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 全册

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1、科学的概念:2、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发明了蒸气机。

都开始于观察。

二、实验和观察1、借助仪器和工具,我们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2、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鸡蛋会下沉;往烧杯里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并最终漂浮;如果再往烧杯里添加清水,鸡蛋会慢慢下沉。

玻璃棒的作用:加速食盐的溶解。

3、实验仪器: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直接进行加热。

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 处。

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度。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

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

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搅拌时不能碰到杯底和杯壁。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电流表(A):测定电流的大小。

电压表(V):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

外焰温度最高,使用时用它的外焰加热。

熄灭时用灯帽盖灭。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的概念:2、长度的测量。

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制单位是米,符号是m。

l千米(km)=1000米(m)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量程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分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科学_浙教版_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1

科学_浙教版_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1

第二章复习知识点一、观察蜗牛(1)放大镜:①放大镜一般由玻璃制成,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

②放大镜能将观察对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离得太远,也不要贴得很紧。

(2)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它具有保护作用;②头部:触角:有两对,上一对较长,下一对较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眼:生长在较长那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生长触角的下方,具有摄取食物作用。

③腹部是较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因此蜗牛在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作用:1、可以减小爬行时与地面间的摩擦;2、可以传递信息)(3)蜗牛的生理特征: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是一种农业害虫。

二、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④生物体都有应激性;⑤生物体都有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⑥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体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①营养方式不同:(根本区别)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养料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

②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三、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的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脊椎动物(约4.7万种)可分为五大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①鱼类:基本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

代表:淡水:鲢鱼、鲫鱼、草鱼、鲤鱼等;海洋:黄鱼、带鱼、鲨鱼等②两栖类:基本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可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水陆两栖),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也用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期末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期末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

第2章复习资料第1节生物与非生物主要内容1.蜗牛的结构:两对触角,眼在长触角处,足,口(吃东西的地方),壳,要借助工具放大镜观察。

2.放大镜的作用:一手拿放大镜的柄,放于被观察物体的上方,眼往放大镜内观察,并将放大镜与被观察物的距离逐渐加大,观察到大而清晰的图象。

先观察外表后观察内部再观察一些变化的方式。

3.蜗牛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但基本上没有听觉,蜗牛爬行时会在玻璃上留下痕迹,因为足部能分泌出一种黏液,防止爬行时滑落也为了留下信息,蜗牛为何四处爬行呢?是为了觅食、求偶、找朋友、、、4.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分类标准不同,则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根据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4.7万种)和无脊椎动物(120万种)。

1.五种脊椎动物形态特征比较 8种无脊椎动物 用鳃呼3.节肢动物的特点(动物界中最多,有100多万)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2对翅害虫:危害人的健康和动植物生长的的昆虫,如:蝗虫、苍蝇、蟑螂等。

益虫:可帮助植物传份,消灭害虫,为人类提供物质的昆虫,如:蚕蛾、螳螂、蜻蜓、蜜蜂等第3节常见的植物1.花的结构:有花萼,花瓣,雌蕊(多个),雄蕊(1个)组成。

2.植物根据是否产生种子,分为有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种子植物又根据种子是否被果皮包被分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3.被子植物又被称为绿色开花植物,是植物界总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比如郁金香,桃树……裸子植物根系发达,不形成果实。

比如铁树,水衫,银衫,银杏,松树……4.无种子植物分为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藻类植物,他们的特点分别是:蕨类植物:象胎生狗脊、满江红等,它们生活在阴湿环境中,没有种子,但具有根、茎、叶。

靠孢子繁殖后代。

苔藓植物:像地钱、葫芦藓一样,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没有真正的根(是假根),只有茎和叶,也没有种子,用孢子繁殖。

藻类植物:象紫菜、海带、水绵等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也没有花、果实、种子,用孢子繁殖的低等植物。

