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_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政治学导论答案(精选)

政治学导论答案(精选)

政治学导论答案 (精选)第一章政治与政治学重点问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是什么?p5四点+意义1)“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

”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如何从系统论和博弈论的角度认识政治?系统论p8结合图表,政府系统由政府机构、政党、社团、领导人及公民构成。

输入→输出→反馈→二次输入→……。

博弈论p9~12对策性博弈五要素:局中人、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

政治博弈的规则包括成文的宪法、法律和行政机关的决定,与不成文的传统和习惯。

政治博弈分为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

定义:政治就是运用权力的政府机构根据一套规则以决定谁得到好处及谁支付社会代价的系统化过程,其中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与政府之间充满着合作与冲突。

政治与经济的基本关系是什么样的?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而政治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 什么是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P15~16政治哲学:what should be研究政治的规范性,回答政治对错好坏问题,核心概念是公平、平等、正义、自由、民主等政治价值,是人们进行政治评价和政治分析的基本准则。

政治科学:what is研究政治的科学性,解释和回答政治现象。

什么是新古典主义政治学?P2220世纪70-80年代,罗尔斯的正义论和新制度主义政治学一方面将政治学带回传统,一方面还在发挥着中介性质的作用而把政治学向前推进一大步,形成“新古典主义政治学”。

三基本特征:制度中心论。

不仅包括政体、制度结构,也包括中观和微观层面的规则,以及制度变迁理论和非正式规则的遗传性文化。

政治科学与政治哲学的统一性。

单纯的政治科学不能解释本质上复杂的政治过程,必须借助于政治哲学。

要令人信服地解释制度变迁,既少不了政治科学关于制度作用的分析,也离不开政治哲学关于制度价值的关怀。

研究方法上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统一性。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章:引言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牢固坚持中国特色的国情和历史传统,是一种根植于中国大地的政治文化体系。

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理论和实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理论基础、实践探索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二章: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文化。

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都对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比如,儒家思想提倡仁爱和尊重长辈,这种价值观念贯穿了中国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道家思想则强调“无为而治”,这种哲学观念对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推崇的务实、稳健、创新的治理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也为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建设和谐社会等,都是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重要内涵。

第三章: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实践探索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展开。

首先,我们可以从政治制度方面来看。

中国特色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重要体现。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特色政治制度的特点在于充分体现人民民主,以人民为中心,同时兼顾稳定性和改革性,注重制度之间的协调和配合等。

其次,我们可以从社会文化方面来看。

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实践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追求和谐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的进程。

最后,我们可以从对外交往方面来看。

在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实践中,中国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最大限度地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四章: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未来发展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未来发展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有效实践。

首先,我们要加强对中国特色政治文化的研究和理论探讨。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

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自检自测政治学原理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对于了解政治的本质和原则至关重要。

以下为政治学原理一到十章的自检自测。

第一章:政治学的性质和对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理论的学科,以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为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性质是一门科学,它通过对政治现象的观察和研究来发现其规律性和普遍性。

第二章: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政治行为是指在特定政治环境下的个体或群体的活动。

政治力量是指个体或群体对政治目标的追求所展示出来的能力。

政治行为和政治力量是政治学中最基本的概念,通过对它们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政治决策和政治过程的动力来源。

第三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中的政治观念、信念和行为模式的总和。

政治社会化是指一个个体在社会中接受和适应政治文化的过程。

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是相互影响的,政治文化塑造了政治社会化的方式,而政治社会化也反过来影响着政治文化的演变。

第四章: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生活的组织形式和规则体系。

政治秩序是指在特定政治制度下形成的一种政治稳定和社会秩序。

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稳定与否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第五章:政治权力和政治决策政治权力是指控制和影响政治过程和决策的能力。

政治决策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做出的决定。

政治权力的分布和政治决策的制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稳定和合理运行的关键。

第六章: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政治组织是指政治权力在政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组织形式和结构。

政治行政是指政府机构在行使职权和管理社会事务时的活动和过程。

政治组织和政治行政的有效性和效率是政府机构正常运行和服务社会的基础。

第七章: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政治领导是指指导和组织政治行为的个体或集体。

政治群体是指在政治过程中具有一定共同目标和利益的个体的集合体。

政治领导和政治群体的互动和关系对政治决策的制定和政治活动的展开具有重要影响。

第八章:政治参与和政治动员政治参与是指在政治过程中个体或群体对政治活动的参与和投入。

政治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政治文化与制度的关系

政治文化与制度的关系要讨论政治文化与制度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得对两者的含义有明确的认识。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它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政治文化影响政治体系中每一个政治角色的行为、他们的政治要求和对法律的反应。

