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方法思路

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方法思路

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和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方法思路企业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设备的采购、配备、维护保养、更新升级、报废处理等各个环节。

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方法思路主要包括设备管理目标的确定、设备管理流程的规划、设备管理标准的建立和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与评估等。

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1.设备采购:确定设备的需求,进行供应商选择和评估,签订合同,并进行设备验收和入库。

2.设备配备:对设备进行分配,确定使用部门并做好设备调拨登记。

3.设备维护保养: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包括定期维护、预防性维护、故障及时处理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设备更新升级:根据企业发展和设备性能要求,定期评估设备性能,进行设备更新升级,以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生产能力。

5.设备报废处理:设备达到使用寿命,技术性能落后或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及时进行设备报废处理,包括合理处置设备和记录设备报废信息。

建立设备管理体系的方法思路:1.确定设备管理目标: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设备管理需求,确定设备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

总体目标可包括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故障率等,具体目标可根据不同设备进行细分。

2.设备管理流程规划:根据设备管理的核心内容,制定设备管理的各个环节流程,包括采购流程、配备流程、维护保养流程、更新升级流程和报废处理流程等。

流程规划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考虑到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关系。

3.设备管理标准建立:根据设备管理流程,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包括设备验收标准、设备调拨标准、设备维护保养标准、设备更新升级标准和设备报废处理标准等。

标准需明确具体要求,以便设备管理人员执行。

4.设备管理人员培训与评估: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设备管理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其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管理流程和标准。

同时,建立设备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以激励他们积极履行设备管理职责。

5.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建立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设备故障处理记录等,以便于设备管理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三篇)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三篇)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1.设备安全管理目的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设备寿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采用各种技术措施,如设计阶段采取安全设计,提高防护标准,使用维修阶段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改造、改善维修等;组织措施,如安全教育、事故分析处理、安全考核审查等,消除一切使机械设备遭受损坏、人身健康与安全受到威胁和环境遭到污染的因素或现象,避免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与健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经济效益。

2.分类机械设备所引发的事故包括机械事故和人员伤害事故,具体分为:(1)机械设备本身遭到不正常破坏,无人员伤害的单纯机械事故;(2)由于机械设备发生事故引起的其他性质的灾害,例如火灾、停电、停产等;(3)由于机械设备发生事故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故;(4)由于机械设备的原因(机械设备本身不一定发生事故)而引起的人身伤亡或职业病,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等。

从保证生产设备安全运行角度出发设备的安全管理范围应包括上述4种事故类型,但从企业内部常规的管理业务分工出发,上述4种事故类型通常由不同部门分别或协助管理。

一般第(1)类事故由设备管理部门单独管理;第(2)、(3)类事故由设备管理部门与安全管理部门共同管理,其中设备管理部门侧重于设备损坏方面的管理,而安全管理部门则侧重于人员伤亡及引发的其它灾害(如火灾)方面的管理;第(4)类事故,由于机械设备未受到任何损坏,也不需要任何用于修复的直接费用开支,由安全管理部门管理。

3.内容体系设备的安全管理内容体系可按纵向和横向展开。

纵向展开实际就是面向设备整个使用过程的管理,包括设备选购与安装调试的安全管理、设备使用的安全管理、设备维修保养、报废的安全管理、设备安全档案管理等。

横向展开就是面向不同设备类型对象的安全管理,如机械类设备、电气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燃烧爆炸危险设施的安全管理等。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二)一、引言现代企业设备安全管理是企业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企业的核心资产和保障业务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备管理内容与考核指标(质量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内容与考核指标(质量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内容与考核指标(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体系设备管理内容:1.设备选型: 根据生产运行的需要以及企业的后续发展合理筛选设备的型号、和技术参数。

关键的设备还应对供应商进行筛选, 如必要应开展现场审核。

经使用部门定型, 由企业负责人批准后确定设备的型号及供方。

2.设备采购: 首先明确设备的采购部门。

之后供方签订采购合同, 采购合同的内容应包括: 设备的名称、型号、运输方式、服务内容及质量保证等。

收集供方的资质文件, 如: 营业执照、生产许可、产品注册证、质量体系的相关认证资料等。

3、设备调试: 设备到货验收时应由采购人员、使用部门人员、厂家工程师三方在场情况下进行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 检查包装外观、检查设备情况与合同是否相符、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检查附件和技术资料是否齐全。

验收过程应形成记录以便后期方便建立设备档案。

验收完成后选择合适位置进行设备的安装, 并完成该设备的3Q验证。

4.设备档案:设备完成调试后由设备管理部门或设备管理员建立设备的《设备档案》, 设备档案内容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编码、设备序列号、验收记录、全部技术资料(含3Q)、附件和配件, 以及后期可能产生的设备维护保养过程记录。

