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合集下载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引言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地区或国家的交通系统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以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通规划的原理和相关内容。

二、交通规划的目标1. 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通过合理规划道路、铁路、航空、水路等交通网络,实现交通运输的高效率和便捷性。

2. 保障交通安全:通过科学规划交通设施,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员和货物的安全。

3.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系统,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

4. 保护环境和资源: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系统,减少交通拥堵和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保护自然资源。

三、交通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经济、环境、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协调各项规划目标,确保交通规划的综合性和可持续性。

2. 高效性原则:通过科学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和便捷性,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

3. 安全性原则:注重交通安全,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灯等设施,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环境友好原则:通过减少交通排放、噪音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保护环境资源,提高交通系统的可持续性。

5. 公平公正原则: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合理规划公共交通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通需求,提高社会公共交通的普及率。

四、交通规划的步骤1. 收集数据:收集城市或地区的人口、经济、交通状况等相关数据,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提供基础。

2. 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城市或地区的交通需求和问题,为规划提供依据。

3. 制定目标: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制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和指标,明确规划的方向和重点。

4. 方案设计:根据目标和指标,设计交通规划的方案,包括道路、交通设施、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规划。

5. 评估优化:对设计的方案进行评估和优化,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

6. 实施监测:根据优化后的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规划。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交通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或地区交通系统发展过程中,制定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保护环境等目标的一系列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通规划原理的相关内容。

一、交通规划原理的基本概念交通规划原理是指在制定交通规划方案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它是交通规划工作的基础,对于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系统、提高交通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交通规划原理的具体内容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确保交通规划与城市整体发展保持一致性。

2. 人性化原则:交通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提供便捷、舒适、安全的交通环境。

3. 可持续发展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交通方式,降低车辆排放。

4. 经济效益原则:交通规划应在提高交通效率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合理利用资源,降低交通运输成本。

5. 安全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交通安全,合理设置交通设施和交通标志,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6. 灵活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未来交通需求的变化,具备可扩展性和可调整性。

三、交通规划原理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城市交通相关数据,包括人口、交通流量、交通设施等,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城市交通现状和问题。

2. 目标确定: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确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和指标,如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等。

3. 方案设计:根据目标确定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包括道路网络设计、公共交通线路规划、交通设施布局等,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 评估与优化: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包括交通模拟、环境评估、经济效益评估等,优化方案,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5. 实施与监测:根据交通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交通规划,以适应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交通规划原理是指在城市或者地区内对交通系统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它旨在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以满足人们出行需求,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下面将详细介绍交通规划原理的相关内容。

一、综合交通规划原则1.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在规划过程中应考虑交通需求的满足、能源消耗的减少、环境污染的控制等因素。

2.整体性原则:交通规划应以城市或者地区为整体,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协调与衔接,使各种交通方式形成有机的网络,提高整体交通系统的效率。

3.多样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提供多样化的交通选择,包括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机动交通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并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

4.适度集约原则:交通规划应根据城市或者地区的特点,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提高交通系统的集约性和效益,减少土地占用和交通拥堵问题。

二、交通网络规划原则1.骨干网原则:交通规划应建立起骨干交通网络,连接城市的重要区域和交通枢纽,提供高效快捷的交通通道,以满足城市的主要交通需求。

2.分级原则:交通规划应根据交通流量和功能需求,将道路网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道、支路等,以提高交通系统的流畅性和安全性。

3.环路原则:交通规划应合理设计环城公路或者环线道路,用于分流城市交通,减少城市内部交通压力,改善城市居民的出行条件。

4.衔接原则:交通规划应考虑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问题,如地铁与公交、公交与非机动交通等,提供便捷的换乘条件,提高交通系统的整体效率。

三、公共交通规划原则1.优先原则:交通规划应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以吸引更多人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2.密度原则:交通规划应根据人口密度和用地规模,合理设置公共交通路线和站点,以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可达性。

3.多样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提供多种类型的公共交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公交等,以满足不同出行需求和路段的交通需求。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

第一章概述一、交通规划得定义交通规划就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得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得目标付诸实施得方法(就是确定交通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得策略与行动得过程)。

