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

合集下载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教学设计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教学设计

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教学设计岳阳市第五中学陈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近视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以及预防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尝试观察瞳孔的大小变化情况,并做出解释;练习观察和测量的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视觉和听觉的卫生习惯,关爱和帮助有视觉听觉障碍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视觉和听觉形成的过程。

2.难点:描述眼球和耳的结构以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测评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两个连续的过程。

2、尿的生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因为膀胱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二)情境导入感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开始,而各种感觉在我们感知世界的活动中的作用却不是均等的。

科学研究表明:感觉=87%视觉+7%听觉+6%其他。

据此可知,视觉是人们认知世界的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其次是听觉。

那么视觉听觉分别是怎样形成的呢?(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三)学习程序1、学生课前独学:完成《全效学习》P43考点一眼和视觉、考点二耳和听觉知识清单,和本节《学案》。

2、学生课堂组学:各小组成员相互检查作业并讨论合作统一答案(组长根据完成情况给小组成员相应加减分),了解学习效果,并解决独学时存在的问题。

3、学生课堂展示:各小组通过分组合作学习根据老师预设的展示问题派代表分别展示讨论结果,以清晰学习目标。

小组展示采取由代表引导讲述边画图边学习眼和耳的结构为主线,贯穿视觉和听觉的形成过程的方法,学生层层递进理解记忆视觉听觉的形成过程。

随后教师点评学习效果,解决共性问题及生成性问题。

预设展示问题:(1)用图解的形式画出眼球的结构、写出视觉的形成过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件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1、眼球的结构
睫状体
虹 膜 1
角 膜 2
巩 6 膜 脉络膜 7
8 视网膜
9 视神经
晶状体 4 玻璃体 5
3 瞳 孔
二、视觉的形成过程
物体
光线
角膜
玻璃体
瞳孔 视网膜 上的感 光细胞
晶状体 视 觉 神 经
大脑一 定区域
正 常 眼 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 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 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鼓 膜
声 波
听 小 骨
声 波
产 生 听 觉
大 脑 皮 层
兴奋
耳 蜗
声波
内 耳
1.视觉的形成过程中,图像和视觉的形成部位分别是(
C

A.视网膜、视网膜
C.视网膜、大脑
B.大脑、大脑
D.大脑、视神经
2.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对于正常人来说,都能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这主 要是因为( D ) A.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 B.眼球的前后径移动调节 C.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 D.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3、右图为什么眼?应如何进行矫正?(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 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矫正:凹透镜
二、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收集 声波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鼓 膜 听 鼓 小 室 骨
外 耳外
耳 郭
内 耳
耳 道 传送声波
咽鼓管
由鼓室通向咽
中耳
2、听觉的形成
外 声 波 界 外 耳 道
与 听 觉 耳廓 2外耳道 (2)7半规管 8前庭 (3)9耳蜗 (4)10咽鼓管 (5)2外耳道 3鼓膜 (6)听神经 大脑 (7)A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人体感知外界环境的方式- 视觉感知:通过眼睛感知外界的光线,识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信息。

- 听觉感知:通过耳朵感知外界的声音,识别声音的来源、方向、音调等信息。

- 嗅觉感知:通过鼻子感知外界的气味,识别气味的种类、浓度等信息。

- 味觉感知:通过舌头感知外界的味道,识别味道的种类、浓度等信息。

- 触觉感知:通过皮肤感知外界的触摸、温度、压力等感觉,识别物体的硬度、软度、温度等信息。

- 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传递- 感知信息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的感觉区域。

- 大脑接收到感知信息后,进行分析、整合、识别等处理。

- 大脑将处理后的信息传递到相应的区域,进行进一步的反应和行动。

- 感知过程中的误差- 感知信息的误差:由于感觉器官的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感觉器官中所接收到的信息可能不同。

- 处理信息的误差:由于大脑的处理方式不同,同一物体在不同的人中所产生的感知结果可能不同。

- 环境因素的误差:环境的影响也会对感知结果产生影响,比如光线、声音、气味、温度等因素。

- 感知对人体的影响- 感知能力的差异:不同人的感知能力不同,有些人对某些感官更加敏感,有些人则不敏感。

- 感知对行为的影响:感知信息会影响人的行为,比如看到危险的物体会引起人的警觉,听到悦耳的音乐会使人放松等。

- 感知对心理的影响:感知信息也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比如看到美丽的景色会使人感到愉悦,闻到刺鼻的气味会使人感到不适等。

