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心理辅导
身心健康
18
青少年情绪调节的具体方法:
1、转移法:注意转移法、思想转移法、行动转移法 2、释放法 3、凝聚法
身心健康
19
情感的培养: 1、给青少年提供正常的生活环境,承认他们应有的社 会地位,满足他们必要的社会需求和社会交往要求。 2、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加强青少年的认知能力,调节青少年的认知过程。 4、鼓励青少年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目录
青春期
认知
个性
社会性
身心健康
1
青春期
又称少年期,是由童年向青年的过渡阶段, 具体是指以第二性征出现为起点,身心各 方面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 青春期是人生最关键的转折期。
青春期的心理发展特点: 1.反抗性与依赖性 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从而导致他们的反抗。 与此同时,少年的内心并不能完全摆脱对父母、成人的依赖,只是依赖的方式和 程度与过去相比有所改变。
身心健康
26
3.自我体验
(1)成人感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发育的迅速成熟,初中生的成人感日趋强烈。他 们感觉自己已经长大,特别渴望得到成年人的各种体验。 (2)自尊感 随着成人感的发展,少年在生活中对于自尊的需要日益增长,特别需要在 品德、人格和能力等方面得到他人的认可,同时也需要得到自我的认可强烈性与温和性共存
青少年的情绪有时表现得非常强烈,甚至可以用暴 风骤雨来形容。一些微小的刺激在成人看来并不会引起多 大的反应,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就能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
除了强烈性以外,青少年的情绪有时也会表现得比 较温和、细腻。他们的情绪会经过文饰后以温和的形式表 现出来,他们比儿童更善于掩饰自己的内心。
2、闭锁性与开放性 青春期不再像儿童那样外露而直爽,另一方面,又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同情和理 解。
初一学生心理转变
一、初一孩子的心理状态分析1、盲目的自信与自卑家长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觉: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孩子跟小学阶段相比,心理波动大,情绪不稳定,要么极度自信,要么沮丧不堪,极容易盲目自信与自卑。
这是因为刚进初中,孩子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班上同学的学习层次也良莠不齐,尖子生与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差距较为悬殊。
尖子生一入中学信心十足,意气风发,尤其是当今许多学校按孩子的学习基础,分层次编班,层次好的班级的孩子,个个感觉良好,但一经挫折(如当不上班干部、测验成绩不如人意等),便立刻心灰意冷,找不到感觉,不知如何应付,或者埋怨老师。
基础一般和基础差的孩子,一般自卑感和心理压力都较大。
但不管自信或自卑都对新的学习生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有展现自我的欲望。
这也是我们家长要把握的教育契机。
2、矛盾的思维方式初一阶段的孩子在小学养成的认知习惯仍然影响着他们接受新事物,他们常常用怀疑的目光看老师,或者勇敢的对老师说:“我们小学老师这样说的……”,在这一思想的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又迅速发展,开始远离老师和家长。
他们有了心理话更愿意对同伴讲。
对家长和小学老师形成的绝对服从和依赖与升入中学萌发的自我意识并存,这是他们思维上的主要矛盾。
3、陌生的师生、同学关系家长可能会注意到初一阶段的孩子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下课了,他总爱找自己的小学同学在一起玩,从而形成了自发的小团体。
星期天,他还常常约小学的同学一起看望老师;以此来重温过去的师爱,表达对小学的眷恋。
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首先,是小学与中学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小学,老师少,但总跟班,且管得细,孩子对老师有依赖感;而到了中学,老师增多,但班主任也不是总能看得到,孩子找不到依靠,总觉得老师离自己很远。
其次,小学时间很长,在此之前,孩子少有改变环境的经历,自然依恋着旧时的群体。
新的师生、同学关系不会自然形成,要依靠家长老师的引导才得以实现。
4、不适的多门学科初一孩子由小学的两门主科,一下猛增到中学的七门主科;孩子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控制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初中学生不同年级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初中阶段是青春期的开端,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沟通方式会因不同年级而有所差异。
下面将从初一到初三三个年级依次介绍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初一是初中阶段的起点,学生通常会面临着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感到新奇和兴奋。
但同时也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因为他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面对新的学科和学习方式。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下:1.好奇心强:初一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新的学科和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
2.容易分心:初一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很难长时间保持专注。
3.厌学情绪:初一学生可能出现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因为学习压力的增加和新的学科的难度提高所带来的困惑。
4.关注外貌:初一学生开始比较关注自己的外貌和周围同学的外貌,有了对比的意识。
初一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表达:初一学生比较直接,容易直言直语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善于隐藏情感。
2.依赖身体语言:初一学生倾向于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比如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
3.留意非言语线索:初一学生对于他人的情感和意图通常通过非言语线索来判断,比如声音的变化和眼神的流露。
4.墨守成规:初一学生对于校规和老师的要求较为遵从,往往表现出遵纪守法的一面。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沟通方式:初二学生在初一的基础上逐渐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成绩和自我认同开始有更高的要求。
初二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下:1.学习压力增加:初二学生的学业压力开始增加,他们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应对复杂的学科和考试。
2.自我价值感的形成:初二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自我认知,开始关注自己的成就和能力,对自己的价值有更高的要求。