七年级上 科学 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上 科学 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一概念汇总1、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2、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3、常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天平和砝码、酒精灯、显微镜、电压表、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4、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5、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用“m”表示 1千米=_____米1米=_____分米=_____厘米=_____毫米1毫米=_____微米=_____纳米6、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7、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纳米技术。

8、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

9、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3表示,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升(L)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06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0、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排水法。

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圆的体积=底面积╳高11、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12、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13、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米314、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15、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

16、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

17、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18、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19、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20、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21、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⑴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⑵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提纲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提纲总结
意义:
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多,产生的各种细胞形成了生物体的各种结构。
特别注意:
1.细胞分裂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过程,生长和分化是相伴进行的。
2.细胞的分裂、生长、分化是不断进行的。
二、组织
概念: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群叫组织。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营养组织、疏导组织、分生组织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构成系统。
写出下列系统的名称
2.4常见的动物
一、动物分类(写出无脊椎动物的特点)
科学的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 )以及生物之间的( )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以“”构成分类的七个等级。
随着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生物的亲缘关系越来越近,生物种
高倍镜观察②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到位。调节反光镜和光圈,使光照明亮,再微微调节细调节器,直到物象清晰。
5、显微镜复原
用擦镜纸揩净目镜和物镜,用清洁纱布揩净镜体。再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偏到两旁,并将镜筒下降,然后将显微镜平稳地放入镜箱内保存。
2.3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细胞分裂:
概念: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特点:特点:
分布: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分布:分布较广,如血液、软骨、肌腱等
体内各种管腔内表面
功能:功能:
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特点:特点:
分布:四肢、躯体(骨骼肌)、心脏(心肌)分布:脑、脊髓和周围神经中
胃壁、肠壁(平滑肌)
功能:功能:
三、器官和系统
概念: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完整版)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完整版)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完整版)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姓名:第二章观察生物1、我们根据物体是否具有新陈代谢现象将物体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繁殖后代、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有严整的细胞结构(除病毒以外)。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蜗牛头部有2对触角,期中长触角上端有一对眼,在触角下方有一张口_,壳具有保护、防止水分散失_的作用,腹足在爬行时能分泌粘液。

4、蜗牛具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四种感觉,但没有听觉。

5、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6、德国科学家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7、三位科学家的发现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细胞学说的内容: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8、罗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9、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10、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液泡:内含有细胞液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11、(1)握显微镜应握显微镜的哪一部分结构?镜臂(2)载物台是用来放置装片的地方,中间有通光孔(3)在做实验时要用_压片夹固定载玻片。

(4)遮光器上大小不等的圆孔称为光圈(5)转动粗准焦螺旋时镜筒升降范围较大,转动时细准焦螺旋镜筒升降范围较小。

粗准焦螺旋向前调镜筒下降(“上升”或“下降”)。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知识梳理知识点一:观察蜗牛(1)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螺旋状外壳,内有柔软的身体,外壳具有保护作用。

②头部:触角:两对,前短后长。

具有触觉、嗅觉、味觉和视觉的功能。

眼:着生于触角的前端。

口:口里有鄂片和齿舌,主食植物的根、叶和叶芽。

③腹部:具有扁平的腹足,肌肉发达,是运动器官。

有腺体能分泌黏液,所以蜗牛经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黏液可以减小摩擦、留下信息等。

)(2)蜗牛的生活习性:陆生,有夏眠和冬眠的生活习性,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夜间活动。

对农作物有危害作用,是农业害虫。

(3)现在人工饲养的白玉蜗牛可以食用。

(4)领悟:通过观察蜗牛的活动,一要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从整体到局部,从上到下的观察次序。

二能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总是和生活环境相适应。

三能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知识点二: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1、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严整的结构,有应激性(对刺激具有反应)、有生长、繁殖、变异现象、需要营养、需要排泄,能适应和影响环境。

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主要区别是生物具有生命,能进行新陈代谢。

具体可以通过下表展示:能否遗传和变异能否能否进行新陈代谢能否是否需要营养是否知识点三:细胞发现和细胞学说(1)1665年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了细胞(实际上是死亡的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也即木栓的细胞壁结构)。