二、交通规划得目得交通规划得根本目得就是实现交通资源得优化配置,其落脚点就是交通设施体系得总体布局。

1、使道路交通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得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得发展;2、使各种交通方式能相互协调,紧密配合,充分发挥各自得优势;3、使道路交通设施布局能产生最佳得社会经济效益;4、使人得出行与货物运输方便、迅速、舒适、经济。

实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得平衡,实现交通系统得安全、畅通、节能、环保。

三、交通规划得种类根据交通系统规划涉及得范围分为两大类型:1、区域运输系统规划:主要就是指五大运输方式得发展规划,包括:公路交通系统规划、铁路运输系统规划、航空运输系统规划、水路运输系统规划、管道运输系统规划。

2、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一般指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交通规划得种类:对象与构成要素规划得种类(1)按移动得对象分旅客交通规划(人得移动)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站场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交通规划----交通弱者(中小学生、伤残、盲人、老龄人)通行路特定交通服务规划----急救、避难路(5)按交通服务对象得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 3~5年中期交通规划5~10年远/长期交通规划 10~20年远景交通规划 20年以上四、交通规划得内容与方法①现状调查;②问题诊断;③交通需求发展预测;④规划方案设计;⑤规划方案综合评价与优化;⑥规划方案分期实施计划编制;⑦规划得滚动。

五、交通规划得过程 (书P9)六、交通规划得发展历史及现状 (书P10)第二章交通调查第1节基本概念1.出行、出行端点:出行:指为完成某一目得(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得全过程。

交通规划A课程复习指导2016

交通规划A课程复习指导2016

交通规划A课程复习指导2016《交通规划A》课程复习指导任课教师:吴立烜课程选用书目:邵春福等编著《交通规划原理》中国铁道出版社.学习内容共十章。

重点介绍了交通规划的内容及作用、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及模型、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等内容。

交通规划各章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学习重点:1、交通规划的含义及意义/作用2、交通规划的分类/层次划分3、交通规划的过程4、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5、交通规划的新理论与方法第二章交通特性及交通调查学习重点:1、OD调查基本概念2、OD调查的含义、内容、方法3、RP和SP调查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学习重点:1、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2、交通区位理论3、汉森模型和劳瑞模型的原理及特点4、TOD、出行生成率基本概念第四章社会经济分析预测学习重点:1、社会经济预测的主要内容和步骤2、经济预测方法第五章交通的发生与吸引学习重点:1、生成交通量、发生和吸引的概念2、交通发生与吸引的主要影响因素3、预测生成交通量的原单位法的含义、如何确定原单位4、发生和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方法及出行平衡5、公路交通需求生成预测方法第六章交通的分布学习重点:1、交通分布模型的目的和约束条件2、分布交通量的预测方法的种类3、增长系数法的计算过程及其优缺点4、重力模型的参数标定及其优缺点5、增长系数法及单约束重力模型计算第七章交通方式的划分学习重点:1、交通方式划分的含义2、影响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3、集计分析与非集计分析的区别4、Logit模型的基本构造及应用第八章交通流分配学习重点:1、交通流分配的含义及作用2、交通网络表示方法3、交通流分配的前提条件4、交通分配与均衡5、Wardrop第一原理和第二原理的联系区别6、交通分配模型的分类7、最短路算法的原理及应用8、平衡分配与非平衡分配的区别9、非平衡分配方法的分类10、0-1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及其特点11、增量分配法的计算过程及其特点12、二次加权平均分配法分配思路及计算13、UE模型的基本假设、基本构造及其解法14、Beckmann模型解的等价性证明15、FW算法16、SO模型的基本构造及其与UE模型的比较17、交通分配模型中存在的问题18、Braess诡异现象分析19、随机用户均衡交通分配模型(SUE模型)的定义及条件20、Logit型随机配流的模型构造及其求解方法(Dail算法)第九章交通规划方案评价学习重点:1、交通规划方案评价的主要内容2、城市道路网、公路网、城市公交线网技术评价主要内容第十章交通规划实例学习重点:1、城市道路网规划、公路网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主要内容交通规划试题类型与综合练习题本课程考试常见题型有名词解释、问答、计算及证明题等。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环境质量和居民生活质量。