3.追求独立:初二学生希望在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有更多的独立空间,不再完全依赖于父母和老师。
4.对未来的选择焦虑:初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和学业选择开始产生焦虑和困惑。
初二学生的沟通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际和理性:初二学生倾向于用实际的逻辑和理性的思维来解决问题,他们更注重事实和数据的支持。
初一学生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建议
初一学生的特点及家庭教育建议一、初一学生身心的特点(一)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行为表现:初一正处在身心发展不稳定的青春期。
一方面,他们精心旺盛,活动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增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即新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的产生和各种不良因素的诱惑,他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惯还很不稳定,其主要表现是:1、初一学生身体发育开始进入第二高峰期。
他们的体型、外貌和行为普遍出现急剧变化,第二性征日益明显。
2、性别意识和对异性的意识表现出来一些学生喜欢打扮、修饰自己,男女生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
3、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普遍认为自己似乎是个大人,不愿意别人把自己还当作小孩子;还时常表现出成人的某些行为。
4、闭锁心理有所发展一些孩子不愿望向家长袒露心事,而喜欢在一定范围内交友。
5、个人追求与愿望增多追求与愿望有积极的一面;但不能满足时情绪易低落,有时因受挫折会表现不良行为。
(二)研究的特点1、对初中的进修有一定了解。
进修有连续性,但从小学到初中仍有一个适应过程。
2、进修难度逐步加大,进修成绩分化激烈,一般认为分化出现在初二,实在已经提前到了初一。
3、自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在进修上的自力性逐步增强。
课内,如何主动在教师指导下,参与教学,锻炼自己,确有提高;课外,如何自力安排进修活动,拓展知识,发展兴趣,形成上风。
自学能力的强弱,表现出学生的根蒂根基、能力、刻苦、自律,对进修成绩有较大的影响。
相比之下,初中以后,家长对孩子进修上的直接帮助逐步减少,而且难度加大。
可以说,不在“帮”,而在“引”;不在“教”,而在“导”。
不恰当的“要求”、过高的“标准”,弄得不好,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厌烦,甚至拒绝家长的“好心”。
4、进修的矛盾性存在。
自觉性与依靠性、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好玩是孩子的天性。
只要得当,就不应过多地指责。
孩子的自觉性、主动性不能持久,是正常现象。
这离不开教师的严格要求与管理,离不开家长及时地督促与激励。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计划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忽视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追随美德变成耻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杂念变成心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逐明星、由尊敬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找、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富杂乱的影视、书刊、传闻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舒畅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逐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幻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阔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1、个人意识开始出现2、群体意识日益增强3、青春欲望渐渐萌发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5、厌学情绪渐渐滋生6、自我管理逐渐变难初二学生心理特点1、思维能力大为提高2、理想志向更为远大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4、自尊反叛更加强烈5、厌学情绪更加激化6、自我管理更加困难初三学生心理特点1、思维能力空前提高2、理想压力空前增大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5、自私叛逆日益强烈6、厌学情绪继续激化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对策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刚刚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而他们自己也非常痛苦,感到很无助。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了解,比如:与初一任课教师进行交谈、召开部分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等等,收集到了很多信息,并对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思想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初一学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特征较为复杂,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下面将从情绪波动大、适应能力强、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增强等方面,详细介绍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
初一学生的情绪波动大。
由于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初一学生的情绪起伏较大。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低落、焦虑、易怒等情绪变化,这与他们身体和心理上的变化密切相关。
初一学生在适应新环境、面对学业压力、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可能会引发情绪波动。
因此,教师和家长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帮助他们积极应对情绪问题。
初一学生的适应能力强。
初中是学生从小学向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新的环境、老师和同学都会给初一学生带来很大的变化。
然而,初一学生通常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他们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与新的同学相处融洽。
他们能够迅速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学科知识,面对新的挑战,并取得进步。
第三,初一学生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
初一学生正处于探索和认知世界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