(2)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施旺和施莱登提出了细胞学说。

(3)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知识点四: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1、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比较:动物植物细胞壁无有细胞膜有有细胞质有有细胞核有有叶绿体无有液泡无有细胞壁:纤维素构成,保护和支持细胞。

细胞膜:保护细胞,控制细胞和外界的物质交换。

细胞质: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内含细胞液。

2、说明:我们把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称为细胞的基本结构。

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浙教版

初一上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______________,并寻找它们______________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_____________, 瓦特发明了______________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___________.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__________, 多__________, 多__________,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___________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 ___________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_____________,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____________.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____________, 最后____________________.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______________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_________进行测量.6. 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___, 较大的还有__________,较小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____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___________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__________.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__________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____________保持水平.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___________在水中,两次读数的___________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 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_____ 或________.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_________温度计,________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___, 用_________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_______的温度定为0, _____________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________________.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___________,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_______________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___________,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__________完全浸没在_________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_________或_________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_____________被测物体. 读数时, 视线应与_________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_________要写完整。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上科学第二单元复习提纲1识别生物与非生物:生物共同特征:能呼吸 ,能生长 ,对外界刺激有反响 ,能遗传和变异 ,能进化。

2蜗牛具有触觉 ,嗅觉 ,味觉和视觉 ,但没有听觉。

3英国胡克发现细胞 ,德国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细胞学说 ,德国魏尔啸完善细胞学说。

4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5细胞结构及各结构的独特功能——见课文39页6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见课文41,42页7观察动植物细胞的实验——课文44-45页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 ,为什么在载玻片上滴生理盐水: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8细胞分裂过程中 ,母细胞内出现的染色体 ,最终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9植物根本组织有哪些?其不同组织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见课文49页10人体根本组织有哪些?其不同组织细胞的形态和功能?——见课文50-51页11皮肤分表皮 ,真皮 ,皮下组织三层。

皮肤是器官。

理由:它由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肉组织 ,神经组织构成。

皮肤功能:保护 ,感受刺激 ,分泌和吸收。

12由多种组织构成 ,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13 器官与系统——见课文53-55页14易错归类的动物哺乳类:鲸 ,白鳍豚 ,海狮 ,海豹 ,蝙蝠两栖类:娃娃鱼〔大鲵〕15哺乳类和鸟类事恒温动物 ,其他都是变温动物。

16能区分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有:蚊子 ,蚕 ,蝴蝶 ,蜂 ,蛾等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有:蝗虫 ,蚱蜢 ,蜻蜓17被子植物:郁金香 ,睡莲 ,玉兰 ,荷花等种子有果皮包被的。

18裸子植物:松 ,柏 ,杉 ,银杏 ,苏铁等 ,大多数植株高大。

19被子植物会开花结果 ,裸子植物会开花但不会结果 ,孢子植物不开花也不结果。

20蕨类植物:有根 ,茎 ,叶。

生活在树林 ,田野河流的阴湿环境〔蕨 ,胎生狗脊〕苔藓植物:有茎 ,叶。

生活在树干 ,墙头等潮湿环境〔地钱 ,葫芦藓〕藻类植物:无茎 ,叶 ,根。

科学_浙教版_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1

科学_浙教版_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1

第二章复习知识点一、观察蜗牛(1)放大镜:①放大镜一般由玻璃制成,用手摸可以感觉到它是中间厚、边缘薄,为凸透镜。

②放大镜能将观察对象放大,看到的是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③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放大镜与被观察物体之间的距离要适当,不要离得太远,也不要贴得很紧。

(2)蜗牛的外形特征:①体外有一个螺旋状的外壳,它具有保护作用;②头部:触角:有两对,上一对较长,下一对较短,具有触觉和嗅觉的作用;眼:生长在较长那对触角的顶部,具有视觉作用。