而政治制度是指在特定社会中,统治阶级通过组织政权以实现其政治统治的原则和方式的总和,它包括一个国家的阶级本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和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

我认为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观念形态,与政治制度发展关系密切。

但是,政治文化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式,使得政治文化在对政治制度发展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政治文化在政治制度的各个层面上积极推动了政治制度的发展;另一方面,政治文化的个性特点又制约了政治制度的发展。

任何观点如果脱离实际都是一纸空谈,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特点在当今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我们知道,当前中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一方面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的腾飞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广大中国人民对世界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更多的中国人对人权,民主,平等,自由有了更为确切的理解,这使得人们形成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对人权,民主,平等,自由等一系列西方普世价值的向往;而另一方面,现实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落后以及官僚集权主义的盛行,使得当前主流的政治文化得不到实现,这一矛盾就会使人民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加剧,每一次矛盾的爆发都会迫使中央集权体释放自己部分的权利,从而改善我国的政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更符合普世价值体系,而不是所谓的中国特色。

但是,谈及中国,我们无论如何无法避开中国特色。

中国的政治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5000年的华夏文明沉淀而成,这使得中国民众的政治文化带有浓厚的个性特点,由于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阻碍政治制度的发展(对比美,英,日等西方国家很容易看出)。

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君主专制,使得很多中国人带有浓烈的君权思想,同时对集权有着最强的耐受性,甚至是依赖性。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第一章政治的基础知识1.1 政治概念与政治学的特点- 政治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2 国家与国家的由来-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由来和发展- 国家的组成和种类1.3 国家的权力机关与国家的分立原则- 国家的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 国家的分立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分立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和局限性1.4 政权与政治制度- 政权的概念和特征- 政权的来源和转移-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的分类和发展1.5 政治意识与政治文化- 政治意识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第二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2.1 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 公民的政治权利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2 公民的政治义务-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履行和推动- 公民的政治义务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3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途径-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特点-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法- 公民参与政治的价值和意义2.4 公民道德与公民责任-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内涵- 公民责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第三章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3.1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内涵- 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计划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混合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3.2 公有制与私有制- 公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私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比较和联系3.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阶段-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和问题3.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第四章国家的政治生活4.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多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2 党的领导地位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地位的定义和特点-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4.3 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化- 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特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社会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4.4 公民道德与法治文化-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措施以上是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何认识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如何认识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政党在政治结构中的位置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在政治过程发挥的作用政党与公众的关系政党对公众政治文化的影响多党制政党在政治结构中的位置政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在政治过程发挥的作用政党与公众的关系政党对公众政治文化的影响多党制无法超过半数选票每个政党对政权关系都是接近的弱影响有限的一部分公众较小两党制两党中的一个能够占据一半的选票紧密强影响大部分公众较大的选票一党制占据绝对领导位置最为紧密最强对公众有绝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大一党居优制一党居优制占据领导地位但小党对其也有制衡作用紧密强对公众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小党也具有一定影响力大?两党制也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两个主要政党虽然分为不同的政治派别但两者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宪法秩序和基本的政治规范具备基本的共识虽然有不同之政治纲领但是并不存在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其他政治规范的冲突和分歧两党的冲突和分歧仅在于政策方面
在不同的政党制度下,政党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位置、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在政治动作过程中的作 用、政党与公众的关系等许多关系等许多方面,都有 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作用同时也在政党对公众 政治文化的影响方面表现出来。
政党在政 治结构中 的位置
政党与国 家政权的 关系
政党在政 治过程发 挥的作用
➢ 案例:“二战”后德国对于政治文化的重建和政治现 代化的实现
• “re-education”(再教育) • 用民主和法制的施政原则和方式影响和引导民众政治
意识转变。
政党制度是政治文化的外在影响因素之一
政党组织具有明确一致政治文化形态,它们主要通过 三种方式对政治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一是党的政 治纲领。二是党所控制的舆论工具。三是通过党的成 员来影响他们的周围的人。
2.社会资本对政治制度构成的影响
社会资本:普通公民的民间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种约定中 的互惠和信任规范。