他们喜欢尝试新的事物,探索新的领域,对知识的渴望驱使着他们不断学习和探索。
初一学生的好奇心是他们学习的动力,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他们正确利用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
初一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在青春期的影响下,初一学生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外貌、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有更多的关注。
初一学生可能会对自己的不足感到自卑,对他人的评价过于看重。
教师和家长应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树立正确的自我价值观。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包括情绪波动大、适应能力强、好奇心强、自我意识增强等方面。
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更好地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教师和家长应关注初一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同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好奇心,积极探索和学习;并引导他们正确树立自我意识,树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通过合理引导和关怀,我们可以帮助初一学生度过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教育育儿子女心理特点叛逆心理杂谈分类:家长学校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在于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加大了。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
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
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
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
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阅读和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和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
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
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家长跟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凡事都以我为中心。
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
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
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这会使人受益一生。
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
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
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初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心理异常的主要表现学习自信心、交往能力和情绪控制等方面不足。
一、学习遭受挫折导致畏难情绪进入初中,课程增加,书变厚了,作业量大。
各科都有较高要求。
新鲜感很快就会被“课业负担”代替,显得眼花缭乱,甚而手忙脚乱。
一扫往日无忧无虑的快乐,多了几份郁闷和焦虑。
在小学阶段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对初中的学习成果期望值较高,如果开头不能尽快适应,受到挫折就会影响学习的信心。
针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可从以下某个方面入手:1.告诉子女中学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会听课和主动预习、及时复习。
2.告诉子女必须全力以赴,勤奋扎实。
随意散漫,靠小聪明是绝对不行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3.加强方法辅导,特别是不同学科的学习特点,如语文坚持练笔、数学解题尝试举一反三、英语的听力、阅读训练等,订阅相关书报杂志获取方法指导是好一个好办法。
4,不要太看重考试分数,不同试卷的分数没有可比性,偶尔没有考好,也不能打击自信心。
要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错例原因,既而发现学习或考试中的缺陷。
二、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行为障碍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如果家境较好而且父母又比较娇惯,或自认为长得好看,或$2老师的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孩子往往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凡是都以我为中心。
但班级是一个集体,唯我独尊必然要遭受挫折,主要是来自同学的不买账和老师的批评。
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可能形成孤芳自赏,远离集体,甚至会激化矛盾,打架闹事,可见学会与同学相处十分重要。
我们希望家长能坚持教育子女以“宽容、互助、自省、交流”处理好同学关系。
以期培养一种合作意识,树立一种团队精神,协助班主任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大家庭氛围。
还是要提倡自我批评、团结互助、得理让人和诚实守信的良好品德。
这会使人受益一生。
与教师相处,大部分学生阳光自然,懂礼貌、善交流。
也有比较内向的,不与老师多话,把自己裹的很紧,这类学生可能有一定的自卑感。
我想说,有自卑感的人其实大多数较优秀,只是有某种心理暗示他不要出头显露自己。
青春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
青春期孩子的主要心理特征1、独立意识增强:孩子开始逐渐独立思考和决策,不希望被父母控制,希望有更多自由和自主权。
同时,也会表现出对更广阔的世界和新事物的开放和好奇心。
2、质疑权威: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会质疑权威,总是想知道为什么有些事情要这样做,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视为最正确的。
3、热衷于探索和尝试新事物:青春期的孩子热衷于探索各种新事物,尝试着不同的体验,他们乐于挑战自己,但也越来越具有近乎风险性行为的特点。
青春期孩子的主要心理问题:1、自卑心理。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会影响与他人的交流,长期下去只会加重自卑的心理,甚至还有可能会引起自暴自弃。
2、早恋心理。
到了青春期第二性征已经发育成熟,对于性以及异性产生好奇心,但是他们心理还不是很成熟,做事情容易冲动且不计任何后果,甚至会出现学生怀孕的情况。
3、讨厌上学。
大部分学校会以孩子的分数来论高低,学习成绩差的人群容易出现厌学的情况,他们因为自己的学习差而变得自卑,再加上受到老师以及学生的孩子,会丧失学习的兴趣。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问题如何解决?1、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
