 °C时物体的分子的运动状态是( )A. 仍然是运动的B. 处于静止状态C. 处于相对静止状态D. 大部分分子处于静止状态4.把烧热的工件放到冷水中,工件会凉下来,而冷水会变热,在这个过程中( )A. 工件的内能增大,冷水的内能减小B. 冷水的内能增大,工件的内能减小C. 工件和冷水的内能都增大D. 工件和冷水的内能都减小5.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C.物体内能增大,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D.物体的温度不变,其内能就一定不变6.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C. 物体温度不变,就没有吸热或放热D.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7.状态一定的某种物质,它的比热容( )A. 跟它原来的温度成正比B. 跟它的质量成正比C. 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D. 是它的特性之一,与上述无关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B.把﹣5℃的冰块放在0℃的冰箱内,几分钟后,有部分冰会变成水C.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也具有内能D.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9.甲、乙两种物质,它们的质量之比是2∶5,比热容之比是3∶2,升高相同的温度,则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A. 5∶3B. 3∶5C. 15∶4D. 4∶1510.四句话中都有一个“热”字,其中哪一句话中的“热”字表示温度( )A.热传递B.物体吸热温度升高C.摩擦生热D.今天天气很热二.填空题(4*5=20分)1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被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d30704af111f18582d05a03.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1.在冬天,用手拿铁块比拿木块感觉更凉一些,这是因为()A.金属铁块温度比木块低B.铁块密度比木块大C.铁块是热的良导体,木块是热的不良导体D.铁块的硬度比木块大2.关于内能的说法,描述正确的是()A.刚刚出炉的铁水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B.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大C.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3.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0 ℃的冰没有内能B.冰熔化时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它的内能增加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只要物体的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4.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砂石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D.相同温度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样大5.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瓶内放一小团硝化棉,迅速下压活塞,硝化棉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迅速向上抽活塞,硝化棉也能燃烧B.通过此实验可以验证热传递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硝化棉燃烧,是因为活塞与玻璃筒壁摩擦生热使空气的温度升高D.硝化棉燃烧,是因为下压活塞的过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筒内空气的温度升高6.小明把一个新鲜柠檬、一瓶酸奶放在冰箱里,过了一晚,他从冰箱拿出的酸奶瓶上闻到有柠檬的香味.此现象能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酸奶瓶对柠檬分子有引力C.柠檬的温度高于酸奶瓶的温度D.柠檬的内能大于酸奶瓶的内能7.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使两者接触处温度急剧升高,这样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密转焊接”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B.铜块高速旋转时把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C.焊接完成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D.铜块和铝块的内能增加是其他形式能转化而来的8.爆米花是将玉米粒放入铁锅内,边加热边翻动一段时间后,“砰”的一声变成了玉米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对粒壳做功爆开,水份内能不变B.玉米粒内水分受热膨胀,粒壳爆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增加C.玉米粒主要通过翻动铁锅对其做功,使其内能增加D.玉米粒主要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使其内能增加9.热水和冷水混合时,不计热量损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热水降低的温度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B.热水初温度高,它降低的温度一定多C.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D.冷水初温度低,它吸收的热量一定多10.烈日炎炎的夏季,白天海滩上的沙子热得烫脚,海水却很凉爽;傍晚,沙子很宽凉了,但海水却仍然暖暖的.同样的日照条件下,沙子和海水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是()A.沙子的密度比海水的密度大B.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大C.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的比热容小D.沙子的质量比海水小11.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作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是()A.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B.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C.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D.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12.如图所示,实验室内甲、乙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水和煤油,用同一规格的电加热器同时加热一段时间(热量损失不计,且液体均未沸腾),则加热过程中甲乙两支温度计升高的温度之比为(C煤油=2.1×103J/(kg/℃))()A. 1∶2 B. 2∶1 C. 1∶1 D. 1∶413.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如图为一个王亚平所做实验的画面,图中的水呈球状而不破裂,除了失重的原因外,还主要是因为()A.水球的外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橡皮膜B.水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C.在实验用水中事先添加了某些特殊物质D.到外太空后,水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14.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则有()A.C甲=C乙 B.C甲>C乙 C.C甲<C乙 D.无法确定15.如图所示,在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装有一半的酒精,再沿管壁慢慢地注入带颜色的水,这时可以清楚地看见水和酒精的分界面,然后堵住管口,上下颠倒几次,使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可以看见混合液体体积减小了,这说明()A.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间有引力 D.分子间存在斥力16.如图所示,在玻璃注射器内吸入一定量的某种液体,然后排出内部的空气,并用橡皮塞封住注射孔.这时人无论怎样用力推动活塞,也难以使其体积发生微小的变化.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该液体压缩成固体了,所以体积不变B.说明液体分子间存在斥力,所以很难被压缩C.说明该液体分子的体积大,压缩不动D.说明液体分子间有引力,所以很难被压缩二、填空题17.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F都会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而________.气体容易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________.18.图中两个相同的烧杯中装有质量相同的水,向水中同时滴入同样多的红墨水,根据现象比较它们的内能大小:________(选填“甲大”、“乙大”或“一样大”),你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19.“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民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这是物理学的一种________现象.20.宋代陆游在《村居书喜》中写道,“花气袭人知昼暖”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是:分子的运动与空气的________有关,________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21.