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代动力学复习试题
药代动力学试题

1 影响药物代的因素有哪些及评价药物代的方法?2 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哪些?阐明各个参数的意义?1.影响药物代的因素:(1)给药途径的影响一种药物可以制成多种剂型,因此可以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给药途径和方法影响药物代进而影响疗效,因而引起了人们对给药方法研究的重视。
这与药物代酶在体的分布以及局部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有关。
由于肝脏和胃肠道存在众多的药物代酶,“首过效应”是导致口服药物体代差异的主要原因。
给药剂量和剂型的影响(任何药物代反应都是在酶参与下完成的。
体的酶都是有一定量的,当体药物量超过酶的代反应能力的时候,代反应往往会出现饱和的现象。
在硫酸结合和甘氨酸结合的代反应中,用较少的剂量就能达到饱和的作用)。
①剂量对代的影响机体对药物的代能力主要取决于体各种药物代酶的活力和数量。
代存在饱和现象。
剂量过大时出现中毒反应。
②剂型对代的影响对口服后要在胃肠道中代的药物影响大。
如:口服含1g水酰胺的溶液、混悬液、和颗粒剂后,测得尿中硫酸酯的量,服用颗粒剂比溶液剂和混悬剂多,这是因为颗粒剂吸收前需要溶解,吸收较慢,不会出现硫酸结合反应的饱和状态,生产硫酸酯的量就多,这是剂型对代影响的结果。
药物的光学异构特性对药物代的影响体的酶及药物受体具有立体选择性,导致不同异构体显示明显的代差异。
酶诱导作用和酶抑制作用药物重复应用或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时,药物代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某些药物的代被另外一些药物所促进(诱导),另一类是某些药物代被其它药物所抑制,促进代的物质叫做诱导剂,抑制代的物质叫做抑制剂。
有的药物对某一药物来说是诱导剂,对另一药物来说可能是抑制剂。
①酶抑制作用某些药物能抑制肝微粒体中酶的作用,使其它药物代速率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增加,这些具有酶抑制作用的药物称酶的抑制剂。
酶抑制作用包括不可逆抑制(抑制剂+P450活性部位结合,阻止其与氧结合而失活,常见药物:乙炔雌二醇、炔诺酮、安体舒通等)和可逆抑制(β-二乙氨乙基二苯丙乙酸酯)。
药代动力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40,共80.0 分)1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2.0分)2.0 分A、过敏反应B、胃肠道反应C、二重感染D、肾毒性E、骨髓抑制我的答案:E2下列有关氯丙嗪的叙述,正确的是(2.0分)2.0 分A、氯丙嗪可与异丙嗪、杜冷丁配伍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B、氯丙嗪可加强中枢兴奋药的作用C、氯丙嗪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症D、以上说法均不对E、氯丙嗪是哌嗪类抗精神病药我的答案:A3下列药物中不需要进行TDM的是(2.0分)2.0 分A、抗高血压药B、降糖药C、抗凝血药D、抗生素E、利尿药我的答案:D4当AUC经对数转换后,生物等效性的判断标准是:(2.0分)2.0 分A、85%~120%B、70%~145%C、80%~120%80%~125%E、80%~145%我的答案:C5下列药物对支原体肺炎首选的(2.0分)2.0 分A、红霉素B、对氨基水杨酸C、吡哌酸D、土霉素E、异烟肼我的答案:A6下列有关氯丙嗪的叙述,正确的是(2.0分)2.0 分A、氯丙嗪是哌嗪类抗精神病药B、氯丙嗪可用于治疗帕金森症C、氯丙嗪可与异丙嗪、杜冷丁配伍成“冬眠”合剂,用于人工冬眠疗法D、以上说法均不对E、氯丙嗪可加强中枢兴奋药的作用我的答案:C7药物被动扩散的特点是(2.0分)2.0 分A、不依赖载体进行,消耗能量B、不依赖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C、依赖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依赖载体进行,消耗能量我的答案:B8临床试验方法的选择必须符合(2.0分)2.0 分A、合理和规范的标准B、科学和道德标准C、标准化和科学化D、现代化伦理标准E、科学和伦理标准我的答案:E9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抢救应首选(2.0分)2.0 分A、肾上腺素B、头孢氨苄C、抗组胺药D、多巴胺E、去甲肾上腺素我的答案:A10氨茶碱平喘的主要机制是(2.0分)2.0 分A、抑制鸟苷酸环化酶B、促进肾上腺素的释放C、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内cAMP的含量D、激活磷酸二酯酶,降低平滑肌内cAMP的含量E、激动支气管平滑肌上的β受体我的答案:C11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2.0分)2.0 分A、药物的水溶性大小B、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C、药物对受体的亲和力大小D、药物的脂溶性高低E、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我的答案:B12鼠疫首选(2.0分)0.0 分A、庆大霉素B、林可霉素C、卡那霉素D、链霉素E、红霉素我的答案:B13甲氧氯普安(胃复安)具有强大的中枢性镇吐作用,这是因为(2.0分)2.0 分A、激活了吗啡受体B、激活了多巴胺受体C、阻滞了吗啡受体D、阻滞了多巴胺受体E、阻滞了H1受体我的答案:D14强心苷对下列哪一种心衰疗效最好(2.0分)0.0 分A、严重贫血所致心衰B、甲亢所致心衰C、高血压所致心衰D、肺源性心脏病所致心衰E、严重二尖掰狭窄所致心衰我的答案:E15脂溶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通过(2.0分)2.0 分A、主动转运吸收B、通过载体吸收C、过滤方式吸收D、易化扩散吸收E、简单扩散吸收我的答案:E16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时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0分)2.0 分A、过敏反应B、椎体外系反应C、体位性低血压D、外周抗胆碱样副作用E、内分泌紊乱我的答案:B17当Cmax经对数转换后,生物等效性的判断标准是:(2.0分)2.0 分A、80%~125%B、70%~145%C、85%~120%D、80%~120%E、80%~145%我的答案:B18新药研制单位和临床研究单位进行新药临床研究时应符合(2.0分)2.0 分A、健康相关产品申报与受理规范B、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C、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D、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E、药品临床试验规范我的答案:E19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有(2.0分)2.0 分A、结合型与游离型存在动态平衡B、结合型可自由扩散C、无竞争D、无饱和性我的答案:A20有严重肝病的糖尿病人禁用下述哪一种降血糖药(2.0分)2.0 分A、胰岛素B、甲苯碘丁脲C、二甲双胍D、苯乙双胍E、氯磺丙脲我的答案:E21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因此该药物(2.0分)2.0 分A、半衰期长B、半衰期短C、表观分布容积大D、吸收速度常数Ka大E、表观分布容积小我的答案:C22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2.0分)2.0 分A、不依赖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B、依赖载体进行,消耗能量C、依赖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D、不依赖载体进行,消耗能量我的答案:B23以下属于均相的液体制剂是(2.0分)2.0 分A、复方硫黄洗剂B、石灰搽剂C、鱼肝油乳剂D、脂肪乳E、复方硼酸溶液我的答案:E24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是(2.0分)2.0 分A、血液B、肾C、肠粘膜D、肝我的答案:D25有关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点错误的描述是:(2.0分)2.0 分A、体内血药浓度下降不是指数关系B、药物的排泄受剂量和剂型的影响C、消除50%药物的时间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D、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与剂量成正比E、平均稳态血药浓度与剂量不成正比我的答案:A26静脉注射某药物100mg,立即测得血药浓度为1u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为(2.0分)2.0 分A、5LB、10LC、50LD、100L我的答案:D27强心苷对下列哪一种心衰疗效最好(2.0分)2.0 分A、严重贫血所致心衰B、肺源性心脏病所致心衰C、高血压所致心衰D、甲亢所致心衰E、严重二尖掰狭窄所致心衰我的答案:C28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1,则它的生物半衰期为(2.0分)2.0 分A、1.5hB、0.693hC、2hD、1h我的答案:C29不存在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为100%的给药途径是(2.0分)2.0 分A、皮下注射B、肌肉注射C、腹腔注射D、静脉注射我的答案:D30药物的副作用是(2.0分)2.0 分A、在治疗范围内所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但无多大危害的作用B、指剧毒药所产生的毒性C、因用量过大所致D、一种过敏反应E、由于病人高度敏感所致我的答案:A31推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管理制度,方便了(2.0分)2.0 分A、众人自行处理身体的不适B、大众自我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C、群众自我治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D、公众自行治疗,处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轻微病症及身体不适E、民众治疗自己身体的不适我的答案:D32某药物静脉滴注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2.0分)2.0 分A、50%B、75%C、88%D、94%我的答案:C33药物结合的主要作用位点是(2.0分)2.0 分血浆蛋白B、补体C、脂蛋白D、红细胞E、白细胞我的答案:A34总消除速度常数的表示符号是:(2.0分)2.0 分A、kuB、kC、keD、kmE、ka我的答案:B35下列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的是(2.0分)2.0 分A、多晶型B、粒子大小C、溶解度D、均是E、溶剂化物我的答案:D36我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应用成人剂量的(2.0分)2.0 分3/4B、3/5C、4/5D、0.5E、2/3我的答案:A37阿糖胞苷抗肿瘤作用为(2.0分)0.0 分A、掺入DNA中干扰其复制B、阻止脱氧尿苷酸甲基化为脱氧胸苷酸C、阻止四种脱氧核苷酸聚合成DNA链D、阻止胞苷酸转变成脱氧胞苷酸E、阻止肌苷酸转变为鸟苷酸我的答案:B38药物的首过效应可能发生在(2.0分)2.0 分A、口服给药后B、静脉给药后C、皮下给药后D、舌下给药后我的答案:A39药物与蛋白结合后(2.0分)2.0 分A、能经肝代谢B、能由肾小球滤过C、不能透过胎盘屏障D、能透过血管壁我的答案:C40有严重肝病的糖尿病人禁用下述哪一种降血糖药(2.0分)2.0 分A、胰岛素B、氯磺丙脲C、甲苯碘丁脲D、二甲双胍E、苯乙双胍我的答案:B二、多选题(题数:10,共20.0 分)1药物动力学的基本任务是:(2.0分)0.0 分A、在实验中求参数B、选择合适的模型C、探讨球模型解的各种简便实用的方法D、在理论上创建模型E、应用参数我的答案:ABCDE2统计矩原理在药物动力学中的应用,符号VRT代表:(2.0分)0.0 分A、平均滞留时间的方差B、二阶矩C、零阶矩D、平均滞留时间E、一阶矩我的答案:DE3胰岛素常见的不良反应(2.0分)1.0 分A、胃肠道反应B、注射部位脂肪萎缩C、胰岛素耐受性D、过敏反应E、低血糖反应我的答案:CE4强心苷的毒性反应主要有(2.0分)2.0 分A、各类心率失常B、神经系统症状C、胃肠道反应D、黄视、绿视E、粒细胞减少我的答案:ABCD5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是(2.0分)1.0 分A、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B、诊断和处理药物过量和中毒C、治疗指数小,毒性反应强的药物D、常规剂量下出现毒性反应E、为了确定新药的群体给药方案,进行药物动力学研究我的答案:CE6与氯沙坦相比,卡托普利较明显的不良反应是(2.0分)2.0 分A、刺激性干咳B、血管神经性水肿C、低血压D、高血钾E、胎儿发育不良、生长迟缓我的答案:AB7影响生物利用度测定的因素有:(2.0分)1.0 分A、药物的溶解性B、受试者的饮食C、剧烈的体育活动D、剂型因素E、生物因素我的答案:DE8药物临床应用可发生危险的原因(2.0分)2.0 分A、药物排泄速度太快B、对药物的慎用和禁忌症不了解C、对药物的适应症不清楚D、对药物的作用机制不详E、对药物的治疗作用掌握不全我的答案:BCDE9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有(2.0分)1.0 分A、腹痛B、肾毒C、过敏反应D、神经肌肉传导阻滞E、耳毒我的答案:BCD10胰岛素常见的不良反应(2.0分)2.0 分A、注射部位脂肪萎缩B、胰岛素耐受性C、低血糖反应D、胃肠道反应E、过敏反应我的答案:ABCE。
药物代谢动力学测试题

药物代谢动力学测试题1.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单选题]*A.药物进入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及解离的规律B.药物吸收后在机体细胞分布变化的规律C.药物经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产物的过程D.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E.药物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正确答案)2•某药血浆半衰期为24h,若按一定剂量每天服药1次,约第几天血药浓度可以达稳态()[单选题]*A.3天B.2天C.4天D.5天(正确答案)E.6天3.药物主动转运的特点是()[单选题]*A.不需要消耗能量,无饱和性B.由载体转运,需要消耗能量(正确答案)C.由载体转运,不消耗能量D.无饱和性,有竞争性抑制E.无竞争抑制,无饱和性4.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单选题]*A.结合药物暂时失去活性(正确答案)B•结合后药效增强C.结合是牢固的D.见于所有药物E.只有少数药物5.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单选题]*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正确答案)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慢C.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单选题]*A.固定不变(正确答案)B.随给药剂量而变C.口服比静脉注射长D.随给药次数而变E.肌肉注射最短7.按每个半衰期恒量重复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可以()[单选题]*A.首次剂量加倍(正确答案)B.首次剂量增加3倍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D.增加每次给药量E.首次剂量增加1.5倍8.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单选题]*A.药物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循环的分量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分量C.药物经首过消除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与速度(正确答案)D.药物通过胃肠道进入体内的相对量与速度E.药物发挥作用的部分9.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运动方式是()[单选题]* A•易化扩散B.主动转运C.膜孔滤过D简单扩散(正确答案)E.胞饮10.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单选题]*A.要消耗能量B.能逆浓度差转运C.有饱和性D.顺浓度差转运(正确答案)E.有竞争抑制11.某一弱碱性药物的pKa值为8.4,如果增加尿液的pH值,则该药在尿中()[单选题]*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B.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正确答案)C.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E.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减慢12.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为()[单选题]*A.药物的给药途径B.药物的理化特性C.药物的剂型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正确答案)E.药物的脂溶性13.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单选题]*A.分布B起效快慢C.代谢快慢D.作用持续时间(正确答案)E.吸收14.药物的消除速度可影响()[单选题]*A.药物的起效快慢B.药物的最大效应C.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正确答案)D.不良反应的多少E.药物的效价强度.15.肝药酶的特性()[单选题]*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B.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正确答案)C.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E.专一性低、活性无限、个体差异小16.以下具有首关效应的是()[单选题]*A.硝酸甘油舌下给药从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B.肌注苯巴比妥被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C.口服地西泮经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正确答案)D.硫喷妥钠吸收后贮存于脂肪组织使体循环药量减少E•以上均有首关效应17.tl/2的长短取决于()[单选题]*A.药物的吸收速度B.药物的转化速度C.药物的消除速度(正确答案)D.血浆蛋白结合率E.药物的首关消除18•某药的tl/2为9h,—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单选题]* A.ld左右A.ld左右B.2d左右(正确答案)C.3d左右D.4d左右E.5D左右19•药物的pKa值是指()[单选题]*A.药物99%解离时溶液的pH值B.药物90%解离时溶液的pH值C.药物50%解离时溶液的pH值(正确答案)D.