口:生长触角的下方,具有摄取食物作用。

③腹部是较肥大的足,是运动器官,足内有足腺,能分泌黏液,因此蜗牛在爬行过的地方会留下痕迹。

(作用:1、可以减小爬行时与地面间的摩擦;2、可以传递信息)(3)蜗牛的生理特征:陆生,有冬眠和夏眠的生活习性,常栖息于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喜欢夜间活动,主要食物是一些植物的叶和嫩的叶芽,对农作物有一定的危害作用,是一种农业害虫。

二、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2)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②生物体都能进行新陈代谢;③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现象;④生物体都有应激性;⑤生物体都有生殖、繁殖后代的能力;⑥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生物体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周围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3)动物与植物的主要区别①营养方式不同:(根本区别)动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从外界摄取现成的养料养活自己,属于异养;植物从外界吸收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

②动物能进行自由快速地运动,植物却不能。

三、常见的动物(1)动物的分类根据有无的脊椎骨,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1、脊椎动物(约4.7万种)可分为五大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①鱼类:基本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

代表:淡水:鲢鱼、鲫鱼、草鱼、鲤鱼等;海洋:黄鱼、带鱼、鲨鱼等②两栖类:基本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可生活在陆地或水中(水陆两栖),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也用皮肤呼吸,体温不恒定。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复习提纲

第二章复习提纲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进行观察。

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物茎叶为食。

2、蜗牛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但无听觉。

3、生物:①.有应激性(对外界刺激有反应)②.能生长③.能呼吸④.能进化⑤.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⑥.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⑦.能生殖和发育⑧.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⑨.能适应并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的区别:获取营养方式不同,①动物需要摄取食物;②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

第二节细胞1、罗伯特.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布朗发现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施莱登与施旺提出细胞学说;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魏尔嘨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2、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3、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

需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观察不到)4、细胞的形态:蝌蚪状,椭圆形,梭形,扁平圆形,长方形等56、显微镜的构造:1,目镜;2,镜筒;3,物镜转换器;4,物镜;5,载物台;6,压片夹;7,遮光器(调节通光量);8,通光孔;9,反光镜;10,镜座;11,粗准焦螺旋;12,细准焦螺旋;13,镜臂;7、显微镜的使用包括:a.安放:左手托镜座,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b.对光: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让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调节反光镜(光线亮用平面镜,光线暗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c.放片: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要正对通光孔;d.调焦:①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②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一、前言本复习提纲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系统地复习科学课程,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提纲将按照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章节顺序进行整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适用于广大师生进行总复习。

二、章节概述第一章:科学入门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及其应用、科学探究的意义等。

重点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第二章: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本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组织的基本类型。

要求学生了解生命的微观世界,理解生物体的构成和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本章主要介绍了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理解新陈代谢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生命系统的生殖与发育本章主要介绍了生命的生殖、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的发育过程。

要求学生了解生命的延续和演化,理解生殖和发育的生物学原理。

第五章:地壳及其变化本章主要介绍了地壳的结构、运动和变化。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六章:地球上的生物群落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及其分布。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群落的特征和分布,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天气与气候本章主要介绍了天气的概念、形成原因和预测方法,以及气候的类型和特征。

要求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复习要点1、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熟悉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物组织的基本类型。

3、深入理解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掌握生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

4、了解生命的生殖、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的发育过程,熟悉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5、熟悉地壳的结构、运动和变化,掌握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6、了解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及其分布,熟悉不同生物群落的特征和分布,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新)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新)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提纲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的答案。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人体感官对事物做出的判断是有局限性的。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要估计被测物体的长度,选用合适的工具)1.放正确:使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

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跟尺面垂直,不可斜视,若斜视就会偏大或者偏小3.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再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准确值+估计值+单位)4.记正确:在记录测量结果时,数值后面要注明所用的单位。