七年级政治上册必背知识点课本

七年级政治上册必背知识点课本

七年级政治上册必背知识点课本在七年级政治上册课本中,有很多必背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不仅在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而且对我们理解政治知识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我总结出的七年级政治上册必背知识点:第一章政治的发展历程1.政治是什么?政治是一种社会关系,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等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互相协调的过程。

政治活动是人类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一种社会关系。

2.政治的分类政治分为国家政治和社会政治,国家政治是现代国家制度的基础,而社会政治对国家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

3.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有天子制、王侯制和宗法制。

4.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有议会制、总统制和内阁制。

5.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第二章政治文化1.什么是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一种特定的文化,它是对政治现象的认识、态度、价值观和思维模式的总和。

2.政治文化的作用政治文化可以引导人们的行为,还可以影响人们对政治制度的认识和评价。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核心,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要思想为组成部分的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成果。

第三章政治制度1.什么是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机构的总和,包括国家机构的组织形式、权力关系、政治文化等内容。

2.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个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3.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指人民参与国家治理和管理的制度,它包括议会民主制、直接民主制和制衡分权制。

4.集中制度集中制度是指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在一个中央政府或组织中的制度。

集中制度有利于国家快速、高效地做出决策,但是也容易导致国家机构的滥用权力。

八下历史精编

八下历史精编

八下历史精编古代中国历史悠久而精彩,经历了朝代更替、政治斗争和社会变迁等众多复杂事件。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某些重要时期和关键事件,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我将在本文档中为大家精编相关内容。

1. 第一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繁荣1.1 丝绸之路的起源1.2 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1.3 丝绸之路的意义和影响2. 第二章南北朝时期的政治与文化2.1 南北朝的分裂与统一2.2 南北朝政治制度的差异2.3 南北朝文化的交流与融合3. 第三章唐太宗开创的盛世3.1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政绩3.2 唐朝的改革与发展3.3 唐太宗的外交政策与对外关系4. 第四章宋朝的政治与军事4.1 宋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4.2 宋朝的军事力量与防御体系4.3 宋朝的科技和海洋探索5. 第五章元朝的政治与文化5.1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5.2 元朝的文化特点与文学艺术5.3 元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和评价6. 第六章明朝的政治与经济6.1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6.2 明朝的经济发展与疆域扩张6.3 明朝的文化繁荣与科技进步7. 第七章清朝的政治与社会7.1 清朝的建立与满洲政权7.2 清朝的政治改革与统治手段7.3 清朝社会的特点与变革8. 第八章近代中国的崛起与挑战8.1 近代中国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8.2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民族矛盾8.3 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与社会运动本文档旨在帮助同学们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八下历史内容,每一章都涵盖了重要的历史时期和关键事件。

希望大家能在阅读和学习中获得知识,提高历史素养,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与演变过程。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简答论述题第一章绪论一、简述政治制度的涵义及其显著特点是什么?1.政治制度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所形成的包括国家政权性质、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国家权力分配与实际运作方面的各种规范的总和。

2.政治制度的显著特点,有如下四个:(1)历史性。

它随各国历史的发展而变化。

(2)合法性。

它由各国和权力主体制定的宪法决定。

(3)强制性。

它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要求人们必须遵守。

(4)稳定性.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被经济制度决定,不随人的主观意志而改变。

二、简述为什么说在社会各项制度中,经济制度起根本的决定作用?第一。

经济制度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它决定社会的上层基础;第二。

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关系到政治制度、国家意识,文化教育制度。

第三。

社会的各项制度是和经济制度相一致的,如果不一致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三、简述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是什么?1.思想文化制度:对政治制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居于指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等方面。

2.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主要起导向作用;任何政治制度都是一定的思想文化意识下建立起来的。

3.传统对政治制度起重要作用;人们总是按习惯的某种方式来做事情,推动政治制度的决策过程的制定和议事程序。

4.特别是思想文化意识的核心内容――价值观念和政治制度的关系非常紧密、直接;文化价值观和人们的信仰,对政治制度的保持与延续起极大作用。

四、简述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内容是什么?1.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3.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制度:如企业中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居民民主自治制度、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4.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当代中国行政制度(它包括中央行政制度、地方一般行政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司法制度、军事制度等当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五、简述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关系是什么?1.政治体制是关于国家管理形式、机构设置、实际措施等的具体制度。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