尊重是缩短父母与孩子关系距离的法宝。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逐渐成长为成年人,所以父母需要从“自上而下”的沟通和引导方式转变为更加平等的对待方式。
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与孩子建立健康温暖的亲子关系。
2、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
青春期需要个人成长空间,需要自我个性的发展,这需要父母建立在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有良性的发展。
而孩子需要的独立空间,父母的放手也在于对孩子的信任,让孩子有足够的自我决策权,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3、用讨论的语气代替命令的语气。
父母和孩子相处没有必要变得卑微,只需要改变教育方式,尽量用讨论的语气代替命令的语气。
遇到事情的时候,可以以朋友的角度和孩子交流。
这无疑是对青春期自尊心强的孩子最大的尊重。
也更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在乎自己的感受。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精选文档】
一、初一新生的心理变化及特点1、自身角色的改变从小学的老大转变为中学的老小。
原先在小学班级里成绩优秀在新的班集体就可能显得默默无闻、普普通通了,也有的同学升入初中后对新的环境感到自信心不足,寂寞、孤独,总是怀念以前的班集体或以前的老师。
这种角色上的转换,会使我们同学产生相当强烈的不适应感。
2、生活自理能力的要求现在我们同学在家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但是从前天进入初中开始住校后,我们就发现,我们不得不告别过去在家时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父母的生活了。
而是一下子要去面对自己买饭吃饭、洗衣服、收拾床铺等这样简单又具体的问题了,而且一周才能回一次家,有的同学甚至是要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那么这对于我们这些从小到大从未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同学来说怎么办呢?还有父母给的生活费又该怎样计划支配呢?每天的饮食又该如何合理安排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向我们同学提出了独立生活的挑战。
3、功课从“寥寥无几”到“门类繁多"。
我们都知道,小学就那么寥寥的几门课,两三位老师就一竿子包到底了;而在中学,我们一下子十几门功课全端出来,老师一人授一门课。
功课换了内容,难度也加深了,而且门门功课有作业,往往让我们初一新同学应接不暇,真有点狗咬刺猬,不知从何下口的感觉.所以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容易产生手忙脚乱之感,失去协调与自控能力,甚至失去自信。
4、老师由“保姆型”转变为“放手型”。
上了中学后我们还会发现师生关系有了显著的变化。
在小学里,小学老师和我们同学之间交往的机会很多,我们和小学老师之间是相互非常了解的,师生关系也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到了中学,我们每位任课老师都要教几个班的课,指导很多学生,一般就不会象小学那么深入细致了,学习生活上包办的地方也比小学少了,而且现在老师强调的是学习的自觉性,不再是像小学时无微不至的“保姆型”的了。
这对我们部分小学时对学习很有依赖心理的同学来说,就很不适应了,所以不少同学进入中学离开熟悉的老师,感情上失去依托,容易产生失落感,甚至对新老师在感情上产生抵触情绪。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初中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初中生正处在青春发育的初期,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他们在半成熟与半幼稚.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等错综复杂,矛盾交织,内心激烈震荡中寻求着心理的平衡和健康发展。
家长和老师应当按照他们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使他们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心理的过渡期,成长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品格的一代新人。
在这个由幼稚的儿童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化过程中,他们的心理过程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既有充溢着丰富内涵的规律性的共同点,也有颇多的力具鲜明个性化色彩的独特点。
以下,我们就分别从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初中各年级学生主要的心理特点作一些分析,供家长们学习参考。
首先,我们来探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顺序性:少年期的心理如同他们的身体一样是按照一定规律有顺序地发展变化的这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是一个无法改变或停滞的自然发展过程。
例如,他们的思维活动列从儿童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逐渐转向青少年期的以抽象思维为主;他们的记忆力也从以前主要靠机械记忆而发展到意义记忆。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的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性格、能力等都在循序渐进,适时地给他们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学习和活动,将极大地有利于他们心理的成熟与发展。
2.稳定性:就是心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系统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越过这个阶段或者任意改变其发展顺序。
这种稳定性还表现为,无论在什么时代、什么地区、什么社会形态以及什么民族中,青少年的心理特征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
可以这样讲,全世界的初中生在求知欲、好奇心、成人感以及对两性问题所产生的朦胧和疑惑感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尽管在涉及的深度、范围上存在一定差异。
熟悉和了解初中生心理发展所具有的这种稳定性,对家长有效实施家庭教育会产生很大的帮助。
3.可变性:是指在某种环境和条件的影响与支配下,初中生的心理过程的发展程度和速度会发生某些变化,从而使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发生较大的变化,形成个体心理素质上的差异。
初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
初中生心理变化的特点
1、产生成人感
初中阶段学生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进入早期成人化,自我意识向独立成熟方面发。
他们在对人、对事的态度、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行为的内容和方向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同时也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能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但是还没有那种深刻而稳定的情绪体验,缺乏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缺乏社会经验。