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更是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交通规划的原理,以便更好地应对城市发展中的交通问题。

首先,交通规划的原理之一是综合性。

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包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避免出现片面性和局部性的问题。

其次,可持续性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原理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问题也日益突出。

因此,交通规划需要考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包括公共交通建设、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方面,以确保城市交通系统的长期健康发展。

另外,民生性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交通规划需要以人为本,满足居民出行需求,提高交通便利性和安全性。

这就要求交通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市民的出行习惯、交通需求,以及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制定出更加贴近民生的交通规划方案。

此外,科学性也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交通规划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交通规律、城市发展趋势、技术发展等因素,以确保交通规划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最后,灵活性也是交通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

城市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交通规划也需要具有相应的灵活性,能够随着城市发展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城市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交通规划原理包括综合性、可持续性、民生性、科学性和灵活性。

只有充分理解和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方案,推动城市交通系统的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交通规划原理-邵春福-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交通规划原理 邵春福 课本重点

交通规划原理 邵春福 课本重点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交通规划原理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原理知识点总结

交通规划原理知识点总结一、交通规划概述交通规划是指为了适应城市、区域或国家的发展需求,优化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从而提高城市或国家的交通效率和运输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项综合规划。

交通规划旨在对城市或国家的交通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多重目标。

二、交通规划原理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当综合考虑城市或国家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制定出能够满足多方面需求的综合规划方案。

综合性原则要求交通规划不仅考虑交通运输的需求和发展,还要考虑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关系,制定出整体性、综合性的规划方案。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交通规划应当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交通系统的发展符合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保障当前和未来的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同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效率。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排放,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3. 基础设施优先原则交通规划应当优先考虑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建设和改善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设施,提高交通运输的基础能力和效率。

基础设施优先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合理布局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设施的覆盖率和连通性,满足城市居民和经济活动的出行需求。

4.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当考虑城市居民的出行需求和交通服务的公平性,保障所有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权利,避免交通运输的发展加大城市交通的不平等。

公平性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重视城市交通的社会公平,提高交通设施的覆盖面和服务质量,保障低收入群体和残疾人的出行需求。

5. 公众参与原则交通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和建议,采取公众参与的方式,让社会公众参与交通规划的过程,并获得规划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公众参与原则要求交通规划要充分了解社会群众的出行需求和看法,提高规划的公共性和参与性,使规划更符合广大市民的利益。

第1章 概述

第1章 概述
日本:1952年东京机动车OD调查
交通规划的发展阶段(Jones(1983)的分类)
第一节段(1930~1950) 目的:由新代替道路的规划缓和政策或消除交通拥挤 方法: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机动车保有为基础的交通 成长预测,基于经验的交通量分配。 第二节段(1950~1960) 目的:市内汽车交通急剧增加,为汽车交通的道路交 通的规划。高通行能力、长期规划 方法:家庭访问调查、道路交通量调查,以汽车(道 路)交通为对象的3阶段预测法 (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量分配) 参数:个人收入、社会人口结构、汽车保有量
逐渐失去地方特色,恶化环境……。 3.规划(Planning)
确定目标 解决手段与方法
规划是确定目标与设计达到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 交通规划(Traffic/Transportation Planning)是确定交通 目标与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和行动的过程。
第2节 交通规划的目的与意义
目的:设计一个交通系统,以便为将来的各种用地模 式服务。
2.交通与土地利用(Traffic and Land Use) 3.交通的发生与吸引(Trip Production, Generation) 4.交通分布(Trip Distribution) 5.交通方式分担(Modal Split) 6.交通量分配(Traffic Assignment) 7.交通评价(Traffic Valuation) 8.非集计分析(Disaggregate Model Analysis) 9.交通需求快速预测模型 10.智能交通系统(ITS)
意义:(1)是建立完善的交通体系的重要手段。 重视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内在联系。
(2)是解决道路交通问题的根本措施。 从人、车、路、环境以及综合交通着手。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复习要点第一章P9交通规划过程流程图决策过程规划执行第二章交通调查一、交通调查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在制定交通规划过程需进行哪些调查?答:交通调查主要目的是为交通规划提供全面、系统而又真实可靠的实际参考资料和基础数据,依据这些数据准确分析规划区域交通现状,对交通规划涉及的经济、运输、交通量等做出准确可靠地预测,并且制定出合乎社会发展规律并且与交通需求相适应的交通规划方案,达到规划工作,指导交通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交通调查的作用:1、交通调查资料是交通运输系统现状评价的基础2、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需求预测模型提供基础数据3、交通调查资料也是制定交通规划目标的重要依据二、起讫点调查的内容包括哪些?调查方法有哪几种?起讫点调查结果精度如何检验?答:内容:居民OD调查、车辆OD调查、货流OD调查方法:路边询问法、表格调查法、家庭访问法、明信片调查法、车辆牌照法。