5、设备台账: 由设备管理部门或设备管理员建立《设备台账》, 内容包括设备的详细信息。

6.设备标识: 由设备管理部门或设备管理员建立设备标识。

标识应包括: 管理标识、状态标识、计量标识。

7、设备SOP: 根据设备说明书内化设备的SOP文件或者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自行编制, 但应包括: 范围、职责、操作过程、维护保养等内容。

8、使用记录:由设备使用人员对设备的使用过程进行记录, 记录内容应详细、可追溯。

9、设备停用:由于设备老化或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可对设备进行停用。

设备停用应进行申请, 说明停用原因经批准后执行。

停用后的设备应搬离使用区域存放, 如后续需要重新启用时应对设备重新进行验证。

直接报废的设备经企业负责人批准后执行报废过程, 相关报废记录归档到《设备档案》中, 以便完成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可追溯。

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1.1、设备管理实现对设备的综合管理功能,并详细记录设备所有历史情况,方便设备管理人员进行设备性能分析和处理决策。

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设备台帐管理记录设备台帐基础信息,如设备名称、型号、类型、使用年限、折旧年限,设备和物资管理的对应关系。

对于设备特性,还需进行特性参数记录,能实现设备铭牌的管理如电动机设备的马力、转速,车床设备的模型传输时间、最大长度;对于设备一些维修相关历史记录,能进行记录,如设备事故管理,能实现对设备的折旧管理。

设备体系结构管理公司设备是由地理位置、系统和设备组成,要求能有能力进行设备的体系结构管理,方便维修人员在设备维护时不必进行设备编码的记忆,只要按照熟悉的设备体系结构就可快速找到设备,进行维修工作安排和记录。

同时可按照设备体系结构进行维修成本的统计、维护成本的计算,方便进行设备管理成本分析。

设备的备件结构管理所有设备都有其备件结构,要求库房进行相应备件储备,能建立设备备件结构,方便在维修工作安排时对备件的快速寻找(只在和该设备相关备件中进行挑选,而不是在整个备件库中去寻找);同时在备件进行储备时,可方便知道该备件用途,以便及时、合理储存备件。

设备的档案管理能实现对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维护手册、操作手册、安装过程资料管理、设备验收资料管理、安全文件管理和相关图形、影视文档、设备购买合同等。

同时也可对设备维修过程中的一些记录文件进行管理;方便维修时直接查询这些文件,找到所需信息,快速解决问题。

设备历史履历册管理设备所有操作、维修历史都可在设备管理中直接查询,方便设备维修分析、故障分析、移动跟踪、设备处理或者报废时提供全面评估信息。

清楚设备历史维修成本结构,成本趋势,方便决定设备最终处理决策。

设备整体状况管理能对设备及类型进行完好率计算,知道设备目前性能状况;能计算设备故障率,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决定维修策略;能计算设备利用率,知道企业资金投入的有效产出。

设备的保修管理要求记录设备保修信息,记录详细保修条款,紧急维修中的设备如在保修中进行维修提示,记录在保修下的维修成本,进行索赔管理、记录设备保修索赔历史。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通常包括设备的采购、入库、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管理。

首先,企业需要对设备的需求进行合理的规划,确定设备的种类、数量和规格,然后进行设备的采购工作,要从多个渠道寻找供应商,进行比较,最终选出性价比最高的设备。

设备入库后,需要建立详细的档案和台账,记录设备的属性、来源、价格等信息,以便日后的管理和维护。

在使用阶段,需要严格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定期进行设备的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需要进行及时的维修,以减少生产中断和设备的进一步损坏。

另外,企业还需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盘点和评估,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和技术状态,制定相应的更换和更新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的报废和更新。

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维护成本和排除隐患,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水平。

总之,设备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至关重要,只有建立科学、规范的设备管理体系,合理利用和管理各种设备,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设备管理不仅仅是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还包括对设备相关的人员管理、技术支持和设备的更新换代等方面。

设备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全员参与,需要定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责任,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做好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在设备管理中,要优化设备使用计划,合理安排设备的运行时间和使用频率,避免因为设备时间利用不足或过量而造成浪费。

同时,要建立设备维护的紧急预案和应急响应机制,确保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迅速地进行处理,减少生产故障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技术支持方面,应该加强设备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让技术人员不仅懂得设备的基本操作和维护,而且要了解设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提高他们对设备故障诊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将设备使用的技术标准和方法进行通报和培训,确保每个操作人员都能够按照标准规范操作设备。

设备的更新换代也是设备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的发展,旧的设备可能无法满足新的生产需求,容易造成生产效率降低和设备成本上升,因此需要根据不同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技术水平,制定设备更换和更新计划,及时更新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一、企业要设置专门的设备管理机构;二、设备管理要推行三级管理:企业设备主管部门;各生产车间主要机构,如设备副厂长领导下的设备组;工段、班组设备管理。