分子是极小的微粒,其直径数量级一般为________,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将糖加入水中,整杯水变甜,说明________________,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_,直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改变内能有不同的方式,图甲是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壁玻璃筒里放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当迅速压下活塞时,可看见筒内棉花燃烧起来.这是通过________方式使玻璃筒内的空气________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图乙是通过________方式把试管里的水加热至沸腾.23.我国许多城市中建有大型绿地,绿地中的人工湖具有“吸热”功能,盛夏季节能大大减弱周围地区的“热岛效应”.某人工湖湖水的质量为 1.0×107kg.若水温平均升高0.8 ℃,则湖水吸收的热量为________ J,若这些热量被质量的砂石吸收(C水>C砂石),则砂石升高的温度________0.8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C水=4.2×103J/(kg·℃)24.由于水的比热容比沙石或干泥土的比热容大,所以在沿海地区陆地表面的气温比海面的气温昼夜变化________(选填“大”或“小”),因此白天海边的风多是________(选填“从陆地吹向海面”或“从海面吹向陆地”).三、计算题25.1克食盐中约有1.04×1022个分子,把1克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m3,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2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 kg,初温为80 ℃的水吸收1.26×105J热量后,其温度升高到多少?若这些热量被5 kg的-50 ℃冰块吸收,则冰块升高的温度是多少℃?(c水=4.2×103J/(kg·℃),c =2.1×103J/(kg·℃))冰答案解析1.C【解析】铁的导热能力比木头的强,当手拿铁块时,手上的热很容易被传递出去,使手的温度降低,所以在寒冷的冬天,用手拿铁块和木块时,感到铁块比木块凉一些.2.D【解析】A项,任何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任何物体都有内能,0 ℃的冰块也有内能,A错误;B项,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与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分子个数有关,所以温度低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小,B错误.C项,0 ℃的冰化成0 ℃的水,虽然温度不变,但要不断吸热,所以内能增大,C错误;D项,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所以D说法正确.3.B【解析】A项,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具有内能,0 ℃的冰也有内能.故A错误.B项,冰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故B正确;C项,描述热量的术语只能用”吸收“或”放出“,不能用“具有、所含”,故C错误;D项,内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状态和温度都有关系,所以单凭温度不变,不能确定物体的内能就不变,故D错误.4.A【解析】A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故A正确;B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比热容一般不同.比热容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温度的高低、质量的大小都没有关系,故B错误;C项,砂石的比热容是0.92×103J/(kg·℃),它表示1 kg砂石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0.92×103J,故C错误;D项,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都有各自的比热容值,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故D错误.5.D【解析】迅速向下压活塞,活塞会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棉花的燃点时,棉花就会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B、C错误,D正确.6.A【解析】把一个新鲜柠檬、一瓶酸奶放在冰箱里,由于它们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所以会有部分分子彼此进入对方,这就形成了闻到从冰箱拿出的酸奶瓶上具有柠檬的香味的现象.这是分子发生扩散的结果.7.B【解析】A项,当铝件与铜件相互摩擦做功,两者的内能会增大,温度急剧升高,故A正确;B项,铜块高速旋转,具有较大的动能,此时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铜块温度升高,故B错误;C项,焊接完成,能使铜块和铝块成为一个整体,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故C正确;B项,铜块和铝块增加的内能是由铜块的机械能转化而来的,故D正确.8.D【解析】A项,玉米膨胀,其内部水分对外做功,水分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B项,玉米膨胀对外做功,玉米粒内能会减少,不符合题意;C项,玉米爆开前通过热传递增加内能,不是做功改变内能,不符合题意;D项,玉米爆开前通过与铁锅间的热传递增加内能,符合题意.9.C【解析】冷水和热水混合后,如果不计热损失,冷水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热水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降低.直到温度相同.热水降低的温度不一定等于冷水升高的温度,因为不知道水的质量,但是热水放出的热量一定等于冷水吸收的热量.10.C【解析】海水比沙子的比热容大,因此,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沙子温度高,海水温度低,故C符合题意.11.B【解析】由题意可知,图甲中,虽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但是它也会运动到上面的瓶子内,这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有说服力;图乙中,密度大的二氧化氮气体在上方,抽去玻璃板后,由于重力的作用,二氧化氮气体会向下运动,所以不能完全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最不合理;图丙中,瓶子水平放置,抽开隔板,气体可以自由运动,互相进入对方,能说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但与甲相比,仍不够典型.综上所述,最合理的是甲图,最不合理的是乙图.12.A【解析】因为加热条件下,所以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即Q甲∶Q乙=1∶1,根据题意得m甲∶m乙=1∶1,根据Q吸=CmΔt得,Δt=,====.13.B【解析】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但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的平衡距离r0,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即存在表面张力,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所以水呈球状而不破裂.故A、C、D错误,B正确.14.C【解析】先后将甲乙两金属球投入到同一杯水中,水升高的温度相同,则水吸收的热量相同;∵不计热量损失,∴Q吸=Q放,∴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相同;由题知,甲金属球比乙多降低了t℃,即甲金属球的末温低;由上述分析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金属球,放出相同的热量,甲金属块降低的温度多,所以甲的比热容小.15.B【解析】因为分子间存在着空隙,水和酒精充分混合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分别进入了对方分子的空隙中,使得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了.16.B【解析】物体能够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空隙,液体分子间间隙较小,分子间存在较大的斥力,所以液体难以被压缩.17.减小间隙【解析】由引力图线可知,分子之间的引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由斥力图线可知,分子之间的斥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气体容易被压缩证明分子间有间隙.18.乙大物体扩散越快说明温度越高,内能越大【解析】红墨水在乙中扩散速度快,所以乙的温度较高,分子运动的较快,又因为杯水的质量相等,所以乙的内能较大.19.无规则运动升高扩散【解析】春晴天暖,气温升高,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分子的扩散加快,从而使人可以闻到浓浓的花香.20.温度温度【解析】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物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当温度升高时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速度加快,温度的高低影响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21.10-10m引力斥力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变小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解析】(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它直径数量级一般为10-10m,它无法直接被人类的肉眼或光学显微镜观察到,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工具才可以观察;(2)两滴水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物体的体积不能无限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把糖加入到水中后,糖分子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水和酒精混合合总体积变小,是因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隙的缘故.22.