精度确定:1、分隔核查线检验。

2、区域境界线检查。

3、把由OD调查表推算出来的交通特征,如车型比例、交通流量和流向等与现有的统计资料进行比较,检查其误差程度是否满足要求。

4、在调查区域内,拟定交通枢纽、公共活动集散中心作为校核点,将起讫点调查结果与该点上实测的交通量相比,作为市内OD调查精度的重要依据。

三、交通量调查计数方法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1、人工计数法:优点是适用范围广泛,可以适用于任何情况的交通量调查,机动灵活,易于掌握,精度较高,资料整理方便,调查地点环境不受限制。

缺点是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劳动强度大,天气不好时室外工作比较辛苦。

调查精度取决与调查人员的责任心、态度等。

一般只适用于短期、临时性交通调查。

2、浮动车法:可以同时获得某一路段的交通量、行驶时间和行驶车速等数据,是一种较好的综合调查技术。

3、机械计数法:适用于超过12小时的长期交通调查。

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调查范围广,调查精度高,特别适合长期连续性交通量调查,但是这类装置一次性投入较大。

交通规划课本知识整理重点讲义资料

交通规划课本知识整理重点讲义资料

交通规划课本知识整理重点讲义资料绪论1、交通定义(1)⼴义:⼈、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Communication. (2)狭义:⼈或货物地点间,并且伴随着⼈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Transportation traffic 2、交通规划定义交通规划: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系列⾏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各种交通发展⽬标,⼜如何将提⽰的⽬标付诸实施的⽅法。

3、交通规划的前提(1)规划主体的存在、公共性:政府等公共部门、民营单位(2)对规划对象的期望状态、⽅向、认识的⼀致性(3)规划主体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左右规划对象的可能性(4)在特定时点,对规划的必要性的认识(5)作业本⾝的可能性,即规划作业投⼊的资源(时间、资⾦、信息、⼈员等)的存在。

4、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市场要素5、交通规划的分类——按规划⽬标时期(1)长期交通规划:通常为宏观性战略规划,是长期的⽅向性规划。

规划期限⼀般在10-20年。

(2)中期交通规划:也称中观规划或⽹络规划。

期限为5-10年。

(3)短期交通规划:⼜称近期规划或者微观规划。

是指近期1-5年交通项⽬建设计划。

6、交通规划的内容交通调查、交通与⼟地利⽤、交通需求量的预测、交通⽹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络分析评价7、交通调查社会经济及⼈⼝调查、就业及就学岗位调查、⼟地利⽤现状调查、交通⼯具,道路及交通量现状调查、居民及流动⼈⼝出⾏调查、城市出⼊⼝机动车流向调查、城市道路交通量调查、公共交通线路运⾏现状调查、居民出⾏调查(Person Trip Survey)每10年⼀次、货物流动调查(distribution Survey)每5年⼀次、机动车OD调查(OD Census)每5年⼀次、断⾯交通量调查:每5年⼀次。

8、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式划分(4)交通量分配9、交通规划的过程总体设计、数据调查、相关基本模型分析、交通需求预测、⽅案制定、⽅案评价、⽅案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和修改。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