由于初中生心理上的成人感及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心理冲突和矛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2、情感丰富,易冲动
他们这时候逐渐从低级性的单纯天真的情感活动,向高级社会性情感发展,表现为具有一定群体感、道德感、美感、社会责任感,向往美好理想的成熟型情感。
但青少年情感常表现为情绪兴奋高、情绪紧张、情绪容易冲动,情绪不稳定,欠成熟,容易波动失控。
如果遇到不满和矛盾时,容易激动,暴怒,呈现激情状态。
在这一点上,男生比女生表现的更明显。
3、出现反抗心理
反抗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
反抗心理的出现,主要因为自我意识的高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独立意识的产生这三方面因素。
反抗的方式也比较多样化,时而态度强硬、举止粗暴,时而漠不关心、冷漠相对。
青春期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
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
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
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
七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辅导计划初中阶段是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急剧转变的关键时期,少男少女们由依附服从变成独立反叛、由温顺平和变成倔强好胜、由喜欢父母变成喜欢同伴、由喜欢幼稚变成渴望成长、由轻忽性别变成重视性别、由排斥异性变成亲近异性、由跟从美德变成嘲笑美德、由坦率老实变成狡诈自私、由心无邪念变故意事重重、由无所追求变成追赶明星、由尊重老师变成鄙视老师、由生活在真实生活中变成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由习惯平淡无奇变成喜爱绚丽多彩。
少男、少女们从踏上初中之们开始就在寻觅、扮演各自心仪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并从丰硕杂乱的影视、书刊、传言中贪婪地吸收他(她)们压抑已久而又兴奋快意的敏感信息,在图案、照片、歌词、剧情、韵律、文字、语言中愉快地体验他(她)们倍受压抑而又追求已久的心灵共鸣,在追赶青春偶像中感受青春的骚动、空想未来的生活、延伸自己的欲望,在与同伴的交流中发现原来个个如此、发现竟有知音朋友、发现存在广漠市场,从而卸掉背负已久的罪责,从而形成“众志成城”的群体,从而对抗“神经可恶”的老师,从而排斥唠叨烦恼的父母。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一、个人意识开始出现二、群体意识日趋增强3、青春欲望渐渐萌生4、童心玩念依旧旺盛五、厌学情绪渐渐滋长六、自我管理逐渐变难初二学生心理特点一、思维能力大为提高二、理想志向更为远大3、青春欲望更为炙热4、自尊反叛加倍强烈五、厌学情绪加倍激化六、自我管理加倍困难初三学生心理特点一、思维能力空前提高二、理想压力空前增大3、理想热情大打折扣4、青春欲望稍受冷落五、自私叛逆日趋强烈六、厌学情绪继续激化7、自我管理两极分化初一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对策一、问题的提出长期以来方才升入中学的初一学生,由于自身及客观情况发生了转变,许多学生进入中学后不能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在学习、思想、生活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发老师、家长对他们的不满,而他们自己也超级痛苦,感到很无助。
为了帮忙学生尽快地适应中学生活,为以后的学习、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从方方面面对学生进行了了解,比如:与初一任课教师进行交谈、召开部份学生座谈会、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与一些家长进行交流等等,搜集到了很多信息,并对学生进入中学以后在学习、思想等方面碰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整理。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及解决方法
初一学生是青春期开始的阶段,心理上会面临很多变化和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特点以及解决方法:
情绪波动大:初一学生常常因为学业、人际关系等问题而感到沮丧、焦虑或愤怒等负面情绪。
建议家长和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学生沟通,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缓解情绪压力。
自我认知不足:由于经验和知识的缺乏,初一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等方面存在一定的迷茫和不确定性。
建议家长和老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课程,让他们逐渐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学习压力大:初一学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学习要求和考试压力。
建议家长和老师要适当减轻学生的负担,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社交困难:初一学生可能会面临新环境、新人际交往等问题,导致社交困难。
建议家长和老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自信心。
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问题,避免冲突和误解的出现。
总之,初一学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阶段,家长和老师应该积极关注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给予适当的支持和指导,帮助
他们度过这个重要的成长阶段。
初一学生心理辅导方案
初一学生心理辅导方案一、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初一学生处于青春期的过渡期,心理状态较为敏感、脆弱。
他们正在经历生理和心理上的突变,身心发展不平衡,容易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情绪。
因此,了解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制定心理辅导方案的基础。
二、建立信任和沟通渠道建立与初一学生的良好关系非常重要。
心理辅导师应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需求,并提供积极的反馈。
通过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可以激发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并使他们更愿意分享自己的问题和困扰。
三、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每个初一学生的心理状况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能力和需求,设定可行的目标,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支持。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提升自信心;对于外向的学生,可以进行情绪管理培训,帮助他们控制情绪。
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思维习惯初一学生常常容易陷入负面情绪中,如压力过大、自卑感等。
心理辅导师应引导他们培养积极的心态和思维习惯,帮助他们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并学会从困难中成长和挑战自我。