8. 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9.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10.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量程、c最小刻度11.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3.温度的结构有哪些?(玻璃泡、玻璃管、刻度)1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测量范围)3.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玻璃泡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4.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15.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6.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 -80C的读法:零下8摄氏度(或负8摄氏度),80C读法:8摄氏度。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新课程)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新课程)

第二章“观察生物”复习提纲姓名:班级: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1、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大类。

生物和非生物的本质区别是。

2、植物与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否进行。

3、生物的特征:、、、、和。

4、通过观察蜗牛,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笔尖触碰蜗牛的各个部位,你认为蜗牛的______最敏感,______有保护作用。

它的摄食器官是______。

(2)蜗牛的运动器官是________。

(3)野生的蜗牛是农业的_________(填害虫或者益虫)。

(4)通过实验,我知道蜗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感觉,但是没有______。

第二节细胞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1665年,英国科学家__________首先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并命名为“细胞”;(2)1831年,英国科学家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3)19世纪40年代,德国科学家和共同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4)20年后,另一位德国科学家进一步提出:。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⑴;⑵;⑶。

2、细胞结构:⑴动、植物细胞都具有、和。

①细胞膜:。

②细胞质:。

③细胞核:。

⑵植物细胞:除了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外,还有、和等结构。

①细胞壁:位于细胞膜之外,主要由组成,主要的作用。

使植物细胞具有。

②液泡:植物细胞常有较大的液泡,内有液体,叫。

③叶绿体:叶绿体内含有,是进行的场所。

3、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填序号,横线填名称①安放: 一手握[ ] , 一手托[ ] ,放在体前略偏。

安装好[ ]和[ ] 。

②对光: 转动[ ] ,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转动[ ] ,选取一个大小适宜的光圈, 左眼观察目镜,右眼必须睁开,用手转动[ ](光线强时用,光线暗时用), 当观察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对光完成。

③放片:将观察用的载玻片放在[ ] 上,两端用[ ] 压住,使观察对象正对通光孔。

科学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第二章(浙教版)

科学复习提纲七年级上第二章(浙教版)

科学复习提纲第二章:观察生物1.蜗牛身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壳、足、口、眼、两对触角2.蜗牛是有感觉的生物体,它有视觉、触觉、嗅觉和味觉,但没有听觉3.生活中的物体可以分为生物和非生物两大类。

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①.有应激性②.能生长③.能进行新陈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④.有严整的结构⑤.能生殖和发育⑥.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 植物与动物的最主要的两个区别是:①、能否进行光合作用(根本区别)。

植物可以,而动物不能。

②、能否自由或快速地运动。

动物可以,而植物不行5. 地球上生存的动物已确定名称的约有125万多种,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椎骨,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6. 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7. .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纺锤形,分为头、躯干、尾,体表覆有鳞片,鳞片上有一层粘液,运动器官是鳍,呼吸器官--鳃,卵生、体温不恒定8.两栖类: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卵生、体温不恒定,代表动物:大鲵、青蛙.9.爬行类:真正的陆生动物,皮肤上有鳞片或甲,呼吸器官--肺,卵生、体温不恒定,代表动物:鳄鱼、蛇、蜥蜴.10.鸟类: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适于飞行,身体呈纺锤形,有羽毛,前肢变成翼,骨骼中空,没有牙齿,卵生、体温恒定,膀胱退化以适应空中飞行,鸡鸭鹅属于鸟类;11.哺乳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胎生、哺乳、恒温,以乳汁哺育后代,呼吸器官--肺,有发达的运动器官,适宜陆地奔跑。

蝙蝠是会飞的哺乳动物,鲸是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动物。

12.无脊椎动物分为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

代表动物:原生动物有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有珊瑚虫、水母、水螅、海葵、海蛰等;扁形动物有涡虫、血吸虫、猪肉绦虫等;线形动物有蛔虫、蛲虫、蠕虫等;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等,软体动物有蛤、河蚌、乌贼、蜗牛、章鱼等,节肢动物有蝗虫、虾、蟹、蜘蛛等;棘皮动物有海参、海星等。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2.1 生物与非生物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