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近年来,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变得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民主化。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引导的,这一理论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经过实践总结的,是中国发展模式的基石。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两个方面来探讨现代中国。

一、政治制度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中国是一个有建设性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中,主要包括制定法律、完善民主建设、加强法治化建设、推进行政改革等方面。

中国的民主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中,代表大会制度、政府制度、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制度正在不断地发展与完善。

同时,中国也在加强对政治制度的监督,监督机制日益健全,实现了对权力的有效监督,使政治制度发挥更大的作用。

2. 中国是一个互动性极强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一个互动性很强的制度,包括政治协商制度和民主斗争制度。

政治协商是中国的一项传统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等也在逐步成熟,这些制度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 中国是一个高效性和规范化程度高的政治制度。

中国的政治制度具有高效性和规范化程度高的特点。

政府的绩效管理和工作效率都很高,政治制度的规范化程度也很高,中国以多种形式的报道和文件来对政治制度做出规范。

此外,中国的政治制度还为民众提供了完善的公共服务和保障,如医疗保险、教育和文化等。

二、政治文化中国政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重要元素之一,政治文化涉及中国政治发展、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主要表现特点为:1. 坚定的思想路线。

中国的政治文化是有着明显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大学政治ppt课件第二章

大学政治ppt课件第二章

02
诠释主义研究方法注重定性研 究,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文 本分析等方法来获取数据。
03
诠释主义研究方法认为政治现 象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而且 是一种主观建构,因此需要从 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释。
批判理论的研究方法
1
批判理论的研究方法关注社会不平等和权力结构 对政治现象的影响,强调对现有社会秩序的批判 和反思。
冲突与和平
研究国际冲突的起因、演变和解决方式,以及和平建设的途径和手段 。
比较政治
政治制度
比较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宪法、选 举制度和政府形式等,分析其优缺点 和适应性。
政治文化
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信仰、价值观和 行为规范,以及其对政治决策和政治 发展的影响。
政治经济
分析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与政治制度 之间的关系,包括阶级关系、利益集 团和政策选择等。
05
政治学应用领域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
研究国际社会中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互动和影响,包括外交政策、 国际组织、国际法和国际政治经济等。
全球治理
探讨如何通过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来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 跨国犯罪和恐怖主义等。
地缘政治
分析地理因素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包括领土争端、地缘战略和地 区安全等。
社会民主主义是一种强调社会公正和福利制 度的理论。
详细描述
社会民主主义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主张建 立福利国家,通过政府宏观干预实现经济公 正和社会福利。社会民主主义认为市场经济 会导致社会不公和贫富分化,主张对市场进 行监管和调节,实现经济平等和社会福利。 同时,社会民主主义也强调公民权利和政治
参与,主张扩大民主权利和公民参与。
策和行为的内在动机。
政治学与社会学的交叉研究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总目录
第一章政治学基本知识
1.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方法
3. 政治学的发展历程与政治学科体系
4. 国家与政府的基本概念和属性
5. 国家政权的产生和转移
6. 国家政权的性质、组织和功能
7. 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
第二章政治制度与政府组织
1. 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
2. 国家的组织原则和制度安排
3. 我国的政治组织体系
4. 政府职能与政府组织
5. 政府职权与政府活动规则
6. 我国政府的组织体系和职权划分
第三章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
1. 民族国家与国家民族主义
2. 文化与政治文化
3. 我国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
4. 政治社会化的概念和国家对公民的政治社会化
5. 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
第四章政治参与和政治发展
1. 政治参与及其类型
2. 选举制度和政党制度
3. 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4. 我国政治参与的特点和方式
5. 政治发展及其动力
6. 我国政治发展的特点和路径
第五章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力
1. 国家权力的性质和来源
2. 国家权力的类型和分立原则
3. 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
4. 我国公民权利的保障和限制
5. 公民权利的实现和保护
第六章政权与政治
1. 政权与阶级关系
2. 政权的性质与动力
3. 政权的制约与平衡
4. 政治变革与政府的合法性
5. 政策决策与公平正义
以上为人教版高中政治教材的总目录,共计六章。