(一)设备主管部门1.修改、监督执行设备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管理方法;2.负责企业设备的购置计划、合同到货验收、资料收集、归案。

3.A类设备大修计划的编制,主要备件的合同采购、验收等;大修工程组织实施、竣工验收、总结分析报告、资料收集归档等。

4.A类设备的日常管理,如:润滑管理、设备巡检、台帐设置等。

5.A类设备、重要的B类设备的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建档、归档工作。

6.做好设备、设施、主要管路,如井下高压风管的防腐措施及供热管路的保温处理等工作。

7.对企业高温、高压设备做好专项管理。

8.组织全公司的备车间之间的设备大检查工作(如每月、季、半年、全年)等,搞好“红旗”设备评比工作。

9.组织公司的设备管理培训工作。

(二)车间设备管理1.车间应设一名副主任主管设备,并设设备主管机构(设备组)。

2.协助设备主管部门对公司设备管理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规章制度的编制、修改的工作。

3.协助主管部门编制本车间的设备大修计划,并组织施工。

4.组织本车间的设备中修计划的编制、施工、验收工作。

5.组织本车间的设备日常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各工段的设备管理工作,如设备“三级保养”润滑管理等。

6.搞好本车间的设备管理培训工作。

7.对本车间的设备定期进行设备大检查,搞好设备管理评先活动(如红旗设备)(三)班组设备管理1.班组长是本工段的设备主管。

2.搞好本班组的设备日常管理,如“三级保养”、“润滑管理”“台帐记录”“设备现场”等管理。

3.组织本班组职工进行“应知应会”学习,如对设备“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规程”、设备的使用方法等的学习。

组织本班组的设备管理评比活动,奖优罚劣。

三、设备的使用期管理(一)要有完善的生产使用设备管理办法,推行A、B、C管理法,A类设备实行重点管理;(二)生产设备实行四级检查制:1.维修每周检查一次;2.工段每日检查一次;3. 车间每月检查一次;4. 公司(矿)每季检查一次。

设备体系管理内容和范围

设备体系管理内容和范围

设备体系管理内容和范围设备体系管理是指对一个组织或企业的设备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一系列活动。

它涵盖了设备的采购、部署、监控、维修、更新等方面,旨在提高设备的可用性和性能,确保设备能够按照预期的方式发挥作用,为组织的业务提供支持。

设备体系管理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多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设备采购和部署。

在进行设备采购时,需要根据组织的需求和预算制定采购计划,并选择合适的设备供应商进行合作。

在设备部署阶段,需要进行设备的安装和配置,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其次是设备监控和维护。

设备监控是指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以及对设备进行故障诊断和预测。

通过设备监控,可以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避免设备故障对业务造成影响。

设备维护则是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包括设备的清洁、检查、润滑等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设备体系管理还包括设备的更新和升级。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业务需求的变化,旧的设备可能无法满足组织的需求,需要进行设备的更新或升级。

设备的更新可以是替换掉旧的设备,采用新的设备来提升业务的效率和性能;设备的升级则是对已有设备进行功能和性能的增强,以适应新的业务需求。

设备体系管理还需要考虑设备的安全和保护。

设备的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两个方面。

物理安全是指对设备进行防护,防止因为意外事故或人为破坏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丢失。

网络安全则是指对设备的网络连接进行安全管理,保护设备免受恶意攻击和未授权访问。

设备体系管理还需要进行设备性能评估和优化。

设备性能评估是指对设备的性能进行定期评估和分析,以了解设备的瓶颈和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设备性能优化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对设备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设备的性能和效率。

设备体系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设备的采购、部署、监控、维护、更新、安全保护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工作。

通过有效的设备体系管理,组织或企业可以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提高业务的效率和竞争力。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

设备管理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设备管理是指对组织或企业内部的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涉及到对设备的采购、配置、安装、维修、更新、报废等多个环节,目的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寿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通过合理的设备管理措施,确保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降低维修成本:实施预防性维护和计划性维护,早发现、早处理设备故障,降低维修成本。

3.延长设备寿命周期:通过定期维护保养和合理的使用,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更换的频率和成本。

4.提高生产效率:设备管理可确保设备运行稳定,保障生产进度,提高生产效率。

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设备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设备采购、设备配置、设备安装、设备维修和设备报废。

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的首要环节。

在采购设备前,需要制定明确的采购计划,明确需要采购的设备类型、规格、数量等要求。

采购时需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价格、售后服务等因素,并与供应商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比较。