药物全部解离时溶液的pH值E.药物95%解离时溶液的pH值20.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指()[单选题]*A.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正确答案)B.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C.机体代谢排泄药物的能力未曾饱和D.血浆药物浓度达稳定水平E•机体代谢排泄药物的能力减弱21.药物吸收达到血浆稳态浓度是指()[单选题]*A.药物作用达最强的浓度B.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平衡C.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正确答案)E.药物的生物转化已停止22.药物的pKa是指()[单选题]*A.各药物的pKa不同B.是弱酸性药物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C.与pH的差值变化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的比值的相应变化(正确答案)D.pKa大于7.5的药物在胃肠道呈离子型E.是弱碱性药物在溶液中50%离子化时的pH值23.首关消除是指()[单选题]*A.舌下含化的药物,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B.肌肉注射吸收后,经肝药酶代谢后,血中药物浓度下降C.药物口服后,胃酸破坏,使吸收入血的药量减少D.药物口服吸收后经肝代谢而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正确答案)E.静脉注射吸收后,经肝药酶代谢后,血中药物浓度下降24.哪种给药途径经常发生首关消除()[单选题]*A.舌下给药B.直肠给药C.口服给药(正确答案)D.气雾吸入E.肌肉注射25.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血浆半衰期等于()[单选题]*A.0.693/ke(正确答案)B.ke/0.693C.2.303/keD.ke/2.303E.0.303/ke26•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的pKa,都是该药在溶液中()[单选题]*A.90%离子化时的pH值B.80%离子化时的pH值C.50%离子化时的pH值(正确答案)D.80%非离子化时的pH值E.90%非离子化时的pH值27.离子障是指()[单选题]*A.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非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B.非离子型药物不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也不能穿过C.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也能穿过D.非离子型药物可以自由穿过,而离子型的则不能穿过(正确答案)E.是对分子型药物的障碍28.药物进入循环后首先()[单选题]*A.作用于靶器官B.在肝脏代谢C.与血浆蛋白结合(正确答案)D.储存在脂肪E.进入大脑30.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速度决定其()[单选题]*A.副作用的多少(正确答案)B最大效应的咼低C.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D.起效的快慢E.毒性作用31.大多数药物是按下列哪种机制进人体内()[单选题]*A•易化扩散B.简单扩散(正确答案)C.主动转运D.过滤E.细胞吞饮32.时量曲线下面积反映()[单选题]*A.消除半衰期B.消除速度C.吸收速度D.生物利用度(正确答案)E.最大效应33.舌下给药的优点是()[单选题]*A.经济方便B.不被胃液破坏C.吸收规则D.避免首过消除(正确答案)E.无恶心反应34.诱导肝药酶的药物是()[单选题]*A.阿司匹林B.多巴胺C.去甲肾上腺素D.苯巴比妥(正确答案)E.阿托品35.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单选题]*A.血浆蛋白结合率B.吸收速度C.消除速度(正确答案)D.作用强弱E.不良反应的强弱36.负荷剂量的概念是()[单选题]*A.—半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B.—半稳态血药浓度的剂量C.达到一定血药浓度的剂量D.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剂量(正确答案)E.二倍稳态血药浓度的剂量37.苯巴比妥可使氯丙嗪血药浓度明显降低,这是因为苯巴比妥()[单选题]*A.减少氯丙嗪的吸收B.增加氯丙嗪与血浆蛋白结合C.诱导肝药酶使氯丙嗪代谢增加(正确答案)D.降低氯丙嗪的生物利用度E.产生了竞争抑制38.保泰松可使苯妥英钠的血药浓度明显升高,这是因为保泰松()[单选题]*A.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B•减少苯妥英钠与血浆蛋白结合(正确答案)C.减少苯妥英钠的分布D.增加苯妥英钠的吸收E.产生了协同作用39.pKa<4的弱酸性药物如地西泮,在胃肠道pH范围内基本都是()[单选题]*A.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B.非离子型,吸收快而完全(正确答案)C.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D.非离子型,吸收慢而不完全E.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相等40.药物的血浆t1/2是指()[单选题]*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D.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正确答案)E.药物的最高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41.为了维持药物的疗效,应该()[单选题]*A.加倍剂量B.每天三次或三次以上给药C.根据药物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正确答案)D.每2小时用药一次E.每8小时用药一次42.某药在pH=5时的非解离部分为90.9%,其pKa的近似值是()[单选题]* A•6(正确答案)B.5C.4D.3E.243.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时,其半衰期()[单选题]*A•随药物剂型而变化B•随给药次数而变化C•随给药剂量而变化D.随血浆浓度而变化E.固定不变(正确答案)44.有首过消除的给药途径是()[单选题]*A•直肠给药B•舌下给药C•静脉给药D•喷雾给药E•口服给药(正确答案)45•在时量曲线上,曲线在峰值浓度时表明()[单选题]*A•药物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正确答案)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经完成C•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已达到平衡D•药物的消除过程才开始E•药物的疗效最好46.某药剂量相等的两种制剂口服后曲线下面积相等,但达峰时间不同,是因为()[单选题]*A•肝脏代谢速度不同B•肾脏排泄速度不同C•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同D•分布部位不同E•吸收速度不同(正确答案)47.在时量曲线中血药浓度上升达到最小有效浓度之间的时间距离称为()[单选题]*A•药物消除一半时间B•效应持续时间(正确答案)C•峰浓度时间D•最小有效浓度持续时间E•最大药物浓度持续时间48.以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若以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一定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单选题]*A•给药剂量B•生物利用度C•曲线下面积D•给药次数E.半衰期(正确答案)49.pKa与pH的差值以数学值增减时,药物的离子型与非离子型浓度比值的变化为()[单选题]*A•平方根B•对数值C•指数值(正确答案)D.数学值E.乘方值50.最常用的的给药途径是()[单选题]*A•口服(正确答案)B•静脉C.肌内D.经皮E.舌下51.葡萄糖的转运式是()[单选题]*A•过滤B•简单扩散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正确答案)E.胞饮52.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及肾脏排泄关系比较密切的转运方式是()[单选题]* A•主动转运(正确答案)B•过滤C.简单扩散D•易化扩散E.胞饮53.绝对口服生物利用度等于()[单选题]*A.(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口服等量药物后AUC)xlOO%B•(口服等量药物后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x100%(正确答案)C.(口服定量药物后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x100%D.(口服一定药物后AUC/静脉注射定量药物后AUC)x100%E.(静脉注射等量药物后AUC/口服定量药物后AUC)x100%54.口服生物利用度可反映药物吸收速度对()[单选题]*A.蛋白结合的影响B•代谢的影响C.分布的影响D-消除的影响E.药效的影响(正确答案)55.有效、安全、快速的给药方法,除少数t1/2特短或特长的药物,或按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外,一般可采用()[单选题]*A.每一个半衰期给予半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正确答案)B•每一个半衰期给予1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C•每半个半衰期给予半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D•每半个半衰期给予1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E•每一个半衰期给予2个有效量并将首次剂量加倍56.关于表观分布容积小的药物,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单选题]* A•与血浆蛋白结合少,较集中于血浆B•与血浆蛋白结合多,较集中于血浆(正确答案)C•与血浆蛋白结合少,多在细胞内液D•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在细胞内液E•与血浆蛋白结合多,多在细胞间液57•药物按零级动力学消除是()[单选题]*A•单位时间内以不定的量消除B•单位时间内以恒定比例消除C•单位时间内以恒定速率消除(正确答案)D•单位时间内以不定比例消除E•单位时间内以不定速率消除58•易化扩散是()[单选题]*A•靠载体逆浓度梯跨膜转运B•不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C•靠载体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正确答案)D•不靠载体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59.消除速率是单位时间内被()[单选题]*A•肝脏消除的药量B•肾脏消除的药量C•胆道消除的药量D•肺部消除的药量E•机体消除的药量(正确答案)60.主动转运的特点是()[单选题]*A•通过载体转运,不需耗能B•通过载体转运,需要耗能(正确答案)C•不通过载体转运,不需耗能D.不通过载体转运,需要耗能E•包括易化扩散61.相对生物利用度等于()[单选题]*A•(试药AUC/标准药AUC)xlOO%(正确答案)B•(标准药AUC/试药AUC)x100%C•(口服等量药后AUC/静脉注射等量药后AUC)x100% D•(静脉注射等量药后AUC/口服等量药后AUC)x100% E•绝对生物利用度62•静脉注射某药500mg,其血药浓度为16pg/ml,则其表观分布容积约为()[单选题]*A•31L(正确答案)B.16LC.8LD.4LE.2L63.某药表观分布容积为40L,欲立即达到4mg/L的稳态血药浓度,应给负荷剂量()[单选题]*A.13mgB.25mgC.50mgD.100mgE.160mg(正确答案)64.维拉帕米的清除率为1.5L/min,几乎与肝血流量相等,加用肝药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后,其清除率的变化是()[单选题]*A.减少B.增加C.不变(正确答案)D.增加1倍E•减少1倍65.药物的排泄途径不包括()[单选题]*A•汗腺B•肾脏C•胆汁D•肺E•肝脏(正确答案)66.药物通过肝脏代谢后不会()[单选题]*A•毒性降低或消失B•作用降低或消失C.分子量减少D.极性增高E.脂溶性加大(正确答案)67.药物在肝脏生物转化不属于第一步反应的是()[单选题]* A•氧化B•还原C•水解D•结合(正确答案)E•去硫68.不直接引起药效的药物是()[单选题]*A•经肝脏代谢了的药物B•与血浆蛋白结合了的药物(正确答案)C•在血循环的药物D•达到膀胱的药物E•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药物69.关于肝药酶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单选题]*A•为P450酶系统B•其活性有限C•易发生竞争性抑制D•个体差异大E•只代谢70余种药物(正确答案)70.关于一级消除动力学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 A•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B•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无关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随时间递减D•半衰期的计算公式是0.5C0/ke(正确答案)E•绝大多数药物都按一级动力学消除71.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 A•是可逆的B•不失去药理活性(正确答案)C•不进行分布D•不进行代谢E•不进行排泄72.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不包括()[单选题]*A•消除速率常数B•表观分布容积C•半衰期D•半数致死量(正确答案)E•血浆清除率73.关于口服给药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单选题]*A•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B•吸收迅速而完全(正确答案)C•有首过消除D•小肠是主要的吸收部位E.是常用的给药途径74•某催眠药的消除常数为0.35hr-l,设静脉注射后患者入睡时血药浓度为1mg/L,当病人醒转时血药浓度为0.125mg/L,问病人大约睡了多久()[单选题]* A•4小时B•6小时(正确答案)C•8小时D•9小时E•10小时75.在等剂量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单选题]*A•血浆浓度较小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C•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小(正确答案)D.生物利用度较小E.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76.—弱酸药,其pKa=3.4,在血浆中的解离百分率约为()[单选题]*A.10%B.90%C.99%D.99.9%E.99.99%(正确答案)77.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决定其()[单选题]*A.起效的快慢B.作用持续时间(正确答案)C•最大效应D.后遗效应的大小E.不良反应的大小78.某药物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的面积相等,这意味着([单选题]*A.口服吸收迅速B.口服吸收完全(正确答案)C•口服和静脉注射可以取得同样生物效应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静脉吸收E•属一房室分布模型79.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单选题]*A•0.05LB•2LC•5LD•20LE•200L(正确答案)80.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单选题]*A•是牢固的B•不易被排挤C•是一种生效形式D•见于所有药物E•易被其他药物排挤(正确答案)81.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缩短到达坪值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采取如下给药方案()[单选题]*A•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1/2A•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1/2B.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C•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1/2D.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l/2E.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1/2(正确答案)82.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单选题]*A•吸收快慢B.作用强弱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正确答案)83.口服苯妥英钠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钠血药浓度明显升高,这现象是因为()[单选题]*A•氯霉素使苯妥英钠吸收增加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钠的生物利用度C•氯霉素与苯妥英钠竞争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苯妥英钠游离增加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减少(正确答案)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钠代谢增加84.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单选题]*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半衰期(正确答案)D•表观分布容积E•生物利用度85.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到达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单选题]*A•静滴速度B•溶液浓度C•药物半衰期(正确答案)D•药物体内分布E.血浆蛋白结合量86.药物的血浆t1/2是指()[单选题]*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D•药物的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正确答案)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87.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50yg/ml及18.75卩g/ml,两次抽血间隔9小时,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单选题]*A•1小时B•1.5小时C•2小时D•3小时(正确答案)E.4小时88.体液的pH影响药物的转运及分布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单选题]* A•水溶性B•脂溶性C•pKaD•解离度(正确答案)E•溶解度89.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单选题]*A•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B•当n=1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正确答案)D•当n=0时为一房室模型E•当n=1时为二房室模型90.如果某药在体内的转运与分布符合一房室模型,则该药()[单选题]*A•只存在于细胞外液中B•高度解离,在体内被迅速消除C•仅存在于血液中D•在体内转运快,在体内分布迅速达到平衡(正确答案)E•药物先进入血流量大的器官91.药物代谢动力学中房室概念的形成是由于()[单选题]* A•药物的吸收速度不同B•药物的消除速度不同C•药物的分布容积不同D.药物的分布速度不同(正确答案)E•药物的达峰时间不同。