做功内能热传递【解析】下压活塞时,活塞压缩气体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试管内水的内能,是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直至沸腾.23.3.36×1010大于【解析】(1)湖水吸收的热量:Q=cmΔt=4.2×103J/(kg·℃)×1.0×107kg×0.8 ℃=3.36×1010J;(2)由题知,水和沙石的质量m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因为Q吸=cmΔt,c砂石<c水,所以Δt砂石>Δt水=0.8 ℃,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砂石升高的温度将大于0.8 ℃.24.大从海面吹向陆地【解析】因为水的比热容比泥土、沙石的比热容大,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海水温度上升慢;陆地吸热后,温度上升快,热空气上升,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同样的道理,夜晚的风向则正好相反.25.∵4×109m3=4×1015cm3∴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n==2.6×106个/ cm3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答: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2.6×106个食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可获得的信息是: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解析】∵4×109m3=4×1015cm3∴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多少个食盐分子:n==2.6×106个/cm3通过计算可以看出,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答:每立方厘米的水中约含有2.6×106个食盐分子.通过以上计算,可获得的信息是:分子非常小,数目非常多.26.解:(1)由Q吸=cmΔt得水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Δt===30 ℃,水的初温为80 ℃,升高30 ℃后,水的温度为110 ℃,因为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并且沸腾时水的温度不变,所以水吸热后,温度不会升高到110 ℃,水的末温为100 ℃;(2)由Q吸=cmΔt得冰块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Δt===12 ℃;答:水的温度升高到100 ℃;冰块升高的温度为12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4e0c8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ea.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13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带答案一、填空题1.将静止在地面上的冰块从一楼移至三楼静止,则冰块的内能,机械能。
2.潮汕人都爱吃牛肉粿条。
牛肉粿条在制作过程中,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香味,这是现象;将一碗牛肉粿条端起来感觉很烫手,是由于通过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这种改变内能的方式其本质是能量的。
(选填“转移”或“转化”)3.小明想知道消毒酒精的密度,用如图所示的家用电子秤、玻璃杯、注射器等进行测量:给玻璃杯中倒入适量酒精,测得玻璃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109.4g;用注射器从玻璃杯中抽取部分酒精,如图所示,其体积为mL;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为92.2g,则酒精的密度为g/cm3,测量结束整理器材时,小明发现电子秤显示的剩余酒精和玻璃杯的总质量减小为91.9g,其原因是酒精易(填物态变化名称),测量过程中闻到酒精的气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
4.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炙手可热”是通过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
5.“拆鱼羹”是顺德的传统美食,烹饪“拆鱼羹”的过程是通过的方式改变其内能的。
随着温度升高,羹的香气更加浓郁,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热气腾腾的“拆鱼羹”摆上桌,立刻香气满屋,这是现象。
6.烤肉串时,人们通过的方式来改变肉串的内能;肉串散发出扑鼻的香味,这是现象。
7.“早穿皮袄午穿纱,守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大漠气候的生动描写,而沿海地区昼夜之间温度变化却没有这么明显,这是由砂石与水的不同造成的。
炎热的夏季,海边晚上吹的是(选填“海风”或“陆风”)。
8.如图是冰的熔化图象,冰在熔化过程中内能(增大/减小/不变),假设整个过程中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恒定,冰的质量为100g,则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为J。
二、单选题9.夏季在海边,由于水和砂石的比热容不同,常能够形成海风或者陆风。
海风指从海上吹向陆地的风,反之为陆风。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45af45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3c.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C 的冰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D.冰在熔化成水的过程中,比热容改变,内能增加,温度不变2.以下四种现象中,与水的比热容大无关系的是()A.汽车的发动机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B.生活中往往用热水取暖C.夏天洒水降温D.滩涂湿地温差较小3.冬天,菜农喜欢在菜窖里储存几桶水,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比较大,因此()A.气温升高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B.气温降低时吸收的热量较少,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C.气温降低时放出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D.气温升高时吸收的热量较多,使储存的蔬菜不容易被冻坏4.下列关于粒子和宇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海绵可以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空隙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核仍可再分C.地球等行星绕太阳运动,说明太阳是宇宙的中心D.端午节闻到粽子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5.如图装置展示的实验情景中,通过发生的现象,能说明一些物理知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甲图中,压紧的两铅块,下面悬挂钩码而不分开,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B.在乙图中,试管内的水沸腾后,水蒸气将软木塞推出,水蒸气的机械能转化为软木塞的内能C.在丙图中,抽去玻璃隔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这说明上面瓶中的空气密度较大D.在丁图中,金属管装有少量乙醚,迅速拉动缠在金属管外的皮绳,可使橡皮塞从管口飞出,说明外力做功使金属管内能增加了6.利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将两支滴管中的氨水同时挤入试管,观察到浸入热水中的试管内酚酞纸花先变红。