采购完成后,需要及时进行验收,确保采购到的设备符合要求。

设备配置设备配置是指将采购的设备按照一定的规划和要求进行布置和组织。

首先需要确定设备的布置位置和布局,合理规划设备的工作空间。

然后对设备进行编号、分类,并建立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基本信息和运行情况。

设备配置还包括设备的连接和参数设置,确保设备之间的正常通信和协作。

设备安装设备安装是指将设备正确地安装到预定的位置,并进行相应的调试和测试,保证设备安装的质量和稳定性。

安装设备前,需要进行现场勘察和测量,确定设备安装位置和设备支架等配套设施。

安装时需要遵循设备供应商提供的安装指南,按照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操作。

设备维修设备维修是设备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设备的正常运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故障和损坏,及时的维修和保养对于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设备管理七大体系

设备管理七大体系

设备管理七大体系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质量、成本等方面。

为了更好地管理企业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率,需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更好地管理设备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它包括了设备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企业设备管理的基础。

设备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下七大体系:一、设备保养管理体系设备保养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而建立的一套保养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保养的各个方面,如设备保养计划、保养标准、保养记录等。

通过建立设备保养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设备维修管理体系设备维修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转而建立的一套维修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维修的各个方面,如设备维修计划、维修标准、维修记录等。

通过建立设备维修管理体系,可以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快速修复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三、设备备件管理体系设备备件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备件的供应和管理而建立的一套备件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备件的采购、入库、出库、库存管理等各个方面。

通过建立设备备件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设备备件的供应和管理,避免因备件不足而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

四、设备安全管理体系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安全运转而建立的一套安全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安全的各个方面,如设备安全检查、设备安全培训、设备安全记录等。

通过建立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可以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转,避免因设备安全问题而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设备能耗管理体系设备能耗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降低设备能耗而建立的一套能耗管理体系。

它包括了设备能耗的各个方面,如设备能耗监测、设备能耗分析、设备能耗改进等。

通过建立设备能耗管理体系,可以降低企业的能耗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设备质量管理体系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为了保证设备质量而建立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
设备综合管理学科是为了提高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适 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针对使用现代化设备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继 承了传统设备管理的有益方面,吸取了现代管理的科学理论(系统论 、控制论、信息论、决策论等),综合了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新成就( 主要是故障物理学、可靠性工程、维修性工程、设备诊断技术等), 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设备管理范围
• 设备管理分为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两部分,主 要内容有技术、经济和组织三个方面,三者是 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 设备的前期管理包括事项有:依据企业经营目 标及生产需要制定企业设备规划;选择和购置 所需设备,必要时组织设计和制造;组织安装 和调试即将投入运行的设备。
• 设备的后期管理包括事项有:对投入运行的设 备正确、合理地使用;精心维护保养和及时检 修设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适时改造和更新 设备。
(4)多种设备管理模式并行阶段
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起,有些国家提出了对设备一生综合管理的概念,使设备管理进入了 一个全新的阶段。代表性的有:美国后勤工程学,英国设备综合工程学,目本全员生产 维修(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简称TPM)及中国的设备综合管理等
设备综合管理学科的产生
企业设备管理内容
1.建立和完善企业设备管理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2.建立寿命周期费用统计分析系统,对费用进行估算和核算; 3.加强设备前期管理,明确设备管理部门在前期管理中的职责; 4.完善企业设备资产管理体制,进行资产评估,防止资产流失; 5.加强设备的现场管理,确保企业文明生产; 6.加强重点设备管理; 7.加强设备的故障管理,探索故障发生原因及其对策; 8.选择适合企业的设备维修方式,逐步向状态维修方式发展; 9.依靠技术进步,适时进行设备技术改造和更新; 10.继续推行设备管理现代化,广泛采用现代设备管理方法和手段; 11.完善设备管理基础工作,推进设备管理标准化工作; 12.积极开展设备管理社会化、专业化工作; 13.建立和完善设备一生信息管理系统; 14.重视设备组织机构和人员培训 15.确保动能动力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

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设备管理体系是指在一个组织内建立和实施一套完整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流程,以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编码管理、设备购置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报废管理等。

设备编码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为每台设备分配唯一的编码,可以方便对设备进行识别、追踪和管理。

设备编码应包括设备类型、设备型号、设备序列号等信息,以便于管理人员快速准确地获取设备信息。

设备购置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在设备购置前,应进行充分的需求分析和技术评估,确保所购设备能够满足组织的实际需求。

同时,还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因素,选择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供应商。

设备保养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定期的设备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设备保养应包括日常巡检、定期保养和预防性维修等内容,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设备维修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关键环节。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及时进行维修,以减少停机时间和生产损失。

设备维修应包括故障诊断、维修方案制定、维修执行和维修记录等步骤,确保设备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设备报废管理是设备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