- 感知的应用- 感知技术:感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领域。

- 感知训练:通过训练感知能力,可以提高人的感知水平,比如音乐、美术、运动等方面的训练。

- 感知疗法:感知疗法已经成为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比如音乐疗法、色彩疗法、气味疗法等。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一、眼和视觉
1、我们在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大多是来自视觉,其次是听觉。

2、人的眼球近似球体,由眼球壁和眼球的内容物构成.
3、视觉的形成过程: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中枢)大脑的特定区域视神经视网膜
4、看远处或在光线较暗的环境,瞳孔变大;看近处或光线较亮的环境,瞳孔变小。

5、形成近视(眼)的原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折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这样看到的是模糊不清的物像.
6、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称为近视眼.近视眼通过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加以矫正。

近视眼未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前,物像落在视网膜前方近视眼佩戴近视镜(凹透镜)后,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看清了物体。

7、保护视力的“三要”“四不要"(p82)
二、耳和听觉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
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听觉神经
3、噪声:那些影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称为噪声。

4、保护耳和听觉:P84—85 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5、其他感觉味觉,嗅觉,冷、热、触、痛、压等感觉。

复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复习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瞳孔
思考:
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角 膜 瞳 孔 晶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视觉最终在哪里形成?
物体反射的光线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 (通过并折射) 视网膜 (成像) 视觉神经 (传导) 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 (产生视觉)
专家会诊
有个失明者,经检查眼球的 结构完整无损,想一想,可 能是哪部分发生了病变?
遇到巨大声响时,要迅速( ) ①堵耳 ②张口 ③闭嘴 ④喊叫 A ①② B ①④ C ②或①③ D ②④ 其目的是为了( ) E 听起来声音会变小 F 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G 防止听小骨断裂 H 防止产生脑震荡
C
F
1、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一会儿抬头看
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看得很清楚, 这主要是因为( )
• 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 听觉形成过程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在【 】_______产生的。
(3)人在感冒时,如果鼻、咽、喉部出现炎症,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 会通过【 】 进人中耳,引发中耳炎,导致听力障碍。 (4)正常人都具有较好的躯体平衡能力,能够完成一些灵活、协调、准确的动 作。试写出两个主要与维持平衡有关的人体结构: 、 。
A
A
B
C
D
曲线图解析
【解题技巧】 (1)识图 看纵、横坐标表示的生物学涵义, 这是理解题意和进行正确思维的前提,看 曲线中的特殊点和曲线的走势。 (2)析图 分析特殊的点、曲线的变化趋势 和走向,分析曲线变化的因果关系,联想 与图象曲线相关的基础知识。

初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1.外界的声波经过耳郭的收集,由________传到中耳,引起_______的振动,经过听小骨的______和______后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________产生于听觉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质的_________,形成听觉。

【答案】外耳道鼓膜传递放大听觉感受器听觉中枢【解析】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听觉的形成过程。

2.如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1)眼球内能成像的部位是[ ] ,眼球内能调节光线强弱的主要结构是[ ] 。

(2)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写字,就容易造成假性近视,这时眼球中[ ] 凸度变大,以后如果仍不注意用眼卫生,造成近视,需要配戴镜。

(3)亚洲人和欧洲人的眼睛颜色不同,实际上是[ ] 色素颜色不同。

(4)人眼中的“白眼球”实际上是指[ ] 。

【答案】(1)[ 8 ]视网膜 [ 3 ]瞳孔(2)[ 2 ]晶状体凹透(3)[ 5 ] 虹膜(4)[ 6 ]巩膜【解析】首先明确眼球的结构:1角膜、2晶状体、3瞳孔、5虹膜、6巩膜、7脉络膜、8视网膜、9玻璃体。

(1)视网膜上分布有感光细胞,能够将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瞳孔是光线进入我们眼睛的窗口,光线强时瞳孔变小,光线弱时瞳孔变大,看近处时瞳孔变小,看远处时瞳孔变大。

(2)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曲度过大,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带解析)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中考生物专题训练: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选择题1.某市公共自行车,为市民出行提供了极大方便,某人骑车遇到红灯信号停车等待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遇红灯停车属于条件反射B.红灯信号形成的物像在视网膜上C.完成红灯停车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D.遇红灯停车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解析】选D。

遇红灯停车是后天形成的反射,属于条件反射;红灯信号形成的物像经晶状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完成红灯停车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遇红灯停车是对具体信号刺激完成的反射,属于人与动物共有的反射。

2.下列有关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B.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C.内耳的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D.由远眺转为看书,晶状体的曲度由小变大【解析】选A。