这说明温度升高,分子()A.个数增多B.间隔变小C.运动加快D.质量变大7.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在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上与其他三个实例不同.........的是()A.搓手取暖B.烧煮食物C.屁股感觉发热D.锯条发烫8.物理学中有大量的实验,下列实验解释正确的是()A.图甲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B.图乙表明气体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C.图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增大是因为受到了浮力D.图丁中主要通过热传递增加金属筒内能9.下表列出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物质水煤油冰铝铜比热容/ 4.2×103 2.1×103 2.1×1030.88×1030.39×103A.质量相等的铝和铜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吸收的热量更多B.物质的物态发生变化,比热容不变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高的温度更多10.通过热传递,某物体从固态变为液态。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e3a360b998fcc22bcd10dfc.png)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1.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C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2.四只相同规格的烧杯中装有水,水量及其温度如图所示.关于四只烧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b烧杯中水的内能B.c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d烧杯中水的内能C.a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D.d烧杯中水的内能大于c烧杯中水的内能3.如图,将两个底而平整、干净的铅柱紧压后,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即使在下面吊一个较重的物体也不会将它们拉开.下列现象所包含的道理与之相同的是A.磁铁吸引铁块B.两滴水银靠近能自动结合成一滴水银C.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D.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4.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不一定多B.当温度低到一定程度时,物体的内能会减小到零C.O'C物体内能为零D.一个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能叫内能5.关于比热容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 °C 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B.比热容与热量有关,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越多,比热容越大C.砂石的比热容是0.92xl03j/(kg,-C ),它表示砂石升高1 ℃吸收的热量是O.92X1O3JD.相同温度的不同物质,比热容一样大6.关于物体内能的改变,下列正确的是A.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少B.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一定减小C.对物体做功时,物体内能一定减少D.物体放热时,物体内能一定增加7 .如图所示,不旋转的铝块在强大压力作用下顶住高速旋转的铜块,使两者接触处温 度急剧升高,这样铜块和铝块接触处的分子相互渗透,从而使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先进的“旋转焊接”技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高速旋转 业-顶压 》铜块 A.铜块内能增加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来实现的8 .铜块高速旋转时把内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C.焊接完成说明了分子间有引力D.铜块和铝块的内能增加是其他形式能转化而来的8 .质量之比为1: 2的甲、乙物体吸收相同的热量,升高的温度之比为2: 1,那么甲 乙比热容之比为()A. 1: 1B. 1: 2C. 2: 1D. 1: 49 .质量相等的水和沙石,在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则A.水变化的温度较大B,沙石变化的温度较大 C.它们变化的温度相同 D.沙石的温度一定比水的温度高10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对小企鹅的对话,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正确 的是夹头顶压不会,物体本是由分 子构成的.冰山的分 子也4便热运动.所 ・',乙以冰L 也具有内能一A.企鹅只具有化学能,不具有内能B.冰山温度低,企鹅体温高,企鹅的内能较大C. 一般情况下,企鹅行动迟缓,有利于维持体能,说明内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有关D.无论温度高低,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11.自来水管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A.硬度较小B.隔热性好C.导热性好D.导电性好12.如图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关于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B.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C.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内能是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以它是机械能B.物体运动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内能也越大C.在水平地而上静止的0℃的冰块不具有内能和机械能D.任何物体都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14.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我斯这里斗牛均%温 是一251c.这里的乐枭 有殳没布内能了 ()嚣打(3)小明与小芳是采用了 “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水温降低多少”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 料的保温性能的,你还可以采用“”的方法来比较两种材料的保温性 能.分析实验数据可知,从计时开始到40 min 后,泡沫塑料包的水温度降低了°C , 而棉絮包的水温度降低了℃,由此你能看出,在这两种材料中,保温效果比较 好的是 .(4)仔细分析水温变化规律则,时间为30 min 时,棉絮组的水温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哪 一个?()A. 42 ℃B. 44 CC. 46 ℃D. 48 ℃20.某小组的同学做''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他们使用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1)在设计实验方案时,需要确定以下控制的变量,你认为其中多余的是 _______ .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B.酒精灯里所加酒精量相同C.取相同质量的水和另一种液体D.盛放水和另一种液体的容器相同(2)加热到一定时刻,水开始沸腾,此时的温度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是 _____ 'C, 这表明实验时的大气压强 ______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一个标准大气压;(3)而另一种液体相应时刻并没有沸腾,但是温度计的示数比水温要高的多.请你就 此现象进行分析,本实验的初步结论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选填“相同”或“不 同').(4)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在 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的实验数据记录:请根据表中的实验记录回答:①比较1、2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有关:②比较3、4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有关:③比较1、3记录,得出的结论是在相同条件下,物体吸热的多少与有关:④综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多少与有关;⑤该同学在本次实验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 .21.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明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b.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初温c.在两个烧杯中分别装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且加热时间相同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请解答下列问题:①在上述a、b、c、d四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填写步骤前的字母).②步骤c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甲乙两种液体:③改正错误后重新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小明作出了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则甲乙两种液体的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是。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fab85eb0783e0912a3162a63.png)
A. 水的流速越快,水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
B. 水凝固成冰后,水分子仍然在做无规则的热运动
C. 水很难被压缩,说明水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 只有气体和液体才能发生扩散现象,固体不能发生扩散现象
9.用冷水冷却汽车发动机,主要是利用水的( )
A. 比热容大
B. 密度大
C. 凝固点低
D. 沸点高
10.下列实例中,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来取暖,也可以用水来降温,主要是因为水具有( )
A. 较高的沸点
B. 较低的凝固点
C. 较大的比热容
D. 较好的导电性
2.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 0℃的冰没有内能
C. 发生热传递时,两个物体的温度一定不同