设备在使用一定年限后会出现老化或无法修复的情况,需要进行报废处理。

设备报废应包括报废申请、报废评估、报废审批和报废执行等步骤,确保设备报废符合组织的规定和要求。

除了以上主要内容,设备管理体系还应包括设备档案管理、设备安全管理、设备能耗管理等内容。

设备档案管理是指对设备的基本信息、维修记录、保养记录等进行归档和管理,方便随时查询和分析。

设备安全管理是指对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设施等进行管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安全运行。

设备能耗管理是指对设备的能耗进行监控和管理,通过合理的能源使用和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成本。

设备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编码管理、设备购置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设备报废管理等。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一、引言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设备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特制定本设备管理制度体系。

二、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概述1. 目的本制度体系旨在规范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经济运行,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2. 适用范围本制度体系适用于公司所有设备的管理,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办公设备等。

3. 管理原则(1)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设备故障率,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经济合理:合理配置资源,降低设备成本,提高设备使用效率。

(3)科学管理:运用科学方法,优化设备管理流程,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4. 组织机构(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

(2)设备操作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操作、维护和保养。

(3)设备维修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

三、设备管理制度体系内容1. 设备购置与验收(1)设备购置:根据生产需求,编制设备购置计划,经相关部门审核后报批。

(2)设备验收: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确保设备符合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

2. 设备使用与维护(1)设备操作: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2)设备维护: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3)设备检查: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 设备维修与保养(1)设备维修:设备出现故障时,由维修人员及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尽快恢复正常运行。

(2)设备保养:设备管理部门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提高设备使用寿命。

4. 设备更新与改造(1)设备更新:根据设备使用年限、技术状况和经济效益,对设备进行更新。

(2)设备改造:针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

5. 设备报废与处置(1)设备报废: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技术落后或无法修复时,予以报废。

(2)设备处置:报废设备按规定程序进行处置,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

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一、设备在制革工厂的地位:对于现代制革工业而言,工艺、材料和设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制革机械是以转鼓、片皮机、削匀机、去肉机、磨革机、蒸空机等为最多,尤其是转鼓数量特多,但要注意到,随着制革工艺的不断进步和皮革新产品开发的层出不穷,制革工业对技术含量高的制革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目前,诸如精密片皮机、精密削匀机、电脑控制喷浆机、辊涂机、电脑量革机等先进的制革设备,已经成了不少制革厂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总之,工厂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在逐年提高。

随着制革厂设备拥有量的增加,同时也由于工厂设备的日趋先进,皮革企业对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不少人已经意识到只重视工艺的片面性,甚至有人把工艺和设备的关系描述成“三分工艺、七分设备”。

这样的认识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工厂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已变得日趋重要,必须把工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摆在较高的位置。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工厂的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方面,它的意义在于: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安全和环保,有利于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

1、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通过科学的设备管理,可以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正常秩序与节奏,确保生产达到预定的产量和质量指标。

例如在一个现代化的制革工厂里,如果对某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在使用、保养、检修、安全运行等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做得不好,就会打乱正常的生产节奏,影响到产量和质量指标的完成。

特别是一些投资大、运转费用高的大型、自动、连续型设备,不论是主机还是某一子系统在运行中出现任何结构、性能方面的不完好状态,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或导致产品质量降低或达不到额定的生产效率,甚至会造成灾难性事故。

2、降低生产成本:设备管理对生产成本的影响除了表现在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方面以外,还包括维修费用、动力、燃料和润滑材料耗费等方面的开支。

通过良好的设备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1. 设备采购管理设备采购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第一步,它包括确定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等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对设备的性能、质量、价格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以确保所采购的设备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质量标准。

2. 设备维修保养管理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它包括设备维修计划、保养计划、维修记录、故障处理等内容。

通过制定科学的维修保养计划,可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因设备故障而带来的生产停工及维修成本。

3. 设备更新与淘汰管理设备更新与淘汰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设备更新规划、设备淘汰标准、设备处理与更新等内容。

合理的更新与淘汰管理可以及时淘汰老化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确保生产线的正常运行。

4. 设备安全管理设备安全管理是设备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设备使用安全规定、设备安全培训、设备安全检查等内容。

通过建立规范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可以减少设备事故发生的概率,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需要综合考虑设备采购、维修保养、更新与淘汰、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设备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它需要综合考虑设备采购、维修保养、更新与淘汰、安全管理等各个方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生产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下面将详细介绍设备管理的相关内容。

5. 设备台账管理设备台账是对企业内各种设备的一种清单式记录,通常包括设备名称、规格型号、采购时间、使用部门、存放位置、使用情况、维修保养记录等。

通过建立全面的设备台账,可以方便对设备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控,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修保养情况,有利于做出有效的决策。