本题考查眼、耳的结构及视觉和听觉的形成。

我们的眼睛之所以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关键在于晶状体曲度的调节,与瞳孔调节无关,A项错误;近视眼患者由于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折射后落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因此看不清远处的物体,B项正确;内耳的耳蜗内有对声波振动敏感的细胞,即听觉感受器,C项正确;远眺时,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变大,D项正确。

3.下列疾病与病因不对应的是( )A.地方性甲状腺肿——饮水或食物中缺碘B.坏血病——体内缺乏维生素CC.夜盲症——体内缺乏维生素AD.侏儒症——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解析】选D。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饮水或食物中缺碘,会造成甲状腺增生肿大成地方性甲状腺肿(或大脖子病),A项正确;人体缺乏维生素C时,易患坏血病,B项正确;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患夜盲症,C项正确;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时,生长发育迟缓,患侏儒症,D 项错误。

4.如图是人的膝跳反射示意图,图中①~③表示反射弧的部分环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

*鼻咽部有炎症时—— 鼻咽部有炎症时 鼻咽部的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进 鼻咽部的病菌可能通过咽鼓管进 咽鼓管 入中耳,因此,要及时就诊, 入中耳,因此,要及时就诊,以 免引起中耳炎 中耳炎。 免引起中耳炎。
1.人坐车时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 1.人坐车时不靠视觉也能判断车速的快慢和左右转弯 因为感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因为感受刺激的感受器位于( B ) A.耳蜗和前庭内 B.前庭和半规管内 C.半规管和鼓膜内 D.鼓室和耳蜗内 2.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 应将口微微张开, 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 2.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将口微微张开,其目的是 ( A ) 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A.使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鼓膜受损伤 B.减缓紧张情绪 C.避免呕吐 进行深呼吸, D.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 3.听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是 听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是( 3.听觉形成过程中感受刺激产生兴奋的结构是( A) A.耳蜗 B.鼓膜 C.听觉中枢 D.半规管 A.耳蜗 B.鼓膜 C.听觉中枢 D.半规管
学 以 致 用
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 有人把人的眼球比喻成一架照相机, 那么,照相机的镜头、光圈、 那么,照相机的镜头、光圈、暗室 的壁和胶卷分别相当于眼球的哪些 结构? 结构?
晶状体 瞳孔 脉络膜 视网膜
二、视觉的形成
3 2 4
1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1、请详细描述视觉形成的路线: 、请详细描述视觉形成的路线:
内耳
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和前庭 耳蜗 外耳道 鼓膜 耳郭
传导声波的通道 听觉感受器 位觉感受器 将声波转变成振动 收集声波
二、听 觉 的 形 成
二、听 觉 的 形 成
听 觉 的 形 成过程

初一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1.(1)请根据眼球的基本结构图,写出有关结构的名称和功能:[③] 透明而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而成像;[⑤] 白色坚固,能保护眼球的;[⑨] 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

(2)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引起眼球的功能异常,形成近视。

请指出两种不良的用眼习惯。

【答案】(1)晶状体;折射光线;巩膜;内部结构;视网膜;感受光的刺激;(2)躺卧看书、过长时间看电视,过长时间上网等.(举出两种合理情况即可).【解析】(1)如图是眼球的结构,①角膜、②房水、③晶状体、④虹膜、⑤巩膜、⑥睫状肌、⑦玻璃体、⑧脉络膜、⑨视网膜、⑩视神经.其中③晶状体透明而有弹性,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而成像;⑤是巩膜,白色坚固,能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⑨视网膜含有许多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2)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五不看、三个一,才能有效地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三要(好习惯)是:读书写字的姿势要正确;看书写字40分钟后要到室外活动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要认真做眼保健操,所按穴位要准确;五不看(不良习惯)是:不要在暗弱光线下和直射的阳光下看书写字;不要躺在床上、在公共汽车上或走路时看书;不要看字体过小、字行过密、字迹印刷不清的读物;做作业不要用淡色铅笔;看电视时间不要太久.因此阅读习惯良好的是看书40~50分钟后休息一会;三个一(注意事项)是:一尺、一拳、一寸,即读书写字时,眼睛和桌面要保持一尺的距离;身体和课桌之间保持一个小拳头的间隔;握笔时手和笔尖要保持一寸的距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2.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分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完成咀嚼动作。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A.保护鼓膜B.防止打瞌睡C.帮助呼吸D.保持口腔卫生【答案】A【解析】耳的结构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外耳包括外耳道和耳廓,主要收集外界的声波;内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鼓膜在外耳道底部,是一个椭圆形的薄膜,主要声波产生振动,听小骨主要是将鼓膜产生的声波进一步向传递;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其中耳蜗是耳的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外界产生的声波传到耳蜗,产生神经冲动,能过位听神经传向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从而听见外界的声音;半规管则含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当头部位置变动使这里的感受器刺激也产生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相应的中枢,产生头部位置变动的感觉。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春人教版七下生物期中期末复习 必背考点整理】(解析版)