具体内容请参考教材详细章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国家 100% 80%
参与者 参与者 参与者 参与者 顺从者 顺从者 顺从者
60% 40% 20% 0%
顺从者
政治盲 政治盲 政治盲
参与者 顺从者 政治盲
政治盲
1
2
3
4
工业民主国 威权工业国 威权转型国 前工业民主国
过程文化的另一个重大特征,涉及个
体对其他群体以及自己作为群体成员 的看法。
个人信任其同胞公民吗? 愿意容忍其他人的政见,允许其他人 享受与自己相同的政治权利吗?
资料栏
价值观的社会化
民主德国曾经为其八年级的学生举行特殊
的仪式,标志着他们进入了成年。仪式的 核心是拥护以下四个誓言: 作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公民,你是否准 备为伟大而光荣的社会主义目标忠诚地工 作和战斗?是否以人民的革命成果为荣? 作为国家工农的儿女,你是否准备为实现 我们伟大的人道主义理想而追求更高的教 育、锻炼你的意志、成为你事业的主人、 终身学习并运用你的知识?
40 加拿大/捷克共和国 荷兰 美国 30 英国 法国/德国(西)
表 4,政府应当保证每个人的基本生活(同意的百分比) 来源:所选国家资料来自 2000-2002 年 世界价值观调查和 1999 年欧洲价值观调 查;遗失数据已排除于百分比统计之外。
三、政治社会化
政治文化随着人们政治态度和价值观
80
70 俄罗斯 爱沙尼亚 德国(西)
60 日本/立陶宛
民族自豪感(百分比) 来源:所选国家资料来自 2000-2002 年 世界价值观调查和 1999 年欧洲价值观调 查。数字条目是“自豪”和“非常自豪” 的百分比;遗失数据已排除于百分比统计 之外。
政治体系的合法性也为成功的政治过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1. 政治学说形成的原因2. 政治学说的发展阶段3. 政治学说的传播和影响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1. 政治学说的定义和特征2. 政治学说的分类和流派3. 政治学说的核心理论政治学说的方法论1. 政治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2.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 政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第二章国家与政治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属性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国家的属相和基本属性3. 国家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工1. 国家机构与职能分工2. 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3. 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1. 政治权利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3. 政治权利的保障与实现第三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与途径国家基本制度和政治制度结构1. 国家元首和政府机构2.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3. 法院和检察院中国的领导地位1. 中国的崛起和发展2. 中国的宗旨和任务3. 中国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模式第四章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政治文化和政治心态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3. 政治心态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政治道德与政治体制改革1. 政治道德的定义和标准2.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3.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1. 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2. 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3. 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政治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政治选择性必修一笔记

政治选择性必修一笔记政治选择性必修一主要介绍了政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政治体制、政治权力、政治文化、政治精英和政治参与等。

下面是政治选择性必修一笔记的详细内容:第一章政治学导论1.1政治学的概念和主要任务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社会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行为和政治理论等问题。

1.2政治行为和政治参与政治行为指人们在政治领域内的行为,包括选举、请愿、罢免、游行示威等。

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各种方式,既包括通过参与选举、投票等直接方式来参与政治,也包括通过参与公众事务和社会服务等间接方式来参与政治。

1.3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政治环境是指政治行为和政治制度的基础,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结构、经济制度和国际环境等因素。

政治文化是指社会中有关政治的共同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它是塑造政治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1.4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力政治体制是指政治统治组织的形式和结构,包括民主制度、专制制度、共产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等。

政治权力是政治体制赋予的权力,包括立法、执行和司法等职能。

政治权力的运用对于政治体制、政府治理和民主参与都具有重要影响。

第二章政治体制和政治权力2.1民主政治和专制政治民主政治是个人权利和政治自由的保障,其特点是权力分立、普选制度和言论自由等;专制政治则体现为权力集中、一党专制和审查制度等。

2.2政治制度和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包括宪政制度、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制度等,而政治体系指各国不同政治制度在国际关系中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2.3政治文化和国家认同政治文化在国家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共同的政治文化对国家认同的形成和维护非常有利。

政治文化与国家认同、政治体制和政治行为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第三章政治精英和政治参与3.1政治精英和权力精英政治精英是具有影响和权力的政治人物和团体,而权力精英则是国家权力机构中的重要成员。

3.2政治参与和民主治理政治参与是评价民主政治成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知识点大纲总结及考研真题详解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知识点大纲总结及考研真题详解