6. 设备维修保养记录管理设备维修保养记录是对设备维修保养过程的一种记录和归档,包括设备维修保养内容、维修保养时间、维修保养人员、维修保养费用等。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框架

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框架

一、引言设备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企业设备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我国企业实际情况,阐述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以期为我国企业设备管理提供参考。

二、设备管理制度体系框架1. 总则(1)目的:确保企业设备安全、高效、经济运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所有设备的管理。

(3)管理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

2. 组织机构及职责(1)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企业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实施、监督和检查。

(2)设备管理人员:负责设备日常管理、维护保养、故障处理等工作。

(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设备的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3. 设备分类及编号(1)设备分类:按照设备性质、用途、结构等进行分类。

(2)设备编号:采用统一编码规则,确保设备编号的唯一性。

4. 设备验收及投入使用(1)设备验收:严格按照设备采购合同、技术文件等要求进行验收。

(2)投入使用:设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5. 设备使用与维护保养(1)使用规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安全规范进行操作。

(2)维护保养:定期进行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6. 设备检修与改造(1)检修:根据设备运行状况、维修周期、技术要求等进行检修。

(2)改造:针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性能。

7. 设备报废及更新(1)报废:设备达到报废条件或无法修复时,应予以报废。

(2)更新: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技术进步等因素,适时更新设备。

8. 设备安全与环保(1)安全: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环保:遵守国家环保法规,确保设备符合环保要求。

9. 设备档案管理(1)设备档案:包括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护、检修、改造、报废等全过程资料。

(2)档案管理:建立设备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完整、准确、安全。

10. 培训与考核(1)培训:对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设备知识、安全操作等方面的培训。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

设备管理体系概述设备管理体系是指为了保障设备安全、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设备维护成本而建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和运作体系。

设备管理体系的目标是通过合理的设备规划、采购、使用、维护和更新等环节,最大化地提高设备的使用价值和生命周期管理效果。

1.设备规划:设备规划是设备管理体系的基础,通过对现有设备的评估和需求的分析,制定设备的配置策略和更新计划,确保设备能够满足生产需要,并合理分配设备资源。

2.设备采购:设备采购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设备采购策略和流程可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降低设备运营和维护成本。

包括制定设备采购计划、选择供应商、评估设备性能和质量等。

3.设备使用:设备使用是设备管理体系的核心环节,包括设备调度、操作、维护和保养等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备使用和操作,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延长设备寿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设备维护:设备维护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包括预防性维护、日常维护、故障维修等活动。

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策略和维护计划,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5.设备更新:设备更新是设备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评估设备的状态和性能,以及市场上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展趋势,合理规划设备的更新和更新周期,确保设备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1.提高设备利用率:通过合理的设备调度和管理,以及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可以最大化地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运营效率。

2.降低设备维护成本:通过合理的设备维护策略和维护计划,可以减少设备故障和停机时间,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3.延长设备寿命:通过合理的设备使用和操作,以及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性价比。

4.确保设备安全:通过设备规划、采购和使用的过程中对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估和检测,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5.提高生产效率:通过设备管理体系的全面运作,可以提高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体系是现代企业设备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设备的科学配置和优化,最大限度地提高设备的利用价值和生命周期管理效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

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1. 引言设备管理是指对企业或组织中的各种设备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种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设备管理的复杂性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介绍设备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设备分类、设备采购与入库、设备分配与调度、设备维护与保养等方面。

2. 设备分类设备可以根据其功能和用途进行分类。

常见的设备分类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通信设备、安全设备等。

每个分类下又可以细分为多个子分类,以便更好地进行设备管理。

3. 设备采购与入库设备采购与入库是设备管理的重要环节。

在采购设备时,需要明确设备的需求和要求,并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和比较,以获取最合适的设备。

采购完成后,设备需要进行入库管理,包括对设备进行标识、入库登记和存储位置的管理。

4. 设备分配与调度设备分配与调度是指根据需要将设备分配给相关的人员或部门,并进行调度管理。

设备分配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保证设备的有效利用和公平分配。

设备调度则是根据不同的任务和工作安排,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人员的使用顺序,确保设备的高效运转。

5. 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维护与保养是设备管理的重要内容。

定期维护和保养设备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和损坏的发生。

设备维护包括设备的检查、清洁、润滑和更换易损件等工作。

设备保养则是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以减少故障的发生。

6. 设备报废与更新设备报废是指设备因年限、技术更新或其他原因无法继续使用而进行淘汰和处理的过程。

设备报废需要进行合理的程序和程序,并确保设备的安全处置和环境保护。

设备更新是指替换旧设备和引进新设备的过程,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7. 设备管理的软件支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各种设备管理软件的出现为设备管理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便利性。