第六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023春人教版七下生物期中期末复习 必背考点整理】(解析版)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知识梳理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1、眼和视觉(1)眼球的结构(一孔三体五膜)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白眼球”,白色、坚韧,保护眼球内部结构。

虹膜:“黑眼珠”,有色素,中央的小孔叫瞳孔。

视网膜: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能感受光的刺激。

脉络膜: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晶状体:像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主要)。

玻璃体:透明胶状物质,折射光线。

(2)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

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视觉神经传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了视觉。

视觉的形成: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折射)→玻璃体→视网膜(视觉感受器)→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①成像部位(视觉感受器):视网膜视觉形成部位:大脑皮层视觉中枢②暗处到明亮处,瞳孔变小;从明亮处到暗处,瞳孔变大③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看近物时瞳孔变小,限制进入眼内的光量,使成像清楚,看远物时瞳孔扩大,增加进光量。

2、近视及其预防①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

②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3、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由耳廓(收集声波)和外耳道(传导声波)组成。

②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和鼓室,鼓膜能产生振动,经听小骨传到内耳。

③内耳:由半规管、前庭和耳蜗组成。

前庭和半规管:前庭和半规管是头部位置感受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晕船或晕车主要是由于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引起的。

初三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1.目前,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为36.17%,据世界第二位.青少年近视不仅影响现在的学习,而且对将来的工作和学习都会造成很大影响.下列措施中不能预防近视的是()A.坚持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B.看书写字时光线越强越好C.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D.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远眺【答案】B【解析】ACD、坚持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眼睛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30厘米左右、看书写字一小时左右就应该休息远眺,都能预防近视,ACD正确;B、看书写字时光线越强越容易导致眼睛疲劳,形成近视眼,B不正确.故选:B.【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拥有明亮的双眸才能看见更远的未来,所以护眼、爱眼,让我们用双眼在迷茫中寻找寻一丝丝光明”,如图为眼球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填空:(1)人体中形成视觉的部位是.(2)近视形成的原因是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状,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折射形成的物象,就会落在的地方,这样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答案】(1)大脑皮层;(2)晶状体;视网膜的前方【解析】(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近视是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远处的东西【考点】眼球的结构和视觉的形成.3.小乐迷恋网络游戏,视力急速下降,经医生检查他得了近视。

近视的主要原因及矫正方法是A.晶状体曲度过小、,佩戴凹透镜B.晶状体曲度过大,佩戴凸透镜C.晶状体曲度过小,佩戴凸透镜D.晶状体曲度过大,佩戴凹透镜【答案】D【解析】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双凸透镜状)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D。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件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件

4、视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D ) A.物体反射的光线→晶状体→玻璃体→角膜 →瞳孔→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B.物体反射的光线→瞳孔→玻璃体→角膜→ 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C.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晶状体→视网膜 →瞳孔→玻璃体→视神经→视觉中枢 D.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 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 B ) A、角膜 B、晶状体 C、巩膜 D、虹膜
四不看:
1.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2.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3.不躺卧看书。 4.不走路看书
中考真题演练
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 同的物体的是( C ) A、角膜 B、瞳孔 C 、晶状体 D、玻璃体 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 D ) A、角膜 B、巩膜 C、脉络膜 D、视网膜 3.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A ) A.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角膜 2.无色透明,透光的是( ) 瞳孔 3.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通道的是 ( ) 虹膜 4.蓝眼睛和黑眼睛的区别在( )色素不同 5.似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 晶状体 6.感受光的刺激的是( ) 视网膜
)
照相机和眼球结构上有相同之处吗?
观察与思考
镜头 (调节物距)
(感光) 胶卷 (控制光线) 光圈
耳 耳
放大振动
通过咽鼓管通向咽, 与外界气压相等
传导振动
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 持身体平衡有关 有听觉感受器
将声音传导到听神经
耳蜗
鼓膜 耳郭
有听觉感受器 将声波转变成振动

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第一、眼和视觉1. 眼球的结构及其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晶状体等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在大脑的一定区域形成视觉。