18.质量相同的水、沙石和铜(已知 c 水>c 沙石>c 铜),放出了相同的热量,温度下降最大的是________。 19.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能力”实验中,可以通过对水和食用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 大小,来判断它们的吸热能力强弱。实验装置如图 7 所示,两个加热器的规格相同,烧杯中水和食用油的 初温相同、________相同。加热相同时间后,食用油的末温较高,则食用油的吸热能力较 ________(选 填“强”或“弱”)。
22.如图所示,用功率为 120W 的电加热器给初温均为 20℃的甲、乙液体加热(
),两种
液体每秒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加热时间的图线如图:(不计热量的损失)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此时乙的温度为________℃; (2)甲液体第 40s 的内能 ________第 50s 的内能(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若空烧杯的质量为 51.6g,用天平测得甲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如图所示,则甲液体的质量为 ________g。该电加热器把甲液体由 20℃加热至 100℃,需时 80s,则甲液体的比热容为________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卷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22cb000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6.png)
九年级物理人教版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甲、乙两金属球,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先将甲球投入冷水中,待热平衡后水温升高t℃,取出甲球(设热量与水均无损失),再迅速把乙球投入水中,这杯水热平衡后水温又升高t℃,设甲、乙两球的比热分别为c甲和c乙,则有()A.c甲=c乙B.c甲>c乙C.c甲<c乙D.无法确定2.(多选)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解释的是()A.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B.夏天,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会感觉凉爽C.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内陆和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北方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能有效防止因窖内温度过低冻坏蔬菜3.关于物体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升高B.热量总是从内能高的物体传递给内能低的物体C.温度为0 ℃的物体没有内能D.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一定减少4.世纪末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到现在最为大家接受的原子结构与下图中哪个模型最相似?()A.B.C.D.5.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二维碳材料,是单层石墨烯、双层石墨烯和少层石墨烯的统称.石墨烯一直被认为是假设性的结构,无法单独稳定存在,直至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而证实它可以单独存在,两人也因“在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几乎是完全透明的,只吸收2.3%的光;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电阻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那么,石墨烯材料不适合用来做成()A.精密仪器中的导线B.电暖气中的发热元件C.手机的屏幕保护层D.房间的玻璃6.如图所示,为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甲和乙,分别用相同的两盏酒精灯同时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象可知,比热容较大的是液体()A.甲B.乙C.一样大D.无法判断7.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树叶飘落D.冬天,雪花纷飞8.现在相同的热源下,对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加热(c水>c煤油),并绘制出了温度与时间图象.如果水的温度与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那么能正确反应出煤油的温度与时间关系的是()A.B.C.D.9.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树叶飘落D.冬天,雪花纷飞10.关于内能的说法,描述正确的是()A.刚刚出炉的铁水有内能,冰块没有内能B.热水的内能比冷水的内能大C.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11.关于内能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 ℃的冰块内能为零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12.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B.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C.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大13.下列生活情景中,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锯木头时,锯条变热B.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C.用冰袋降温D.跑步使身体变得暖和14.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 nm)制备得到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15.在下列做功过程中,加有引号的物体,内能逐渐减小的是()A.砂轮磨刀具时,“砂轮”的温度越来越高B.暖水瓶中的热“空气”将瓶塞冲出C.在压缩冲程中,气缸内的“气体”温度升高D.电炉通电后,“电阻丝”逐渐变红二、填空题(共3小题)16.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观念是“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1)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加德罗将组成物质的仍能保持其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命名为________.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________电的原子核和带________电的核外电子构成.(2)以氢原子为例,图中能正确示意氢原子核式结构的是图________(甲/乙/丙/丁).17.小明将装有热奶的奶瓶放入室温的水中,容器中的水温约为20 ℃,热奶的温度约为90 ℃,同时,他还利用温度计和钟表测出温度的变化情况,并作出了水和热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其中________曲线是表示热奶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大约经过________ min时间热奶和水温刚好达到一致.从图象分析可以看出:热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1)参考这位同学实验的图象,你认为沸水放在房间里,温度自然降低的规律是________.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均匀降低(2)参考这位同学记录的数据,如果你要喝一杯奶咖,可以有两种方式供你选择:①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立即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杯中,然后冷却5 min.②先将烧开的热咖啡倒入杯中,冷却5 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你认为方式________的冷却效果较好.18.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在地面和墙角内有相当厚的一层会变成黑色,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解释,这是一种________现象,向分别盛有相同质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隔了一会儿,我们会看到盛有________的杯子里的水变红快.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题(共3小题)19.如图所示,课堂上老师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两支温度计及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的两只烧杯探究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1)该实验中________(需要/不需要)控制水和煤油的质量相等.(2)加热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数据如表所示看表可知:水和煤油的初温都是20 ℃.加热3min后,煤油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水升高的温度为________.由此得知:________的吸热能力更强.(3)除了采用在相同时间内观察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之外,还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吸热能力?答:________.20.