交通规划原理重点

交通规划原理第二版填空选择名词简答计算1.交通规划的定义p3有规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达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2.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p3需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3.交通规划的分类p4 看下1)按移动对象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道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用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长期交通规划(15年以上)、中期交通规划(5-—10)、短期交通规划(5)4.交通规划的内容p61)交通调查2)交通与土地利用3)交通需求量的预测4)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

5.交通调查的定义p16指利用客观的手段,对道路交通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并且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与判断,从而了解掌握交通状态及有关的交通现象规律的工作过程。

交通调查的内容p19 小标题看下1)交通运输调查2)社会经济及土地利用基础资料调查3)相关政策与法规调查4)建设资金调查5)交通规划影响调查。

6.交通量调查定义p21(指标p22如ADT、AADT、WADT、MADT 应该不考……)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横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是描述交通流特性的最重要的三个参数之一7.OD调查(重点)定义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

8.p55 出行的定义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境界线:定调查区域范围的边界线核查线:为校核起讫点调查结果的精度,在调查区域内设置的分隔线,一般借用天然的或人工障碍,如河流、铁道等小区形心: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内所有的出行从该店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期望线:连接各个小区质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OD表的定义: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9.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p60(1)同质性。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

(完整版)交通规划原理考试重点考察题型:选择题15、判断题15、名词解释20、简答题26、计算题241、交通规划定义:交通规划是有计划地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交通规划的主体具有基础性和公共性。

规划对象为主要的交通设施和交通服务。

交通规划的构成要素:需求要素、供给要素和市场要素三个部分。

交通规划的内容包括交通调查、交通与土地利用、交通需求量预测、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分析评价2、交通需求量的预测四阶段预测法:其内容包括交通的生成、发生与吸引(第一阶段),交通的分布(第二阶段),交通方式划分(第三阶段)和交通流分配(第四阶段)3、居民出行调查(统称PT调查)以对象区域内居民为对象,主要调查居民某日的出行情况和交通工具利用情况,为交通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4、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交通网络规划与设计是交通规划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需求预测的基础。

人们进行交通规划,首先面临的就是对象区域中的现有交通网络,评价网络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等服务指标是否合理。

对于将来交通网络,在交通规划阶段需要利用确定与经济社会和对向区域发展相适应的规模、体系结构和密度,线路走向和断面属性(车道数、线路数)等,以进行网络结构设计和拓扑建模,便于计算机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和分析评价。

5、交通网络分析评价在网络设计阶段提出的交通规划方案,其上的交通流动是否合理、局部线路的交通负荷度或运输能力以及环境等指标能否满足预定目标等,均需要对方案的优劣进行必要的评价以便于优化规划方案,获得预期效果。

此外,成本效益评价也是交通网络规划方案评价的内容之一。

考虑到交通项目的社会性和公共性,成本效益分析不仅是财务分析,更重要的是其社会效益。

6、OD调查的定义OD调查:又称为起讫点调查,是对某一调查区域内出行个体的出行起点和终点的调查,OD交通量就是指起讫点间的交通出行量。

出行:出行指居民或车辆为了某一目的从一地向另一地移动的过程,可以分为车辆出行和居民出行。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引言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它对于城市交通系统的建设和运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交通规划原理,包括交通规划的定义、目的、原则以及实施步骤等内容。

二、交通规划的定义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或者地区交通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以确定最佳的交通发展方案的过程。

它涉及到交通需求分析、道路网络设计、交通设施布局等多个方面,旨在提供高效、安全、环保的交通服务。

三、交通规划的目的1. 优化交通系统: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和交通设施,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交通规划能够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经济的发展。

3. 保护环境:合理规划交通系统可以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噪音和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4.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通过规划便捷的交通网络,提高居民的出行便利性,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交通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经济、环境、社会等多个因素,确保规划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交通规划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避免不可逆转的环境破坏。

3. 公平公正原则:交通规划应公平合理,兼顾不同人群的需求,确保交通资源的公平分配。

4. 安全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交通安全,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等交通设施,确保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可行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考虑实际可行性,结合现有交通条件和资源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交通规划方案。

五、交通规划的实施步骤1. 数据采集与分析:采集城市的交通数据,包括人口、交通流量、交通设施等信息,并进行综合分析,了解交通需求和问题。

2. 目标设定: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确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例如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等。