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知识学知识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一、最佳选择题1、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吸收快慢B、作用强弱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2、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A、药物血浆半衰期B、药物的分布容积C、药物吸收速度D、药物排泄量E、生物利用度3、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A、每4h给药一次B、每6h给药一次C、每8h给药一次D、每12h给药一次E、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4、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以首次剂量A、增加半倍B、增加1倍C、增加2倍D、增加3倍E、增加4倍5、某药的半衰期是7h,如果按每次0.3g,一天给药3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时间是A、5~10hB、10~16hC、17~23hD、24~28hE、28~36h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吸收速率常数D、表观分布容积E、消除速率常数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有效血浓度B、稳态血药浓度C、峰浓度D、阈浓度E、中毒浓度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A、药物作用最强B、药物吸收过程已完成C、药物消除过程正开始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9、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增加剂量能升高稳态血药浓度B、剂量大小可影响稳态血药浓度到达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达稳态血药浓度D、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E、定时恒量给药达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与清除率有关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A、与用药剂量有关B、与给药途径有关C、与血浆浓度有关D、与给药次数有关E、与上述因素均无关1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为A、0.693/kB、k/0.693C、2.303/kD、k/2.303E、k/2血浆药物浓度12、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B、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C、依据其可调节给药间隔时间D、其长短与原血浆浓度有关E、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13、静脉注射1g某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l,其表观分布容积为A、0.05LB、2LC、5LD、10LE、20L14、在体内药量相等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A、血浆浓度较低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C、血浆浓度较高D、生物利用度较小E、能达到的治疗效果较强15、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与表观分布容积(Vd)的概念不符A、Vd是指体内药物达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B、Vd的单位为L或L/kgC、Vd大小反映分布程度和组织结合程度D、Vd与药物的脂溶性无关E、Vd与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有关16、下列关于房室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A、它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却速率的快慢B、在体内均匀分布称一室模型C、二室模型的中央室包括血浆及血流充盈的组织D、血流量少不能立即与中央室达平衡者为周边室E、分布平衡时转运速率相等的组织可视为一室17、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解离度C、体液的pH值D、药酶的活性E、药物与生物膜接触面的大小18、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A、消除半衰期与给药剂量有关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E、药物消除到零的时间19、下列有关一级药动学的描述,错误的是A、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B、单位时间内机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C、大多数药物在体内符合一级动力学消除D、单位时间机体内药物消除量恒定E、消除半衰期恒定20、关于一室模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各组织器官的药物浓度相等B、药物在各组织器官间的转运速率相似C、血浆药物浓度与组织药物浓度快速达到平衡D、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可反映组织中药物浓度高低E、各组织间药物浓度不一定相等21、对药时曲线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反映血药浓度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B、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血药浓度C、又称为时量曲线D、又称为时效曲线E、血药浓度变化可反映作用部位药物浓度变化22、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依赖于A、血药浓度B、分布容积C、消除速率D、给药途径E、给药剂量23、依他尼酸在肾小管的排泄属于A、简单扩散B、滤过扩散C、主动转运D、易化扩散E、膜泡运输24、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B、胆管C、汗腺D、乳腺E、胃肠道25、有关药物排泄的描述错误的是A、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少,易排泄B、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C、脂溶性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D、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E、药物自肾小管的重吸收可影响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26、下列关于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系B、又称单加氧化酶C、又称细胞色素P450酶系D、肝药物代谢酶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E、肝药物代谢专司外源性药物代谢27、药物的首过消除可能发生于A、舌下给药后B、吸入给药后C、口服给药后D、静脉注射后E、皮下给药后28、具有肝药酶活性抑制作用的药物是A、酮康唑B、苯巴比妥C、苯妥英钠D、灰黄霉素E、地塞米松29、下列关于肝药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存在于肝及其他许多内脏器官B、其作用不限于使底物氧化C、对药物的选择性不高D、肝药酶是肝脏微粒体混合功能酶系统的简称E、个体差异大,且易受多种因素影响30、下列关于肝药酶诱导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使肝药酶的活性增加B、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的代谢C、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D、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E、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降低3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A、单胺氧化酶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C、辅酶ⅡD、葡萄糖醛酸转移酶E、胆碱酯酶32、下列关于药物体内转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的消除方式是体内生物转化B、药物体内的生物转化主要依靠细胞色素P450C、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活性E、有些药物能诱导肝药酶活性33、不符合药物代谢的叙述是A、代谢和排泄统称为消除B、所有药物在体内均经代谢后排出体外C、肝脏是代谢的主要器官D、药物经代谢后极性增加E、P450酶系的活性不固定34、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A、药物的活化B、药物的灭活C、药物化学结构的变化D、药物的消除E、药物的吸收35、不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A、肝肠循环B、血浆蛋白结合率C、膜通透性D、体液pH值E、特殊生理屏障36、关于药物分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布是指药物从血液向组织、组织间液和细胞内转运的过程B、分布多属于被动转运C、分布达平衡时,组织和血浆中药物浓度相等D、分布速率与药物理化性质有关E、分布速率与组织血流量有关37、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组织亲和力B、局部器官血流量C、给药途径D、生理屏障E、药物的脂溶性38、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器官的过程称A、吸收B、分布C、贮存D、再分布E、排泄3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A、是不可逆的B、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是可逆的D、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E、促进药物的排泄40、药物肝肠循环影响药物在体内的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分布程度D、作用持续时间E、血浆蛋白结合率41、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C、口服给药通过首过消除而使吸收减少D、舌下或直肠给药可因首过消除而降低药效E、皮肤给药大多数药物都不易吸收42、丙磺舒可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
(药理学课件)药物代谢动力学练习题

E.可与碳酸氢钠合用
40.零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是 A.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 B.半衰期恒定 C.单位时间消除药量与血药浓 度无关
D.体内药量按恒定百分比消除 E.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 药物
答案
答案
简答题
➢简述半衰期的定义和意义。 ➢试述药物代谢酶的特性。 ➢简述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用度 的区别。 ➢试比较一级消除动力学与零级消除动力 学的特点
35.肝药酶诱导剂有 A.苯巴比妥 B.氯霉素 C.异烟肼 D.青霉素 E.利福平
36.哪些给药途 径有首过 消除 A.腹腔注射 B.舌下给药 C.口服 D.直肠给药 E.静脉注射
答案
答案
37.苯巴比妥中毒时静脉滴注 碳酸氢钠的目的是
A.促进苯巴比妥在肝代谢 B.促进苯巴比妥从肾排泄 C.促进苯巴比妥自脑向血浆转 移
18.关于表现分布容积错误的描述是
A.Vd不是药物实际在体内占有的容 积
B.Vd大的药,其血药浓度高 C.Vd小的药,其血药浓度高 D.可用Vd和血药浓度推算出体内总 药量
E.可用Vd计算出血浆达到某有效浓 度时所需剂量
答案
答案
19.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 其血浆半衰期与k的关系为 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k/2血浆药物浓度
12.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难逆的 B.可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C.是可逆的 D.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 E.促进药物排泄
答案
答案
1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作用增强 B.代谢加快 C.转运加快 D.排泄加快 E.暂时失去活性
14.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血管 外给药
药代动力学复习题

药代动力学复习题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2、生物药剂学与制剂质量和临床用药的关系?3、什么是生物药剂学?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4、何为生物药剂学?研究它有什么意义?5、试述新剂型开发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关系。
6、何为药物在体内的处置与消除?7、口服片剂吸收的体内过程有哪些?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问答题:1、何谓吸收?2、试述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模式对药物吸收的关系?3、人体哪些部位给药兼有局部及全身两种作用?各举例说明之。
4、人体各部位的ph约为多少?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如何?5、药物以何种方式或途径透过下列部位生物膜?(胃肠道、口腔、鼻腔、皮肤、眼角膜)6、影响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药物转运机制中以被动转运为重要,何故?8、何类药物在小肠转运过程中出现饱和现象及部位特性,使此类药物在服用中应注意什么?9、哪些部位的药物吸收与分子量影响不大,何故?10、一般药物以何种型式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后主要以何种方式起作用?11、药物脂/水分配系数值不宜过大对吸收的意义何在?试举胃肠道与皮肤吸收为例?12、小肠、大肠粘膜表面各有何特点?与药物吸收的关系如何?13、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哪些药物饱腹服用吸收反而好?14、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有何意义?有哪些影响溶出速率的因素?15、采用哪些方法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16、对溶解缓慢或难溶性药物为增加其吸收,可采用减小粒径(为粉化)的方法,但不适合与哪些性质的药物?17、同一药物,晶型不同,影响到药物哪些性质?18、何谓微晶,固体分散物,固体溶液?19、药物的首过效应发生在体内哪些主要部位?何故?各举一例说明之,有何克服法?20、何类药物选择淋巴系统吸收?药物淋巴转运有何特点及缺点?21、有时药物用复溶媒制成的肌肉注射剂,其生物利用度反比口服者低,何故?22、影响肌注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肌肉注射可能有哪些副作用?23、有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角质层水合作用,吸收促进剂及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吸收的方法,机制如何?24、为什么双相溶解度对眼用药物释放是最重要的?25、眼部给药后,眼泪的流出如何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眼部药物吸收,粘度的作用是什么?26、药物在肺泡部位吸收的速效性有哪些特征?27、止喘药气雾剂的粒度要求在何范围内,何故?28、下列药物制成何种剂型较好,何故?(异丙肾上腺素,灰黄霉素,硝酸甘油,心得安,莨菪碱,胰岛素)29、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通过生物膜有何影响?30、药物的体内过程怎样?31、药物有哪几种吸收方式?特点怎样?32、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剂型口服制剂的吸收速度大小怎样?为什么?33、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34、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35、药物转运机制有哪几种?36、主动转运有哪些特点?37、什么是胃排空速率?如何影响药物吸收?38、食物如何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39、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透过生物膜有何影响?40、何谓pH-分配学说?41、药物的溶解速度与其溶解度有何区别和相关性?·42、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43、固体药物制剂的崩解度与溶出度有什么关系?44、测定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45、评价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46、表面活性剂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机制是什么?47、应用药物理化性质如何提高药物消化道吸收?48、利用制剂方法如何提高和改善药物消化道的吸收?