如图,小明家的老式电暖器坏了,他上网查到了这种型号电暖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加热管(发热管)对导热油进行加热而放出热量,只能直立使用.(1)小明思考,导热油的比热容比水的大还是小呢?他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导热油和水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①根据图象,从开始加热到第4 min时,导热油吸收的热量________水吸收的热量.②要使导热油、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__的吸热能力较强.(2)电加热管应安装在电暖器________(选填“上”或“下”)部,所以只能直立使用.21.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实验中应量取质量________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________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参考答案1.C2.AC3.D4.D5.B6.B7.B8.D9.B10.D11.D12.D13.C14.D15.B16.(1)分子、正、负(2)丙17.②14随时间的变化热奶温度是先快后慢的降低(1)B(2)②18.扩散热水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19.(1)需要(2)24 ℃12 ℃水(3)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所需的时间的方法20.(1)①等于②水(2)下21.(1)相同(2)加热时间(3)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7265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e1.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水是生命之源。
关于水的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杯水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热水的内能一定比冷水的大C.水温升高,一定是因为吸收了热量D.水温为0℃时,内能也为零2.对比热容的定义式Qm t∆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质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收的热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成反比B.比热容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某种物质温度变化越大,比热容越小C.同种物质比热容不变,不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一定不同D.比热容是反映物质自身性质的物理量,与物体吸热多少、质量及温度变化无关3.根据表1和表2中的资料,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表1:几种晶体的熔点表2:几种物质的比热容晶体熔点(℃)物质比热容[J/kg⋅(℃)]固态酒精﹣117水 4.2×103固态水银﹣39冰 2.1×103冰0沙石0.92×103A.沿海地区昼夜气温差异较大,而沙漠地区昼夜气温差异不大B.南极的最低气温达﹣89.2℃,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水银温度计C.汽车发动机里常用水来帮助冷却散热D.水达到0℃时,就一定会结冰4.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B.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内能一定减少C.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0J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5.在标准大气压下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质量均为500g,初温相同的水和某种物质,它们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水的比热容为34.2J/(kg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乙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B .0~4min ,乙物质的比热容为2.8×103J/(kg•℃)C .0~4min ,乙吸收的热量大于甲吸收的热量D .8~10min ,甲吸收的热量为1.68×105J6.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压在一起,在下面挂一重物也不能把它们分开,说明( )A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B .分子间有间隙C .分子间存在斥力D .分子间存在引力7.下列事例中,通过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 .夏天,在阳光照射下路面的温度升高 B .冬天,用嘴对着手“呵气”,手觉得暖和 C .两手互相摩擦,手心发热 D .凉鸡蛋浸泡在热水中变热8.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 B .0℃的冰水混合物内能为零 C .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 D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大9.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升高,一定是从外界吸收了热量B.物体温度上升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D.物体的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大10.同学们根据下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物质水酒精煤油冰水银铜铝沙石比热容c/[×103J/(kg⋅℃)] 4.2 2.4 2.1 2.10.140.390.880.92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比固体的大B.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C.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吸收相同的热量铜块升温快,所以铜块比热容大二、填空题11.如图所示为学生烹饪比赛现场,菜刀能把菜切碎,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同学们闻到了菜香,这是现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df2f0c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3.png)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卷•附带答案1.对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为0°C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相等的1kg水和100g水内能相同C.物体的内能增加,则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在相同物态下,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它的内能减少2.如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
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水分子本身变大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水分子的数目增多大D.水分子受热都跑到容器的一端3.下列餐桌上常见的美食,所包含的物理知识正确的是A.刚蒸熟的饺子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红烧肉香气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C.炒菜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肉和菜的内能增加D.把炖汤的火调小是为了降低汤的温度4.如图,将一碗开水放在一盆冷水中冷却。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碗中的开水温度降低,内能减少B.热量从盆中的冷水向碗中开水传递C.碗和盆中水的总内能增加D.开水的温度高,其内能一定大于盆中冷水的内能5.炎热的夏天,小华与家人到连岛海滨浴场游玩,中午她站在沙难上脚感到烫,而当她站在海水中时脚却感到凉,这主要是因为()A.水吸收的热量较多B.水的比热容较大6. 7.C.沙子的比热容较大 D.这是错觉,实际上沙子与水的温度相同图中实验,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1•压紧的铅块不易被拉开肥皂泡实验A.红墨水滴入后整杯水都变红了酒精与水混合体积变小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水壶将冷水在火炉上烧开B.太阳能水箱中的水被晒热8.C.用锯锯木头,锯条会发热 D.放入冰箱冷藏室的食品温度降低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挤压,它们会粘在一起,不容易拉开,这一现象说明()A.分子间有空隙 B.分子在运动C.分子间有斥力D.分子间有引力9.下列生活实例中,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利用煤气灶将冷水烧热B.汽车行驶一段路程后,轮胎会发热C.太阳能水箱中的水被晒热了D.把冰块放在果汁里,饮用时感觉很凉快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杯水温度相同,内能可能相同B.热传递中温度总是从热的物体传给冷的物体C.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得越多,放出的热量就越多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1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但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不具有内能12.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图中能说明其特点的是()13.下列现象可用比热容知识来解释的是()A.夏天在教室洒水,感到凉爽B.金属勺装有塑料手柄C.沙漠地区昼夜温差较大D.在河流上建水电站,蓄水发电14.下列事例中,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A.水壶中的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B.杯中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C.两手相搓,手心会变暖D.流星坠入大气层发出光和热15.卢瑟福用a粒子(带正电)轰击金箔实验为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能是a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能说明原子核带正电且质量较大的是()A.aB.bC.cD.d16.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铁球和铝球(cQc铳),放在同一热源上加热,吸收相同的热量,将两球相互接触,热量从(“铁球传给铝球”或“铝球传给铁球”)。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bd0143583d049649a665877.png)