注意:①形成物象的部位是视网膜②形成视觉的部位是视觉中枢3.看清明处和暗处的物体是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来实现的。

①处于强光环境,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球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强光刺激。

②处于弱光环境,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球的光量,使视网膜充分地接受光能,增强视觉敏锐性。

4.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

①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曲度变小;②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

5. 近视及其预防(1)近视眼的成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2)远视眼的成因: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第二、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耳)1. 耳的结构及功能2. 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刺激了耳蜗中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3. 保护耳和听觉①减少和消除噪声;②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或鼓膜;③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或闭嘴、堵耳,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④鼻咽部有炎症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引起中耳炎;⑤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外耳道感染。

第三、神经系统组成1.神经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脑--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部分)神经系统的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小脑协调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活命中枢”,有专门的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脊髓反射:能对外界的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传导:将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道。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

C、望梅止 形态刺这激类反视射觉是感在人或视觉动中物枢

出生以后的受生器活过程中逐脑渐
形成唾液的后天性唾液反腺射叫神做经复中杂枢
D、谈梅止 渴
反语言射刺这(激类条条件件听反受觉反器射感射)与。人听觉类中语脑枢
言文唾字液 有关唾,液为腺人类特神经有中的枢
复杂反射。
意义:
人体通过各种简单或 复杂的反射,来调节自身 的生命活动,从而能够对 体内外的刺激迅速作出适 当的反应。
功能: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有规
律的反应,还能将对这些刺激的 反应传导到大脑,是脑与躯干、 内脏之间联系的通道。
脑神经:与脑相连的神经,共12对,大都分布到 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支配头部 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脊神经:由脊髓发出的神经,共有31对。 分布在躯干、四肢的皮肤和肌肉里。能 支配身体的颈部、四肢及内脏的感觉和 运动。
大脑:是人体最高级的“司令部”。包 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 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
功能:具有感觉、运动、语言、
视觉、听觉等多种神经中枢,
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对侧 管理 躯体感觉中枢
躯体运动 中枢
语言中枢
听觉中枢
视觉中枢
小脑:位于脑干的背侧, 大脑的后下方。
实验:把狗的小脑切除,狗的行动就不协调 了。走路时,姿势失调,行动笨拙;进食时, 嘴老是在食物旁边碰来碰去,经过多次失败 才能偶然吃到食物。
夜晚当你从明亮的室内走到漆黑的室外 时,瞳孔会发生什么变化?由室外进入明亮 的室内时,瞳孔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三、 近视及预防

常 眼
近 视
晶状体过凸 眼球 的前后径过长
眼 物像落到视网膜之前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概述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是指人类通过感觉器官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以便在适应和应对环境变化方面发挥作用。

这种感知包括五种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这些感觉器官的功能不仅仅是感知,还能够与大脑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以产生有意义的感知和行为反应。

视觉感知视觉感知是人类最主要的感知方式之一。

通过眼睛,人们能够感知到光线的强弱、颜色的不同以及物体的形状和运动。

视觉感知的过程包括光线进入眼睛后,通过眼球中的晶状体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最终形成我们所见到的视觉图像。

视觉感知对人类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视觉感知,人们能够观察和分辨出周围的事物,识别颜色、形状和大小,并判断物体的远近和运动方向。

视觉感知也能够帮助人们与他人进行交流,例如通过观察表情和身体语言来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听觉感知听觉感知是人体通过耳朵感知声音和声波的能力。

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

当声音进入外耳时,会被耳廓和外耳道引导到中耳。

中耳包括鼓膜和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副锤骨),它们将声音转化为机械振动并传递到内耳。

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两个部分,它们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并通过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的听觉皮层。

听觉感知是人和外界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听觉感知,人们能够识别和理解语言,感受音乐的美妙和情感表达,并感知和分辨不同声音的来源和距离。

触觉感知触觉感知是人体通过皮肤感知接触和压力的能力。

人体皮肤是一个复杂的感觉器官,包括触觉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痛觉感受器。

触觉感知的过程包括刺激物接触皮肤并激活感受器,感受器将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触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的触觉皮层。

触觉感知对人体的保护和适应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触觉感知,人们能够感受到物体的形状、温度和纹理,以便在触觉反馈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行为反应。