(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A 、1-2 个半衰期B 、2-3 个半衰期C 、3-5 个半衰期D 、5-8 个半衰期E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生物利用度B 、溶出度C 、崩解度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3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14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A 被动扩散B 主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膜孔转运E 胞饮或吞噬15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A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B 游离药物C 药物—红细胞结合物D 药物—组织结合物E 离子型药物16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A 胃肠道PhB 胃空速率C 溶出速率D 血液循环E 胃肠道分泌物17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A 药物吸收较好B 药物主要在肝中代谢C 药物主要在血液中D 药物主要与组织结合E 药物排泄迅速18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A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B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解离型形式存在C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溶解度增大D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稳定性好E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溶出速度快19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A 小肠液的pH有利于药物的吸收B 小肠液的pH有利于药物的稳定C 药物在小肠液中离子型比例增大D 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E 药物在小肠液中的溶解度大,溶出速度加快20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A 小肠B 结肠A.直肠B.大肠E.胃21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A 乳剂B.片剂C 糖衣剂C.溶液剂E.混悬剂22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B.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C.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为V=X/CD.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E.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23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二)配伍选择题[1-5]A 、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A. 胞饮B. 主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被动扩散E. 膜孔转运6.借助载体,药物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转运为7.蛋白质和某些脂肪颗粒的吸收为8.不需要载体,药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为9.借助于载体,药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为10.水、乙醇及尿素等水溶性分子的吸收为题241~245A. 生物利用度B. 代谢C. 分布D. 排泄E. 吸收11.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是12.药物从剂型中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是13.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14.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15.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三)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 、AUCB 、t 0.5C 、T maxD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有饱和现象E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AUC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8.主动转运的特征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需载体参加E. 有“饱和”现象9.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应该A. 有肝肠循环现象B. 饭后服用C. 饭前服用D. 大剂量一次性服用E. 小剂量分次服用10.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 食物的组成和性质B. 药物因素C. 空腹与饱腹D.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E. 药物的多晶型11.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选择的剂型是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系统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12.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 栓剂B. 静脉注射C. 口服胶囊D. 口服控释制剂E. 口服缓释制剂13.生物药剂学所讨论的剂型因素是A. 胃排空速度B. 处方中各种辅料的性质C. 具体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D. 制剂工艺及操作条件E. 药物的理化性质14.对生物利用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B. 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C. 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D. 饭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E. 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15 载体材料对药物的溶出有促进作用原因是A 载体对药物有抑晶性B 载体提高了药物的可湿性C 载体具有扩散性D 载体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E 载体具有包容性16小肠中药物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肠是被动吸收的主要部位B 小肠是吸收的特殊部位C 小肠吸收面积大D 药物在小肠吸收可能达到饱和E 多数药物在小肠中浓度越大,吸收越多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l、试比较各种非血管内注射药物吸收的快慢,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完整版)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执业药师药物代谢动力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1.主要因素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是什么?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体内消除速度。
2.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什么?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3.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的正确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多久?正确的恒定给药间隔时间是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4.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以通过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来实现,首次剂量应该增加多少?首次剂量应该增加一倍。
5.如果某药的半衰期是7小时,按每次0.3g,一天给药3次,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是多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所需的时间是28-36小时。
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什么?达到稳态血药浓度时间长短决定于给药次数。
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是什么?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是稳态血药浓度。
8.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什么?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率达到平衡。
9.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有关稳态血药浓度的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描述是“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达稳态血药浓度”。
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与什么有关?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消除半衰期与血浆浓度有关。
1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是什么?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消除速率常数k的关系是0.693/k。
12.对血浆半衰期(一级动力学)的理解,哪个是不正确的?不正确的理解是“一次给药后经4~5个半衰期就基本消除”。
A、药物的脂溶性B、药物的极性C、药物的分子量D、药物的代谢速率E、药物的剂量重写后:1.肾小管对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脂溶性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
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受肾小管的重吸收影响。
医师练习题--药物代谢动力学

医师练习题--药物代谢动力学
1. 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的特点是
A.药物的半衰期随剂量而改变
B.并非为大多数药物的能量守恒式
C.单位时间内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减
D.酶学中的Michaclis—Menten公式与动力学公式相似
E.以固定的间隔给药,体内血药浓度难以达到稳态
2.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
A.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B. 药物的吸收速度
C.药物的排泄速度
D.药物的消除速度
E.药物的分布速度
3.硝酸甘油口服,经门静脉人肝再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约10%,这说明该药
A.活性低
B.效能低
C.首过消除显著
D.排泄快
E.首过消除不显著,排泄慢
1.【答案】C
【解析】一级动力学消除为恒比消除,单位时间实际消除的药量递减,药物半衰期固定,为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
2.【答案】D
【解析】一般根据消除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时间,消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
其长短反应体内药物消除的速度。
根据半衰期可确定给药间隔时间。
一般来说,给药间隔时间约为一个半衰期。
3.【答案】C
【解析】首过消除是指口服时药物被吸收后通过门静脉进入肝脏,有些药物首先通过肝脏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药量减少。
硝酸甘油舌下给药可很大程度上避免首过效应。
药代动力学试题

药代动力学试题1 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有哪些及评价药物代谢的方法?2 药物动力学参数包括哪些?阐明各个参数的意义?1.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1)给药途径的影响一种药物可以制成多种剂型,因此可以有不同的给药途径和方法。
给药途径和方法影响药物代谢进而影响疗效,因而引起了人们对给药方法研究的重视。
这与药物代谢酶在体内的分布以及局部器官和组织的血流量有关。
由于肝脏和胃肠道存在众多的药物代谢酶,“首过效应”是导致口服药物体内代谢差异的主要原因。
给药剂量和剂型的影响(任何药物代谢反应都是在酶参与下完成的。
体内的酶都是有一定量的,当体内药物量超过酶的代谢反应能力的时候,代谢反应往往会出现饱和的现象。
在硫酸结合和甘氨酸结合的代谢反应中,用较少的剂量就能达到饱和的作用)。
①剂量对代谢的影响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主要取决于体内各种药物代谢酶的活力和数量。
代谢存在饱和现象。
剂量过大时出现中毒反应。
②剂型对代谢的影响对口服后要在胃肠道中代谢的药物影响大。
如:口服含1g水杨酰胺的溶液、混悬液、和颗粒剂后,测得尿中硫酸酯的量,服用颗粒剂比溶液剂和混悬剂多,这是因为颗粒剂吸收前需要溶解,吸收较慢,不会出现硫酸结合反应的饱和状态,生产硫酸酯的量就多,这是剂型对代谢影响的结果。
药物的光学异构特性对药物代谢的影响体内的酶及药物受体具有立体选择性,导致不同异构体显示明显的代谢差异。
酶诱导作用和酶抑制作用药物重复应用或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时,药物代谢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某些药物的代谢被另外一些药物所促进(诱导),另一类是某些药物代谢被其它药物所抑制,促进代谢的物质叫做诱导剂,抑制代谢的物质叫做抑制剂。
有的药物对某一药物来说是诱导剂,对另一药物来说可能是抑制剂。
①酶抑制作用某些药物能抑制肝微粒体中酶的作用,使其它药物代谢速率减慢,导致药理活性及毒副作用增加,这些具有酶抑制作用的药物称酶的抑制剂。
酶抑制作用包括不可逆抑制(抑制剂+P450活性部位结合,阻止其与氧结合而失活,常见药物:乙炔雌二醇、炔诺酮、安体舒通等)和可逆抑制(β-二乙氨乙基二苯丙乙酸酯)。
药代动力学题库

1.若消除半衰期为2h,即表示在该药的消除过程中从任何时间的浓度开始计算,其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均为2h。
2.一种药物同时给予两个病人,消除半衰期各为6h和9h,因为9h较长,故给药剂量应该增加。
3.生物利用度采用交叉给药是为消除个体差异。
4.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性的药物,其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5.药时曲线一定要用适当的模型拟合,并只为一级吸收时才可用Wangner-Nelson法求解吸收速度常数。
6.速度法处理尿排泄数据误差大的原因是由于药物消除速度的波动性很大所致。
7.亏量法测求,要求集尿时间不少于7T1/2。
8.静脉输注药物其稳态血药浓度只受k0(输注速度)和表观分布容积的影响。
9.静注两种一室模型药物,剂量相同,表观分布容积大的血药浓度大,表观分布容积小的血药浓度小。
10.消除速度k大,表示该药在体内消除快,半衰期长。
11.半衰期很短的药物采用多次静脉注射比采用静脉输注要好。
12.达峰时只与吸收速度常数ka和消除速度常数k有关。
13.有三种片剂,A、B、C受试者12人,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4人服A片,4人服B片,4人服C片,然后比较其结果,求出相对生物利用度。
14.消除速度常数k对一个药物来说,无论是正常人或病人均应保持恒定。
15.因为药物的治疗作用往往取决于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因此,血药浓度越高,治疗作用就越强。
16.表观分布容积各药不同,但同一药物对正常人来说其数值相当稳定,是反映药物分布特点的重要参数。
17.线性药物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有关,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生物半衰期与剂量无关。
·18.肾清除率是反映肾功能的一个重要参数,某药物清除率数值大,说明该药物清除快。
19.按一级清除的药物,无论半衰期长短,到达稳态浓度的某一分数所需的T1/2数都一样。
·20.饱和消除过程的药物的稳态浓度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21.多剂量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体内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99%。
药代动力学试题

以下是一些药代动力学的试题,供您参考:
1. 什么是药代动力学?
2. 请解释如下术语: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3. 什么是生物利用度?它对药代动力学有何影响?
4.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途径有哪些?请分别解释。
5. 什么是药物半衰期?它如何与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间隔有关?
6. 定量描述药物的代谢速率的指标是什么?请解释它的含义。
7. 请简述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过程。
8. 什么是药物的蛋白结合率?它对药物代谢有何影响?
9. 如何确定药物的最佳剂量?