3. 方案设计:制定多个交通规划方案,通过摹拟和评估,选择最优方案。

方案设计包括道路网络规划、交通设施规划等。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引言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区域或国家交通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和设计的过程。

它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交通规划的原理和主要考虑因素。

二、交通规划的原理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综合考虑交通需求、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管理和交通环境等多个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和综合决策,实现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化。

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和设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安全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交通安全,通过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和交通信号系统等,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高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追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流量、交通组织和交通调度等,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5.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公平性,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服务和交通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三、交通规划的主要考虑因素1. 交通需求交通规划需要分析和预测交通需求,包括人口增长、就业分布、出行方式和交通出行量等因素。

通过对交通需求的研究,确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2. 交通网络交通规划需要设计和优化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和非机动车道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连通性和流动性。

3. 交通设施交通规划需要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叉口、停车场和公交站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设施,提供便捷、安全和高效的交通服务。

4. 交通管理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管制和交通警察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秩序和安全性。

5. 交通环境交通规划需要评估和改善交通环境,包括噪音、空气污染和交通振动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结论交通规划是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的重要手段。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背景介绍交通规划是指为了满足城市或地区交通需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划和措施。

交通规划原理是指在制定交通规划时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二、交通规划原理的重要性交通规划原理的制定对于城市交通的有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输能力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环境,提高居民出行质量,促进经济繁荣。

三、交通规划原理的内容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需要,与其他规划相互协调,形成一体化的规划体系。

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减少交通对环境的污染,促进可持续发展。

3. 安全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交通安全,合理设置交通设施,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4. 效益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注重经济效益,合理配置交通资源,提高交通运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

5.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注重社会公平,满足不同群体的出行需求,提供便利的交通服务,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

6. 灵活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及时调整交通布局和交通组织方式。

四、交通规划原理的实施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相关的交通数据,包括交通流量、交通事故数据、道路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当前交通状况和问题。

2. 目标确定: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交通问题,确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和指标,如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环境等。

3. 方案设计:根据目标确定适当的交通规划方案,包括道路网规划、公共交通规划、非机动车交通规划等,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4. 评估与优化:对交通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包括经济评估、环境评估、社会评估等,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方案优化和调整。

5. 实施与监测:根据最终确定的交通规划方案,进行实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交通需求的分类:本源性交通需求,例如:上学、访友、观光、度假、看病。

派生性交通需求,例如:业务、工作。

2交通规划的定义: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制定交通发展目标,又如何将发展目标付诸实施的办法。

3交通规划的分类:1按位移对象的分类:旅客交通规划、货物交通规划2按交通方式分类:综合交通规划、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公路交通规划、铁路交通规划、港湾交通规划、空港交通规划3按交通设施分类:交通网络规划、交通节点规划4按交通服务分类:公共交通规划、特定户交通规划、特定交通服务规划5按交通服务对象空间规模分类:国际交通规划、全国交通规划、区域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地区交通规划6按规划目标时期分类:近/短期交通规划、中期交通规划、远/长期交通规划、远景交通规划4四阶段预测法:1交通发生与吸引2交通分布3交通方式划分4交通流分配5四阶段法中每一阶段的内容、作用、目的和常用方法?第一阶段交通生成预测:内容:求出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然后在此量的约束下,求出各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目的:未来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常用方法:原单位法、增长率法、聚类分析法、函数法第二阶段分布交通量预测:内容: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目的:预测各小区之间的。

qij常用方法:增长系数法(常增长系数法、平均增长系数法、底特律法、福莱特法、佛尼斯法)综合法(重力模型法)第三阶段交通方式划分内容: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分布量常用方法:全域模型、TI模型、出行端点模型、径路模型probit模型法、logit模型法第四阶段交通流分配内容: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目的:求出径路交通量和路段交通量。

常用方法:全有全无法、增量分配法、Beckmann交通平衡分配模型、随机分配法第二章交通调查1交通量分类按照交通性质分:机动车交通量、非机动车交通量、混合交通量、行人交通量。