触觉感知还能够帮助人们感受到疼痛,及时避免和保护自己受伤。

初三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生物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试题答案及解析1.人的听觉感受器位于()A.耳蜗B.鼓膜C.视网膜D.半规管【答案】A【解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可见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把声波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的主要结构(听觉感受器)是耳蜗.故选:A【考点】此题考查的是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人体从外界获得信息中,大部分来自于视觉,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但有的同学不注意用眼卫生,连续看书,看电视,上网时间过长,导致患上近视眼.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是()A.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凸透镜B.在视网膜前方,佩戴凹透镜C.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凹透镜D.在视网膜后方,佩戴凸透镜【答案】B【解析】长时间、近距离的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B【考点】近视、远视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方法.3.小梅听到打雷,迅速的将手机关掉,从雷声进入外耳道到形成听觉的正确顺序是()A.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神经中枢B.外耳道→鼓室→鼓膜→耳蜗C.外耳道→中耳→内耳D.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答案】A【解析】耳的结构如下: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由此可见A正确.故选:A【考点】听觉的形成过程.4.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A.鼓膜B.听小骨C.耳蜗D.半规管【答案】A【解析】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完整版)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第⼀节:⼈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知识点),推荐⽂档第⼀节:⼈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2019、2复习⽬标:1、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2、掌握⽿的结构及功能3、说出近视的原因及纠正⽅法4、说出⽿聋的原因及保护⽿的有关做法考点⼀:掌握⼈眼球的结构和功能A图 B图根据以上图形,思考以下问题:1、“⽩眼球”指[ ]_____________,“⿊眼球”指[ ]_________________2、形成物像的位置是,产⽣视觉的部位是。

3、调节晶状体的结构是,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放松(舒张),晶状体曲度变;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内的肌⾁收缩,晶状体曲度变,看到的物体由远及近时,晶状体曲度会。

4、能调节瞳孔⼤⼩的是,当⼈从暗处⾛到亮处时,瞳孔会由变,这种变化的意义是:避免过多进⼊眼内,造成伤害(可能会导致视⽹膜脱落)。

5、⽤⽂字和箭头表⽰出视觉形成的过程。

外界光线进⼊你的眼睛,依次经过→→→→并经过等的折射,最终落在上,其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视觉感受器),这些细胞将图像信息通过传到的⼀定区域,形成视觉。

6、某⼈眼球结构完整⽆损,但是看不见周围的物体,则发⽣病变的部位可能是___________ 或。

考点⼆:近视的原因的矫正近视的成因:①晶状体过度变,且不能恢复原⼤⼩,会造成假性近视.②眼球前后径,会造成真性近视成像的位置:视⽹膜的,看不清处的物体。

矫正⽅法:配戴。

预防近视要做到:三要四不要。

考点三:掌握⽿的结构、功能及⽿聋的原因(对照图形,思考以下问题:)1、外界声波能引起【】的振动这种振动通过传到内⽿,刺激【】内的听觉感受器并产⽣神经冲动,由传到⼤脑⽪层的听觉中枢,⼈就产⽣听觉。