通过积极的心态,初一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五、进行情绪管理培训情绪管理对初一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心理辅导师可以组织情绪管理培训,教授学生如何识别和调解自己的情绪。
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初一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提高应对挫折和压力的能力。
六、提供学业与生活平衡的指导初一学生在升入初中后,面临更多的课业和学习压力。
心理辅导师可以提供学业与生活平衡的指导,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加强学习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社交活动和其他兴趣爱好,以缓解学习压力,提升身心健康。
七、促进家校合作初一学生的心理辅导不仅需要学校的支持,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和配合。
心理辅导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联系,了解学生在家中的情况,并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家长可以通过与心理辅导师的合作,更好地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
初一学生心理特点从小学刚进入初中,很多孩子都不能很快的适应。
这是因为,这个阶段是个过渡期,有它特定的心理特征,如果不了解清楚,会给自己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多不便。
并且这一时期,新初一学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
初一新生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时期。
虽然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2、好寄、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新初一学生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
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
3、自我意识的觉醒、成人感的确立与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矛盾。
初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
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
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
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他们发号施令,但是,他们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
4、初中生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
初中生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他们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他们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
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
5、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
初中生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学生的心理特点
1、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
与小学生相比,初一学生开始进入少年期(12—15岁),身体形态开始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自我意识开始快速发展,抽象思维开始占优势,逐渐出现成熟化的表现,但初一学生毕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他们在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许多特点。
如他们一般还比较幼稚,有些学生“孩子气”很浓,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缺乏思考,表达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
他们一般会对初中生活产生美好愿望,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还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比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
如有些学生顺利时盲目自信,遇挫折时则盲目自卑,沮丧泄气;而且他们彼此之间的情绪感染性较强,做好事和坏事都有从众心理。
3、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
初一学生由于身体生长发育显著,体力增强,精力旺盛,具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独立工作与生活能力,他们的独立性和自尊心增强,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有了参与感,希望独立自主,摆脱成人对他们的“束缚”。
但毕竟他们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坚持性、独立性还不够,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在生活、学习上对家庭和学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赖心理。
如有些学生平时经常对父母说:“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学习和生活中一碰到具体的困难,则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4、新鲜感与紧张感的统一
跨入初中,新学习环境,新认识的教师和同学,尤其是新的学科,如生物、地理、历史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他们小学时未曾接触到的,这些使他们产生从未有过的新鲜感受。
使他们对初中生活充满好奇和憧憬,渴望马上融进新的生活中。
但不久后,新的生活又是使他们产生紧张感。
新的作息时间,校纪校规,小学的朋友因“时过境迁”而逐渐疏远,中学的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一样对自己细致周到,无微不至地关心;尤其是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相比大为不同。
这一切使他们产生强烈的紧张和烦闷。
因此,他们特别留恋小学轻松自在的生活,他们在作文、日记和交谈中反复地倾诉小学生活的美好。
面对初一学生心理特点,应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
初一年级的学生,地处环境、教学方式、人际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相互对比竞争,一旦遇到不理想的现实,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发生冲突,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从而陷入自卑与孤独,出现适应不良和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