2延误:由于道路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3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4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5出行按范围可分为:内内出行、内外出行、外外出行、过境出行第三章交通与土地利用1我国城市土地的用途分类:城乡用地、城市建设用地。

区域交通设施用地1铁路用地(铁路编制站线路等用地)2公路用地(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乡道用地及附属设施用地)3港口用地(海港和河港的陆域部分,包括码头作业区,辅助生产区等用地)4机场用地(民用及军民合用的机场用地,包括飞行区、航站区等用地)5管道运输用地(运输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地面管道运输用地)2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宏观互动关系:交通与土地利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交通系统的发展引起无地利用的特征变化,导致了城市空间形态、无地利用结构及土地开发强度的改变;反过来,土地利用特征的改变也对交通系统提出新的需求,促使其不断改进完善,引起交通设施、出行方式结构和交通密度特征的改变。

最终,形成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产物。

第四章交通网络布局规划与设计1城市交通网络的基本形态大致可以分为:1方格网式、带状、放射状、环形放射状和自由式等。

2方格网式的优缺点:其优点是各部分的可达性均等,秩序性和方向较好,易于辨别,网络可靠性较高,有利于城市用地的划分和建筑的布置。

其缺点是网络空间形态简单、对角线方向交通的直线系数较小。

例如北京西安的城市的城区道路网。

3带状优缺点:有点接近自然,对地形水系等条件适应性较好。

4自由式的优缺点:较好的满足地形、水系及其他限制条件。

缺点是:无秩序、区别性差、同时道路交叉口易形成畸形交叉。

例如上海天津的道路网。

第五章交通的发生与吸引1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预测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2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影响因素1土地利用:土地利用与交通是互为因果关系。

人们的活动活跃拉动土地利用的发展,相反,土地利用的发展又会诱发人们的生活和出行。

2家庭规模和人员的构成:随着家庭规模的增大人均出行次数的减少。

有老人和幼儿的家庭看病出行多,年轻夫妇的购物、娱乐和上班等出行多。

3性别:男女出行次数差异不大,女性出行率略高于男性。

4年龄36~45岁年龄段的居民出行次数较高,7~13年龄段,14~25随年龄段出行率最低56~65年龄段的出行率最高。

5汽车保有率:汽车保有率增加人口出行数增加。

6自由时间:自由时间增加后用于出行时间增加,出行也会增加。

7职业和工种:汽车司机、推销员、采购员、业务员、个体业主的平均出行多,工人、科技人员、公务员、医护人员、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的平均出行少。

8外出率:它因工种、年龄的不同而异。

9企业规模、性质:企业大,业务处理量大,外出率高。

10家庭收入:高收入家庭,汽车购买率高,购物娱乐等需求也高,平均出行次数也多。

11其它:雨雪天气出行不便出行量小。

3生成交通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1原单位法2增长率法3聚类分析法4函数法4聚类分析法的优缺点:优点1直观、容易了解。

2资料的有效利用。

3容易检验与更新4可以适用于各种研究范围。

缺点:1每一横向分类的小格中,住户彼此之间的差异性被忽略2因个小格样本数的不用,得到的出行率由于预测时,会失去其精确性的一致性。

3同一类变量类别等级的确定是凭个人主观,失之客观。

4当本方法用于预测时每一小格规划年的资料预测将是一件繁杂工作。

5原单位法原理:利用原单位法预测发生与吸引交通量时,首先需要分别计算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然后根据发生原单位和吸引原单位与人口、面积等属性的乘积预测得到发生与吸引交通量的值。

6聚类分析法与原单位法的不同:第六章交通分布1交通的分布预测:是把交通的发生与吸引量预测获得的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转化成各小区之间的空间OD量即OD矩阵。

2分布交通量预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一定的条件下,求出个交通小区之间将来的OD交通量。

3分布交通量预测方法:增长系数法、综合法。

4重力模型的分类:1无约束重力模型2单约束重力模型3双约束重力模型5增长系数的特点: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的比较多,不需要交通小区之间的距离和时间。