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新冠病毒的传播B.落叶纷飞C.玉兰飘香D.瑞雪飘飘2.以下几条摘录的是小梦同学在学习“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时的课堂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A.“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B.水和酒精均匀混合后总体积变小,因为分子间存在空隙C.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D.“破镜不能重圆”是分子间的距离太大,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3.如图,甲、乙、丙三个相同的烧杯中盛有等量、等温的水,用一支滴管分别在水面、水中、水底滴一滴红墨水,记录整杯水变红所用的时间。
这项活动要探究的问题是红墨水扩散快慢是否()A.与墨水演滴的大小有关B.与滴墨水的位置有关C.与烧杯的容积有关D.与水的温度有关4.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铝块和铜块(c铝>c铜),放出相等热量后,则()A.铝块的温度高B.铜块的温度高C.两者温度相等D.无法判断5.在日常生活中,既可以用水来取暖,也可以用水来降温,主要是因为水具有()A.较高的沸点B.较低的凝固点C.较大的比热容D.较好的导电性6.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分别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A.液体A和B的初始温度不同B.液体B的比热容比液体A的大C.液体A的温度比液体B的升高得慢D.液体A和B的比热容相同7.下列实例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钢锉锉工件,工件变热B.用磨刀石磨刀具,刀具发热C.用火烤馒头片D.用铁锤反复敲打铁丝,使铁丝变热8.关于温度、内能和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温度不变,内能可能变小B.物体温度降低,它一定放出热量C.升温较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D.物体内能增加,它一定吸收热量9.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它们放出相等的热量后,降低的温度分别为:△t水、△t酒精,根据下表中的比热容数据,则△t水:△t酒精为()物质的比热容水4.2×103冰2.1×103煤油2.1×103铝0.88×103 c/J/(kg•℃)酒精2.4×103砂石0.92×103水银0.14×103铜0.39×103 A.4:7B.7:4C.1:2D.2:110.如图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a、c质量相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三章 内能 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e24a875f524ccbff0218415.png)
第十三章内能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现象中与分子运动无关的是()A.挂在室外的湿衣服变干B.拆除老旧建筑物时,灰尘飞舞C.加了白糖的水会变甜D.衣柜中的樟脑丸变小2.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量可以从内能少的物体传递到内能多的物体B.0 ℃的冰水混合物的内能为零C.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热量越多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和内能均不变3.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使物体的内能减小的是()A.来回弯折的铁丝温度会升高B.冬季用热水袋取暖C.冬天手接触冰块会觉得很冷D.自行车轮胎放气时,气门嘴处温度会降低4.如图2所示是古人锻造铁器的过程,下列关于改变物体内能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加热和锻打属于热传递,淬火属于做功B.加热和淬火属于热传递,锻打属于做功C.加热属于热传递,锻打和淬火属于做功D.加热和淬火属于做功,锻打属于热传递5.图3所示实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图36.《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
对于如图4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图4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性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的C.蒸: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把榆钱饭蒸熟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7.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一定会降低B.物体的温度越高,它所含有的热量就越多C.两个物体温度不同,它们之间可以发生热传递D.-5 ℃的物体一定比5 ℃的物体内能少8.分析下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1]水4.2×103铝0.88×103煤油、冰2.1×103干泥土约0.84×103沙石约0.92×103铜0.39×103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9.将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煤油和水分别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试管中,然后将这两个试管同时放入温度较高的热水中,如图5所示,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试管中的煤油和水从热水中吸收的热量分别为Q1、Q2,升高的温度分别为Δt1、Δt2,则()图5A.Q1=Q2,Δt1>Δt2B.Q1=Q2,Δt1=Δt2C.Q1<Q2,Δt1=Δt2D.Q1<Q2,Δt1>Δt210.如图6所示是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a、b、c三种物质加热时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其中b、c的质量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a)所示.若其他
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1. 小明根据右表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图2
A.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大
B.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煤油温度变化大
C. 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 2)分析小明探究中收集到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探究结论?
( 3)小明发现“夏天海边的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请你用简略的语言从日常生活或自然中举一个 类似的现象.
20.实验探究和推理都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比如科学猜想, 往往是以一定的事实和已有知识为依据,
通过推理而提出来的.
( 1)用放大镜观察素描炭笔的笔迹,观察到微小的颗粒;麦粒碾成面粉,面粉揉成面团……大量类似
夹层
小孔
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增加耗油量.在夹层中加水,降低油温,达到省油
的目的,这是利用水的 ________________ 较大的特性.
图3
16. 在物理学中,“热”有热量、内能、温度等含义,请写出下面几种情形中“热”字的含义:
( 1)这盆水很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冷天搓手会感 觉暖和些
B.气体的扩散
C.闻到香皂的香味 图1
D.两块表面干净的铅块 压紧后“粘”在一起
3.下列现象最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
()
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花香袭人知骤暖
D.衣橱里的樟脑球会越变越小
4.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理角度可知当时气温突然 ________( 选填“升高”或“降低” ) ,花分子的 ______ __ 加剧 .