10. 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研究药物的药代动力学?
以上只是一部分药代动力学的试题,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需要更全面的了解,建议查询相关的医药方面的参考书籍或者咨询专业人士。
药物代谢动力学(练习题)

药物代谢动力学(练习题)一、A1型题(答题说明:单句型最佳选择题。
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
在答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并在显示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回答。
共有57题,合计57.0分。
)1.大多数药物通过生物膜的转运方式是A.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C.易化扩散D.滤过E.经离子通道2.决定药物起效快慢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利用度B.血浆蛋白结合率C.消除速率常数D.剂量E.吸收速度3.某药的半衰期为10h,一次给药后从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是A.约50hB.约30hC.约80hD.约20hE.约70h4.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A.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D.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E.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5.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特点正确的是A.是不可逆的B.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C.是疏松和可逆的D.促进药物排泄E.无饱和性和置换现象6.肝肠循环是指A.药物经十二指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再入血被吸收的过程B.药物自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后,在肠道被再吸收又回到肝脏的过程C.药物在肝脏和小肠间往返循环的过程D.药物在肝脏和大肠间往返循环的过程E.药物在肝脏和十二指肠间往返循环的过程7.患者高热发生惊厥时,需要地西泮紧急抢救,选用的给药途径是A.口服B.皮下注射C.肌肉注射D.静脉注射E.外敷8.以下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B.不消耗能量,均需要载体C.无饱和限制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的影响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运转停止9.从胃肠道吸收的脂溶性药物是通过A.易化扩散吸收B.主动转运吸收C.滤过方式吸收D.简单扩散方式吸收E.通过载体吸收10.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A.解离度大B.解离度小C.极性大D.水溶性大E.脂溶性小11.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可增强青霉素的疗效,其原因是A.延缓抗药性产生B.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D.竞争性抑制青霉素自肾小管的分泌E.促进肾小管对青霉素的再吸收12.在口服给药中,药物将首先到达的主要器官是A.心脏B.肺C.脑D.肝E.肾13.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避免首关消除A.口服B.静脉注射C.舌下含服D.肌肉注射E.皮下注射14.血脑屏障的作用是A.阻止一切外来物进入脑组织B.使某些药物不易穿透,保护大脑C.阻止一切药物进入大脑D.能阻止所有细菌进入大脑E.以上都不对15.关于药物在体内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转化是药物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B.主要的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酶C.p450酶对底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D.有些药物可抑制肝药酶的活性E.p450酶的活性个体差异较大16.药物的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C.生物利用度D.作用持续时间E.与血浆蛋白结合17.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药动学参数是A.药-时曲线下面积B.消除率C.消除半衰期D.药峰浓度E.表观分布容积18.相对生物利用度是A.口服等量药物后ACU/静注等量药物后ACU×100%B.受试药物ACU/标准药物ACU×100%C.口服药物剂量/进入体循环的药量×100%D.受试药物Cmax/标准药物Cmax×100%E.口服等量药物后Cmax×100%/静注等量药物后Cmax×100%19.关于t1/2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临床制定给药方案的主要依据B.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量C.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D.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t1/2=0.693/kE.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的快慢20.决定半衰期长短的是A.生物利用度B.血浆蛋白结合率C.消除速率常数D.剂量E.吸收速度21.为了很快达到稳态血液浓度,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A.药物恒速静脉滴注B.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首剂加倍C.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首剂用1倍的剂量D.每五个半衰期给药一次E.每五个半衰期增加给药一次22.某药的半衰期为6h,若每隔6h给药一次,达到稳态血液浓度的最短时间是A.15hB.20hC.40hD.30hE.50h23.某药口服剂量为0.5mg/kg,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欲要迅速达到稳态浓度,首剂应服A.0.5mg/kgB.0.75mg/kgC.1.00mg/kgD.1.5mg/kgE.2.00mg/kg24.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A.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CssB.为了使血药浓度持续高水平C.为了增强药理作用D.为了延长半衰期E.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25.某药3h后存留的血药浓度为原来浓度的12.5%,该药t1/2应是A.4hB.3hC.2hD.1hE.0.5h26.决定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A.吸收速度B.作用强弱C.体内分布速度D.体内转化速度E.体内消除速度27.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A.吸收与代谢平衡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28.为了快速达到药物的良好疗效,应A.增加给药次数B.减少给药次数C.增加药物剂量D.首剂加倍E.根据半衰期确定给药间隔时间29.药物最常用的给药方式是A.口服给药B.舌下给药C.直肠给药D.肌内注射E.皮下注射30.弱酸性药物在胃中A.不吸收B.大量吸收C.少量吸收D.全部吸收E.以上都不对31.气体,易挥发的药物或气雾剂适宜A.直肠给药B.舌下给药C.吸入给药D.鼻腔给药E.口服给药32.当以一个半衰期为给药间隔时间恒量给药时,经几次给药后血中药物浓度可达到坪值A.一次B.两次C.三次D.四次E.七次33.药物的半衰期长,则说明该药A.作用快B.作用强C.吸收少D.消除慢E.消除快34.药酶诱导剂对药物代谢的影响是A.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延长B.血药浓度升高C.代谢加快D.代谢减慢E.毒性增大3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不具有的特点是A.药物之间具有竞争蛋白结合的置换现象B.暂时失去药理活性C.不易透过生物膜转运D.结合是可逆的E.使药物毒性增加36.关于药酶诱导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增加药酶活性B.加速其他经肝代谢药物的代谢C.使其他药物血药浓度升高D.使其他药物血药浓度降低E.苯妥英钠是肝药酶诱导剂之一37.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不包括A.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B.吸收环境C.体液的ph值D.血脑脊液屏障E.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38.下列有关药酶抑制剂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使药物在体内消除减慢B.可使血药浓度上升C.可使药物药理活性减弱D.可使药物毒性增加E.可使药物药理活性增强39.药物的半衰期取决于A.吸收速度B.消除速度C.血浆蛋白结合率D.剂量E.零级或一级消除动力学40.某药物的半衰期为9.5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的时间约为A.九小时B.一天C.半天D.两天E.五天41.经肝代谢的药物与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A.减弱B.增强C.无变化D.被消除E.超强化42.下列关于药物体内排泄的叙述,错误的是A.药物经肾小球滤过,经肾小管排出B.有肝肠循环的药物影响排出时间C.有些药物可经肾小管分泌排出D.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排出多E.极性大的药物易排出43.下列关于生物利用度的叙述,错误的是A.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程度B.指药物被机体吸收和消除的程度C.生物利用度高表明药物吸收良好D.以f表示之E.是检验药品质量的指标之一44.已知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上午九点测得的血药浓度为100mg/L,晚6时测得的血药浓度为12.5mg/L,请推算该药的半衰期为A.4小时B.2小时C.6小时D.3小时E.9小时45.肾功能不全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A.所有的药物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D.自肠胃吸收的药物E.以上都不对46.硝酸甘油口服后可经门静脉进入肝,再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约10%左右,这说明该药A.活性低B.效能低C.首关消除显著D.排泄快E.以上选项均不正确47.药物口服吸收主要通过A.主动转运B.脂溶扩散C.载体转运D.胞饮转运E.膜孔转运48.首过消除发生于A.肌内注射B.静脉给药C.口服给药D.舌下给药E.吸入给药49.肝药酶诱导剂是指A.使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作用增强B.使肝药酶活性增强,药物作用减弱C.使肝药酶活性增强,药物作用增强D.使肝药酶活性降低,药物作用减弱E.以上都不是50.机体内参与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是A.辅酶IIB.胆碱酯酶C.单胺氧化酶D.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E.磷酸化酶51.药物在机体内经生物转化后A.药理活性加强B.药理活性消失C.药理活性减弱D.药物排泄加快E.以上均有可能52.某药半衰期为五小时,连续给药一段时间停药后,体内药物基本消除的时间为A.五小时B.十小时C.十五小时D.二十小时E.四十小时53.通常一次静脉给药后经过几个血浆半衰期药物从体内基本消除A.1个B.3个C.5个D.7个E.9个54.药物的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A.吸收与消除处于平衡状态B.药物自机体内完全消除C.药物吸收速率等于消除速率D.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量的药物E.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的药物55.一级动力学A.恒量消除,有恒定半衰期B.恒量消除,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C.恒比消除,有恒定半衰期D.恒比消除,消除速率与给药途径有关E.有恒定半衰期,半衰期与血药浓度有关56.恒量恒速给药后约经过几个血浆半衰期可基本达到稳态血药浓度A.2个B.3个C.4~6个D.8个E.10个57.生物利用度是指A.药物被机体吸收利用的速度和程度B.机体对药物利用的程度C.机体对药物利用的速度D.药物产生效应能力大小E.药物吸收后蓄积的量二、病例分析题 (答题说明:根据下面的案例的要求,请对该案例做出分析解答。
药代动力学期末复习-历年题.doc

冃U §:题目是我从一个应药的师姐那里拷贝来的,应该都是整理的BBS上发的帖子,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不是真的凉快还要大家口己把握〜希望多多少少还是能有些帮助的。
AA 期中期末都被我混在一起了,没有时间顺序,大家掺和着看吧〜GOOD LUCK〜1. 00期末考试时间:2003.12.9一、翻译并解释名词(2分X10)1、B iopharmaccutics2、A ccumulation3、S tomach empting4、G lomerular filtrtion ratio5^ Pharmacokinetics6、S ingle compartment model7^ Akaike's information criterion8、B ioavailability9、A UMC10> Physiologic Pharmacokinetics二、填空(共20分)1、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分布的速度取决丁•组织器官的________ 和药物打组织器官的 _______ O2、药物吸收的pH分配假说是指 _______ o3、分布容积是药动学重要的参数,是指_______ 。
4、拉普拉斯变换是一种微分方程或积分方程求解的简化过程。
在药物动力学中其解题思路为:(1) _______ ;(2)_______ ;(3)_______ o5、静脉输注稳态血药浓度主要由_______ 决定;到达稳态血药浓度的速度主要由_______ 决定,与 ______ 无关。
6^ tmax是扌旨______ o 基求法有 ______ 、________ 、_______ o7、吸收速度常数的计算方法有_______ 和_______ 。
8、某一室模型药物消除速度常数为0.2h-l,恒速静脉输注lh,则MRTiv= ________________ ;MRTinf^ _______ o9、判断两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是否相同应从药物的_______ 和_______ 两个角度考虑可分别比较两者的_______ 、_______ 、_______ 三个参数。
药代动力学及生物药剂学考试试题库