2可以适用于小时交通或日交通量等的预测,也可以获得各种交通目的的OD交通量。

3对于变化较小的OD表预测非常有效。

4预测铁路车站间的OD分布非常有效。

这时,一般仅增加部分OD表,然后将增加部分OD表加到现状OD表上,求出将来OD表。

缺点:1必须有所有小区的OD交通量。

2对象地区发生如下规模变化时,该方法不适用:1)将来的交通小区分区发生变化(有新的开发区时)2)交通小区之间的行驶时间发生变化时。

3)土地利用发生较大变化时3交通小区之间的交通量值较小时,存在如下问题:1)若现状交通量为零,那么将来预测值也为零。

2)对于可靠性较低的OD交通量,将来的预测误差将被扩大4因为预测结果因方法的不同而异,所以在选择计算方法时,需要先利用过去的OD表预测现状OD 表,比较预测精度。

5将来交通量仅用一个增长系数表示缺乏合理性。

6重力模型的特点:优点:1直观上容易理解2能考虑路网的变化和土地利用对人们的出行产生的影响。

3特定交通小区之间的OD交通量为零时,也能预测。

4能比较敏感的反映交通小区之间行驶时间变化的情况。

缺点:1模型尽管能考虑到路网的变化和入地利用对出行的影响,但缺乏对人的出行行为的分析,跟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

2一般,人们的出行距离分布在全区与并非为定值,而重力模型将其视为定值。

3交通小区之间的行驶时间因交通方式和时间段的不同而异,而重力模型使用了同一时间。

4求内内交通量时的行驶时间难以给出。

5晓同小区之间的距离小时,有夸大预测的可能性。

6利用最小二乘法标定的重力模型计算出的分布交通量必须借助于其他方法进行收敛计算。

第七章交通方式划分1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影响因素:交通特性,个人属性,家庭属性,地区属性交通特性:1出行目的(出行目的不同对交通方式的服务质量要求不同)2运行时间和出行距离(运行时间越短和出行距离越短,则出行次数越多)3费用(要减少运行时间必须付出更高的费用)4舒适性(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舒适的要求更高)5安全性(若交通工具安全性差,乘客不会利用它)6准时性(人们上班对准时性要求高)7换成次数和候车时间(其导致换乘,移动时间和等待时间的增加,从而延长抵达目的地的时间)出行者属性人是:交通方式选择的主体,因此交通方式的选择理所当然因出行者属性的不同而异,出行者属性包括职业、年龄、性别、收入、驾照持有与否,汽车保有率等。

地区特性:地区特性指标主要包括居住人口密度、人口规模、交通设施水平、地形、气候、停车场和停车费用等。

出行时间特性:如进行交通管理规划时,应选择早晚高峰时间段。

2根据方式选择的基本单位可以分为:集计模型、非集计模型1)集计模型:首先预测总出行数,然后将其按交通小区之间、交通方式之间、径路之间利用某种经验规则计算的方式。

即是将数据按照交通小区统计之后建立预测模型2)非集计模型:非集计分析交通需求预测,表现出行者个人(家庭)是否出行、出行目的地、采用何种交通方式、选择哪条径路等的形式,从选择可能的备选方案集合中如何选取的问题,将得到的个人行动结果加载到交通小区、交通方式、径路上而进行交通需求预测。

3交通方式划分的模型有哪些:1全城模型2出行端点模型3TI模型4径路模型4非集计模型交通方式划分:probit模型、logit模型第八章交通流分配1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或OD)交通量qij。

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进而求出路网中各路段a的交通量xa。

2交通阻抗:是指路段行驶时间与路段交通负荷,交叉口延误与交叉口负荷之间的关系,具体分配过程中,由路段行驶时间及交叉口延误共同组成出行交通阻抗。

是交通流分配中经常提到的概念,也是一项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交通流路径的选择和流量的分配。

3交通阻抗由两部分组成即1)路段路阻2)节点阻抗4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路线称作“路段”5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OD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联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之间的径路。

一OD点对点之间可以有多条径路。

6最短径路:一堆OD点之间的径路中总阻抗最小的径路叫“最短路径”7道路网的平衡状态:如果所有的道路利用者都准确的知道各条道路所需的行驶时间并选择行驶时间最短的道路,最终两点之间被利用的各条道路的行驶时间会相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