设备管理软件可以提供设备信息的录入和查询、设备维护和保养的提醒、设备分配和调度的自动化等功能。

企业或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设备管理软件来提升设备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企业设备安全管理是指企业为保护和管理其所拥有的各类设备,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活动。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目的是保障设备的可靠性、完整性和保密性,防止设备遭受各种威胁和风险的侵害。

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内容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安全策略和政策:企业设备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定设备安全策略和政策,明确安全目标和原则,为设备安全管理提供指导性框架。

安全策略和政策应包括设备使用、备份和恢复、访问控制、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2. 设备资产管理:企业需要建立设备资产管理制度,对所有设备进行登记和标识,并建立设备清单。

通过设备资产管理,企业可以及时掌握设备的数量、型号、配置、位置等信息,为设备管理和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3. 设备风险评估:企业应定期对设备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各类威胁和风险对设备的影响程度和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风险评估可以通过漏洞扫描、安全检测、威胁情报等手段进行。

4. 设备访问控制:企业需要建立设备访问控制机制,确保只有合法的人员可以访问设备,并分配最低权限原则。

常见的访问控制措施包括强密码策略、多因素认证、权限管理等。

5. 设备操作安全:企业需要建立设备操作安全规范,明确设备的安全操作要求。

包括设备启停、补丁管理、配置审计、日志记录等方面的规范。

6. 物理安全措施:企业需要采取物理安全措施,保护设备免受物理攻击和损坏。

包括设备存放位置的选择、设备防护措施、设备维修的管理等。

7. 设备备份和恢复:企业需要建立设备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设备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备份策略应包括备份周期、备份介质选择、备份存储位置、备份恢复测试等方面的要求。

8. 设备安全意识培训:企业需要定期开展设备安全意识培训,提高员工对设备安全的重视程度和应对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设备安全政策和策略、设备安全工具和技术的使用、设备风险意识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管理体系及主要内容
一、设备在制革工厂的地位:
对于现代制革工业而言,工艺、材料和设备三位一体,互相促进,缺一不可。

制革机械是以转鼓、片皮机、削匀机、去肉机、磨革机、蒸空机等为最多,尤其是转鼓数量特多,但要注意到,随着制革工艺的不断进步和皮革新产品开发的层出不穷,制革工业对技术含量高的制革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目前,诸如精密片皮机、精密削匀机、电脑控制喷浆机、辊涂机、电脑量革机等先进的制革设备,已经成了不少制革厂生产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总之,工厂装备的现代化水平在逐年提高。

随着制革厂设备拥有量的增加,同时也由于工厂设备的日趋先进,皮革企业对设备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

不少人已经意识到只重视工艺的片面性,甚至有人把工艺和设备的关系描述成“三分工艺、七分设备”。

这样的认识产生的一个结果是,工厂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已变得日趋重要,必须把工厂设备的管理工作摆在较高的位置。

二、设备管理的重要意义:
工厂的设备管理几乎涉及到企业生产和经营的每一个方面,它的意义在于: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安全和环
保,有利于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
1、提高和稳定产品质量:
通过科学的设备管理,可以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保持正常秩序与节奏,确保生产达到预定的产量和质量指标。

例如在一个现代化的制革工厂里,如果对某条生产线上的设备在使用、保养、检修、安全运行等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工作做得不好,就会打乱正常的生产节奏,影响到产量和质量指标的完成。

特别是一些投资大、运转费用高的大型、自动、连续型设备,不论是主机还是某一子系统在运行中出现任何结构、性能方面的不完好状态,就会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计划,或导致产品质量降低或达不到额定的生产效率,甚至会造成灾难性事故。

2、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管理对生产成本的影响除了表现在产品的产量与质量方面以外,还包括维修费用、动力、燃料和润滑材料耗费等方面的开支。

通过良好的设备管理,不仅能有效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而且还能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促进安全和环保:加强设备管理,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设备事故,
保证安全生
产,减少人员伤亡,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控制因设备的管理不善造成的环境污染。

这是因为环境污染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由于生产设备落后,设备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4、促进生产资金的合理利用:
加强设备管理能提高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程度。

随着机器设备在企业生
产中地位和作用的日益突出,以及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发展、完善和被普遍采用,设备所占的资金在企业固定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高(一般达50%~60%左右),而备品备件和替代机电产品的储备资金通常占企业全部流动资金的10%~15%,这两项资金加在一起,就占企业全部生产资金的60%以上。

因此设备管理的科学化对于提高企业资金的合理利用无疑是个关键因素。

三、企业的设备管理体系:
作为一个现代化制革工厂,其设备的种类和数量是很多的,这些设备除了直接用于生产的生产性设备以外,还包括整个工厂的供气、供水、供电系统的设备以及其他一些非生产性的设备。

对于这个庞大而复杂的设备群体,应该在企业的内部设置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形成“专管成片”、“群管成网”的全员设备管理模式。