2、明明感冒了,先是⿐咽部发炎,后⼜引起中⽿炎,这是为什么?3、某同学乘船到⼤连,可是他乘船不久就感到头晕、⽬眩、恶⼼。

这是因为内⽿中的[ ]_______和[ ]_______ 的感受器受到刺激⽽导致的。

4、因为⿎膜和听⼩⾻都与传导声波有关系,所以它们受损会引起性⽿聋,如果⽿蜗或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会引起性⽿聋。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 分泌不足患_ 利用和转化情况 __ 糖尿病
4.上述事例可以看出,在 神经系统 的调节控 激素 血液循环 制下, ____通过__________ 也参与调节人体的生 神经系统 命活动。人体的生命活动主要受到___________ 激素 的影响。 的调节,但也受到______
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2视觉的形成过程903在亮处和暗处瞳孔的变化情况90近视眼的眼球特点和成像特点矫正方法预防近视措施91925耳的结构和功能936听觉的形成过程947遇到巨大声响如何保护耳膜94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989脑干有哪些功能9810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及组成9911神经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组成纤维神经末神经的组成99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10112反射的概念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组成10213人类特有的反射10314激素是由谁分泌10515内分泌系统的主要内分泌腺图10616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分别是由哪个腺体分泌的缺少或过多有哪些症状107108学习任务三
(4)在完成膝跳反射时,我们也能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我们是 先完成细膝跳反射还是先感觉到膝盖被叩击了?请说明理由。
知识点: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2、视觉的 形成过程( 90 )3、在亮处和暗处瞳孔的变化情况( 90 )4、 近视眼的眼球特点和成像特点、矫正方法、预防近视措施 ( 91-92)5、耳的结构和功能( 93 )6、听觉的形成过程 ( 94 )7、遇到巨大声响如何保护耳膜( 94 )8、神经系统 的组成和功能( 98 ) 9、脑干有哪些功能(98 )
89
10、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及组成( 99 )11、神经 纤维、神经末梢、神经的组成(99 )1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 101 ) 13、反射的概念、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的 组成( 102 ) 14人类特有的反射(103)15、激素是由谁分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膜 虹膜
(白眼珠) (黑眼珠)
瞳孔
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
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
瞳 孔 的 变 化
亮处 近处 瞳孔缩小
暗处 远处 瞳孔放大
二、视觉的形成
2 3 4
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1
1、请详细描述视觉形成的路线: 角膜 瞳孔 晶状体 光线 玻璃体 视网膜 视神经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2、成像的部位是视网膜 _______ 大脑皮层视觉中枢 视觉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
复杂反射
获得的, 天性反射 参与
下图是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 结构是 。它的 中央有一个小孔叫 可 以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强 弱,在强光下会 , 在暗光下会 。 2、若看书看电视或用电脑时间过长 ,( ) 的调节负担过 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 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 成的物
A
2、正常人不论较近或较远的物体都能看清楚,这 是因为( ) A.视网膜可以调节前后移动; 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瞳孔可以扩大和缩小; D.视神经可以传导图像信息。 3、对于进入眼球的外界物体的反射光,具有折射 作用的最主要的结构是( )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4、人们把眼睛比喻为自动相机。下列具有胶卷功 能的结构是( )。 A.脉络膜 ;B.视网膜;C.虹膜;D.角膜。
2
三、如图是人的耳和脑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 到铃声陆续走到教室。请 用图中字母及箭头写出听 觉形成过程的途径: _______________ A→B→C→D→F 2.在听觉形成过程中,听 觉神经传导的神经冲动是 A 耳蜗 产生的 在[ D ]________
C
E
F D B
看书、看 要定期 电视或使 检查视 用电脑1 力,认 小时后要 真做眼 休息一下, 保健操。 要远眺几 分钟。
不在直射的 不在光线暗 光线下看书。 的地方看书。
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耳和听觉
一、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4 听小骨
耳郭 1 半规管 6
前庭 7
8 耳蜗
咽鼓管 9
外耳道 2
鼓膜 3
5 鼓室
耳的结构
像落到了( ) 的前 方,形成 近视,可以 戴 加以纠正。 3、结构( ) 人 们通常称它为“白眼球”。 4、你能看到远处有一座 楼房,是因为反射的光线 形成的物像落在 上, 这个信息通过 传给大 脑的一定区域而形成视觉。 5、预防近视要做到 “ ” 和“ ”。
下图是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听觉形成的过程大致 是;外界声波经过 传到 ,引起 的振动,再由 传 到内耳,刺激 内对 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 信息通过听觉神经传给 的一定区域,人 就产生了听觉。 2、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该迅速 或 ,避免 损伤 。 3、在患咽喉炎时,要用盐水漱口, 以防止细菌经 进入中耳。 4、不能用尖锐的物体挖耳,以防止伤害 。
C
A
D
8.右图是人体眼球结构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7 1)角膜是图中( 3 )。 1 2)能感受光刺激并产生 2 8 神经冲动的是图中( 9 )。 9 3 3)当人看完电影刚走 10 4 出影院时,其眼球中4 的 5 大小变化是 由大到小 。 6 4)近视眼是指图中( 5 )所示结构过度变凸,因而看不 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 加以矫正。 5)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进入眼球后经(5)晶状体 和 视网膜 (6 )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9) 上形成清晰的物象 6)物象刺激了9上的 感光 细胞,这些细胞产生了大量 10 ) 视神经 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 的 神经冲动,经( 7)近视眼患者主要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 如 长时间看电视 或者 距离书本距离太近 会造成图中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前后径过长而引起的。