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

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

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生物非生物1 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2 能生长不能生长3 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4 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5 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6 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 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2.2 细胞1.1665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

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6.1831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复习提纲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
换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2、生物的七大基本特征:
①能生长;②能进行新城代谢;③能对外界刺激作
出反应(有应激性);
④能繁殖和发育;⑤有遗传和变异;⑥能适应和影
响环境;
⑦有严整的生物结构
3、(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4、鱼、鸟、人等动物身体背部都有一条脊柱,它是有许多块脊椎骨组成,称为脊椎动物。

5、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6、鱼类的共同特点是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身体表面有鳞片。

7、青蛙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受精卵→蝌蚪→幼蛙
→成蛙
8、两栖类的共同特点是幼体生活在水中,有尾无四肢,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或水中,无尾有四肢,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

9、爬行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一般贴地爬行,身体内有肺,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鸟类的共同特点是身体表面都有羽毛,体温恒定,
能够飞翔。

10、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共同特点是恒温,哺乳动物
特有的特点是全身被毛、胎生、哺乳、脊椎动物五类动
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

(P44页)
12、无脊椎动物各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
准和结果。

(P45页)、昆虫体内没有骨骼,但体外有保护作用的外骨骼,
身体分成三部分是头、胸、腹,腹部有三对足,两
对翅。

、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区别:有无种子;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
被(有无果实)。

、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裸子植物,结构最简单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低等
的动物是原生动物、无种子植物三大类:蕨类植物的特
点是有根、茎、叶(蕨、胎生狗脊、贯众、卷柏)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无根、有茎、叶(地钱、葫芦藓)藻类植物的特点是无根、茎、叶(紫菜、海带、水绵)、植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所有生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P50页)
显微镜的使用: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步骤:
1、擦;
2、滴;
3、撕;
4、展;
5、盖;
6、染、罗
伯特。

胡克发现细胞,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
它的大小一般是一到几十微米。

20、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21、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
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细胞壁:由纤维素组成,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汁)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表述并判断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重点)
22、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主要内容是动
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23、细胞分裂时,最显著的特点是母细胞核内会出
现染色体(一种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4、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使单细胞生物个体数目增加。

使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

细胞分化意义是使形成不
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

细胞的生长意义是使细胞体积增大。

单细胞生物特点:个体微小,全部生命在一个细胞
内完成
25、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
们的各个结构名称?(P65页)
26、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叫菌落;一个菌落有百万个细菌。

27、细菌的大小与一般细胞相比要小(很多);它要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它没有叶绿体,没有摄食结构,还因为没有细胞核,被称为原核生物。

28、细菌有哪些结构?结构可分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鞭毛,(无细胞核)根据细菌形态可为球菌、杆菌、螺旋菌
29、动物、植物、真菌是属于真核生物,那是因为
它们的细胞里都有细胞核
30、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食用菌等,食用菌又
有香姑、蘑菇、金针姑、木耳等、食物的保存方法有干
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
32、组织是指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细胞群。

(注意细胞群与菌落的区别)、皮肤中有感受触摸的触觉小体,反应冷感的冷敏小体,反应热感的热敏小体,反应痛感
的神经末梢。

、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
构称为器官。

、被子植物的营养器官有根、茎、叶,生
殖器官有花、果实、种子。

、消化有关的器官有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以及唾液腺、胃腺、
肠腺、胰腺、肝脏等。

(P75页)、讲述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各个消化器官是如何工作的?(P76页)、人体八大系统名称是循环、呼吸、泌尿、生殖、神经、
运动、内分泌、消化系统。

、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
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
官→系统→动物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
→系统→人体
40、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人体的各
个系统相互联系,使人体形成一个整体,能及时对变化
的环境作出反应。

40、显微镜的结构及其使用步骤。

(重)(P55页)步骤: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生物具有适应
性和多样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