一.选择题1 .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称为〔A 〕.A.吸收B.分布C.排泄D.生物利用度E.代谢2 . 小肠包括〔B 〕.A.盲肠B.空肠C.直肠D.结肠E. 胃3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 ,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A 〕.A.25/1B.1/25C.1D.100E. 无法计算4 .以下〔ABC 〕属于剂型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与工艺D.均是E.均不是5 .消化道分泌液的pH一般不影响药物的〔B 〕吸收.A.单纯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E.膜孔转运6 .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pKa-pH= 〔A 〕.A.lg 〔Ci/Cu〕B.lg 〔Ci x Cu〕C.lg 〔Ci-Cu〕D.lg 〔Ci + Cu〕E.lg〔Cu/Ci〕7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D 〕.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8 .逆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C.顺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D.顺浓度差进行的不消耗能量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8 .假设双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消除均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那么以下哪项不符合各房室间药物的转运方程〔D 〕.A.dX a/dt=-k a X aB.dX c/dt= k a X a-〔k 12+k10〕X c+k21X pC.dX p/dt= k 12X-k 21X pD.dX p/dt= k 12X c+k21X pE.均符合A.糖B.蛋白质C.脂肪D.均是E.B和C一样9 .以下〔〕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A.粒子大小B.多晶型C.溶媒化物D.溶解度E.均是10 .肾去除率的单位是〔C 〕.A.mg/kgB.mg/minC.ml/minD. ml/kgE. 时间的倒数11 .对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E 〕.A.与药物剂型有关B.与给药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同一药物的半衰期不因生理、病理情况的不同而改变E.生物半衰期是药物的特征参数12 .以下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正确的〔E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局部:胃、小肠和大肠,而大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内的pH 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下降 C.弱酸性药物如水杨酸,在胃中吸收较差 D.主动转运很少受pH 值的影响E.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 13 .以下哪项不属于多剂量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参数〔 D 〕.A.稳态血药浓度B.稳态最大血药浓度C.稳态最小血药浓度D.蓄积系数E.溶出速率14 .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速率常数〔 E 〕.A.K 10、 ClB.K 12、 VC.k a 、 KD.t 1/2、 ClE. “、 3 15 .为迅速到达血浆峰值,可采取以下哪一个举措〔 C 〕.A.每次用药量加倍B.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D.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每次用药量减半 21 .单纯扩散属于一级速率过程,服从〔A 〕A.Ficks 定律B.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C.Michealis-Menten 〔米氏方程〕D.Noyes-Whitney 方程22 .药物的转运机制中,不耗能的有〔B 〕A.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B.被动转运、促进扩散C.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D.被动转运、主动转运23 .预测口服药物吸收的根本变量是〔C 〕A.溶出指数B.剂量指数C.吸收指数D.崩解指数24 .肌内注射时,脂肪性药物的转运方式为〔D 〕26 .药物渗透皮肤的主要屏障是 〔B 〕27 .能够反映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某些特点和程度的是〔A 〕A.分布速度常数B.半衰期C.肝去除率D.表观分布容积28 .眼部给药时,脂肪性药物经哪一途径吸收?〔 A 〕A.角膜B. 结膜C. 巩膜D.均可以29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C 〕A.进入血液中的药物,全部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结合型药物B.药物的蛋白结合不仅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也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C.药物与蛋白的结合均是可逆过程A.通过门静脉吸收 C.通过淋巴系统吸收 25.药物经口腔粘膜给药可发挥〔C 〕A.局部作用B.全身作用C.B.穿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膜孔隙进入 D.通过毛细血管壁直接扩散局部作用或全身作用D.不能发挥作用A.活性表皮层B. 角质层C.真皮层D.皮下组织D ,药物与蛋白分子主要以氢键、范德华力和离子键相结合30 .磺胺类药物在体内乙酰化后生成的代谢物属于〔〕A.代谢使药物失去活性B.代谢使药物活性增强C.代谢使药物药理作用激活D.代谢使药物降低活性31 .关于药物代谢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药物经代谢后大多数情况毒性增加B.药物经代谢后使药物无效C.通常代谢产物的极性比原药大,但也有极性降低的D.吸收的药物在体内都经过代谢32 .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药物量无关的是〔〕A.0级速度过程B. 一级速度过程C.三级速度过程D.非线性速度过程33 .稳态血药浓度的公式为〔D 〕A.f ss〔n〕=1-e-nkTB.r=〔1-e -nk T〕/〔1-e -k T〕C.R=1/〔1-e -k T〕D.C ss=C0e-kt/〔1-e -kT〕34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测定方法是〔〕A.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技术B.色谱技术C.免疫分析法D.生物学方法35 .溶出速率服从〔D 〕A.Ficks 定律B.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C.Michealis-Menten 〔米氏方程〕D.Noyes-Whitney 方程36 .药物的转运机制中,有部位特异性的是〔D 〕A.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膜动转运B.被动转运、促进扩散、主动转运C.主动转运、膜动转运D.促进扩散、主动转运37 .评价水溶性药物的口服吸收的参数是〔B 〕A.吸收指数B. 剂量指数C.溶出指数D.崩解指数38 .经口腔粘膜给药可发挥全身作用的剂型是〔D 〕A.漱口剂B. 气雾剂C.含片D.舌下片39 .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是〔A 〕A.完整表皮B. 汗腺C. 皮脂腺D.毛发毛囊40 .吸收程度和吸收速率有时可与静脉注射相当的给药途径是〔〕A. 口腔粘膜给药B. 皮肤给药C.鼻粘膜给药D.肌内注射给药41 .不同的药物其表观分布容积的下限相当于哪一局部的容积?〔〕A.血浆B. 细胞间液C.细胞内液D.无下限42 .眼部给药时,亲水性药物经哪一途径吸收?A.角膜B. 结膜与巩膜C.玻璃体D. 晶状体43 .关于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药物与蛋白结合后仍能透过血管壁向组织转运B.药物与蛋白结合后,也能由肾小球滤过C.药物与蛋白结合后,不能经肝代谢D.药物转运至组织主要决定于药物与组织结合的程度44 .关于药物代谢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B.药物经代谢后使药物无效C.药物经代谢后大多数情况毒性增加D.吸收的药物在体内都经过代谢45 .关于隔室模型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C 〕A.周边室是指心脏以外的组织B.机体最多只有二室模型C.隔室具有解剖学的实际意义D.隔室是以速度论的观点来划分的46 .药物的转运速度与药物量的一次方成正比的是〔B 〕A.0级速度过程B. 一级速度过程C.三级速度过程D.非线性速度过程47 .速率常数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是〔D 〕A.不可逆性B. 不可预测性C. 加和性D.方向性48 .药物动力学研究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很多,其中对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的药动学研究有特殊意义的是〔〕A.色谱技术B.放射性同位素测定技术C.免疫分析法D.生物学方法49 .剂型因素不包括〔D 〕A.制剂工艺过程、操作条件B.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C.处方中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性别差异50 .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A.胃B.小肠C .结肠D.直肠51 .酒可促进药物在哪一部位的吸收速度?〔〕A.胃B.小肠C .皮肤 D.粘膜52 .难溶性药物吸收白W艮速阶段是〔C 〕A.崩解B.分散C .溶出D.扩散53 .有吸收过程但吸收程度与静脉注射相当的是〔A 〕A.肌肉注射B.皮内注射 C .皮下注射 D.动脉内注射54 . 口腔粘膜吸收的转运机制主要是〔A 〕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 C .促进扩散 D.胞饮作用55 .血脑屏障的功用在于保护—B—,使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环境. 〔〕A.血液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C .淋巴系统D.消化系统56 .除肝以外代谢最常见的部位是〔C 〕57 .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B 〕A .肝B .肾C .肺D.小肠58 .胃液的最主要成分是〔A 〕A.胃酸B.胃蛋白酶 C .胆汁D .胰液59 .某药物静脉注射经过 3个半衰期,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C 〕A. 1/2 B . 1/4 C . 1/8 D. 1/16 60 .不属于中央室的是〔D 〕A.血液B.心 C .肝 D.肌肉61 .能反映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多剂量给药体内药物蓄积程度的是〔B 〕A. R= 1/1-e -kTB. f ss 〔n 〕=1-e -小C.DF=k°D,FI=〔1-e "〕x100%62 .有关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关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对大多数药物而言,随着服药剂量的增加,体内血药浓度按比例升高,但其药理效应不随之相应增强B.药物的药理效应强度与药物在受体部位的药物浓度有关C.任何药物的血药浓度均与疗效呈线性相关D.当药物的治疗浓度为其药理效应强度的 100%寸,药理效应和血药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63 .对于同一药物,吸收最快的剂型是〔 C 〕A.片剂B.软膏剂C.溶液剂D.混悬剂64 .药物的溶出速率可用以下〔 A 〕表示.A. Noyes-Whitney 方程B. 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C. Ficks 定律D. Higuchi 方程65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 A 〕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膜孔转运66 .以下属于剂型因素的是〔 C 〕A.药物的理化性质B.制剂处方与工艺C. A 、B 均是D. A 、B 均不是67 .在溶媒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 D 〕A.水合物<W "机溶媒化物 <无水物B.无水物<K 合物 <有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 <无水物 <水合物D.水合物〈无水物 <有机溶媒化物68 .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取代注射给药的全身给药途径是〔〕 A.鼻粘膜Z ^药B.直肠粘膜名^药C.经皮给药D.吸入给药69 .具有自身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 A.氨基比林B.氯霉素C.苯巴比妥D.甲苯黄丁月尿70 .可认为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的相对生物利用度范围是〔 A 〕B. 80%- 120%C. 85%- 125%D. 90%^ 130%A .肾B.肺 C ,胃肠道 D.脾A. 70%~ 110%71. 某药静脉注射具有单室模型特征,那么经4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 A. 1/2 B. 1/4 C. 1/8 D. 1/16生理因素不包括〔D 〕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年龄差异D.药物理化性质淋巴系统对哪一药物的吸收起着重要作用A.脂溶性药物B.水溶性药物C.大分子药物D.小分子药物弱酸性药物的溶出速率大小与pH大小的关系是〔A.随pH增加而增加B .随pH减少而增加影响口腔粘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A.酶B.粘膜损伤和炎症C. pH和渗透压C.D.既是药物的主要吸收途径,又是药物渗透的主要屏障的是〔A.角质层B.毛发与毛囊C.皮脂腺D.汗腺血脑屏障可有效地阻挡哪类药物进入脑组织?〔 BA.脂溶性和非极性药物微粒体酶系主要存在于〔A.肝细胞B.血浆与pH无关 D. 视具体情况而定唾液的冲洗B.水溶性和极性药物C.中性药物D.强酸、强碱性药物C.胎盘D.肠粘膜盐类〔主要是氯化物〕可从哪一途径排泄A.乳汁B.唾液C.肺D.汗腺肠肝循环发生在哪一排泄中A.肾排?tB.胆汁排泄胆汁由哪一器官分泌?〔BA.十二指肠C.C.乳汁排泄 D.肺部排泄D.胃静脉滴注经3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到达稳态血药浓度的A. 94%B. 88%C. 75%D. 50%血管外给药多剂量给药的血药浓度A. c,AFX^y ㊀"V(k a k) 1 e kC C ss ^X- 1y eV(k a k) 1 e k-时间关系式是〔nk a1 e--- ---------------- k T e1 enk aee kak a t B.〜k a FX.C n=V(k a k)e k a t D- C n关于治疗药物监测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治疗药物监测的理论根底是临床药理学B.治疗药物监测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血药浓度分析技术和临床药理学C.开展治疗药物监测的先决条件是现代分析技术的开展nkekek a X0 1 e nkV(k a k) 1 e knk a1 e a k a------- -e1 e kakteD.治疗药物监测白^英文简称是TI85 .关于生物等效性,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D 〕A.两种产品在吸收的速度上没有差异 B .两种产品在吸收程度上没有差异C.两种产品在吸收速度与程度上没有差异D.在相同实验条件下,相同剂量的药剂等效产品,它们的吸收速度与程度没有显著差异86 .以下〔D 〕属于剂型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与工艺D.均是87 .小肠不包括〔D 〕.A.十二指肠B. 空肠C. 回肠D.盲肠88 .