3.一位战士的耳被炮声震聋,损 鼓膜 。 伤部位最可能是[ B ]________
像落到了( ) 的前 方,形成 近视,可以 戴 加以纠正。 3、结构( ) 人 们通常称它为“白眼球”。 4、你能看到远处有一座 楼房,是因为反射的光线 形成的物像落在 上, 这个信息通过 传给大 脑的一定区域而形成视觉。 5、预防近视要做到 “ ” 和“ ”。
简单反射
(非条件反射)
复杂反射
(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联系
简单反射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能否消退 两者联系 反射以 反射为基础 就有的 天性反射 ( )
复杂反射
获得的, 天性反射 参与
下图是耳的结构图,请回答: 1、通常被称为“黑眼珠”的 结构是 。它的 中央有一个小孔叫 可 以调节进入眼球光线的强 弱,在强光下会 , 在暗光下会 。 2、若看书看电视或用电脑时间过长 ,( ) 的调节负担过 重,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 后径过长,致使远处物体折射所形 成的物
照相机和眼球结构上的相同之处
观察与思考
镜头(调节物距)
(感光) 胶卷 (控制光线) 光圈
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讨论:
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镜头; 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瞳孔相当于光圈;
视网膜相当于胶卷
看远处物体
晶 状 体 的 变 化
远处物体 曲度变?小 近处物体 曲度变?大 看近处物体
灵敏地感 知环境的 变化并对 自身的生 命活动进 行调节, 维持自身 的生存。
视觉
嗅觉
感觉
触 觉 听觉
味觉
一、眼球的结构
方式:结合课本P2图57自主识记名称、作用, 同桌互相提问至少5个问题。
睫状体 1 虹 2 膜 角 3 膜
巩 7膜
脉络膜 8
9 视网膜
视神经 10 晶状体 5 玻璃体 6
瞳 孔 4
人类特有 的中枢
语言中枢
躯体运动中 枢 躯体感觉中 枢
听觉中枢 大脑皮层神经中枢
视觉中枢
反射 功能
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 有规律的反应。
脊 髓
传导 功能
能将某些刺激的反应传导 到大 脑,是脑与躯干、内 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脑神经和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神经元
神经元及其模式图
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 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C
B
5、构成眼球壁外膜的是( ) A.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B.视网膜; C.前方透明的角膜和后面白色的巩膜; D.角膜、巩膜、晶状体、玻璃体。 6、从暗室走到阳光灿烂的地方,瞳孔的变化( ) A.由大到小; B.由小到大; C.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D.无法确定。 7、人眼的“白眼球”和“黑眼球”,实际上分别 指的是( ) A.虹膜和角膜; B.角膜和巩膜; C.角膜和巩膜; D.巩膜和虹膜。
根据反射弧的模式图,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手偶然碰到了某种刺 激(如火焰),手上皮肤 里的[ ]______受到刺激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 冲动沿着[ ]____传到脊髓里的[ ]________, (2)人在睡梦中拍打蚊子,此反射活动经过的途 径是(用数字、箭头表示)___________。突然从 睡梦中惊醒,并感到搔痒,此传导通路在[ ] ___________内,搔痒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_ _。此现象说明,脊髓具有__________ _功能。
(3)若2处已断, 用针刺激1,有无 痛觉? 。有无 反射? 。 (4)若4处已断, 用针刺激1,有无痛觉? 。有无反射? 。 (5)若2处已断,用针刺激1,用语言警告说 “刺”1,有无痛感? ____。 有无反射? 。
1.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 ) A.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 B.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 C.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 D.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
正 常 眼 光线 晶状体 视网膜
近 视 眼 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 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近 视
矫 正
凹透镜
眼 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 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 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远 视
矫 正
凸透镜
四、近视眼的预防
“三要”
“四不看”
读写姿势 要正确, 眼与书的 距离要在 33厘米左 右。
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活动,都 是主要靠 来调节。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人体通过 部的各种 所发生的有 反射的结构基础——

对外界或内 。
1
5
2 3
4 请说出图中1-5所代表的 结构名称
简单反射
(非条件反射)
复杂反射
(条件反射)
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区别、联系
简单反射
形成过程 神经中枢 能否消退 两者联系 反射以 反射为基础 就有的 天性反射 ( )
二、听 觉 的 形 成
听 觉 的 形 成过程
外 界声 波
外耳道
鼓膜 听神经
听小骨
耳蜗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想一想: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哪些结 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
(1)鼓膜或听小骨损伤,会引起听力下降 即传导性耳聋 (2)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损伤, 会造成听力完 全丧失 即神经性耳聋
*遇到巨大声响时—— 要迅速张口,使咽鼓管张开; 或闭嘴,同时双手堵耳,使鼓膜内 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以免震破鼓膜。
二、右图是眼球的结构示意图。 (1)如果把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那么 装入的底片相当于图中的[ 3] 视网膜。 1 5 (2)守门员注视从远处向他飞来的足球 曲度由小变大 时,图中[4]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 (3)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就容易造成 曲度变大 假性近视,这时[4]的特点是_________ (4)有一失明患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 完好无损,原因之一可能是图中[ 2 ] 视神经 发生了病变。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