政治学基础是政治学的一门基础课程,涉及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介绍了现代政治体系的组成和发展规律等内容。

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第4版作为国内政治学领域的经典教材,综合了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成果,涵盖了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下面是王浦劬《政治学基础》第4版的知识点大纲总结:第一章: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1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1.2 政治学研究的方法1.3 政治学研究的意义第二章:政治学的基本概念2.1 政治、政治学和政治体系2.2 国家和政府2.3 政治权力和政治文化2.4 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2.5 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第三章:政治学的基本理论3.1 政治学的理论取向和流派3.2 政治哲学和政治伦理学3.3 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3.4 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第四章:现代政治体系的组成4.1 国家和政府4.2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4.3 政治形式和政治内容4.4 政治权力和政治文化第五章:现代政治体系的发展规律5.1 政治制度的发展5.2 政治文化的变迁5.3 政治变革的动力5.4 政治变革的发展趋势此外,王浦劬的《政治学基础》第4版还涵盖了政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和前沿议题,如现代化、全球化、政治经济学、公民社会、政治跨国化和政治民族主义等。

该书不仅对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广大对政治学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深入的理解。

此外,如果你正在为政治学考研而烦恼,可以结合该教材的知识点和内容,增加自己的基础和深度。

下面是一些政治学考研真题的详解:1.《政治学原理》第一章所讨论的政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什么?答:《政治学原理》第一章讨论的政治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政治。

2.现代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宪政体制与专制体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答:现代政治制度的本质是指政治权力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包括国家政府和政治制度等方面。

宪政体制和专制体制的本质区别在于宪政体制强调政治权力的制约和平衡,而专制体制则强调个人统治和绝对控制。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比较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 权力分立: 分权学说提出政府的三种功能(立法、执行、 判决)应分别赋予三个分立的政府机关(立 法、行政、司法)。其目的在于分割政府权 力以便保护自由并控制专制。它在形式上要 求独立,各部门不能有人员的重合。但它还 意味着相互依赖,以分享权力的形式保证制 约与平衡。 总统制建立在严格的权力分立的基础上。
第四章 政治与社会:政治参与
• 政治参与的含义: 是指普通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其含义包括: 1、政治参与包括活动而不包括态度。 2、政治参与特指与政治职业者相区别的公民的 政治活动。 3、政治参与只是指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 4、政治参与包括试图影响政府的所有活动,而 不管这些活动是否产生实际效果。
• 政治参与的具体形式: 选举活动:投票行为、竞选捐款、选举组织工 作、为候选人游说或其他影响选举过程结果的 活动。 院外活动 政治结社:主要有集会和参加社团组织两种形 式。 接触:通常为谋求单个人或很小一部分人的利 益而指向政府官员的个人活动。“个别接触”。 暴力:骚乱、叛乱、动乱、政变等 革命 网络政治参与
第一章 社会经济与政治制度
• “威权主义” 威权主义政权是指二次大战后一些发展中国家和 地区出现的军人政权或由非军人统治 (一般是一 党执政 )的具有高度压制性的政权 。 • “极权主义” 是以极少数人独裁统治为特征 ,主要通过强制和 镇压 ,对社会和个人生活各方面都进行严格控制 , 迫使其服从领导人和政府的意志。这种体制可以 分为传统的极权主义和现代极权主义。前者 ,在 封建社会普遍实行 ,一般称为“暴君统治”、 “封建专制主义”等。后者 ,一般是指 2 0世纪 30年代出现的德、日、意等法西斯政权。
• 官僚威权主义:
指的是60、70年代拉美国家广泛出现的政治制度,主 要是一种官僚政治,政府在军人或军事集团的支持 下,通过控制各种形式的选举来限制各种政治组织 和利益团体的活动,镇压反政府的示威、游行、集 会、罢工等群众运动,在经济上采取压制工资水平 的紧缩政策以推动经济发展。 • 新威权主义: 是指一种政治权力集中于少数寡头集团,借助代议 制形式以及其他国家工具严格控制各种利益表达和 政治参与,以现代化和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意识 形态或政权形态。新威权主义二战后在发展中国家 出现,是威权主义政权的最近形态。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预习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预习

八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预习政治学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之一,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政治知识。