大中型制革厂一般都采用混合管理方式,如下图所示:
设备动力部经理一人:全权负责整个工厂的水、电、气、各种设备的日常运作,协调工厂内部各种关系和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审核各种运行单据,人员和成本掌控,指导事业部设备科开展工作,培养和储备机修人才,确保工厂生活、生产正常运转。

文员一人:协助经理建立设备运作管理体系,设计和追收各种报表,传递各种信息,内务运作资料的保存,制作人员考核和工作绩效考评资料。

设备档案管理专员一人:负责整个公司各种设备、厂房、排水系统、通
讯系统等各种原始资料、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变更资料的管理,各种设备编号建档,同时自研设备或部位更改设备图片和技术参数均要建档,确保设备和图纸(资料)一一对应。

进、销、调工程师一人:负责新购设备的评估、供应商的筛选评估、运输方式、安装调试、保修、配件供给等商谈、购销相关资料的呈批、购销合同签订、报废设备的评估、报废设备部件的再使用、内部设备的调拨、设备折旧、暂无用设备的封存、机修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检修科科长一人、机修若干人(设备动力部根据工作量而确定人数):负责新进设备的安装调试,新进设备的技术承接和给日后专责机修人员的传授,贵重设备(维修技术较高设备)的定期保养和维修,定期到各事业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指导各事业部机修人员开展工作,编排定期保养计划并组织实施,难修设备的会诊和攻关,负责起草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完好标准和润滑规定,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

事业部设备科长一人:负责本科人员的掌控和工作的安排,辖区设备履历卡的建立,建设备的台账,新进设备技术的承接,配件成本的掌控,与各车间协调,设备使用状况、运行状况的数据统计和机修人员的绩效考核,修毕设备的品检等工作。

设备履历卡(样本)
水电组组长一人、机修若干人(根据工作量而确定人数):负责整
个工厂水电设施的合理布局、水电路图绘制、安装水电设备、发电
机保养、冷气机保养、一般水电设备的保养维修、变电柜维护及各单位水电成本的划分等,确保公司水电正常供给。

供气组组长一人、机修若干人(根据工作量而确定人数):负责全厂蒸气供给,设备添置和保养维修,燃料信息收集和质量反馈,供气管道安装(至用气器),供气成本划拨等工作。

巡查组组长一人、巡查机修若干人(根据工作量而确定人数):分两批人员,一批人员随员工上下班,主要巡查主机手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培训新主机手,建立点检卡并辅导主机手填写,抽查安全装置,每台设备均张贴“标识”、“警告语”、“主机手名(有相片)”、“点检卡”、“操作规程”、“润滑规定”、“完好标准”,贵重设备重点部位的定期点检。

另一批人员下班时巡查,主要采取三种方
式:一查,查电路、油路、清洁;二听,试开机听声音;三看,看
贵重机器重要部位、看点检卡填写情况等;两批巡查人员均要填写
巡查记录交组长;异常设备需维修者,马上填写请修(改装)单转交机修组。

设备请修(改装)单(样本)机修组组长一人、机修若干人(根据工作量而确定人数):主要负责巡查组移交的待修(待换)设备(请修/ 改装单要求的设备)的维修和定期检修保养,必要时请求总部检修科支援,以最快
的速度维修OK 交生产线使用,同时填写设备履历卡和记录每台设备维修时间。

四、设备动力部基本工作内容:
1、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方针、法规、条例的规定,实行“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2、根据工厂的长远目标和年度经营方针,制订设备全过程管理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努力为生产、经营服务。

3、依靠技术进步,促进设备管理,提高装备素质,保持设备完
五、设备动力部工作原则:
1、部位改造与使用维修相结合;
2、日常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3、机修管理与使用者管理相结合;
4、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5、修理与更新改造相结合。

六、设备管理基本要求:
设备管理这门科学对人们(主要指设备管理部门)的基本要求如下:
1、认真执行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应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
2、积极采用新技术,加强设备的机电一体化改造,更新设备的功能和技术;
3、执行目标管理,开展设备状态监测,逐步推行以设备状态为基础的维修方式;
4、加强安全及试开工作,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5、认真做好机修、主机手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七、设备管理的总目标:
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是现代设备管理的目标,说得具体一点,就是要使企业在下面几个环节的管理达到最佳的水平:
1、设备投资回收期最短;
2、设备选型恰当;
3、设备完好率最高;
4、备品备件储存量控制适度;
5、管理制度完善并认真施行。

因此,对于一个生产企业来说,其设备管理的最终目标(即总目标)可以概括地叙述成:“科学合理地设置和选购设备;正确、有效地安装和使用设备;严格、认真地维护和检修设备。

使设备在寿命期内的运转费和维修费
最经济,效能最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