消化道分泌液的pH一般不影响药物的〔B 〕吸收.A.被动扩散B.主动转运C.促进扩散D.胞饮作用89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A 〕.A. lg〔C u/C i〕B. lg〔C uX C〕C. lg〔C u-C i〕D. lg〔C i/C u〕90 .在溶出为限速过程吸收中,溶解了的药物立即被吸收,即为〔〕状态.A.漏槽B. 动态平衡C. 均是D.均不是91 .决定肺部给药迅速吸收的因素是〔D 〕.A.巨大的肺泡外表积B.丰富的毛细血管C.极小的转运距离D.均是92 .肝微粒体酶系中最重要的一族氧化酶是〔〕.A.单加氧酶B. 双加氧酶C.三加氧酶D.均不是93 .衡量一种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指标是〔D 〕.A.生物半衰期B. 速率常数C. 肾去除率D.均不是94 .以下模型中,哪一属于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B 〕.R匕----- *D.均不是95 .以下〔D 〕不能表示重复给药的血药浓度波动程度.A.波动百分数B. 血药浓度变化率C.波动度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96 .以下属于膜动转运特征的是〔A 〕.A.不耗能B. 需要载体参与C. 有部位特异性D.有饱和现象97 .多晶型药物中,常用于制剂制备的是〔B 〕.A.稳定型B. 亚稳定型C. 无定型D.A、R C均可98 .多肽类药物可通过〔〕口服吸收.A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99.消化液中的〔A.胆盐B. 酶类C. 粘蛋白D. 糖100 .漏槽条件下,药物的溶出速度方程为〔A 〕.A. dC/dt=kSC sB. dC/dt=kS/C sC. dC/dt=k/SC sD. dC/dt=kC s101 .关于注射部位药物的吸收,正确的表达是〔A 〕.A.油/水分配系数和解离度对药物吸收影响很大B.合并使用肾上腺素,可使吸收加快C.肌内注射没有吸收过程D.血流加快,吸收加快102 .具有自身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A.苯妥英B. 保泰松C. 氨基比林D.华法林103 .某药物以一级速率过程从体内去除, 3/2为1h,有40%勺原形药经肾排泄消除,其余的为生物转化,那么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 b约为〔〕.A.0.05h -1B.0.14h -1C.0.42h -1D.无法计算104 .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那么该药的〔〕.A.表观分布容积大B. 表观分布容积小C. 半衰期长D.半衰期短105 .以下属于单室口服给药模型的是〔 D 〕.A. X,------ " X B, Xfl —^| X. J~*| XC. % ------ X[ -------- * D* A*B、C 均不是106 .以下〔C 〕属于剂型因素.A.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B. 制剂处方与工艺C.A 、B均是D.A 、B均不是107 .多肽类药物以〔〕作为口服的吸收部位.A.十二指肠B. 盲肠C. 结肠D. 直肠108 .血流量可影响药物在〔D 〕的吸收.A.胃B. 小肠C.大肠D.均不是109 .弱碱性药物奎宁的pKa=8.4,,在小肠中〔pH=7.0〕解离型和未解离型的比为〔B 〕.A.25/1B.1/25C.1D. 无法计算110 . 口腔粘膜给药时,全身作用常采用什么剂型?〔 D 〕A.舌下片B. 粘附片C.贴膏D.A 、B、C均是111 .对洋地黄毒式的代谢起诱导作用,对甲苯磺丁月尿起抑制作用的是〔〕.A.保泰松B. 苯巴比妥C. 苯妥英钠D.氨基比林112 .去除率表示从血液或血浆中去除药物的速率或效应,并不表示被去除的〔〕.A.药物量B. 血液量C. 尿量D. 血浆量 113 .以下模型中,哪一项属于多室模型 ?〔 D 〕A+ 与 - 一」B. h ----- 口一二匚3一一一 匚二|一」D.AK 均不是114 .血药浓度变化率与波动百分数的不同是以〔A 〕 为根底.A.稳态最低血药浓度B.稳态最高血药浓度C.稳态血药浓度D.平均稳态血药浓度115 .以下〔D 〕属于生理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与工艺D.生理和病理条件差异116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B 〕.A.胃B.小肠C.大肠D.均是117 .各类食物中,〔A 〕胃排空最短. A.糖 B.蛋白质 C.脂肪 D.均一样 118 .根据 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求出,碱性药物的 pKa-pH= 〔A 〕.A.lg 〔C i /C u 〕B.lg 〔C i x C u 〕C.lg 〔C i -C u 〕D.lg 〔C i+C U 〕119 .以下〔D 〕可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A.粒子大小B.多晶型C.溶媒化物D.均是120 .栓剂的给药部位以距肛门口〔 A 〕 cm 为佳.A.2B.4C.6D.均一样121 .以下具有酶抑作用的药物是〔〕.A.氯霉素B.红霉素C.均是D.均不是 122 .速率常数的单位为〔 AA.时间的倒数B.时间C.时间的平方D.均可以123 .以下模型中,哪一个属于单室模型? 〔 D 〕A.x o 一口、B.k o 一口 &C.X 0 二 || —|| 二D.均是124 .血药浓度变化率的计算公式为〔B 〕.A. [(^^―C mSn )/ C m S a X ] X 100% B.125 .以下〔D 〕属于生理因素. A.种族差异B.性别差异C.遗传因素差异D.均是126 .药物主动转运吸收的特异性部位是〔[(C max — C SSn )/ C mSn] X 100%C.〔 C max — C mSn 〕/平均稳态血药浓度D.(SS SS C max - C min)/ C SSmin127 .各类食物中,〔C 〕胃排空最长.A.糖B.蛋白质C.脂肪D.均一样128 .弱酸性药物水杨酸的pKa为3.0 ,在胃〔pH=1.0〕中有〔A 〕以上的水杨酸在胃中呈分子型.A.99%B.1 % 0.50% D.无法计算129 .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取代注射给药的全身给药途径是〔〕.A.鼻粘膜给药B.直肠粘膜给药C.经皮给药D.吸入给药130 .能促进脱竣酶的活性,加速脑外左旋多巴脱竣转变为多巴胺,使脑内达不到治疗浓度的是〔〕.A.维生素B1B.维生素B2C.维生素B6D.维生素B2131 .药物的总消除速率常数是指〔D 〕A.经肾排泄B.经胆汁排泄C.生物转化D.均是132 .以下模型中,哪一属于双室模型〔 D 〕.A* X.--------- ----------- > B* % ----------- * ---------- >C F % k D*均不是133 .以下〔D 〕属于生理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与工艺D.年龄差异134 .大肠不包括〔A 〕.A.十二指肠B.盲肠C.结肠D.直肠135 .消化液中的〔A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胆盐B.酶类C.粘蛋白D.糖136 .溶出速度的公式为〔A 〕.A. dC/dt=KSC sB. d0/dt=KS/0 sC. dC/dt=K/SC sD. d0/dt=K0 s137 .离子导入过程中离子型药物通过皮肤的主要通道是〔A 〕.A.皮肤附属器B.表皮C.均是D.均不是138 .以下具有酶诱导作用的药物是〔〕.A.苯巴比妥B.保泰松C.氨基比林D.均是139 .可以定量比拟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是〔〕.A.肾小球滤过率B.速率常数C.肾去除率D.均不是140 .以下模型中,哪一属于单室模型血管外给药〔〕.141 .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称为〔A.吸收B. 分布C. 排泄D.生物利用度E. 代谢142 .小肠不包括〔C 〕.A.十二指肠B. 空肠C. 直肠D. 回肠E. B 和C143 .弱酸性药物水杨酸的pKa为3.0 ,在胃〔pH=1.0〕中未解离型和解离型的比例为〔A 〕.A. 100/1B. 1/100C. 100D. 1E. 99144 .生物药剂学研究中的剂型因素是指〔E 〕.A.药物的类型〔如酯或盐、复盐等〕B.药物的理化性质〔如粒径、晶型等〕C.处方中所加的各种辅料的性质与用量D.药物剂型的种类及用法和制剂的工艺过程、操作条件等E.以上均是145 .消化液中的〔A 〕能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A.胆盐B. 酶类C. 粘蛋白D. 糖E. 脂肪146 .可以定量比拟药物转运速率快慢的是〔〕.A.肾小球滤过率B. 速率常数C. 肾去除率D. 表观分布容积E. 均是147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D 〕.A.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148 .生物利用度一词系指到达〔C 〕的相对量.A.小肠B. 胃C. 体循环D. 肝E. 肾149 .以下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表达中,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b 〕.A.表观分布容积大,说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L/kgE.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生理学意义150 .药物消除半衰期〔t1/2〕指的是以下哪一项〔D 〕.A.吸收一般所需要的时间B.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C.与血浆蛋白结合一半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E.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51 .在溶媒化物中,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顺序为〔A 〕.A.水合物〈无水物<W"机溶媒化物B. 无水物〈水合物<W"机溶媒化物C.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水合物D.水合物〈有机溶媒化物〈无水物E.无水物<W"机溶媒化物〈无水物152 .测得利多卡因的消除速度常数为0.3465h\那么它的生物半衰期为〔C 〕.A. 4hB. 1.5hC. 2.0hD. 0.693hE. 1h153 .以下有关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描述中哪个是错误的〔B 〕.A.胃肠道分为三个主要局部:胃、小肠和大肠,小肠是药物吸收的最主要部位B.胃肠道内的pH值从胃到大肠逐渐上升,通常是:胃pH1〜3,十二指肠pH5- 6,大肠pH7〜8C.药物的透膜性决定了药物的吸收水平D. 主动转运很少受pH值的影响E.弱碱性药如麻黄碱、苯丙胺在十二指肠以下吸收较差168 .对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生物半衰期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D 〕.A.与药物剂型有关B.与给药剂量有关C.与给药途径有关D.同一药物的半衰期不因生理、病理情况的不同而改变E.生物半衰期是药物的特征参数169 .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混杂参数〔〕.A. K10、ClB. K 12、VC. t 1/2、KD. t 心ClE. “、3170 .今有A、B两种不同药物,给一位患者静脉注射,测得其剂量与半衰期数据如下,请问以下表达哪一项为哪一项正确的〔C 〕.剂量〔mg〕药物A的t1/2 (h)药物B的t1/2 (h)4010 3.476015 3.478020 3.47A.说明药物B是以零级过程消除B. 两种药物都以一级过程消除C.药物B是以一级过程消除D. 药物A是以一级过程消除E. A 、B都是以零级过程消除171 .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称为〔〕.A.吸收B.分布C.排泄D.生物利用度E.代谢172 .大肠不包括〔〕.A.十二指肠B. 盲肠C.结肠D.直肠E.B 和C173 .以下〔〕属于生理因素.A.药物理化性质B.药物的剂型及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与工艺D.年龄差异E.均是174 .各类食物中,〔A 〕胃排空最短.A.糖B.蛋白质C.脂肪D.均是E.B和C一样175 .以下哪个公式是单室模型静脉注射尿药速度法〔E 〕A.log 〔Xupo -Xu〕 =-Kt/2.303+logXu ooB.logC=-Kt/2.303+logC 0C.logdXu/dt=-Kt/2.303+logKeXD. log AX/At= -Kt/2.303+logKeKaFX 0/(Ka-K)E.A 和C都对176 .Fick扩散定律的公式为〔〕.A. dC/dt=-DAk 〔C GI-C〕 /hB. dC/dt=-DAk/ 〔C GI-C〕 hC. dC/dt=-DAk h/ 〔C GI-C〕D. dC/dt=KS/CsE. dC/dt=KSCs177 .大多数药物通过〔C 〕转运机制穿过生物膜.A.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主动转运B.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主动转运C.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被动转运D.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的被动转运E.均不是178 .某药必须经常能够〔C 〕,以产生其特有药理作用.A.到达高血药浓度B.从消化道吸收C.在作用部位到达足够浓度D.原形药物从尿中排出E. 静脉注射179 .如果处方中选用口服硝酸甘油,就应选用较大剂量,由于〔D 〕.A.胃肠道吸收差B.在肠中水解C.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D.首过效应明显E.生物利用度低180 .肾小管分泌具有如下特征〔E 〕.A.需载体参与B.需要能量,可受ATP酶抑制剂二硝基酚〔DNP抑制C.由低浓度向高浓度逆浓度梯度转运D.存在竞争抑制和饱和现象E.以上均是181 .以下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表达哪个是正确的〔D 〕.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上下无关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E.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182 .消除速度常数的单位是〔E 〕.A.时间B.毫克/时间C.毫升/时间D.升E.时间的倒数183 .在新生儿时期,许多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这是由于〔E 〕.A.较高的蛋白结合率B.微粒体酶的诱发C.药物吸收很完全D.酶系统发育不全E. 阻止药物分布全身的屏障发育不全184 .以下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表达中,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表观分布容积大,说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B.表观分布容积说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C.表观分布容积可能超过体液量D.表观分布容积的单位是升/小时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185 .根据Henderson-Hasselbalch 方程式求出,酸性药物的pKa-pH= 〔 E 〕.A.lg 〔Ci/Cu〕B.lg 〔Ci x Cu〕C.lg 〔Ci-Cu〕D.lg 〔Ci + Cu〕E.lg〔Cu/Ci〕186 .Wanger-Nelson法〔简称W-N法〕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方法,它主要是用来计算以下哪一个药动学参数〔A 〕.A.吸收速度常数KaB.达峰时间C.达峰浓度D.分布容积E.总去除率187 .影响溶出的药物理化性质有〔E 〕.A.药物的溶解度B.粒子大小C.多晶型D.溶剂化物E.以上均是188 .药物由给药部位进入〔C 〕的过程称为吸收.A.胃B.胃肠道C.体循环D.十二指肠E.均不是189 .大肠包括〔C 〕.A.十二指肠 B.空肠 C,直肠 D,回肠 E. 胃190 .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下哪项表达不正确〔 D 〕. A. 4 个过程是同时存在的B.有些过程不存在,有些过程可忽略C.药物的消除包括代谢和排泄D.药物的配置包括吸收、分布和消除E.以上均不正确191 .以下〔E 〕属于生物药剂学的剂型因素.A.药物剂型B.给药方法C.制剂处方D.制剂工艺E. 均是192 .药物的主要吸收部位是〔 B 〕.A.胃B.小肠 C.大肠 D. 口腔 E.直肠 196.以下模型中,哪一属于单室模型静脉滴注给药〔 B 〕.D.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E.可能需要载体,消耗能量195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的特点包括〔 〕.A.药物瞬间在机体分布平衡B.体内药物只有消除,无吸收、分布过程C.消除速率和体内在该时的浓度呈正比D.ACE.ABC196 .假设双室模型药物血管外给药后,药物的吸收、分布、消除均为一级动力学过程,那么以下哪项不符合各房室间药物的转运方程〔 〕.A.dX a /dt=-k aX a B.dX c /dt= k a X a+〔k 12+k 1o 〕X c +k 21X p C.dX c /dt= kaX a -〔k 12+k 10〕X c +k 21X pD.dXp/dt= k12X=-k21X pE.均符合197 .药物扩散通过角质层的途径是〔C 〕.A.通过细胞间隙扩散B.通过细胞膜扩散C.通过皮肤附属器D.均是E.均不是198 .单室模型口服给药的药时曲线特征〔 〕.B.曲线有2个特征点:峰点〔tmax, Cmax 〕和拐点〔ti , ci 〕E.均不是193 .药物的总消除速率常数是指〔 E 〕.A.肾排泄B.胆汁排泄 C.生物转化 D.其它消除 E.均是194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制是〔A 〕.A.需要载体,消耗能量B.不需要载体,消耗能量C.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A.较静脉给药多一个吸收相A. X )B.k .C. X oD. X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代动力学复习题第一章生物药剂学概述问答题:1、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内容和目的是什么?2、生物药剂学与制剂质量和临床用药的关系?3、什么是生物药剂学?何为剂型因素与生物因素?4、何为生物药剂学?研究它有什么意义?5、试述新剂型开发与生物药剂学研究的关系。