在八年级上册的学习中,政治知识的学习同样也比较重要。

第一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指一个国家的全体社会成员通过一定方式和程序,制定、执行和实施统治规则的一套制度。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政治制度的种类、组成部分、实施程序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章政治文化政治文化包含了人们在政治活动中的信仰、态度、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政治文化特点,并掌握如何正确对待不同的政治文化。

第三章政治思想政治思想是人类对社会政治问题进行深度思考和探讨的成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是不同的。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各种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的重要政治思想及其主要内容。

第四章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是其领导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各个时期的党的基本路线和政策,并掌握其背后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第五章国家机构国家机构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组织和管理体系,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包括国家机构的组织结构、职能分工和实施程序等方面的知识。

第六章政治参与与履职能力政治参与和履职能力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政治活动和承担政治职责的能力。

在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政治参与和履职能力,以及如何提高自己的政治参与和履职能力。

总之,政治学知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通过对政治知识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家及其制度、政策和文化,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更加全面地认识社会现实,并在将来成为有良好的公民。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重点知识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重点知识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重点知识梳理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的重点知识梳理如下:
第一章政治思想与政治学说
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明建设
第二章国家与政权
1.国家的概念
2.国家的组成部分及其职能
3.政治制度与政治过程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参政党制度
第三章国家机关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国家机关的组织结构
2.行政管理系统和公务员制度
3.法官和检察官制度
4.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第四章法律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
1.法律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
2.宪法和法律的关系
3.司法实践中的法治保障
4.法律法规的适用和解释
第五章公民权利和义务
1.公民权利的概念
2.公民权利的种类
3.公民权利保障的制度和措施
4.公民的义务和法律责任
第六章政治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关系
1.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2.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3.政治和社会的关系
4.信息化背景下的政治生态
以上就是高中政治必修三《政治与法制》全册的重点知识梳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一、令人深思的个案
1、托克维尔:美俄对比
2、南北美对比—美国的独特—强大
3、关于墨西哥移植美国联邦宪法
4、关于利比利亚
历史:9~10世纪,靠近撒哈拉沙漠中、西非地区的部分居民移居谷物海岸(即今利比里亚)。

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人来此贩卖奴隶,随后荷、英、法、德等殖民者相继侵入。

1821年12月,美国兴起废奴运动,把美国黑人送回非洲,普罗维登斯岛就是19世纪初首批美国黑人移民登陆的地方,1824年命名为利比里亚(自由之城)。

1838年成立利比里亚联邦,由“美国殖民协会”派任总督。

1847年7月26日宣告独立,建立利比里亚共和国,号称非洲第一个共和国。

另一黑人移民区于1854年2月4日建立马里兰共和国,1857年并入利。

1860年,美国黑人移民建立真正独立党,并自1869年起执政百余年。

1980年4月12日,土著克兰族人塞缪尔·多伊军士长率领17个士兵发动政变,结束美国黑人移民后裔的统治,建立军政府,并于1985年当选总统。

1989年12月,流亡国外的前政府官员查尔斯·泰勒率全国爱国阵线武装攻入利境,利陷入长达7年的内战。

1990年8月,利成立“全国团结临时政府”,索耶出任总统。

1994年,利成立国务委员会,由主席和数位副主席集体行使总统权力。

1996年8月,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斡旋下,利交战各派就停火、解除武装和举行大选达成一致。

1997年7月19日举行大选,在武力支持下,泰勒当选总统。

2003年8月,迫于内外压力,泰勒向副总统布拉移交权力,并流亡尼日利亚,利内战结束。

10月,利各派组成以布赖恩特为主席的全国过渡政府。

2005年10月利举行总统选举,团结党领袖瑟利夫女士当选。

政体:泰勒执政后,对内实行独裁统治,利国内局势一直动荡不安。

自2002年底起,利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人和解与民主联盟”(简称利民联)加大对首都蒙罗维亚的攻势。

2003年6月,利民联和另一支反政府武装“利比里亚民主运动”(简称利民运)与利政府在加纳首都阿克拉签署停火协议。

8月11日,迫于内外压力,泰勒总统向副总统布拉移交权力,流亡尼日利亚。

布拉就任临时总统。

8月18日,布拉政府与利民联、利民运和各政党社团共同签署《阿克拉和平协定》,并于10月中旬组建全国过渡政府。

全国过渡政府执政以来,大力推进和平进程,积极配合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落实“解除武装、复员、重返和融入社会计划”,加紧重建军队和警察等安全系统,努力恢复国民经济。