15.在四川邛徕窑遗址中出土了一种唐朝“省油灯” .这种省油灯的灯盏
是铜质的,在灯盏下增加了一层夹层,又叫夹层灯.夹层留一小孔,可以
油
灯芯
从小孔向夹层中加水. 灯点燃后, 热会由灯盏通过 __________ 方式使油的
11. B 12 .B D
二、填空题:
13.温度越高
快 14 .沙石的比热容小
升高
运动 15 .热传递
比热容
16.(1)温度
( 2)热量
( 3)内能 17 .有
水
煤油
18 .不属于
少
开
轿车(合理即可)
三、实验题:
19.( 1)相同的海水与沙子,哪种吸热后升温快(或沙子和海水的比热容哪种大?)
(2)相同的沙子和海水,吸热后沙子升温快(或沙子的比热容比海水小)
散热管 地面装饰层材料
陶瓷
塑料
木地板
聚乙烯( PE-RT)
136.6W/m2
103.5W/m2
93.5W/m2
聚丁烯( PB)
2
125.7W/m
2
96.9W/m
2
90.0W/m
(1) 若该地暖系统的总水量为
3
水=4.2 ×10 J/ (kg?℃) ] ( 2)某家庭木地板的面积为 时的散热量为多少焦耳?
)
A.一壶开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不一定减少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内能
C.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就会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D.走在公园里能闻到阵阵花香,主要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5.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晒太阳使身体变暖,是通过做功改变内能的
B.热量总是由内能大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小的物体
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
(100 分)
一、选择题 ( 每小题 3 分,共 36 分 )
1.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发生沙尘暴,沙尘漫天做无规则地运动
B.扫地时,阳光下看到微小尘埃不停地运动
C.炒菜加点盐后,菜就有了咸味
D.将泥沙投入水中搅动,水变浑浊了
2.如图 1 所示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新闻媒体报道,一万平方米的森林每秒钟吸收的太阳能约为
1.2 ×10 5 J,如果这些能量被 50kg 的干泥土
所吸收,那么,可使温度为 7℃的干泥土的温度升高到多少℃? [C 干泥土 =0.8 ×10 3J/ (kg?℃) ]
2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采用“水地暖”进行取暖.其原理是:在房间地面装饰 层下铺设散热管道, 通过管道内的热水散热提高室温. 当供水温度为 45℃时, 单位面积的散热功率与地 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的对应关系见下表:
7.下面事例中,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
A.双手相互摩擦,手会变暖和
B.用热水袋焐手,手会变暖和
C.反复弯折铁丝,弯折处变热
D.水沸腾后,壶盖被水蒸气顶起
8.关于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B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C.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空中的运动
(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有效减小
PM2.5 在空气中浓度的
做法是
.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空 2 分,共 24 分)
19.小明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同样的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
同的结果呢?小明想: 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于是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
21. 10 ℃
8
22. ( 1) 3.36 ×10 J
7
( 2) 2.592 × 10 J
( 3)“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还与地面装饰层材料、散热管材料有关.
2×103kg,将全部的水从 5℃加热至 45℃,水至少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c 80m2,散热管材料为聚丁烯( PB),供水温度为 45℃,则该供暖系统每小
( 3)“水地暖”散热量除与散热时间、面积有关外,你认为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至少写出两点.
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C 2 .D 3 .C 4 .D 5 .C 6 .A 7 .B 8 .D 9 .D 10 .C
D. 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收的热量多
1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多选)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具有的内能少
B.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D.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升高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30 分)
13. 煮茶蛋时,蛋壳很快染上了茶色,把蛋放入凉茶中却不会那么快染上茶色,这一现象说明
____________ ,分子运动越 ________.
14. 沙漠地区有 “早穿皮袄午穿纱” 的气候特征, 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 ____ __________.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窗树喜新晴”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名句,对于前一句从物
(3)如:盛夏内陆很热,海边却很凉爽
20. (1)物质
(物体)温度
(2)质量(或分子多少)
质量越大(分子越多) ,物体的内能越大
物体质量越大,分子数目越多,所有分子动能、势能总和越大
(3)① d d 的水量比 a 多、与 b、 c 相同,且温度最高
② ab a 的水量比 b 少,但温度比 b 高 Nhomakorabea四、计算题:
18.很多城市已开展对空气中的 PM2.5 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
颗粒物,它们在空中做无规则运动,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人后会进人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
气中的 PM2.5 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
PM2.5 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 PM2.5 在
家进行探究.小明在两个相同玻璃杯中分别装上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
100W的白炽灯同时照
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记录的数据如下所示.
照射时间 /min 0
2
4
6
8 10
海水 31.0 31.6 32.1 32.5 32.8 33.0 温度 / ℃
沙子 31.0 32.5 33.8 34.8 35.8 36.0 ( 1)小明探究的物理问题是什么?
C.一块 0℃的冰融化成 0℃的水,内能增加
D.物体的内能减少,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
6.下列热学现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增加
B.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降低
C.科学家可以用一定的技术手段使一个物体内的所有分子都停止运动
D.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就越快,因而物体的内能越大
问题.同学们也来尝试一下:在图 4 中,( a)杯中水量较少、( b)( c)( d)的水量相同.
根据问题( 2)中所得的推理性结论,比较各杯中水的内能的大小:
a
b
c
图4
①
杯中水的内能最大,因为
②
两杯中水的内能不好比较,因为
四、计算题( 10 分)
d
. .
21.在西部大开发中,国家提出“退耕还林”的伟大举措,这对改善西部生态环境有着重要意义.据某
事实, 为我们想象物质的结构模型提供了依据, 终于认识到:
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向冷、
热不同的清水中各滴一滴墨水,观察到墨水扩散的快慢不一样……大量类似现象使我们推想到:分子无
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