6、何为药物在体内的处置与消除?7、口服片剂吸收的体内过程有哪些?第二章口服药物的吸收问答题:1、何谓吸收?2、试述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功能及其模式对药物吸收的关系?3、人体哪些部位给药兼有局部及全身两种作用?各举例说明之。
4、人体各部位的ph约为多少?ph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如何?5、药物以何种方式或途径透过下列部位生物膜?(胃肠道、口腔、鼻腔、皮肤、眼角膜)6、影响胃肠道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药物转运机制中以被动转运为重要,何故?8、何类药物在小肠转运过程中出现饱和现象及部位特性,使此类药物在服用中应注意什么?9、哪些部位的药物吸收与分子量影响不大,何故?10、一般药物以何种型式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后主要以何种方式起作用?11、药物脂/水分配系数值不宜过大对吸收的意义何在?试举胃肠道与皮肤吸收为例?12、小肠、大肠粘膜表面各有何特点?与药物吸收的关系如何?13、影响胃排空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哪些药物饱腹服用吸收反而好?14、药物的溶出速率对吸收有何意义?有哪些影响溶出速率的因素?15、采用哪些方法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16、对溶解缓慢或难溶性药物为增加其吸收,可采用减小粒径(为粉化)的方法,但不适合与哪些性质的药物?17、同一药物,晶型不同,影响到药物哪些性质?18、何谓微晶,固体分散物,固体溶液?19、药物的首过效应发生在体内哪些主要部位?何故?各举一例说明之,有何克服法?20、何类药物选择淋巴系统吸收?药物淋巴转运有何特点及缺点?21、有时药物用复溶媒制成的肌肉注射剂,其生物利用度反比口服者低,何故?22、影响肌注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肌肉注射可能有哪些副作用?23、有哪些因素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角质层水合作用,吸收促进剂及表面活性剂增加药物吸收的方法,机制如何?24、为什么双相溶解度对眼用药物释放是最重要的?25、眼部给药后,眼泪的流出如何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眼部药物吸收,粘度的作用是什么?26、药物在肺泡部位吸收的速效性有哪些特征?27、止喘药气雾剂的粒度要求在何范围内,何故?28、下列药物制成何种剂型较好,何故?(异丙肾上腺素,灰黄霉素,硝酸甘油,心得安,莨菪碱,胰岛素)29、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通过生物膜有何影响?30、药物的体内过程怎样?31、药物有哪几种吸收方式?特点怎样?32、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有哪些?不同剂型口服制剂的吸收速度大小怎样?为什么?33、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34、生物膜的结构和特点是什么?35、药物转运机制有哪几种?36、主动转运有哪些特点?37、什么是胃排空速率?如何影响药物吸收?38、食物如何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39、药物的脂溶性与解离度对药物透过生物膜有何影响?40、何谓pH-分配学说?41、药物的溶解速度与其溶解度有何区别和相关性?·42、什么是药物的多晶型,与药物吸收有什么关系?43、固体药物制剂的崩解度与溶出度有什么关系?44、测定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45、评价固体药物溶出速度的方法有哪些?46、表面活性剂影响药物消化道吸收机制是什么?47、应用药物理化性质如何提高药物消化道吸收?48、利用制剂方法如何提高和改善药物消化道的吸收?(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论述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是()A 、探讨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强度B 、研究药物作用机理C 、研究药物在体内情况D 、研究药物制剂生产技术2 、能避免首过作用的剂型是()A 、骨架片B 、包合物C 、软胶囊D 、栓剂3 、进行生物利用度试验时,整个采样时间不少于()A 、 1-2 个半衰期B 、 2-3 个半衰期C 、 3-5 个半衰期D 、 5-8 个半衰期E 、 8-10 个半衰期4 、药物剂型与体内过程密切相关的是()A 、吸收B 、分布C 、代谢D 、排泄5 、药物疗效主要取决于()A 、生物利用度B 、溶出度C 、崩解度D 、细度6 、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解离药物的浓度越大,越易吸收B 、药物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C 、药物水溶性越大,越易吸收D 、药物粒径越小,越易吸收7 、药物吸收的主要部位是()A 、胃B 、小肠C 、结肠D 、直肠8 、下列给药途径中,除()外均需经过吸收过程A 、口服给药B 、肌肉注射C 、静脉注射D 、直肠给药9 、体内药物主要经()排泄A 、肾B 、小肠C 、大肠D 、肝10 、体内药物主要经()代谢A 、胃B 、小肠C 、大肠D 、肝11 、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A 、片剂B 、散剂C 、溶液剂D 、混悬剂12 、药物生物半衰期指的是()A 、药效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B 、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C 、进入血液循环所需要的时间D 、血药浓度消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13 大多数药物吸收的机理是A 逆浓度差进行的消耗能量过程B 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C 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D 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的高浓度向低浓度侧的移动过程E 有竞争转运现象的被动扩散过程14PH分配学说适用于药物在胃肠道中的吸收机制的是A 被动扩散B 主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膜孔转运E 胞饮或吞噬15 血液中能向各组织器官运转分布的药物形式为A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物B 游离药物C 药物—红细胞结合物D 药物—组织结合物E 离子型药物16 影响胃肠道吸收的药物理化性质因素为A 胃肠道PhB 胃空速率C 溶出速率D 血液循环E 胃肠道分泌物17某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为5 L ,说明A 药物吸收较好B 药物主要在肝中代谢C 药物主要在血液中D 药物主要与组织结合E 药物排泄迅速18弱酸性药物在胃中吸收较好的原因是A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未解离型形式存在B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主要以解离型形式存在C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溶解度增大D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稳定性好E 弱酸性药物在胃中溶出速度快19大多数药物在小肠中的吸收比pH分配假说预测值要高的原因是A 小肠液的pH有利于药物的吸收B 小肠液的pH有利于药物的稳定C 药物在小肠液中离子型比例增大D 小肠粘膜具有巨大的表面积E 药物在小肠液中的溶解度大,溶出速度加快20药物胃肠道的主要及特殊吸收部位是A 小肠B 结肠A.直肠B.大肠E.胃21同一种药物口服吸收最快的剂型是A 乳剂B.片剂C 糖衣剂C.溶液剂E.混悬剂22对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B.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C.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为V=X/CD.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E.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23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很高,该药物A.半衰期短B.吸收速度常数ka大C.表观分布容积大D.表观分布容积小E.半衰期长(二)配伍选择题[1-5]A 、主动转运B 、促进扩散C 、吞噬D 、膜孔转运E 、被动转运1 、逆浓度梯度()2 、需要载体,不需要消耗能量是()3 、小于膜孔的药物分子通过膜孔进入细胞膜的是()4 、细胞摄取固体微粒的是()5 、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的是()A. 胞饮B. 主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被动扩散E. 膜孔转运6.借助载体,药物从低浓度区向高浓度区转运为7.蛋白质和某些脂肪颗粒的吸收为8.不需要载体,药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为9.借助于载体,药物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转运为10.水、乙醇及尿素等水溶性分子的吸收为题241~245A. 生物利用度B. 代谢C. 分布D. 排泄E. 吸收11.药物由血液向组织脏器转运的过程是12.药物从剂型中到达体循环的相对数量和相对速度是13.药物从一种化学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过程14.体内原型药物或其他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是15.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是(三)多项选择题1 、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A 、辅料的性质及其用量B 、药物剂型C 、给药途径和方法D 、药物制备方法2 、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有()A 、主动转运B 、被动转运C 、促进扩散D 、胞饮与吞噬3 、生物利用度的三项参数是()A 、 AUCB 、 t 0.5C 、 T maxD 、 C max4 、生物利用度试验的步骤一般包括()A 、选择受试者B 、确定试验试剂与参比试剂C 、进行试验设计D 、确定用药剂量E 、取血测定5 、主动转运的特征()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有饱和现象E 、有结构和部位专属性6 、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可选用的剂型是()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制剂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7 、对生物利用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要完整表述一个生物利用度需要 AUC , Tm 两个参数B 、程度是指与标准参比制剂相比,试验制剂中被吸收药物总量的相对比值C 、溶解速度受粒子大小,多晶型等影响的药物应测生物利用度D 、生物利用度与给药剂量无关E 、生物利用度是药物进入大循环的速度和程度8.主动转运的特征A. 从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扩散B. 不需要载体参加C. 不消耗能量D. 需载体参加E. 有“饱和”现象9.核黄素属于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应该A. 有肝肠循环现象B. 饭后服用C. 饭前服用D. 大剂量一次性服用E. 小剂量分次服用10.影响胃排空速度的因素是A. 食物的组成和性质B. 药物因素C. 空腹与饱腹D. 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E. 药物的多晶型11.肝脏首过作用较大的药物,选择的剂型是A. 口服乳剂B. 肠溶片剂C. 透皮给药系统D. 气雾剂E. 舌下片剂12.减少或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的给药途径或剂型是A. 栓剂B. 静脉注射C. 口服胶囊D. 口服控释制剂E. 口服缓释制剂13.生物药剂学所讨论的剂型因素是A. 胃排空速度B. 处方中各种辅料的性质C. 具体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D. 制剂工艺及操作条件E. 药物的理化性质14.对生物利用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 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B. 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C. 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D. 饭后服用维生素B2将使生物利用度提高E. 无定形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15 载体材料对药物的溶出有促进作用原因是A 载体对药物有抑晶性B 载体提高了药物的可湿性C 载体具有扩散性D 载体保证了药物的高度分散性E 载体具有包容性16小肠中药物吸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小肠是被动吸收的主要部位B 小肠是吸收的特殊部位C 小肠吸收面积大D 药物在小肠吸收可能达到饱和E 多数药物在小肠中浓度越大,吸收越多第三章非口服药物的吸收l、试比较各种非血管内注射药物吸收的快慢,及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