2004年10月,利解武和复员工作结束。

目前,利政局总体趋于稳定。

瑟利夫总统就任后,致力于推进和平进程,积极寻求外援,努力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开展恢复重建。

2011年11月,瑟利夫再次当选总统。

2012年1月16日,瑟宣誓就职。

5、关于意大利南北美改革
6、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第一步——学习国外先进技术,洋务派“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失败告终,以甲午战争为转折点。

第二步——学子制度,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变法维新,搞“君主立宪”,且重视可持续发展。

第三步——学习政治制度和文化,五四新文化运动,主张学习文明世界(深层原因)
7、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
8、中国南北方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背景VS上海)
二、政治文化
1、何谓文化:严格来讲指的是一种精神价值,如果从广义上来讲,文化则是指一种生活方式,不管作为精神价值还是生活方式,文化都有三种形态:第一,它是批判力量。

每个时期的文化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对社会现状持批判态度。

对于一切与统治者意识形态相对立的精神思想文化,通常以标准化的道德力量出现,制约着其他精神的形成于发展。

第二,文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具有统一性与制度性,在本民族之内,文化具有同一性,是人们交际的方式。

第三,文化是一种艺术创造,同时它也是一种精神产品。

2、政治文化的提出及学者态度
最早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是阿尔蒙德(美国学者)。

他在1956年发表于政治学季刊上的《比较政治制度》这一文中指出:每一种政治制度都根源于某一种决定政治活动取向的特殊模式中。

后者对于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变迁都起着取向的作用。

对于这种起取向作用的因素,或称之为政治制度,或称之为政治价值,或称之为意识形态,或称之为民族特性,或称之为文化精神等。

但这些概念都过于宽泛,难以把握。

因此,阿尔蒙德主张引入政治文化的概念。

1963年,阿尔蒙德和维巴合著的《公民文化——五国政治制度与民主》一书,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阐释了政治文化的内涵,认为政治文化是人们对于政治体系及其各部分的态度,对于在该系统中自我角色的态度。

阿尔蒙德进一步认为政治文化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认知,即对政治系统的认识和意识。

二是情感,即对政治系统的感觉和态度。

三是评价,即对政治系统的判断。

其他学者对于政治文化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态度。

马克思主义者对政治文化的定义当然不同于西方学者。

曹佩林说概括地讲,政治文化是政治群体在历史和当前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情感。

它属于人类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范畴,反映的是政治心理层面的内容。

三、政治文化的两重性特征及其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1、政治文化的两重性:概括阿尔蒙德对政治文化的概括及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政治文化的见解,它有两方面的特征:1)政治文化自成体系。

作为一个外在于政治体系的独立度量,而与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着相互的作用。

2)政治文化又内化于政治体系中,是政治的有机部分,通过影响政治体系中的每一个行为者,
发展其微妙的功能。

政治文化的双重性使得它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也呈现出两重性特征。

一方面,政治文化外化于政治制度之外,形成了政治制度的外在环境,即制度环境。

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内化于政治制度之内,构成了政治制度的有机部分,即制度精神。

2、作为制度环境的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1)何谓环境:从一般意义上讲,所谓环境是指包围着某一中心的事物或者状态以及影响中心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的总和。

它是一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不断变化的多种因素组成的系统。

(2)作为制度环境的政治文化主要以下述方式与政治制度发生关系:一是它限制、制约,甚至在一定情况下决定政治制度。

二是政治制度必须适应环境的状况,如果不与特定的政治文化相适应,政治制度再好也难以生根发芽。

三是制度环境的变化也会促使政治制度发生相应的变化。

3、作为制度精神的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在《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与民主》一书中,阿尔蒙德和维巴通过对五个国家的考察,把这种内化为制度精神的政治文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村民型政治文化、臣民型政治文化以及参与性政治文化。

村民型政治文化的特点在于它的非认知性。

“人民”只是模模糊糊地认识到中央政权的存在,但他对它的感情却是不确定的或是否定的,也没有接受任何规范来调整他和政权的关系。

臣民型政治文化的特点在于它的被动型。

臣民意识到了分化的政治体系和政府权威。

参与型政治文化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认知和主动的政治文化,参与型整体下的公民不仅是趋向于积极地参与政治,而且它依附于法律的权威,是更加扩散性的基本集团的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